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人 学会思考——学习爱因斯坦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对于教育的看法

爱因斯坦对于教育的看法

我以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

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

……要使学校不受到这种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的侵袭,那是比较简单的。

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l 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应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

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

l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院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院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

发展独力思考和独立创新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知识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主要以获取细节知识为其训练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为适应进步和变化。

l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l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

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锻炼也类似这样。

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就由于这个理由,对古典文史教育的拥护者同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抗争,我一点也不想偏袒哪一方。

l客观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十分重要的。

《论教育》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论教育》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对教育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本篇文章将根据爱因斯坦的读书笔记摘抄,从浅入深地探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教育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一、教育的定义1.教育的本质爱因斯坦在其读书笔记中提到:“真正的教育应是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培养不仅仅是单向的,更应该是双向的,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共同成长。

2.教育的目标在爱因斯坦的观点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

”这种目标的确定,对于当前教育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今社会已经不再缺乏知识,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的现状1.教育的单向输送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育机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单向的教育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2.教育的功利化由于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多教育机构开始过分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教育的未来1.重视独立思考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应该转变角色,做学生思维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2.注重创新意识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创新。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爱因斯坦的观点深刻地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教育观念

爱因斯坦教育观念

爱因斯坦教育观念
爱因斯坦是一个物理学家,但他的教育观念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育观念:
1. 教育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只是机械地背记知识。

他强调,真正的学习不是为了掌握某些具体知识,而是应该通过学习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2. 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爱因斯坦认为,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他建议,在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

爱因斯坦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教育应该考虑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注重个性化的教学。

他认为,教育不应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应该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兴趣、才能和优点。

4. 教育应该具有社会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不仅应该关注个体的成长,还应该强调与社会的联系。

教育应该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让教育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5. 教育应该是终身学习。

爱因斯坦强调,教育不应该只是在年轻时期进行,而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
整个人的生命。

总的来说,爱因斯坦的教育观念是非常前卫的,他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教育。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个性化,强调教育的社会意义,并让教育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爱因斯坦《论教育》doc

爱因斯坦《论教育》doc

爱因斯坦《论教育》.doc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于教育的看法和观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爱因斯坦《论教育》中的主要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以及他对教育的评价和展望。

一、教育的目的爱因斯坦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教育应该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人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

二、教育的方法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他主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此外,爱因斯坦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三、教育的内容爱因斯坦认为,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

他主张,学校应该提供多种学科的教育,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同时,他还强调了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关键。

四、教育的评价爱因斯坦认为,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他主张,评价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考试、作品评价、自我评价等。

同时,他还强调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认为这是保障学生权益的关键。

五、教育的展望爱因斯坦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同时,他还强调了终身学习的概念,认为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

总之,爱因斯坦《论教育》中的观点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启发式的和实践性的,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的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今天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爱因斯坦)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

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

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的教育的传递者的家庭已经削弱了。

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

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

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

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就我所能判断的范围来说,英国学校制度是最接近于实现这种理想的。

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道德说教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

言词是并且永远是空洞的,而且通向地狱的道路总是伴随着理想的空谈。

但是人格决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这对于初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是如此,对于大学里写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就是在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者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也都无不如此。

但是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着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和滋养。

在这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同学校的教育准则的关系极为重大。

做同样的工作,它的出发点,可以是恐怖和强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因而也可以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往往很早就衰退了。

同样一件工作的完成,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以很不相同,这要看推动这项工作的主因究竟是怕受到损害的恐惧,是自私的欲望,还是对快乐和满足的追求。

学习爱因斯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爱因斯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爱因斯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在参加爱因斯坦教学培训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
该培训的心得体会:
1. 系统化的教学理念:爱因斯坦教学培训注重系统化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采用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爱因斯坦教学培训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力。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设计有
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到研究中来。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效果,
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的教学方法:爱因斯坦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创学方法,提
高教学效果。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
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
方法,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研究,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4. 爱与关怀的教育理念:爱因斯坦教学培训强调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爱与关怀的教育理念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关心,也增强了他们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参加爱因斯坦教学培训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相信,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语录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语录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语录
标题,爱因斯坦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而思考则是运用知识的方式。

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首先,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仅仅死记硬背知识点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只有通过思考,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比如,学习数学知识时,不仅要记住公式和定理,还要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本质。

其次,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是运用知识的方式,但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思考往往会陷入空想和无稽之谈。

