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种类
苗族服饰种类
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他们的服饰也是非常具有特色和魅力的。
以下是苗族服饰的种类:
1. 苗族女装
苗族女装主要包括长衫、短衫、襦裙、裤子等。
其中,长衫是苗族女性传统的主要服饰,一般由蓝色、黑色、白色等颜色的布料制成。
长衫下摆呈圆形,衣身的两侧有绣花或者刺绣的花纹,非常精美。
2. 苗族男装
苗族男装主要包括长衫、短衫、裤子等。
其中,长衫和短衫类似于女装,都是由布料制成。
裤子则比较简单,一般是黑色或者灰色的长裤,非常舒适。
3. 苗族头饰
苗族女性非常注重头饰,一般会戴上一些非常具有苗族特色的头饰,比如花环、云层发冠、银饰等。
这些头饰在苗族女性的发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4. 苗族鞋子
苗族鞋子主要包括靴子、木屐等。
其中,靴子是苗族传统的鞋子,一般是由皮革或者布料制成,非常舒适。
而木屐则是苗族生活中的必备物品,可以有效地保护脚部不受伤害。
总之,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魅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服装款式结构、着装方式及设计启示
苗族服装款式结构、着装方式及设计启示摘要:苗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种族庞大,支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
苗族支系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服饰、语言以及生活习俗上。
本文主要分析苗族部分地区的典型服装结构特点以及特殊的着装方式,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结合当下的服装流行趋势为现在服装设计提供设计启发。
关键词:苗族; 结构; 着装方式;一、前言根据史册记载,苗族的主要支系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黑苗等。
红苗分布在湘西黔东地区,因为妇女喜穿着红布绣花裙而得名;花苗分布在黔中黔西北一带,因将蜡画绘在衣服上,袖口饰以织锦,故而得名;青苗分布在镇宁州,因服饰皆为青色而得名;白苗分布较广,黔中、黔南以及云南广西等地均有,因喜欢白色的服装而得名;黑苗是指黔东南一带穿着黑色服饰的苗族群体。
苗族的服饰极为丰富,虽都属苗族,但不同地区款式差异显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时尚潮流的推动,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的基本需求,还需要赋予服装新的思想与设计理念,注重服装所带有的文化底蕴和设计内涵。
伴随着人们着装品位的提升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去挖掘更多的民族元素,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元素结合。
苗族的服饰不仅色彩鲜艳,款式丰富,而且结构特殊穿着方式复杂,具有很深的研究意义。
二、苗族部分地区服装款式结构分析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很多服装都可以在民族服饰中找到设计灵感及源头,除了参考刺绣纹样及色彩搭配外,还可以从服装结构、着装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例如属于麻塘革家的贯首服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在外形上就十分相似,还有苗族比较着名的百鸟衣与流行于唐朝的百鸟裙,苗族典型的百褶裙与流行于清代的马面裙,苗族的飘带裙与清代戏服的飘带裙。
这些典型的苗族服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增添新的内容,积累历史的沉淀从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一)台江施洞苗族女装施洞苗族妇女们上衣为交领右衽,下着百褶中长裙,腰部有围腰片。
苗族服饰知识
苗族服饰知识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苗族支系——施洞苗族最华丽的苗族,以刺绣精美和银饰多而著名。
刺绣是苗族史诗图案等,做工精细。
头戴龙凤银冠很有特色,中间镶有圆镜。
施洞苗族女子的典型服饰,上装为交领上衣,下装为百褶裙,系腰围。
上装以青土布为料,采用特色的破线绣和平绣针法绣制而成。
图案的花纹,多取材于民族传说和日常生活的各种物象,具有表意和识别支系的重要作用。
2⃣️苗族支系——长裙苗族银窠高耸项围圈,花帕红绳正斗妍。
八尺布裙遮不住,一双赤脚似飞仙。
——清代佚名。
苗族银饰的品种样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苗寨姑娘一身银饰盛装,饰品可达半人高,部件多可达数百件。
凤冠也叫银帽,苗族的凤冠吸收了步摇的长处,凤冠上装饰的银花、凤鸟、蝴蝶等都作了颤枝处理,随戴帽人的举动,帽上银饰轻摇,整顶银帽似被注入了生命一般。
银角银角耸立,造型简朴美观,线条明快,古韵十足。
脱胎于水牛角,银角在苗人的头饰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毕竟苗人眼中水牛不仅象征财富还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3⃣️苗族支系——锦鸡苗族锦鸡苗族,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属于亚族群,在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中跳锦鸡舞而得名,聚居在贵州东南部。
他们的祖先来自古邦楚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远祖系蚩尤。
锦鸡苗族的少女和妇女艳如锦鸡,风情万种,其中着穿的百褶裙较短,只有五到七寸之间,长不过膝,勉强盖住臀部,春光迷人,神秘美丽。
4⃣️苗族支系——黄平苗族黄平支系分布于贵州黄平县内各乡镇及凯里周边部分村寨。
衣饰称为“谷陇式”,上衣装饰近似色数纱绣,刺绣面积大,花纹繁复,周身缝缀银饰花片和缀角,下配百褶裙,搭配前后后围腰。
苗族服饰(2)
苗族民居
苗 族 吊 脚 楼
苗族民居
苗族村寨
苗族民居
苗族村寨
苗族饮食
1、酸制品。“苗不离酸”,酸是苗族饮食文化的共同特点。
酸汤鱼酸辣汤菜酸肉 Nhomakorabea苗族饮食 2、油茶是苗族人喜爱的食品之一
苗族饮食
3、羊憋、牛憋是苗族的一种特殊食品
• 苗族节日礼俗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 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 举行。
清水苗服饰
• 上衣一般是天蓝色,右侧开扣,衣领周围绣有 三条彩色图案,袖短,盖过手弯三寸,衣袖绣 有八条不同颜色的花纹,分布绣到胳膊上,袖 口设有一小幅花边。 • 头发短少者添假绾成螺壳形,用银钗纤鬓。头 戴黑帕,每条约五尺长,把它折叠成一寸宽缠 绕在头上。平时绕一条,逢喜事或走亲戚时则 绕两、三条,缠绕成草帽式的螺蛳状。 • 用一根宽二公分,长约二丈的白布带作绑带, 裹小腿至膝盖弯。
融水苗族男子服饰
融水苗服饰
• 女子服饰
• 苗族妇女以色彩绚丽、工艺精湛而著称。
• 女子身着无领、无扣,对襟、窄袖外衣,领边、衣 襟、衣脚、袖口均镶有苗锦花边或丝线绣有花草鱼 虫、蜂蝶禽兽各色花边。两片衣襟可交叉系紧,也 可放开不系。衣内帖身挂一块上宽下尖的菱形胸围 兜,胸围上头胸部绣花以山水风光、鸳鸯、万字、 福字、寿字、双喜字等为主题。
融 水 苗 族 服 饰
融 水 苗 族 服 饰
融水苗族服饰
融 水 苗 族 服 饰
驯乐苗族服饰
驯乐苗族服饰
草苗服饰
草苗服饰
草苗服饰
中堡苗服饰
中堡苗服饰
中堡苗服饰
融水苗服饰
• 融水苗族多数自称为“dabmub”音译“搭 姆”,这一类的苗族衣服以黑色为主调,故又别 称“黑苗”。其实就是用蓝靛自己染 的石青色布 来缝制衣裤,这种布大都是他们自己纺织的,它 的色泽与一般的机织布印染有所不同。自染布的 制作极为讲究:将织好的白布先蒸一次,然后用 蓝靛染色,一般要五洗、五染、五晒,还要用生 鸡蛋清来上两次光。布染好后,把布放在青石板 上用木椎把它椎平,一般一件衣服的布要锤打好 几天。据说这样是为了让布匹更平整、更结实、 更有光亮度。这种布光泽透亮呈青黑色,也称为 “亮布” ,更倍受苗胞喜爱。
苗族服饰图案讲解
•
•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
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
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从构图上看
• 从构图上看,图案虽然有疏密聚散的变化, 但同绘画的构图相比较,它并不强 调突出 主题 不讲求主从关系的变化,大多数图案 采用满地花的构图方尤 以适应 服装的整体 感的要求。至于对称或均衡的结构,放射 或求心的布局,团花与角花的 呼应等毛 在 图案的构成上得到了反复而广泛的运用, 从而表现出服饰图案独特的 艺术魁力。
