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理论视野下的山寨版百家讲坛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山寨文化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山寨文化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短剧、山寨百家讲坛……这一年来,“山寨风”大行其道。
而这股风潮的“登峰造极”版———几台“山寨春晚”如今正在山南海北热闹筹备着。
对此,有人是热情期待,但也有人不以为然,“所谓的山寨,不过是想借着出名罢了”,好在央视的态度够宽容:欢迎百姓自娱自乐。
支玲琳:山寨的,可能是粗糙的;山寨的,可能是模仿的;山寨的,可能是恶搞的。
但是,山寨背后的顽强生命力却不容忽视。
也正因此,山寨才会成为年根岁底盘点时,所有媒体都无法忽略的文化关键词;也正因为此,一个山寨春晚能够在年根岁底,掀起这样的波澜。
汪涌豪:山寨的风行,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
起因我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社会转型,二是文化变迁。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分层加速,各个阶层都在建构自己的生存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草根平民容易产生一种无力感、失落感,以及急于宣泄的冲动,造成现在山寨文化的兴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山寨百家讲坛”。
因为我们现在的讲坛没有提供给观众互动的机会,这就有可能放大演讲者的“一家之言”,以至发生掌掴这样不该发生的事来。
但现在很多人觉得,这样做太较真了,而且成本也大,还不如自己山寨。
就文化变迁来说,这股风潮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就起来了,极端的表现当属前几年的恶搞。
但山寨之于恶搞,我认为是有了反思和扬弃的,它像是恶搞的“升级版”。
因为恶搞是消极的,显得很叛逆、很反讽,情态语调都很激烈。
但山寨却没有这样叛逆,它很注意拉人参与,共同分享,所以更自主、更快乐,也更平和。
你看山寨有自己的哲学:“我山寨,故我在”,“你行,我也行”,虽似戏谑,无不透出自信宽展的文化心态。
当然不能否认,当中也见得到一种疏离意识。
但经过改革开放这些年的洗礼,草根的心态开始变得平和。
他们觉得用山寨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参与和主流文化的互动,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向这个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支玲琳:那么在您看来,山寨春晚所提醒的其实是什么呢?汪涌豪:山寨春晚开通了CCSTV网站鼓励网友报名,而且主事者也说了,想打造一台“亲切”的春晚。
百家讲坛中的文化转换现象
《百家讲坛》中的文化转换现象余建清《百家讲坛》,这个与央视科教频道一同诞生的栏目,一度曾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
然而,绝处逢生之后,却成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
近日,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
可以说,《百家讲坛》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一个奇迹。
《百家讲坛》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个案,从中可以透视出高雅文化或者精英文化是如何在大众传媒的组织与操纵下发生转换,进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大众化与通俗化的。
本文试图从文化转换(transculturation)的视角出发对这一实际过程及其内在机制进行探究。
一、文化转换本文将文化转换界定为不同文化相遇时,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吸收、改造、更新成为新文化形式的过程。
这个概念与文化适应、文化同化等概念意义相近,但侧重点不同。
后者通常用于分析不同群体的文化认同问题,特别是用来分析移民或者少数群体的亚文化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反应等,主要考察文化认同中的人际传播以及个人态度、观念、行为等。
而文化转换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媒介组织介入的文化生成形式,相对于文化适应或文化同化主要关注个体而论,它多是从组织的层面上来分析的。
文化转换可以在两个维度上发生:空间和时间。
从空间上看,它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发生的横向转换。
例如,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遇后会相互吸收、借鉴、利用,发生文化转换,往往呈现为三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即文化扩张、文化区隔、文化认同[1],其最终的结果表现为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文化转换会导致两个或更多元素的综合,其产物是文化杂交体(hybridization),它是一个跨文化的新文本——新旧两种文化文本既在内容方面,又在形式方面进行了融合,最终产生的一种新的文本形式。
这种现象在国家间的跨文化传播中很常见,全球著名的迪斯尼公司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为题材制作的动画片Mulan就是这方面的从时间上看,文化转换是指在同一文化内部开展的纵向转换。
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山寨大流行。
这里的山寨可不是指山区设有围墙或栅栏的村庄,而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一、“山寨”一词的由来“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
在广东话中,其本来含有“不正规”或“不正统”的意思。
“山寨”的提法不是源于广东,而是来自香港。
香港和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一样,讲的都是粤语。
在香港,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其出产的产品也被港人讥之为“山寨货”。
二、从山寨到山寨文化七十年代未期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开放,一大批港式的粤语词汇如:“大排档”、“新潮”、“抄更”等流入广东,逐渐成为内地的日常用语。
“山寨厂”、“山寨货”的说法也是那个时候传入的。
粤语素来喜欢省略、干练,通常一个词既可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故“山寨厂”和“山寨货”也可简称为“山寨”。
由于“山寨厂”生产的“山寨货”多为仿制和假冒产品,故“山寨”又引申为“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
