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合集下载

3.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板书1]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板书)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实验l】用手抖动书页发声.【学生实验2】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学生实验3】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问:大家看到以上三个实验中的发声体都在“动”.请同学们再重复做这三个实验,认真观察并思考这些发声体“动”的特点.答:发生体在振动.问:再请同学们做以上三个实验,观察并思考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答:发声时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板书2]发声体在振动.【演示实验1】敲击音叉,用丝线吊着小泡沫塑料球.当音叉股接触小塑料球时,小塑料球被音叉弹开;用手按住音叉,音叉不发声了,小塑料球静止.这验证了什么?答: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板书3」发声的音又在振动.【演示实验2】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答: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板书4]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多次反射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 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声的利用
1、声能够传递信息 应用: 声呐(回声测距与导航),B超,金属探伤等 2、声能够传递能量 应用: 清洗、排石等
即:固体声速大于液体声速大于气体声速 v固声>v液声>v气声
哪个小孩先听到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五、回声
若要听到回声,则在时间上 回声至少必须与原声相隔 0.1s,在距离上反射物至少 要与发声体相距 17 m。
人耳分辨率为0.1s
由S vt得 S vt 340 m s 0.1s S' 17m 2 2 2
答: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650m。
实验现象:豆子在扬声 器的纸盆中不停的跳动, 表明扬声器在振动。
试验三: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观察水 的变化。
实验现象:将振动的音 叉插入水中后,水花飞 溅。
由以上实验,我们说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悠扬的琴声 潺潺的流水声 朗朗的读书声
琴弦在振动
流水在振动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那么这些熟悉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声音的产生
试验一: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乒乓球去靠 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看到正在发声的 音叉将小球弹起,说明音叉 在振动。
试验二:
扬声器发声时,我们观察放在扬声器纸盆 上的豆子的情况。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合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
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的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空气 35 ℃
352
大理石
1 324
1 497
铝(棒)
铁(棒)
煤油 25 ℃
蒸馏水 25 ℃
1
2
3
4
5
6
7
8
1 531
3 750
3 810
9
5 000
5 200
340 m/s .
(1)温度为 15 ℃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增大
(2)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
6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是否正确,小华用手使劲
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使
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
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桌子的振动不易观察,可在桌面上撒一些小纸屑,这样当桌子振
手臂在振动,我们却听不见手臂振动发出的声音.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
出声音的.
1
2
3
4
5
6
7
8
9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3.君君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
空气
中所描述的寒山寺的钟声主要是通过______传播到客船上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1)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 声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6.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 会听到______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 __________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 __________传过去的。 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 会发现小球被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三、声速: (笔记)7、声音每秒钟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公式:
声音传播距离 声速 时间 (v
s ) t
单位:米/秒
m/s
阅读课本P39“小资料”: 结论: (笔记)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
v固 v液 v气
1
340
346 500 1324 1500
海水(25 ℃)
铜(棒) 大理石 铝(棒) 铁(棒)
1531
3750 3810 5000 5200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二、骨传导
一、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笔记)1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流程图)
发声体振动
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鼓膜振动
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