的花溪式女装,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
•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服饰价值
• 服饰价值
•
1、艺术价值。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
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
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
• 其次,图案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在这些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既不是专家,也不 是学者,而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做服饰品,完全是为了 自用,而 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 裁, 一切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因也这些服饰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往往是自由奔 放,不落 俗套。姑娘们能否制作出美丽的服饰图案来,是衡量她们是 否勤劳、 聪明的标志之一。小伙子们也往往从这个方面去物色自己的意中人。姑娘 们 从小就向祖母或妈妈学习制作各种服饰品,并且在她们出嫁之前,必须十分 精心 地制作自己的嫁妆,特别是背娃娃用的背扇装饰。这种习俗不仅反映了 她们对美满 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且为她们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 许多优秀的服饰品, 就出自这些姑娘们的巧手之中。当人们来到少数民族聚 居的村寨时,好客的妇女和 姑娘们总爱拿出自己心爱的服饰品让容人们欣 赏 有的姑娘还自豪地谈起自己的创 作过程:“我们非常喜爱孔雀,更乐意按 孔雀的模样打扮自己。” “山里有许多花 草,林间有许多鸟雀,空中有云彩, 雨后有彩虹,千变万化的,看也看不够。我们 就是要千方百计把这一切都缝 在我们的衣服上,点缀在我们的裙子上。”这种来源 于生活的朴素的艺术情 感,使她们手中绘制的服饰图案纹样生机勃勃。 表现在图案内容、形象 色彩、 构图的多彩多姿,变化万端。
苗族传统服饰
苗族服饰
• 苗族服饰主要由便装、盛装组成,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 最为华丽的服饰。苗族服饰,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几千年 的历史了。
特点
• 总体来看,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 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 法。内容上,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 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用色上,善于选用多种强 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分为红、 黑、白、黄、蓝五种。形式上,分为盛装和便装。
银梳
• 用银和木制的梳子。长约16厘米,梳面有三只鸟的图案, 也有与之相称的其它图案。梳背有十一朵银花,吊一个小 银链,悬有喇叭状的银筒,稍一摆动,便叮当有声。梳子 的两条副角有银链连着一颗长长的银针,银针插在发簪的 左右侧。
女装
• 中年妇女多包白毛巾头巾,青年妇女多戴银梳或插银衣、 塑料花等饰物。 • 老年妇女上装多穿右衽上衣或无领交叉式上衣,下穿长及 脚踝青素百褶裙,系围腰,围与裙长。老年妇女上装饰物 一般为家织布或织贡尼。颜色为尚青、蓝色。
盛装在袖,肩,背部都绣有方形图案,以红色为主,兼有黄, 蓝绿等色,形如铠甲。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 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 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 界处。女装上衣多披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 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
•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 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男装
•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 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质地一般 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 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
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
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苗族服饰的价值特色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苗族服装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有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
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
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多是短装衣裤,或着大襟长衫;女装一般为上衣、下裙(裙有长短之分)配件多花饰丰富,工艺精巧。
所以男装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
全国的苗族服饰大致可分为湘西、黔东、川滇黔、黔中南、海南等五个类型,每型又可分为二十余式。
其中黔东南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服根据的服饰颜色可以分为“红苗”、“花苗”、“汉苗”、“白苗”等,如果从观赏角度来看,“花苗”的服饰最能体现其特点和制作工艺,花苗的任何服饰,都习惯镶上色泽艳丽的刺绣花边。
苗族服饰特点介绍
苗族服饰特点介绍
1. 苗族服饰那可太漂亮啦!比如说他们的银饰,那闪闪发光的样子,就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苗族姑娘们戴上这些银饰,走在路上叮叮当当的,多吸引人啊!你看那精美的银冠、银耳环、银手镯,哪一样不是让人惊叹不已呢?
2. 想想看,苗族服饰的色彩多鲜艳啊!难道不像盛开的花朵般绚丽多彩吗?那大红大绿的搭配,大胆又独特。
就好像他们把整个春天都穿在了身上,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让人羡慕啊!
3. 苗族服饰的图案也是超级有特色呢!那些复杂又精美的图案,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就好比是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画册,每一页都让人想要去深入探究,难道你不想去了解一下吗?
4. 苗族男子的服饰也很有特点哟!简单却不失大气。
跟女子的服饰比起来,就好像是绿叶衬托着鲜花,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呀。
你看过苗族男子穿着他们的服饰跳芦笙舞吗?那场面可壮观啦!
5. 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那简直是巧夺天工啊!那些细细的针线,绣出了栩栩如生的图案,感觉就像有生命一样。
这不就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吗?就像我们赞叹那些伟大的艺术品一样,苗族服饰也值得我们好好欣赏呢!
6. 再看看苗族服饰的款式,好有风格哦!长长短短的裙摆,宽松的衣袖,穿着多飘逸自在呀。
就如同在风中起舞的仙子,多美妙呀!你难道不想穿上试试,感受一下那种特别的感觉吗?
7. 苗族服饰对于苗族人民来说,那可不仅仅是衣服那么简单呀!那是他们民族的象征,是他们的骄傲呢!好像一面旗帜,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文化。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尊重和欣赏呢?