“山寨现象”的产生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许多高科技、民营科技企业以及一些乡镇企业都有“山寨”发展的痕迹。
“山寨”原含义是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有着不被官方察觉或者不愿管辖的意味。
当“山寨产品”出现后,因为概念的因素人们往往会与“黑工厂”、“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
实际非也。
“山寨”作为产品的代名词而被社会认可和炒作,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与广东民间IT业发展相关联的,即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其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如果内地人到深圳、广州去出差,就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多当地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 g”这样的牌子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
山寨文化_解读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_解读山寨文化摘要:山寨文化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经济现象,从一种经济现象发展为一种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模仿性、娱乐性、草根性;山寨文化需要也必须具有精品意识、创新意识。
关键词:山寨文化模仿性娱乐性草根性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忽如一夜春风来,山寨文化遍地开。
如今社会“山寨”林立,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出现了山寨手机、山寨家电、山寨服装、山寨汽车、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电视剧、山寨电影、山寨音乐、山寨广告、山寨百家讲坛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经济现象,从一种经济现象发展为一种文化现象。
本文就山寨文化谈些看法,希冀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山寨文化产生的原因在汉语词典中,“山寨”一词是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或指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
现如今,我们所说的“山寨”一词,出自粤语,最初产生于经济领域,原指那些没有牌照、难人正规渠道的小厂家、小作坊,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2008年,一直瑟缩在显性和隐性文化之间的“模仿”文化有了一个粤式名称:山寨。
这个由草根命名的草莽词汇,迅速蔓延全国。
“山寨”的定义范围也不仅局限于电子产品,名人、建筑乃至所有有名气的事物,甚至连本就虚无缥缈的“国学大师”,都有了自己对应的山寨版。
究其原因有很多,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从文化的接受者来说。
山寨有很多正统产品所没有的东西。
相对正统手机的高昂价格,山寨手机的价格低廉、包装精美、功能齐全无疑成了很多渴望小资生活,经济却不是太宽裕的消费者的首选。
另外,山寨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网络,它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络的消解力量使传者和受众边界完全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双重身份,既是传者也是受众。
受众对于自己能亲自参与导演的“山寨”文化趋之若鹜,导致了“山寨”风行。
二是从文化的传播者来说。
传者的传播动机与外部生存环境有关。
长期生活在都市中,压力让每一个职场中人喘不过气来,上班和下班成为日复一日的必修课,烦累和苦闷无以痛快释放。
“山寨文化”的美学解读
叶玉露 郑州大学文学院 4 00 50 1
[ 摘 要]‘ ‘ 山寨文化’ 时代发展的产物 , ’ 是 它是 一种深深地打上草根创新 、 群众智慧烙印的大众文化。本文首先分析 了“ 山寨文化” 的含 义和特征 , 然后从美学的视 角对“ 山寨文化 ” 进行 解读 , 最后理性审视“ 山寨文化” 象, 现 并提 出笔者的看法。 [ 关键 词】山寨 山寨文化 草根创新 大众文化 中 图 分类 号 :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9 4 6 [ 0 0 1 0 0 - 1 G12 A 10 - 0 7 2 1 )- 1 9- 0
l平 民 审美 观 回归 的 尝 试 -
首先 ,山寨文化 ” “ 的出现有它 的必然性 , 是社会 发展 的产物 。 黑格尔
有一句名言 ,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 的。 中国广东的老百姓以小作坊起步 , 快速模仿成名 品牌 , 涉及 手机 、 数码产 品 、 戏机等不同领域 , 游 并逐 步发 展壮大 , 在全国蔓延 丌来 , 以至于形成今天人们公认 的“ 山寨文化” 这种 。
方, 穷寨子 , 穷人住的地方。 或者旧时绿林好汉 占据 的山中营寨。 在现代
丰 会, …寨” 词源于广东话 , 十 “ 一 代表那些 占lI l 为土 , 有着不被官方管辖 的
意味。 山寨文化” “ 是一种F 民间 I 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 1 T 它是通过小作
坊起步为主要的表现形 式, 以极低 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 的外观或功
一
、
“ 山寨 文 化 ” 含义 的
山寨的本义是指筑有栅栏等 防守T事 的山庄 。引申意义有指穷地
文化” 艺术 的神圣性 被消解 , 中, 艺术不再是 精英们的特权 和专利 , 越来 越多的大众 参与其 巾, 艺术和审美文化请到 R常生活 巾来 。 把
山寨现象的文化社会学剖析——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
再次 , 山寨现 象的生成有赖于现 代传媒的发展。后
应而出现。而如今 ,山寨” “ 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 的方方
山寨版 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便宜又实用 , 山寨版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为基础 ,以科技为先导的社会 , 面面 , 对科技的崇拜构成了后现代社会的文化主题。 山寨文化 名人 个个 以假 乱真 , 有 山寨 版《 还 红楼 梦》 《 和 百家 讲 的出现离不开大众传媒 的发展 。在 当代社会 , 众传媒 坛》 也受到了无数粉丝 的追捧和喜爱。我 以为 , 大 , 山寨文 的形式主要 有印刷媒介和 电子媒介两种 。前者包括图 化作为一种草根文化 , 是一场盛大 的大众狂欢 。在 巴赫
的高雅和纯粹 ,仍 然体现 出资产阶级社会一体化 的要 并以廉价 、 实用满足 了人们欲望中的“ 奢侈 ” 快感 。山寨
求, 因而与 当今 的时代格格 不入 。 后现代艺术与此不同 , 产品与名牌精品外形酷似 , 几乎拥有精品“ 名牌” 的所有
