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高新技术在食品饮料加工行业中的应用
现代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设想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对微小液滴进行包埋,达到对某种产品不流失、不挥发、易贮存、易运输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实验,直至50年代初期National Cash Register company才成功地以微胶囊化技术制成“不需碳粉的复写纸”产品。
随着科技进步,微胶囊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农业、香料、石化、生物技术等领域。
所谓微胶囊技术, 就是利用一些可成膜的物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常称为壁材),对核心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通常称为芯材),包埋在一微小且封闭的囊体内的一种技术[1]。
微胶囊化技术具有独特的功能特点,能有效地提高食品的产品质量,解决了食品加工领域中某些古老难题,把食品工业的发展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展现出其美好的前景。
1 微胶囊的基本特点及主要技术方法微胶囊是将被包埋物作为芯材,外面聚合物作为壁壳的微容器或包装体。
微胶囊的大小为5~200μm,囊壁的厚度一般在0 2μm至几微米内,在特定的条件下,囊壁所包埋的组分可以在控制的速率下释放。
在食品工业中,为了获得特殊的胶囊化产品,关键就是要选择好具有该特性的壁材。
目前在食品工业中最常用的壁材为植物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纳、卡拉胶、琼脂等,其次是淀粉及其衍生物,如各种类型的糊精、低聚糖。
此外还有蛋白质类、油脂类等。
在微胶囊化技术中,要根据不同芯材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壁材,可达到改变物态、体积和质量,控制释放和降低物质挥发性,隔离活性成份以及保护敏感物质等功能。
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善的分类方法可以系统地包括所有的微胶囊技术方法,因为许多微胶囊化方法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
微胶囊化大致可分为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机械法,具体方法有20多种,如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冻法、喷雾冷却法、空气悬浮法(又称沸腾床法)、真空蒸发沉积法、多孔离心法、静电结合法、单凝聚法、复合凝聚法、油脂分离法、挤压法、锐孔法、粉末床法、熔融分散法、复相乳液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分子包埋法和幅射包埋法等。
食品加工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食品加工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学号班级专业食品加工技术系别作者姓名完成时间2011.5.10指导教师职称食品加工新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摘要跨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
食品加工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与新的技术革命密切相关。
本文介绍了在食品加工领域日益扩大应用的现代食品分离技术、微波处理技术、膨化技术、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包装新技术、软胶囊和微胶囊化技术、高压加工技术、辐射技术、纳米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电磁技术和真空技术。
以便理解食品工业与高新技术唇齿相依的关系。
关键词:高新技术;食品加工一、各种新技术对食品工业的推动作用民以食为天,食物是千百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
在任何历史阶段,在任何管家,食物始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的科学技术革命对食品加工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尤其是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对食品行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观影响和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新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二、简介各种新技术(一)现代食品分离技术1.膜分离膜分离技术主要为电渗析、精虑,超滤和反渗透,是在常温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等的操作过程。
膜技术在脱盐、饮用水净化等领域已取得了成功。
目前我国研究比较多的是微波、超滤、反渗透在饮料方面的应用。
在发达国家,膜技术已用于食用色素的精制、调味液精制、脱色处理、牛奶浓缩杀菌及香气成分回收等。
2.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卫生、高品质、高效率、节省能源的食品加工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虽然仅有20~30年的历史,但发展十分迅速。
迄今为止,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4个方面:(1)提取风味物质,如香心料、呈味物质的提取等。
(2)食品中某些特定成分的提取额或脱除,如从可可豆、大豆、咖啡豆、棕榈籽、向日葵中提取植物油脂,从鱼油和肝油中提取高营养价值和药物价值的不饱和脂肪酸,从油炸食品中脱除脂肪,从乳脂中脱除胆固醇等。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食品工业取得长足发展。
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全年呈现出生产强劲增长,销售同步上升,投资效益水平提高的局面。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实现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同比增长31.6%。
2011年食品工业在结构调整中,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90.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4倍。
