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是指影响铁路线路正常运行的路基损坏现象,其病害类型多样,如铁路道基沉降、路堤决败、路基侧滑、路基积水、路基塌方等。
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设计不当:铁路路基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若设计不当会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地基不稳定,从而导致路基病害的发生。
2. 施工质量差:铁路路基的施工涉及到很多工序,若施工质量不合格,如填筑不夯实、过于急躁等,会导致路基的不平整,从而诱发路基病害。
3. 维护不当:铁路路基建成后需进行经常性维护,如保持路基排水畅通、修补路面破损等,若维护不及时,则会对路基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针对以上的铁路路基病害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整治措施:
1. 设计科学合理:强化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和掌握,并制订具体的施工方案。
2. 坚持质量第一:高标准、严要求,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3. 维护有为:加强路基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路基情况,及时修复和更换有问题的部分。
4. 技术提升:不断加强对铁路路基及相关设备及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及时掌握新技术并运用到实践中来。
通过有效的整治措施,可以避免铁路路基病害的发生,它还可以提升铁路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强化排水设计:优化公 路路基的排水设计,确 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够 迅速排出,防止水对路 基的侵蚀和破坏。
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的 路基材料和施工工艺, 提高路基的抗压、抗剪 强度和稳定性,延长公 路使用寿命。
加强应急抢险能力:建 立健全的应急抢险机制 ,对突发性的路基病害 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处 置,最大限度减少病害 对公路通行的影响。
路基开裂
水分、温度、荷载
• 路基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分、温度和荷载。水分的侵入会导致土壤体积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温度变化会引起路基材料的热胀冷缩,进而产生开裂。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集中也可能导致路基开 裂。
路基冲刷
水流冲刷、雨水冲刷
• 路基冲刷是指水流或雨水对路基的冲刷作用,导致路基土壤流失、破坏和变形。这种病害常见于河边、沟谷等水流条件较 复杂的地区,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完善排水系统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在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排水需求,设 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横坡、纵坡、 边沟、涵洞等,确保路基范围内的水能 够顺畅排出。
VS
排水设施维护
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排 水畅通,防止因排水不畅导致路基病害。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
对公路路基进行定期检查,了解 路基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 病害,为采取维护措施提供依据 。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应 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 治疗公路路基病害,提 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保障公路畅通 无阻,为人们的出行提 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 境。
THANKS
感谢观看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 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 • 病害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 • 结论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高边坡作为路基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高边坡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本文将从高边坡的病害种类和防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高边坡的病害种类1.坡面破坏:高边坡的坡面破坏是指由于土质松软、降雨冲刷等原因导致坡面出现开裂、坍塌的现象。
这种病害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2.坡体滑动:坡体滑动是指由于坡体内部土质松软,或者受到外部水土流失的影响,导致整个坡体产生滑动,使路基发生变形或破坏。
3.坡脚侵蚀:坡脚侵蚀是指由于降雨冲刷、水流冲刷等因素导致坡脚部分土壤被侵蚀,进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4.松散坡体:松散坡体是指由于高边坡内部土质过于松散,无法承受坡面上部的荷载而发生坍塌的情况。
这种病害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会给公路使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高边坡的防护措施1.植草防护:植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高边坡防护方法。
在高边坡上部适当种植草木,能够有效减缓降雨对坡面的冲刷,增强高边坡的稳定性。
2.加固处理:对于出现坡面破坏或者松散坡体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钢丝网加固、喷浆加固等,以提高高边坡整体的稳定性。
3.排水设施:合理设计和设置排水设施,可以有效减少降雨对高边坡的冲刷和侵蚀,从而减小高边坡发生病害的可能性。
4.监测预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高边坡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预防事故的发生。
5.定期维护:对于已建成的公路高边坡,定期进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清理排水设施,修复已经出现的病害,可以有效延长高边坡的使用寿命。
公路路基高边坡病害的防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安全和正常运行。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高边坡进行定期维护,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
简析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以及防护措施公路路基高边坡是指公路沿线的土质边坡,在道路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边坡经受着各种外力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病害,影响道路安全和使用寿命。
对公路路基高边坡的病害及防护措施进行简析,有助于加强对该问题的认识,有效避免和减少边坡病害对公路安全的影响。
一、常见的公路路基高边坡病害(一)坡面塌泥坡面塌泥是指边坡上表土的自然松动或在外界力的作用下坠落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地势陡峭、土壤结构松散、水土流失等。
坡面塌泥对路面和行车安全构成威胁,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二)滑坡滑坡是指边坡土体在外部作用力下突然向下滑动或滚动的现象,造成严重危害。
滑坡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包括地震、大雨、施工作业等因素。
滑坡对公路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塌方塌方是指边坡上部的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向下倾斜或垮塌的现象。
塌方通常因土质不坚固、过度开挖、水土流失等原因引起。
塌方会造成路基沉降、路面破损等问题,对公路使用安全造成影响。
(四)侵蚀侵蚀是指水流对边坡表土的冲刷和破坏。
反复的水冲刷会导致边坡表面失稳、松动,最终造成塌方或滑坡。
侵蚀还会影响路面排水畅通,加剧边坡病害的发生。
(一)合理设计在公路建设初期,应根据地质、水文等条件,合理设计边坡的坡度和高度,减少边坡发生病害的可能性。