建 键与铆作 Ir iim A dC e t r总 2期l 0.{ C i n i l 第1 93 理论主页 tes r a OI 8 2 0
、
山寨现 象 的 语境
山寨现象 的生成 并非 由单纯 的经济 因素所 决定 , 而是内隐着深 刻的文化 因素 。山寨现 象生成的文化语
境, 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 ,文化 的后现代转型是山寨现 象赖以生成的 位 。 在这种趋势下 , 的消费潮流出现 了 : 新 商品的使用价 土壤 。从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来看 , 文化的发 展大致经历 值 不再居于主要地位 , 商品的符号价值却越来越成为商
书、 报纸和杂志 ; 后者包括电影 、 电视 、 国际互联 网络等 。
论山寨文化现象
山寨文化现象论2008年年底,《新闻30分》连续几天对"山寨"报道后,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上了《新闻联播》:"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有评论家说,"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文化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
" 这一评论确立了"山寨"现象的"民间属性"。
其实早在2003年前后,发源于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地下工厂"的"山寨"手机就开始"崭露头角",只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被称为"山寨",它们在大众眼里是盗版和假冒产品。
2006年,台湾芯片商研制出廉价的手机芯片后,小型小规模手工作坊生产的巨大效益显现出来,"山寨"手机开始风靡手机市场。
2008年6、7月份,各大网站建立"山寨手机"的专题,"山寨"一词迅速蔓延开来,并迅速在各个行业开疆拓土:康帅傅方便面、云碧饮料、斯大舒胃药、旺子牛奶、周佳牌洗衣粉、NLKE运动鞋等等。
有意思的是,伴随着褒贬不一的各类评论兴起的,是在"文化场域"刮起了一股"山寨"飓风:"山寨春晚"、"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百谷虎"山寨网站、"山寨诺贝尔奖"、"山寨明星"等等,"山寨"和"山寨文化"瞬间成为充斥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热词",并且迅速"招兵买马",各种文化现象,只要与"仿制"沾上边,都被归为"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的利弊
浅析山寨文化的利弊山寨文化,就是快速,模仿,低价,侵权的一种文化。
他一直与法律打擦边球。
他以低价的模仿起家,靠广阔老百性的产与致富。
山寨已经无处不在,从手机到MP3,MP4再到其它产品,其它行业。
有人说:山寨产品扰乱了市场,挤压了正规厂商的市场,就是打击了创新。
也有人说:山寨降低了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也使得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为了更好的占领市场,而不得不创新,以拉开和山寨产品的技术距离。
下面就说一下山寨的好处。
第一,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这实惠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像有的东西看得见,摸不着,这是很实在的。
大街小巷,老百姓很多都在用山寨产品,手机,mp3,mp4等,廉价,省钱;第二,加快了数码产品的普及。
以前的大哥大是有钱人烧的,有几个人用?太贵了,买不起。
现在呢?手机用户到处都是,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都比许多国家的国民都多。
太廉价,说实话,小偷偷手机,都要先看看你手机啥牌子,山寨的还不想偷!第三,促进了就业。
大局部山寨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自动化都不靠,山寨厂商要是能用那玩意,他还做山寨干嘛,直接做品牌得了!第四,从社会角度来说山寨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同时,也对日益扩大的两级分化起到了调和作用,让老百姓花少量的钱用上了精英阶层用品的功能;第五,压缩了一些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也促使他们为了生存而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再看看弊端,不少反对者认为:第一,山寨文化就是抄袭文化。
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味的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最终会变成奴仆,会走向灭亡的;第二,山寨文化打击了真正的创新。
有人说一些高技术行业的垄断利润太高了,但是他们同样要承当相当高的研发的费用,而山寨产品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让这些厂商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研发新产品。
第三,山寨产品的质量和售后得不到保证,消费者购置产品,不仅买的是这个东西,还有围绕这个东西的一系列效劳,而大多数山寨厂商缺乏的就是效劳,所以山寨产品有时候也是坏得快,换得快。
浅谈山寨文化背后的心理学问题
浅谈山寨文化背后的心理学问题工科试验班(信息)1030班崔昕关键词:山寨文化心理学如今,“山寨”一词在大众中间广泛流传着。
山寨,原本代指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地盘,有着不愿被官方管辖的意味。
而现在常说的山寨则是指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的手段发展壮大起来的,反权威、反主流并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跟风者从来不会少,以山寨为荣去从事山寨行为的一类人,开始聚集到一起,自称为山寨人,而山寨人出品的山寨产品则被称为山寨货。
依照定义来看,山寨文化是违背道德的,山寨明显是含有贬义色彩的,但是为什么它还会有众多追捧者,在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中盛行呢?一、有关山寨产品购买情况的调查在开始探究这一课题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调查是用问卷形式和网上投票的方式进行的。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有过购买山寨产品的经历,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在中国,买山寨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被调查者中,有42%的人购买山寨产品是因为它的价格便宜,并不在乎品牌,例如购买一些对质量要求并不高的耳麦等产品,他们只会注意这些产品低廉的价格。
但是,也有接近半数的人(约47%)是因为在乎品牌、同时关注产品价格才选择购买山寨,例如一些人喜欢LV的包包,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又喜欢穿戴名牌来张扬自我,所以选择购买仿制的名牌产品。
剩下少数一部分人则是因为很多山寨产品比较个性,例如福娃版的手机,水立方版的MP4。
