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体制迟钝与体制吸纳
( 南 师 范 大学 政 治 பைடு நூலகம் 管 理 科 学 学 院 , 南 新 乡 4 30 ) 河 河 5 0 7
摘 要 : 共服 务 水 平 低 下 、 共 产 品供 给 不足 , 其 是 公 共 服 务 供 给 不 平 衡 、 同群 体 之 间 受 益 差 距 过 大 等 问题 公 公 尤 不 是 当 前 主要 的社 会 矛 盾 之 一 。要 建 设 服 务 型 政 府 , 高 公 共 服 务 水 平 , 提 协调 利 益 关 系 , 防止 贫 富 分 化 进 一 步 加 剧 , 就 要建 立健 全 公 民政 治 参 与体 制 。 当前 , 民政 治 参 与存 在 体 制 性 迟 钝 , 要 通 过 体 制 创 新 实 现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的 公 需 体 制 吸纳 。从 政 府 过 程 的视 角观 之 , 关键 是建 立健 全 问政 于 民 的决 策 体 制 , 立 健 全 与 民 融 合 的公 共 政 策 执 行 体 建
而形 成社会 资源 与政 府 资 源相 结 合 、 场机 制 与行 市 政 机制相 结合 、 府 公共 服 务 与公 民 自我服 务 相结 政
公 民参 与 政 治 的重 要 体 制 。第 三 , 会监 督 体 制 。 社 当代 中国社会监 督体 制主要 由八个 方面构 成 : 1共 ()
产党组织 的党 纪监督 ;2 人 大及其 常委会 对 由其产 () 生的其他 国家 机关及 公务人 员和下 级人 民代表机关
意代表 体制在 中 国集 中体 现 为人 民代 表 大会 制 度 , 人 民代 表大会 制度通 过公 民对各级 人大代 表直接 或 间接 的选 举 , 以及通过 人 民代 表 的工作 , 实现着广 泛
通过来 信来访 、 发举 报 等行 为而 实 现 的 间接性 政 揭
了解政治体制民主与专制的比较
了解政治体制民主与专制的比较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上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民主与专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形态,它们在权力分配、政府运作、公民参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具体方面对民主与专制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政治体制。
一、权力分配在民主制度下,权力分散,国家权力被限制在多个机构和个人之间,并通过选举来实现民主监督。
例如,议会代表民意,行使立法权,政府在议会的监督下行使行政权,法院独立于行政与立法机关,负责司法权。
这种权力分配可以有效地制衡和平衡各个部门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而在专制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在国家领导人或政党等少数人手中,少数人或政党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单方面决定和行使权力。
这样的权力集中容易导致腐败、权力滥用和损害公民的利益。
二、政府运作在民主制度下,政府的组成和权力行使由选举决定,政府的决策需要经过多个程序和程序,以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被广泛的讨论和参与,政府的运作相对透明。
政府行动和政策会受到政治和社会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
而在专制制度下,政府通常由少数人或者一个人掌握,政府决策往往不需要经过广泛的讨论和民意的参与,政府的运作相对封闭。
政府行动和政策往往缺乏透明度,难以对外界负责。
三、公民参与在民主制度下,公民享有广泛的参与权利,可以通过选举、抗议、集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并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
公民的声音会被政府重视,政府需要回应公民的合理诉求。
而在专制制度下,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受到限制,政府对于公民的意见和声音通常不予重视,公民难以有效地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政府。
四、权利保障在民主制度下,个人权利和自由得到广泛保障,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组织自由等等。
法律和宪法对于公民权利有明确的规定和保护,司法独立,可以保证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而在专制制度下,个人权利和自由受到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和组织自由受到限制,个人权利容易受到侵犯而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
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的基本结构一外部权力监督主要包括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法律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群众)监督五个方面。
二、内部监督我国现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部监督主要由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狭义的行政监督)和党内监督两部分组成。
狭义的行政监督包括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监督、各专业部门的职能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机关的政纪监督等。
其中,前两个类型的监督又称为一般监督,后两种监督又称为专门监督。
党内监督可以分党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及其成员的监督、组织内部对党员的监督以及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三个层次。
前一个层次可以归入执政党监督的范畴,后两个层次的监督则明显有内部监督的意味。
首先,党是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也是权力运行的核心。
其次,党的组织构架与立法、司法、行政包括政协、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组织构架具有对应性,也就是党的组织具有全覆盖的特征。
第三,党对党员的监督实质上也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
1、党内监督2、行政监督这里所指的行政监督是狭义的行政监督,即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
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监督、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如财政监督、法制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等。
监督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原因主要问题一、权力纵向失控二、权力横向失衡。
1、党政分开的尝试与反复。
横向分权首先面对的是党政关系问题,在大量“党政不分”现象的背后,也常隐含着划分“好处”的争斗。
2、监督机制的软化与虚置。
横向分权所要解决的另一重大问题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然而至今各种监督制度和监督主体的作用远未发挥到位3、权力的专断与滥用。
正是在监督体系失效的情况下,权力专断与滥用的现象大量发生。
二、政治参与有限1、正式政治参与渠道的不足和不畅,使大量新的社会利益诉求难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化表达来影响体制的变革和政策的制定。
利益表达的自发“需求”与利益表达的制度“供给”之间发生的结构性错位2、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结构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吸纳不足,不仅使“权钱交易”、“以钱买权”等畸形参与的冲动格外强烈,更使公共权力的运作难以受到有效的社会制约与监督。
(十一)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刺政治
(十一)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建国六十年来的民主政治实践证明,我国实行的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适合我国的国情。
影响采取这一选举方式的因素有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④我国的民主程度最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A.高三部分学生参加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B.某中学生帮助村委会写宣传稿、出黑板报C.众多网民对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公交车票价格调整方案提出建议D.村民打电话到电视台,反映乡政府乱收费、乱摊派问题4.目前,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各类民意调查机构逐渐壮大,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
