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经济管理专业课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考研复试参考书真题专业课高分经验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考研复试参考书真题专业课高分经验重点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考研复试真题、参考书、复试经验育明教育郭老师北外教授、北大教授、人大教授、中财教授、社科院教授联合创办2021年3月11日2021年考研复试参考书及复试范围一、初试招生目录:二、参考书:微观经济学部分:1.《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主编三联出版社3.《平新乔十八讲》平新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4.《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理论与扩展》尼克尔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部分:5.《宏观经济学》曼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经济学流派》方福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部分:8.《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合过去5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真题的总结和研究,育明考研咨询师发现,当前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面试当中,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MPA公共管理硕士复试宝典》,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考研经验:关于802经济学综合首先说一下参考书的问题,微观我是用了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和尼克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在这连本书的学习基础上,我听从了学长的建议补充看了一点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而在宏观方面,是用了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和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政经用了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和宋涛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另外配合了程恩富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

城市管理复习资料

城市管理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1、城市财政管理职能p2111、筹集资金2、合理安排支出3、综合平衡调节4、财政监督和调节2、现代城市管理特征p29(一)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二)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三)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四)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3、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p299-301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4、我国市民参政的主要内容p72-73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具体来说,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政治参与、行政参与和社会参与等内容。

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等。

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等。

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5、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P64-65①广泛性;②服务性;③规范性;④自主性;⑤多样性。

6、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p89(一)培育多元主体共治(二)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三)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7、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囚徒困境表现在哪些方面?(p103-104)(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二)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三)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8、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p1481、效益原则。

第7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第7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1 城市公共财政管理
❖ 7.1.2 城市公共财政概述 2. 城市财政收入的原则 总原则:公平分配,合理负担 税收的基本原则: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适度原则
法治原则
市政管理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1 城市公共财政管理
❖ 7.1.3 城市政府的财政支出
第7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 重点问题
▪ 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城市财政支出的分类 ▪ 城市财政支出的效率管理 ▪ 城市政府规制的含义和作用 ▪ 政府规制的理论流派 ▪ 城市政府规制的政策选择 ▪ 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方式 ▪ 信息不对称及其缓解机制
市政管理学(第三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1 城市公共财政管理
❖ 7.1.4 城市财政支出的效率管理
当前,我国城市财政支出中,维持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较大,行政管 理成本很高。城市管理普遍存在机构臃肿、公务员队伍庞大、行政 效率不高等问题。城市财政负担沉重,“吃饭财政”问题仍很突出。
❖ 城市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1)从需求方面看,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物价的上升、不 断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都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直接原因。
7.1 城市公共财政管理
❖ 7.1.4 城市财政支出的效率管理 ▪ 提高城市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1 改进城市 公共产品 的供给方 式
2 规范财政 支出,硬 化预算约 束
3 精简机构 和人员, 提高公共 部门的工 作效率
4 完善支出 决策和执 行管理, 提高财政 支出的使 用效果
市政管理学(第三版)
1. 城市财政支出的分类
城市财政支出,又称城市政府支出,是以城市政 府为主体,以政府承担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货币资金 的支出活动。财政支出是政府政策选择的反映,它展 示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城市政府为执行公共政 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财 政支出可以说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注意填空题与选择题已按音序从A------Z排序)1.《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功能综合—转变的强烈倾向。

2.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4.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

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5.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的集聚。

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龌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7.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城市规划—思想的阶梯进行的。

8.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人工环境9.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终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可持续发展.10.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1.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2.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政府—,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13.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14.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15.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16.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17.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要达到—城乡一体化—。

18.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19.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20.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21.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对—私营企业—的态度上。

2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市管县—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人口分布1.人口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2.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密度、分布特征等进行分类。

3.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人/平方公里为单位。

4.人口分布不均匀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不平衡,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二、人口与人口变化1.人口增长率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2.人口负增长是指其中一地区、国家或全球其中一区域内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

3.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的趋势,通常是指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增加。

4.人口红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人口比例增加,经济发展受益的现象。

三、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通常有相对密集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2.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

3.城市功能分工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在空间上的组织,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的划分。

4.城市发展不平衡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有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城市发展滞后。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1.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

2.城市污染是指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3.城市交通拥堵是指城市交通系统中交通流量超过通道容量,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

