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题教学中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提供多样化的应用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供多样化的应用题,包括真实的生活场景、实际的经济问题、物理现象等。
这些应用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解决关于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提倡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即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跨学科思维数学在应用题中往往需要跟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例如在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跨学科思维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的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团队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来解决应用题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意识。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够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应用题中,学生需要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中包括推理,证明,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激活并注重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的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利用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通过使用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教学应用题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或者动手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们应该重视的工作。
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初中数学应用题是数学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能力综合运用的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和解题技巧,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策略:1.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应用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参与: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联系实际:初中数学应用题往往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解析几何问题中,可以引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巩固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与应用题相关的知识。
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应用题,迅速解决问题。
二、解题技巧:1.阅读理解题目:在解答应用题之前,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几次,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条件,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
2.画图表示:对于一些几何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通过分析图形特点来解决问题。
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
3.建立方程式:对于一些代数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建立方程式,将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的形式来解决。
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学生可以找到适合的代数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式进行求解。
4.反向思考:在解答应用题时,如果学生无法从已知条件直接求解,可以尝试从结果来逆向思考,分析结果能够满足什么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来从已知条件中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应用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用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几位老师先谈根据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认识到关于良好的数学教育包括八个方面:“能够探索数学的本质体验到数学的精神进而学到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能力,慢慢感悟和理解数学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数学素养。
”却普遍感到当前的小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并加以克服。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情境的导入,轻课堂主题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用生活情境引入。
生活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价值、生活情境。
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部分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过于片面,过分强调应用题教学中的“现实性”,过于追求形式。
在教学中一味地创设情境,不能更快地切入主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时候,书上为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爸爸早上去上班,走到半路上,想起把文件落在家里,问爸爸如何才能尽快取到文件。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爸爸改乘小轿车,有的说爸爸走近道……其实教师的目的就是要引出爸爸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文件送给爸爸,爸爸沿原路返回,两个人在途中会合,从而引出相遇问题。
但经过大约五六分钟学生也没有说出这种方法,学生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甚至出现了争论,直到我说出了方案后,有的学生还沉浸在问题中。
给学生造成本节课的主题是如何走最节省时间,而不是如何解决相遇问题。
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在低年级这样的现象更是普遍,老师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低年级的孩子他的想法比较天真,想象力比较丰富,所以有些时候让上课的教师措手不及。
更主要的是冲淡了本节课的主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情境的导入是为问题服务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对教材进行删减、修改或增补。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图形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表达数值大小关系,还可以用