这说明在我国A.民意调查的结果真实可信 B.民意反映渠道不断拓宽C.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D.公民决策将取代政府决策5.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五位教授以公民名义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拆迁条例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建议废止或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
这表明,我国公民A.行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提案权 B.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C.有直接修改国家政策法规的权利 D.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6.“首都之窗”是北京市政务fr]户网站。
这一网站的建立,可以加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有利于实行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
下列行为中,属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确‘A.公民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B.公民参加“网上调查”,为北京市制定“十。
二五”规划建言献策C.公民通过“办事服务”,反映小区停车位紧张问题,向有关部门求助D.公民通过“市长信箱”,发表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反对意见7.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一男子因盗伐林木被刑事拘留,进入看守所后受伤死亡。
政治常识知识点
政治生活必会知识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国家的性质是由统治阶级额的阶级性质决定的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民主的特点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1)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2)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人民专政的特点:是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6、民主具有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专政依靠暴力进行统治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8、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9、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10、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11、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1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包括: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见民兵组织。
13、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3、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4、民主管理的方式: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5、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6、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2012年深圳新一届居委会选举中,政府提出直选率达70%,实际超过80%,相比三年前的上届47%的直选率,直选范围大大拓展了。
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
①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②能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③是因为深圳选民减少、分布较集中④表明深圳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方面不断深入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某村在进行村民委员会选举时,选民们都投出了自己的一票,但对这一票投给谁,选民有不同的想法。
假如你是这个村的村民,在投票的时候,你应当首先考虑的是( ) A.当选者的人缘,不得罪人 B.当选者为人老实,心眼好C.当选者为人正直,能为大家办实事 D.当选者有社会关系3.某选区投票站悬挂着这样的横幅:“珍惜民主权利,投出理性一票”,理解正确是( ) A.通过自己选的代表反映意见,可避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决定B.通过赞成或反对审慎表达意见,有利于维护我们的切身利益C.选举是重要的利益协调机制,发扬民主只能通过选举来实现D.选民不可放弃自己的投票权,必须参加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4.2012年10月21日至2012年10月25日,昆明市就某区2012年路网建设项目决策前进行的民意调查与工程方案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都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②二者都是为了决策科学利民③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不同④分别是在决策前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5.在2012年10月26日的“无锡发布厅”政务微博群正式上线仪式上,除了宣布该微博群将由50家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市级有关部门、35家区县机关、25家公共服务机构、29家本地媒体首批入驻外,还在全省首创聘请了16位“微博名人”入“厅”担当“无锡网络问政监督员”,参与网络问政工作,了解民情社意,再树网络问政典范。
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政府应该认真对待和全部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③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④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2012年10月11日,13名法律专家、学者受聘为衢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专家组成员,市法制办为入选专家颁发了聘书。
[最新]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摘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我国公民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热情的需要。
因此,现阶段如何促进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公民;有序;原则经过三十一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另世人瞩目的成绩。
民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生活,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治体制改革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政治参与的现实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
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可见党中央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也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和规定。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及意义“政治参与”也称参与政治或民主政治,其概念来自西方政治学,是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简略地说,就是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有序的政治参与”即合法的政治参与,它是公民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是与我国社会历史条件相容的渐进式的政治参与,也是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要求相一致的政治参与。
公民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活动,而且政治参与中的“参与”是指对本职工作以外的其它活动的参与,因而政治参与的主体只能是一般公民和公民团体,政治职业者、政府公职人员、党派要员的本职工作不能看作是政治参与。
公民参与与政治发展
公民参与与政治发展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实现政治发展的关键。
公民参与不仅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意识,还能够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公民参与已成为实现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公民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和制衡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的权力是公民给予的,而公民参与可以让政府行使权力更加负责任。