沪教版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PT课件

沪教版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PT课件

3.1
学得怎样?
3.1 声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
生活中的声现象
1.当我们咀嚼烤干的面包片的时候,我们会听 到很大的噪音,但是在我们旁边的朋友也正在 大嚼同样的烤面包片,我们却听不到什么显著 的声音。这位朋友是怎样避免发出噪音的呢?
原来,这种噪音只有自己的耳朵才听得到,你旁边的 朋友是听不到的。人体头部的骨骼,跟一切坚韧的物体一 样,非常容易传导声音,而声音在实体介质里,有时候会 加强到惊人的程度。嚼烤面包片时候的碎裂声,经过空气 传到别人的耳朵里,只听到轻微的噪音;但是那个破裂声 假如经过头部骨骼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就要变成很大的 噪音了。这儿还有一个同样性质的例子:把你的手表圆环 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掩紧两只耳朵,你会听到很重的打 击声,滴答声给加强了许多倍!
剪一张10cm见方的蜡纸,把蜡 纸展平,蒙在纸筒的一端,再用橡 皮筋把蜡纸绑牢。用胶水把一小块 锡箔纸(可从烟盒中或食品包装中 取)粘在蜡纸中心。把纸筒开口的 一端对准你的嘴巴。用另一只手拿 着手电筒,使光束对准锡箔纸,如 右图所示。站在离墙较近的地方, 以便你能在墙上找到反射光点的位 置。对着纸筒大声说话,观察你的 声音对光点产生了什么影响。说明 了什么?
声 音 的 产 生 3. 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与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 传 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播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 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 线。 (4)同一敲击声,从固体中传来比从空气中传来要响亮。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 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 了什么问题?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从小学所学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检测:你能用提供的器材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 生的吗?你有几种方案?
转换法:
• 我们用一些方法把细小、不易观察到 的现象放大,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
乐器的发声:
•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也要发声,但发声时振 动也有不同之处。
• (7)在没有气体、液体、固体的空间中声
音还可以传播吗?即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 播吗?如何验证? • 结论:声音在真空中_______(“能”或 “不能”)传播。 • 阅读课本P38的表格。 • 回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 少?(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什么有关?
• 像二胡、吉他、提琴这种乐器叫弦 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 • 像笛子、箫这种乐器叫管乐器,是 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吗?你怎 么证明? • (2)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吗?你怎么 证明? • (3)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吗?你怎 么证明?
• (4)总结:声音可以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即声音的传播要介质。 • (5)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时快 慢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 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 • (6)思考: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 较远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敲击声?分别 是谁传播的? • 在装满水的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的 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敲击声?

3.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准备:学生:尽可能多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物体教师:每组两个相同的音叉、吉他、口琴、笛子、烧杯、抽气盘、抽气机。

交流展示预习成果: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写下来。

看一看想一想:看课本P33—P34页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1.请同学们让我们所准备的物体发声,仔细观察或感受它们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请同学们用我们所准备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示交流:(1)选用的器材。

(2)实验方法(3)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阅读课本回答: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笛子等管乐器是由振动产生声音的,口琴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

巩固新知:1.人说话是靠来发声的,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而发声。

2.在风大的日子里,电线赶上架设的电线会嗡嗡的响,这种声音是由而产生的。

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

科学探究: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老师的说话声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同学们耳朵中去的呢?2.学生回答。

3.做课本图3-9实验,学生仔细听并回答问题:(1)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2)如果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3)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4.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请同学们按照图3-11做一做,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6.展示发挥:你能再举出一些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吗?7.以上事实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在和中传播。

8.阅读课本P38页并回答: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中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巩固新知: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2.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4.作业要求:
-作业应注重质量,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书写工整,确保作业的整洁、规范。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
5.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7.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闹钟铃声、汽车喇叭声、人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通过播放音乐、自然界声音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使用音叉、示波器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加强对声波、声速等概念的理解。
5.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容易理解,但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以及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想:通过实验演示,如敲击音叉、拨动吉他弦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产生。结合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声波传播的原理。
5.针对本章知识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要求: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深度,能够引发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声音知识点的理解。
6.知识拓展,联系实际:将声音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声音污染、超声应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作为导入,如播放一段大自然的雷声、雨声,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提问:“大家听到过雷声吗?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波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学生能够描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特点。
-学会使用示意图、模型等工具,形象地展示声波的传播过程。
2.学会使用科学仪器进行声音相关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波是如何传播的?
-影响声音特征的有哪些因素?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通用3篇)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2、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估测声速。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教学器材】教师准备:鼓一只,纸一张,纸屑若干,广口瓶一只,泡沫小球一个,音叉一只,乒乓球一只,铁架台一个,水槽,两个石头,水杯,电子音乐盒一个学生合作组器材:纸一张,纸片,橡皮筋,音叉(包括小桂和音箱),塑料尺(或锯条)烧杯(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广口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很多音乐节目,其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最火的,这充分显示了声音的魅力。

今天老师也让大家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图片展示大自然,鼠标点击发出各种声音。

我们走进大自然我们每天都听到很多声音,也发出很多声音,物体为什么能发声呢,声音的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发出后又是怎样传播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章声音的世界,首先我们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授课过程(一)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的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来一个造声比赛,用一张纸看谁能有更多的方法使它发声开始学生开始实验。