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比全国工业增速高2.9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2942家,完成食品工业总产值41467.0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工业9.0个百分点。
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卫生、营养食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将继续推动我国食品制造的快速发展。
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受到我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卫生、稳定的发展,国家针对不同食品制造业制订了不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未来几年我国食品制造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旺盛。
到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将成为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对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安全和营养健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二十章。
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食品行业的状况,接着对中国食品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产品产量数据进行了详实系统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食用油、食糖及糖果、绿色食品的发展。
食品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食品工业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也是永恒不衰的工业。
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大产业。
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最大比重,因而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
1999年全世界食品工业的销售额为2.7万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6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5193万吨、食用植物油1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乳制品1459.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1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2%、17.5%、24.0%、23.5%、14.7%和21.5%。
2007年1月至6月,食品工业总产值累计128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9%。
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利税分别为8434.1亿元和1458.3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利税的9.8%和15.3%。
食品工业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城乡就业人数最多、与农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
2004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6000亿元,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344亿元。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币(不含烟草)。
二、食品工业的现状食品工业化程度低。
我国食品工业总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只有0.3~0 4∶1,而发达国家是2~3∶1,我国台湾省也达到1.3∶1。
可见,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空间很大。
另外,我国现有食品资源工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饮食消费中工业化食品只占1/3,而美国高达90%,西欧也达85%。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ppt课件
的电磁波,吸收后,食品材料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电场
作用下,会顺向磁场方向而引起激烈振动或转动并放
出热量。食品材料的温度因而上升,从而使电磁波能
转变为热能。同时又由于微波的感应加热效果对水分
子特别有效,因而可以使物料中的水分子迅速向外散
失,从而达到良好的干燥效果。具有干燥速度快,干
燥时间短、节约能源、加热干燥效率高等特点。并且
用发酵工程生产新型食品。
如美国一家公司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黄原胶和多糖 胶,作为食品增稠剂已得到广泛应用。
精选编辑ppt
10
5. 技术壁垒逐步成为食品加工技术 竞争的主要形式
技术壁垒以技术为支撑,提高对进口农产品及其加工装备的技术 要求,以增加进口难度,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利益的目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农产品及其加工装备的贸易壁垒,有80% 以上来自于技术壁垒。
精选编辑ppt
17
精选编辑ppt
18
微胶囊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囊材(阿拉伯胶 / 纯胶等)和囊心物质(调味 香料)→混悬液或乳浊液(油/水)→凝聚→沉 降→固化→微胶囊产ppt
20
精选编辑ppt
21
微胶囊壁材——“纯胶”
纯胶:又称辛烯基琥珀酸淀 粉钠(Starch Sodium Octenyl Succinates,SSOS)、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辛 烯基丁二酸酯化淀粉、辛烯 基琥珀酸淀粉酯。
加热迅速,比传统加热方式快10220倍,而且便于控制,
加热均匀,又有自动平衡的性能。所以微波加热干燥
的食品,各种营养物质及色、香、味基本接近食物的
天然品质。
精选编辑ppt
27
在食品加工中,微波加热主要用于如下 几个方面:(1)食品微波解冻;(2)微波干 燥;(3)微波杀菌;(4)微波焙烤;(5)微波 膨化;(6)微波灭酶保鲜。
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