公民通过舆论监督、举报和参与决策等形式,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的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量越强,政府就越难以侵犯公民的权益,政府也会更加注重民意,更加关心民生。
因此,公民参与是实现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手段。
公民参与对于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民参与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民主政治的内涵和价值,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当公民具备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才能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政治发展的进程。
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愿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政治发展的前提。
在实现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公民参与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健全的公民参与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提高公众参与的意愿和能力。
同时,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动员公众参与政治事务,促进政治发展。
但是,公民参与也并非没有挑战。
公民参与需要公民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参与门槛过高等问题,导致部分公民难以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因此,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强公民教育培训,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同时,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参与作用,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公民参与与政治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没有公民的参与,政治发展将会失去动力和方向;没有政治发展,公民的参与也将受限。
公民参与和政治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政治进步。
论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权衡,为了制定政策而制定政策,造成政策执行中效率较低甚至无法实施的状况。
因此,一项政策的制定和贯彻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应追求理性、可持续以及配合整体目标的实现。
!"政策执行不力。
不同的单位和人员可能依据自己的价值或者利益解释、理解、执行公共政策,不同的理解方式常造成对政策的歪曲,甚至使政策变成“纸上谈兵”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公共政策的制定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政府的行政改革不仅涉及到管理的内容和形态,而且是整个社会层面的政府职能定位、角色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这对于建立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体制以及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正是这一过程的深刻体现。
(三)职能转变中,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对策分析#"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
由于政府不是某一行业的专家,在政策的制定中,要广开言路,请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集中力量于大型的和亟待开发的项目、工程。
通过对若干决策方案的评估,得出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以及对于某一项目最有效率的实施方案。
$"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我们一贯采用的集中式处理方法,既不利于下属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时滞性的缺陷。
所以,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适当授权授责,给予下级政府制定适当级别政策的权力。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系统之间的沟通,使上下级部门纵向沟通顺畅;加强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行政部门的横向沟通,使政策制定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不会相互冲抵。
!"加强对公众的回应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已经从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了公共资源分配的协调者、公众服务的提供者。
这就要求政府对公众的要求有更好的回应性。
公众应首先拥有政策的知晓权。
%"对政策本身的要求。
政府的行政环境如此复杂多变,在政策本身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允许适当灵活地加以调整。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导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民对政治事务的参与程度逐渐增加。
政治参与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关系到公民权益、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原因和影响。
政治参与形式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选举投票选举投票是最基本的政治参与形式之一。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普选的方式选举国家领导人、地方政府官员和人民代表等。
公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参与国家决策,表达意见和诉求。
政治咨询政治咨询是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咨询制度,包括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等。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咨询机构,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参与决策过程,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我国,公民可以利用社会组织的平台参与政治事务,如参与志愿者组织、社区民主管理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参与社会组织,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
网络参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参与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
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政治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及参与在线投票等。
网络参与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信息公开和传播广泛,使更多的公民能够参与到政治事务中来。
政治参与原因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权益保障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自身权益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可以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表达意见和诉求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自己意见和诉求的渠道。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可以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提出改革建议,促使政府改变政策或做出相应调整。
推动社会改革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改革。
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可以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发展。
