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五个制度
流动人口管理五个制度
流动人口管理的五个制度可以包括:
1. 户籍制度:流动人口可以依法在居住地申请雇佣、住宿等服务,但对于重大事项(如购房、子女入学等)需要提供户籍证明。
2. 就业制度:流动人口可以依法在居住地寻找工作,但需要遵守就业政策和劳动法规,并按时缴纳相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
3. 教育制度:流动人口的子女应享受同等教育机会,但需要按照居住地的规定参加当地的学校入学考试,并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
4. 社会保障制度:流动人口应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他们可以在居住地按规定参加当地社保制度,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5. 治安管理制度:针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可以加强社区巡逻、加强社会救助和法律援助机构建设,提供流动人口相关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第 1 页共 1 页。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主要内容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在城市工作、生活、学习等活动中,没有户籍的人员。
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城市流动人口,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我国实施了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实现了农民工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
这一改革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权益保障。
但是,户籍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城市对非本地户籍人员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限制较多,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加强了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
政府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就业、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例如,在就业方面,一些城市建立了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服务。
在住房方面,一些城市推出了租赁补贴政策,帮助流动人口解决住房问题。
在教育方面,一些城市提供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便利措施,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教育资源。
在医疗方面,一些城市建立了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我国还加强了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
政府积极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制度,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社会保障。
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流动人口,我国加强了流动人口数据的统计和管理。
政府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向和需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数据管理等方面。
这些内容旨在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促进他们的融入和发展。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解决城市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共享。
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流动人口的管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保障他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政府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首先,政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和管理。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对所有的流动人口进行登记。
通过登记,可以了解到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为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
此外,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发放身份证件,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和核查。
只有申请登记的流动人口才能够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流动人口就业和教育的支持和引导力度。
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人口是农民工和务工人员,他们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子女特殊教育基金,提供经济补贴和奖励,鼓励流动人口将子女送入学校。
第三,政府要落实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
流动人口虽然在城市生活,但他们的户籍依然在农村,这导致了他们在城市享受不到相应的城市社会保障政策。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
例如,可以给予流动人口购买住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补贴,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与本地户籍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第四,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教育和宣传。
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农村,在城市生活中容易遇到各种法律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知晓法律的适用范围。
政府还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维权机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
对于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政府要依法严厉打击,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流动人口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流动人口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就业状况、教育水平等。
流动人口管理难点及对策建议
流动人口管理难点及对策建议1. 流动人口现状好家伙,现如今这个社会,流动人口就像是草原上的野花,随处可见,没个定数。
根据统计,咱们国家的流动人口已经突破了3亿,听着就让人心里一紧,这么多的人,怎么管呀?这些人从农村跑到城市,为了梦想、为了生活,有的甚至一走就是几年。
可是,随着人口的流动,管理上的难点可真不少。
比如说,户籍问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很多流动人口在城市里工作,却没有正式的户口,享受不了相应的福利,这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真是“有心无力”。
再说了,城市管理也面临着一大堆的挑战。
流动人口扎堆的地方,往往是市中心、交通枢纽,周围的资源本来就紧张,再加上人多得像下饺子,瞬间就显得捉襟见肘。
交通、住房、教育等各种问题都接踵而来,简直是“问题一大堆,麻烦一箩筐”。
2. 管理难点2.1 社会服务滞后首先,咱们得说说社会服务问题。
流动人口虽然在城市里打拼,但很多时候却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比如,孩子上学难,医院看病也不方便。
这就像是在城市里游泳,明明会游,却没法上岸。
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服务根本就“高不可攀”,即便有些地方想提供帮助,但缺乏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安全隐患再者,安全隐患也是个大问题。
流动人口的集中,往往会引发治安问题,比如小偷小摸、抢劫事件时有发生,真让人提心吊胆。
这时候,有些人就开始“满城风雨”,把流动人口当成了“罪魁祸首”,这也让人无奈,毕竟不是每个流动人口都是坏人,很多人只是为了生存而已。
3. 对策建议3.1 完善那么,针对这些难点,咱们能有什么对策呢?首先,相关部门得尽快完善相关。
比如,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居住和子女教育的问题。
就像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得让他们能在城市里立足,而不是一味地施舍。
可以通过建立临时居住证制度,让他们在城市里合法居住,同时享受相应的社会服务,这样才能让他们心里踏实。
3.2 加强管理再说,管理方面也得跟上。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
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针对流动人口实施的管理措施和规定。
具体规定因地区和国家而异,但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登记管理:要求流动人口在到达目的地后进行登记,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居住地址等相关数据,以便政府进行管理。
2. 居住证件:流动人口需要申请居住证件,证明他们在目的地居住的合法性,该证件通常包括流动人口的个人信息、居住地点等。
3. 福利保障: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
4. 就业管理:针对流动人口就业,国家或地方政府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就业登记、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
5. 安全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6. 流动人口统计:政府会对流动人口进行统计,包括流动人口的数量、分布、流动方向等信息,以便制定合适的管理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流动人口管理规定有所不同,具体的规定和措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管理规定,具体的政策以当地的法律法规为准。
第 1 页共 1 页。
流动人口管理五个制度
流动人口管理五个制度
1. 户籍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户籍管理制度,确保流动人口在流动地和原籍地的户籍信息得到及时更新和同步,以便相关福利、教育、医疗等服务能够得到有效衔接。
2. 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提供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住房选择,保障流动人口的合理居住权益,避免因居住问题造成的社会问题。