8. 总之,苗族服饰真的是太独特、太吸引人啦!每一个细节都让人着迷,每一种元素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和感受苗族服饰的魅力呀!。
苗族民族服饰概述
纳雍县白兴苗族蜡染女装 头结巨型发髻,造型奇异。上穿对襟衣,前短至腰、
后长到臀部,用挑花、蜡染方式将纹饰绘满全身,后背及 下摆以彩色蜡染访挑花纹样,风格及纹饰与挑花十分接近, 绘制精细。下着百摺中裙,扎白布绑腿,黑、白灰色调分 明,造型端庄。
黄平县谷陇苗族姑娘盛装 大襟交领无扣上衣,
工艺独特的紫红亮布,衣 背绣大面积挑花图案,纹 样精美,刺绣花边百摺长 裙,摺纹细密,工整均匀, 是百摺裙工艺的精品。
剑河县久仰苗族男青年服装 头缠大盘式头巾,窄袖上衣,下穿大宽裤。至今流行
在贵州少数民族中。
川黔滇 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
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色调较浅,花饰不 多,银饰亦少。黔西 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 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 形同斗笠。
紫云县百花苗族女服 简洁的白色上衣,配
育儿带是苗绣工艺品中制作最讲究、图纹最精美的大幅作 品,苗族人以它作为检验技艺水平。
苗族没有文字,她把服饰作为载体,苗族服饰的图案, 是穿在身上的一部民族史书:褶裙上的彩色线条,是一条 条河流,一条条山路;背牌上的回环式方形纹,是曾经拥 有的城市,有街道、城墙、角楼;那披肩上的云纹、水纹、 棱形纹,是北方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土;花带上 的“马”字纹和水波纹,是苗族祖先迁徙时万马奔腾过江 河的壮观气势……
刺尤苗 绣。族 图大姑 案襟娘 ,交的 下领雄 着,衣 百领, 褶后为 裙倾了 。。纪
袖念 、苗 肩族 、祖 领先 有蚩
苗族百褶裙,图案花 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 锦、蜡染、挑花装饰。衣 裙颜色以红、蓝、黄、白、 黑为主,服饰用料则以居 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 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 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黄平县谷陇苗族姑娘盛装大襟交领无扣上衣工艺独特的紫红亮布衣背绣大面积挑花图案纹样精美刺绣花边百摺长裙摺纹细密工整均匀是百摺裙工艺的精品
苗族服饰种类
苗族服饰种类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服饰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以下是苗族服饰种类的介绍。
一、女子服饰
1. 花裙子:花裙子是苗族女子最常穿的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裙子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裙子则是长裙,通常有两层,外层是花色的,内层是白色的。
2. 花褶裙:花褶裙是苗族女子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褶裙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褶裙则是长裙,通常有多层褶子,花色鲜艳。
3. 花袄:花袄是苗族女子的传统上衣,它通常是无袖的,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4. 花头巾:花头巾是苗族女子的传统头饰,它通常是由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制成,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二、男子服饰
1. 苗族长衫:苗族长衫是苗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由长袍和裤子组成的。
长袍通常是长袖的,裤子则是宽松的,通常是黑色或深蓝色的。
2. 苗族马褂:苗族马褂是苗族男子的传统上衣,它通常是无袖的,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3. 苗族头巾:苗族头巾是苗族男子的传统头饰,它通常是由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制成,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三、儿童服饰
1. 苗族儿童花裙子:苗族儿童花裙子是苗族儿童最常穿的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裙子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裙子则是长裙,通常有两层,外层是花色的,内层是白色的。
2. 苗族儿童花褶裙:苗族儿童花褶裙是苗族儿童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褶裙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褶裙则是长裙,通常有多层褶子,花色鲜艳。
以上是苗族服饰种类的介绍,苗族服饰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服饰
松桃苗族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 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 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 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 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 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 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 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 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雷山巴河支系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今 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 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 “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 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 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两百 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 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 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 “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 希”,即“升底衣服”,“ 呕 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 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 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 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 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 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 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 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 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 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 特色。
清水苗
有的说因衣服多用青布,有的说是黑 苗,一般人认为因来自清水江而得名。 但据老年人的说法,清水苗的名称不 是来自清水江的江名,而是来自清水 江其意。意思是说,他们的心和清水 一样纯洁、善良。 上衣为立领右衽大襟衣,衣襟处绣三 条彩色图案,衣袖上有8条不同颜色的 绣花,腰缠蜡染腰带,系挑花围腰。 裙是青布花裙,长至膝,分上下两节, 上节为蜡染布,下节为刺绣花布。前 有蔽膝,长至踝。缠黑色头巾呈圆盘 状。绑白色绑腿。
素苗
苗族传统服饰课件
目 录
• 苗族传统服饰概述 • 苗族传统服饰的种类与样式 • 苗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 • 苗族传统服饰的图案与纹样 • 苗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 苗族传统服饰的穿着习俗与礼仪
01
CATALOGUE
苗族传统服饰概述
起源与历史
起源
苗族传统服饰起源于古代,受到 中原文化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服 饰。
