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定期存款业务规避监控引发风险的案例
采取存单销户方法规避反交易引发的风险事件
采取存单销户方法规避反交易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介绍
营业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取钱、转存定期业务,客户手执1200元现金,卡支取1800元,存单销户5000元,合计金额8000元转存定期,柜员误为客户办理了转存1万元的定期存款,造成银行垫款2000元,客户发现后找到柜员,柜员未对错误交易进行反交易,而是采取直接对存单销户的办法规避反交易,再为客户办理存单8000元定期存款开户,此笔违规操作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风险意识淡漠,操作随意。
在客户发现金额错误后,找到柜员,柜员应立即对错误交易进行反交易后再办理正确业务,柜员为绕开授权和现场管理,采取直接销户的违规方式有意规避反交易,也说明柜员对员工行为准则和员工违规处理办法认识不足,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要清醒认识到规避反交易行为存在风险隐患。
(二)交易无真实背景,存在风险隐患。
错误存单1万元背面的注明“客户要求支取2000元”字样,而实际并未支付款项;实际定期存款只有8000元,而非定期存款1万元的虚假交易背景,存在着严重的风险隐患,极易引发经济纠纷和法律纠纷。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应加强风险意识,避免违规操作。
柜员应加强业务操作流程、员工行为准则和违规处理办法的认识,明白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应杜绝,认识到正常的反交易是免责的,没有必要去规避。
(二)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要注意方式方法。
一味的风险管理高压态势只能会使柜员心存侥幸的加以规避,对产生风险事件多的柜员要及时帮扶,随时把握本机构风险动态,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从根本上减少风险事件总量。
个人定期当日存取款风险事件的案例
个人定期当日存取款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监测人员发现网点柜员于办理了一笔金额为1万元的个人定期开户业务,随后又办理了一笔本金同为1万元的个人定期存单到期销户业务,监测人员针对存款业务是否为客户持现金存入、是否存在虚存的违规行为下发查询进一步核实。
经网点人员调阅录像核实:客户持一张金额为1万元的个人定期到期存单办理个人定期存单到期转存业务,柜员办理存款业务时客户并未持现金存入,其在为客户办理个人定期开户交易后又操作一笔个人定期存单销户业务,形成先存后取、逆向操作的违规行为,此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未严格按照《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业务处理,对于个人定期存款到期转存业务,柜员应按“先借后贷”的顺序先办理个人定期存款到期销户业务,再办理新开户业务,柜员随意将业务处理顺序颠倒,一旦出现客户遗忘密码等不能正常取款的情况,极易形成银行垫款等风险隐患。
(二)柜员在先存后取、逆向操作后并未及时上报网点主管,也未采取任何纠错方法予以补救,说明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此类违规操作未引起足够重视,进而引发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不断加强柜员对业务制度及基本记账规则的日常学习及业务培训,通过学习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提高柜员依法合规办理业务的自觉性,杜绝违规操作形成的风险事件。
(二)提高柜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业务操作过程中坚持做到“有章必循”,严格遵循业务操作流程,操作定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培训学习,使柜员充分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柜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因操作风险引发的风险隐患。
(三)加强各级管理、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切实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实际业务操作中,有效避免违规操作,从而提高网点的核算质量。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柜面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例如错帐、盗窃、虚假转账等。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下面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首先,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需要从人员管理入手。
银行要严格筛选、培训和监督柜面业务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案例一:银行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估计,对一位客户的账户进行了盗窃。
该员工通过将客户存款以较小额度的提款方式进行转移,并篡改了账户余额等信息记录,最终导致了一笔巨额财务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员工背景调查、进行员工培训和监督等方式来防范。
其次,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需要加强技术手段和信息管理。
案例二:银行在核对柜员的柜面交易时,发现一些客户的账户余额与其自助终端显示的余额存在差异。
最终银行发现,柜员私自将客户的资金转入了自己的账户,并利用系统漏洞掩盖了痕迹。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银行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来确保账户余额的准确性,并进行定期的系统安全审核和漏洞修复。
此外,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还需要依靠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