3. 就业培训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体系,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促进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提高就业能力。
4. 社会保险制度:流动人口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保障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
5. 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平、便捷的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第 1 页共 1 页。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经验交流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经验交流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出租屋的规模也在增长。
如何管理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是保障城市治理和居民安全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是指因各种原因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外地居住或逗留超过六个月以上的人员。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对其管理需要采取特殊措施。
1.登记制度针对流动人口,需要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
该制度不仅可以统计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基本情况,还可以为后续管理提供数据库支持。
登记制度应该简化传统户籍管理的流程,建立起一个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体系。
2. 住房问题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个难点。
传统的房屋租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
为此,不少地方开始大力推广“小区大妈”、公寓式酒店等专门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房的新型居住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为流动人口提供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生活质量。
3. 综合服务流动人口的问题不仅仅是住房,还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
为流动人口提供综合服务,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是保障流动人口顺畅流动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二、关于出租屋服务管理出租屋作为一种重要的住宿方式,在城市化背景下越来越普遍。
如何管理好这些出租屋,保障租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 审查管制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对出租屋进行审查管制。
对于不符合基本出租要求的房屋,应该进行处罚措施,加大惩处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经营的出租屋,应该实施关闭或整改。
2. 安全措施出租屋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
为了保障租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出租屋的安全监测和管理。
对于一些安全设施不齐全的房屋,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对其进行整改,保障租客的安全。
3. 垃圾管理出租屋易产生垃圾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卫生,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出租屋垃圾管理的监管力度。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主要内容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涉及到政府、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人口登记和口径统计人口登记是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基础工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人口登记制度,确保每一个城市流动人口都能够有一个合法身份。
人口统计是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政府应准确统计和掌握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特征,为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制度是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创新举措。
政府应推动居住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实施,将居住证与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紧密结合起来,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更为便利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三、就业创业扶持城市流动人口大多是为了就业而迁徙的。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事业。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住房保障城市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政府应加大住房供应的力度,推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等住房保障政策的全面实施,确保城市流动人口有一个稳定的住所。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住房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提高住房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五、教育医疗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支持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六、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政府应建立健全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七、文化交流和融合政府应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动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
是指针对流动人口所制定的管理措施和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流动人口权益的保护。
根据中国的流动人口管理规定,一般会包括以下内容:
1. 户籍管理:流动人口需要依法办理户籍登记,按照规定居住在特定地区的流动人口可以申请转移或迁移户籍。
2. 就业管理:流动人口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流动人口可以在特定地区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但需要遵守相关的就业许可和劳动合同规定。
3. 教育管理:流动人口的子女可以享受与当地户籍子女同等的基础教育权益。
但需要按照规定居住在特定地区,并办理相关教育注册手续。
4. 社会保障管理:流动人口可以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但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
5. 治安管理:流动人口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治安管理规定,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6. 公共服务管理:流动人口可以享受与当地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住房等。
但需要按照规定居住在特定地区并办理相关服务注册手续。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流动人口管理规定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
此外,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到一系列
的政策和措施,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多个因素,以实现管理的公平和合理。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措施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措施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为了当前城市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流动人口管理的意义1. 维护社会稳定。
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如果没有有效地管理措施,就容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2. 促进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3. 保障公共安全。
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是犯罪分子或者潜在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有效地管理措施,就容易给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三、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措施1. 建立健全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登记制度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流动人口信息,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和管理。
同时,政府还可以与企业、社区等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2. 加强流动人口教育和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了解城市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流动人口宣传城市文明行为和社会公德,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文明出行。
3.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管理。
比如对无业游民、犯罪前科者、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管理。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4.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要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比如对无证经营、非法拘留、暴力讨债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并及时公开曝光。