分小组展示发声方法不利用其他工具,借助我们的身体,你能有哪些发声方法试试看,并体会发声部位有什么特点?探索性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鼓,音叉,让它们发出声音,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学生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问题:物体发声时是不是一定在振动?问:你敲击鼓时,鼓振动吗?你怎么知道的?问:敲击音叉,音叉发声,音叉在振动吗?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在振动,动手试试看。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卷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注:泡沫塑料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中跳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这种用容易观察的、直观的现象显示不易观察的现象火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2.声音的传播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即: V固>V液>V气。

4.回声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再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易错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能继续传播并存在。

有时虽然物体在振动,但由于振动幅度过小,或发声体与我们之间的空气稀疏,也不能听到声音。

【规律总结】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法和转换法。

运用比较法,比较物体发声时和未发声时的区别;运用归纳法,通过对各种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运用转换法,将人的眼睛不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转换为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表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

例如: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中,会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典例分析】(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D.声速等于光速【思路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声。

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分层作业) (教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分层作业) (教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比较说话时和不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A.探究声音的产生B.探究声音的传播C.探究声音的速度D.探究声音的特征【答案】A【详解】比较说话时与不说话时的喉结情况,是探究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差别,即探究声音的产生。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A.琴弦B.匣子C.指头D.耳朵【答案】A【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小明在演奏架子鼓的过程中为了使鼓声短暂消失,他用自己的手掌快速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A.手掌比较柔软吸收了鼓声所以人耳听不到B.手掌阻碍了鼓声的传播使人耳听不到C.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使鼓声变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D.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答案】D【详解】击鼓时能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小明用自己的手掌快速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就停止振动,鼓面不振动鼓声就消失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在扬声器上撒一些纸屑,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

此探究中扬声器上小纸片起的作用是。

我们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方法为(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答案】放大扬声器微小的振动转换法【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这一现象说明正在发生的物体在振动。

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当用锤敲击音叉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3.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3.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二 声音的传播
(5)天坛——我国古代声学应用的奇迹
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奇迹之一。最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堪 称声学在建筑中应用的三大奇迹。
①在回音壁,一人对着墙体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反射,另一人在回音壁的很多位置都能听到声音。
二 声音的传播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 中,空气逐渐减小,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空气逐渐增多,会听到铃声 逐渐变大。
(3)(4)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抽 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 空不能传声。
二 声音的传播
4. 回声
(1)概念: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被 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辨别回声与原声 ①听到回声的条件(时间间隔)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 声和原声区分开;如果小于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 加强,此时人耳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 所以,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在操场上讲话,听起 来就小多了。
二 声音的传播
②听到回声的条件(距离)
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 回到耳边,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声音0.1s内通过的距离 s=vt=340m/s ×0.1s=34m
所以人距障碍物间距离至少 s0=17m
二 声音的传播
(4)回声的防止
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时,回声有时候会使人 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 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使到达的 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探究方法:
证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时,因为音叉的振动幅 度小,丌易直接观察,我们用乒乓球的摆动间接证明了音 叉的摆动,这种方法在物理中称为 转换法 1、你还有什么方法证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怎样证明播音的扬声器在振动? 3、怎样证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想想议议:以下物体是怎样发声的?
蝉 蟋蟀、蜜蜂 弦乐器 管乐器 流水声 雨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练一练:
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 “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空气、马、黄河水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2、敲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丌见振动,怎么证 明桌子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 会跳动。 转换法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练一练: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 空气 ________能传播声音。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如下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如下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可以传声 如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若空管敲击听到2次时间差 为1秒,则离敲击处得距离是?
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6、峭壁鸣笛:
汽车车速5m/s向峭壁行驶,按喇叭2s后听到回音,求汽车开始据 峭壁距离?若远离峭壁行驶呢?(已知声音速度340m/s)
7、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 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桌子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 轻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紧挨在一起的课桌离开一条小缝, 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大小。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声的世界,进入到物理知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探究中。

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

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

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材最后安排了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声音与人的密切联系。

本章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声现象并不陌生,但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却并不能准确阐述,又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对这种借助信息技术的物理探究课的教学形式还有某些不适应的地方,如同学间的合作、师生间的交流还不够熟练,不够大胆,这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培养。