案例三:银行发现一名客户的账户在短时间内被多次非法转账,最终导致了该客户的巨额财务损失。
通过调查发现,该银行的柜面人员未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并未仔细核对客户的身份和转账目的,致使非法转账得以顺利完成。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银行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并进行适时的内部审核和监督。
最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还需要与客户共同参与。
案例四:银行客户在办理取款业务时发现自己的账户余额减少了,而且还出现了多笔未经授权的转账记录。
经调查发现,该客户的银行卡信息被他人盗用并进行了非法操作。
将密码告诉他人、未保管好银行卡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客户的财务损失。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客户教育和安全提示,提醒客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并及时向银行报告异常情况。
定期转存逆向操作引发风险的案例
定期转存逆向操作引发风险的案例一、案例经过日前,风控中心监督人员发现某网点一笔金额为7000元的定期业务存在先存后取逆向操作现象,当即下发风险事件查询查复书要求网点核实。
经查:客户提供现金5000元及一张到期定期存单2000元,合计7000元要求办理一年定期存款,柜员办理业务时未先支取到期定期存单,而是先开7000元的定期存单,然后再支取2000元的定期存单,造成逆向操作,违反了现金业务操作流程的规定,形成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这是一笔严重违反银行规章制度的业务案例,案例中的柜员采用先存后取的方式,加大了被风险冲击的力度,留下了操作风险隐患。
如果客户忘记密码或者不续存的话,则往往会形成反交易风险事件。
(二)从该柜员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业务的不同步办理,会造成库存现金账实不符。
说明该柜员对基本规章制度了解不透彻,对风险隐患认识不清,在没有对定期存单销户的情况下先开户后销户,这种逆向操作办理业务一旦形成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三)虽然该笔业务没有酿成银行资金上的损失,但从该柜员办理业务的顺序看柜员未按业务流程办理,违反了“转账业务先记借方后记贷方”的记账原则,先办理存款业务后办理取款业务,这样的违规操作一旦形成习惯,给银行带来资金损失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柜员应引以为戒。
三、案例启示(一)案例反映了个别柜员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明显缺失,程序意识不强,风险隐患认知度较低。
为此,要加强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学习,使柜员在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和把握每项业务流程的风险点,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杜绝违规逆向操作,确保同类风险事件不再发生。
(二)加强员工警示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营业网点要充分利用晨会和案防分析会学习一些典型案例,让员工充分认识不遵守规章制度,先存后取逆向操作的危害性,提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牢固树立依法合规意识,不断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三)网点要充分认识逆向操作行为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教育员工防范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也是银行的核心服务之一。
然而,随着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来源、影响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内部欺诈某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位柜员李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客户签名、盗用银行密钥等方式,从客户的账户中盗取大量资金。
这个案例属于内部欺诈,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不严格,员工职业道德缺失。
这种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声誉受损,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案例二:操作失误某大型商业银行的一位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定期存款利率输入错误,导致客户损失惨重。
这个案例属于操作失误,主要原因是操作流程不规范,员工操作不熟练。
这种风险虽然不会对银行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但会影响客户体验和银行声誉。
案例三:外部欺诈某家股份制银行的一位客户通过伪造身份信息,骗取了该银行的贷款。
这个案例属于外部欺诈,主要原因是银行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不严格。
这种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承担不必要的债务,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针对以上三种操作风险,银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加强内部管理。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操作流程规范、绩效考核制度等。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惩罚。
2、加强客户身份信息审核。
银行应该加强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和管理,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身份认证和验证,确保客户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
