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专题三 从开放到闭关
角度 明代的对外贸易及海禁政策 【典例】 (2012·海南卷,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 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 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 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2.市民阶层影响
社会 风气 个性 解放 构筑价 值体系 世俗文 学发展
市民意 识觉醒
明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再是士人标榜的信条,仕途未明 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地位等级的松动 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明末启蒙思想家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 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 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已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阶段特征
阶段 政治
经济 特 征
思想 文化
外交
明清时期(1368~1840年)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 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近现代中国疆域版图
农业上:赋税制度变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人口增长、人地矛盾激化,高产作 物引进、缓解人地矛盾 手工业:专业化发展,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长途贩运贸易、商帮出现,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重农抑商”、闭 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融入世界的契机,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西方历史学中时空观念的发展
• 3.年鉴学派时空观。 • 年鉴学派布洛赫:“人类的时间不会千篇一律地永恒不变,也 无法像钟表那样划一死板,现实要求测量标准能适应其节奏的 变化,界限又要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有了这种可塑性,历史才 能进行分类”,进行综合的研究。他进一步指出:“这种真正 的时间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它又是不断变化的,历史研 究的重大问题就源于这种属性的对立。” •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科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第138页,第8页。
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一)
• 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育中主要表现为由大到小的 四个方面: • 自然时空 • 人类时空 • 历史时空 • 心灵时空
• ——毛经文
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二)
• 物理学领域的时空观念 • 哲学领域的时空观念 • 历史学领域的时空观念
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二)
• 物理学的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什么? • 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他认为空间是独立于物质而存 在的。 •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空间是 永远相同和不动的,这种时空观支持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时空观,指出了“空 间—时间”的结构,时间不是独立的实体,也不是先验的存 在,承认时间、空间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属性。
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 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 定的价值追求和人文情怀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的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以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宋元时期为例 【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的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以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宋元时期为例   【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2.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 政治方面:重农轻商阻碍商业发展; 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
革命的进程;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 文化方面: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 思想:宋明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爆炸性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8/15/2019
及时演练4:
• 4.北宋与辽西夏政权都在各自边境内设立榷场进行互 市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仍然十分活跃,屡禁不绝, 究其原因主要是( )
• A.榷场设置少,难以满足需要。 • B.榷场征税重,商户不堪忍受。 • C.交易商品种类、交易方式受到严格限制。
D.此时各个政权对走私贸易管制不严。
•C
来自百度文库
五、思维突破——落实历史主干知识
(三)思想
宋代理学----儒学的哲学化、思辩化 继承:儒学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 发展:高—伦理发展为天理;
深—道德良知深植内心; 广—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 理学不禁人的合理欲求,私欲指超出正当需求及违反社会规范的 欲望。
及时演练5:
5.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
宋:时空界限打破;草市已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 施;商业活动政府不直接监管;纸币出现大量使用; 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

2019届《导与练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导与练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限时训练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角度题号

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中国古代相权削弱的趋势 1 科举制的影响 2 宋代皇帝的反省意识 3 元朝行省制的作用 4

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

唐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5 宋代城市管理政策的变化 6 唐宋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7 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8

理学的形成和科技文化的繁荣

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9

王阳明思想的特点10

吴道子绘画的特点11

宋体产生的原因12 综合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丞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演变历程。材料反映了“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到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的历程,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被分解。故C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B项说法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封驳审议的。D项说法错误,丞相仍行使部分行政权。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全国1卷文综42题为例

浅析高考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以2019年全国1卷文综42题为例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
答案示例
钱穆先生认为凡是中国的知识份子应该对中国历史抱有温 《国史大纲》写作的大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部分学者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在这种思想氛围下,历史学的研究 影响;具体成书时间是1940年,这一时期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这时候中国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提高全民 气,这种精神基础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此可知,钱穆先生敬告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抱有温 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研究的态度,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 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 ===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考查===
整篇材料体现浓郁的家国情怀。
《国史大纲》这本书有两个写作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在遭受西方文明强烈的冲击之后,中国内 出一种否定传统中国的思想与情绪,在这种思想氛围下,历史 到了影响。《国史大纲》就是对这种情绪做出的回应。
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第42题对高中历史核心素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专题复习

