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案例—压强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精选篇1)一、地位和作用: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了悬念。
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采用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硬币浮在水面上、书包背带设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压强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吗?书包背带为什么设计成宽大的形状?这两个问题与压强有什么关系呢?
3.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九章第一节《压强》,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深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旨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平,教学案例应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压强的理解和观点。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如测量不同压力下物体的形变程度,探讨压力与形变的关系。
3.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压强计算题,互相检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强调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压强现象。
1.提出问题:硬币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水的深度对硬币的浮力有何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硬币受到的浮力?如何计算压强?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解释心脏压强与血压的关系?汽车轮胎压强对行驶有何影响?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硬币浮在水面上”的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硬币能浮在水面上?这与压强有何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硬币受到的浮力与水深度的关系,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在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时,我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讨论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压强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些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压强的本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压强》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引导学生沿着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能够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果;影想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外部因素是他们的个性。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因素。
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在本课题中担任收集资料,汇报成果的任务。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
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学生又具有哪些特点还是一项对未知的领域。
需要借助与时间来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迷惑。
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课题的研究。
本节课是《压强》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走进课堂并却在老师的引导子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并把计划应用到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去归纳出结论,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合作,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创新,开发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可贵的,这也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压强概念,如:冰块破裂、石头陷进泥地等,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冰块会破裂吗?为什么石头会陷进泥地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如:一个体重为500N的人站在地面上,求他对地面的压强。通过解答这类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此外,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讨论在压力一定时,如何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如何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如:压强计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建筑物的基础要做宽?为什么滑雪时要穿雪橇?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压强是什么?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问题,如:在压力一定时,如何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如何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课题,如: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压强的教案(精选11篇)
压强的教案压强的教案(精选11篇)压强的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几乎寸步难行。
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一课时《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压强概念分析生活中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并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以及如何减小或增大压强。
(二)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并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接着,我会通过图示和实例来说明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大小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如不同重量的书包带对肩膀的压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随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使用压强计测量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的压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认识到合理利用压强知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强知识,我将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们熟悉的鞋底、书包带、自行车轮胎等,让学生感受到压强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沙地上的脚印、冰面上的裂纹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压强的奥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一课时《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育中,压强作为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力学部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一课时《压强》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从实验和生活现象中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本节优秀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为出发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压强的奥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压强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如“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压强与压力、面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二)讲授新知
1.压强的定义:我会详细讲解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
2.压强的计算公式:我会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同时,我会强调公式中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3.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我会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压强是如何受到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影响。
5.作业小结: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3.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2.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压强的概念和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之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之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难点:压强公式的运用,如何判断压强的大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压强的概念和大小。
3.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2. 探究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压强的概念,并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
3. 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应用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压力计、海绵、滑轮组、砝码、液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压强的教学案例、实验报告。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第二课时主要用于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压强的认识。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通过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1)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①液体受到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①马德堡半球②实验覆杯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惯性是啥(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
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篇1[设计理念]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初中物理压强的教案及反思
初中物理压强的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理解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压强的计算。
2. 理解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海绵、小桌、图钉、砝码、刻度尺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如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强。
2. 提问:什么是压强?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压强?二、探究压强的概念(10分钟)1. 讲解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演示实验:用图钉轻轻按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三、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15分钟)1. 实验一:将小桌放在海绵上,分别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引导学生分析压力对压强的影响。
2. 实验二:在小桌上放置相同重量的砝码,分别改变受力面积,如用图钉、硬币等,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四、总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压强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反之,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
2. 引导学生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讲解答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2. 强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压强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实验中,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能力强,能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较好地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案例—压强
作者:李辉
一、前言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压强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穿这一教学理念,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事例为基础,初步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以及主动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从压强的总个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探讨一下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教学思想。
二、教学理念
压强作为一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探究的课题,并加以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联系生活讲叙生活中的有关压强的物理现象,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这些知识,为他们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很有意思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及教具:海绵,木板,图钉,注射器,白纸,气球,三角板,四脚小铁凳、小石块等
气球,三角板,木板,小石块等要求学生准备,增加学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引入新课)依据生活中的情景,提出探究的课题。
1、准备一个气球,吹足气,用手压气球,气球变形,没破。
用注射器针尖,扎气球,气球“嘣”一声破了。
2、请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三角板或笔的两端,用力,两个手指有什么感受?
3、多媒体演示雪地行走,直接行走与穿上滑雪板的区别?
【说明:通过展现生活中不同环境下压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压力效果这一概念的建立,为压强的引出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探究部分(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小实验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猜想
(1)让学生拿起气球,用不同的力压气球,使气球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2)再试一试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笔,为什么相同的力接触笔尖的食指比较痛呢?
学生猜想结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说明:鼓励学生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的事实进行大胆猜想】3、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参考桌面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验证猜想
设计实验:分两步,第一,控制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看压力的效果;第二,控制受力面积,改变压力大小。
4、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器材及自行进行实验:
参考方案:
(1)将铁制的方凳,自然的放在海绵上,观察小凳的腿,进入海绵的情况;(2)把小铁凳倒过来,放在海绵上,观察进入海绵的情况。
(3)在(1)的基础上,加一个小石块,观察凳腿,进入海绵的情况;换上一个大石块,再观察。
学生可以使用石块压气球做实验;重物压薄纸或者手压饮料瓶等其他方案,只要验证成功,对学生的创新精神都要鼓舞!
得出结论: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说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体会到压力的效果,确实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实验的多样性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