3、加强员工培训。
银行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发现操作失误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4、加强风险预警和管理。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操作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确保银行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事件。
银行存款也有风险和风险的避免
银行存款也有风险和风险的避免钱放哪最安全?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存银行,但存银行就万无一失了么?银行的存款利率一定会兑现么?答案是否!没错,放在银行一样有风险,那么银行会出现什么样的风险呢?又如何规避呢?我们先来看以下三个案:案例1:上海王女士1989年6月将7000元现金存银行,形式为定期8年,存单上约定利率12%/年,并签订转存合约,即如果到期不取自动转存为一年期定期按8%每年执行,2010年当储户取钱的时候被告知人民银行实施新《储蓄管理条例》1993年3月1日起,废除8年定期存款期,最长改为5年,银行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存单约定利息,只同意按活期利息计算,经过长时间交涉,银行让步为1989年到1993年3月按约定利率,其余为活期利率,1989年的7000元可以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了,再看看2010年全部存款本息和的价值不足12000元,在上海只能买半平米。
案例2:2005年5月17日,胡某某将15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湖南省衡阳市白沙洲支行。
想不到的是,两个月后,1500万元存款竟然莫名其妙地蒸发。
“去白沙洲支行查询,只剩下600元了。
”9月20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胡某某仍然心有余悸。
“我要求查看工行的监控录像,看谁取走了我的存款,但工行不同意。
后来我才知道,取走我存款的人,其中有一个名叫吴柳,是白沙洲支行行长吴探林的亲弟弟。
”如今,时间过去5年多了,1500万元存款还没有着落。
1500万元存款不翼而飞存款不翼而飞,与工行交涉无果,2005年7月29日,胡某某向衡阳警方报案。
与此同时,胡某某向衡阳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工行支付1500万元存款。
报案不久,广东珠海警方来找胡某某。
原来,1500万元存款是被别人“冒领”的,“冒领”此款的主犯吴益涛已被珠海警方抓获。
吴益涛还在广东珠海、云浮等地多次“冒领”他人存款,涉案金额高达3.98亿元。
因为涉及刑事犯罪,衡阳中院告知胡某某“先刑后民”,中止他起诉工行支付存款一案的审理。
规避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规避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柜员受理客户银行卡取现加部分现金办理定期存款的开户业务,误办理为银行卡存款,正确的方法应立即反交易冲回。
但柜员自作主张擅自双倍银行卡取款后,再办理了定期存款的开户业务。
该笔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规章制度掌握欠缺。
经办柜员正在实习期内,对制度规定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工作不认真细致,导致日常频繁发生的存取款交易使用反方。
(二)帐务处理流程不合规。
柜员交易用错,未告知现场管理人员,自行倒平了错帐,操作存在随意性。
(三)员工培训不到位。
新员工岗前培训或临柜时,相关人员对柜员可能发生交易用错导致的规避反交易未进行重点警示、提示,柜员违规处理错帐时浑然不觉。
三、案例启示
(一)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需强化。
管理部门应结合“员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强化员工认知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对违规操作的危害性在主观意识上真正引起重视,才能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谦虚谨慎,防范违章操作及案件事故隐患,自觉远离违规行为。
(二)员工业务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学习需加强。
业务部门应作好员工的岗前培训教育,使员工切实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及员工行为规范等制度规定,明白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应杜绝,规范操作行为。
柜员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案例
柜员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案例一、案例简介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
客户欲存现金5万元,取款6000元。
结果柜员从该客户银行卡上存现金56000元,此时柜员发现操作错误,本应立即做反交易,而柜员为了规避反交易,逃避监督处罚,采取随即又从该帐户中支取12000元的错误操作。
该柜员操作存在严重的规避反交易并导致逆向操作的为行,最终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规避反交易导致逆向操作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列为重点查处的员工违规行为之首,银行对于柜员规避反交易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据《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相关违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规避反交易属于严重违规行为,不仅掩盖业务事实真相,也极易形成资金损失风险,加大了操作风险防范的难度,也给银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此案例中,柜员风险意识淡薄,办理业务精力不集中,发现操作错误,应及时做反交易处理。