5.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比如建立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6.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
流动人口工作管理制度
流动人口工作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流动人口(即没有户籍或临时迁移的人)制定的管理政策和办法。
这些政策和办法旨在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工作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户籍管理:制定与流动人口有关的户籍政策,简化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手续,确保流动人口能够便捷地取得合法身份。
2. 就业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采取措施促进流动人口参与正规就业,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
3. 社会保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和救助体系,维护他们的权益。
4. 教育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建设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支持体系,保障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
5. 公共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支持,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
6. 治安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防范和打击涉及流动人口的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7. 文化交流: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文化教育和精神关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建立健全的流动人口工作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的融入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024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计划
2024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计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规模逐年扩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意识,促进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3.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4.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提高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度,实现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计划生育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广泛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的宣传,使流动人口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2.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
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投入,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3.加强执法监管,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行为。
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管理,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合法权益。
4.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实现共同发展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度。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共同发展。
三、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制度保障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个地区工作、学习或居住但未在户籍地落户的人口。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是指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流动人口管理规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流动人口管理规定:
1. 户籍管理:流动人口需要在工作、学习或居住地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临时居住证件或注册登记,以便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
2. 就业管理:流动人口在工作地需要符合相关就业条件和规定,包括工作许可证、聘用合同、社保缴纳等。
3. 学习管理:流动人口在就读学校需要按照学校规定进行报名、注册和缴费,并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和纪律。
4. 社会服务管理:流动人口享有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社保等,但可能需要符合一些特定的规定和条件。
5. 各类证件管理:流动人口可能需要办理工作证、居住证、学生证等各类证件以证明其身份和权益。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流动人口管理规定,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国家以及流动人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流动人口应遵守当地规定,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第 1 页共 1 页。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
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
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一、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
[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
[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
[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
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
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图1-1 2010年我国主要人口流出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图2-2 2010年我国主要的人口流入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今城市化、人口流动将取代人口增长成为我国人口主要矛盾,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流动人口管理五个制度
流动人口管理五个制度
1. 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要求所有流动人口在到达目标地之后进行登记,登记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原住地情况、流动目的地等,以便于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
2. 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在目标地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要求流动人口在到达目标地一定时间内办理居住证,居住证就是流动人口在目标地合法居住的身份证明,具备居住证的流动人口享有相应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3. 流动人口就业创业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就业创业权益保障制度,包括流动人口就业歧视禁止、平等就业机会保障、劳动合同签订和执行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流动人口在目标地享有与本地人相同的就业和创业权益。
4.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流动人口在目标地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避免因流动而面临社会风险。
5. 流动人口孩子教育保障制度: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建立相应的教育保障制度,包括就近入学、免费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政策,确保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在目标地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避免因流动而面临教育失学问题。
第 1 页共 1 页。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度范本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度范本标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和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流动人口管理第二条流动人口指在非户籍地(非常住地)长期居住或短期停留的人员。
流动人口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出具有效的身份证明,如户口本、居住证等。
第三章流动人口服务第三条政府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机制,提供以下服务:1. 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2. 提供就业帮扶,鼓励流动人口参与就业创业;3. 提供法律援助,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4. 提供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5. 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心理困扰;6.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流动人口的业余生活;7. 提供维权服务,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各类问题;8. 提供其他必要的服务,以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