根据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边坡支护结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二)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出现边坡病害的路段,应及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包括草坪植被、挡墙加固、护坡工程等,提高边坡的抗冲刷和抗滑移能力。
(三)排水设施边坡的病害往往与水流有关,因此建设排水设施非常重要。
包括排水沟、护坡排水管等,保持边坡表土的干燥和稳定,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四)定期检查公路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路基高边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尤其是在雨季或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加强对边坡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五)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减少随意破坏边坡的行为。
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1. 引言路基病害是指道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坏和破坏现象。
它不仅影响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还会导致路基的变形和沉降,给整个道路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路基病害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常见的路基病害2.1 路肩坍塌路肩坍塌是指道路路肩部分发生沉降或崩塌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路基侧坡失稳、水分入侵或基础材料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
路肩坍塌会导致路肩边线处的路基底部被侵蚀,严重时还会对上部结构产生影响。
2.2 基床破坏基床破坏是指道路基层发生破坏或塌陷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基层材料的不均匀沉降、水分入侵、过载荷载或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
基床破坏会导致路基整体下沉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道路的平整性和稳定性。
2.3 路基侧坡失稳路基侧坡失稳是指道路路基侧边的土体发生侧滑、坍塌或滑动的现象。
它通常是由于路基侧坡的坡度过大、土体质量不良、水分入侵或外力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路基侧坡失稳会导致路基整体变形,甚至引发较大规模的滑坡,对道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防治措施3.1 路肩坍塌的防治措施•加强烂石垫层的施工,提高路肩的承载能力;•做好路肩排水工程,避免水分进入路肩;•定期检查维护路肩,及时修复路肩上的裂缝和坍塌。
3.2 基床破坏的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基床材料,确保基床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做好基床的排水,防止水分进入基床;•定期检查基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进一步损坏。
3.3 路基侧坡失稳的防治措施•采用适当的路基侧坡坡度,防止侧坡过陡引发失稳;•加强路基侧坡的支护,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做好路基侧坡的排水,防止水分渗入侧坡土体,引发失稳。
4. 结论路基病害对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路基病害,需要对常见的病害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定期检查维护和做好排水工程等。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及治理措施分析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及治理措施分析1.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概述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路基和路面作为道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车流、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任务。
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公路路基和路面逐渐出现各种病害,如裂缝、坑洞、沉陷、龟裂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检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病害和非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基土体的沉降、路基排水系统失效、路面结构的破坏等;非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面疲劳龟裂、路面渗水、路面破损等。
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为了确保公路路基路面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病害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影像资料分析、实验室试验等;治理措施则包括修复、加固、更换等。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病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治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1.1 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路面结构性病害:包括路面裂缝、坑洞、沉陷、隆起等结构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材料性能不佳、环境因素影响等。
路面功能性病害:包括路面疲劳裂纹、老化、反射裂缝、温度收缩裂缝等功能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路面材料老化、交通荷载作用、温度变化等。
路面环境病害:包括路面水损害、冻融损害、紫外线辐射损害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紫外线辐射强度等。
为了有效治理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需要对各类病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在分析病害成因时,应综合考虑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多种因素,确保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 病害对公路安全的影响路面损坏和变形: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洼、龟裂等,会导致路面结构破坏,降低路面承载能力,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及处理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日益加快,公路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路基病害1. 路基沉降: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不平、车辙严重等。
原因包括:地基处理不当、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工艺不合理等。
处理措施:加强地基处理,选用优质填料,合理控制填土厚度,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2. 边坡病害:边坡病害主要包括滑坡、坍塌、崩塌等,原因有边坡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水文地质条件差等。
处理措施:优化边坡设计,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边坡稳定性。
3. 路基水毁:路基水毁是由于水分渗透导致路基强度降低,从而引发的路面破坏。
原因有排水设施不完善、路基填料渗透性差等。
处理措施: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路基填料的渗透性,避免水分对路基的侵蚀。
二、路面病害1. 沥青路面裂缝: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龟裂、块状裂缝等。
原因有沥青混合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路面结构设计不当等。