实现公民责任政治参与是公民履行公民责任的体现。
政府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地位与作用
政治学研究
2011 年第 4 期
共 政 策 的 民 主 化 ,在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全 过 程 实 现 信 息 公 开 、行 政 透 明 ,主 动 搭 建 公 民 参 与 的 平 台,从政策调研、目标选定、方案设计到方案抉择,都能够及时发布消息,保障公民知情权。对 于 重 大 社 会 问 题 ,要 疏 导 社 会 舆 情 ,主 导 事 态 发 展 ,使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成 为 一 种 制 度 化 、法 制 化 的 行 为 。 没 有 公 民 对 政 治 权 力 运 行 的 知 情 ,就 不 可 能 真 正 打 通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的 渠 道 ,没 有 畅 通 的 参 与 渠 道 则 容 易 引 起 政 治 动 荡 。 而“由 于 国 家 政 治 制 度 化 程 度 很 低 ,对 政 府 提 出 的 要 求 很难 或 不 可 能 通 过 合 法 渠 道 予 以 表 达 ,因 此 政 治 参 与 的 急 剧 增 长 会 引 起 政 治 不 安 定 。”① 政 府 还 应 建 立 完 善 的 听 证 制 度 ,不 仅 要 使 公 民 能 参 与 政 策 制 定 ,更 要 能 影 响 政 策 制 定 。 特 别 是 涉 及 公 民 切 身 利 益 的 问 题 ,尤 其 要 保 证 公 民 的 参 与 和 认 同 。 其 次 ,政 府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过 程 要 开 放监督( 不涉及国家机密) ,推行政务公开,切实做到透明行政。“如果民主国家中,无论间接 或直接民主,有治理权的公民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是不可能的”②。
第二 ,参与渠道的疏 通 。 参 与 渠 道 的 畅 通 ,是 有 序 政 治 参 与 的 基 本 特 征 。 参 与 渠 道 的 构 建 、维 护 、疏 通 都 需 要 政 府 的 引 导 和 积 极 参 与 。 只 有 将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纳 入 制 度 化 参 与 渠 道 ,确 立 有 效 的 参 与 制 度 ,公 民 表 达 愿 望 的 态 度 和 热 情 才 能 够 得 到 有 效 释 放 ,公 民 的 个 人 利 益 与 公 共利益之间才能找到有效沟通的媒介。从公共行政的过程来看,在利 益 多 元 化 的 时 代 背 景 下 ,需 要 政 府 利 用 有 效 的 参 与 政 策 对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活 动 进 行 引 导 和 规 范 。 政 府 首 先 应 实 现 公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政府职能改善和发展的行政需要,同时,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探究,它也是建立行政管理路径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探讨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然后严格根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为已经提出重要的方法和基本措施。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内容;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对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源。
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研究,主要简要分析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点,指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整体经贸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治体制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参与了事务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对外来人的特殊分析是:发展社会制度,促进政治思想实施,增强的唯一途径。
人类社会的发展,政治团体的形成,最后形成的国家。
政治体制是主要核心问题,政治体制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经济发展中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是社会制度发展的主要前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对实际情况的探究,政党对国家的治理,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公众对行政体制发展的认识,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由几个政治团体组成,行政管理体制是具体政治制度发展的体现。
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对政治体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总体发展趋势相对稳定,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治组织的政治理念。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现状陈嘉玲PAM09026 摘要:政治参与既是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尺,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主要就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国政治现状一、政治参与及其意义政治参与指公民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法、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直接而明显的标注。
英国政治学家科恩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由此可见参与对民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政治参与有利于扩大民主;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有助于实现政治稳定。
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A“依法参与民主选举”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
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选举的特点:1)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2)民主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使得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并保证选举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3)对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程序;4)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5)保证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名额,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6)选举实行“一人一票”原则;B.“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主要有两种:1.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主要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
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也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
例如:举行听证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1)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2)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公民也可以就企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3)通过工妇青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团体就相关的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易错易混知识点]《政治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注意:人大代表由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人
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在我国,人大代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注意:这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而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的权利有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和质询权。