只有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有充分的素材进行思考。

比如,一个人对于环境保护有很多想法,但如果没有了解环境科学知识,那么这些想法很可能只是空谈。

因此,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础,而思考是知识的运用。

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学习和思考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平衡和调整,才能走得更远。

爱因斯坦论教育范文

爱因斯坦论教育范文

爱因斯坦论教育范文读《爱因斯坦与教育》有感最近读了《爱因斯坦与教育》一书,深有感触。

书中所阐述的有关爱因斯坦对教育的的一些理念,很值得我们这些搞教育的现代人进展深层次的反思,尤其是那些决定我们现在教育方向的领导和专家好好研究。

书中阐述:爱因斯坦论教育的动力是兴趣。

他认为:直接而稳定的兴趣在教学中作用很大,间接而短暂的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不大;认为学习的推动力是成绩的根底,取得良好成绩,又会反过来加强这种推动力。

爱因斯坦强调:“在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

只有这样的心理根底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

”而反观我们现在的,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完全牺牲了学生的兴趣,教育这项神圣的工作变成了像流水线一样重复的机械运动。

我们的学校领导最好取消所有的课外活动及小三门,我们的所谓主课老师最好是再多几节课时,学生最好是不吃不喝不拉的机器人。

看看我们的现状:学生体能在倒退;近视率到达70%以上;除了文化学习还有其他技能的学生缺乏5%。

太可悲了!听课-作业-听课-补课-练习,周而复始,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什么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现代教育中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做法,爱因斯坦给予了辛辣的挖苦。

爱因斯坦写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还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防止地会夭折。

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我想,即使是一头安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尤其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中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贪吃的习性的。

”这些言论,我们的领导和专家难道不该好好反思反思?!让学生在学校承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科学实验和理论体系发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步系统地、完整地掌握理论和实践,这无疑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教育就是把学校所学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爱因斯坦:教育就是把学校所学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爱因斯坦:教育就是把学校所学忘光后剩下的东西有一句名言叫“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雏菊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令人忍俊不禁之余,倒也勾起了再谈谈教育的兴趣。

面对一丛野菊花怦然心动的情怀还需要培养吗?这种情怀就在我们的血脉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

有几个孩童去到野外,面对一丛雏菊不会开心地去嗅闻?孩子对自然与美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这就叫做人性。

只不过在漫长的岁月里,许多人渐渐遗失了这种人性。

如果有一群小孩,春游来到野外,他们不去嗅闻野花、捕捉蝴蝶、追逐蜻蜓,欢喜雀跃,而是玩起了抓特务的游戏。

那么,对不起,这群小孩不是已经丧失人性就是正在走向丧失人性的路上。

是谁让这群小孩丧失人性?不得不归咎于教育。

没有一群丧失人性的大人教导,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抓特务?所以好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雏菊怦然心动的情怀,那样的情怀与生俱来,没有一种怦然心动能培养出来。

能培养的还叫怦然心动吗?那叫矫情做作。

戴着竹笠拄着竹杖在穷乡僻壤四处走访的袁立,在山间路边见到一丛野菊花必定会怦然心动。

因为她就是野菊花,野菊花就是她,那股与生俱来的自然之善美是伪装不来的。

把儿子生在美国的董卿,见到一丛野菊花会不会怦然心动?会不会我们姑且不诛心,但她一定会完美呈现出怦然心动的神态,360度无死角,每个角度都很迷人上镜。

一个长大以后见到雏菊依旧怦然心动的人,是最无可能作恶的,也是最有可能带给我们生命的美好和无尽创造力的。

因为这种情怀背后的人性指征就是爱与美。

好的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不扼杀对爱与美怦然心动的人性情怀,而是去深挖发掘我们内心的爱与美,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里肆意张扬这种人性情怀,即便在长大后未必再能邂逅雏菊,但必定会对生命饱含关怀。

现在有一种教育趋势渐渐回潮,就是引导孩子们去抓间諜特务,还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如何留意家人的一举一动,发现可疑之处立刻大义灭亲,向有关部门报告。

姑且不谈这种教育导向与发掘孩子见到雏菊怦然心动的情怀是如何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何灭绝人性,如何卑鄙无耻,我们就来谈谈这种教育导向的蠢。

