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明清通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新课标二轮知识突破课件第3讲 明清时期(72张PPT)
③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 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 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④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 期由士族垄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⑤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 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 人民。
2.重点理解 (1)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①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三省 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事务,设立内阁;清朝 设立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 需要。 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 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中书 省设立三司,清朝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解析】 从材料“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可知在明 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正式设立,故A项错 误;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B项正确;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 机构,无实权,内阁大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CD两项。 【答案】 B
【例题2】 (2013·江苏)光绪《大清会典》载:“谕 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 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解析】 AD项认为军机处专管军事或刑狱是以偏概全, C项与军机处无府衙无随吏的事实相违背。 【答案】 B
考点知识探究 1.基础概念: (1)内阁制:内阁制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 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到了大明宣德朝时 期权力开始上升。以前,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 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 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 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111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课件(72张)
主旨三 儒学新气象——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产生
社会特征
主要思想
君主专制
黄宗羲的批君、限君思想
“存天理” 李贽“万物皆生于两”;王夫之“理在气中”
政 “灭人欲”
李贽“禀赋自然”;王夫之“天理所寓”
治 礼教“三 纲”
李贽“男女平等”;黄宗羲“君臣平等”
明亡清兴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明清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上:“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既不利于积累财富,也不利于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 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 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上: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很难转化为工商 业资本。
答案:A
2.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 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 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世俗文 学发展
戏曲、小说等“杂书”的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
市民意 识觉醒
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随着市民意识 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 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命题探究 一步到位
[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
考向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1.命题点:明朝后期的内阁制度
高”,围绕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内阁 的权力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因此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 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时,张居正进行了反驳,这说明内阁权势强大, A 项符合题意。内阁权力是由皇帝赋予的,因此说“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是不准确的,排除 B 项;社会经济凋敝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 C 项;明 太祖朱元璋时已经废除丞相,排除 D 项。
二轮通史中国古代史明清课件
二轮通史中国古代史明清课件
RESUME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明清时期概述明朝历史清朝历史明清文化与科技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与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RESUME
01
明清时期概述
明清时期,社会阶层逐渐固化,贫富分化严重。士、农、工、商的界限愈发严格,难以跨越。
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和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发,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和清朝初年的白莲教起义。
农民起义频发
大规模的民变对明朝和清朝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初年的政权更迭。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医学等方面。
·
农业技术: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的农具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手工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在明清时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景德镇的瓷器制造技术、苏州的丝织技术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明清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教育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
·
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不朽之作。
绘画与书法:绘画与书法在明清时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沈周、文征明、王羲之等大师。
诗词:诗词在明清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袁宏道、袁枚等著名诗人。
郑和下西洋
RESUME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明清时期概述明朝历史清朝历史明清文化与科技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与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RESUME
01
明清时期概述
明清时期,社会阶层逐渐固化,贫富分化严重。士、农、工、商的界限愈发严格,难以跨越。
土地兼并与贫富差距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流民。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和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发,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和清朝初年的白莲教起义。
农民起义频发
大规模的民变对明朝和清朝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初年的政权更迭。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医学等方面。
·
农业技术: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的农具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手工业技术:手工业技术在明清时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景德镇的瓷器制造技术、苏州的丝织技术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明清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教育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