它包括了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改良食品原料的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如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分子的进化工程等。
生物技术是生物工程在产品生产上的应用,实际上是利用了自然的生物反应过程。
由于微生物技术及化学工程原理已经建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近况表明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研究内容(1)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改善食品原料农产品的品质和提高产量;(2)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产用于农产品保鲜的“绿色”抗氧化剂、防腐剂等;(3)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分子进化工程使食品加工工艺高效化,提高食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以及提高食品的保健功能;(4)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减少食品的损失、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效率和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性;(5)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发展前景中国已加入世贸,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已成为必然。
中国在制造功能食品方面更应考虑加入世界的竞争,而世界竞争的关键则在于谁掌握高新技术,尤其是生物科技。
可喜的是,政府近年来对生物科技的发展大力支持,一些拥有高科技人才的企业已开始参与国际竞争。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其范围十分广泛,大体可分为工程和生物两方面。
工程方面的进展局限性较大,例如通过研究各种环境及营养条件对生物反应过程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以及优化生物生产过程等工程手段,虽然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却难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这是由于生物固有遗传特性的限制,正如奥运会的游泳冠军在速度上,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海里的鲨鱼,所以要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及适应性,最重要的是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所以现代生物技术尤以生物方面的贡献为主。
食品加工高新技术PPT课件
2)气流式超微粉碎的特点
1、粉碎比大,粉碎颗粒成品的平均粒径在5微米 以下; 2、粉碎设备结构紧凑、磨损小且维修容易,但动 力消耗大 3、 在粉碎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分级作用,粗粒内 于受到离心力作用不会混到细粒成品中.这保证 了成品粒度的均匀一致; 4、压缩空气(或过热蒸汽)膨胀时会吸收很多能量 产生致冷作用造成较低的温度,所以对热敏‘t物 料的超微粉碎有利; 5、易实现多单元联合操作 6、易实现无菌操作,卫生条件好。
1、工作部件 均质阀 2、原理 高压 物料在阀盘与阀座间流过时产生急 剧的速度梯度,速度以缝隙的中心为最 大,而附于阀盘与阀座上的物料流速为 零,由于急剧的速度梯度产生强烈的剪 力,使液滴或颗粒发生变形和破裂以达 到微粒化的目的
2019/2/16 46
均质机
2019/2/16
47
2.1.8超微粉碎或微粉碎的应用
2019/2/16
21
2.1.3微粉碎和超微粉碎技术
微粉碎:原料粒度5~10mm,成品粒度100μm 以下。 超微粉碎:原料粒度0.5~5mm,成品粒度10~ 25μm以下。 超微粉碎的特点: 速度快可低温粉碎 粒径细且分布均匀 节省原料,提高利用率 减少污染
22
2019/2/16
压力差20207111483434原理原理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20207111493535纳滤膜纳滤膜纳滤膜的电子扫描图2020711150纳滤在工业上的应用纳滤在工业上的应用1超纯水制备超纯水制备设备纳滤水有点甜纳滤净水器2020711151纳滤在工业上的应用纳滤在工业上的应用2食品工业果汁高度浓缩功能性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152纳滤在工业上的应用纳滤在工业上的应用31中药提取物的分离纯化银杏叶提取物的浓缩橘子黄色素的提取等32生物制品的分离纯化多肽蛋白质核酸抗生素153纳滤技术存在的问题纳滤技术存在的问题1膜的研制如何提高其分离精度耐溶剂耐氧化和抗污染等性能尤其是膜污染问题2新兴膜材料的开发不易被污染3膜工艺集成工艺的开发和过程优化以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有关纳滤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许多纳滤技术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充分发挥优势原因投资成15444反渗透反渗透31膜孔径相对分子质量?100032推动力
膜分离技术
食品中的高新技术------膜分离技术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加快了食品新资源的选育,提高了加工转化效率,加快了新品的研发,完好地保存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素,对推动食品工业跨越式发展、改变落后面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及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食品行业中应用了许多的高新技术,现主要介绍膜分离技术。
该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性的薄膜,在常温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等的技术。
目前,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有效成分的分离、浓缩、精制和除菌以及食品的加工等。
1 膜分离技术研究情况简介膜的研究开始于1978年Abble、Nollet首创osmosis一词,用来描述水通过半透膜的渗透现象。
