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核心素养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研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讲座课件(共51张PPT)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 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 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 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 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 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 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的信念和行动。 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 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 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实践创新 劳动意识: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 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 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 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问题解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 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技术运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 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总 框 架
自 主 发 展
自主性
社会性
社 会 参 与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 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学业质量标准划分原则 (1)将每个核心素养划分为4个水平,水平1为 最低等级,水平4为最高等级,在划分时,进行 纵向与横向的通盘和递进性。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 涵盖前一级的表现。 ◆从横向看,五个核心素养的每一个层次,处于 同样的水平上;在五个核心素养的同一水平之间 建立逻辑关系,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 水平2是合格等级。
主要内容 一、新课标关于学业质量的内涵及学业质量水平
二、新课标关于学业质量评价的变化 三、历史学业质量标准评价案例
高考 顶层设计
“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为什么考)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考什么)
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怎么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学完选择性必修模块2,提出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与人类生活息息相 关的食物生产、劳作方式、居住环境、交通运输等的 变迁历程,以及人类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科技发明、医疗防疫等方面的努力(唯物史观、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能够进一步理解经济活动与社会、 科技与生活等之间的关系,深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等和谐发展的认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自觉养成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和珍爱生命的优良品质,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 怀)。
(2)根据历史课程的人文性质,对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具有一定弹性,处于低学段的学生也有可能达到高水平。
学业质量标准汇总 将每一个核心素养的同一水平汇总在一起, 即,将水平一和水平一汇总在一起,水平 二和水平二汇总在一起 … …就是学业质量 标准的汇总。 这种汇总不是简单地合在一起,而是有一 定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编核心素养再提升素养2跨越时空__中外关联篇课件
-8-
主题一
主题二
关联三 中西近代启蒙思想的区别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
背 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的背景下从 景 西方国家引进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条件下反 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君主专 制的产物
内 着力点在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 突出个人自由和人的价值,
容 强,重点在于“国家”
重点在于“个人”
发 展 趋 势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 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 不是彻底改变,故B项错误;人民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
改变A.,近铁代路火交车通影工响具了首人现们中生国活,故BC.项国正人确观;广念告发公生司彻广底揽改旅变游业务材料 关闭 没C 有C.涉铁及路,火故D车项影错响误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3.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 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 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 关闭 本存题竞主技要场考,中查国维虽新是变法大。国明但末不清是初强具国有,民再主不色觉彩醒的,就启要蒙灭思亡想没了有。推这动种中 国启近蒙代思化想,故或A运项动错最误有;鸦可片能战是争(期间以)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只是 主张A.学明习末西清方初的具科有学民技主术色,维彩护的清启朝的蒙封思建想制度,不具有启蒙性质,故B项 错误B.;鸦材片料战“启争蒙期主间题以是‘林群则(族徐群、,即魏民源族为国代家表)’”的指新的是思民想族危机加深,“世 界是C.弱19肉世强纪食末的的生维存新竞变技法场运”是动指要变法图强,综合二者,故C项正确;以民 主、D.科以学民相主号、召科的学新相文号化召运动的主新要文是化抨运击动封建思想,进行思想方面的启蒙关, 闭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下篇 第一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突破高分瓶颈 1 素养一
(2)无题不有: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 所以时空是构成材料型选择题不可缺少的因素。解答选择题只 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 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又提高了得分几率。
2.时空观念的综合性:纵横联系,不可分割 (1)纵横联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不仅要引导学生依据一定 的时间轴、空间轴建立一个个“时空架构”来说明某一个历史 事件或历史现象;还要培养学生“时空思考”的意识,学生能 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按照时间 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 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 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儒家思想的演进与和谐社会
3.(2017·自贡模拟)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
பைடு நூலகம்
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
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
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人性格差异
B.个人职业不同
[高考示例]
(2017·高考全国卷Ⅰ,T25)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郡级政区 15 郡 24 郡
68 郡、国 108 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2019届高三历史备考研讨《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命题与二轮复习策略》讲座
“四翼”考查要求是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出发,结合高校 人才选拔需求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四 项要求,着重体现了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中对未来发展所需应 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也集中体现了各类高校通过 高考选拔人才的共性需求。“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 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 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 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 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 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 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 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信。
(二)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特色
4、试题考查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进一步 明确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查要
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 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考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
“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 构建,是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凸 显了高考的考试功能和考查理念,也将为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使
“四层”考查目标是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和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 心价值四个圈层环环相扣、层层叠加,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 延的有机融合。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 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 习所必须掌握的。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 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 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第三圈层“学科素养” 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 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 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考 查和引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 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 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专题导学课件 第一编专题1历史核心素养与考试说明