爱因斯坦谈教育:独立思考和判断永远应放在首要位置

爱因斯坦谈教育:独立思考和判断永远应放在首要位置

爱因斯坦谈教育:独立思考和判断永远应放在首要位置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孔枝泳《熔炉》本文节选自1931 年10 月15 日爱因斯坦为庆祝美国高等教育300 周年纪念会,在纽约奥尔巴尼市政府教育大厦校长厅举行的庆祝会暨纽约州立大学第 72 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演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从古到今,明智的有才之士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反复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我丝毫不能以权威自居。

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除了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什么也没有,谈论教育问题的勇气从何而来?如果这真是一个学术探讨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三缄其口。

但是对于人类的生活和行动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此,仅仅有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如果不想失去这种知识,就必须不断努力持续更新。

它就像竖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

必须不停地伸手拂拭,才能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

为此,我也应尽绵薄之力。

学校一直是将传统财富从一代转移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相较过去,这个道理更适宜于今天。

现代经济发展削弱了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承载者的角色。

因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健康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候,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一种工具,靠它将一定数量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下一代。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

它旨在培养年轻人对社会繁荣有价值的品质和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剥夺个人的独特性,以使他成为社区中不情愿的工具,就像蜜蜂或蚂蚁那样。

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特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

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最高的生活任务。

据我所知,英国学校最接近实现这一理想。

但是,人们怎样才能更接近这个理想呢?我们是否能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能!言辞现在是,今后仍将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

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

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

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出类拔萃。

作为一个哲学家,爱因斯坦深入思考。

作为一个政治家,爱因斯坦热爱和平。

......爱因斯坦作为一代伟人,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

但是正如他所感叹的:“为什么人们总是只看到我的相对论,而忽视了我别的非常有用的研究!”,人们总是忽略他除了物理学成就外的贡献,比如他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他的想法中,教育最重要的应当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同时应当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演讲中提到:“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

照我的见解,这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也是正确的,尽管它的学生所要从事的是完全确定的专业。

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就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其主要训练在于获得细节知识的人来,他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若是把人比作一棵树,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好比是树根,专业领域内的细节知识则是树枝。

如果根系发达,树的生命力就旺盛,无论到哪里都能迅速汲取营养、开枝散叶,与之相反,如果根系不牢而枝叶太盛,那么,你明白,这棵树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强壮有力,在一场猛烈的暴风雨过后或许就会轰然倒地。

从《爱因斯坦传》来看,爱因斯坦本身的发展遵循的就是这样一个规律。

青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可以说是一个数学天才,在16岁时就自习完了微积分,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他从小养成的热爱思考、热爱探索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他的雅各布叔叔告诉他一条优美的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长边平方一定等于两短边平方的和。

叔叔没有告诉他证明的过程,但是他在十二岁那一年得到一本简易的平面几何教材后终于独立证明了这一定理,他得到了极大的喜悦和满足。

后来,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做小研究员的时候通过孜孜不倦地忘我思考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写出许多重要论文,造就了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也是他小时候热爱思考的习惯的功劳啊。

爱因斯坦: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爱因斯坦: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爱因斯坦: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人物百科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

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读爱因斯坦谈教育有感

读爱因斯坦谈教育有感

读《爱因斯坦谈教育》有感李婧婧科学家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都应该是有其中的道理存在吧。

当我读了《爱因斯坦谈教育》这篇文章后,情不自禁的想:可能情商的提出也是受了爱因斯坦对教育见解的启发。

教师作为一个劳动者,其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区别于别的而具有思维能力和情感的人。

正因为如此,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要使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区分美丑、理解善恶、明辨是非、学习技能……,教育者就要付出比别的劳动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研究。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的“和谐发展的人”,这也是爱因斯坦提倡的“人文学科”的精要所在。

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爱因斯坦并不提倡“学分制”。

这使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号:假如让爱因斯坦在中国的学校里一路成长,一路学习,他还会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记得有首歌叫《我想唱可是不敢唱》将一名高三学生希望放松身心却又不得不受束缚的心情表露无遗。

盘算我现在执教的一年级孩子的书包里各类教科书达十种之多,抛去不计考核的副科学习,学生的负担仍然很重。

面对这种状况,有关的教育部门也采取了减负的手段。

在问题没能有效地得到解决的时候,社会和家长将指责的矛头纷纷指向了老师。

这也让我在无奈中感到一阵心寒:不错,在应试教育时期某些教师为了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没能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是,一种教育体制的推行却并不单是教师就能决定的。