4.城市人口密集度过高是指一些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资源供需失衡。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3.生态城市是指以生态原则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学》PPT课件

【二】城市规模经济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居民货币收入和公共设施的便利两个方面。 居民货币收入可以用工资水平来表示。 假设城市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
可以得出城市工资的估计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
【二】城市规模经济
其次,从厂商的角度考察,相应的城市规模效益的主要内容来自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两方面。有大量证 据证实,生产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私人企业和公共事业都是如此。例如,斯维考特曾经发现, 城市人口增加一倍,与之相联系的似乎是劳动生产率增长6%;而市场容量无疑是与城市规模正相关的。 市场容量越大,厂商的生产就可以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撑,并且市场容量越大,劳动队伍以及这种队伍所擅 长的技能范围越广泛,可以迅速获得的服务与物资等的范围也越广阔。所有这些因素,都趋向于增加厂 商的利益。
图4-5 “城市病”的表现形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城市规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城市成长与规模边界
【三】城市蔓延与城市增长边界
(一)城市蔓延的表现
城市蔓延(urban sprawl)是指在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一种低密度、蛙跳式的空间发展模式。
实际上,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是互为促进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ppt课件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ppt课件

一、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揭示 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等。
应用经济学:运用理论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 某一具体领域或特定经济问题的科学。
1.1中国历史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忧患意识:东方的思想家洪亮吉(1746-1809)与 稍晚的西方学者马尔萨斯(1766-1834)对人口问题进行了类似的思 考(比马早5年)。在《治平篇》和《生计篇》中写道,户口“视三十 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只 增二十倍焉”,而田地、房屋“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 倍而止矣”,使得“田与屋之数常处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有余”,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增加,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增加”,因 此产生了“终岁勤动,毕生皇皇,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之忧”和为非 作歹之徒,酿生“攘夺之患”。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通识课程授课内容一览表
序号
授课内容
教师
1 第一讲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 2 第二讲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战略 3 第三讲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管理 4 第四讲环境经济评价 5 案例分析:低碳经济的深思与慎思 6 案例分析:当今世界循环经济四种模式 7 第五讲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 8 案例分析:对新时期推进污染减排的初步思考 9 小组讨论 10 小组讨论 11 小组讨论 12 小组讨论 13 小组讨论 14 小组讨论 15 小组讨论 16 通识课程总结
1.1中国历史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六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

第六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

天河区是广州人口文化素质最高的地方,就业人口中 天河区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比例最高,达28.71%,其 次是越秀区 越秀区20.35%,海珠区 海珠区13.62%。南沙区和萝 越秀区 海珠区 岗区分别是0.52%和0.83%。 报告分析,天河区集中了广州市的金融、软件、高新 科技、贸易行业,并且多所高校都位于该区,所以就 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比例最高;越秀 区是政府机关、商业中心集聚地,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南沙和萝岗的各种文化程度比重较低的原因是其常住 人口总量较少。
资料: 资料:从人口统计信息看深圳人口的十大 特征排行榜
日前,深圳市召开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研讨 会,副市长梁道行,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 长田雪原,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副司 长傅伟,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张枫和数十位 专家学者对我市的人口和计生可持续发展问 题展开探讨。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洪旺全表示,我市 人口增长、结构、布局等特点可以总结为 “十个最”。
广州增城警方2011年6月11日向媒体通报:6月10日晚21时 许,增城警方接报称在新塘镇大敦一酒楼门口有一名妇女被殴 打。接报后,警方迅速派出民警到场处置。 现场是一名孕妇王某(20岁)和丈夫唐某(28岁,均四川省开 江县人)在一超市门口占道经营摆摊档,阻塞通道,大敦村治 保会工作人员见状后对其违章行为进行劝离,后双方发生肢体 冲突,孕妇倒在地上。 正当民警会同新塘镇相关部门领导将王某夫妇送医院治疗时, 现场有一些滋事人员不断起哄,坚决阻挠孕妇上车,个别人员 还向现场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救护 车、警车等投掷矿泉水 瓶和砖块,导致3辆警车、1辆救护车以及多辆私家车被砸烂。 增城警方随即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场面,并将现场带头闹 事的25名滋事 人员带回调查。
集体户口与家庭户口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第一章概论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

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2)建筑学解释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4)统计学解释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