处理措施:选用优质沥青混合料,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路面结构设计。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原因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不足等。
处理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养护。
3. 路面车辙:车辙是路面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凹陷、车辙严重等。
原因有沥青混合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合理、路面结构设计不当等。
处理措施:选用优质沥青混合料,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路面结构设计。
三、桥梁病害1. 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原因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混凝土养护不足等。
处理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养护。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路基病害是指在铁路运行过程中,由于土基变形、沉降、地质灾害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路基出现的损坏现象。
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质问题:路基的土质不均匀、强度低、水分含量过高等问题都会导致路基的病害。
比如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会导致土质松软,易于发生沉降和侵蚀;土层中含有易溶解的盐类,会引起路基结构松散和沉降。
2. 地基问题:地基不稳定是导致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基的不稳定可能是由于原地基质量不好,或者是因为地下水位的变化、地震等外力作用导致的。
3. 沉降问题:沉降是路基病害中常见的问题。
沉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路基所在的土层因为长期压实或者地下水位改变导致土层沉降;二是土层中存在易溶解的盐类,在水分作用下溶解结晶会引起土层沉降。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的整治措施来解决铁路路基病害问题:1. 路基改良:通过加固路基的土层,提高土质的稳定性,可以采取填筑合理的骨料,进行松土、碾压、固结等工艺来改善土层的性质。
采用加固材料,如灰木,砂石等进行填筑,增加路基坚实度。
2. 排水处理:加强路基的排水系统,保证路基的排水畅通,以减少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排水泵等设施来加强路基的排水系统。
3. 地基处理:对于地基不稳定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固地基的方法来解决。
可以采用加固材料,如水泥、胶结土等进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4. 定期维护:定期进行路基的巡视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病害,防止其扩大,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行。
5. 加强监测: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路基的变形和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可分为土质问题、地基问题和沉降问题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采取路基改良、排水处理、地基处理、定期维护和加强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铁路路基病害问题,确保铁路的安全和运行的畅通。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是指铁路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问题,主要包括塌陷、沉陷、胀起、侧移、龟裂、裂缝等。
这些病害会影响铁路线的安全运营,降低铁路线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整治和防护措施。
1. 加固路基:对于出现塌陷、沉陷等问题较严重的路基,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
方式包括开挖支护、加铺加厚等方法,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排水排浮:土路基在长期湿润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沉陷和胀起等问题,因此需要进
行排水和排浮处理。
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管道等,将积水及时排除,减
少土体渗透和浸润造成的病害。
3. 路基加固层:在设计和建设铁路路基时,可以考虑设置加固层,如碎石铺盖层、
砂砾垫层等,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加固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路基病害的出现。
4. 植物种植:在路基两侧可以进行植物种植,如草坪、绿化带等,以增加路基的抗
冲击和稳定能力。
植物的根系可以加固土体,减少病害的发生。
5. 病害监测与维护:对已经出现的路基病害,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
通过专业
的监测设备,对路基进行变形、沉陷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问题。
6. 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在铁路路基的设计和建设中,可以采用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如加入聚合物改性土工材料、使用地基加固机械等,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抗病害能力。
对于铁路路基病害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整治和防护措施。
通过加固路基、排水排浮、设置加固层、植物种植、病害监测与维护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
和解决铁路路基病害问题,保障铁路线的安全运营和使用寿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铁路路基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铁路路基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包括塌陷、沉降、变形等现象。
下面将对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铁路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质松散、水土流失等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生路基塌陷等病害。
2.水分问题:水分是导致铁路路基病害的重要因素。
当路基处于高含水状态时,会引起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
而干燥的路基则容易发生开裂。
3.荷载问题:长期以来,铁路运输的荷载不断增加,超载的列车通行会对路基产生巨大的荷载压力,导致路基的沉降和塌陷。
4.施工质量问题:铁路路基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是引起病害的重要因素。
如果施工不规范或质量不过关,很容易导致路基的不稳定和病害的发生。
1.加强地质勘察:在铁路建设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评估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对于地质条件差的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加固、喷锚加固等,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控制水分:路基水分管理是预防路基病害的关键。
可以采用排水沟、防渗墙等措施,加强对路基的排水处理。
可以对高含水路基进行加固处理,如加铁丝网、加固土体等。
3.强化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铁路路基,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修复路基塌陷部分,填充路基空洞等,以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4.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艺过程的可靠性。
加强监督和检测,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铁路路基病害是铁路运营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水分问题、荷载问题和施工质量问题。