而该柜员未按操作流程办理,却是采取反方取款方式规避反交易以掩盖操作失误。
整个违规操作过程违背了客户意愿,掩盖了业务错误处理的事实真相,导致了该笔业务规避反交易并逆向操作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强化柜员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应加强柜员对业务制度的日常学习,使柜员充分认识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柜员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再次发生。
(二)加强柜员与客户的沟通。
柜员在办理业务时,一定要精力高度集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并加强与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办理业务的需求,做到心中有客户,心中有流程,规范操作,切实将风险防范渗透到实际业务操作中,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声誉。
银行案件防控案例
银行案件防控案例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广泛,涉及资金往来,信用借贷等多个方面,因此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攻击目标。
为了保障客户的利益,银行在日常运营中需要加强案件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和犯罪行为。
下面,我们将以实际案例为例,介绍银行案件防控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案例一,ATM机盗刷事件。
某银行客户在某个夜晚使用ATM机取款时,发现账户余额突然减少了数万元,经过查询发现是有人在当晚多次在不同地点使用该客户的银行卡进行盗刷。
银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冻结了该客户的银行卡,并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很可能是在ATM机上被盗取的。
银行随即对ATM机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发现了一台被非法安装了读卡器和摄像头的ATM机。
通过监控录像,银行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将其交由警方处理。
同时,银行也对所有ATM机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了其他客户的资金安全。
针对这一事件,银行总结出了以下经验和做法:1. 定期检查ATM机,银行要定期对ATM机进行全面检查,防止被非法安装读卡器等设备。
2. 加强监控,银行应当加强对ATM机周围环境的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应急预案,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启动并采取有效措施。
案例二,内部人员贪污案件。
某银行某分行发现,有一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客户存款挪用了数百万元。
银行立即展开内部调查,并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针对这一案件,银行总结出了以下经验和做法:1. 内部监控,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制度,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和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岗位轮岗,银行应当对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轮岗,防止某一员工长期掌握某项业务,从而有机可乘。
3. 加强教育培训,银行应当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总结:银行案件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需要银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通过总结案例经验,银行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防控机制,提高对各类风险和犯罪行为的应对能力,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和利益。
办理存款业务出错规避监控的案例
办理存款业务出错规避监控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某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定期存单到期转存业务,在办理开户业务时因定期存单打印错位,打印内容不完整,柜员随即做定期提前支取交易处理,之后又让客户到另一柜员处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存在规避反交易行为。
为规避监控,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引发风险事件发生。
二、案例分析
(一)银行有关文件规定,柜员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操作错误后,为掩盖其错误操作行为,未按规定的反交易流程进行账务处理,有意采取其他方式调整错误账项,依照银行有关规定要进行责任问责。
(二)本案例中,柜员的操作行为违反了银行有关文件规定,因打印机故障致使定期存单打印不规范,未按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反映出柜员对规避反交易存在风险隐患认识不足,规章制度理解不透彻,随意操作,风险意识淡薄。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员工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开展遵章守纪教育,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员工的依法合规经营和防范风险意识。
(二)柜员要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制度规定,树立风险责任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