从这样一个结果可以看出,山寨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我们只是追求山寨商品低廉的价格,无从顾及它侵犯版权的行为,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则是追求品牌,他们追求品牌的虚荣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山寨产业的“繁荣”。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大多数人对自己所购买的山寨产品很满意,因为性价比比较高,虽然有些山寨产品质量很差,但是在价格低廉的条件下,它的存在依旧得到了大众的支持。
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
“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夏忠敏如果要评选2008年中国网络最雷人的词汇,“山寨”绝对能跻身前三名。
短短一年里,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人用起了“山寨”手机,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老孟在网上要举办“山寨”春节联欢晚会,叫板央视春晚。
“山寨”一条街正是在这个时候红起来的。
南京的一个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排临街的店铺全是“山寨”版的,便把这条遍布“李明”、“必胜糊”、“巴克星”、“曲同氏”等“雷人”招牌的街道照片放到网上,引来无数网民竞相转帖。
虽然事后证明,这是当地某开发商的炒作行为,但如此“山寨”的做法还是让人感慨“山寨”文化之猛烈,“山寨”文化俨然成了气候,甚至有人惊呼“无人不山寨”。
一、“山寨”的概念及其衍生其实,“山寨”并不是21世纪的产物,古已有之。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又聪明的人们,早已有了照猫画虎的技艺。
只不过在今天,它有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名字叫“山寨”,换了“马甲”,让很多人不认识罢了。
“山寨”本义是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或者泛指村庄;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
这一词在广东话里代表占山为王,有不被管辖的意思。
通俗地说“山寨”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精明的广东商人将“山寨”发扬光大,成为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首先涉及手机、游戏机等不同领域,由此衍生的词汇有“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鸟巢”等。
现在所谓“山寨”,还有调侃的意思,不光是指技术产品,还延伸到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2008年1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对“山寨”现象进行探讨,五成网友看好“山寨”现象。
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看《百家讲坛》的娱乐性
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看《百家讲坛》的娱乐性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看《百家讲坛》的娱乐性《百家讲坛》是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通过一些著名的学者和专家为观众讲述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历史文化的背景和故事。
这档节目在中国广播电视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一直以来都备受欢迎。
然而,当我们从大众文化批判的角度来审视《百家讲坛》时,也许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娱乐性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档娱乐性质的节目,《百家讲坛》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娱乐性而非科学性。
节目选取的讲解对象往往是与大众文化相关的名人,也就是能够吸引观众的明星、演员或作家。
虽然这样做确实能够提高观众的兴趣和吸引力,但是在遴选嘉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由于嘉宾们不一定具备深入研究某一主题的学术背景,他们的讲解也比较浅显和一知半解。
这样的表现形式其实是在迎合观众的需求,以达到节目的娱乐目的,而非传递高质量的知识。
其次,虽然《百家讲坛》在内容上讲述了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但在形式上更趋向于讲述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
通过今人的解读和讲述,使得历史事件和文化人物产生了一种幻像,淡化了历史的真实性。
这种偏向娱乐的表现方式,很容易引发观众的错觉,认为所讲述的故事就是历史的全部,进一步追求轻松消遣,而非真正去了解历史的本质和背后的深刻内涵。
这样的故事化处理方式,实际上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视率和更多的商业利益。
此外,《百家讲坛》在娱乐性上的表现还表现在其内容的篡改和歪曲。
为了制造悬疑和戏剧性的效果,节目采用了一些夸大和曲解的手法,从而制造了一种娱乐效果。
这种演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真相,给观众带来了一些误导,影响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真实理解。
这种将历史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小打折扣了历史的价值和文化的深度。
虽然《百家讲坛》存在一些娱乐性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传播知识的积极作用。
毕竟,通过这样的娱乐方式,观众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
如何看待山寨文化“山寨”这一词是网络和民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但对其词义的理解却各有各的说法,“山寨”是由最初的“山寨产品”,变成了“山寨文化”、“山寨精神”等,在我个人看来,“山寨”这个语词包含了不同的含义。
最初“山寨”这个词汇源于珠三角地区生产的山寨手机、山寨数码产品等,这些产品无疑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但却具有低价、紧跟流行趋势,更能满足中低端消费者等特点。
但是隐含着科技界语文水准下降的征兆,要么是一种蓄意的话语阴谋。
仿制工业品根本就不是“山寨”产品,而是彻头彻尾的盗版品。
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山寨”的出现引起了知识产权被侵犯,容易引起版权问题,由于产权和专利不被保护,从而削减了文化创作的激情。
扼杀了文化创新精神。