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
习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后,往往会遇到一些数值的大小比较问题,例如:甲、乙两个人比赛,甲用时6分钟,乙用时8分钟,问谁用时更快?利用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6和8两个
数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值的大小关系,较好地完成比较任务。
其次,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会常常涉
及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每天要走3公里去上学,为了不迟到,他需要提前多久出发?通过画出从小明家到学校的3厘米线段和用时的比例关系,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出小明
需要提前多少时间出发才能准时到达学校。
此外,线段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比”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然后比较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大小,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的概念。
最后,线段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中,线段图可以很
好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
通过在画出线段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
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在很多应用题中进行运用,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一些数学概念,如比较大小、长度、面积、时间等。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线段图在比较大小问题中的应用在小学数学中,比较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而线段图正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比较大小。
如下图所示: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条线段的长度,通过比较大小可以得知,AC > AB > BC。
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一些比较大小题目,如“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写下列长度:9cm,15mm,1dm”等。
线段图也可以在解决一些长度问题中进行应用。
比如:有一根铁丝,长度为15m,需要将它剪成三段,第一段比第二段长2m,第二段比第三段长3m,请问,第一段铁丝的长度是多少米?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模拟这个问题:- 将整个铁丝的长度15m表示成线段AD;- 将第一段比第二段长2m,向上画出一条2cm的线段BE;- 将第二段比第三段长3m,向下画出一条3cm的线段CF;- 从B点向右画一条线段BG即为第一段铁丝的长度。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轻松求出这道题的答案:第一段铁丝的长度为5m。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cm,面积为42cm²,求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将长方形的周长表示成一条线段,即AB = BC + CD + DA = 26cm;- 将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成一个长方形,即AB × BC = 42cm²。
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组求解:- 2BC + 2DA = 26;- DA × BC = 42。
因此,长方形的长度为6cm,宽度为5cm。
甲乙两地相距160km。
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速度为20km/h;在乙地停留1小时后,以同样速度返回甲地。
求小明总共耗费的时间?- 甲地A和乙地B之间的距离为160km,表示成一条线段;- 小明从甲地A出发,骑车前进,耗时x小时,到达乙地B;- 停留1小时后,小明骑车返回,耗时y小时,回到甲地A。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 观察分析法: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弄清问题中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再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问题,并且更好地掌握解题策略。
2. 合作探究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析、讨论,合作解决数学应用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解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兴趣导入法:教师可以以生动的故事、灵活的例子或有趣的实例来导入应用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归纳与演绎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已知的应用题例子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问题的共性和规律。
之后再通过类比、推理,将归纳出来的规律应用到未知的应用题中,以找到解题方法。
5. 强化训练法:教师可以通过多次的应用题训练,让学生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应用题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6. 多元化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游戏、故事、演示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应用题。
通过多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评价激励法:教师在评价学生解题过程和答案时,应该注重正面评价和激励。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些目标,如成功解决一个难题、用最短时间完成15道应用题,激励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
总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采用以上策略,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谈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本文将讨论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的相关内容。
一、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之前,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包括他们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理清问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步骤。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逻辑推理、思维导图等。
三、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导小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中。
四、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应用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通常的解题方法有数学公式法、图形法、数据表法等,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方法,使他们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五、注重实践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大量的实践性练习和应用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