4、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领导与 被领导的关系。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注意:是参与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 5、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 实践,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注意: 应改为“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要坚持对 人民负责的原则。 注意: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 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2、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要求政府应当直
注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民族政
策。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注意:应当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9、独立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注意: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3、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 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 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八、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5、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就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政治生活政府的问答题练习
政治生活政府的问答题练习第一部分:政治生活1. 什么是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是指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生活,包括参与政治活动、关注国家政治状况、参与社会事务等。
2. 什么是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种种行为,例如投票、游行示威、请愿等。
3. 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行为和政策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活动。
4. 什么是政治诚信?政治诚信是指政治人物在政治活动中的诚信表现,包括言论真实性、承诺守信性、政治道德等方面。
5. 什么是政治道德?政治道德是指政治领域中的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例如廉洁、民主、公正等。
第二部分:政府1. 什么是政府?政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管理、领导和决策国家或地区的公共事务。
2. 什么是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或地区治理中所承担的各项责任和任务,例如经济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
3. 什么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政府机构中负责行政管理、执行政策、实施行政法规的机构。
4. 什么是监管机构?监管机构是指政府设立的负责对行业、领域进行监管和管理的机构,例如质量监督检验、环境保护、金融监管等。
5. 什么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公交服务等。
第三部分:政治生活与政府1. 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关注国家政治状况、评价政府工作、参与选举等。
2. 如何评价政府工作?评价政府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政府工作的成果、政策的效果、民生状况、社会稳定等方面,可以通过舆论监督、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如何保证政治诚信?政治诚信需要政治人物自觉遵守诚信准则,同时需要舆论监督和制度保障等多种手段的支持。
4. 如何保证政治道德?政治道德需要政治人物保持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表现,同时需要制度保障和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的支持。
5. 政府如何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开展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需要关注公民需求和民生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33第五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3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候选人姓名 江某 庄某 单某 另选人姓名
说明:1.应选代表2名,多选无效,等于或少选有效
2.选票上名单为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同意的请在姓名上方符号栏内画
“O”,反对的画“×”,弃权不画任何符号。若另选他人,请在另选人姓
名栏内填写姓名,并在姓名上方符号栏内画“O”,不画“O”的无效
①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考向3 正确认识村(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府的关系
典例3 (2017·全国Ⅱ)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章现象,将
村委会公章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这一做法受到
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容决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
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
策
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决策与管理
管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 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
理 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务居民管
内
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 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
容 监 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 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
5.在我国,公民对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 分析:错误。公民可以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但是没有 决策权。 6.公民可以通过监督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分析:错误。公民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监督听证会是参与 民主监督的方式。
7.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是公民按照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有利于 被监督者 改进工作
意义
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出谋划策的 主人翁 精神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单题及答案汇总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
(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2分)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2分)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少1项扣1分)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2分)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分)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分)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
