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甘洛县第八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西北8.1西北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

甘洛县第八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西北8.1西北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地图,找出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等地理事物。

请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出示问题: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补充: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展示交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展示表达的能力活动二:合作探究说特征1.探究自然环境——地形地势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地图,找出位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并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2)展示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景观(3)追问: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总结: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补充: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1.合作学习一:读图—交流—展示(1)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2)欣赏景观,加深对西北地区地理事物的认识(3)观察与发现能说出新疆主要的山脉和盆地: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通过自主读图、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趣味发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探究自然环境—河流(1)展示新疆境内河流:补充: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

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2)提问:西北地区还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呢?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属于外流河?哪些属于内流河、湖?(3)追问:你发现西北地区河流有什么特点?归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季节性的河流等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8章 西北地区 第1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8章 西北地区 第1节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草原和荒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然后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教师:不错,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

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知识点草原和荒漠【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72、P73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8.3,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主要的地形区。

答案: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以西,长城、昆仑山(山脉)和阿尔金山(山脉)以北。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2.阅读教材第73页,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该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其原因是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3.读教材图8.3,结合教材文字部分,说出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

答案:河流——河流多内流河,其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位于本区北部。

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共5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共50张PPT)
第八章 西北地域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与范围
西北地域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 尔金山以北,主要涉及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旳 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地形、地势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中部是广阔坦荡 旳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河流
因为气候干旱,这里旳河流稀少,多 为内流河、湖,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塔里木河、艾丁湖
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旳内流河)
西北地域旳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 尔草原夏季牧草茂 盛,牛羊成群。
西北地域旳荒漠草原景观
西北地域荒漠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旳沙漠)
胡杨及胡杨林景观
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山脉对湿润气流旳阻隔
来自海洋旳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中国地形图
中国地形图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域距海较远,而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
难以到达,所以,这里旳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域年
降水量在400毫米下列,超出二分之一旳地域年降水
400mm
B比喻地域
C青藏地域
D西北地域
2.西北地域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3.我国最大旳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B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4西北地域旳耕地作业主要分布在水源及 浇灌条件很好旳绿洲、河谷地域旳主导原 因是(B )
A地形原因 B气候原因
黄河水
浇灌农业
A B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2)学习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习重点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习难点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1.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左右。

2.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盆地内部有两条南北贯穿的沙漠公路,其修建原因是。

3.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

4.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田,东至。

二线工程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

合作探究1.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2.讨论在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怎样体现的。

课堂检测1.塔里木盆地储量最丰富的非可再生能源是()A.核能 B.太阳能 C.石油、天然气 D.水能2.“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下列哪种环境状况()A.酸雨的减少 B.沙尘的减少C.水土流失的减少 D.泥石流的减少3.“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为()A.西安—北京B.三峡—上海C.新疆—上海D.拉萨—昆明4.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是能源紧缺,同时大气污染严重。

为此,我国耗费巨资建设的在缓解能源紧张的同时,改变过去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工程是()A.南水北调B.青藏铁路建设C. 北煤南运D. 西气东输5.实施西部大开发,主要是开发西部地区的()A.资源优势B.地形优势C.文化优势D.交通优势6.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哪个问题()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木材短缺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不协调7.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东西部双赢”战略工程在建设时需要注意()A.资金的运用B.技术的革新C.人才的培养D.生态的保护8.在塔里木盆地,交通线通常沿着盆地边缘伸展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盆地边缘地区B.塔里木盆地地形平坦,修路条件好C.塔里木盆地边缘气候条件好,是新疆主要的农耕区D.交通线修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可以节省运输距离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农业发展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自然特征,并提出相应农业发展策略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资料,以便进行分析。

2.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发展。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业发展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吗?”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资料,如气候、地形、土壤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相应地区的农业发展策略。

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案 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案 导学案

