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合集下载

草木皆兵的成语典故

草木皆兵的成语典故

草木皆兵的成语典故(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草木皆兵的成语典故草木皆兵的成语历史典故草木皆兵在作文中经常使用,比如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出处和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出处和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出处和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在紧张的情况下,军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形容得非常紧张。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

东吴军在赤壁之战中,因为听到了风声和鹤唳的声音,误以为是曹军来袭,导致军队惊恐混乱,最终惨败。

这次战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因为这次战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被广泛运用,形容在紧张的情况下,人们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甚至连草木风声都成为引起惊恐的原因。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11草木皆兵的故事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

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

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人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2草木皆兵的材料cǎomùjiēbīng《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木:树;皆:全;都是。

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

比喻军人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

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作谓语、定语、状语;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疑神疑鬼若无其事,镇定自若、坚如盘石古代敌人吓得惊恐万状,~。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抵抗前秦的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抵抗前秦的淝水之战

五胡乱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不久西晋(公元266-316年)短暂统一了全国。

当时北方五个边族(匈奴、羯、鲜卑、氐、羌)不断南徙,令中原大乱,导致西晋覆亡、东晋(公元317-420年)南迁,史称“五胡乱华”。

东晋成立之初,北方原有前凉、前赵、后赵、前燕诸多分裂政权,后经彼此征伐,氐人所建的前秦(公元351-394年)先后灭亡前燕、前凉,于公元376年统一北方,和南方的东晋一度形成对峙之势。

前秦南侵前秦君主氐人苻坚自公元357年登基(公元357-385年在位)以来,一面内修政治、增强国力,一面对外用兵、统一北方。

经过二十多年的统治,苻坚自觉国势大强,不禁志得意满,决心用武力征伐南方、一统天下。

前秦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在长安下诏伐晋,旋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自己随后带大军继发。

前秦军队号称八十多万乃至百万,实际其主力应为二十多万,其他多为临时征募的各族杂牌军。

当时有人劝阻其南下,苻坚却傲慢地以大江不足畏、投鞭可断流而坚拒。

此时南方的东晋,正值孝武帝司马曜统治时期(公元372-396年)。

接到战报,晋室由宰相谢安主持军政,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指挥八万北府兵为主力,开赴前线抗击秦军。

开战之初,秦军渡过淮水,攻陷寿阳(今安徽寿县)。

但谢玄则遣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在洛涧截击秦军。

谢石大军也水陆俱进,迫临淝水(源出安徽合肥西北,流入寿县境内,再经八公山南入淮水)。

彼时苻坚和苻融登寿阳城东望,但见晋兵军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敌兵,不禁面露惧色。

淝水决战淝水之战全程应自公元383年的农历七月苻坚下诏南侵算起,但决战时刻则在同年十一月。

却说秦、晋双方大军在淝水西、东两岸对峙。

苻坚派原来晋降将朱序去晋军大营,劝说谢石投降。

可朱序来到晋营,却透露一大军情:如若秦百万之军全集,则难以为敌;今宜速战挫其前锋,则可破之。

谢玄听计,遂派人昭示秦军:双方列阵一水之两岸,难以速战,或请贵军稍稍后退,使晋兵得渡,大家决一胜负如何?许多秦将不同意后撤,但苻坚认为可引兵稍退,待晋军半渡河时才以铁骑截杀之。

风声鹤唳成语故事

风声鹤唳成语故事

风声鹤唳成语故事风声鹤唳是一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自于《晋书·谢玄传》。

西晋王朝灭亡之后,琅玡王司马睿南迁,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

这时北方处于各少数民族政权相互征战的局面。

最终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前秦统一北方后,国力逐渐增强,前秦皇帝苻坚开始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

公元383年,苻坚不顾群臣反对,率领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直逼东晋。

苻坚的军队前后绵延十余里,军旗蔽日,鼓声震天。

苻坚骄狂地说:“我有百万雄兵,士兵的马鞭投到江里就可以截断流水,灭掉东晋算得了什么呢?”听到这个消息,面对实力如此悬殊的战局,东晋朝廷一时陷入恐慌之中。

宰相谢安冷静分析了双方的兵力情况和作战形势后,建议孝武帝坚决抵抗。

孝武帝接受了谢安的建议。

经过周密的部署,谢安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率兵八万先去迎战。

晋军开局很不顺利。

苻坚见有机可乘,便派朱序前去劝降,试图不战而胜。

朱序原来是东晋将领,在一次战斗中被前秦俘获。

他见到谢石,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出谋划策说:“秦军虽然号称有百万兵力,但战线拉得太长,如果在他们的兵力还没有集中起来时先打他的先锋部队,一定有获胜机会。