它受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体制的影响,文革时期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宣讲孔孟之道,谁敢逆风而上?应试教育时期,课堂教学所极力追求的效果就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时至今日提倡素质教育,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与创新思想受到了培养,在响应时代要求和社会的一片呼声中学生“减负了”,可是谁慎重地思考过这个问题:谁为老师减负?要知道,达成一种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作为教育者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的这种心愿更加强烈。

从爱因斯坦的教育观想到的

从爱因斯坦的教育观想到的

从爱因斯坦的教育观想到的从爱因斯坦的教育观想到的考察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和方式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受到这样的启发: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无不是通过社会群体中的部分个体的研究和思维,从而推动了整个人类认识的。

发展。

如果我们要发现真理,就应该坚持发展独立研究和思维的品格,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个体潜在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反地,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维的个人。

”也就是说,作为教育主体的人,他的性格、独立意识、创造才能等等应该受到包括学校在内的全社会的尊重。

没有个体的发展,就没有群体的进步。

尊重个体的独创性,就必然导向对群体创造性的充分的尊重和认定。

从这个基本点出发,爱因斯坦进一步提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二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在此突出强调了青年应该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发展独立思维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该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的思维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可以说,没有什么能比爱因斯坦的成功这个事实更具有说服力的了,他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足以证明作为主体的独创精神、独创性思维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然而,爱因斯坦在强调独创性的时候,并没有因此忽视对社会的关注。

他提出“学校应当发展青年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显而易见,这里阐明了一个重要关系:人的独创精神只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反过来,社会进步又将为人的创造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此看来,教育必须注重发掘学生个体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爱因斯坦语录

爱因斯坦语录

爱因斯坦语录标题:爱因斯坦语录: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真理引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并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为了一生的自我教育。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真理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思考和经验。

正文:一、培养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是对问题更加好奇。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之一。

我们应该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发现新的事物。

只有保持好奇心,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寻找真理。

二、质疑一切爱因斯坦强调了质疑的重要性:“质疑一切,不要轻易相信。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从,不能轻易相信所听到的或所看到的。

我们应该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和分析,质疑一切,追求真相。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三、学会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思考是最难的工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工作。

”学会思考是获取知识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自己去思考、去分析。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更多的答案。

四、持续学习爱因斯坦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学习并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为了一生的自我教育。

”我们应该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真理。

结语: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真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我们需要培养好奇心,质疑一切,学会思考,并持续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发现新的知识和智慧。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知识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充满奇迹的旅程,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 因斯 坦认 为 “ 既是 孤 独 的人 , 时却 又是社 会 的人 。作 为孤 独 的人 , 企 图保 卫 自己的生 存 和 人 同 他 那 些 同他 最 亲 近 的人 的 生存 , 图满 足 他个 人 的 欲望 , 企 并且 发展 他 天 赋 的才 能 。作 为社会 的人 , 企 图 他
得到他的同胞 的赏识和好感 , 同他们共享欢乐 , 在他们悲痛时给以安慰 , 并且改善他们 的生活条件 。只 是 因为存 在 着 这些 多种 多样 的 、 常相 互 冲 突 的努力 , 时 才能 说 明一 个 人 所独 有 的性 格 , 而且 这 些努 力的 特殊结合就决定 了个人所能达到的内心平衡 的程度 , 以及他对社会福利所能作出贡献的程度。这两种 倾 向的相对强度很可能主要取决于遗传 。但他最后表现 出来的个性 , 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在发展 中
和 成 就 , 的生 活 才有 可 能 , 这 亿 万人 全 都 隐藏 在 ‘ 会 ’ 两个 小 小 字 眼 的背 后 ” …“ 在 出生 时 , 他 而 社 这 。 人 通 过 遗传 已得 到 了一 种 生 物学 上的 素质 ,我 们 应 当把 它看 作是 固定 的和 不 变 的 ,这 种 素质 包 括那 些作 为 人 类 特征 的 自然 冲动 。 此外 , 他 的一 生 中 , 也得 到 一种 文 化上 的 素质 , 是 他 从社 会 中通过 交 往 以 在 他 这 及 其 他许 多类 型 的影 响 而取 得 的。这 种 文化 上 的素 质 , 着时 间 的流 逝 而起 变 化 , 在很 大 程度 上 决定 随 它来 , 高学 生 的文 化 素质 ; 高 教 师 的文 化素 养 ; 高 学校 的文化 提 提 提
行 为 的评 价 。对 于个 人 来说 , 社 会 ’ 个抽 象 概念 意 味着 他对 同时 代 人 以及 以前 所 有 各代 人 的 直接 关 ‘ 这 系和 间接 关 系 的 总 和 。个 人 是 能够 自己进 行思 考 、 觉 、 斗 和工 作 的 ; 在 他 的 肉体 、 感 奋 但 理智 和感 情 的生
必需 的, 也是提高精神文 明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人和环境的关系实际上也是 以环境为中介 的代际间 的人 和人 的关 系 , 全 是 一 种伦 理 关 系 。人 和环 境 和谐 统一 体 现着 代 际 间 的人 和人 的和谐 统 一 , 是保 完 这 证 人 的全 面发 展 连 续 性 的基 本 条 件 。
No .2
学 会做 人
学会 思考
学 习爱 因斯 坦 关 于 教 育 问题 的论 述
蒋 昌庆
( 西 南 民族 师 专 黔 副教 授 , 贵 州 兴义 520 ) 6 4 0
摘 要 学 习爱 因斯坦 关 于教 育 问题 的论 述 , 一 个 和谐 的人 、 立思 考 的人 , 为社 会服 务 作 为 做 独 把
收稿 日期 :0 l l— 2 20 — 2 9