比一比
阅读课本 P73 图 8.3 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回答问题:
①西北地区及其周边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②西北地区内部自然环境有差异吗?主要表现有哪些? ③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草场和灌溉农业区,它们都有哪些农产品?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培养人格,人格影响命运 —— 詹姆士
第 1 页 共 1 页
黄川中学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案( “五个一”教学模式)
练一练
I believe I can do it !
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河水 B.湖水 C.地下水 D.雨水 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 ) A.当地气温太低 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 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 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 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5.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西北地区的是( ) A.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 B.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 C.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 D.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6.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自东向西排列正确的是(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7、下图是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和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地形区名称: ① ________盆地 ②_______山脉 ③_________河 ④_________高原 ⑤___________走廊 2)读景观图,图示区域由东到西植被景 观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北地区农业以 业为主。 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 合理活动,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人教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 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课程推进课前播放视频资料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吧?那你知道具体的意思吗?生: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师:政治素养很不错。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中的哪一区域,向西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生:西北地区师:这条路线,它不仅记录了千年之前,驼铃阵阵的传奇;它更见证了今日蓬勃发展的辉煌。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所在的地区,神奇美丽的西北地区。

导入2:两千多年前,张骞首次开拓了驼铃阵阵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繁荣、衰落,仿佛诉说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一带一路再次将这里点亮,又会焕发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了解他的传奇与魅力。

推入新课(一)探路西北西北在哪里?它又是什么样的?首先通过活动探路西北,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38页第一题,完成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以及地形特点,时间三分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够全面,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的理解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关心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2.难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农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产区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生产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观察法:观察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农业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分布图、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师提出问题:农业生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3、气候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藏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藏自然特征与农业》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调整能力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和评价任务,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5.结合实际,注重实践与应用
本案例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西藏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鼓励学生为西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地理知识真正为现实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思考如何为西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下节课分享。
五、案例亮点
1.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西藏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特色,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2.西藏农业特点:讲解西藏农业的分类、分布、主要农作物及农业生产方式,分析西藏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影响西藏农业发展的因素:从气候、地形、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西藏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西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入现代农业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பைடு நூலகம்习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整体把握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操练、巩固等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

2.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农业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读图析图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农业的地理分布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件中提供的资料,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析的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对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8年级地理 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8年级地理 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域、民族、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基础知识之后,又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我国的地域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省内区域——塔里木盆地。

本节学习将进一步增强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巩固学生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提高综合能力的角度为青藏地区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也初步具备了学习区域地理方法,即认识位置——分析自然特征——了解经济发展。

2.八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近两年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上台展示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其地形特征。

(2)掌握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3)理解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分布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读图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自然景观的分布规律,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和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2)通过西北地区合理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的事实,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2)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该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难点:从整体角度把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探讨我国农业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我国农业的丰富多样性和地域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农业分布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特色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及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分布规律及生产特点。

2.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及讨论问题,准备PPT课件。

3.安排好课堂练习及作业,准备答题卡等评价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农业丰收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农业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时,呈现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了解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生产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域差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西北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理解西北地区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并学会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提高对比区域差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西北地形图”明确西北的地理位置,地形;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图,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成因;结合课本,分析新疆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根据以前所学的中国地理要素的知识和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归纳出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通过“干旱”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确立及理由: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形,河流,气候等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们对生产生活起到重要的影响。

所以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重点。

2.难点确立及突破:考虑到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所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难点。

通过读图,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同北方南方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在自然特征与农业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而,我发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于案例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得较好,但对于案例的意义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得不够深入。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主题,并让他们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我发现学生在讨论时,能够积极思考和交流,但有时对于讨论的主题理解和分析不够准确。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土壤样本、植物样本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相应的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在讨论和实验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同时,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光线和电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主要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

本节课通过分析我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农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生长条件;了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农业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生长条件;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难点: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业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农业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及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相关农业资料,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激发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到,西北地区草原辽阔,特别是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美。

所以本区畜牧业发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板书】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1.主要畜牧业基地的分布【展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我国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指图讲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板书】2.放牧特点【讲述】放牧方式已有所改变,由传统的游牧方式,正向定居轮牧方向发展。

【读图】阅读课本插图:“牧区的定居地”、“牧民在挤奶”、“机械打草贮存过冬”、“牧民在剪羊毛”。

【提问】“定居轮牧”比“游牧”有什么优点?【回答】“定居轮牧”的优点有二:一是改善了牧民的生活条件,由于有了定居地,可在附近建设许多现代化设施,比如实现打草、挤奶、剪羊毛的机械化,在定居地周围建立畜产品加工厂、商店、学校、医疗站等,蒙古包里有了电灯、电视机,改变了以前落后的生活方式;二是扭转了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通过建设人工草场,减轻了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提高了单位面积草场能放牧牲畜的头数。

