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1《新闻两则》
新闻的结构:
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 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 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 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 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 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中 原 我 军 解 放 南 阳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是“电头”部分,交待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三、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 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 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1、新闻两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 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 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 党军;以局部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发明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 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 又逃到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 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 役前夜。
(三)补写导语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 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 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 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 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 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 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不景 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 使全国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 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 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或加大 库区“清漂工作”的力度)。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新闻两则
资料助读
2.背景介绍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 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 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 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 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 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 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 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 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止
——败退。“溃”,溃 败。 ——蛮横的样子。
3.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合作探究
• 1、整体把握课文。 • 2、语言精析。 • 3、疑难解答。
1、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 本文的标题只有主标,没有引标、副标。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 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 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 利的豪情。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 文 结 构
渡江区域 导语:(第1、2两句) 渡江概况(从四个 方面概括)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 点)
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确切。 “到达”则太泛。
下的”更为 准确得体。
“二十四小时内 “突破”准确表现了 即已” ,时间明 战斗过程,表明有敌 确,含有渡江迅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速,作战顺利之 军防守,我军歼灭或 意,准确表现了 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路军首先突破(越过)安庆、芜湖线,渡至 神速特点。 如用 如用“越过”则不准 “共”,则时限 (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不明,一般化。 确,因为其对象是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
:湖北省的简称。
豫yD: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iji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Y。
:阻止; 遏止。
锐不可当ruibDk苞dang: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芜湖荻港溃退要塞阌乡逃窜聿2《芦花荡》尖利jianli:尖锐锋利。
能耐n6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ouxia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anji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
:倾斜。
央告yGnggdo: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堤防竹篙编算疟子吆喝蹿飒飒泅水莲蓬3《蜡烛》拂晓fuxiao :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瓦砾wdli:破碎的砖瓦.地窖di jiao: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gO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anweiwei: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迫击炮匍匐交叉腋窝名副其实=名符其实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zGngwD: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xiGngqi。
:装各种东西用的方形容器,可用木头、塑料、皮革等制成。
制裁zhicd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dngrdn-w血3: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赞誉珐琅惊骇瞥见劫掠笑嘻嘻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sDmD: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荒谬huGngmiD:荒唐,错得离谱。
健忘jianwang:记忆力差,易忘事。
杀戮蜿蜒恍惚斑白盟誓憧憬控诉执著韵律云霄倾泻缭绕不绝血腥6阿长与《山海经》骇hai:惊骇;惊诧;惊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作文选》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解放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出自《东北日报》。
2:《芦花荡》选自《孙梨文集》。
作者孙梨,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平安县人。
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3:《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茅盾译。
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程曾厚译。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文学翻译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词第一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生字、词语注音及解释(人教版)1、《新闻两则》èyùwén yù鄂豫阌乡聿绥靖suíjìng :安抚,平定。
阻遏zǔè:指阻挡;阻止,不让其得逞。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锋利无比,无法阻挡。
2、《芦花荡》cuān qiúdījiān lìyōu xián yào zǐnéng nài蹿泅提防尖利悠闲疟子能耐寒噤hán jìn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阴惨yīn cǎn :文中指光线特别阴暗不明。
仄歪zèwāi :倾斜,歪斜。
央告yāng gào :央求,恳求,低声下气的说。
月明风清yuèmíng fēng qīng :月光明朗,微风爽人。
形容美好的月夜。
转弯抹角zhuǎn wān mòjiǎo :沿着曲折的道路走。
形容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zhāng huáng shīcuò: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蜡烛》dìjiào jūgōng地窖鞠躬匍匐púfú:以腹贴地爬行。
拂晓fúxiǎo :指天快亮的时候。
瓦砾wǎlì:破碎的砖瓦颤巍巍chàn wēi wēi :指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精疲力竭jīng pílìjié: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形容非常疲劳。
名副其实míng fùqíshí: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永垂不朽yǒng chuíbùxiǔ: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yǔfàláng huǎng zhuìhài xīpiē予以珐琅恍若缀满惊骇晨曦瞥见赃物zāng wù:是指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新闻两则》精读品析
《新闻两则》精读品析
☆妙句涵咏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评点】“百万大军”报道了我军力量之强大;“一千余华里”点出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写出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得辉煌战绩;“均是”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本句用词精炼,铿锵有力。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评点】这一句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和渡过人数,用词准确生动。
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时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品味。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还有渡江迅疾,作战顺利的意思。
3、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还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评点】本句语言生动形象,以森林的气势,枝叶茂盛的生机,树木生根来形容我军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佳段欣赏
4、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评点】这段文字是新闻的背景材料,说三国、道后汉,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而暗示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
1、新闻两则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
作 业 布 置
知识,写一则新闻, 报道发生在你自己 身边的新鲜事, 300字左右。(注 意:要符合新闻的 结构和要素) 完成语文练习册。 预习《2.芦花荡》。
①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 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 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 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 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 较。)
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 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 原因 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 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 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结果 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 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 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敌军:
纷纷溃退、毫 无斗志、微弱、 不想再打了、 泄气
开头的小字部分是什么内容?