六、设计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是指那些具有引导性和激发思维的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和热情。
启发式问题既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与数学应用题相关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题;解决问题;开放型;列方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走出以上困境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沟通各种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
例如,在进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混合练习时,往往难以判断一道题是用乘法解答还是用除法解答。
其实,分数乘、除法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我们只要沟通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重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就不难区别。
都是根据条件先判断哪个数量是单位“1”,并分析它是已知还是未知,再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来解答。
还有在解决正、反比例的应用题时也是这样,关键在于发现解法,怎样是用正比例解,怎样是用反比例解,就在于正确判断前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乘还是可除,可乘就是反比例,可除就是正比例,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隐含条件就是会分析前两种相关联的量乘出来得什么?除出来得什么?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
二、把书本上的例题设计成开放型的应用题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为此可以把例题设计成开放型的应用题。
所谓开放型的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条件—问题”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条件并且解答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三、在操作中学习应用题我们常说: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特别是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表象到抽象的一种渐进过程,学生在操作中能够获得亲身体验,又在体验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题之前, 笔者做了一个可移动的相遇问题 教具进
行演示 : 同时拉动橡 皮筋 , ① 使两辆汽 车相 向而行 , 它们之 间距离越来越 小 , 最后相 遇 , 使学生清楚 地看到两辆车在
同一时间内相向而行的路程正好就是 甲乙两地的距离。 ② 两 车 从 一条 线 段 的 两 端 同 时 出发 , 向移 动 1 时 作 个 标 相 小 记, 这样共 3次两车相遇 ,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 演示教具上 两车 l 时所行路程和就是速度和 , 小 同一 时间内共行 3个 速度和就是两地距离。 这时已是水到渠成 , 教师稍加点拨 ,
化 成 生 活 问题 , 学生 很 易 理 解 。
、
认 真读 题 , 理解 题 意 。 揭示 数 量 关 系
“ ” 读 好像是语文的专利 , 其实不然 ,读 ” “ 在数学科 目
中占有重要地位 , 认真读题 , 理解题 意, 才能正确地分析数 量关 系, 迅速解答应 用题。读分三 步 :. 1 理解应 用题 的事 理 ;. 2了解题 中各种数量及其 含义 、 系 ;. 关 3能用 自己的话 复述应用题 , 这时分析题 中数量关系 , 学生才能有问必答 , 答必正确 , 跟上教师分析思路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 美术小组做红花 , 小明做 了 l , O朵 比小亮多做 了
一
弃舍题 目情节 , 构造模 型 , 建立表象 , 将数学问题转 化为生 活 问题 , 用 所 学 的 知识 方 法 解 答 应 用题 。 利 三、 演示操作 , 弄清事理 , 概括数量关系 小学生生活知识经验浅 薄, 对应用题中隐含 于事件 内 的事理之间的相互联系缺乏深刻认识 , 不能揭示 出他们之 间的数量关系。心理学表明 ,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以具体 形象思维为 主要形式 , 逐步 向抽象 思维过渡 , 这个过渡必 然要经过感知 的表象 , 因此 , 教学 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 演示操作 , 使生动具体的感知材料作用 于大脑 , 获得对应 用题的事理 、 数量关 系的表象更鲜明 、 清晰 , 将数学 问题转
试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试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有效教学策略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决数学应用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试析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在解决应用题时,可能存在着对题目的理解模糊、求解方法不够灵活、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等问题。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将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分解成易懂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技巧。
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探索自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如果校园操场的面积是多少,我们应该买多少平方米的草坪来铺设”,这样的问题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特别是在应用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学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
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借鉴,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喜欢用数学的观点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发挥应用题的教学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例如,应用题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
通过它学生可以理解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使他们了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一、感受数学生活来源,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要使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会把获得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既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应用题教学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尤其是应用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难懂。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