【提问】本区草场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讲解。

【讲述】本区气候干旱,风蚀作用显著,容易引起沙漠扩大。

加之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大。

为防止沙漠扩大和草原退化,本区人民应把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作为重要任务。

【板书】四、灌溉农业1.灌溉农业的特点【讲述】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发展农业的很大的制约因素。

所以,当地农业对水源的依赖性很大。

一般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板书】2.主要分布地区【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在图中找出四个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到,西北地区草原辽阔,特别是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美。

所以本区畜牧业发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板书】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主要畜牧业基地的分布
【展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我国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指图讲述】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的广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板书】2.放牧特点
【讲述】放牧方式已有所改变,由传统的游牧方式,正向定居轮牧方向发展。

【读图】阅读课本插图:“牧区的定居地”、“牧民在挤奶”、“机械打草贮存过冬”、“牧民在剪羊毛”。

【提问】“定居轮牧”比“游牧”有什么优点?
【回答】“定居轮牧”的优点有二:一是改善了牧民的生活条件,由于有了定居地,可在附近建设许多现代化设施,比如实现打草、挤奶、剪羊毛的机械化,在定居地周围建立畜产品加工厂、商店、学校、医疗站等,蒙古包里有了电灯、电视机,改变了以前落后的生活方式;二是扭转了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通过建设人工草场,减轻了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提高了单位面积草场能放牧牲畜的头数。

【提问】本区草场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讲解。

【讲述】本区气候干旱,风蚀作用显著,容易引起沙漠扩大。

加之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大。

为防止沙漠扩大和草原退化,本区人民应把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作为重要任务。

【板书】四、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的特点
【讲述】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发展农业的很大的制约因素。

所以,当地农业对水源的依赖性很大。

一般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农业比较发达,称之为“灌溉农业”。

【板书】2.主要分布地区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在图中找出四个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提问】这四个灌溉农业区依靠什么水源进行灌溉,出产哪些农产品?
【回答】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自古被誉为“塞外江南”,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

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区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都闻名国内外。

【读图】课本插图“吐鲁番葡萄园”。

【讲述】吐鲁番素以“瓜果之乡”驰名中外,是我国商品葡萄的主要产地,其中无核白葡萄糖分高、酸度低,晶莹碧绿,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的。

【板书】五、地下宝藏
1.丰富的矿产资源
【展示投影片】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和城市分布图
【读图】在图中找出如下地名:霍林河、白云鄂博、石嘴山、金昌、玉门、和田、克拉玛依、阿勒泰。

对照图例,说说它们各产什么矿?
【展示投影片】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分布表
地名主要矿产地名主要矿产
霍林河 (煤) 白云鄂博 (稀土、铁)
石嘴山 (煤) 金昌 (镍)
玉门 (石油) 和田 (玉石)
克拉玛依 (石油) 阿勒泰 (金)
【填表】让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填写。

【讲述】通过读图、填表,我们知道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铁、镍、黄金、宝石等矿藏也多。

现在在塔里木盆地,已勘探出储量丰富的大油田。

【提问】在本区丰富矿产资源基础上,建立了哪些工业中心?
【板书】2.主要工业中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述】包头——钢铁工业
玉门----石油工业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
金昌——有色金属工业
【板书】六、主要交通线路
【展示投影片】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和城市分布图。

【读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线、航空线。

【板书】1.铁路
【提问】本区有哪些铁路干线?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指图讲解】本区的铁路干线有兰新线、包兰线等,都是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的。

现在兰新铁路北段(乌鲁木齐—阿拉山口)修通,并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使本区成为亚欧大陆陆上便捷的通道。

【板书】2.航空
【讲述】近年,民航事业发展迅速,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只要四个小时左右。

新疆、内蒙古的一些边境城市,如喀什、伊宁、海拉尔都有定期民航班机与自治区首府往来。

【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有便利的陆上交通和航空联系等经济概况。

特别是,我们还学会了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

【复习巩固】
1.选作复习题1~4题;
2.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十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西北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2.地表景观
(1)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4)农田、村镇、城市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主要畜牧业基地的分布
2.放牧特点
四、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的特点
2.主要分布地区
五、地下宝藏
1.丰富的矿产资源
2.主要工业中心
六、主要交通线路
1.铁路
2.航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