、吃新节等。
婚嫁场合
在苗族的婚嫁场合,新郎新娘以 及亲朋好友通常会穿着苗族的传 统服饰,以展示民族特色和祝福
新人。
祭祀活动
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也会 穿着传统服饰以示庄重和尊重。
穿着规则与禁忌
性别区分
苗族传统服饰有男装和女装之分,不同性别的服饰在款式和色彩上 都有一定的差异。
年龄层次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选择苗族传统服饰时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体现 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苗族传统服饰的款式多样 ,根据地区和支系的不同 ,服饰的样式也有所差异 ,但都讲究合体、舒适。
服饰的文化意义
传承民族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
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 富。通过服饰,可以了解苗族的历史 、信仰、习俗等方面。
苗族传统服饰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 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 友谊,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和延续。
师徒传承
在苗族地区,一些专业的服饰制作 师傅会招收学徒,将自己的技艺传 授给他们,这种方式扩大了传统服 饰制作技艺的传承范围。
节日传承
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 中,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苗族服饰进 行庆祝,这为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 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现代社会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 盛装时,女子绾 发髻于顶,插银 雀花,戴4~5只项 圈。上穿大襟大 袖右衽短衣,衣 襟和衣袖缀刺绣 花片。下着青布 百褶裙,系刺绣 围腰。套青布脚 笼,穿绣花鞋。
苗族服饰文化
女子盛装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 少女绾小髻于头顶,妇女绾 高髻,形如粽子,称“粽子 髻”。盛装为短而肥大的无 领对襟夹衣,一般长为45 厘米左右,衣摆及袖以刺绣 装饰,饰银片。下着百褶 “超短裙”,一般长10~20 厘米。前后拴挑花围腰,前 围腰齐膝,同衣襟形成二层 装饰,后围腰长至踵。身后 系绣有蕨爪纹的飘带裙,飘 带下端垂各色流苏,形若尾 羽。女子以裙多为荣,平时 穿2~3条,多时达30余条。 女子节日佩戴各种银饰。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பைடு நூலகம்化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
按节日分
❖ 便装时绾髻,戴木梳,少女喜插 饰缎带花或鲜花。上穿右衽大襟 紧身短衣,拴钉有银圆牌的刺绣 围腰。下着裤。盛装时多绾高髻, 插银簪、银花,戴银角,挂柱形 耳环。上装为无领大襟衣,两襟 在胸前交叉,袖、肩、领缀数十 块精制的刺绣布片。下着青布百 褶长裙,外系彩色刺绣飘带裙。 此式佩戴银饰最多,其上装前后 摆、后背、袖、肩和彩色飘带裙 等处钉有多种银片。全身银饰数 量多达50余件,重达7~10千克。
2·银围帕
❖ 银围帕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 定在头帕上,另一种 则整体为银制,内衬 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 上。
苗族服饰文化
3·银发簪
❖ 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 题材以花、鸟、蝶为主。
苗族服饰文化
4·银插针
❖ 插针的类型很多,有叶 形银插针、挖耳银插针、 方柱形银 插针、钱纹镶 珠银插针、几何纹银插 针、寿字银插针、六方 珠丁银插针等等,数不 胜数。
湘西苗族红色礼裙的刺绣技艺及纹样探究——以湖南省博物馆藏苗族红呢绣花礼裙为典型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湘西苗族红色礼裙的刺绣技艺及纹样探究——以湖南省博物馆藏苗族红呢绣花礼裙为典型郭世华(湖南省博物馆,湖南长沙410000)【摘要】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服饰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符号承载着苗族先民的智慧与光辉,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笔者主要对湘西苗族红色礼裙服饰款式、纹样主题、纹样造型、纹样色彩、纹样构成工艺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其折射的典型历史文化渊源。
【关键词】湘西苗族;纹样造型;制作工艺;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文化【中图分类号】J523.6【文献标识码】A苗族服饰,除色彩绚丽、造型华美、结构复杂、工艺精湛、种类繁复、风格多样、美不胜收之外,更多的是反映苗族几千年的苦难历史与文化历史。
由于苗族内部支系繁多,致使各地的苗族服饰差异较大。
湖南湘西,典型被称为“红苗”的苗族聚集区,其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
根据史料记载及从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湘西苗族服饰来看,此地区的苗族女性服饰崇尚蓝、黑、红色,上喜着蓝色圆领右衽绣花宽袖大襟衣、红布绣花镶银披肩,下着青、蓝镶边绣花裤或青、黑、红筒裙或百褶裙。
《凤凰厅志》中曾有记载其服饰特点是红色,比较醒目,女子系的裙子下端用锡片、红绒、绣花装饰,这种条列青红布组纂的裙子,长仅过膝五六寸,由6块红布,6块青布相错组成,红色抢眼,故称"红裙”。
由于其崇尚红色,在历史上有“红苗”之称。
下面就以湖南省博物馆藏湘西苗族红呢绣花礼裙为例层层探讨其纹样造型艺术及其历史文化渊源。
一、湘西苗族红呢绣花礼裙综述湖南省博物馆藏有湘西苗族裙子11条,其中红裙达9条之多,裙长69~94厘米,摆宽在90-540厘米。
从裙子款式、颜色、长度及下摆宽度数据可以看出,湘西苗族妇女喜好过膝、红色的大摆百褶裙,以苗族红呢绣花礼裙为典型。
(-)裙年代、来源、形状及质地、功能介绍裙(图1)制作于清末民初,来源湘西凤凰县,裙长94厘米,过至脚踝,平摊摆宽108厘米,双层夹裙,垂直收折时略呈梯形,褶痕明显,将折打开平摊时便呈一个完美的圆形。
苗族服饰特征
苗族服饰特征苗族,那可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民族,尤其是他们的服饰,简直让人惊叹不已!苗族的服饰啊,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女孩子们的盛装,那真是漂亮得没法说!各种鲜艳的色彩在衣服上跳跃,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绿的像叶,仿佛把大自然的美丽都穿在了身上。
那刺绣,哎哟喂,精致得不得了,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衣服上欢快地舞蹈。
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苗族人民的心血和情感,这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你再看看那银饰,哇塞,闪闪发光,好像星星落在了她们身上。
头上戴的、脖子上挂的、手上戴的,全都是银晃晃的。
走起来叮叮当当响,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苗族的故事。
这银饰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哦,据说还有辟邪的作用呢,是不是很神奇?苗族男子的服饰也毫不逊色呀!虽然没有女子的那么艳丽,但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简洁而大方,透露出一种男子汉的气概。
而且他们的头巾也很有特色,扎起来显得特别精神。
你想想,苗族同胞们穿着这样漂亮的服饰,在盛大的节日里载歌载舞,那场面该有多壮观!就好像是一片绚丽的花海在舞动,让人陶醉其中。
这服饰不就是他们文化的象征吗?不就是他们民族的骄傲吗?咱们要是有机会穿上苗族服饰,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肯定会感觉自己变得特别不一样,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神秘而美丽的苗族世界。
走在路上,肯定会吸引好多人的目光,说不定还会有人以为你就是真正的苗族姑娘或小伙呢!哈哈!苗族服饰,它不仅仅是衣服,更是一种艺术,一种传承。
它见证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和生活,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和希望。
它就像是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欣赏,去感受。
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苗族服饰,它可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美吧,去感受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流变及成因探析