如果纵容这种盗版行为大量滋生,产权和专利无法经由自主开发获得,则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将无法建构,而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机能也将长期萎缩。
这显然是一种恶性循环。
消费市场支撑着以盗版为核心的低成本工业,由此制造了廉价的贸易狂欢,但由于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它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必定会走向自我倾覆的结局。
从而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无法建构,“中国制造”的悲剧,盖源于此吧!然而“山寨”也有它的优点的比如:功能全面、仿效拼贴容易操作、制作成本低廉等等,尤其是制作成本低从而价格低廉,会给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带来了方便。
最近几年随着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百家讲坛等相继风行,如今“山寨”成为一种文化,“山寨”这个词只有在文化领域使用,才能回归到其语义的本源。
山寨精神所指称的,无非就是我们熟知的流氓精神。
这是一种跟国家主义和朝廷空间相对的事物。
当然也跟宗教精神相对。
但流氓未必就是精英的敌人,未必就是贬义词。
山寨文化当然有优劣高下之分。
优秀的山寨文化借助戏仿和反讽推进了文化发展,可以被视为文化原创的一种特殊形态,但大多数山寨文化产品都是网民自娱自乐的结果,它们犹如歌厅里的卡拉OK式的自助演唱,自己觉得行就行了,旁观者一旦较真起来,起身痛斥它难听,污染消费环境,就会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的起源及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山寨”的解释是“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有寨子的山区村庄”,。
其字面涵义为在山寨中,占山为王,逃避政府管理,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是近几年盛行的草根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2001 年5 月,广东出现了模仿诺基亚手机的小工厂,这成了山寨文化的起源。
这些手机在外形上与正品并无二样,只是没有商标牌子,但是出现了“NOKLA”,将真诺基亚的“I”变成了“L”,正是随着这些手机的不断增多,当地人就把这些手机称为山寨手机,山寨的概念开始出现。
“山寨现象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实体商品中的山寨现象。
即存在于电子产品甚至普通产品中的那些仿冒名优商品的“伪劣商品”,例如,众多的山寨手机品牌、康帅傅方便面、云碧饮料、斯大舒胃药、旺子牛奶、周佳牌洗衣粉等;第二类是文化品牌(或商品)中的山寨现象。
即假借一些虚拟的文化品牌吸引人们的注意,并借此向人们传递某种观的现象,比如,山寨诺贝尔奖,山寨百家讲坛,山寨网站,山寨明星,山寨电视台等。
当前,山寨文化的强势崛起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所谓山寨文化,是一种假借主流品牌传递非主流观点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民间的、大众的文化,是一种不掌握文化话语权,却常常试图以戏谑的方式挑战主流文化的一种非主流文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白烨分析指出,早期的山寨文化从表面来看是指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山寨文化特点:“山寨文化”是一种代表草根阶层的非主流文化,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模仿力量,从它的产生起便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一种当之无愧的中国式的山寨式的大众文化。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山寨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模仿性。
“山寨文化”具有高度的模仿性,模仿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文化现象或人物。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
档案专业论文题目本科生论文题目1.档案文献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2.口述历史与档案价值研究3.中国档案学术发展史的分阶段研究4.企业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5.档案学术评论与学术发展6.档案文化价值研究7.家族档案与家族社会、家族文化 8.档案鉴定过程控制与主观意识 9.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人才培养 10.信息立法与档案立法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档案馆的文化功能2. 档案工作与文化产业3. 档案开放与信息安全4. 关于文档一体化的构想5. 传统文件与电子文件的比较6. 档案建筑的文化特征7. 档案建筑与风水8. 风水在档案建筑上的体现 9. 档案信息开发方法(新论) 10.档案保护工作中的土文化 11.档案馆与信息资源开发 12.我的档案人才观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澳大利亚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 加拿大档案鉴定的理论与实践3. 中美档案(信息)法规建设比较研究4. 中美文件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法制化与电子文件管理2 现行文件开放政策述评3 秘书角色定位问题研究4 秘书辅助决策问题研究5 电子政府与电子文件管理研究6 WTO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7 行文规则对机关管理现实意义问题研究8 秘书腐败问题研究本科生论文选题1.古代某种专门档案(户籍/舆图/石刻/律法等)探析12.析雍正对文书档案工作的整顿与改革3.略述清代书吏之弊害及整顿4.近代档案史料真实性探析5.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档案专题研究6.档案馆文化功能评析7.中国档案网站建设现状研究8.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者素质论 9.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采集与利用 10.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利用的影响 11.论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12.信用档案的构成及建设13.