杜绝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办理随意性、不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等不良行为。
网点负责人要加强业务操作管理,正面引导柜员规范操作行为,有效控制风险事件发生。
柜员规避反交易形成的风险事件
柜员规避反交易形成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业务,客户持5万元现金办理定期存款的开户业务,存期为一年,之后又办理了金额为5万元的存单到期转存业务。
该柜员为客户办理转存业务时,销户信息由于打印错误未打印在销户存单上,柜员由于害怕反交易,故在到期存单上手工填写了销户信息。
根据核查情况,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工作疏忽,在办理业务时未按操作流程进行录入、打印,随意性较强,柜员责任心有待提高。
(二)柜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贪图一时方便,片面认为是在为客户服务,以业务操作便捷性为借口,有规避反交易嫌疑。
(三)网点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把关不严,事中控制风险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差,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三、案例启示
(一)强化业务学习与培训。
加强业务制度的学习,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教育员工正确认识和使用反交易,对绕流程操作等主观故意规避反交易行为要采用严厉措施坚决杜绝,引导员工合规操作,保证我行业务健康发展。
(二)加强柜员风险责任教育。
要时刻保持高压态势,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风险警示教育,如观看警示片、开展大讨论等,树立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杜绝高危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我行业务稳健发展。
(三)提高管理人员现场监督作用。
网点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在提高自己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柜员的异常操作行为,督促柜员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真正发挥业务审批和事中控制风险的作用。
大额核实风险案例
大额核实风险案例近期,客户林XX到某网点办理个人帐户实时重置密码业务,紧接着办理个人卡内帐户取款交易,金额30多万元。
次日监控中心核对后发现两笔凭证客户签名与前日交易凭证客户签名笔迹明显不同,于是要求网点核查。
经核实,客户林XX办理的两笔业务均是代其弟弟办理的,当时柜员在核查身份证过程中发现客户外貌与身份证相片有些差异并提出疑问,但该客户坚持说身份证照片就是他本人,由于柜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未谨慎从事即给予继续办理,导致客户冒名办理实时重置密码和大额取款业务成功。
网点已及时联系其弟弟并证实两笔业务是由其哥哥代理,客户本人已到网点补签名确认两笔交易的真实有效。
近日,客户张某到X网点办理11万元定期存款支取业务,受理柜员根据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件及定期一本通存折办理支取业务,款项支出后经客户同意,柜员将客户的定期一本通帐户进行了销户处理,但客户核对取款金额与利息时,发现利息较少咨询柜员原因,柜员进一步核查发现存款没有到期,客户对此不认同,要求取消取款交易,但客户使用的定期一本通已销户,且柜员已按规定对定期一本通存折做了剪角处理,无法进行反交易,柜员只能将付给客户的本金与利息收回,并按规定对利息进行冲正,然后按客户原存款日期重新开立定期一本通,业务处理触发了起息日异常监督模型,风险核查中心下发查询,网点核实后据实回复,但此笔业务最终被风险监控中心确认为风险事件。
近日,一客户持卡到某网点办理业务,要求先从卡内支取40万元,然后再以现金的方式把这40万元汇到外地。
当时该客户已经分别填好了取款单和汇款单并签了名,当班柜员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分别为客户办理了取款和现金汇款业务。
而第二天,这两笔业务触发了分行的风险监控系统。
经调阅影像后确认,客户在取款凭证和汇款凭证上签名笔迹不同,不像是一人所签。
一个签名要正楷一点,而另一个签名要潦草一点。
于是支行营业室马上联系客户,客户十分肯定地说都是他一人所签,只是当时一个写得正规一点、另一个写得潦草一点而已。
规避反交易形成的风险事件
规避反交易形成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客户要求银行卡取3万元存入定期一本通,存款期限6个月,经办柜员在确认存期时恰逢网点电话响,在征得客户同意后,接听了电话并继续办理业务,此时柜员未与客户再次确认存期,就直接办理了期限3个月的定期存款业务。
之后客户提出将定期一本通上已到期的二笔存款进行转存,期限与刚才办理的业务相同,也要求期限6个月。
业务办理结束后客户离开柜台,几分钟后折回,提出第一笔3万元的存期有误,经办柜员在查看存折和业务凭条后,承认了期限错误并直接为其办理了取款和转存交易。
此时网点负责人询问具体情况,经办柜员声称客户过失,并在客户离柜后进行了解释,强调客户临时改变存款期限,故为其办理当日支取又转存业务。
最终由于未按流程规定进行反交易而形成了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随着新员工的大量增加,网点风险管控压力也越来越大,临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技能直接关系到网点业务的合规发展。
本案中临柜人员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下,为逃避监督考核,故意掩盖真相,未按业务流程规定进行反交易冲正,从而导致业务操作的随意性,并最终引发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如实反映业务的真实面貌,既要控制反交易,也不能违章规避反交易,避免随意操作造成的风险事件。
(二)加大员工学习力度。
组织员工加强对总行“规避反交易、规避错账冲正、柜员自办业务、违规代客户办理业务”等十类违规行为的学习,坚决遏制高危风险违规行为。
(三)提高现场管理执行力。
案例中网点负责人已经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违规迹象,就应一究到底,切实履行事中监督职责,正确指导柜员处理相关业务,确保业务操作的正确性和合规性,从源头遏制风险隐患的发生。