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Loeb和S.Sourirajan成功制得了世界上第一张高脱盐率、高通透量的可用于海水脱盐的不对称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开始了膜分离技术的研究;80年代末实现了工业化;到90年代,中压、低压和超低压高脱盐聚酰胺复合膜进入市场,使反渗透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我国的膜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空纤维和卷式反渗透元件的研究,并在80年代初步工业化。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是应用于乳品加工和啤酒的无菌过滤,随后应用于果汁生产、料质无菌超滤、酒类精制和酶制剂的提纯和浓缩方面。
由于膜分离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使其在食品工业中日益受到重视,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该技术引入食品工业领域后,其特殊的优点使得它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中取得了其他分离加工方式无法比拟的成绩。
2.1 由于膜具有选择性,它能选择性地透过某些物质而阻挡另外一些物质的透过,所以选择合适的膜可以有效地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浓缩,其分离颗粒小至纳米级,分离系数高达三位数,因此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
2.2 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
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过程,广泛应用于生产工业、医药和食品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生物发酵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发酵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例如,利用大肠杆菌或酿酒酵母等微生物,可以生产大量的生物质能源,如乙醇、丁醇等。
此外,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酸奶、酸豆腐等食品、合成抗生素、酶及肽等生物制剂,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环保酶、纤维素等。
二、生物发酵技术在医药中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许多生物制药就需要利用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
通过人工改造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生产大量的人类蛋白质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此外,生物发酵技术还被广泛用于生产血液制品、疫苗等生物制品。
同时,生物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如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病毒和细菌感染。
三、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利用大肠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可以生产各种酸奶、酸豆奶、酵素、发酵剂等食品。
这些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富含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各种面包、饮料、酒类等食品,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更好地保存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提高了这些食品的品质和产量。
四、生物发酵技术的未来发展生物发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创新发酵技术、发展新型微生物和维持微生物群落平衡。
创新发酵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发酵过程,提高发酵效率和产量。
发展新型微生物是指通过利用生物高新技术手段改良既有微生物,或开发新型微生物,实现对微生物的遗传改造,增强它们的特异功能,生产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产品。
维持微生物群落平衡是指通过维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保持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提高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鲁棒性和适应性,降低风险和成本,从而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生产。
破壁技术
何谓壁?这里指的是细胞壁。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甲壳素(几丁壳),极难被人体胃酸消化,例如灵芝的孢子壁。
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人体缺乏能水解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它可以刺激和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其他食物的消化及粪便的排泄。
破壁技术类型当前可用的破壁技术是超微粉碎技术、超声波提取、微波萃取、化学破壁和酶法提取等。
化学破壁时间比较短,同时对破壁所需温度没有严格限制,反应条件不很苛刻,所以在很多场合还是首选。
由于化学法破壁机制是靠外力打碎细胞壁,所以破碎后的细胞壁碎片残留在细胞液中。
酶法破壁机制是在酶的作用下溶解细胞壁,使之不复存在,相比之下,酶法破壁比较彻底,破壁效果明显好于化学法。
酶法提取的特点:(1)要求酶有极高的活性、高度的专一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
一方面通过降解植物细胞壁使有效成分更易提取,从而达到提高提取收率或降低溶剂消耗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植物药中的大多数杂质(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选择性降解,以利于提取、分离;同时还可综合利用药渣,变废为宝。
(2)酶法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酶的种类、用量、酶解时间、温度、酸碱度、物料细度、搅拌等多种因素。
超声波提取的原理是利用超声空化效应。
超声空化产生的声冲流和冲击波可引起热效应和机械作用,这便是超声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的理论依据。
超声波提取的优点:(1)提取效率高。