第37卷第2期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V o l .37,N o .22024年4月B A S IC S C I E N C E S J O U R N A L O F T E X T I L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pr .,2024 引文格式:刘欢,王柯.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流变及成因探析[J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24,37(2):111-118.L I U H u a n ,WA N G K e .A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c h a n g e s i n s h a p e a n d f o r m a t i o n o f X i a n g x i R e d M i a o w o m e n s c l o t h i n g [J ].B a s i c S c i e n c e s J o u r n a l o f T e x t i l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2024,37(2):111-118.收稿日期:2023-10-19 修回日期:2024-03-1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研究专项(19V J X 17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1Y J C 760111)第一作者:刘欢(1998 ),男,硕士研究生㊂通信作者:王柯(1983 ),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㊂E -m a i l :78614997@q q.c o m 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流变及成因探析刘 欢,王 柯(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 要 针对湘西红苗女性服饰的形制流变和影响因素等问题,采取三重证据和比较研究法,将图像㊁文献㊁实物进行互证,梳理不同时期湘西红苗女性的服装㊁发饰特征㊂结果表明:从形制流变看,清末民初时期为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向客家汉族服饰形制融合的转折点,表现为上衣直领对襟的逐渐消失与大襟右衽形制的多样性,下装形制由裙改裤,头饰造型由椎髻排钗到系统化的头帕式㊂从流变成因看,官方政策的介入㊁教育感化的融合和商业市场的冲击,影响了湘西红苗女性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㊂这一流变的动机展露了湘西苗汉文化的交往㊁交流㊁交融,也为构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头饰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中图分类号:T S 941.742.8 文献标志码:AD O I :10.13338/j.i s s n .1006-8341.2024.02.012A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c h a n g e s i n s h a pe a n df o r m a t i o n o f X i a ng x i R e d M i a o w o m e n s c l o thi n gL I U H u a n ,WA N G K e(S c h o o l o f F a s h i o n ,W u h a n T e x t i l e U n i v e r s i t y,W u h a n 43007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i m i n g a t t h e p r o b l e m s o f t h e s h a p e c h a n g e p r o c e s s a n d t h e c a u s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X i a n gx i R e d M i a o w o m e n s c l o t h i n g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d o p t e d a t r i p a r t i t e e v i d e n c e a n d c o m pa r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i n w h i c h i m a g e s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p h y s i c a l ob j ec t s w e r e i n t e r -c o r r o b o r a t ed .T he c l o t h i n ga n d h a i r s t y l e s o f X i a n g x i R e d M i a o w o m e n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w e r e a n a l yz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c h a n g e o f s h a p e s y s t e m s t a g e ,t h e l a t e Q i n g D y n a s t y an d e a r l y R e p u b l i c p e r i o d i s t h e t u r n i n g p o i n t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h e s h a pe of f e m a l e d r e s s f r o m X i a ng x i R e d M i a o t o H a k k a H a n n a t i o n a l i t y ,whi c h i s m a n i f e s t e d a s t h e g r a d u a l d i s a p pe a r a n c e of t h e s t r a igh t c o l l a r f r o n t a n d t h e di v e r s i t y o f t h e f r o n t r i g h t s k i r t ,t h e s h a pe of t h e b o t t o m f r o ms k i r t t o p a n t s,a n d t h e s h a p e o f t h e h e a d w e a r f r o m t h e h a i r p i n t o t h e h e a d.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c a u s e s o f c h a n g e,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f o f f i c i a l p o l i c i e s,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a n d t h e i m p a c t o f c o mm e r c i a l m a r k e t h a v e a f f e c t e d t h e l i f e c u s t o m s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c o n c e p t s o f r e d M i a o w o m e n i n w e s t e r n H u n a n.T h i s m o t i v e r e v e a l s t h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e x c h a n g e a n d b l e n d i n g o f M i a o a n d H a n c u l t u r e s i n w e s t e r n H u n a n,a n d a l s o p r o v i d e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d r e s s c u l t u r e.K e y w o r d s X i a n g x i R e d S e e d l i n g;w o m e n s c l o t h i n g;s h a p e;h e a d w e a r0引言湘西苗族的称谓发展史是一部重要民族迁徙史,不同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㊂段汝霖在‘楚南苗志㊃湘西土司辑略“载:苗蛮, 虞称 有苗 ,又曰 三苗 ㊂周谓 荆蛮 ㊂汉称 蛮 ㊂晋称 苗 ㊂南北朝以迄唐,皆统称 蛮 ㊂后周及宋,始别称, 瑶 与 苗 互见,各有事迹㊂ [1]明清时期又对称谓进行了统一,改称 苗蛮 ㊂但 红苗 的称谓源于明末生活在湘西凤凰㊁吉首㊁花垣地区的苗民好穿红衣,腰系红带,依据服装色彩等共性而得名[2]㊂这些地区均属清代改土归流的重要区域,而湘西红苗女性服饰也是受官方政策㊁教育感化和商业市场影响最为明显的苗族支系㊂目前有关湘西红苗的女性服饰研究多集中于历史文化方向,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也多为 以一概全 ,整体可归为 重文化轻技艺,重外表轻内在 ,未成体系化㊂如伍新福在‘苗族文化史“中,对湘西苗族总体服饰沿革及演变进行简略描述,对红苗的服饰缺少系统化的研究[3]㊂杨鹓[4]㊁田爱华[5]对整个苗族地域范围的服饰史展开研究,归纳流变缘由为政治㊁文化㊁经济等,关于湘西红苗的服饰研究也是寥寥无几㊂湘西红苗女性服饰作为纺织类非遗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湘西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智慧结晶,作为湘西红苗地区物质民俗的 活化石 ,汇集了多项国家级㊁省级非遗技艺,但在传统技艺不断消失的今天,形而上重于形而下的学术传统却不利于织造技艺的研究与传承㊂鉴于此,本文利用文献㊁图像㊁实物三重互证,对湘西红苗女性服饰的形制特征㊁流变动因展开研究,厘清从明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的流变过程,并挖掘其背后的流变成因㊂为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完善中华民族服饰的 多元一体 格局提供文献价值㊂1上衣领型及衽式形制流变自有湘西 红苗 记载伊始,湘西红苗女性上衣服饰的穿着样式就以直领对襟式和大襟右衽式2种为主,其形制变化可划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明末至清中期㊁清末期至新中国成立后,且不同阶段的上衣均受到官方政策㊁商业市场等因素影响,从结构㊁纹样㊁工艺等方面来看,均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㊂1.1直领对襟式与大襟右衽式并存第一阶段是明末至清中期,湘西红苗女性的上衣呈现直领对襟式和大襟右衽式2种形式㊂直领对襟式上衣衣长短小㊁窄袖㊁圆领,且上衣前后片㊁领子㊁袖子均无装饰;其材质多为染成五色的丝㊁麻㊁绸或花布㊂明末期有关湘西红苗女性 直领对襟式 上衣的记载,如沈瓒‘五溪蛮图志“中提到: 今皆用丝㊁麻染成五色,织花绸㊁花布裁制㊂服之上衫,皆直领[6]㊂ 清康熙时期阿琳绘制的‘抚苗图册奏本“中,苗风婚嫁图描绘了清代湘西红苗女性的婚嫁场景,其上身着装也是 直领上衫 ,如图1 (a)所示㊂而关于大襟右衽式上衣形制,清乾隆时期傅恒㊁董诰等官修的‘皇清职贡图“卷三第一百七十页,画册中描绘了永绥乾州等处红苗身穿上衫下裙的女性,其上装也为 直领上衫 ,如图1(b)所示㊂段汝霖所著‘楚南苗志“卷四第一百六十五页,画中描绘2位女性,左边女性手提一竹篮,上身着装为 直领上衫 ,但右边女性背着一个竹筐,上穿 大襟右衽 ,如图1(c)所示㊂(a)直领对襟式1(b)直领对襟式2211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第37卷(c)对襟和大襟式图1直领对襟式与大襟右衽式F i g.1 S t r a i g h t c o l l a r f r o n t a n d f r o n t r i g h t s i d e可见,在第一阶段,直领对襟式和大襟右衽式2种形制并存,且大襟右衽式上衣形制为斜领㊁窄袖㊁右衽,衣长也相对偏短,与直领对襟上衣最大的不同是袖口㊁下摆处均有五色挑绣花边㊂清中时期严如煜‘苗防备览㊃风俗考“中也有对湘西红苗女性 大襟右衽 记载: 其妇女银簪㊁项圈㊁手钏㊁行膝皆如男子 ,衣较男子微长,斜头直下,用锡片㊁红绒,或绣花卉为饰㊂ [7]对于文献中 斜头直下 的含义, 斜 字即为斜领,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斜领方向皆为向右斜,称之为右衽㊂ 直下 为径直向下的意思,其衣襟为斜领径直向下,称为大襟右衽㊂1.2大襟右衽式的多样性第二阶段是清末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湘西红苗女性上衣通常称为一型三式,一型为湘西型,三式为花保式㊁凤松式㊁吉泸式,且衣款式多见以 大襟右衽式 , 直领上衫式 逐渐被替代㊂与第一阶段上衣相比,其结构㊁纹样㊁工艺更具复杂化,特别是挑绣纹样题材的运用更为丰富㊁多元㊂据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的描述: 二位湘西红苗女性服饰领型为圆领,同样上衣穿着 大襟右衽 (见图2)㊂图2近代湘西红苗女性F i g.2 X i a n g x i R e d M i a o w o m e n清末民初有关 斜领 满襟或大襟 的史料记述众多,如清末黄应培‘凤凰厅志“中记载: 妇女衣服较男子略长,斜领直下,用锡片红绒或绣花卉为饰 ,腰不系带,不着里衣㊂ [8]明确提到一般妇女的衣长比男子略长,且领型为斜领直下㊂湘西苗族挑花传承人张春海藏凤松式蓝色几何纹女袄,款式为圆领㊁右衽大襟㊁两侧开衩,衣长为61.6c m㊁肩宽55c m㊁袖口宽18.4c m,面料为蓝㊁黑色,门襟饰边为几何花带纹样,如图3(a)所示㊂1949年后,湘西红苗女性上衣形制多以满挑绣图案的 大襟右衽 为主,袖长到手腕处,门襟㊁袖口㊁下摆处均挑绣花边㊂夏如玥在‘湘西苗族女性服饰研究“中指出: 湘西苗族女性上衣圆领大襟按照款式可分为琵琶襟㊁叠摆式㊁四叉式㊁云肩式㊁云襟式㊁胸襟式㊁四角挖云式和大襟式等㊂ [9]依据挑绣精细㊁形制复杂及外观装饰程度的差异,以叠摆式的大襟右衽 接龙衣 最具代表性㊂湘西红苗女性接龙衣 大襟右衽 的文献记载在这个时期较多,如苗族本地学者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谈道: 衣服腰大而长,袖短无领,袖口大约尺许,袖长齐过手腕而已㊂胸前及袖口照例要滚绣花边,加栏杆花瓣于其间㊂还有开衩及放摆,前后两面之边缘,都刺绣及挖云钩㊂衣全是满襟,无对襟式㊂ [10]文中指出湘西红苗女性接龙衣形制腰围肥大,领型为无领,袖长齐手腕,袖口约一尺(33c m),下摆处加栏杆花瓣且在胸前㊁袖口㊁下摆均滚绣花边,门襟皆为 大襟右衽 ㊂湘西荭袖阿娅个人所藏花保式 长袖花卉纹接龙衣女袄 ,叠摆式 大襟右衽 ,侧收腰直摆,衣长至臀部,领型为圆领,衣长79c m,肩宽57c m,袖长38c m㊂下衣摆处由2层相叠且衣摆有分栏装饰,下摆宽大并左右两侧开衩㊂面料为黑色棉布,袖口㊁胸前㊁下摆均有镶边挑绣装饰,如图3 (b)所示㊂除凤松式与花保式外,丹青㊁泸溪等地的吉泸式上衣也为大襟右衽㊂传承人张璞玉所藏吉泸式蓝色上装,款式为圆领㊁右衽大襟㊁两侧开衩,衣长为57c m㊁袖长为35.5c m㊁袖宽为15c m,面料以蓝色为主,如图3(c)所示㊂由此可见,通过图像㊁文献㊁实物资料均证明清末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湘西红苗女性大襟右衽呈现出多样性㊂(a)凤松式上衣311第2期刘欢,等: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流变及成因探析(b)花保式上衣(c)吉泸式上衣图3大襟右衽式的多样性F i g.3 T h e v a r i o u s o f t h e r i g h t l a p e l s t y l e w i t h a l a r g e f r o n t明末至清中期,湘西红苗女性上衣 直领上衫 和 大襟右衽 2种形制并存,清雍正改土归流后,湘西红苗女性上衣 直领上衫 形制逐渐消失,这种消失不仅是上衣形制的改变,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改变,主要受到当时统治者所颁布的禁令和商业市场的冲击等影响㊂如段汝霖‘楚南苗志㊃湘西土司辑略“记载: 雍正八年,改土归流时期,第一任永顺府知府袁承宠有革除土司积弊布告,禁革者二十一条:20.服饰宜分男女[1]㊂ 由于雍正时期,永顺府的布告禁革中,明确指出服饰宜分男女,因此湘西男女皆穿的直领上衫,逐渐改变为客家汉族妇女所穿着的大襟或满襟㊂但雍正时期所颁布的 禁革者二十一条 布告,并未对湘西红苗女性的上衣形制产生实质的改变㊂随后湘西咸同起义失败后(1874年),清王朝加紧实施对苗民的 同化 政策,一再申令 无论生熟苗 改变服色 [11],借此官方政策来强制湘西红苗女性必须完成服饰改变㊂除清王朝官方政策的介入外,商业市场的冲击带来的织造技艺革新也引发了上衣形制的变革㊂道光年间以后,湘西红苗女性受汉族织造技术的影响,逐步改用 高机坐织 ,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布幅也宽达一尺四五寸,相比红苗传统的矮机幅宽多出五六寸㊂汉族带来的织造技艺的革新逐渐缓解了湘西红苗女性对于汉族生活习俗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促使红苗女性逐渐接纳了汉族女性大襟㊂2下装形制流变:改裙为裤从历史古籍中不难看出,湘西红苗女性下装以裙为主,直到民国以后,才慢慢开始着直筒裤㊂下装由裙到裤的巨大变化,彰显了湘西红苗女性的思想变革㊂2.1褶裙明末至清中时期,湘西红苗女性下装皆穿裙装㊂龙湘平在‘湘西民族工艺文化“中指出: 苗族妇女的裙,可分为5种形式,即:褶裙㊁礼裙㊁筒裙㊁围裙㊁围裙颛㊂ [12]褶裙多以青色㊁红色峒锦㊁棉布等面料拼接而成,并在腰部㊁下摆通折八字褶,裙摆绣绒花㊁团花等纹样㊂从形制㊁功能和装饰上看,都属 红青相间褶裙 ,最具特色㊂关于明末至清末湘西红苗女性 褶裙 的形制,在史料文献中也有记载,如明中后期沈瓒‘五溪蛮图志“: 下裙,团转细襞襀,倒折其半㊂ 蛮俗云: 槃瓠死,浮于江㊂少女揭裙涉水邀之㊂子孙因以为记㊂ [6] 细襞襀 ,意为细密地叠褶,将折褶相互对折,而达到折叠㊂乾隆年间,湖南布政使阿琳绘制的‘抚苗图册奏本“中祭鬼椎牛场景,一群红苗妇身穿百褶裙,围看红苗男性进行椎牛 还愿仪式 祭祀,如图4(a)所示㊂湘西苗族女性服饰收藏家阿娅提供的私人藏品 红青相间褶裙 ,是清中时期湘西红苗最具代表性的样本之一㊂由青色㊁红色棉布拼接而成,裙长为70c m,腰围为77c m,底摆为3.32m;裙摆处绣有团花㊂从腰头至裙摆处通折 八字褶 ,底料为青棉布,本料为红棉布,且底料藏于本料之下,因此,在穿着时,底料随裙摆活动时才会显露,如图4(b)所示㊂清末李瀚章㊁裕禄在‘光绪湖南通志“中提到: 腰不系带,不着中衣,以峒锦为裙,而青红间道㊂亦有钉锡铃㊁绣绒花者,或两三腰不等,与男子异㊂ [13]褶裙以峒锦为材质,色彩为青㊁红2色,裙摆装饰有钉锡铃或绣团花等㊂至清末期,下装仍为 褶裙 ,如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所藏清晚期 红呢绣花百褶裙 ,裙长为76c m,腰围为115c m,与清中期红青相间褶裙相比,其缝制工艺和结构更显粗犷,裁片尺寸增大,裁片数量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藏品通身刺绣,并在裙摆镶饰银片,如图4(c)所示㊂(a)‘祭鬼椎牛图“局部411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第37卷(b )红青相间褶裙 (c)红呢绣花百褶裙图4 褶裙F i g.4 P l e a t e d s k i r t 2.2 裤民国以后,湘西红苗女性的下装逐渐变成裤,但到 接龙 椎牛 等重大庆典仪式时,也有少数贵族女性着礼裙㊂民国陈心传‘五溪蛮图志“中也有少许关于 裤 裙 的记载: 其服饰之进步,今无论苗㊁仡,察其男子之凡与汉族接居较近者,已多与汉民同 其妇女,则闻于近此四五十年来,或苗或仡,无喜庆,则皆少有着裙者,而概已改着刺有花边之裤也㊂ [6]由此可见,湘西红苗服饰改革范围之广,湘西红苗女性的服饰皆与客家汉族服饰无异,逐渐接受了穿着直筒裤㊂关于裤的图像资料,吴仕忠‘中国苗族服饰图志“著作中拍摄的图像,描绘2位女性在缠头帕,下装身穿着裤装,见图5(a )㊂伍新福在‘中国苗族通史“中也对女裤的形制进行描述: 湘西红苗女性下装形制为,裤子短,裤脚大,绲绣花边或数纱边㊂此是今日苗族妇女服装也㊂[1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藏凤松式 民国黑色凤戏牡丹纹女裤 ,裤型为直筒裤,裤长94c m ,腰围118c m ,面料为青黑色土棉布,裤脚处挑绣凤戏牡丹纹花边,如图5(b )所示㊂湘西红苗女性服饰收藏家阿娅所藏建国后的花保式 蓝色喜鹊纹女裤 ,该藏品与民国时期裤型相比,裤长整体偏短,裤脚增大,面料为蓝色土棉布,值得注意的是,该标本刺绣面积减少,且位置整体上移至裤脚15c m 处,如图5(c)所示㊂究其原因或与官方政策的介入和社会革命的发展有关㊂(a)花保式服装图像(b )凤松式下装 (c)花保式下装图5 女裤F i g.5 W o m e n 's p a n t s 民国初年,官方政策的介入使得湘西苗族地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㊂政府提出 习俗古陋,一律改变 的条例,民国陈心传在‘劝告五溪同胞书“载: 习俗古陋,妇女之服饰斑斓,所有生活与客家迥异 于何时起,本寨人之装饰与所有不良旧习,无论男女老少得一律改变,使与客家无异㊂ [6]民国陈心传所写告同胞书中,将先前女性的斑斓服饰称为习俗古陋,倡导女性将它们舍弃并穿着客家汉族服饰㊂随后陈心传‘劝告五溪同胞书“落实成‘湘西苗民文化经济建设计划方案“,并被湖南省政府委员会决议通过,此举措也加速了湘西红苗女性下装从裙到裤的改变㊂正如地缘的隔离导致服饰模式的僵化,加强各种文化间的交往和联系,必然促进服饰变化的速度[14]㊂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清王朝统治者派来的流官率领一批官员上任,并在此屯防建置,加上随后而来是外来的汉族商人㊁手工业者以及迁居至此的汉人,他们带来的商业市场冲击着湘西苗疆地区自然经济实体,促使苗区的商品经济㊁小市镇㊁农村集场开始出现㊂农村集场作为商品交换的重要场所,定期赶场,苗民称为 给强 ,最终导致曾经隔离的苗疆地缘关系被打破㊂由于晚清汉族妇女改穿裤装[15],因此客家汉族服饰必然与当地湘西红苗女性服饰之间相互影响,导致湘西苗族妇女在街市上习得并效仿㊂裤装相较于裙装,制作上用时用料都较少,劳动时也较为便利,从而被湘西红苗女性逐渐认可接受,裤装被推广成为主要下装㊂除此之外,下装的变化除政府政策㊁商业市场之外,也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㊂20世纪初,全国掀起了民主革命运动,并迅速影响至湘西红苗地区,其所提倡的 三民主义 也不断地教化着湘西红苗女性㊂其中民生主义倡导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并将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西方民主3个传统相结合㊂这也说明了当时的民主革命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学说的结合体㊂可见苗汉文化㊁民主革命的融合511第2期 刘欢,等: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流变及成因探析直接改变了湘西苗族女性的思想观念,改穿汉装的湘西红苗女性的服饰形制也随之改变,下装由 裙 转为 裤 ㊂3头饰造型发展:从椎髻排钗到头帕湘西红苗女性不仅服装形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相应的发型头饰也并不是一成不变㊂从现存的文献㊁图像㊁实物资料来看,湘西红苗女性头饰经历了3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末至清中期椎髻排钗缠头式;第二阶段为清末晚期至民国头帕包头式;第三阶段为1949年后头帕式的系统化㊂且不同时期的发式无论是绾发方式,还是装饰手法,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样貌与时代特征㊂3.1椎髻排钗第一阶段发饰较为简单,以 椎髻排钗 较为代表性,从外观来看形似张开六脚的蟹,梳法由三步成型,首先,将长发绾于头顶形似螺髻;其次,用网巾对螺髻进行包裹,网巾多以马毛制作而成;最后,在螺髻处两侧排钗银簪,银簪数量以6~7支效果最佳㊂清中期康熙年间,少数民族服饰画家阿琳在‘抚苗图册奏本“挑丝纺织图中绘制了3位湘西红苗女性织布的场景,画中女性身着上衫下裙,梳就的发式即为 椎髻排钗 ,见图6(a)㊂清乾隆时期傅恒㊁董诰等官修的‘皇清职贡图“,画中女性脖挂银项圈,缀耳饰,同样梳就 椎髻排钗 发式,如图6(b)所示㊂有关明末至清中期,此发式在史料文献中也有记载,明末沈瓒‘五溪蛮图志“载: 其妇女皆插排钗,状如纱帽展翅㊂富者以银为之,贫者以木为之 男子绾椎髻于脑后,女子绾椎髻于头顶㊂ [6]可见 椎髻排钗 外观形似纱帽展翅,包网巾和插排钗是发式成型的关键所在,且钗的材质也有尊卑区分,富贵者用银质,贫困者则以木制为之㊂清中期阿琳在‘抚苗图册奏本“中对红苗女性的 椎髻排钗 发式描绘: 妇人则两耳皆环,绾发作螺髻,织篾为笄,以发纬之如蟹,匡施于髻,遍以银索绕之,插银簪六七支,簪形若匕㊂ [11]以上均为明末至清中期湘西红苗女性发式 椎髻排钗 的相关描绘和记述㊂(a)‘挑丝纺织图“局部(b)永绥乾州等处红苗妇图6雍乾时期湘西红苗女性 椎髻排钗F i g.6 W o m e n s h a i r p i n s o f X i a n g x i R e d M i a od u r i n g Y o n g-Q i a n pe r i o d3.2头帕式包头第二阶段作为湘西红苗女性发式发展中最重要的过渡时期,其整体造型从 椎髻排钗 缠头式变为用头帕环绕的 包头 式㊂头帕是湘西苗族男女清末之后一直都喜爱的一种饰品,自古以来,苗族都十分重视个人的头部,在苗民的心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部位㊂因此,在湘西苗区至今还有 男儿头,女儿腰 之说,即指成年男女最忌讳别人摸头部,男子绝不轻易向别人低头㊂清末民初的湘西红苗女性包头皱帕常用青色的丝㊁绸缎,丝帕对齐额头,挽五至六道,头发不外露,且平正不偏斜,整体外形如人字形,后似笠形㊂民国初年陈心传在‘五溪苗民风俗图“中绘制了湘西红苗女性头部缠绕多层青布㊁脖挂银项圈㊁耳挂银环的妇女形象,如图7所示㊂图7清末民初湘西红苗女性 包头F i g.7 W o m e n s B a o t o u o f X i a n g x i R e d M i a o i n t h el a t e Q i n g d y n a s t y a n d e a r l y 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 文献‘五溪蛮图志“中载: 皆喜裏青布或花布之包头 排钗 白珠 包肚 今亦无再饰之者㊂闻今此除所谓之 土蛮 妇女,在与相处之民苗㊁仡佬妇611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第37卷女,同样装饰外,其所谓仡佬妇女中之较富者,则每于宴会之时,喜帽银帽㊂[6] 银帽 指在包头上用银片点缀,并在宴会中使用㊂在苗族的信仰中,认为银是辟邪之物,也是重要的造型来源,因此,银片的装饰风俗,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包头样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㊂3.3系统化的头帕式第三阶段湘西红苗女性的发式基本沿袭前期青布或花布 包头 样式,但又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变㊂如龙湘平在‘湘西民族工艺文化“指出: 湘西苗族成年男女均戴头帕,头帕分丝帕㊁布帕2种,一般多青黑色 ,头帕从造型和色彩上分类,有高帕㊁低帕㊁平顶帕㊁红圈帕㊁花桶帕㊁青桶帕㊁黑台层帕㊁白人字帕㊁杆栏人字帕㊁螺蛳帕㊁蝴蝶帕㊁十字挑花绣帕等㊂ [12]晚期湘西红苗女性的 包头 样式,依据地区㊁材料㊁外形㊁缠头方式及外观装饰的不同,主要有螺蛳帕㊁花桶帕㊁十字挑花绣帕3类㊂花保式 螺蛳帕 是湘西吉首㊁乾州一带红苗女性的头帕,其颜色喜用青㊁黑等色,长度一般为两丈八尺(9.6m)至三丈二(10.67m)㊂女性在包裹头发时,首先将帕子折成5㊁6c m宽,在头部环绕且前面齐额平整,帕子环绕时第二圈比第一圈稍高,从侧面看像螺蛳形,如图8(a)所示㊂凤松式 花桶帕 是湘西凤凰腊尔山㊁三江一带红苗女性头帕,喜用青㊁黑条纹的花帕布,其长度一般也为两丈八尺(9.6m)至三丈二(10.67m),女性在包裹头发时,因头帕缠绕极多,一般为数十圈或二十余圈,由于缠绕后的头帕高且形似水桶,故得名花桶帕,如图8(b)所示㊂吉泸式 十字挑花绣帕 是湘西泸溪梁家潭一带红苗女性头帕,其颜色喜用白色,长度一般为一丈二尺(4m)左右,女性在包裹头发前,需要在白色织棉布的首尾各挑青色2个大团花,其团花可挑吉祥如意㊁驱鬼避邪㊁始祖崇拜等题材图案[16],其次,在团花的周边可挑三角形㊁长条形的边花,最后才能缠绕于头上且包帕时,露出花纹图案,如图8 (c)所示㊂(a)花保式螺蛳帕(b)凤松式花桶帕(c)吉泸式挑花绣帕图8各类型头帕F i g.8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o f h e a d w e a r湘西红苗女性发式从明末至1949年,不同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穿戴样貌,如图9所示㊂其流变的原因其一为官方政策,其二为教育感化㊂官方政策中 剃发去环 是最主要的导火线,沈瓒在‘五溪蛮图志“载,湖广俞益谟致督抚书云: 大师压境,各苗纷来乞降,多有欺饰㊂今当以勒献掠去汉民为第一,着擒送首恶为第二,剃发去环为第三㊂ [6]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土归流时期,湖广提督俞益谟提出普遍 剃发去环 ,第三条就为改变发式㊁配饰,需要剃发去环以表归降的真诚㊂之后咸同起义(1874年)失败后,清王朝加紧实施对苗民的 同化 政策,一再申令 无论生熟苗 一律剃发,改变服色 [17]等㊂因此,从康熙至咸丰年间,清王朝一再以 剃发去环 政策介入,这对湘西红苗女性发式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㊂其次,清王朝实行的教育感化也是发式变化的又一原因,特别是 办义学 事件㊂李瀚章㊁裕禄著‘光绪湖南通志“记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偏沅巡抚赵申乔疏言: 苗民子弟,宜设立义学教育㊂ 说明清王朝开设了义学教育,旨在加紧对湘西苗族灌输汉族封建伦理道德,用教育来感化,这对湘西红苗女性观念及价值观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发式的变化也有着 潜移默化 的推动㊂711第2期刘欢,等:湘西红苗女性服饰形制流变及成因探析。