柜员未按流程操作而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因柜员未按流程操作而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风险监控中心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某网点柜员办理单位定期存款业务时因未按流程规定在办理业务当日未打印定期存单而导致触发起息日异常监督模型。
具体情况是某单位在某日转入款项要求存入定期存款,而柜员在业务处理当日未打印定期存单,事隔两日后才给客户打印定期存单,从而引发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该柜员办理单位定期存款时未在当日打印定期存单,导致业务未处理完毕,客户亦未在当日收到存单,此笔风险事件反映柜员在工作中疏忽大意,未认真履职,操作的随意性较大,及易使银行和客户之间产生纠纷。
(二)另外反映现场审核人员未对业务进行有效把控,授权柜员对所授权业务没进行认真审核,未能起到事中控制作用,授权流于形式存在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经办柜员的合规经营教育,重视细节工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业务,提高业务技能、准确快捷办理每一项业务。
(二)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及远程授权人员的履职管理,杜绝审核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使各级业务管理人员能真正起到把关堵口的作用,并将各类风险隐患有效清除在萌芽状态。
(三)柜员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要切实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清醒地认识到因工作疏忽而形成的风险事件及有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做到当日业务当日处理完毕。
误支取未到期存款引发柜员违规行为的案例
误支取未到期存款引发柜员违规行为的案例一、案例经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展现一笔监督模型为“反交易”的风险事件,网点柜员办理代办人王某某支取李某某定期账户**万元,并将**万元存入王某某活期账户后购买理财产品,接着注册网上银行,20分钟后将存入王某某账户的**万元取出,办理定期账户支取的反交易。
经核实,客户持定期账户取款**万元后存入借记卡并购买理财产品,业务办理完成后客户发现自己要求办理的定期存款不对,造成利息损失几千元,柜员为客户注册网上银行后通过网银撤销理财产品并将存入的活期**万元取出后,将定期账户支取业务进行反交易。
由于柜员规避监控和授权,未按流程办理相关后续业务,该业务最终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未能准确掌握客户业务办理需求、未对客户进行必要的提示,支取了客户未到期的定期存款,由此引发后续一系列的错误操作,是导致该笔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客户办理完相关业务后发现利息不对,柜员未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反交易处理,而是通过非客户意愿注册网上银行,并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撤单,支取存入的错误款项等违规行为,掩盖自身操作错误,达到其规避监控和授权的目的,业务处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三)现场审核人员未及时制止柜员的违规操作,使事中审核及授权流于形式,未起到事中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前,应准确掌握客户业务办理需求、同时应对客户进行必要的提示,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柜员在业务操作出现错误时,应严格按流程办理后续业务,采取正确的纠错方法,避免存在侥幸心理,杜绝柜员操作的随意性,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三)提高现场审核人员的履职能力,加强重要业务、重要风险环节的控制能力,切实起到事中控制风险的作用。
及时制止风险事件的案例
及时制止风险事件的案例一、案例经过柜员在办理个人定期存款业务时,因打印机出现故障,未打印定期存单。
柜员向业务经理建议:“打印机出现故障,导致存单未打印,把存单信息手工抄写在存单上,暂时交给给客户,请客户第二天来网点办理存单挂失补单,手续费自己垫付,再将原存单收回,这样可以避免反交易,也不影响客户的存款”。
业务经理立即制止了柜员的错误想法。
业务经理与柜员一同对该笔业务进行分析:按柜员所说的办法去处理这笔业务,监督系统的确监测不到,因此不会影响柜员及网点的核算质量考核,但这种处理业务的方式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一是交给客户的存单不是联机打印的,而是手工填写的,违反了银行机打存单不能手工填写的业务规定,客户会质疑银行办理业务的严谨性;二是收回的存单又该如何处理?处理不好,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三是不能真实的反映整个操作过程,业务处理弄虚作假;四是规避反交易,这是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
经过分析后柜员意识到这种错误做法的严重后果,立即对该业务进行了反交易,并做了后续处理,准确、完整的按业务流程处理了该笔业务,避免了违规事件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存单未打印或打印错误,想采取规避反交易的方式处理,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风险性,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该柜员对“反交易”认识不足,对制度了解不够透彻。
柜员办理业务时偶有出错的情况,流程中的“反交易”就是供柜员纠错的业务流程,而柜员错误地认为进行反交易,会对柜员、网点的核算质量考核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产生不按流程进行“反交易”处理的错误想法。
如果柜员通过违规操作来改变真实的业务过程,将使问题进一步升级,并形成严重的风险事件,甚至有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给银行造成声誉损失。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员工业务学习,使员工吃透制度规定,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规避反交易被银行列为重点查处的员工违规行为,可见规避反交易对银行业务的危害性。