论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用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研究2、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变革研究3、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研究4、电子文件的安全保护研究5、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研究6、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研究7、新时期档案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论文学籍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2. 档案馆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3. Web2.0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路径创新4. 档案馆文化功能探析5. 国内档案期刊网站建设模式分析6. 网络环境下科技文件的质量控制策略考古专业论文题目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夏商时期墓葬用玉的男女之别2、周代楚文化随葬铜礼器的男女之别3、二里头遗址布局的演变与夏、商王朝更迭本科生论文题目1.先秦时期某一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年代研究2.先秦时期某一考古学文化演变发展的原因或背景研究23.先秦时期某一类遗存的形态、功能或演变研究4.先秦时期某些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夏商周时期的城址及特点、意义2.夏商周时期的钱币初探3.夏商周时期文字资料的考古学发现4..夏商周时期的墓地研究5.新时期的博物馆学研究毕业论文题目1、中原地区岳石文化因素分析2、珍珠门文化相关问题研究3、齐国陶文与田氏代齐研究4、近年山东出土铜器铭文考察5、周代东夷古国地理考证6、山东出土的东周铜礼器研究7、近年山东出土铜兵器研究8、周代葬玉研究9、周代乐器与五音研究10、周代车制研究11、西汉水流域的秦文化12、山东秦代遗存断代研究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1(良渚文化玉器研究综述2(试析海岱地区龙山时代的城址3(略论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国植物考古文献综述中国环境考古文献综述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玉器研究2、燕辽地区史前时期玉器研究3、小河沿文化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即墨北阡遗址2007年发掘的哺乳动物分析”2.“广饶南河崖遗址2008年发掘的动物遗存分析”3.“南朝墓葬内随葬的犀牛(穷奇)”4.“中国境内发现的外来货币”35.“山东地区青铜车马器的发现与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陈雪香) 1.山东地区青铜时代的农业2.先秦时期的香料与礼仪3.纳吐夫文化与西亚农业的起源4.试论史前社会的武力冲突与战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选题(同学们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定,也可以自拟题目,自选导师)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关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2.中国文化产业比较优势探析3.××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4.××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5.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路径6.我国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浅析7.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浅论9.论发展文化产业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系10.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 11.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浅谈日本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2.谈谈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3.谈“韩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4.也谈网络小说的原创性5.浅谈网络动漫的版权问题6.复兴传统节日文化的措施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社会环境与文化消费心理研究2.家庭、年龄、社会文化与文化消费趋向3.影视作品消费心理研究4.大学生文化消费状况与心理研究5.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经典案例调查与分析6.国外文化产业经典案例分析47.需要、动机与文化消费行为8.“长尾理论”与文化产业发展9.信息化与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趋势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试述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意义2.试论某省(区、地)某类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得与失3.试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4.我国文化贸易现状及其对策述论5.试述发展文化贸易的意义6.近年来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地方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与经营注释: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按照如下分类进行:?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杂艺;服饰;饮食;民居;礼仪;节庆;人物;名胜。
“山寨风”为何如此强劲
“山寨风”为何如此强劲作者:周东飞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06期央视《新闻联播》的一则短短新闻,让“山寨”一词登上了舆论的巅峰。
山寨,最初只用来形容那样一类非正规厂家出产的、高度模仿名牌产品的手机。
此后,山寨一词涵盖的范围,逐渐由手机而至MP3、相机等数码产品,最终扩展至无所不包:山寨版明星、山寨版建筑、山寨版影视剧、山寨版网站……令人眼花缭乱。
力挺与痛批都是在各说各话面对山寨,舆论断成两截。
在赞成者眼中,山寨是一种代表草根的非主流文化,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创新力量,它因为挑战权威、反抗主流、主张平衡而饱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在反对者看来,山寨产品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强盗逻辑。
