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ja_原子结构 第2课时
【说课稿】原子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一、说教材《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内容,第二课题《原子的结构》,主要学习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课时为两课时。
《原子的构成》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对学生而言,本章节是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而学生缺乏粒子这种微观的想象能力,所以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困难。
针对学生没有粒子这种微观的概念,我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展示原子的结构,以及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画,从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题。
三、说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掌握离子形成的过程。
四、说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学习难点离子形成的过程四、说学习关键针对学生微观想象能力缺乏的关键点,我采用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动画,再结合讲解,从而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五、说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教师引导讲解、学生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究竟是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呢?你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同时也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二)、过程一、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掌握离子形成的过程。
(目标展示便于学生把握本课学习的重点)(二)知识梳理1、核外电子的排布提问:1、你对电子有何认识?2、你对电子还想了解什么?问题: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这样特殊,它的运动与普通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点?你猜想下电子会怎样运动?猜想:1、电子绕核运动2、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3、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4、电子是在固定轨道上运动的验证:从课本上寻找资料,课下从网上查找资料出示课件:从网上下载的电子形成模型(1)、原子结构的探索:(通过介绍原子的探索,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从而使学生体会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何德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相对于体育场中的小蚂蚁),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1提出问题: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2.学生阅读课本P54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1).核外电子的运动有没有固定的轨道(2).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什么](3).核外电子是在什么地方运动的(4).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5).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有几层(6).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几个3.师生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把图3-1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5.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6.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7.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电子排布规律及其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用途。
2.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师生互动,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作业要求:
-书面作业要求字迹清晰,答案准确,步骤详细。
-实践作业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分工明确,作品美观实用。
-思考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具有科学性。
-预习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2.电子排布的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奥布恩规则。
3.元素周期表的记忆和使用,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教学设想:
1.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计划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模型、动画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子排布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根据原子结构进行排列的?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关系?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包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
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
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
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
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
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江源区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集备学校:白山市十七中
们知道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很小,如果把一个原子比成操场的话,那原子核就相当于操场中心的一个蚂蚁,那核外的电子是怎么样和原子核构成原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观看课件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模拟动画
过渡:原子核外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分层运动的,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运动时最多能分为七层,如果把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用平面图表示出来的话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引出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练习: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过渡:不同的原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不一样,那核外电子在运动时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观察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得出结论:(1)第一层最多排两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电子先排满第一层,再排满第二层,再排第三层。
提问:稀有气体包括哪些?
过渡:稀有气体也叫惰性气体,之所以称之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化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三、离子
四、相对原子质量
+1128+172817钠原子
(Na )
氯原子(Cl )+11
28钠离子
(Na +)+17288氯离子(Cl -)失1个电子得1个电子NaCl
氯化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子、中子的组成和性质。
2.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概念,认识核反应中能量的释放与吸收。
3.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
4.学会使用粒子模型来表示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直观认识原子核结构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原子核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核结构、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3.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价值认识。
4.通过对核能利用的讨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等。本课时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中子以及原子核的结合能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验环节,我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第2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2.掌握原子核的组成,以及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3.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以及电子排布原则。
4.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1.原子核的组成及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2.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及电子排布原则。
【教学难点】1.电子排布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提问: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原子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二、新课讲解1.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强调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
3.介绍电子排布原则,包括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4.讲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子排布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分析氢原子、氦原子、锂原子等简单原子的电子排布。
2.让学生尝试根据电子排布原则,推断其他原子的电子排布。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2.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化学之美。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了电子排布原则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一、新课讲解(讲解原子核的组成)教师:“同学们,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对,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实际上就是质子数,那么,原子序数与中子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A:“它们共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江源区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集备学校:白山市十七中
们知道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很小,如果把一个原子比成操场的话,那原子核就相当于操场中心的一个蚂蚁,那核外的电子是怎么样和原子核构成原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观看课件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模拟动画
过渡:原子核外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分层运动的,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运动时最多能分为七层,如果把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用平面图表示出来的话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引出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练习: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过渡:不同的原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不一样,那核外电子在运动时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观察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得出结论:(1)第一层最多排两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电子先排满第一层,再排满第二层,再排第三层。
提问:稀有气体包括哪些?
过渡:稀有气体也叫惰性气体,之所以称之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化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三、离子
四、相对原子质量
+1128+172817钠原子
(Na )
氯原子(Cl )+11
28钠离子
(Na +)+17288氯离子(Cl -)失1个电子得1个电子
NaCl
氯化钠。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离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等等。
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本课时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提出“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了解就可以了。
至于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决定了该元素的性质,所以在探讨元素的性质时,必须考虑到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目。
在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学习离子的知识,认识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是为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础。
而原子、分子、离子与物质构成的关系,则作为本课时的总结,初步揭示了本单元的主题,即物质构成的奥秘。
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的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创设拟人化的情境导人新课,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演示核外排布和离子的形成,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2 原子的构造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构造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
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根底。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学生猜测,并发表意见:〔1〕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2〕好似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运动速度特别快……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阅读】阅读教材,并提炼出核心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1〕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2〕〔投影〕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
倾听,理解:〔1〕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2〕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1〕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根本规那么〔略〕。
域运动;〔2〕从里到外,依次记作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K、L、M、N、O、P、Q七个符号表示。
倾听,理解,记录。
【讲述】用原子构造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
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
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 课件
化学性质 (活泼与
否)
稀有气体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 素
8(He为 2) 稳定 结构 稳定
不活泼
一般 < 4个 一般 > 4个
不稳定结构 不稳定 结构
易失 电 子
易得 电 子
活泼 活泼
所 以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四、离子
1、离子的形成: 原子得、失电子
+11 2 8 1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阳离子
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呢?