(2分)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2分)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
(4分)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分)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
(2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当前特征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当前特征
曾庆亮;林艺
【期刊名称】《理论探索》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要呈现出过渡性、不均衡性、多样性、层次性等四大特征.过渡性具体表现为由动员型参与向自主型参与过渡,由信念型参与向利益型参与过渡;不均衡性主要由地域差异、地位差异、政治身份差异及受教育程度差异所引发;多样性表现在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方式和渠道方面;层次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阶层及政治参与水平的分化上.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曾庆亮;林艺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心态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论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转变
3.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
4.当前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效度的因素分析
5.论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转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表现:(1)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2)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3)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②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怎样坚持这一原则?①要权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三)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为什么?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2)怎样做?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注意】能识别、辨别不同方式并结合社会实际说明公民可以采取何种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4、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5、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意义:(1)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6、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如何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修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7、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摘要]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各个监督主体的监督不到位;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不足;缺失公民社会的大环境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政府行政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实现监督形式的多样化;积极营造公民社会等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公民参与;行政监督;行政效率20世纪中叶前后,一些国家的公共行政领域发生了变化,公共行政由“等级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转变,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
行政民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世界范围内,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公共事务以及第三部门的建立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公民参与已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开始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政治”,并把它作为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公民参与是加强行政监督,推进政风建设的有效手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是行政决策科学化、政治民主化的保证,对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但目前还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公民参与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公民参与制度化保障还不健全,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不畅等。
(一)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各个监督主体的监督不到位由于传统行政文化的负面影响,造成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不高。
表现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冷漠心理和依附顺从态度上。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的政治文化,“官本位”强调官吏只向上级负责,而不受下属和人民的制约。
权威型行政文化导致了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者与公众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管理与决策被看作只是行政领导的职责和权力内的事,普通行政人员及广大社会公众实际上被排除于管理、决策过程之外。
在行政系统内部,为保证政令统一,强调上下级之间严格的命令与服从关系。
在行政系统外部,政府作为行政管理主体对社会公众发号施令,作为管理对象的公众总是被动地接受。
政府及行政官员们居高临下的姿态,破坏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大部分民众还是选择了消极的服从政府权办,忽视自身的权力,公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
集权式行政文化片面强调政府的统治性、公民的服从性,使得政府与作为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公民双方地位不平等,剥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至今为止,一些公民参与政治的活动具有随大流的从众性,真正出于自主意识自愿参加的公民参与行为还不多,而且由于大多数人无法直接参与到最高权力机关的宏观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公民参与‘的效果不理想,导致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公民缺乏独立的主体意识,一方面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权威盲目崇拜,把自己的政治和政治命运要求寄托在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的部分“清官”身上,而不能依法对其不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投诉;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应有的政策权益不敢或不愿去主动争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人治型和专制型政治文化的顽固不化。
再加上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贫乏,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经验相对较少,素质和能力偏低,这些都导致了公民参与不足。
无论是公众还是一般行政人员,甚至是一些行政领导,对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意识淡薄,监督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来看,很少真正撤销或改变不适当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上级政府对下级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仍处于不告不理的阶段。