一、转理念——“事情正在起变化”:立德树人+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1、关注国家大势: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期召开。

考试中心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武装头脑、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

2、关注方针政策:

(1)2014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

(2)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新版课程标准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

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3、关注顶层设计:

(1)舆论导向

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2015-07

《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17-10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2018-03

于涵(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高考改革与核心素养》2017-11

徐奉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恢复高考40年历史学科考试命题评述》

(2)《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

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通史版):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通史版):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
Biblioteka Baidu
☆素养一 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 高考考查立足点 一、唯物史观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 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 二、唯物史观备考指要提升素养 1.活学巧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活学巧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活学巧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 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 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 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导引 一、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 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 ,历史不 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以现在的标准苛 求古人。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 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 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题指导] 西周时期, 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 只有少量 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 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 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 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 A 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 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 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 故 B 项错误; 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 C 项错误; 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 D 项错误。 [参考答案] A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29讲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29讲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第十一单元 西方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九单元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三维坐标· 时空清]
[三面解读· 特征明]
政治 层面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
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 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 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 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影响 (1)经济:
生产力 生产组织 经济结构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 大提高
工厂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_____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社会:
城乡 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 城市化
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
关系
形成 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社会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 变革 了 资产阶级 的统治
(3)思想文化: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 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 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 的发展。 (4)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
任政策取代“重商主义”。 1776年,亚当 · 斯密发表《国富论》, 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 操控,让市场机制 (即“看不见的手” )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进行 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 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试题命题研究(2019年8月)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试题命题研究(2019年8月)

史 性
名称
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
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
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 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 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 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 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取了一系列措施(举一例)加以强化。
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
效果(2分,一点1分):北魏统治
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
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 化认同(或: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原文

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 帝
隶在中美洲种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美国南部奴隶
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 国
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
(1)政治:空间布局体现了皇权神圣、等级森严
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 以及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24题研究——先秦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24题研究——先秦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

24题研究——先秦: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

1.(2014·全国Ⅱ卷,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2015·全国Ⅱ卷,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3.(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4.(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5.(2016·全国Ⅲ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

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近代篇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教师用书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近代篇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教师用书

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对应学生用书第52页)

(对应学生用书第52~53页)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1.深重的民族危机

(1)甲午中日战争

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八国联军侵华

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探索

(1)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辛亥革命

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⑤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传

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商办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通史版):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 (共39张PPT)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总复习(通史版):素养四 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 (共39张PPT)

导引 一、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1.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客观评判能力 (1)考查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现象、概念,历史发展的 基本线索和规律、阶段特征、历史结论认识的理解掌握。 (2)考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要求对同一历史事物的不 同解释,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解决历史问题能力 (1)考查客观论述历史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2)考查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要求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
[命题立意] 本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的两种 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慎的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 实的重要性。对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概念辨别等,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修订后的要求,体现了对核 心素养考查的趋向。
[解题指导] 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 故 A 项错误; 对于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 两则文献有不同记载, 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故 B 项正确;北宋时期的文献 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 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 C 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 实的, 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 故 D 项错误。 [参考答案] B
(3)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 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 较。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 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 的思维方法。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知识点二
宋朝时期的政治 制度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设 中书门下 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 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军权和 财权 。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措施
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纲领,统 削夺 治者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__军__权_统统收归中央, 地方 又派文臣任知州,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从而 权力 彻底扭转了中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膨胀而造成的藩
认 知 深 化
1.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 (1)相同点: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①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 ②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 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2)不同点: ①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 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分割了 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 ②最高行政机构设置: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 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以第一个句号为界分为两层,从第一层看出,唐代宰相由 首长制演变成委员制,从第二层看出其分工明确,行政效 率大大提高。
史料二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
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
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课件

融合的特色 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社
会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
术》
体现了封建 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 国家分裂 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
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 体现了佛教
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 盛行
不盛同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 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 带有封建割 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 据的烙印 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 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 作等
角度新颖 而是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隐性切入,考查汉武
呼应热点 帝的大一统,折射出国家的统一。
特定时期的 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特色现象 与民休息的 “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
民本思想 余货财”。 鉴古知今的 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阶层通过
家国情怀 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
出处 《后汉书