3 - 6
维普资讯
20 0 2钲
蒋 昌庆
学 会做 人
学会 思 考
第 2 期
所 处 的环 境 , 取决 于 他 所 成 长于 其 中的社 会 的结 构 , 决 于那 个 社会 的传统 , 取决 于社会 对 各 种特 殊 取 也
活 中 , 是那 样 地 依 靠 着社 会 , 他 以及 在社 会 组 织 以外 , 就不 可 能 想起 他 , 也不 可能 理 解他 。是 ‘ 社会 ’ 给 供
人 以粮食 、 服 、 宅 、 动 工具 、 言 、 想 形 式和 大部 分 的思 想 内容 ; 过 过 去和 现 在亿 万 人 的劳 动 衣 住 劳 语 思 通
自己人 生的 最 高 目的 。
关键词
人生
和谐 思 考
贡献 交 叉
文章 编 号 :0 9 0 7 (o2 O_ 0 3_ 0 中图分 类 号 :4 文 献标 识 码 : 1O _ 6 3 2 0 )2 O 6_ 4 G0 A
爱 因斯 坦是 一 个 伟大 的科 学 家 ,一 个 富有 哲 学探 索 精神 的杰 出 的思 想 家 ,同时 又是 一个 有 高 度社 会 责任 感 的正 直 的人 。他 以虔 诚 深 挚 的热 情 追求 真 理 , 以 同样 的热 情关 心 人 , 别是 关 心 青少 年 的 成 也 特 长 。根据 他 自己在 做 学 生 和 当教 师 时 所积 累起来 的个 人 经 验 , 对应 当以怎 样 的精 神 来 教 导青 少 年 , 表 发
家。【 ”1 校 的 目标 应 当是 培 养 有 独立 行 动和 独 立思 考 的个 人 , 过他 们 要 把 为社 会 服务 看作 是 自己 人 学 不
生 的最 高 目的 ” I 。 I
做 一 个 和谐 的人 , 按徐 星 、 晓春 在 《 明 日报 》20 年 1 王 光 01 2 1月 7日发 表 的 “ 论 人 的全 面发 展理 简 会 ” 文 的观 点 就 是 “ 一 治身 与 治心 和 谐统 一 ” “ 人 发展 与他人 发 展 和谐 统 一 ” “ 人发 展 与社 会 发展 、个 、个 和谐 统 一 ” “ 与环 境 和 谐 统 一 ” 、人 。坚 持身 心 的 和谐 统 一 、 治身 与 治心 的 和谐 统 一 , 既是 人 的 全 面发展 所
维普资讯
20 02年 6月 黔西 南 民族 师 范 高等 专 科学 校 学报 第2 期 Ju a o or l f Su w s G i o T ahr’ C ig n ot et u hu ece oee h z s l
2 0 02
过不少独特的精辟见解 。今天学习它 , 对我们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仍有启迪。


做 一 个 和谐 的人 、 立 思 考 的人 独
传统的教育 目的 , 主要是传授知识 , 现代教育的功能则是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爱因 斯 坦认 为 “ 校 的 目标 始 终 应 当是 :青 年 人在 离 开学 校 时 ,是作 为一个 和谐 的人 ,而不 是作 为一 个 专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