针对不同的病害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包括地质勘察、控制水分、强化维护管理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
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保证铁路路基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随着交通工程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作为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关注。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如裂缝、坑洼等,给道路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寻求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顺畅通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裂缝裂缝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出现会对路面的平整度和行驶舒适性造成较大影响。
裂缝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道路基础的沉降、路基土质的收缩膨胀以及交通车辆的挤压等。
在裂缝出现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处理,就会导致裂缝的扩大和加深,最终影响道路的使用和安全。
2. 坑洼坑洼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另一种常见的病害,它主要是由于道路表面层的松软和路基下层的变形所引起的。
坑洼的出现不仅会增加驾驶员的驾驶难度,还会造成车辆的颠簸和损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3. 鼓包鼓包是指道路表面出现了隆起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路面下层材料的破碎和路基变形等问题所导致的。
当出现鼓包时,会使道路的平整度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道路的行驶安全。
4. 沉降沉降是指道路路面发生下沉的情况,通常是由于路基土质的松软和路基下层的变形引起的。
沉降不仅会影响道路的平整度,还会给车辆行驶带来一定的危险。
对于道路裂缝问题,首先需要对裂缝进行清理和修补,然后采用适当的封闭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和封闭。
在进行道路施工和养护的过程中,应该控制施工材料的厚度和质量,增强道路的承载能力,减少裂缝的生成。
对于道路坑洼问题,可以采用机械设备对坑洼进行修复和填充。
在坑洼修复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并加强填充层的密实性和稳定性,确保修复后的道路表面平整和耐用。
对于道路鼓包问题,需要进行鼓包部位的开挖和重新铺设路面材料。
在进行重新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路面下层的加固,确保道路的平整和稳定。
对于道路沉降问题,可以采用加固路基和改良路基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
铁路路基病害及整治防护措施铁路路基病害是指铁路路基在运行中因地质、气候等因素而出现的不良状况,对铁路运行安全和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铁路路基病害及其整治防护措施:1. 坡面病害:坡面病害主要指路堑和路堤的坡面出现破裂、滑动或塌方等现象。
其整治措施包括:1)采用护坡工程,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如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进行石方护面等;2)加强排水工程,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软土的润湿;3)加强监测和预警,关注坡体变形情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2. 输水病害:输水病害主要指路堑、路基或路基下方的地下水流向路基,形成泥沙流的现象。
其整治措施包括:1)清理路堑、路基和排水沟,加强通水管道的维护;2)修建充分排水的泄洪沟,使地下水流通,防止积水;3)增加防止泥沙流入的设施,如加装挡泥板等。
3. 路基沉降:路基沉降主要是指路基上部土体的压缩或沉降造成的路基下沉问题。
其整治措施包括:1)地基加固,采取加筋土工合成材料等措施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2)进行软土地基的预压加固,通过施加荷载使地基沉降前消除;3)采取沉降补偿措施,例如使用沉降调整梁等。
4. 空心病害:空心病害主要是指路基土体内部发生塌陷或空洞的情况。
其整治措施包括:1)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空心情况,进行修复;2)采用灌浆技术,注入固结材料填充空隙,增加路基的密实度;3)加强维护,及时清理排水沟,防止地下水流到路基土体内部。
对于铁路路基病害的整治防护措施,可以通过加强监测,做好预防工作,采取合适的修复方法来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也需要加大维护工作力度,保持路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整个公路工程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地质、自然灾害、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公路路基常会出现各种病害,进而影响道路运行和服务功能,给行车安全和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因此,对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进行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常见病害及其表现1. 土质灾害土质灾害是公路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之一。
它包括塌陷、滑坡、泥石流、高边坡等多个类别。
(1) 塌陷塌陷是指地基土在受到荷载作用下失稳而塌陷。
塌陷的特点是土体径直沉降形成裂缝,甚至荷载的作用下形成坑洼。
(2) 滑坡滑坡则是指地基内部发生水分和剪切力的重新分配而崩塌形成的。
滑坡的特点是土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导致路基的变形。
(3)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某些地质条件下,水、土、石混合成一体,大量流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土体大量流动对路基造成破坏。
(4) 高边坡高边坡是指高于公路路面0.5倍以上的边坡。
它有坡脚的塌陷、边坡的滑移和地面沉降等病害类型。
2. 沉降沉降是指由于地基土体的膨胀、压缩或沉降、排水、下渗等因素导致的路基下沉现象。
3. 裂缝裂缝是指路基或路面出现的裂纹和缺陷。
裂缝分类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裂缝宽度小于2mm、2mm-5mm、5mm-10mm以及大于10mm四类。
4. 冻害冻害是指路基中的水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结冰膨胀或颗粒在水分冻结的推动下呈现孔隙度增加等形式的破坏。
二、预防措施公路路基的病害往往造成公路运行和服务功能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1. 技术措施高质量的路基建设是预防公路路基病害的根本保障。
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确保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此外,需要做好地基中水分、岩土分布等预测评估工作,通过钢筋混凝土桩、挖槽灌注桩等技术手段,或采用加筋墙、梁板式支挡结构等方法,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日常养护对公路路基的日常养护主要包括清淤疏浚、绿化养护、降温排水等科学措施,以保证路基得到协调的滋润和排水,避免因此产生病害。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以路基常见病害及其治理措施为标题,本文将介绍路基常见病害的种类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部分,它承受着车辆和人流的荷载,因此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了解这些病害及其治理措施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一、路基常见病害种类1. 翻浆:翻浆是指路基表面出现的凹凸不平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过于松散或者受水分侵蚀,导致土壤流失和沉降。
翻浆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2. 塌陷:塌陷是指路基土层由于承载能力不够而发生沉降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不均匀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处理。