第四章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和责任第四条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负责流动人口的注册、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第五条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应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定,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责,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
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六条政府应加强宣传,提高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第七条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八条政府应加强培训,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第九条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第十条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中的问题。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策划方案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策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服务和管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城市流动人口,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特制定以下服务管理策划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一)背景城市流动人口是指在城市中暂时居住或工作,但户籍不在本地的人员。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
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一方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方面带来了压力。
(二)目标1、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住房等。
2、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城市的社会治安和稳定。
3、促进城市流动人口的融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服务管理原则(一)平等对待原则城市流动人口应享有与本地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待遇,不得歧视和排斥。
(二)以人为本原则以城市流动人口的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三)综合治理原则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城市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依法管理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城市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三、服务内容(一)教育服务1、保障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简化入学手续,合理安排学位。
2、开展针对城市流动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
(二)医疗服务1、将城市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住房服务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为符合条件的城市流动人口提供住房保障。
2、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保障城市流动人口的租房权益。
(四)就业服务1、建立城市流动人口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服务。
2、鼓励和支持城市流动人口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
(五)文化服务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城市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及思考
1089412261 (87.67%)
134286452 (10.81%)
10104305 (0.81%)
8052482 (0.65%)
756726 (0.006%)
此数据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 社
城市流动人口持续增长
198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仅为657万人 1987年,猛增到1810万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流动人口213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8%。 1995年迅速增加到7073万人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及发展趋势
城市流动人口的总体情况
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 (单位:人)
全国总人口
居住在本乡镇街 道、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的人口
居住在本乡镇 街道半年以上, 户口在外乡镇
街道
本乡镇街道居 住不满半年, 离开户口登记 地半年以上
本乡镇街道, 户口待定
在国外工作学 习,暂无户口
1242612226
医疗 保险
14.7 4.4 15.4 8.3 7.1 9.4
失业 保险
4.2 1.0 6.1 3.1 1.7 2.7
生育 保险
2.4 0.6 3.5 1.8 0.8 1.6
山西王家岭矿难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一建公司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北翼盘 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经全力抢 险,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
(三) 社会经济特征
1、受教育程度
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 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于流出地。 不同城市的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差异。
图3:不同年龄组受教育情况(单位:%)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针对流动人口的各项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城市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户籍并非该地区或城市的人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应以人为本,保障其基本权益。
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享有与当地人相等的基本权益。
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投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获得合法、公平和可持续的生活。
其次,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控制和秩序管理。
流动人口的增加可能对城市治安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管力度。
可以采取登记制度,要求流动人口在入住当地后尽快办理居住登记,并依法纳入社会管理范围。
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和共享,便于社会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流动人口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可以建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补助金制度,对特殊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给予资助,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总之,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力度,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加强社会控制和秩序管理,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共同推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
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
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一、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
[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
[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
[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
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
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图1-1 2010年我国主要人口流出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图2-2 2010年我国主要的人口流入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今城市化、人口流动将取代人口增长成为我国人口主要矛盾,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5]那么,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特别应该关注城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是不是真正地受惠于城市化,政府是否制定了完善的政策来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中。
1.1.2流动人口为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流入城市的人口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负面效应,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1)加剧了社会治安混乱:流动人口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社会治安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多发。
近年,在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的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来自本县市以外的流动人口占41.2%,参与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侵财犯罪的占47.4%。
[6](2)加剧城市资源紧张:电力供应不足,水资源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医疗卫生设施落后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住房拥挤,房屋价格上涨;义务教育事业跟不上人口的需求,教育财政资源不足;交通拥堵。