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

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一、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

[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

[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

[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

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

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图1-1 2010年我国主要人口流出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图2-2 2010年我国主要的人口流入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今城市化、人口流动将取代人口增长成为我国人口主要矛盾,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最新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一、填空1、从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集聚和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集聚。

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大城市逐渐增多,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甚至使城市无法满足城市人口对城市功能的需要,出现了所谓城市病的问题。

的问题。

4、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发展,使市政的概念逐渐突出并独立出来。

出并独立出来。

5、古代城市的市政与“乡政”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一种是一种城乡合治城乡合治的体制。

的体制。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是我国城市政权的领导者。

3、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4、城市、城市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质要素,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5、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将个人利益表达纳入规范化规范化渠道,避免非正式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创新市民利益表达方式的重要方面。

重要方面。

1、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市政体制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系。

2、西方国家城市权力的中心,既不在城市的议会、政府或法院,也不在城市的政党组织,而在城市的商会。

3、副省级市是20世纪90年代在原有建制市的行政等级中新增加的一个层次,虽然在宪法第30条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这一层次,但在我国市级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行政区划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4、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

人口规模预测简介

人口规模预测简介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根据预测学一般分类方法,本文将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划分为时间预测分析、因果预测分析和定性预测分析三类。

一、时间预测分析法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中找出两者的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推算。

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

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

1、回归模型通过选用某种适当的曲线或直线函数,拟合城市人口过去的发展变化,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城市人口未来的变化趋势。

如(1)直线模型法,(2)二次曲线模型法,(3)Logist曲线模型法。

评价:回归预测方法计算简单,便于使用,结论也有相当的可信度。

目前在规划中广泛应用。

但不足之处是假定人口变动模式始终比较稳定,而未来城市人口发展未必能满足这一前提。

2、综合增长率法将城镇发展分成若干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以及对人口发展影响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增长率,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综合增长率的确定考虑人口增长的历史情况以及未来人口发展的政策性因素。

城镇总人口=基年人口数*(1+综合增长率)年数评价:综合增长率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关注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计算简单,但不如回归分析方法严密,目前在规划中广泛应用。

二、因果预测分析法在人口预测时,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相关因素对人口的影响。

1、社会经济单因素相关分析法根据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基本原理进行城市化水平预测。

在经济发展及人口和生产力布局政策比较稳定的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呈高度相关性。

一般可以选用GDP、人均GDP、投资总量或者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与城市人口进行曲线拟合。

尽可能收集比较长时期内历史数据,选择合适的曲线,如一元回归、二元回归、多元回归模型等,然后用历史数据对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正。

2、劳动力需求法分析城镇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首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结构以及劳动生产率计算三次产业结构的就业岗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

或者P81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和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和心理的付出和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适度人口:p94经济适度人口:p94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口质量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和。

PQLI指数:p100HDI指数:p101ASHA指数:p102“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 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和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P118城市化:p125过度城市化:p129逆城市化:p131自然资源:p171耗竭性资源:p171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和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整理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整理

2015春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上学期出现过一道名词解释二道简答题目不在下面复习范围内的情况。

如果本学期在出现这样的情况。

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课堂学习,把题目写满,一定不要空白。

根据题目意思写满就有分数,写满了,就能及格.切记切记。

所有的考试题目一定会在下发的黄色指导书上。

本复习资料是缩小了的范围。

一、考试说明(一)题型、题量及分值(1)填空题10%(5题,每题2分)(2)选择题20%(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10题,每题2分)(3)名词解释10%(2题,每题5分)(4)简答题36%(3题,每题12分)(5)论述题24%(1题,24分),(二)考试的时间与形式90分钟闭卷考试二、复习指导考试复习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手册为依据,填空题、选择题见《期末复习指导手册》综合练习。

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填空题目(按照题目的第一个字的发音排好顺序)1、(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产发展基础2。

(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3。

(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4。

(公共住宅)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的廉价住房5。

(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政府管制者,依据法规对被管制者采取的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和监督行为6. (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7. (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8。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价排污量。

9。

(煤烟型)细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10.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早期代表11。

Citistate 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和环境的边界12. 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首先必须注意启动停止策略13。