”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相并关系应用题时,教师出示的第一个例题是:爸爸买来12个苹果,妈妈买来10个梨,一共买来多少个水果?在教学求部分量应用题时又以“书架上原来有32本书,拿走了14本,还剩多少本?“为例题,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应用题时就感受到应用题来自于生活,很容易地就和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消除了害怕学习应用题的心理。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应用题,比如在距离、时间、速度等方面。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通常会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1、可视化解决问题线段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便于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应用题时,可以利用线段图将这些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可以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间和距离等信息,然后再将问题转化成公式求解。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线段图不仅可以解决各种应用题,还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一些难题需要把问题分解成若干步,然后逐步解决,这需要学生进行思路的串联和组织能力,通过线段图的展现,帮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套路,这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实践性的学科。
线段图不仅可以展现问题,还能够将问题转化为实际的练习题,并帮助学生练习各种数学技巧,比如分步计算,逐步解题,精确定位等。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段图的展示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因欲求速成而显得单调和枯燥,但通过线段图的呈现,可以让数字具有生命、动态和可视化,如辅助和阐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在 编题 的 练 习中培 养学 生的数 学 思维 能力
编 题 练 习 是低 年级 应 用 题 教 学 中较 好 的一 种 教 学 手 段 。切 实加 强 这方 面 的训 练 , 既 能帮 助 学 生熟 悉 了解 应 用
题 的 基 本结 构 , 又 能 充 分调 动 学 生 思 维 的积 极 性 , 丰 富 学
视 了 在 基 本 应 用 题 教 学 中 对 学 生 进 行 数 学 思 维 品 质 的 有
通过引导 , 要 求学 生 用 语 言 表 述算 理 , 促 进 学 生 逐 渐
由“ 想得清 ” 发 展为“ 说得清” , 又由“ 说得清” 进 一步 促 进 “ 想得 清 ” 。这样 不 但提 高 了学 生 的 语言 表 达能 力 , 而 更 重 要 的是 培养 了学 生肯 动脑 筋 的数学 思维 好 习惯 。
… …
在 活动 课 上 , ( 1 ) 小 红拍 了 3 5 下皮 球 ; ( 2 ) / J  ̄ 红 比 小 冬 多拍 3 下; ( 3 ) 小华 拍的 是小 红 的 3 倍 。题 目 : ( 1 ) 小 红比 小 华 少拍 几下 ?( 2 ) 小华 和小 冬共 拍几 下 ?( 3 ) 小华 和 小红 共 拍 几下 ?( 算式 略 ) 进 行上 述编 题 训练 时 , 我经 常要 求 学 生 一方 面要 正 确 理 解算 式 、 明 白算理 , 另 一方面 , 还要 根 据 给 出的 条件 和 问 题, 认 真 思考 如 何使 题 、 式 一致 , 促使 小 学 生的 数 学思 维 能
生想 像 题 目的内容 在 脑子 里形 成 一 幅 图画 , 并 和 以前 做 过
的 有 图画的 应用 题相 比较 , 再 决定 用什 么算 法 。这 样 , 学 生 思 考起 来 也就 比较 容 易 了 。在 学 生解 答 后 , 我 又 进一 步促 使 学生 抽 象 出“ 知道 有 1 2个球 , 借 走 9个 , 还 剩 多 少个 , 就 是 从总 数 l 2个球 中去掉 借 走 的 9个 , 求 还剩 多 少个 , 所 以 用减 法 ” 的算理 。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口南宁市横县 陶圩镇 中心 学校 莫汉银
【 关键 词 】应 用题 教 学
教 学 实践
创 新 能力
什么 区别? 有什 么联系 ? ( 4 ) 这道题跟以前
学 过 的应 用 题 有 什 么 不 同 ? 难在哪里? 学
盒里粉 笔支数是 总数的 四分 之一 。请 同
二 、 以游 戏 形 式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来, 整个课堂气 氛十分活 跃 , 达 到 了高
的。下面谈谈笔者在应用题教学 中, 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 的一些做法。
一
潮 。通 过一 个 个 简 单 的数 学 游 戏 , 大 部 分
学生都 能参 与到学习 中。 在轻松 、 自由、 活
生们数一数 , 果 然是 1 5 支 。笔者问 : 你们 是 怎样猜 出来 的? 有些学生笑着说 : “ 是算 出来 的。” 算式是 : 2 0 x ( 1 - 1 / 4 ) = 1 5 ( 支) 。”
接着 , 笔者还让 学生做这样 的游戏 : 一个 学 生 提 出问 题 , 另 一 个 学 生猜 答 案 。这 样
趣,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孑 L 子说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
不 如乐 之 者 。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 趣 是
所谓发散思维 , 是 指 依 据 一定 的知 识 或事实 , 寻 求 对 某 一 问 题 的 各 种 可 能答 案 的一 种 重 要 思 维形 式 , 其 特 点 是 富有 开 放 性 。很 多 发现 和发 明及 科 学 理 论 的 创 立 , 都 是 建 立 在 发散 思 维 基 础 上 ,没 有 发 散 , 就 没 有 创 新 。在 应 用 题 教 学 中 , 笔 者 比较 重 视 发散 学 生 的思 维 , 并 以此 培 养 学 生 的 创新 能力 。 比如 ,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 : 甲 乙 两班 学生 参 加 植 树 活 动 , 两 班 植 树 棵 数 的 比是 5 : 6 , 甲班 植 树 5 0棵 , 乙班 植 树 多 少
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形式之一。
然而,在处理初中数学应用题时,我们常常会遭遇一些问题,例如题目的设置模糊、步骤过多等,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解题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应用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题目的设置模糊有些数学题目的设置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条件和约束,给学生理解题目和解题带来困难。
例如,“小明是一家饭店的店员,他一天收到两万五千元,再加其中的百分之二十,他一天一共收多少钱?”这样的题目缺乏具体信息,学生很难确定解题思路。
2.题目的推导过程复杂有些应用题的解题过程缺乏简略明了的推导,步骤交错复杂,给学生理清思路、合理推导带来困难。
例如,“以甲地为原点,其中感应塔高44米,该塔东边有44千米长的线缆,其角度为36°伸至乙地,求乙地的地面高差。
”这样的题目需要学生将复杂的图形结构转化为数学模型,处理过程较为复杂。
3.题目的实际应用价值较低一些题目设置中,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过于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甲地和乙地同时开车相向而行,甲比乙速度快5千米/小时,那么他们多长时间会相遇?”这类题目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实际应用背景,无法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二、对策探讨1.题目设置要具体明确在设置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应该确保题目条件充分明确,具体清晰,避免给学生带来歧义。
教师在出题前应经过细致思考,严格筛选,避免题目存在模糊性。
同时,学生在解题时也要仔细阅读题目,进行思维跳跃,避免对题目的模糊理解造成误解。