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料
【2018 年高考全国Ⅰ卷示例】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
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 (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 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时空框架的所有表述,都是错误的。
2.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 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时空不是一个点,有自己的尺度,同 时也有自己清晰的尺度界定。1953 年是“一五”计划的开局之 年,资源勘探队员要打开资源的大门(即“邀请函”),这些资源 将成为“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的原料,因此正确选项是 D, “正在展开”这一时间阐述切合题干中的“1953 年”,在此基 础上,“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一内容主题非常切合漫画中所体 现出来的“锰、钨、铜、铁、煤、石油”这些经济建设所需要 的资源。同样,分析、综合、比较,我们也能对其他错误选项 作出明确的否决:A 项“初步改变”错误,相关时间至少要到 1957 年“一五”计划完成之后;B 项“开始”错误,矿产资源 开采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可能是这个时候才“开始”;C 项“国 民经济调整”错误,这一历史概念开始于 1960 年底的“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 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 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学业质量水平标准
水 能够有条理地讲述历史上的事情,概述历史发展的 平 基本进程;能够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 一 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
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 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高考历史课件二轮复习:历史核心素养专项复习篇3
大二轮·历史(专题版)
2.以史料实证考查问题理解能力 高考考查侧重于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 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实证精神处理 历史与现实问题。 3.以史料实证考查观点论证能力 依据史料给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形成新 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考查“史由证 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一、史料实证的基本内涵 1.学习历史的方法 人类对于历史的了解、认识与研究基本上都来源于史 料,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 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和方法。 2.认知历史的途径 人类对历史的认知和研究离不开史料。我们通常说的史 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 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是中学历 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二轮·历史(专题版)
专项篇 第3讲 核心素养
1
大二轮·历史(专题版)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 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 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 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 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 全面、客观的认识。
3
大二轮·历史(专题版)
6.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 权。
7.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 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 约。
4
大二轮·历史(专题版)
二、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唯物史观在近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 高考命题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 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问题。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 唯一的,不宜用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编核心素养再提升素养3史料实证__高频题型篇课件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5-
(2017海南单科,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 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 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代B 以后而非古代,故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9-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
比较异同型试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现象等进行比较分析。试题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 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 之处”等词语。
洋一样重大,故B项错误;“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美洲目
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二者遭遇
当地人民不同的对待方式,主要由二者不同的航海目的与方式导致,与两
地居民的文明程度无关,故C项错误;美洲人没有为哥伦布修建纪念物,主 关闭
要A 是由于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和奴役,故D项错误。
出CC.国全际民对族中抗国战抗是日胜战利争的援根助本的内保容证,故D项错误。 D.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源泉
解析 答案
-14-
题型特点
解题技巧
高考例证
专项训练
2. 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
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关闭
本建题的主具要有考类查似郑意和义下的西纪洋念与新物航。路这开反辟映的出对(比。郑) 和下西洋主要宣扬国 威A.,两与者当地航人海民的发不展同友目好的往导来致,哥了伦不布同的结远洋果航行是以侵略为目的,给美洲 人B.民郑带和去下了西灾洋难意和义奴远役大,两于者美航洲海的的不发同现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故A项正确; 美CD..洲东美的南洲发亚人现人没使民有世的认界文识成明到为程欧一度洲个高联文系于明日美的益洲先紧地进密区的整体,因此其意义与郑和下西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通史版):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 (共39张PPT)
[解题指导] 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考查学生对节假日变化趋势的 理解和解释,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 要观点不偏,针对材料的分析准确,“合理即可”。故这道题主要考 查学生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是否 严密。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 ,如 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 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 分)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 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 重民生。(“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8 分)
2.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例 2(2015· 全国卷Ⅱ· 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 法定假日天数 1950 1995 2000 2008 节假日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3 1 国庆节 2 2 3 3
2.掌握历史事实和史料运用 (1)历史事实的划分标准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是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充分体现在以唯物史观看待历史。
3.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思维创新能力 (1)历史解释不仅是解决历史问题,更是凭借所形成的历史意识多 视角解释,解决现实问题,考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2)考查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 能够以全面、 客观、 辩证、 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体现历史思维创新能力。
二、高考命题经典例析 1.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有关宋太祖的史学常识 例 1(2017· 全国卷Ⅲ· 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 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 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 《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 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019届二轮复习 主题4 备考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 课件(20张)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四、历史解释 1.概念: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 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2.解读 (1)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 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 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 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主题4 备考必备的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 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 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上一页
答案:A