贵州苗族服饰图案探析
贵州苗族服饰图案探析贵州苗族是中国十大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历史悠久。
其中,苗族服饰在其文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苗族服饰的图案采用各种图形与色彩,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着贯穿始终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传承角度对苗族服饰图案进行探析,展现苗族服饰的独特美学。
一、历史和文化背景苗族服饰历史源远流长,它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有一种古老的说法称的“裹三寸金莲脚”的女子,这都是苗族女子的美丽传统。
而对于苗族服饰,其特别强调连衣、层叠和对称美。
苗族服饰中还有一种补衣技术,将新布与旧布按照特定的规则拼接,形成独特的花纹,这个技艺一直被苗族人传承下来,被称为“翻新”。
苗族服饰图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服饰图案灵感来源于動物、植物、星座等,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方案,细节处理和色彩调配,呈现出其他民族无法替代的苗族风格。
苗族服饰有亲缘象征和队伍象征,妇女的服饰中还有寓意良多的面纱。
苗族服饰图案有着三个层次,即花纹、颜色和形状,每一层次之间都密不可分,合作形成了苗族服饰的独特美学。
1、花纹苗族服饰花纹来源广泛。
其中有花鸟、传统图案以及神话传说等。
花鸟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是苗族文化的代表。
苗族服饰的花纹大多数都包含鸟和花的元素,如雉鸟、灰鹭等。
而这些花纹都是以生动而具体的方式表达苗族的情感和美感,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精神。
2、颜色苗族服饰图案的颜色丰富多彩,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代表性。
红色是苗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之一,它代表着幸福、快乐和祝愿,象征着苗族人民的文化精神。
蓝色是代表水的颜色,因为苗族是水车所在的地区,所以蓝色经常出现在苗族的服饰中。
在苗族服饰图案中,不同颜色的搭配和运用,彰显了苗族服饰的色彩美,独具风格。
3、形状苗族服饰图案的形状承载了苗族人含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神话传说。
苗族服饰的形状以曲线、弧线、波浪形为主,这些形状都是寓意意蕴深厚的。
苗族的服饰特点都有哪些
苗族的服饰特点都有哪些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苗族的服饰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苗族的服饰特点苗族服装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有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
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
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的服饰文化一、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在此间也就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
文山地区有句俗语:“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
这句俗语大致勾勒出文山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也反映了文山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
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奠定了苗族对山中事物由感性识别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
服饰是进行民族识别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分民族间的特征之一,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
文山苗族大致分为白苗、青苗、花苗、汉苗等。
根据苗学专家对苗族服饰类型的划分,文山州的苗族服饰为几何花衣披肩型(即川黔滇型)的马关式(即挑花褶裙式)、邱北式(即白裙式)和开远式(即飘带式)。
苗族服饰的特点
苗族服饰的特点
苗族服饰以红色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它们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一、图案多样:苗族服装上有各种图案,如山火、虹蝶、象形文、蝴蝶等,这些图案代表着苗族人对精神的热爱。
二、工艺精细:苗族服装的制作工艺精细,有的甚至是毫厘之差,使得服装显得更加精致考究。
三、装饰精美:苗族服装上常常会有精美的装饰,如金银丝、丝绒、针绣等,使服装更具有民族特色。
四、色彩丰富:苗族服装通常以红色为主,但也有其他颜色,如黑、白、绿等,使服装更加绚丽多彩。
苗族服饰简介100字
《苗族服饰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看看漂亮的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可好看啦!颜色特别鲜艳,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就像彩虹一样。
衣服上有好多精美的图案。
有的是花朵,开得大大的,好像能闻到花香;有的是小鸟,活灵活现的,好像要飞起来。
苗族姑娘的裙子长长的,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像跳舞一样。
苗族的头饰也很特别哟!上面有好多亮晶晶的珠子,一闪一闪的。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有个苗族小姑娘穿着漂亮的服饰去参加节日,大家都夸她像小仙女一样美。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苗族服饰美不美呀?
《苗族服饰简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的袖子也很有意思。
有的宽宽的,像大翅膀;有的绣着漂亮的花边,可精致啦。
还有腰带,有的是彩色的布条编成的,有的上面挂着小铃铛,一走就叮叮当当地响。
苗族的小伙子们也有自己的服饰,看起来很帅气。
我听说呀,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看到苗族的服饰,喜欢得不得了,缠着妈妈也给他做一套。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穿穿苗族服饰呢?
《苗族服饰简介》
小朋友们,再听我讲讲苗族服饰哟。
苗族服饰的领口也有很多花样。
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还有的是尖的。
衣服上的图案还有一些是动物呢,比如蝴蝶、龙、凤凰,都特别逼真。
有个苗族的姐姐穿着漂亮的服饰去唱歌,那歌声配上美丽的衣服,简直太迷人啦。
小朋友们,苗族服饰是不是特别棒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盛红苗服饰
重庆万盛红苗
石林红苗
石林红苗服饰
多彩蒙苗族
红苗
祭祀大典
祭祀大典
红苗
马鬃苗族乡红苗
表演一等奖红苗舞 广西红苗舞蹈
青苗、花苗和红苗
团坡青苗
花苗和红苗
红苗村姑
梦的故乡—三穗
梦的故乡—三穗
望谟红苗
湘西支系红苗
重庆红苗
贵州红水河红苗
土河红苗斗脚舞
习水风情红苗
习水红苗
桐梓马鬃红苗
六枝梭嘎长角苗
习水红苗
土河红苗
云南红河、个旧红苗
个旧红苗
云南红河
生态红苗大祭祀
巫包享有苗族
巫包享有苗族
摆贝苗族
银饰
白苗
典型而原始的生红苗村寨
元阳红苗
元阳红苗
屯堡红苗
大花苗
云南文山苗族
重庆彭水红苗
重庆彭水红苗
重庆彭水红苗
重庆彭水红苗
东部苗族
泸西苗族
百鸟衣苗族
短裙苗
黔西红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