2.简化题目的推导过程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简化题目推导过程的方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中间变量、建立方程等方式,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题数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抽象的数学理论和题目为主,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能,更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培养出创新解决问题的意识。
应用题数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问题是可以通过单一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的,往往需要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探索和实践。
应用题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将问题分配给学生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共同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更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倾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一旦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他们就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复杂问题,为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作出更有力的贡献。
应用题数学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与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应用题数学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摇篮,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浅谈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题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和数量关系,培养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应用题的教学在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同时,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笔者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就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
”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切入口。
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外,还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如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同学们,老师有件事要请你帮忙,昨天,一年级的小朋友排练节目,排着排着,有几个小朋友说肚子饿了,我随手掏出18元钱,让一个小朋友去买方便面。
他回来告诉我说,店老板开始只同意给12包,我说批发部里比你的便宜得多,老板说每包再便宜0.5元,共给我17包。
现在请大家帮我算算,按店老板的说法,有没有给够。
如果没给够,课后请大家帮老师将少给地要回来。
这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一提出,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探究热情。
又如在“设计乘车方案”教学中,笔者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组织我们年级的320名同学旅游,已知24座的中巴车,每辆费用250元,10座的面包车每辆费用120元。
如果你是班长,怎样租车最划算?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增,踊跃发言,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而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动脑、动口、动手,有效地培养了合作竞争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 3棵” 这个条件 不直 接给 出, 据与松 树的关 系说 出来 , 根
班分得的本数与读物总数的比是 4 (+ ) 那么列算式 : 4 5。
就 是 : :4 5= O X; 4 ( ) 4 (+ )2 : X: 5本 解 法二 : 这批 读物 按 4 5分给 甲 、 把 : 乙两个 班 , 以 可
个三 角形 全等 吗 ?() 它条件 不变 , 3其 如果 B =LB= ’ 9。 O ,这两 个三 角形 还全 等 吗? ()其它 条件都 不变 ,如 4 果 ZB: B=锐 角 , 两个三 角形 还全等 吗 ?通 过课 堂 ’ 这
讨论 , 终解 决 了 问题 , 最 教学 效果很 好 。
均 分成 (+ ) , 4 5 份 甲班 分得 4份 , 乙班 分得 5份 , 也就 是 甲
多讲 。 这里 “ 多讲 ” 的是 从各种 不 同的认 知角度 , 指 依 据数 量 关系去 叙述 同一式 题的 教学 法 。这样 训练 有利 于 提 高学生对 “ 文字 题” 应用题 ” 系的理解 , 利于培 养 与“ 关 有 学 生分析 问题 、 决 问题 的能力 。如式题 ;2 8 解 7+
应用题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的分析
学习指导2023年12月上半月㊀㊀㊀应用题教学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的分析◉广西柳州高级中学㊀曹灵华㊀黄瀚元㊀㊀数学学科中,将含有一些数学关系的问题用文字表示出来,由此形成的题目称为应用题.应用题通常由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组成,其中,没有特定解题规律,且需要运算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我们称它为一般应用题;题目中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能用特定方法或步骤来解决的应用题,我们称它为典型应用题.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这两种应用题均有出现,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失误也不少.因此,笔者调查分析了学生解题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共勉!1常见问题1.1抗压能力差,缺乏自信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心理压力大,反而会显得信心不足.具体表现在解应用题时,出现紧张㊁畏难㊁耗时长等问题,尤其是近些年的高考试题非常灵活,总让人耳目一新,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看到没见过的试题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畏难心理.这种状态导致了学生在解题时,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情绪低迷,因而难以激活思维,导致解题失败.1.2审题能力差,忽略重点题干长㊁文字多是大部分应用题的特点,其中重要的关键字㊁词㊁句等比较分散,还有些隐含条件需要学生去挖掘.有些学生在读题㊁审题时,走马观花,丢三落四,无法厘清各个条件之间存在的重要关系,甚至对一些条件干脆视而不见,更别说挖掘重要的隐含条件了.不论有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没有弄清问题重点的情况下解题,必然注定了失败.1.3运算能力差,会而不对调查发现,一些思维活跃㊁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大型考试中总是拿不到高分的原因竟然是运算能力差.这部分学生总为自己什么都会而沾沾自喜,考试中却出现解题思路完全正确,但在运算中丢分的现象.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涉及与字母㊁因式分解㊁求导等相关的运算中.2应对措施2.1探寻生活问题,增强自信高考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还是对心理素质㊁思维品质与综合素养的考查,这是一个公平㊁公正的较量[1].