为什么分裂如此明显,为什么共识荡然无存?其实,两种观点中的山寨本来就不是一种事物。
力挺山寨者,更着意于文化意义上的“山寨现象”,比如韩江雪的山寨版《百家讲坛》、蜀山少侠的山寨版《红楼梦》,根本就谈不上盗版不盗版的问题。
反对山寨者,更关注经济意义上的山寨现象,除了山寨手机,他们几乎将所有仿制品都称之为“山寨版”,甚至包括假药、三聚氰胺奶粉。
这样一来,说山寨现象罪大恶极,似乎也无不妥了。
对于山寨现象的力挺与痛批,两方基本停留在各说各话的阶段。
既然大家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简单地叫好或者愤怒地斥骂都无意义。
但我们显然又无法对山寨现象视而不见,或许思考一番山寨现象何以如此风行,比自划牢笼的弹赞本身更有价值。
谁让“山寨”一举成名“存在即合理。
”此处的合理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而是一个事实判断,不是指存在的东西都正确,而是指存在的东西都必有它之所以存在的条件。
山寨现象当然也逃不出这样一个判断。
有人说,山寨现象的盛行是因为山寨产品的狼性本质使然,它们目标专一、手段灵活因而容易得手。
但是像网友自办春晚、自创讲坛、自拍红楼之类的山寨现象,更大的意义在于表明一种主张和立场,本身无意于,实际也不可能挑战春晚、百家讲坛或原版电视剧。
精英与大众的博弈——对《百家讲坛》的一种反观
精英与大众的博弈——对《百家讲坛》的一种反观
郭旭魁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郭旭魁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电视媒体的精英化和大众化融合——浅析百家讲坛的成功之道 [J], 陈雪
2.电视媒体的精英化和大众化融合——浅析百家讲坛的成功之道 [J], 陈雪
3.大众与精英的辩证--试论对大众文化的一种批评态度 [J], 范萍萍
4.另一种视域--从王小波、阿莫多瓦看边缘主体对大众文化主流的反观意义 [J], 刘颖
5.新媒体时代精英群体与大众群体话语博弈r——以美国大选为例 [J], 晁辛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寨文化”的思考(一)
“山寨文化”的思考(一)摘要“山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范式,正冲击着当下大众文化,其精髓在于模仿,复制,核心是对原本的模拟。
其认同功能和反叛精神,使“山寨文化”借助网络等新媒体的叠加,使“山寨文化”愈演愈烈,“山寨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充分认识他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但“山寨文化”的逐利本性和品味不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山寨文化大众媒介2008年被称为“山寨年”。
“山寨”一词几乎无人不晓。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山寨”,百度显示相关相关网页有39,300,000篇,谷歌显示有34,700,000篇。
从最初用来形容那些模仿知名品牌手机外观、功能的低价手机到后来的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山寨街、山寨明星、山寨《新闻联播》以及山寨春晚,“山寨”一词迅速蹿红大江南北,而1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探讨山寨现象的新闻,则将“山寨”一词推上舆论的顶峰。
从最初仅仅存在于物质层面到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层面,诚如《新闻联播》所讲,“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就“山寨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争论之声一直不绝于耳。
本文试图对“山寨现象”进行追根溯源,并佐以学理剖析来审视这场在2008年引发大众狂欢的“山寨文化”。
一、“山寨文化”的概念分析目前,“山寨文化”的概念并无权威说法,众说纷纭。
“山寨”一词,最初是用于称谓在市场上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以模仿其他品牌来达到低价行销自产产品的现象,此现象始发于中国大陆的低价国产手机市场,受到了中低消费者的关注,于是这个称谓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应用到电子产业、娱乐业等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们开始用“山寨文化”来指涉这一系列发生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山寨现象”。
我们不妨把“山寨文化”理解成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其物质层面,即“山寨产品”包括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山寨MP3等。
这些产品如山寨手机多模仿一线品牌如Nokia、Samsung、Sony-Ericsson等一线品牌的功能以及外观,甚至有些将品牌名改为Nokir、Samsing、Suny-Ericcsun来求得与模仿原本的相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理论视野下的
山寨版"百家讲坛"
摘要:2008年,网友自拍“百家讲坛”《从靖康耻到风波亭》引起了极大关注,点击率高达40万,被称为“山寨版‘百家讲坛’”。
本文运用大众文化相关理论对山寨版“百家讲坛”分析发现:包括山寨版“百家讲坛”在内的山寨文化的勃然兴起与社会不公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分配不公的晴雨表。
山寨版“百家讲坛”是亚群体运用“权且利用”战术对话语权力分配不公的一种抗争,亚群体能在抗争中体会到一种冒犯式的快感。
关键词:山寨版“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权且利用
2008年7月,多次自荐被“百家讲坛”拒之门外的青年学者韩江雪自己出资拍摄了一部长达6小时的视频,并于9月把视频发放在网站上。
这部题为《从靖康耻到风波亭》的视频共11集,再现了宋朝公元1111年---1141年30年间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除制作较央视的“百家讲坛”粗糙外,其风趣的讲述方式,音效与动画等视听元素的运用与央视“百家讲坛”极为相似,受到了网友和各界的巨大关注,目前点击率已高达40万,被称为“山寨版‘百家讲坛’”。
本文通过对山寨版‘百家讲坛’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的探讨,试图用大众文化的理论阐述山寨版“百家讲坛”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从创作背景来看:山寨版“百家讲坛”是对话语权力分配不公的一种抗争
据媒体报道,韩江雪毕业于某经济院校,曾花费3年时间撰写全文约60万字的《岳飞三部曲》,也曾拟写《从靖康耻到风波亭》作为自己的讲稿。
两次向“百家讲坛”自荐被拒,由于其“想讲出来”这段历史得不到主流话语平台的认可,于是自己出资拍摄山寨版“百家讲坛”发放在个人博客上。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十套的一档讲座式学术栏目。