氦(He)
氖(Ne)
氩
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的结构叫8(A电r)子稳定结
构。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子也是稳
定结构(如: He)。
归纳:几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元素
最外层电数
原子 结 构 (稳定情况)
得失电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概念,并能书写离子符号。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氢原子的结构 (1个电子)
行星绕太阳运功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 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 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 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电子层
最外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练一练: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的
核电荷数为 13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复习]能层、能级、构造原理等上节课内容。
[过渡]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电子排布都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我们学习第四部分。
[板书]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讨论]节日五颜六色的焰火是否是化学变化?若不是化学变化,与电子存在什么关系?(参阅课本)。
[讲解] 节日焰火与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
[板书]2、
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激发态—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讲解] 各种焰色反应是由对应的各种元素决定的。
钙、锶、钡以及碱金属的挥发性化合物在高温火焰中,接受了能量,使原子外层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了高态,该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约10-8s)便跃迁到基态或较低的能级上,并在跃迁过程中将能量以一定波长的光能形式释放出来。
由于各种元素的能级是被限定的,因此在向基态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也就不同。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能级差正好对应于可见光范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各种色彩。
[投影]图1-4 激光的产生与电子跃迁有关
[转折]同学们都听说过“光谱”一词,什么是光谱呢?
[板书]3、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讲述]资料:1868年8月18日,法国天文学家詹森赴印度观察日全食,利用分光镜观察日珥,从黑色月盘背面如出的红色火焰,看见有彩色的彩条,是太阳喷射出来的帜热其他的光谱。
他发现一条黄色谱线,接近钠光谱总的D1和D2线。
日蚀后,他同样在太阳光谱中观察到这条黄线,称为D3线。
1868年10月20日,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也发现了这样的一条黄线。
经过进一步研究,认识到是一条不属于任何已知元素的新线,是因一种新的元素产生的,把这个新元素命名为 helium,来自希腊文helios(太阳),元素符号定为He。
这是第一个在地球以外,在宇宙中发现的元素。
为了纪念这件事,当时铸造一块金质纪念牌,一面雕刻着驾着四匹马战车的传说中的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像,另一面雕刻着詹森和洛克耶的头像,下面写着:1868年8月18日太阳突出物分析。
[投影]图1-5 图1-6
[板书]4、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线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阅读]科学史话—玻尔与光谱。
体会“类比”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体会理论对实验的指导意义。
[板书]五、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讲述]20世纪处,丹麦科学家玻尔把原子类比为太阳系,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认为核外电子象行星绕太阳那样绕原子核运动。
1916年玻尔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然而,在后来的十年间,玻尔建立的行星模型被量子理论学彻底否定了。
[提问]核外电子的质量、运动速率、运动空间(学生回答)。
[讲解]既然电子有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特征,其运动也与宏观物体不同。
只能通过确定它
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而无法确定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核处。
[板书]1、电子运动特点:只能通过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而无法确定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核处。
[投影]图1-10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
[阅读]资料卡片,理解概率的含义。
[讲解]对于图1-10可以这样理解:手持一架虚拟的高速照相机拍摄电子,电子每出现一次,拍的一张照片,拍成千上万张,然后将照片叠加在一起得到的图象。
[板书] 2、电子云-由此得到的概率分布图看起来象云雾一样,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投影]图1-11电子云轮廓图的制作过程:
[讲解]最后的图为电子云轮廓图,图内电子出现几率为90% ,人们将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电子轨道。
注意电子轨道是一空间区域。
[投影]图1-12s能级的原子轨道:
[问题]s电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为什么?
[讲解]1s、2s 、3s 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几率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举例神州5号。
[投影]p能级原子轨道图
[讲解]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每个p能级有三个原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
、
p y 、p
z
为符号,而且,p原子轨道的半径也随n值增大而增大。
[板书] 3、s电子轨道都是球形;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分别以p
x
、p
y
、p
z
为符号。
[科学探索]以第二周期电子排布为例,探索电子排布规律。
[汇报]S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p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6个电子;d原子轨道最
多能容纳10个电子。
[讲解]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 能级各有一个轨道,np能级各有3个轨道;nd能级各有5轨道;nf能级各有7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思考]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如何从能级角度推导每一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板书]4、一个原子轨道可用一个□表示,如O:
5、两个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关于光谱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谱分析的依据是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谱线
B、光谱分析不能用连续光谱
C、光谱分析既可以用线状谱也可以用吸收光谱
D、分析月亮的光谱可得知月球的化学组成
2、在太阳的光谱中有许多暗线,这表明
A、太阳内部含有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B、太阳大气层中缺少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C、太阳大气层中含有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D、地球的大气层中含有这些暗线所对应的元素
参考答案:1、D 2、D
[作业]P
13
5、6、7、8
[板书计划]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
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激发态—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3、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4、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线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五、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运动特点:只能通过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而无法确定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核处。
2、电子云-由此得到的概率分布图看起来象云雾一样,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3、s电子轨道都是球形;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分别以p
x 、p
y
、p
z
为符号。
4、一个原子轨道可用一个□表示,如O:
5、两个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