塌陷会导致路面凹陷,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3. 软弱地基:软弱地基是指路基土层由于土质松软或者含水量过高而导致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
主要原因是土壤的物理性质不稳定或者施工过程中未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
软弱地基会导致路基沉降和变形,影响道路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4. 路基滑动:路基滑动是指路基土层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滑动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质的稳定性不足,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路基的排水和加固工作。
路基滑动会导致路面的断裂和变形,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路基常见病害治理措施1. 加固填筑:对于翻浆和塌陷等病害,可以采取加固填筑的方法。
首先需要清理病害部位,然后进行土壤加固和填筑工作。
加固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如石块、混凝土等,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排水改造:对于软弱地基和路基滑动等病害,需要进行排水改造。
通过修建排水沟、设置护坡和排水管道等措施,将水分迅速排除,以减少土壤的湿度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3. 土壤加固: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土壤加固的方法。
通过注浆、灌浆、碎石加固等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使路基更加稳定。
4. 路基加固:对于路基滑动,可以进行路基加固。
采用加固网格、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路基,增强路基的抗滑能力,预防路基滑动的发生。
5. 定期检查维护:为了保障路基的正常使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常见的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基沉陷、坡面塌方、冻融破坏、应力疲劳、渗透变形等。
这些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和安全,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下面将对常见的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路基沉陷路基沉陷是指路面下部分或全部沉降,导致路面不平整或整体塌陷的现象。
沉陷主要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老化、腐蚀、松软、水分过多等。
为了防治路基沉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固基础:对于老化、腐蚀导致的路基沉陷,可以通过加固基础的方式来修复和预防。
可以采用灌注桩等技术进行加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2. 排除积水:对于水分过多导致的路基沉陷,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确保路基的干燥。
3. 软土加固:对于松软的路基,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加固层、挤密等,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
二、坡面塌方坡面塌方是指路堤或坡面因土体的失稳而引起的塌陷,严重影响路堤的稳定性和安全。
坡面塌方的主要原因有土质松散、分层不平衡、降雨等。
为了防治坡面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坡面抗滑能力:可以在坡面上设置防滑网、挡土墙等结构,增加坡面的抗滑能力,减少塌方的风险。
2. 加固土质:可以采用加固土质的方法,如灌浆、爆破、挤密等,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3. 排水处理:对于降雨导致的坡面塌方,应该及时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饱和度,提高坡面的稳定性。
三、冻融破坏冻融破坏是指土体在冻结和解冻循环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冻融破坏主要是由于土体吸水膨胀和排水收缩引起的。
为了防治冻融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设防护层:可以在路基表面加设防护层,如新型防冻剂和保温层等,减少土体的吸水膨胀,提高路基的抗冻性。
2. 排水措施:对于土壤吸水膨胀引起的冻融破坏,应该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土体的吸水量,降低土壤的膨胀程度。
3. 施工工艺措施:在修筑路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如预埋管道、减少土体渗透等,提高路基的抗冻性能。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基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路基(一)路基产生纵向裂缝1、原因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2)基底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不均匀。
(4)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5)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
(6)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2、预防措施:(1)施工过程中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
(2)彻底清除基底淤泥,并选用透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保证不存在碾压不均匀。
(4)半填半挖路段,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挖成宽度不小于Im的台阶并压实。
(5)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6)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
(二)路基产生横向裂缝1、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高液限土。
(2)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3)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
(4)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厚度小于8cmo2、预防措施:(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当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cm o(三)路基填挖交界不均匀沉降1、原因分析:(1)由于纵向、横向填挖交界处台阶开挖不规范,未开挖倒坡。
(2)未设置土工格栅进行处治。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寿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公路工程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通病问题。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路面不平整:路面不平整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影响驾驶者的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度。
路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有: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中的挤压和变形、基层不均匀沉降等。
防治措施:合理选用施工材料,认真掌握施工操作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平控制和转弯半径的控制,避免挤压和变形;加强对基层加固的施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
二、路基松弛:公路工程中,由于松弛路基的存在,易导致路面剧烈沉降,甚至发生路面塌陷,严重影响道路使用。
路基松弛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软或者路基设计不合理。
防治措施: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路基填料,并加强填料的加固工作;合理控制填料的厚度和密实度;在设计过程中加大路基的宽度,增加路基的承载力。
