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复习社会热点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热点专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儒家将“喻于义”的人称为君子,墨家将能够扶危济困作为“兼士”的标准。

这表明儒墨两家都()
A.忽视了个人利益
B.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
C.追求个性的自由
D.具有平等的社会观念
B[无论是君子还是“兼士”,都是儒墨两家对有修养的人的一种称呼,“喻于义”“扶危济困”都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故选B项;A、C、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
2.在我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不会永远存在。

西汉董仲舒指出:“三统之变,近夷遐方无有,生煞者独中国。

”隋朝王通说:“天命不于长,惟归有德。

夷狄之德,黎民怀之。

”据此可知()
A.王朝存续的长短关键在于是否行德
B.古代王朝更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儒家思想逐渐背离先秦的孔孟之道
D.儒家的民族思想逐步走向开明包容
D[由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三统之变”只有“中国”有,“近夷遐方”是没有的。

而王通认为,天命不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华夏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实行“仁政”、践履王道,就会得到民众的认同与归附。

因此西汉儒家的民族思想较为保守,而到隋朝时已逐步走向开明包容,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在董仲舒的思想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 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D[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
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 项正确。

]
4.(2019·重庆二模)贤良方正是汉代察举科目之一。

始于西汉文帝,在国家出现日食、月食、地震、奇异星象及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举行,皇帝对贤良方正科最重视,中举者地位相当尊贵。

这种选拔官吏的方式()
A.深受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B.是两汉时期唯一选官途径
C.反映了古代自然灾害频发
D.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重视
A[由材料贤良文学“在国家出现日食、月食、地震、奇异星象及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举行”可知,与天象变化有关导致统治者重视,这种情况是受到了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主张的影响,故A项正确。

]
5.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

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

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

这种变化()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B.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
C.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强调社会主义法律应该服从于新中国的政治,即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

]
6.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7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处于徘徊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拨乱反正还没有开始,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后来科教领域内率先开始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故D项正确;材料中邓小平谈话的主旨是发展教育,发展科技,没有体现“双百”方针,故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故C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25分)
7.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

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

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材料二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

(1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皆须太学出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儒学发展、推动大一统等角度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公民须知》目次的具体内容,从公民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变革的推动、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国外教育体制的影响等角度概括。

答案:(1)特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

影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政府官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助于加强思想统一,强化中央集权。

(2)新发展:注重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

因素:中华民国的建立,政治体制的变革推动教科书对公民知识的介绍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主权在民”意识增强;新文化运动促使民众权利意识进一步觉醒,推动现代公民教育理念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教育救国”思想兴起并发展;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