通过加强制度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案防意识,提高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能力,知道那些该做、能做,那些不该做、不能做,明确了解违规的严重后果,才能够有效防止风险积聚,起到提前预警的效果,防患于未然。
故意规避反交易引起的操作风险
故意规避反交易引起的操作风险
[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为一客户做活期存款改存定期存款业务时,操作失误,未将此活期款项取出就直接做个人帐户开户,造成现金短款后,为规避反交易,在现场管理人员的默许下,和客户协商,由网点理财经理与客户一起跨网点取款,到另一网点支取现金,由网点理财经理一人将现金带回原网点交柜员,调平账务,触碰监督模型“柜员虚存”,形成风险事件,确认为“规避反交易”。
[案例分析]
一是柜员未能按流程操作,未将活期存款取出就直接开立了定期存单,造成现金短款。
二是发现错误后本应及时反交易,但柜员心存侥幸,自作聪明,跨网点支取现金以规避反交易,造成业务性质的失真,既增加了客户的麻烦,又影响了银行的信誉,同时,跨网点取款造成大额现金长距离单人无押运传递,进一步加大了现金传递的风险隐患,一旦发生现金损失,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是现场管理人员严重失职,在柜员出现操作错误后,竟然同意柜员进行跨网点取款以调平账务,完全没有履行现场管理人员的应尽职责。
[案例启示]
一是要求柜员在日常业务处理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每项业务,按步骤认真操作,确保交易成功,以减少反交易、冲正等业务发生。
二是柜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生失误也是难免的,出现错误应正确对待,绝不能为规避反交易而随意违规办理业务,以免造成更大的风险。
三是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管理,真正起到事中控制、守关把口的作用,对不能胜任的现场管理人员,坚决予以撤换。
柜员规避反交易而引发多笔风险事件案例
柜员规避反交易而引发多笔风险事件案例一、案例经过近日,银行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发现一笔开户的反交易风险事件,金额4.95万元。
经监测人员分析,发现柜员办理该笔开户业务多次发生操作错误:(一)柜员为客户甲开立帐户时,其金额应为500元,误开为5万元,造成柜员库存现金短款4.95万元。
(二)柜员在为客户开通网上银行后,发现开户金额错误。
但柜员未先撤销客户网银开通业务,再对开户业务进行反交易,而是想规避反交易,将客户甲帐户的4.95万元转入客户乙帐户内,准备从客户乙帐户内取款抵平短款。
(三)事后柜员意识到不妥,又叫客户乙通过自助机具将4.95万元转回客户甲帐户。
现场主管发现后,要求柜员进行反交易,但因款项已转回了客户甲帐户,客户乙帐户内金额不足无法反交易。
网点现场管理人员通过自助机具,将自己的4.95万元转入客户乙帐户内,由柜员进行了反交易。
因客户乙已将款项划回,再进行反交易造成款项重复划回,其客户甲帐户金额由原来的5万元变为9.95万元。
(四)款项转回客户甲帐户后,柜员应将4.95万元转回乙帐户后,再进行销户处理。
但柜员从客户甲帐户取款9.95万元进行销户,将其中4.95万元抵平柜员短款。
(五)柜员重新为客户开户,金额应为500元又错为5万元。
新开户中的4.95万元于两日后客户通过ATM转帐归还现场管理人员。
二、案例分析(一)柜员工作疏忽造成为客户办理开户时金额错误,未及时发现,导致连续发生多笔风险事件。
(二)造成几起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柜员企图规避反交易,违规操作。
(三)柜员在整个业务流程操作中,未按照制度规定进行错帐处理,导致银行内部人员垫款。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应严格执行业务操作规程,确保业务操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真实可信。
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正确理解风险点,减少业务差错,杜绝规避反交易等违规行为,做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二)要明确告知员工因操作因素引发的错帐,应正确使用反交易,克服侥幸心理,杜绝随意性处理帐务的情况,严禁违章规避反交易,要如实反映业务发生的真实面貌,否则只会加大风险隐患,提高风险分值和风险级别。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违规处理现金长款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案例背景:乡镇银行柜员员工小王工作中曾多次捏造账目,私下盗取了银行的现金,长达一年的时间内,共计盗取现金540万元。
由于工作人员内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银行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小王的违规行为,导致此次风险事件的发生。
案例过程:小王作为柜员,负责银行现金的存储和发放工作。
由于她在工作中逐渐熟悉了银行的各项操作,同时也发现了银行内部监督的薄弱环节。
为了个人利益,她开始了盗取现金的行为。
首先,小王在每日工作过程中,故意录入了少量现金入库,并暗中将其挪用为个人所得。
由于银行内部对每日现金入库的核对不够严格,她得以长期盗取现金而不被察觉。
其次,小王还盗取了现金的方式十分新颖。
她在处理业务时,刻意规避了监控录像,将取款记录摧毁,并将盗取的现金暂时性地储存于个人物品中,待业务结束后再将现金妥善处理。
此行为使得她的盗取行为更加隐蔽,极大地降低了被发现的几率。
然而,由于小王过于贪心,盗取现金数额逐渐增大,银行在一次盘点时发现了账额的不平,开始怀疑小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于是,银行对小王的工作记录进行了仔细调查和分析,最终发现了她的违规行为。
案例影响:1.经济影响:银行财务损失540万元,对银行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银行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补救损失,例如恢复账目、追回盗取的现金等,给银行造成了额外的经济压力。
2.信任影响:此次事件对银行的声誉造成了巨大冲击。
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对银行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和业务量的下降。