(2)提取时间短。
(3)提取温度低。
(4)提取适应性广。
超声波提取中药材不受中药材成分性质、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类中药材和各成分的提取。
(5)提取的药液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纯化。
(7)提取方法简单易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便。
微波萃取领域中,被处理的物料通常是能够不同程度吸收微波能量的介质,整个加热过程是利用离子传导和偶极子转动的机理。
微波萃取具有反应灵敏、升温快速均匀、热效率高等优点。
1.快速高效、能耗低、污染少升温快速均匀,大大缩短了萃取时间,溶剂用量少,减少污染,且多份试样可以同时处理,提高了效率。
饮料工业发展撬动饮料加工机械市场的新蓝海
自控水平和效率高 ,在线检测装置和计量装置配
集机 、 饮 料 工业 的 高速 发 展 带 动 了饮料 包 装 机 械 行 套完备 ,能 自动检测各项参数 、计量精确 , 业 的 快速 增 长 。液体 饮 料 机 械 在 整个 包 装 机 行 业 电 、气 、光 、磁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 ; 内的发展是 令人 瞩 目的 ,不 管是 在设备 的销 量 速度高 、产量高 :对于碳酸饮料来说 ,灌装速度 0 0 0灌/ 分 ,其 灌 上 .还是 在 技 术 的发 展 水 平 上 ,可 以说 都 是 最 为 快 的灌 装 机 的 最 高速 度 能 达 到 2
的果 蔬 饮料 日益走 俏 ,在 夏 天饮 料 市 场 畅销 ,其 税 6 O 多亿元 。一方 面 ,随着城镇化规 模 的不断 市 场 空 间广 阔 。截 止 2 0 1 1年 ,我 国果 汁 行 业 整 扩大 ,居民对食 品饮料 的需求将继续增大 ,食 品
体依 旧保持着增长趋势。2 0 1 1 年果汁进 口数量为 行 业 的潜 力 将 逐渐 被 挖 掘 出来 。另 一 方 面 , 国家 5 . 6 4 万吨 .同 比增长 3 2 . 7 8 %;进 口金额 1 1 . 9 4亿 对食 品安全 的要 求越来 越高 .企业在设备 投资 、
饮 料 是 丰 富人 们 物质 生 活 ,提供 人 体 正 常 生 国饮料行业发展潜力 巨大 .低热量饮料 、健康营
活水份的平菌型含乳饮料等的发 的身体健康 的食 品。根据饮 料的酒精含 量不 同 , 展前 景 看好 。从 品类 结 构 的 变 化 趋势 来 看 ,产 品
纛 第3 期
饮料工业发展撬动饮料加工机械 市场的新蓝海
杨 忠敏
我 国的饮 料 工 业市 场 是 在 改 革开 放 之 后 慢慢 元 ,同 比增 长 3 3 . 5 3 %. 整 体 上 看 ,行 业 进 口数 量 发 展起 来 的新 兴 产 业 .饮 料 机 械设 备 的更 新 也带 和金额整体走势平缓上扬。然而相对 出口而言其 动着 饮 料食 品工 业 的变 化 发 展 ,我 国饮 料 工业 从 数 量 和金 额 相对 较 小 ,行业 贸易顺 差 较 大 ,且 呈 无 到有 ,从 小到 大 ,从 基 础 到 规模 已经 慢 慢 地 成 进 一 步扩 大 趋 势 。这 些 都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出 国 为 社会 市 场 必须 的食 品重 点 工 业 之一 。随 着 居 民 内消 费者 对 果 汁饮 料 的消 费需 求 主要 选 购 国内生 消 费 意识 和 购买 能 力 的提 高 ,我 国饮 料 行 业 获 得 产 的产 品 .进 口产 品在 国 内市场 上 优 势 并 不 十分 了长 足 的进 步 ,市 场 规模 不 断 扩 大 ,产 品逐 渐 多 明显 ,进 口产 品作 为 国 内市 场 的 补充 ,可 满 足 不 元 化 ,已 经 由单 一 的汽 水 发 展 成 为 包 括 碳 酸 饮 同层 次 消 费者 的需求 。 因此 ,预计 未 来 果 汁 进 口 料 、果 汁饮 料 、功 能饮 料 、饮 用 水 等 在 内 的饮 料 额 不 会有 太 大 的增 长 幅度 。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摘要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固体、液体甚至是气体物质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的技术。
该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药物包覆和无碳复写纸扩展到食品、轻工、医药、石化、农牧业及生物技术等各个领域。
1 食品微胶囊化的作用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改变物料的状态、质量和体积,提高其贮藏稳定性、溶解性和流动性。
(2)保护敏感成分,极大地提高了对环境因素如光、热,氧、湿度的抵抗力。
(3)隔离相互易反应的组分,使之可共存于同一物质中。
(4)控制芯材释放的时间和速度。
(5)降低或掩盖不良味道、色泽。
(6)降低挥发性延长风味物质的滞留期。
(7)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8)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毒理作用等川。
2食品微胶囊化的方法根据微胶囊性质,囊壁形成机制和成囊条件,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三大类,20余种。
真正可用于食品工业的微胶囊方法一般需符合以下条件:(1)能连续化,批量规模化生产;(2)生产成本低廉,能被食品生产企业所接受,(3)有相应成套设备可引用,设备简单;(4)生产中不产生大量污染物。
目前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成熟的方法有喷雾干燥法、喷雾冻凝法、空气悬浮法、分子包埋法、凝聚法、物理吸附法、挤压法等。
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尝试新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其中超声波法的研究应用比较多。
樊振江等幅1以环糊精为壁材,用超声波法制备花椒精油微胶囊:超声功率为200w、包埋温度为35"C、包埋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包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0.1%,方法简单可行。
董华强等睁1在以明胶.阿拉伯胶壁材的复合凝聚法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过程中采用25KHz声频,150W声强,间歇式发声20次/min的超声波进行处理,明显提高了番茄红素微胶囊化的包埋率,减小了微胶囊颗粒的平均粒径,提高了微胶囊颗粒大小分布的均一性。
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热点之一。
智能食品加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等高新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制造、检测、包装、贮藏等多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相关概念、研发历程、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相关概念智能食品加工技术是一种包括自动化、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合技术。