从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关系看,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威尚未归位,公民参与监督还没有形成风气,舆论监督的作用还非常不够。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全1.监督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监督的合力目前,我国监督体系的基本架构是内部行政监督体制和外部行政监督体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为指向中心的全面的约束体系。
但是,现在的行政监督体制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缺陷,这些不足影响了政府工作的效率,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多元无序。
各类行政监督体系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的协调,致使监督主体之间的相互推诿或重复监督现象严重。
这使行政监督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影响了行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二,专门监督机构受制于监督客体。
我国监督机构的设置不是独立的,而是受同级行政机关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双重领导;其负责人不是由党政领导人兼任,就是由党政机关任命。
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的监督,上级监察机关处于“管得着”但“看不见”的状态,本级监察机关是“看得见”但“管不着”。
目前对这部分监察对象的监督,主要依靠群众的举报揭发。
然而这些人身居庙堂之高,一般群众很难了解其违法违纪的事实详情,由此造成了一个监察黑洞。
其原因在于监察机构设置于政府内部,在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整个行政管理系统来看,虽然处于执行机构的地位却没有实际上的独立性,所以对政府首长的监督显得责大权小,位卑言轻,结果是同级监察机关对行政首长的违法违纪行为无可奈何,有心监督但力不从心,甚至唯首长之命是从,使监督人员往往受制于长官意志。
监督机构附属型的隶属关系体制,使监督主体在人员编制、经费拨付、劳动工资等方面受制于监督客体,这就为行政领导对监察机关的监察活动进行干预打开了方便之门。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局部利益,从本位主义和个人私利出发,对本单位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对该立案的不立案,该清查的不清查,该处理的不处理;或者千方百计阻挠监察工作,使得违法违纪行为难以得到及时严肃的查处。
监察机构缺乏实施监督职能所必需的权力与权威,在实践中较少发挥监督作用,较多履行办案职能。
由于监察部门和其他部门平起平坐,本身不具有而且上级也未赋予其综合管理的职权,在涉及财务开支、计划立项、物资分配、土地征管、房产管理等方面的不廉洁问题时,也无从干涉。
2.行政监督法治程度低,弹性因素强目前我国行政监督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备,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和监督方法,这就容易导致监督的随意性,不利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监督客体的越轨行为,追究其违法乱纪责任,从而损害了行政监督的科学性与严肃性。
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关系看,上级对下级的执法监督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及部门的行政行为监督不够,监督行为缺乏精细的标准,随意性大;监督有名无实、不到位,不到出现大问题就不予以处理。
3.决策层和社会各阶层的联系缺失,公民参与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监督行为滞后我国行政监督的问题还体现为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处理,忽略了行政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进行中的控制。
往往是等到问题出现,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以后才去追究。
这种监督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打击腐败和惩罚失职具有一定作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其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有时难以弥补。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决策中政府行为缺乏全程监督。
知情才能议政,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众的参与度或不能及时参与。
我国传统行政管理的特点就是封闭性,一方面,一些官员受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忘记自己公仆身份,拒绝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听取和吸收公民意见,公民参与权和决策权无从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信息透明度不够,在政务公开的程序、内容真实性方面没有做到规范,有些政府公布的信息不全或避重就轻甚至故意隐瞒事实,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公民的知情权,公民不能及时全面地对政策制定进行有效监督。
4.缺乏公民对官员的评估机制。
首先,由于对官员的考核一直是“官考官”,就形成了公务员“唯上”的工作思维方法,一个地方的各级政府的工作方向常常随领导人的变动或兴趣转移而变动。
其次,传统的考核标准具有零散性、随机性特点,人为因素很大。
再者,传统考核缺乏延续性。
其中,最主要的是“民考官”没有得到重视,很少吸收公众的意见。
(三)参与渠道不完善选举制度、听证会制度、信访制度、民意调查制度、与人大代表接触这些能够引起广泛参与的方式是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其具体功效还有待提高。
而那些相对比较正式的渠道又大多是官方的,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严重不足。
(四)公民社会大环境的缺失公民社会强调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我国公民社会到近代才出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公民社会处于缺失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市场和民主法治的发展,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提供了条件。
但是转型期的中国尚不具备公民社会完备的制度设计;组织化程度不高,一些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不强,还带有官方色彩;社会普遍的平等观念没有确立,对弱势群体及社会底层成员的歧视依然存在;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对权威服从甚于对法律的敬威等等。
三、转型期完善行政监督体制下的公民参与的路径选择针对目前中国行政监督方面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必须寻求解决的办法,转换和优化行政监督机制。
(一)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培育公民参与意识,首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政治生活,民主建设过程包括公民参与的发展缓慢,从领导阶层到一般公民。
都在不同程度上轻视公民参与。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主体地位和意识不断加强,公民越来越注重和保护自身利益。
越来越多的公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影响那些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不断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获得发言的机会。
对公民的这种思想意识要积极引导。
其次,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自身素质。
“一方面,通过教育的途径,从小培养人民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和习惯,是政治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教育人们认知政府的法律、制度,并且学习如何实际操作这些制度。
”通过培育,使公民具备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现代观念。
(二)完善制度建设。
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1.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公众和舆论监督第一,注意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强化监督主体的独立性。
针对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多元无序,各类行政监督体系在运行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沟通和有机协调的弱点,应该建立简化的行政监督体制统一的领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