3.管理影响:此次事件揭示了银行内部监管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对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了重要问题。
银行需反思并完善内部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案例启示:1.完善内部监管机制:银行应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业务操作规范、账目核对严格,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强化内部审计: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各项业务和操作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确保银行的经营安全和财务稳健。
存单被掉包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
其中,存单被掉包案件因其隐蔽性、专业性等特点,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财产损失。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存单被掉包案件的剖析,从法律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案例简介:某市居民李某在一家银行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存单金额为50万元。
某日,李某去银行取款时,发现自己手中的存单与银行提供的存单不一致,遂向银行工作人员报警。
经调查,李某的存单被他人掉包,而掉包者正是银行的柜员。
该柜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李某的存单掉包后,将钱款取出。
二、案件定性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本案涉及的主要犯罪行为包括:1. 诈骗罪:柜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李某的存单掉包,骗取李某的存款,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2. 职务侵占罪:柜员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李某的存款,其行为也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三、法律分析1.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本案中,柜员的行为符合以下构成要件:(1)非法占有目的:柜员掉包存单的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李某的存款,符合非法占有目的的要求。
(2)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柜员通过掉包存单,使得李某误以为自己的存款还在银行,从而将钱款取出,符合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要求。
(3)骗取公私财物:柜员成功掉包存单,骗取了李某的50万元存款,符合骗取公私财物的要求。
2.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271条,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
在本案中,柜员的行为符合以下构成要件:(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柜员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掉包存单,符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要求。
(2)非法占为己有:柜员将李某的存款取出后,占为己有,符合非法占为己有的要求。
四、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本案中的柜员,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定期存款业务规避监控引发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某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6万元定期存单到期转存业务,在办理开户业务时因定期存单打印错位,打印内容不完整,柜员随即做定期提前支取交易处理,之后又让客户到另一柜员处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存在规避反交易行为。
为规避监控,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引发风险事件发生。
二、案例分析
(一)银行有关文件规定,柜员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操作错误后,为掩盖其错误操作行为,未按规定的反交易流程进行账务处理,有意采取其他方式调整错误账项,依照银行有关规定要进行责任问责。
(二)本案例中,柜员的操作行为违反了银行有关文件规定,因打印机故障致使定期存单打印不规范,未按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反映出柜员对规避反交易存在风险隐患认识不足,规章制度理解不透彻,随意操作,风险意识淡薄。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员工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开展遵章守纪教育,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员工的依法合规经营和防范风险意识。
(二)柜员要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制度规定,树立风险责任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
杜绝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办理随意性、不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等不良行为。
网点负责人要加强业务操作管理,正面引导柜员规范操作行为,有效控制风险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