它将翻新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从原料到加工生产全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现代食品制造中,智能食品加工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对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出错检测和诊断等方面的智能化控制。
目前,智能食品加工技术已经在多种食品加工场景中得到应用。
第三章: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历程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历程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来。
最初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随着新材料以及新型传感器、仪器的发展和应用,智能食品加工技术逐渐进入了一个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可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和高品质的食品加工。
此外,人工智能从理论到现实的探索也使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创新。
第四章: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智能食品加工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例如,在肉制品加工业中,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饮料和乳制品制造业中,智能化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在奶酪和乳酸菌发酵制品制造中,智能食品加工技术大幅提升了生产中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在加工蔬菜和水果制品中,智能化的质量控制和果蔬膜糊化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智能食品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推断的是,智能食品加工技术还将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发挥其作用,其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未来,智能食品加工技术将致力于降低食品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的同时,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智能食品加工技术将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突破。
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高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承载着国民营养健康的民生产业。
随着当前全球一体化趋势、自然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和人们对食品营养质量与安全的广泛关注,食品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食品资源利用率和增值加工程度,实现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
1高新技术在杀菌工艺中的应用1.1脉冲磁场杀菌技术脉冲磁场杀菌技术是利用高强度脉冲磁场发生器向螺旋线圈发出的强脉冲磁场,食品微生物受强脉冲磁场的作用导致细胞跨膜电位、感应电流、带电粒子洛伦兹力、离子能量等的变化,致使细胞的结构被破坏,正常生理活动受影响,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与热杀菌比较,该方法具有杀菌时间短、能耗低、杀菌温度低、能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等特点。
高梦祥等研究结果表明,经磁场杀菌后的牛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已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马海乐研究表明,西瓜汁的高强度脉冲磁场杀菌效果与脉冲磁场的强度和脉冲数有密切的关系。
1.2超高温杀菌技术食品工业中,加热杀菌在杀灭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理想的加热杀菌效果应该是在热力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程度限制在最小限度的条件下,迅速而有效地杀死存在于食品物料中的有害微生物,达到产品指标的要求。
超高温杀菌是达到这一理想效果的途径之一。
将流体或半流体在2s—8s内加热到135℃—150℃,然后再迅速冷却到30C,-,40℃。
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细菌的死亡速度远比食品质量受热发生化学变化而劣变的速度快,因而瞬间高温可完全杀死细菌,但对食品的质量影响不大,几乎可完全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
现在,超高温杀菌技术广泛应用于牛乳、果汁、茶、酒、矿泉水等多种液体饮料和食品。
1.3辐照杀菌技术自从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委员做出辐照剂量10 kGy不会产生毒理学危害,不会引起特殊的营养学和微生物学问题的结论以来,食品辐照的应用有了显著进展。
食品饮料行业安全质量监控
食品饮料行业安全质量监控食品饮料行业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权益,安全质量监控在这个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饮料行业安全质量监控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安全质量监控的意义食品饮料行业安全质量监控的意义在于确保消费者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维护公众的健康。
食品饮料行业监控的主要目标是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安全质量监控可以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其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现状分析食品饮料行业安全质量监控已经有了一系列的监管体系和标准,包括政府监管、企业自查和社会监督等。