三、路面龟裂:路面龟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病害,它会导致路面断裂、沥青层起泡等问题。
路面龟裂的主要原因包括路面材料老化、温度变化过大、材料选择不当等。
防治措施:合理选材,避免使用劣质材料;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加强对温度变化的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修复。
四、涵洞漏水:涵洞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隧道结构,涵洞漏水会导致洞内积水、路面湿滑等问题。
涵洞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材料选用不当、施工工艺不到位等。
防治措施:选用防水材料,确保涵洞结构的密封性;加强工艺流程的把控,确保施工工艺到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水问题。
五、交通标线磨损:交通标线是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磨损严重会导致驾驶者迷失方向、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
交通标线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标线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质量不高等。
防治措施:选用耐磨耐候的标线材料,确保标线的使用寿命;严格掌握标线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定期对已经磨损严重的标线进行修复和更新。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压实遍数不够。
②压实机械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不匹配。
③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④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
⑤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理。
⑥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不同类别土混填情况。
⑦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性指数的黏土等。
(2)预防措施。
①确保压路机的碾压遍数符合规范要求。
②选用与填土土质、填土厚度匹配的压实机械。
③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填筑土应在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并保证含水量的均匀。
⑤当紧前层干燥起尘或因雨松软时,应彻底处置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的施工。
⑥不同类别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
⑦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⑧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厚度按试验路的标准进行,最小不得小于10cm。
(3)治理措施。
①因含水量不适宜未压实时,洒水或翻晒至最佳含水量时再重新进行碾压。
②因填土土质不适宜未压实时,清除不适宜填料土,换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压。
③对产生“弹簧土”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或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1)原因分析。
①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②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③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④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
①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③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
④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
分析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1. 引言1.1 引言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铁路路基病害的出现会对铁路运输安全和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在铁路运输中,路基病害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因此对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治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铁路路基病害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提供重要的保障。
对铁路路基病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000字结束】1.2 研究背景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工程,铁路路基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
随着铁路运输量的增加,铁路路基病害也日益凸显。
铁路路基病害不仅影响了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运行,还给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研究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及整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可以揭示造成病害的内在机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针对铁路路基病害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治,可以有效延长铁路使用寿命,节约维护成本,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研究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及整治措施不仅对提升铁路安全和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研究意义铁路路基病害是铁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对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行效率产生着重要影响。
研究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及整治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延长铁路设施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益。
当前,铁路运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铁路路基病害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铁路的运输能力和质量,给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深入研究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整治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对铁路路基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整治措施,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铁路交通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对铁路路基病害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铁路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积累,推动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工程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冯玉明丰全强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28期
【摘要】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路基病害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路基出现的不均匀的沉降或者是沉陷造成的路面裂缝,降低路基的使用寿命。
因此路基病害防治工作也会是必须要进行的。