·
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空前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不朽之作。
绘画与书法:绘画与书法在明清时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沈周、文征明、王羲之等大师。
诗词:诗词在明清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袁宏道、袁枚等著名诗人。
郑和下西洋
高中新课标历史高考 古代史二轮复习 明清时期专题复习:明清晚钟(50张PPT) (共50张PPT)
弊:在西方已建立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之时,清朝却 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皇帝不受任何约束 和监督,使决策难免出现失误,也使官吏只能唯上是从, 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 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妨碍社会进步,给落后于西方埋 下隐患。
■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内阁制确立
内阁制发展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 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
3.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解决 西汉
削夺相权。 a.频繁任 免丞相。 b.设“中 朝”(又称 “内朝”) 抑制丞相为 首的“外 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实行多相制度, 设门下平 三省最高长官 章、参知 都是宰相,相 权一分为三。 政事等,
1. 废除丞相制度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亲自掌管
皇 帝
廷杖制度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 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2018/4/9 6
2. 明朝中央制度发展
时间
明太祖 明成祖 明神宗
内 容
六部
职 能 废除丞相
分理政务 参与机密事务策
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 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 ③作用:
加强对臣民的控制,加强皇权
■军机处的设立■
1. 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康熙御笔
清朝政体是传统政治体制的 集大成。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建立,经唐朝的完善发 展,明朝的强化,到清朝、专制 体制,十分成熟达到顶峰。
清代皇帝的批红
军机处值房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宋元明清PPT课件
• 发展趋势: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城市发展逐渐 由政治中心象经济中心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开 始在部分地区个别部门出现。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6页/共49页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 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 明清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乾盛世;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第21页/共49页
考向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立军机处,是为代表性 举措;此外,君主专制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产生极大 影响;与西方相比,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点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第22页/共49页
自秦朝到清朝前期,我国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秦汉唐宋元明清)
第6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
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
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25页/共49页
考向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1产生条件、标志2发展表现3地位4缓慢原因
第26页/共49页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 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 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6页/共49页
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 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 明清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乾盛世;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第21页/共49页
考向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废丞相、设内阁、立军机处,是为代表性 举措;此外,君主专制的强化,还对社会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方面产生极大 影响;与西方相比,则显出落后、顽固的一面。总之,此考点有较多的命题角度。
第22页/共49页
自秦朝到清朝前期,我国中央机构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 (秦汉唐宋元明清)
第6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
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
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第25页/共49页
考向二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1产生条件、标志2发展表现3地位4缓慢原因
第26页/共49页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 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 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高考二轮通史复习-明清PPT教学课件
2020/10/16
8
一、阶段特征(1368年——1840年)
(一)政治: 1、史实: 2、特征: (二)经济: 1、史实: 2、特征: (三)文化: 1、史实: 2、特征:
2020/10/16
9
(一)政治:
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 南书房 军机处
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D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理解意味着知识的活化。
2020/10/16
12
• 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 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 (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D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2020/10/16
4
• 一.高考考什么与怎样考?(明清 部分)
• 二.明清的教学内容分析
2020/10/16
5
2020/10/16
6
2020/10/16
7
明清之际,出现社会转型的有利因素?
①经 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阶级关系:市民阶层壮大,自由劳动力增加; ③思想文化:出现早期民主思想; “西学东渐” ; ④对外关系: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思想:批判程朱理学,主要学以致用
特征文:学对:儒(传文(学12统艺)的)文大四继短化 众大承篇禁化奇锢、和小思世书发说想俗展:,化三产,言生二进步拍思想
(传3统)科批技判步入现总实结主,义西小学说东渐开始
书法:个性化,世俗化平民化(四大才子)
绘画:写实(民间风情画——插图年画);
写意(不拘成法的“八大山人”)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课件-PPT
• (3)影响:
•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强;
•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个人决断,难免偏 颇、草率;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 权旁落;
• ③内阁制应运而生。
内阁的出现
1、原因: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
2、形成和发展:
时间
名称
权利
阶段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Fa zhan
明神宗 内阁首辅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3、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阁
阁”
政
参与 票
治
侍 机密 拟
地
从 事务 权
位
顾 决策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大权独揽)
演
问
X(时期)
变
图 O 明太 明成 明宣 明神
