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培训卫生政策
2024年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统一规范本单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高职工职业卫生意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促进单位和职工共同发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职工,包括全职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控知识的普及、职业卫生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职业卫生检查的规定和操作等。
第五条本单位将职业卫生教育与员工的年度培训计划结合,确保每位员工参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的学习与考核。
第六条上级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职业卫生专业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保障本单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第七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包括职业病的种类、发生原因、防范措施等。
2.职业卫生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包括各类防护用品的功能、使用方法、保养、更换等。
3.职业卫生检查的规定和操作,包括定期职业卫生检查的项目、注意事项、结果解读等。
4.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的知识,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政策、职业卫生监管要求等。
第八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面对面培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线下培训,通过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知识传授。
2.在线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多媒体教学材料和在线答疑等方式进行培训。
3.学习资料:提供书籍、手册、宣传资料等,供职工自学和参考。
第三章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第九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按照本单位的岗位和岗位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报批。
2.组织实施培训: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
卫生管理制度培训目的
一、提高员工卫生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企业整体卫生水平,开展卫生管理制度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卫生工作的认识,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人人关注卫生、人人参与卫生的良好氛围。
二、规范企业卫生管理企业卫生管理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卫生管理制度培训,使企业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责任,确保企业卫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预防疾病传播疾病传播是企业卫生管理的重要问题。
通过卫生管理制度培训,使员工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四、提高企业整体形象企业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
通过卫生管理制度培训,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企业整体卫生水平,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卫生管理不善,容易导致设备故障、产品质量下降、安全事故等问题,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通过卫生管理制度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六、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卫生管理制度培训,使员工认识到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
七、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卫生管理制度培训涉及多个方面,如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卫生操作等。
通过培训,使员工在掌握基本卫生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八、响应国家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开展卫生管理制度培训,使企业员工了解并遵守国家政策法规,提高企业合规性。
九、培养专业人才卫生管理制度培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卫生管理人才,为企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十、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卫生管理制度培训,提高企业卫生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卫生系统政策宣传培训
卫生系统政策宣传培训一、卫生政策概述卫生政策是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制定的相关政策。
卫生政策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
了解卫生政策对于卫生系统的管理和运营至关重要。
二、卫生法律法规卫生法律法规是卫生政策的重要支撑,是卫生系统运作的规范。
卫生系统的管理和运营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机构管理、药品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医改政策解读医改政策是当前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医改政策的解读,了解医改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措施,为卫生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指导和支持。
四、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政策是政府为了维护公众健康而制定的相关政策。
公共卫生政策涉及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加强应急救援等方面。
了解公共卫生政策对于卫生系统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和管理至关重要。
五、卫生人员职业素养卫生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卫生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六、卫生系统形象塑造卫生系统的形象是公众对卫生系统的认知和评价。
通过塑造良好的卫生系统形象,增强公众对卫生系统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卫生系统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
七、健康教育与传播健康教育与传播是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与传播活动,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八、卫生政策实施与评估卫生政策的实施与评估是确保卫生政策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卫生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卫生政策。
九、卫生系统创新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卫生系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卫生系统进行创新和发展,提高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政策与管理
卫生政策与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
卫生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卫生政策的重要性、卫生政策的内容以及卫生政策的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卫生政策的重要性卫生政策是国家在卫生健康领域对全体公民的权益、公众健康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作出的宏观决策。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卫生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前提,而卫生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减轻疾病给经济带来的损失。
其次,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保障公众健康权益。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卫生政策的目标就是确保全体公民享有公平、公正、公开的卫生服务。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第三,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不断出现,卫生政策的及时调整和优化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保护公众免受疾病的威胁。
二、卫生政策的内容卫生政策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疗服务政策。
这是卫生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医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
其次,疾病预防控制政策。
为了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卫生政策会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政策、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等。
第三,公共卫生政策。
公共卫生政策关注的是集体健康,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社区卫生等方面的政策。
最后,卫生资源配置政策。
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卫生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医疗设施的建设、人员培训和分配等。
三、卫生政策的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卫生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政策制定机制。
卫生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相关部门需要建立起协同工作的机制,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加强监督和评估。
每一项卫生政策的实施效果都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司卫生管理制度培训内容
公司卫生管理制度培训内容
一、个人卫生管理
1. 员工应保持个人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勤洗手,工作前禁止饮酒或带有异味的食物。
2. 工作服应保持干净整洁,按时更换,不得穿带污染的工作服进入工作岗位。
3. 提倡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特别是在涉及粉尘、化学物品处理的岗位上。
二、工作环境清洁