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科学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以本节开始即创设出声音的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新课。

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

着重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问题。

(2)在实验及观察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1)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探究物理问题,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导读提纲:一、声音的世界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2、结合课本P36举出周围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如:升国旗唱国歌、鼓掌声、铃声、、、、、3、在这声音的海洋里,同学们想知道与声音有关的什么问题呢?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做)(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3)请同学们嘴巴贴着纸张说话请问: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它们发声时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声时物体在不发声时物体2、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让学生感觉(音叉的振动)(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水花飞溅)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还能听到声音吗?(3)将振动的音叉接触用细线和铁架台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3、由观察和实验证明:(1)声音是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3)发声的物体叫4、阅读课本P38第一段,完成下面填空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振动发出声音的口琴、风琴、钢琴等乐器是靠振动发声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能听见身边同学话语,能听见林中鸟儿的歌声,能听见远处列车的轰鸣声。

医生借助听诊器能听到心脏跳动或肺部的声音,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1、阅读课本P38的实验探究(播放实验视频)(1)小电铃接通电源后,此时你能听到电铃声吗?(2)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空气,在抽气过程中,电铃声有什么变化(3)如果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你们在空气中能听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声音(2)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吗?a、根据课本P39,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可以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
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1.纸张发声时在振动;
2.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3.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小常识:
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
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琴弦振动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
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
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 这时要问: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1.上课时,同学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 音.
2. 轻敲桌子,爬在桌上听的很清晰.
3.钓鱼时,水中的鱼儿容易被过路的 行人吓跑
回声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气体、固体、液体 都可以作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 需要 介质,真空中 不能 传播声音。 2.声音可以在 气体 、液体 、固体 中传播。
过关题 1.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放在抽成 真空的玻璃罩内,这时几乎听不到音乐 声,这主要是因为 ( B ) A.收音机的喇叭不振动了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被玻璃隔绝了 D.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堂练习:思考题
声音的传播速度
请大家看课本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 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看课本第38页表格
声音的传播速度
•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 度为340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传播条件: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 中声音不能传播。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 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 空气(15℃) 340m/s 软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馏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铜(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铝(棒) 5000m/s 铁(棒) 5200m/s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说下列声音的声源各是什么?
1:演奏二胡的声音。 答案:胡弦 2:敲击锣鼓的声音。 答案:锣面、鼓面 3:蚊子、蜜蜂发出的“嗡嗡”的声音。 答案:翅膀
课外查询: 1:春天,田野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声源是什么? 2:夏天,树枝上蝉“吱吱”的叫声,声源又是什么?
实验探究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真空铃实验录像:
/show/mc7sLntCnvc0dwoD.html
实验分析与归纳:


结论: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如空气)传播, 但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知识运用:
宇航员在太空中或在月球上能不能 面对面的交谈?为什么?
中国人的骄傲:
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演示

结论:
----声音也可以在液体中(如水)传播。

知识应用:
1: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2:渔民用电子音乐网怎样捕鱼?(看图片)。
电子音乐网捕鱼图片:
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分组


结论: ----声音还可以在固体中(如桌面)传播。 知识运用:
1: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用铁棒“听”音 乐。 2:狗休息时常常伏在地面,将一只耳朵贴在 地面,听远方传来的声音。
课堂总结 :


学习方法: ----针对声音现象“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探 究声音的特点和规律,是我们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知识点: 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 真空中不能传播。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 固体.)
观看图片:
声 音 的 世 界
你对这些声音的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实验探究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现象:琴声
波浪声与水花声
观察音叉发声实验:
分析与运用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源的概念:
举例说明声源的概念。 1:人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声带 2:琴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琴弦; 3:纸的发音声源是振动的纸片。 声源---是指正在振动发出声音的物体。 实验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 停止振动时声音就不再产生。`
课堂练习1:填空题

如图3-1-5所示, 图甲为人敲鼓,能发 出悦耳动听的鼓声, 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 体_______产生的; 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 的空气,就听不到铃 声,说明声音的传播 需要依靠_______.
课堂练习2:思考题
《涛声依旧》音乐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