特点 ⑴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 使皇权从决策到行使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⑵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过程中,伴随着两种 基本矛盾的斗争 ⑶皇权借助神权来巩固和加强,并以文化专制 来巩固政治专制 (4)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着此制 发展的始终
演变趋势
⑴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两对矛盾; ⑵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相权、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弱 ⑶分权是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的重要手 段。 (4)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京剧形成
传统科技仍走在 动开展,近
世界前列
代自然科学
文学艺术繁荣, 产生,启蒙
并反映出封建制 思想蓬勃发
•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强;
•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个人决断,难免偏 颇、草率;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 权旁落;
• ③内阁制应运而生。
内阁的出现
1、原因: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
2、形成和发展:
时间
名称
权利
阶段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Fa zhan
明神宗 内阁首辅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3、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阁
阁”
政
参与 票
治
侍 机密 拟
地
从 事务 权
位
顾 决策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大权独揽)
演
问
X(时期)
变
图 O 明太 明成 明宣 明神
特点 ⑴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 使皇权从决策到行使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⑵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过程中,伴随着两种 基本矛盾的斗争 ⑶皇权借助神权来巩固和加强,并以文化专制 来巩固政治专制 (4)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着此制 发展的始终
演变趋势
⑴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两对矛盾; ⑵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相权、地方权力的不断削弱 ⑶分权是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的重要手 段。 (4)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京剧形成
传统科技仍走在 动开展,近
世界前列
代自然科学
文学艺术繁荣, 产生,启蒙
并反映出封建制 思想蓬勃发
明清时期 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
二、解读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1)思想:理学仍占主导地位,逐渐僵化; 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进一步世俗化(文 学:明清小说;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绘画(风俗画)、 戏曲(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3)传统科技领先世界,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 技著作,但没有实质性飞跃。(医学:《本草纲目》、农书徐光启 《农政全书》;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 (4)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1368年 明代
1644年
清代
1840年
1487 年,迪 亚士抵 达好望 角
1517年 马丁路 德《九 十五条 论纲》
1588 年,英 国打败 西班牙 无敌舰 队
1687年, 1688
牛顿 年,
《自然 英国 哲学数 光荣 学原理》 革命
1748年 孟德斯 鸠发表 《论法 的精神》
1764年, 美国 哈格里 1787年 夫斯发 宪法
11、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 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 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其实施 减少了土地隐漏,增加了财政收入。
12、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 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 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 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影响程度
股“中国热”,对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哲学理
二、解读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1)思想:理学仍占主导地位,逐渐僵化; 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进一步世俗化(文 学:明清小说;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绘画(风俗画)、 戏曲(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3)传统科技领先世界,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 技著作,但没有实质性飞跃。(医学:《本草纲目》、农书徐光启 《农政全书》;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 (4)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
1368年 明代
1644年
清代
1840年
1487 年,迪 亚士抵 达好望 角
1517年 马丁路 德《九 十五条 论纲》
1588 年,英 国打败 西班牙 无敌舰 队
1687年, 1688
牛顿 年,
《自然 英国 哲学数 光荣 学原理》 革命
1748年 孟德斯 鸠发表 《论法 的精神》
1764年, 美国 哈格里 1787年 夫斯发 宪法
11、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 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 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其实施 减少了土地隐漏,增加了财政收入。
12、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 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 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 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影响程度
股“中国热”,对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哲学理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通史:明清阶段PPT课件
设三司
设军机处
废丞相制,设内
阁制。
君主专制 空前加强
建立近代 民主政治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
封建土地制度已 成为……的桎梏
重商主义;政 府鼓励对外扩
排灌工具改进,桑棉种植扩大 精耕细作农业 张;18世纪
清代粉彩瓷器、丝织业出现手工 工场,自由劳动力市场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商 帮的出现,商业都会繁荣
外 朝 制 度
郡郡
地 方
县 制
国 并 行
隋唐 宋 元
三 省 六 部
中书门下、 中 参知政事、 书
省 枢密使、
三司使
行 省 制 度
2021
明清
明:撤中书, 废丞相;设 内阁
清:南书房; 军机处(雍正)
7
二、经济——活跃的商品经济
1、农业、手工业:见《考试报》
(4)资本主义萌芽:
2、商业:
3、经济政策:
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的 思想主张及影响 ②明清小说的主要成就 ③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明朝
清朝
1368年
1644年
2021
1912年2.12 清帝退位 3
一、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一)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强化
1)、中央:废宰相,设内阁
2)、地方:废行省,设承宣布政 使司,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
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茅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解析:D 材料明显反映佃户与官府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 好米换银自用”“称货完官”说明农业出现商品化和“田赋征银”,主要原 因就是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一条鞭法”税制改革,A、B是国家税制改 革的影响。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明清史复习 课件(共31张PPT)
【典例1】 (2016·全国Ⅰ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
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
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B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探究角度一 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