12城市经济与城市管理

12城市经济与城市管理

4、重新分配产权
城市政府通过对某些公共物品或公共设施产权的重新定义,设 计适当的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结构,来解 决外部性问题。如调整城市土地的所有权,拍卖、出让或者授 予某些公共服务项目的经营权。
5、混合的选择
即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目标,同时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行 动方案。例如政府既直接提供面向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等公共服 务,同时又采取措施鼓励和刺激私人部门的参与以增加供给 量,甚至还制定严格的法规限制与政府目标不符的私人部门的 行动。
再次,现代城市管理不再是只靠行政手段,也不是只靠技术 手段,而是要重视管理体制的创新,将行政的、法律的(制定 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经济(运用价格、工资.税 收等经济杠杆)、教育等多种手段加以综合运用。
第四,现代城市管理要注重城市的文化品味和个性风格。传 统的城市管理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而忽视了社会和文 化管理。
3、政府失败:行政城市化(建制城市化)的悲哀 4、城市管理的三手联动:有形之手、无形之手,以及建立在道 德力量基础之上的社会监督机制。
二、城市管理的思想源流
(一)城市管理思想的萌发与演进 1、“守夜人”:城市管理思想渊源 追述到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2、乌托邦的城市管理思想 城乡融合、社会改良 3、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思想的阶梯 城市管理的思想很大程度是沿着城市规划的思想演进的。
外部性普遍存在于城市活动中。外部性出现时,市场对于 物品的配置时缺乏效率的,即市场失灵。
2、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或公共货物 由外部性所引发的一个概念。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类物品, 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加,即它们 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 费巨大成本,即它们是非排他性的。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机会成本:是由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是指将某种资源使用于某项投资决策而必须放弃的其它投资项目的价值。

会计成本:又称为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

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2.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再以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供给:是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3。

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的经济部门以及它们的活动在城市的表现; 是相对于农村经济而言的包含城市中各种生产关系的综合的有机系统.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地的经济活动,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4.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也即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5。

名义GDP:(或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可变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城市化经济:整个城市区域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异类企业的集聚)而下降。

地方化经济:主要指同一行业的企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

7。

聚集经济:是指因企业或活动选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

聚集经济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

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工厂最终取代了家庭个体生产,从而导致工业城市的出现.8.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经济的综合容量与范围,包括: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资产规模、市场规模和经济当量。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模板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模板
预测方法名称特点适用范围平均增长率法带眷系数法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法一元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logistic曲线模型皮尔斯模型malthus人口模型生命表法ps决策系统预测法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从分析人口增长率入手从分析职工人数入手按时间序列外推直线模型将无序变有序考虑人口增长的有限性给出未来人口增长的极限值人口增长速度极快对人口结构考虑充分考虑因素多而全输入与输出值修正选取指标本身要进行预测人口增长率固定人口机械增长稳定三产发展稳定人口资料齐全人口变动稳定任何条件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为例人口发展遵循过去模式基数小人口增长快人口资料多而圈需要专家打分任何条件任何条件6

数 性职工

下限,建成后采用上限。
带眷系数已考虑了双职工
3.带眷系 3%~4% 单身职工比相应变化。 4.非生产 10%~20 的因素,双职工比例高的 % 采用下限,比例低的采用
上限。
(3)综合增长率法 根据人口综合年均增长率预测人口规模
pt p0 (1 r )
n
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
pm pt n 1 ap m b
经济相关分析
p t a b ln( y t )
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Yt——预测目标年GDP总量; a、b——参数。
预测方法名称 平均增长率法 带眷系数法 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法 一元回归分析法 灰色模型 Logistic曲线模型 皮尔斯模型 Malthus人口模型 生命表法 PS决策系统预测法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 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
第四章 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
第二节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第六讲

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第六讲

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第六讲1. 引言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是现代城市与区域开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的第六讲展开讨论。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城市可持续开展的概念、实践和挑战。

2. 城市可持续开展的概念城市可持续开展是指城市在满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它强调经济开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平衡,旨在实现长期的社会经济繁荣和环境健康。

3.1 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方面。

它关注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交通系统的规划,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居住质量和交通效率。

3.2 资源管理与节约城市可持续开展还需要注重资源的管理和节约。

城市作为人口集聚的地方,需要有效管理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3.3 城市根底设施建设与改善城市可持续开展需要有良好的根底设施来支持经济活动和社会效劳。