《吴时外 国传 》
《魏略 》
隐性 焚书坑儒、黄老之学、董仲舒新儒学、小 时空 篆、隶书、汉赋、造纸术
深化认知
“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 治理权力
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 的“合法
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 来源”

2019届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

2019届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

(四)考题分析
(1)试题的难度调整 2013年:40.7分 2014年:39.96分 2015年:50.06分 2016年:53.63分 2017年:56.37分
2017年课标1卷难度与2015、2016年基本相当,但与2013、2014 年相比有所下降;2018年难度估计有下降的趋势。 特别是选择题的难度有降低的趋势。
百度文库
策略一、通史复习 重时空观念重主干知识
策略二、习题训练 重基础重归纳拓展
策略三、试卷讲评 重合作重思维能力提升
策略一、通史复习
重时空观念重主干知识
(一)明确方向,心中有数 1、复习时间与复习目标
方法 特点 第二轮 主题+通史 按照通史体例 阶段特征 复习约两 重新整合教材 创新专题 个月(从 2018年2月 底到4月底, 约50课时) 名称/用时 目标
每年各部分的比例出现波动,甚至有很大的随意性。 试题的考查服从于能力和素养,不讲究覆盖率。
(三)考题分析
(3)大量使用图表材料
(三)考题分析
(4)一些基本特征延续不变
1、依托主干知识设题,注重阶段特征; 2、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角度; 3、重视多元史料呈现; 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5、注重多元史观引领; 6、重视学科素养、学科思维的考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及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及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及解读
来自百度文库
四、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点睛“一核四层四翼”
1. 明确“一核”考查目的与高考核心功能
如Ⅲ卷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
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
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
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
Ⅱ卷第32题考查人文主义思想注重人的价值的思想特点, 强调了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和能力的考查。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 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 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 到
A.神
B.自然
(Ⅲ卷第29题)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 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 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 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 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
如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
(Ⅱ卷第29题)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 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 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 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

(对应学生用书第89~92页)

一、唯物史观

1.概念: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解读

(1)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有规律的发展。

(2)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3)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阶级分析方法。

(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2017·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解析:A13世纪的佛罗伦萨位于欧洲传统商路的中心位置,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城市共和国)。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市民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大为提高,所以政府扩建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故B项错误;随着王权不断加强,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教会权威受到削弱,故C 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故D项错误。

1.(2018·安徽黄山一模)下表为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该表说明( )

A.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D.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士人

解析:C材料中,北宋时期列入正史列传的南方人数不断增加,并逐渐超过北方,这是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反映了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C项正确。北宋科举制已经成为选官的主要形式,地域不是官员选拔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北宋都城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属于北方,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正史列传作者的任何信息,故D项错误。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学者金观涛曾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偶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如下图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使图示符合材料描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围绕“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结构”拟定论题,论题必须要符合图示。本题无论选择什么论题,都需要阐述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关系,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如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等。其次进行阐述,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论题。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

阐述:战国到明清,中国一直存在土地自由买卖制度,地主、自耕农、佃农一直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结构基本上属于地主经济;秦汉至明清各个大一统王朝的官制虽有差别,但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到明清,儒家文化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总之,秦汉到明清,中国社会内部虽一直处于经常变动之中,但从社会组织方式来看,大一统帝国和官僚制度、地主经济以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却始终是社会的基本框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传统社会得以长期延续。

示例二:

论题: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相互适应、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相互调节)。

阐述: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三位一体,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对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保持着地主经济的稳定。同时,地主经济又是大一统的基础,只有存在大量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国家才会有充足的税收,用以供养皇室和从中央到地方庞大的官僚机构。没有儒家的正统地位和儒家国家学说的指导,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也不能形成。总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割裂,它们互为因果,相互适应、相互调节。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二、时空观念

1.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2.解读

(1)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分析历史时间与空间有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按照时间顺序与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在不同的时空框架内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5)将认识对象放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

(2017·全国Ⅰ卷,34)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D判断该情景出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斯大林格勒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水力发电站”是经济建设上的成就,由此可以判断出漫画的时间应该是二战以后,苏联的战后经济恢复,让某些人气急败坏,二战后,美苏冷战,对苏联经济建设气急败坏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D项正确。

1.(2018·广东佛山二模)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