(1)内容: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提刑按察使司 (司法)。 (2)影响: ①有利:行省一分为三,相互独立、牵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弊端:分化事权,相互制约,行政效率不高 (3)调整:明中叶后又设文官总督、巡抚,职权在三司之上,代表中央到该地区直 接节制三司,提高效率。
真题演练:
二轮复习:明清史
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迟滞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古代社 会由盛转衰,古代文明走向沉暮,开始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时期。 •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决策权归
考点 明朝内阁制 明清科举制度 明朝棉纺织业与区域经济 清朝农业租佃经济 明朝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明朝工商业市镇 明清宋明理学 明清宋明理学 明清文化的总结和传承
认识:1.明清史古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是高考考察的一个重点,全国高考基本固定在27题考察 ,但地方高考大量出现26、27题同考明清史的情况,值得思考?
真题演练:
【典例1】(2020·全国Ⅲ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
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
二轮复习明清时期PPT课件
3、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仍处在世界前列 ,
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总结
性的科学著作,思想和文学艺术带有浓厚的
反封建色彩。
2
知识整合
• 一、明清时期的政治 • 1.明朝的政治概况 • (1)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
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 (2)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 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
进,棉花广泛种植。
• 2.手工业的发展 • (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2)制瓷业: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
现了珐琅彩、斗彩。
• (3)丝织业: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 中心;使用花楼机。(新现象?)
5
• 3.商业的兴盛:
(1)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
• (2)长途贩送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 来越大,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 (3)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 中国古代四大名镇:
• 湖北汉口镇(武汉市,茶叶),
• 广东佛山(佛山市,冶铸 ),
• 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市,瓷器),
• 河南朱仙镇(开封市,木版年画 )
• (4)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6
(5)对外贸易: ①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萎
缩。乾隆时期实行“一口通商”,在广州设立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李贽的“异端”思想。
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 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 义道德。
评价:矛头对准传统儒学和封建礼教,其
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的要求。
12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背景、原因、
思想特色、影响?) •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
3、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①王阳明心学:其思想的核心是“发___明__本__心_”,认为“良知”就是 “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_致__良__知___”。 ②李贽主张破除对_孔__子_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_个__性__自__由_ 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对_君__主__专__制_,提出限制王权、 倡导言论自由;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__商__皆___本_”的思想; 思想上提出“_经__世__致__用_”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3)商业
①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_商__业__资__本_日趋活跃,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
②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_市__场_,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③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 工__商__业__市镇大量涌现。
④商帮:_区__域_性__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政策:对内继续推行_重__农__抑__商_政策,对外实行“_海__禁_”和
④对外关系:造成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东渐,导致落后。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 (3)复习备考:
要注意多角度命题:
①注意把握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
(2)科学技术 ①《本___草__纲__目_》系统地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中__国___近__代__科__学__先__驱_”。
(3)文学艺术 ①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 有《_三__国__演__义_》《水浒传》《西游记》《_红__楼__梦_》。 ②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 郑板桥的《_墨___兰__图__》。 ③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_昆__曲_、秦__腔__等 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2)清朝 ①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_南__书__房_,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扩大皇权。 ②雍正帝设立_军__机__处__,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③明清时期实行___八__股__取__士_,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严重阻碍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2、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集权促进 )
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④对外关系:有利于集中资源反击侵略,维护国家利益。
①经济:君主专制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专制统治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消极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主要是君主 专制导致
③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3.文化:承古萌新,传统科技仍)居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 获发展,中西差距拉大;儒家发展为带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 思想;文艺深刻反映封建制度衰落。 (新民主思想出现,但理学仍主导;传统科技仍发展,但未转向近代 4.对外关系: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海外市场扩大, 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中外差距 进一步拉大,中国背离工业文明潮流,制约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并开始遭侵略。 (开放转封闭;强势转弱势
时代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
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经济:能有效集中各种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积极
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是中央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大融合,促进各地区经济、
.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一、阶段特征综述 .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 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