作为学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用最佳的状态应对每一场测试,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这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校外的社会生活,多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让抽象的知识与丰富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从而建立解题的信心.例1㊀两位朋友约定在下午14:00~15:00之间于步行街的某店门口相见,他们商定好若其中一个人先到,必须等另一个人20分钟的时间,若另一个人在20分钟内不到,等待的人则自行离去.求这两人相遇的概率.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由生活问题衍生而来的应用题.假设这两人到达约定位置的时间是随机的,都处于14:00~15:00之间.若两人到达的时间分别为x ,y ,两人相遇则满足|x -y |ɤ20,两个人到达约定地点的所有可能,可以用边长为60的正方形区域中的任意点(x ,y )来表示,由此正方形区域中所有点的集合形成了一个样本空间.图1如图1,设满足不等式|x -y|ɤ20的点的集合为A ,代表这两人能相遇,则其概率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值,即P (A )=S 阴影S 正方形=20003600=59.本题的教学重点应是介绍知识的发生㊁发展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想方设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找出其中的关联点,从而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对生活类问题的研究,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开阔解题思路,在感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中,对自己的解题能力建立充足的信心.252023年12月上半月㊀学习指导㊀㊀㊀㊀2.2培养审题能力,找准重点审题是获取㊁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过程,此过程是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的[2].不少学生在应用题中失分,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也有学生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马虎㊁粗心等,其实这正是审题能力欠缺的表现.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元的,其中不乏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到底该如何审题笔者认为,首先要理解题意,其次要弄清楚变元间的关系.图2例2㊀如图2,圆Q 上的一段劣弧与圆P 上的一段优弧围成了实线部分的公园,圆Q ,P的半径均为2k m ,且点P 位于圆Q 上,若想在公园内建设一个多边形的活动场地,要求顶点都位于圆P 上.(1)若所建的场地为әS T R ,则该场地的最大面积是多大图3(2)如图3,若所建场地为等腰梯形A B C D ,则该场地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问题1㊀阴影部分的面积受什么量的影响谁是主动点问题2㊀怎样用变量来体现这种影响?问题3㊀阴影部分的面积能否表达出来?怎样能让它最大?问题4㊀分析你所选择的变量是否准确.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快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重点,思维还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解决而逐渐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取㊁分析并处理题设条件所提供的信息,再根据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审题过程考验的是学生的细致程度,只有用心思考㊁分析,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突破问题的方法.2.3强化运算训练,会且全对考试中,最遗憾的就是会而不对,明明有着完美的解题思路,却因为运算而失分,这是令人痛心而又遗憾的事情.因此,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会且全对的目的.学生在解应用题中出现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因素上:①概念模糊导致计算错误,主要表现在新知中;②灵活度差,公式记忆不准确,或无法等价变形或逆向回代等;③缺乏数据处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数据的分类㊁筛选;④图表驾驭能力欠缺,无法识别到其中的关系或运算规律等.例3㊀已知点F 为椭圆x 2n 2+y 2m2=1(n >m >0)的左焦点,N ,M 分别为左顶点与上顶点,该椭圆的离心率为12,点C 位于x 轴上,且M C ʅM F ,直线l 1:x +3y +3=0恰巧与M ,C ,F 三点确定的☉P 相切.(1)分别求椭圆与☉P 的方程;(2)☉P 与过点N 的直线l 2相交于点D ,Q ,且P D ң•P Q ң=-2,求直线l 2的方程.分析:设F (-r ,0),M (0,3r ),由M C ʅM F ,可得C (3r ,0),☉P 的方程为(x -r )2+y 2=4r 2,再根据题中相切的条件,即可建立关于r 的方程.也可根据向量数量积条件P D ң•P Q ң=-2,联想到向量夹角公式的应用,从得到的几何意义转化为圆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求解.在解决本题时,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面对这么多的假设变量,已然处于迷糊的状态,不论是寻找条件,还是列方程,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选择了放弃;还有些学生缺乏联想与化简意识,出现运算错误,甚至出现了解题思路完全正确,只有运算出错的现象,这是最令人惋惜的.从学生出现的错误类型来看,应用题的教学,不能将目光只锁定于建模方面,还要关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可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推演㊁运算,在建模的同时提高运算能力[3].尤其强调,遇到因式分解㊁合并同类项㊁去括号㊁通分等容易出错的运算时,需小心应对,解题结束后必须及时验算,以防错误的发生.总之,解应用题的能力,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情况.应用题虽然题干长㊁关系复杂,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但只要我们将应用题教学与新课标接轨,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定能有效地改变现状.参考文献:[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86:214.[2]李庾南.数学自学 议论 引导教学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5.[3]王起南.应用题解题中的问题表征策略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Z 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内容摘要]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我想可能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就是在应用题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如何较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我们从事小学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这一直是我从事数学教学探索的问题,并力求更好地解决它。
[关键字]应用题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准确性解答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