(3)加大就业压力: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而流动人口的进入加大了就业市场竞争。
(4)提高管理难度:流动人口无序增长,传染性疾病控制难度增加。
而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开发区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各项管理、各项设施跟不上人口增速,该地区的社会管理难度很高。
(5)农民工问题突出: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体。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流动人口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导致农民工不断流向城市、流向发达地区的外在“拉力”;而农村人多地少,劳动生产率低下,收入微薄则是农民工外出的内在“推力”。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7]然而,农民公却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存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政策阻碍与管理空白。
形成了所谓的“经济吸纳,社会拒入”的现象。
[8]1.2文献回顾与创新性分析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于人口流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9]从研究内容上来概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对人口进行综合性研究,全国或地区人扩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其结构特征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段成荣,杨舸,2008)第二,对人口流动、暂住人口、“民工潮”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类研究较为普遍,对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简新华,张健伟,2006)第三,专题研究。
包括环境移民、开发移民。
水库移民、婚姻移民和流动等(田雪原,王国强,2010)。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研究内容逐渐成为热点,但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少。
即使少量的对政策的研究也多数针对流动人口出现的问题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对社会问题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够,同时不够系统。
本文则在探讨现行管理政策时,将政策作为影响流动人口的因素进行评析,并提出改革方案。
从理念上来讲,现有研究多是从管理与控制的目的来研究流动人口问题,本文则是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从服务的角度分析了现行政策的不合理之处与症结所在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二、我国的城市流动管理政策2.1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结构体系自1995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不断充实完善,形成如下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2-1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体系框架图2.2户籍管理政策建国初期,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更变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
严格划分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控制农业人口迁往城市。
从此,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在我国建立。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也逐渐放开。
从1986年开始,我国正式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这是我国人口管理证件化的重要开端,大大便利了流动人口管理。
1998年继续放松公民迁徙的限制,规定“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中有合法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许在该城市落户。
”[10]但同时强调“北京、上海等全国特大城市人民政府对于到当地落户的,应当制定具体政策加以严格控制。
”2006年国务院提出“要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居民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大城市要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改进农民工居住登记管理办法。
至今,我国部分地区如广东、浙江等取消城乡户口区别,统一实行居民户口。
总结起来,20多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户籍管理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图2-2 我国流动人口户籍管理制度变革示意图2.3务工就业政策2.3.1规范流动人口就业市场1994年,劳动部做出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是在本地劳动力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招收外地人员,须得到相关劳动部门的许可。
农村劳动者须持有流动就业证。
[11]2000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出通知指导农民工就业:对农民工就业进行分类指导;加强流动就业信息预测;推动劳务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区域劳务协作。
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提出要全面清理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规定。
2006年,国务院发布通知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
[12]2.3.2职业培训政策《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具体推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培训经费机制;制定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率等内容。
2.3.3证件管理政策1995年开始,我国实行统一的流动人口就业证和暂住证制度。
流动人口必须在流入当地的公安机关和劳动部门办理“暂住证”和“外来人员就业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雇佣无上述证件的外来人员。
同年,公安部制定的《暂住证申领办法》规定:暂住人在申报暂住户口登记时,应当申领暂住证。
暂住人在暂住地办理劳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时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与暂住证。
多项就业手续、证件给农民工进城务工制造了重重障碍,也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200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取消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
2.3.4收费与管理经费政策2001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通知,全面清理主要面向外出或外来人员的各种收费,包括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13]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再次强调进一步清理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严禁利用办理农民进城务工等审批事项或手续时,搭车收费,变化手法收费。
同时,2003年开始建立起农民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涉及农民工的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等有关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2.3.5流动人口务工就业管理政策变化总结起来,我国流动人口就业管理服务上政策主要有如下变化:图2-3 流动人口务工就业管理政策变革示意图2.4社会保障政策2.4.1工商保险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做出了如下规定:[14](1)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手续。
(2)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原则上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
未在注册地参加工商保险的,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
(3)对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1只4级伤残长期待遇的支付,可试行一次性支付和长期支付两种,供农民工选择。
2006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定农民工“平安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2.4.2医疗保险2006年劳动社会保障部提出2008年底将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基本纳入医疗保险中,以“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以用人单位缴费为主”为原则。
[15]2010年提出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足额征缴,并纳入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管理。
2.4.3养老保险2006年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
有条件地方,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劳动保障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的办法。
2.5治安管理政策1995年中央社会治安综合委员会指出:加强对外来人员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理。
各级政府要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外来人员全部纳入当地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工作范围之内,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2003年国务院决定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
使用农民工的单位和农民工现居住地的社区组织,要实行治安管理责任制,将相应的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禁止向用工企业和农民工摊派。
运用多种形式,特别是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引导社会正确对待和尊重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