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管机构,加强了食品饮料行业的监控与管理。
同时,食品饮料企业也增加了自身的内部监控措施,加强了生产环节的管理,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然而,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食品饮料行业监控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监管措施和标准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部分食品饮料企业或者个别从业者存在违规行为,导致安全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控和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食品饮料行业安全质量监控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1.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运用到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中。
例如,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参数,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国际标准的统一:食品饮料行业的监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全球食品安全质量监控的水平,在国际间加强标准的制定和交流至关重要。
国际标准的统一将有助于提高食品饮料行业安全质量监控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社会参与的推动:在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中,社会参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高新技术在食品饮料加工行业中的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
1、膜分离技术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半透膜将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最后浓缩的一种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过程是利用物理原理,没有添加任何助剂,分子也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它高效、环保、过滤过程简单易控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范畴并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收益。
2、饮料中的超滤澄清的应用与除菌
果胶蛋白质、淀粉等胶状沉淀物以及水果蔬菜经搅拌过滤后仍存在的组织碎屑等悬浮物是引起果蔬汁浑浊的主要组成成分。
采用陶瓷膜进行超滤澄清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并且很好的保留了其中的风味物质及维生素。
不仅如此,用膜技术脱离水的盐分可以有效的分离细菌,改善水质,使制水成本下降50%。
3、茶汁的浓缩
茶饮料的一般生产过程是:在茶叶浓缩液或速溶茶粉中添加辅料配置,经过过滤、杀菌后在生产线上装罐封盖,最后经检验合格出成品。
因此浓缩液是其生产核心。
采用超滤膜生产的茶叶浓缩汁不仅提高了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机物的含量,还较好的保持了茶的香味。
目前,这一技术在茶饮料加工产业中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
4、乳的标准化
由于膜分离技术不对乳蛋白的结构和性质造成影响,因此利用超滤和微滤对蛋白质进行标准化过滤,使原本因奶牛品种、生产季节和饲养条件等原因而造成组成成分有所变化的原料乳中乳蛋白质含量和乳脂肪含量保持稳定。
这使得乳制品生产合理化也为商家提供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二、微胶囊技术
1、功能
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是微胶囊的核心要点,其主要功能: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和体积,掩盖不良风味、降低挥发性,隔离物料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保护敏感性物质。
2、茶饮料
茶叶中含有多种物质对外界因素如阳光、热量、氧气、酸性、碱性等异常敏感。
因此利用微胶
囊技术对于茶叶中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包裹,来防止提纯步骤中香味物质的破坏和杀菌步骤
中产品变质,以高度还原茶本身的风味、颜色和亮度。
3、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的受众人群广泛,如中老年人,乳糖不耐受者,腹泻便秘人群等。
但益生菌制品在生产至营销这一系列步骤中,会遭受各种不利环境导致
被人体利用的活菌数大量减少,而用微胶囊包裹益生菌则能增强其对外界的抵抗力,更好
的发挥益生作用。
三、超高压灭菌
1、原理
超高压杀菌技术属于冷杀菌技术,利用蛋白质分子猛烈碰撞导致共价键破坏从而破坏了蛋
白质的一级结构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但超高压并不能杀灭所有细菌,只能满足商业无菌的
要求。
2、牛乳灭菌
目前牛乳灭菌主要采用巴氏灭菌技术与超高压灭菌技术。
二者相比而言,牛乳中的营养成
分例如苏氨酸、维生素A和阳离子Ca﹢在灭菌后,后者比前者对其破坏性要小得多,更加
接近鲜牛乳本身的营养价值,而且超高压杀菌有助于延长牛乳的保鲜期,扩大牛乳的销售
半径。
3、果汁灭菌
众所周知许多新鲜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果汁的颜色、香气、味道等方面也影响着它的销售。
高温处理不仅导致VC大量损失,也使得果汁的感官性质不尽如人意。
而超高压灭菌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它是冷杀菌技术的一种,能很好的避免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果汁的保存。
四、果汁浓缩技术
普通蒸发浓缩果汁法会损伤原浆水果汁中的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物质,而反渗透法则可使得固形物损失率降低至1%,极大的保留了水果的原汁原味,解决了水果原料数量不足的难题。
但该技术目前还未发展成熟,主要用于果汁的预浓缩。
总之,随着高新技术的更新迭代,在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不断普及和应用,食品工业将因此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