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近十年之久,多年承担高年级数学教学,面对学生对应用题的“苦恼”,自己一直在探索这方面的教学方法,现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一、认真审题,揭示联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应用题,首先是审题,我注意从读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具体做法是:(一)熟悉性的读,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
读完后,不看书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中的意思;(二)批划性的读,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情节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三)推理性的读,以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明确解题思路的指向。
一题多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的好形式。
如给学生一组条件:“西村小学五年级有拉生50人,女生40人”。
要求多方位地提出新颖的问题。
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议论,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五年级共多少人?2、男生它女生多多少人?3、女生它男生少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6、男、女生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7、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8、男生它女生多百分之几?9、女生它男生少百分之几?•10、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它是多少?…… 使他们的思维多方面、多层次地扩散,为提出多种解题方法创造条件。
二、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
例如:从“一本书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
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红第一天读书的页数;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红第二天读的页数;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1)两天共看56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第一天看的是第二天的 1 。
4、•从以上三个条件可知:(1)两天共看45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两天看的页数的比是4:3,……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解题思路它以前活跃,化难为易的本领也逐步具备了。
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训练,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敏捷,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自我评估,比较鉴别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有时解答了却不知确与否。
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我要求学生在确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先要讲出算理,看是否合乎题意,是否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
有的题虽然计算出结果,还应要求学生根据题意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例如:“车站有货45吨,用甲汽车10小时可运完,用乙汽车15小时可运完,两车同运,几小时可运完?”有的学生算式误为: 45÷(45÷10+45÷15)•=270(小时)。
我先不肯定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估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1)同一批货物,用两辆车同时运比一辆车单独运所用时间一定要少,而270小时却大大超过一辆车运所用的时间;(2)甲10小时能运45吨,乙15小时能运出45吨,•如果甲、乙各运270小时,所运货物总重量应大大超过45吨;(3)甲运45吨需10小时,每小时运4.5吨;乙运45吨需15小时,•每小时运3吨,则甲乙一小时共运(3+4.5)吨,甲乙共运45吨,只需45÷7.5=6小时。
由于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学生对各类题目的理解透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明显增强。
但仍有学生思维狭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促使他们用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在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重氛围营造,让学生参与数学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
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
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们: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
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学生很快伸出2(1)个手指。
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
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
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他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之,而在相继诱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的再创造数学。
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不断的“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
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知识会越来越深。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显示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我们应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你我的课堂有孩子的笑声-----谈数学课堂的教学幽默功能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而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思维灵感的“乐园”。
能使教学产生快乐情趣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数幽默。
教学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既使学生忍俊不禁,引发出健康的笑,又使学生品位和深思教学内容。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具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美国一位教育家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例如,有位数学教师外出上公开课,因汽车晚点,借班学生早已坐着等候,离正式上课还有两三分钟,他抓紧这个时间与学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师:同学们猜猜,我最喜欢怎样的学生?生: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