作为一档权威媒体的学术栏目,其在挑选主讲人时,有较高的标准(也曾有媒体报道,至少是副教授级别)。
福柯在考察知识与权力关系时提出:人的言说即话语,各种言说与话语中蕴含着权力关系。
“百家讲坛”对主讲人严格的审核标准决定着“谁能够言说”、“谁有资格言说”,这是一种权力的体现;而获得“百家讲坛”资格认可的主讲人也被赋予了一种“表达和言说的权力”,同时被赋予权威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百家讲坛”不仅是一档节目,它也是一个符号,一个包含着宰制力量的符号,一个拥有控制权力的符号,代表着主流精英话语的各界学者和社会名流是这种权力的拥有者。
“百家讲坛”两次拒绝韩江雪的自荐,说明韩江雪并不具备在这样一个栏目言说的权威性,不具备言说的权力。
韩江雪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宋朝的历史没人讲,自己“想讲出来”,但是没有言说的平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所拍摄山寨版的“百家讲坛”并不比央视“百家讲坛”逊色,说明了亚群体同样具有言说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并不逊色于所谓的精英。
但是,仅仅因为身份问题而剥夺其言说权力,说明在社会话语权力分配领域存在不公平现象。
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指出:“在我们的社会里,语言资源并不比
经济资源分配得更公正。
”亚群体要想争取话语权,需要通过一定的战术进行斗争,山寨版“百家讲坛”便是亚群体对话语权力分配不公的一种抗争,是试图通过网络争取话语权力的表现。
从创作特点来看:山寨版“百家讲坛”是对现有文化资源“权且利用”的战术
费斯克认为,“权且利用”是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对宰制力量进行回避或对抗的一种战术。
“百家讲坛”作为一种宰制力量生产出来的文化节目,大众在对其解读的时候有不同的观感,与此同时,他们同样可以运用“百家讲坛”的形式,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利用,表现出自己的观点。
山寨版“百家讲坛”即是如此,它借用央视“百家讲坛”的形式,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运用讲座式的呈现方式。
在《从靖康耻到风波亭》这段视频中,从背景介绍中关于“30年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的前因后果”悬念的设置,到演讲者侃侃而谈,揭开重重迷雾,以及每集即将结束时下一个悬念的设置,运用的是讲座式的方式来呈现的。
第二,语言浅显易懂,风趣幽默。
在山寨版“百家讲坛”中,运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故事,并且语言大有“易中天”之风,在说到李纲任兵部侍郎兼尚书右丞时,主讲人解释说:“其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兼国家副总理”;在讲到“百家讲坛”派太监童贯出使辽国,说太监:“说话不男不女,不阴不阳”。
语言浅显易懂,间或带有调侃的意味。
第三,运用音效、动画等视听手段来呈现。
视频中,背景材料介绍时主持人的画外音,所提及的历史人物的插图,历史事件的相关动画等多重视听手段来呈现宋朝岳飞抗金的历史。
由以上特点来看,山寨版“百家讲坛”与央视“百家讲坛”在形式上极其相似,可以说是借“瓶”装“酒”,这些是对原有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大众文化的特点,费斯克认为“被支配者可以通过“外置”从宰制性体制所提供的资源和商品中,创造出自己的文化。
”包括山寨版“百家讲坛”在内的山寨文化目前正依托网络蓬勃发展,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歌曲不胜枚举。
网民正通过对原有资源形式的个性化的利用展现着自己的活力。
如通过重新剪辑组合后配唱的山寨版“奋斗”主题曲《恋爱症候群》2009 ,借助形式补充新内容的山寨版“百家讲坛”《从靖康耻到风波亭》等。
山寨版“百家讲坛”是一套符号系统,其中既包含宰制力量,也包含了反驳那些宰制力量的机会。
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符号间关系存在着垂直的联想关系,一组符号相因于联想关系而成为与被选择符号相勾连的潜在系统。
山寨版“百家讲坛”对央视百家讲坛的语言形式、动画等符号进行运用时,会调动人们潜在的符号系统,使人们联想起对主讲人身份具有选择权、具备宰制力量的“百家讲坛”这一符号。
山寨对其模仿和利用是对宰制文化资源的“权且利用”,而在这种“权且利用”中包含了亚群体的活力和对宰制力量的反抗。
“山寨文化”蓬勃兴起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山寨版“百家讲坛”反映了亚群体对话语权力分配不公的抗争,是亚群体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权且利用”的抗争战术,其之所以引起极大关注,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给网民带
来了冒犯式的快感。
冒犯式的快感是抵抗宰制结构的快感。
在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山寨版“百家讲坛”拍出来的效果几乎不亚于央视“百家讲坛”,这是对于权威的一个无声的嘲讽,而其内容间杂的一些调侃和揶揄,也同样体现了这种嘲讽。
亚群体通过此表达他们对宰制体制的不满。
在此过程中,公众体会到冒犯式的快感,能够获得这种快感也是山寨版“百家讲坛”引起众多网民广泛兴趣的原因。
既然这种快感是亚群体在“权且利用”战术中对话语权力分配不公抗争时获得的,那么目前从经济领域逐渐向文化领域蔓延并有蓬勃发展之势的“山寨文化”,与目前社会权力在各个领域分配不公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山寨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分配不公的晴雨表。
作为一种发泄渠道,它影射着人们对不公平现状的容忍限度。
当然,有反抗就会有收编,“收编”理论认为,宰制力量为了强化其社会秩序,会采取一种遏制的方式,它容许持异议者与抗议者有一定的自由,这自由足以让他们相对而言感到满意,却又不足以威胁到宰制体制的稳定性。
生产厂商生产旧牛仔裤的策略同样可能出现在山寨产品上,而经济市场的灵敏度要远远大于文化的灵敏度,山寨版“百家讲坛”同样存在以某种形式被收编的可能。
韩江雪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和山寨春晚的创作者都希望被“招安”,希望成为“正规军”,他把山寨版“百家讲坛”当作个人被主流认可的工具,创作者的功利目的使得山寨文化并不代表草根的利益,不具备大众文化持久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理解大众文化》:(美)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9月。
[2]《文化研究的用途》:(英)安吉拉?麦克罗比著李庆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3]《公众话语权和精英话语权的对抗——由阎崇年被打事件想到的》,张奕,《社会观察》2008年第11期。
[4]新浪网:/blog/v/2008-12-15/10382.shtml
[5]新浪网:/s/blog_560b233c0100b3bj.html
(作者:杨丽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