本文针对路基工程施工中针对路基的整体质量的控制工作进行思考,提高路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技术防治划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重点方面,提出了做好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运用,提高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防范效果的措施,希望能够从基础和技术的层面形成公路路基工程的要点,以更高的公路路基工程品质确保公路整体工程质量。
一、出现路基质量病害的原因
1.设计方面
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堪查清楚,对横向地层分布情况也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
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
等载或超载预压路段预压期预计不足。
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滑动破坏。
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
高填土路堤设置的暗埋式通道设计长度不足,不能满足超宽碾压要求。
2.施工方面
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原材料进场未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
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置形成的沉降差。
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
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实不均匀。
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
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
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二、提高路基质量的防治措施
1.设计方面
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应进行详细探查,尤其必须对特殊路基的设计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路堤高度(折算成附加荷载),不同的软土埋深、层厚和土性,分段计算分析在天然地基状态下的稳定与沉降情况。
进行计算分析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满足稳定和工后沉降标准要求的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必需设置渐变段以避免路基沉降突变,渐变段的设计应按特殊设计要求进行,并需对侧向变形作出考虑。
基底设计为利于实行填前压实,若遇地表湿软,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或铺设土工布等措施;地下水位高或常年积水路段,除需完善降、排水设施外还宜设置隔水层(如用砂砾、碎石等渗水材料)。
高填土路堤设计应考虑采用土肩及边坡防护或用急流槽将水引离路堤,保证高填土路堤边坡稳定,护坡道的宽度应依照有无软土地基、填料的性质、取用的边坡坡率进行综合设计。
为减少粘性土路堤结构的压缩变形,在采用掺灰处理的基础上可再掺加少量水泥(掺灰剂量宜适当调整),设计工艺上采用先掺灰(提倡采用生石灰粉)改良土性再掺水泥进一步改良土性以提高路堤结构刚度。
2.施工方面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自检要求,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
对于地下水的埋置深度和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影响,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补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隔水,疏水措施。
(1)地基处理要点
施工顺序:无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的横坡度。
设计竖向排水体处理的地基,应在铺设下半层砂或砂砾垫层后,方可打设排水体。
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预留一定的长度(30cm左右),最后再铺设上半层砂或砂砾层。
设计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的地基,应在原地面整平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适当
碾压,使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再作地基处理。
沟塘必须在清淤换填分层碾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
所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堆放和使用。
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要求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时,其机械设备性能应符合接地压力与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适应;打设塑料排水板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
剪断板体时,要预留足够的外露长度。
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板体的打设标高。
土工织物铺设时,要求做到绷拉无皱折。
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其施工机械应按水泥喷入的形态(即粉喷法或湿喷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组合。
采用粉喷法,其粉体发送器必须配有粉料计量装置,并准确记录水泥的瞬时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施工前应先以实际使用的水泥,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不少于5根的成桩工艺试验,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灰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掌握下钻桩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
复搅深度必须保证大于6m,粉喷桩的检测可采用静力触探或钻芯取样试验法。
挤密碎石桩处理时,需采用DE40-60系列管式振动沉桩机,内置平底活页式桩尖,桩管直径一般为377mm或426mm,并设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桩深度能达20m。
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的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口。
施工中应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并按规定作质量自检记录。
(2)路堤填筑要点
1)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
对于竖向排水体处理地基完成后,即可填筑;对于水泥搅拌桩处理的地基,应在一个月后填筑。
其填筑速率要动态控制,当日变形量沉降不大于10mm/d,水平位移不大于3mm/d时,一般可以正常填筑;若日变形(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加载或减缓填土速率或卸载等)。
2)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
摊铺厚度,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
3)堆载预压与沉降补方:堆载预压时间越长,工后沉降就越小。
因此,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
堆载顶面要平整密实有横坡。
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
施工单位每月均应测定沉降量,并向监理报告一次。
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发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不仅需要从设计方面还需要根据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进行考虑,最终达到提高工程施工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雪飞,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及技术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4(01).
[2]吴伟光,浅析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及技术防治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