”谢石、谢玄认为这个思路非常正确,马上改变策略,派猛将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与秦军展开正面战斗。

在刀光剑影的惨烈厮杀中,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战线推进到淝水河边。

谢玄马上派使者和苻坚谈判:“这样吧,你把部队后撤一段距离,让我军渡过淝水,我们在河那边决一胜负。

”急于获胜的苻坚听了暗自窃喜,跟手下说:“这是个极好的机会,放晋军过河,趁他们过到一半的时候偷袭,定可以大获全胜。

”于是马上答应下来。

但他的这一意图却没有传达到士兵中间,前秦士兵看到晋军大部队突然渡河而来,以为前线战败,马上心神不定起来。

朱序又趁机派人在士兵中问散布谣言:“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士兵们信以为真,吓得纷纷后撤,秦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晋军抓住机会,八千骑兵火速渡过淝水,猛攻秦军,秦军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故事讲解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故事讲解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故事讲解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环境恶劣或者心脏极度不安,使得人们感到处处都有敌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代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战争时期,一支军队在山林之间行军。

此时,风声仿佛传来了敌军的号角声,宛如鹤鸣一般。

这声音引起了军队的恐慌,以至于他们开始对周围的草木、山石产生了错觉,误以为每一处都躲藏着敌人。

因为听风声后的慌乱和紧张,所以形成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处在一种紧张的环境中,对任何微小的动静都产生高度戒备,过分地怀疑周围的一切,导致过度恐慌和紧张。

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心脏不安,过度敏感,对任何事情都过分担心,过于紧张。

总的来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紧张恐慌的情况下,对周围环境过度敏感和猜疑的状态。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大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大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大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大全,希望你喜欢。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

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

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

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

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

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

他派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

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

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

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

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

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

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

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

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

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

秦军抵挡不住。

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

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注音】fēng shēng hè lì , cǎo mù jiē bīng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

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

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出处】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谢玄传》
【解释】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用法】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惊惶失措
【成语示列】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草木皆兵的典故简介

草木皆兵的典故简介

草木皆兵的典故简介典故结构凝练,言简意赅,因而为文人雅士所青睐,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草木皆兵的典故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草木皆兵的典故简介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

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

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典故介绍草木皆兵,读作cǎo mù jiē bīng。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介绍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介绍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介绍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可两朝开战时,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看到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

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含义
风声鹤唳指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出自《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草木皆兵指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

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

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草木皆兵的寓言故事和寓意_草木皆兵的造句

草木皆兵的寓言故事和寓意_草木皆兵的造句

草木皆兵的寓言故事和寓意_草木皆兵的造句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

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草木皆兵的寓言故事和寓意,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草木皆兵的寓言故事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

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

当时,晋军将领是谢石、谢玄和刘牢之,总数只有8万人。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力不足,不堪一击,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来是东晋的官员,对东晋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兵力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

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就溃不成军了。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

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

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

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

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

草木皆兵典故

草木皆兵典故

草木皆兵典故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草木皆兵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草木皆兵的典故: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

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

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草木皆兵造句:1. 一时间,受三聚氰铵污染的奶制品市场显然已经草木皆兵。

2. 敌人如惊弓之鸟,白天夜里都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也不敢离天炮楼。

3. 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4. 非洲人为何对西药草木皆兵?5. 在草木皆兵的环境下,不但美国客户的订单在减少,连欧洲的订单也在下滑。

草木皆兵的四字成语典故

草木皆兵的四字成语典故

草木皆兵的四字成语典故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汉语成语,意思是见到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敌兵,你知道关于成语的典故具体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草木皆兵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注音】cǎo mù jiē bīng【出处】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晋书·苻坚载记》【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神经过敏【相近词】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反义词】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成语例句】◎ 但也有些人对于癌几乎存在一种草木皆兵、谈虎色变的心理,这可能要归咎于传闻失实的错误。