预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重点知识+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绥靖[ suí jìng ]: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
也作「绥静」。
词性:动词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
靖,安定之意。
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
“慰抚”之意。
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
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
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
一般用于贬义。
近音词:绥静[ suí jìng ]燧镜[ suì jìng ]岁竟[ suì jìng ]【造句】唐朝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绥靖社稷的大功。
阻遏[ zǔ è ]:阻止;阻拦、遏止。
词性:动词反义词:通达同音词:阻扼[ zǔè] 阻阨[ zǔè] 阻阸[ zǔè]锐不可当[ ruì bù kě dāng ]:形容气势威猛,所向无敌,不可抵挡。
也作「锐未可当」。
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词性:成语;形容词业已[ yè yǐ ]:业经;已经。
词性:副词同音词:业以[ yè yǐ ]泄气[ xiè qì ] :泄劲。
灰心丧志。
讥笑人劣弱无能。
词性:动词;形容词反义词:助威[ zhù wēi ]起劲[ qǐ jìn ]奋发[ fèn fā ]近义词:灰心[ huī xīn ]气馁[ qì něi ]败兴[ bài xìng ]泄劲[ xiè jìn ]同音词:屑泣[ xiè qì ]懈气[ xiè qì ]亵器[ xiè qì ]瀣气[ xiè qì ]溃退[ kuìtuì]: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1、《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
2、《芦花荡》,作者:孙犁。
选自《孙犁文集》。
“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荷花淀》3、《蜡烛》,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矛盾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选自《雨果文集》法国作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5、《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
第二单元6、《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7、《背影》,作者:朱自清,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自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
8、《台阶》,作者:李森祥,选自小说集《台阶》。
9、《老王》,作者:杨绛,选自《杨绛散文》。
10、《信客》,作者:余秋雨,选自《秋雨散文》。
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自唐丞,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主持修建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
12、《桥之美》,作者:吴冠中,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
13、《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
14、《故宫博物院》,作者:黄传惕。
15、《说“屏”》,作者:陈从周,选自《陈从周散文》,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圆》。
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预言》,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作者:谭家桢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作者:桂文亚。
2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选自《陶渊明集》22、《短文两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陋室铭》,作者:刘禹锡,选自《全唐文》,铭,古代刻在器皿上称述功德的文字,用韵。
1、《新闻两则》新闻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课文分析:
一、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 十万人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导___语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简__述___渡__江__战___役__胜__利___成__功__,___引__起__下___文____________。
•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 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 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
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
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 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 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
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
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
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 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 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请找到本文五个结构
课文分析
1、标题:简洁、醒目,概括性强。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
事件,“三十万”“胜利“”南渡”等字眼鲜明 醒目,激发人们阅读兴趣。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多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 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主体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 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 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 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 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作 业
必做: 1、字词强化练习 2、完成《能力培养》一 3、《长歌行》背诵默写 选做: ●第一则新闻语言精炼铿锵,第 二则儒雅广博,试举例说明。
问:三路军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来 安排?
1、“20日夜起”“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 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 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 密衔接。 2、在内容和写法上,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 详有略: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 4月 22日 2时,新 华社播发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已作过报 道),另外两路军队写得详细;中路军、西路军所 遇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在叙述这一情况 时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 抗较为顽强”,文中叙述了我军在“整天激战”中 “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见这三个层次 在内容和写法上也是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重复雷 同,力求相互配合。
练习:分析[新华社长江 前线22日22时电]这 电头所含的信息量 参考:[新华社长江前线 22日22时电]中”新华社 “是通讯社的名称,交代 了稿子的来源;”长江前 线“交代了发稿的地点, 说明稿子的真实性;”22 日22时“交代了发稿的时 间,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电“说明了发稿所采 用的形式。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不能删去
交代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和 时间 。
作用: 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小知识:电头
电头就是在报道 开头用括号或黑 体字表示,交代 槁子的来源和发 稿的时间 1、在报道的开 头 2、用括号或黑 体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 来源和发稿时间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 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 题 讨 论
本则新闻的结构包括几个部分?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
阻遏 溃退 悍然 ——阻止 ——败退。“溃”,溃败。
——蛮横的样子。
作 业 布 置
运用所学有关新 闻知识,写一则 新闻,报道学校 或班级里某人、 某事或某项活动 ,或发生在你身 边的新鲜事。 要求:1、拟出恰 当的标题。 2、注意导语的概 括性和准确性。 3、要简洁明了, 字数在300左右。
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 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 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 语言简明准确。
这两句议论都属“背景”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 出了文章中心。
毛泽东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主体和背 景。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和 结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 原因 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 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 ,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和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 结果 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 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 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说说本则新闻的结构
本文内容较多,可先划分层次。
把握全文内容,划分全文层次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
日”重复。
第 三 小 题
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 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 机勃勃,富有气势。
小结:
•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
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 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 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 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 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 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 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 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 提高认识水平。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区域 时间 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中路军
30万
区域
安庆-芜湖
时间
20日夜—— 21日夜
战况
全部渡过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 )-安庆
芜湖-江阴
东路军
35万
21日17时 —— 22日22时 21日17时 —— 22日22时
课后练习二
第 一 小 题 共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 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 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 思。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 第 二 小 题
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
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
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 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 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 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 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的六要素(记叙的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标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 导语: 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 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主体:第一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 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军溃败 的背景。 第二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 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 背景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 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 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 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 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 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 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 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 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 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 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 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 100人之一。
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二 二、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 句好,并说说理由。
课后练习二
越过
第 一 小 题
突破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 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而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课后练习二
第 一 小 题 到达
渡至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 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 字简洁有力。
◇新闻的特点: ◇新闻的写法:
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 言简明准确。 (鲜、真、快、简)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 闻 的 六 个 要 素
何时?--时间 何地?--地点 何人?--人物 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 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