上一页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2.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 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 “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 B.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 C.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 )
下一页
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历史
1.河南社旗县是中国民间商会的发源地之一,清代山陕会馆最早制订了详细的商 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 《公议杂货行规碑》 《过载行差务碑》等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 ( A.会馆注重商业规则和行业秩序 B.会馆有地方商业行政管理职能 C.清政府注重立法规范商业行为 D.商会成为政府重农抑商的工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对应学生用书第89~92页)一、唯物史观1.概念: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解读(1)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有规律的发展。
(2)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3)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阶级分析方法。
(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2017·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解析:A13世纪的佛罗伦萨位于欧洲传统商路的中心位置,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城市共和国)。
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大为提高,所以政府扩建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故A项正确。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故B项错误;随着王权不断加强,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教会权威受到削弱,故C 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故D项错误。
1.(2018·安徽黄山一模)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
该表说明( )A.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解析:C材料中,北宋时期列入正史列传的南方人数不断增加,并逐渐超过北方,这是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反映了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C项正确。
北宋科举制已经成为选官的主要形式,地域不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
北宋都城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属于北方,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正史列传作者的任何信息,故D项错误。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
如下图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拟定论题,论题必须要符合图示。
本题无论选择什么论题,都需要阐述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如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等。
其次进行阐述,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论题。
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
阐述:战国到明清,中国一直存在土地自由买卖制度,地主、自耕农、佃农一直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结构基本上属于地主经济;秦汉至明清各个大一统王朝的官制虽有差别,但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到明清,儒家文化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总之,秦汉到明清,中国社会内部虽一直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但从社会组织方式来看,大一统帝国和官僚制度、地主经济以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却始终是社会的基本框架。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得以长期延续。
示例二: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相互调节)。
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三位一体,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对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保持着地主经济的稳定。
同时,地主经济又是大一统的基础,只有存在大量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国家才会有充足的税收,用以供养皇室和从中央到地方庞大的官僚机构。
没有儒家的正统地位和儒家国家学说的指导,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也不能形成。
总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割裂,它们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调节。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二、时空观念1.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2.解读(1)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分析历史时间与空间有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按照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在不同的时空框架内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5)将认识对象放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
(2017·全国Ⅰ卷,34)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D判断该情景出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斯大林格勒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水力发电站”是经济建设上的成就,由此可以判断出漫画的时间应该是二战以后,苏联的战后经济恢复,让某些人气急败坏,二战后,美苏冷战,对苏联经济建设气急败坏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D项正确。
1.(2018·广东佛山二模)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C.营造改革开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解析:C解答本题需要联系1977~1979年中国社会的发展特点。
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外交的重点服务于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发展与第三世界关系的信息,不能反映“各国”的结论,A项错误。
发达国家也包括美日等非欧洲国家,B项错误。
加强与这两类国家的关系是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借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经验,不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D项错误。
2.(2018·河南濮阳一模)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
这一主张( )A.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B.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C.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D.宣告了欧、美、日鼎立局面的形成解析: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中的法国首先表现出摆脱美国控制、寻求独立自主外交的愿望,A项正确。
但是,欧共体对美国的态度并不统一,英国等国长期奉行亲美政策,B项错误。
法国的反美倾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反美”并非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C项错误。
欧、美、日鼎立局面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D项错误。
三、史料实证1.概念: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2.解读(1)对历史的叙述、理解、解释、评判等都要建立在史料证据的基础上。
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
(2)史料包括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各种实物。
文献记载出于人们的口传笔录,反映一定社会观念的“思想的痕迹”,实物史料是前人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和社会交际工具的遗存,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时空范围内的“行为的痕迹”。
(3)历史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应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2017·全国Ⅰ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C四段材料是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能够得出的基本历史事实是:唐军曾经与薛举战于泾州,结果唐军战败。
四段材料的不同点是对唐军战败原因的描述,相比于《旧唐书》,《新唐书》有美化李世民之嫌,因此,C项正确。
材料中“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和“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的说法矛盾,A、B两项无法确定。
李世民“患病”只有第四段材料提及,这也可能是作者美化李世民的托词,不能认定为历史事实,D项错误。
1.(2015·江苏卷,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解析: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
秦琅邪石刻和《淮南子》等书关于国土何时达到流沙的记载不同,说明在史料运用的时候要持慎重的态度,首先要辨别真伪,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故C项正确。
《淮南子》等书仅叙述了颛顼帝、大禹、纣时国土达到的地区,无法体现以传说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
B项陈述了“差异”,没有说明题目主旨,故排除。
石刻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明显,无法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故D项错误。
2.(2018·北京海淀区一模)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
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
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C支持明清之际为近代起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寻找依据,支持鸦片战争为近代起点的学者主要是从列强侵华的角度寻找依据,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这一社会现实影响了史学界看待历史问题的角度,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C项正确。
3.(2018·广东佛山二模)19世纪上半期,德国盛行科学崇拜,历史学追求“绝对客观”,主张“让史料自己说话”,档案特别是国家档案成为描述历史的唯一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