◎ 不要因噎废食,不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把很多香花都看作毒草。

东晋的时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坚,想要征服中原,统一天下。

公元383年,他调兵9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迫进淮河,进攻东晋。

弱小的东晋沉着应敌。

大将谢石、谢玄率兵去淮河迎战。

前秦王苻坚觉得自己有百万强兵,粮草堆积如山,打一个弱小的晋朝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且应首战告捷,一举攻占寿阳。

苻坚自信必胜,于是派东晋降将朱序去谢营劝降,可是朱序到了那里不但没劝降反而告诉谢石说:“秦军虽夸口说有百万强兵,可大部分还在路上,如果现在乘秦大军未到,迅速打过去,败其先锋,后军锐气就可弱。

”于是谢石立刻派部下刘牢率精兵5万趁着天黑,渡过洛涧奇袭秦军,结果苻坚的军队大败。

苻坚吃了败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楼,朝淝水南岸的晋军望去,不由地打了个冷战。

苻坚远远望见晋军队伍整齐,士气高昂。

再看,八公山上草木丛丛,迎风摇曳,他以为那是晋兵,不觉惴惴不安,自言自语道:“晋兵真不少啊。

”后来秦军士气极度低落,苻坚的指挥已无能为力,结果秦军全线崩溃,苻坚中箭逃回洛阳,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典故由来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典故由来的故事

草木皆兵的典故由来的故事草木皆兵就是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那么你知道草木皆兵的典故由来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草木皆兵的典故由来的故事吧!草木皆兵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

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

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

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生词本成语草木皆兵拼音cǎo mù jiē bīng解释木:树;皆:全;都是。

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

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

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近义词疑神疑鬼,满腹疑团,弓杯蛇影反义词镇定自若,坚如盘石,稳如泰山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关于草木皆兵成语故事9篇

关于草木皆兵成语故事9篇

关于草木皆兵成语故事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关于草木皆兵成语故事9篇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成语典故】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

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

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秦王苻坚控制了北方的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90万步兵和骑兵进攻江南的金朝。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率领八万大军抵抗。

知道晋军兵力不足,苻坚想以少胜多,抓住时机,快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一个糟糕的开局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部署在淝水北岸,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大将谢玄让秦军稍微后退一步,让出一条路过河。

傅剑暗笑。

晋军将领不知道怎么打仗。

他想趁晋军渡江忙,难以作战之机,出其不意,就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典故溯源《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淝水之战衍生的四个成语故事

淝水之战衍生的四个成语故事

淝水之战衍生的四个成语故事导读: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新旧更替,战争在所难免。

所以就有一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而这场经典战役之中,也不乏一些著名的典故。

1、投鞭断流典故: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

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

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

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

」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

至于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

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

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

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强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2、草木皆兵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

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大全

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大全

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大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

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

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投鞭断流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分庭抗礼。

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

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

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

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

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

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

”苻坚不以为然,反大言不惭曰:“星象之事,未可尽信。

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

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岂惧天险?”遂罔顾谏言,立意伐晋,亲率大军,兵临淝水,自西而东,列队甚长。

东晋遣大将谢玄、谢石领八万精兵抗敌。

苻坚轻之,恃兵多急攻,然遭晋军顽抗,淝水一战,竟为东晋所败,自此一蹶不振。

原指将所有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断水流。

后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常用词语。

东山再起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选文
【选文】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

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阵
以待之。

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
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

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

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
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
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
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阻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
以铁骑蹙而杀之,篾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
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秦兵大败,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译文
【译文】十一月,谢玄派遣广陵相(封国在广陵的地方长官)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没有到十里,梁成以涧为阻列阵以等待他。

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
斩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截断他们归途中必经的渡口,前秦的步骑崩溃,争着赶往淮水,士兵死去一万五千人,捉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全部收缴对方军用器械及粮草之类。

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

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

前秦军队紧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

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
的作法。

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
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
万分安全。

”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
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

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

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

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

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
田野,堵塞了河流。

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
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典故
【典故】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

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

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


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

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
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

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

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

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

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
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

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

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

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

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

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

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现在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
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攻洛涧。

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

秦军抵挡不住。

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

洛涧的胜利,鼓舞了
晋军的士气。

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

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

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

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
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

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

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

晋军以精锐八千涉
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

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

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

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
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

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出自《晋书·谢玄传》)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现义
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