城市应该加强对供水、供电、交通和通信等根底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开展的效率。

城市可持续开展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是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压力。

人口的迅速增加会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其次是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如何在追求经济开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最后是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城市可持续开展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但现实中存在着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来解决。

5. 结论城市可持续开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资源管理与节约以及根底设施建设与改善,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然而,城市可持续开展也面临着人口增长、经济与环境矛盾以及社会不平等等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应对。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加深对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第六讲内容的理解,并为城市可持续开展的实践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11/28/05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意义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资源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1资源——产品——污染排放;2先污染后治理(生产过程末端治理);3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

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包括:资源开采者、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
循环经济的三大(3R)原则:减量化Reduce(输入)、再利用Reuse(过程)、再循环/资源化Recycle(输出)
循环经济的意义在于:
1、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
2、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3、是我国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
4、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

(二)、产业(工业)生态学的基本思想
将产业系统乃至整个经济系统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看待,将其纳入到生物圈之中,围绕着各个物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代谢活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都有其恰到好处的构造和运作方式。

即把产业生产看作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其中某个产业链环的“废物”或“副产品”,可以成为其他产业链环中的投入原料或“营养物”。

(三)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我国循环经济是基于物质资源消耗流程的资源核算方法为评价方法,形成了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生产环节中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废弃物排放的循环过程中体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内容;二是反映消费环节中主要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等;三是反映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四是反映主要能源、原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物质流法、IPAT方程、环境价值计量及绿色核算、生命周期分析、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等方法
(四)、循环经济的实践
循环经济的实践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的层面上,分别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流动。

另一种循环经济实践的分类是:企业、工业园区、城市、区域
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工业集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企业层面上(小循环),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全国试点已达14个。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产品和清洁的生产过程。

在区域层面上(中循环),在工业集中地区,把上游的废料作为下游的原料,并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建设生态工业园。

园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 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
能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

2. 生态工业特征指标:如有无成熟的生态工业链;重复利用指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能源重复利用率等);柔性特征指标(产品种类、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如信息网络系统、废物处理共享设施等)。

3.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万元GDP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总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 的比重等)。

4. 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等)。

在社会层面上(大循环),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从不同范围、不同区域构建循环型社会(生态省、市)。

示范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 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

2. 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建设有若干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社区。

主要有三类指标:一是资源生产率,用来综合表示产业和人民生活中有效利用资源情况(资源生产率=GDP/天然资源投入量(也称直接物质投入量))。

二是循环利用率,表示投入到经济社会的物质总量中循环利用量所占的比率,包括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能源重复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废电器回收利用率、废纸回收利用率、废塑料回收利用率、废金属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率等。

三是最终处理量,表示城市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三类指标中,前两类应尽量高,后两类应尽量低。

3.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万元GDP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总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 的比重等)。

4. 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循环经济的社会认知率、信息系统建设等)。

城市人口、就业、与土地利用的基本问题11/28/05
1城市人口及规模变化的原因:(1)经济因素(2)文化因素(3)政策因素
2 城市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
供给影响因素:(1)人口特征(2)劳动力素质(3)劳动参与度(4)制度因素
需求影响因素:(1)最终产品价格(2)生产投资量(3)其他要素价格(4)生产技术水平3 城市就业增长的收益与成本:
收益:(1)增加收入(2)社会稳定(3)产品和服务多样化(4)降低了公共产品的平均
成本。

成本:(1)通勤成本上涨(2)污染和交通拥挤等城市病(3)城市管理成本上升
4 城市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1)当前利息率水平(2)土地的存量水平(3)土地的需求水平(4)土地的利用效率
5 土地利用分区制的内涵和市场效应
土地利用分区制(Land-Use Zoning)是一种城市规划措施,它是指市政当局根据城市中各类活动的特点,以及这些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影响程度,在空间上规定这些活动的特定范围,以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

即对城市的每一块土地都明确指定了所允许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对土地进行掠夺性使用(把消极性外部因素强加给邻近居民的使用方式)和平衡土地收益支出关系。

土地利用分区制的市场效应:1在土地使用中引入政府管理机制,可以促进城市土地整体的资源配置;2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进行的合理分区,有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3有助于保障土地开发的可持续性,弥补市场选择的短期化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