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统2一.的经多济民:族一国方家面进,一农步耕巩经固济。继续(发专展制,强经化)济,总制量度仍衰居落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 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西方相比发展缓慢,已落后于时代潮流。
政治
经济
社会 形态
时间
思想
文化
历史时空定位 .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二、通史知识整合
1、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明朝 ①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丞__相___,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 _宰__相__制__度_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内__侍__机__构_。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继承性的特点
; 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加强、八股取士
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时代特征。 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反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
(1)农业生产:玉米、甘__薯_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促进资萌产生。
(2)手工业生产
①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民__营__手__工__业__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
②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闻名 中外的粉彩和_珐__琅__彩_。
3、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①王阳明心学:其思想的核心是“发___明__本__心_”,认为“良知”就是 “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_致__良__知___”。 ②李贽主张破除对_孔__子_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_个__性__自__由_ 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上反对_君__主__专__制_,提出限制王权、 倡导言论自由;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__商__皆___本_”的思想; 思想上提出“_经__世__致__用_”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3)商业
①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_商__业__资__本_日趋活跃,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
②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_市__场_,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③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 工__商__业__市镇大量涌现。
④商帮:_区__域_性__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政策:对内继续推行_重__农__抑__商_政策,对外实行“_海__禁_”和
④对外关系:造成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东渐,导致落后。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 (3)复习备考:
要注意多角度命题:
①注意把握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
(2)科学技术 ①《本___草__纲__目_》系统地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②《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徐光启被誉为“中__国___近__代__科__学__先__驱_”。
(3)文学艺术 ①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 有《_三__国__演__义_》《水浒传》《西游记》《_红__楼__梦_》。 ②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 郑板桥的《_墨___兰__图__》。 ③京剧: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_昆__曲_、秦__腔__等 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2)清朝 ①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_南__书__房_,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扩大皇权。 ②雍正帝设立_军__机__处__,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③明清时期实行___八__股__取__士_,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严重阻碍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2、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集权促进 )
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④对外关系:有利于集中资源反击侵略,维护国家利益。
①经济:君主专制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专制统治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消极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主要是君主 专制导致
③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3.文化:承古萌新,传统科技仍)居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 获发展,中西差距拉大;儒家发展为带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 思想;文艺深刻反映封建制度衰落。 (新民主思想出现,但理学仍主导;传统科技仍发展,但未转向近代 4.对外关系: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海外市场扩大, 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中外差距 进一步拉大,中国背离工业文明潮流,制约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并开始遭侵略。 (开放转封闭;强势转弱势
时代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2)影响
①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经济:能有效集中各种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积极
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是中央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大融合,促进各地区经济、
.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一、阶段特征综述 .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 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
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统2一.的经多济民:族一国方家面进,一农步耕巩经固济。继续(发专展制,强经化)济,总制量度仍衰居落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 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西方相比发展缓慢,已落后于时代潮流。
政治
经济
社会 形态
时间
思想
文化
历史时空定位 .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二、通史知识整合
1、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明朝 ①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丞__相___,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 _宰__相__制__度_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内__侍__机__构_。
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明清 三、整合拓展
1、政治方面: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1)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继承性的特点
; 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加强、八股取士
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时代特征。 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反动,反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
(1)农业生产:玉米、甘__薯_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广泛种植,
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促进资萌产生。
(2)手工业生产
①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民__营__手__工__业__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
②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闻名 中外的粉彩和_珐__琅__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