1. 各部门需负责本区域内的日常清洁工作,包括地面、桌面、设备的定期擦拭和消毒。
2. 公共区域,如洗手间、休息室等,要定时清洁,确保环境整洁无异味。
3. 垃圾要及时清理,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中,不得随意丢弃。
三、食品安全与饮水卫生
1. 公司食堂应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标准,保证食材新鲜、烹饪充分、储存安全。
2. 饮用水要保证水质达标,定期对饮水机进行清洗和消毒。
四、公共卫生设施管理
1. 卫生间要保持清洁干燥,配备足够的卫生纸、肥皂等卫生用品。
2. 定期检查和维护排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防止细菌滋生。
五、疾病预防与应急措施
1. 鼓励员工接种季节性疫苗,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的发生。
2.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迅速采取措施应对。
六、监督与考核
1. 设立卫生检查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评分。
2. 对于卫生管理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违反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指正和处罚。
医院管理卫生政策培训
医院管理卫生政策培训1. 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向医院管理人员传达最新的卫生政策,提高他们对卫生政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医院的卫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培训内容2.1 卫生政策概述• 卫生政策的定义和背景• 目前我国的卫生政策情况• 卫生政策对医院管理的影响2.2 医院卫生管理要求• 了解卫生管理的总体要求• 熟悉医院卫生管理的核心内容• 掌握医院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2.3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 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学习感染控制管理的关键要点2.4 医疗废物管理• 理解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了解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方法• 学习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2.5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学习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了解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的核心措施• 学习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指导2.6 医疗器械管理• 学习医疗器械管理的基本知识• 理解医疗器械的分类及使用规范• 熟悉医疗器械管理的操作流程3. 培训方法3.1 理论讲授• 培训中会通过幻灯片展示的方式进行理论讲解• 带领学员逐步理解卫生政策及相关要求3.2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医院管理中的卫生政策应用• 打造实际场景,加深学员对卫生政策的理解和应用3.3 角色扮演•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卫生管理中的典型场景• 培养学员在实践中对卫生政策的运用能力3.4 讨论交流• 组织学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员就卫生政策的细节和问题提出疑问和建议4. 培训评估4.1 学员测验• 进行培训后的学员测验• 评估学员对卫生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4.2 培训反馈• 学员填写培训反馈问卷• 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和组织的评价和建议5. 培训师资团队本次培训的讲师由卫生管理领域专家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和卫特殊应用场合:1.新建医院的卫生政策培训–增加条款:• 建设规划的卫生政策要求及标准• 新建医院的卫生管理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新建医院卫生管理的时间节点和工作安排2.医院并购整合的卫生政策培训–增加条款:• 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卫生政策调整与融合• 医院并购整合后的卫生管理流程优化• 对合并后人员的卫生政策培训要求3.医疗技术革新的卫生政策培训–增加条款:• 医疗技术革新对卫生管理的影响与挑战• 新技术应用的审批与管理流程• 医疗技术革新合规性和安全性的卫生政策要求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政策培训–增加条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卫生政策和流程• 医院应急预案和责任分工的卫生管理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卫生政策整改与复盘5.医院跨界合作的卫生政策培训–增加条款:• 跨界合作中的卫生政策协调与合规要求• 跨界合作下医院卫生管理的协调和运作流程• 合作协议中的卫生管理条款和风险控制机制• 卫生政策相关法规文件(原版及解读说明)• 卫生管理组织架构示意图• 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方法手册• 感染控制管理流程图• 医疗器械管理操作手册• 卫生政策相关法规文件要求完整、准确• 组织架构示意图要清晰、易于理解• 手册要内容全面、详细,适合学员日常查阅使用• 流程图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员领会• 操作手册要具体、操作性强,方便学员实际操作参考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学员对卫生政策要求理解不深或难以应用–解决办法:增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提高学员对政策的实际应用能力2.学员对特殊场合下的卫生政策要求不清楚–解决办法:增加特殊应用场合的培训内容,详细讲解各场合下的政策要求3.学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守卫生政策的意识不足–解决办法:加强实践环节,指导学员正确操作并强调卫生政策合规性的重要性4.学员对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和分类不清楚–解决办法:通过讲授、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学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理解与应用5.学员对新技术应用的审批与管理不熟悉–解决办法:相关法规文件解读、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促进学员对新技术应用的了解和掌握6.学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不够灵活和及时–解决办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组织模拟演练和应急预案制定,提高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职业培训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职业培训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保障职业培训过程中参训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预防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职业卫生管理组织1. 成立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会代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职业卫生工作。
2. 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防治1. 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针对不同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
4. 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使用。
第四条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1. 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
2. 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3. 定期组织职业卫生知识考试,评估员工职业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第五条职业健康监护1.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2. 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记录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3. 对职业病病人进行及时治疗和康复,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1.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处置措施。
2.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及时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开展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第七条法律法规遵守1.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2. 接受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
第八条奖惩制度1. 对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职业卫生规定,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卫生知识培训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全体员工的卫生意识,确保公司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销售、行政、财务等各部门。
第三条本规定旨在通过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卫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二章培训内容第四条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基本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传染病防治等;2. 公司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卫生责任区划分、卫生检查标准、卫生考核办法等;3. 卫生设施设备使用与维护:包括洗手间、食堂、垃圾处理设施等;4. 紧急卫生事件处理:包括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5. 员工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健康饮食等。
第五条培训内容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定期更新和调整。
第三章培训组织与实施第六条公司成立卫生知识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七条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第八条培训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 课堂教学: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讲解卫生知识;2. 实地参观:组织员工参观公司卫生设施设备,了解卫生操作流程;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卫生问题及处理方法;4. 互动交流:组织员工讨论卫生问题,分享卫生经验;5. 媒体宣传:利用公司内部刊物、网络平台等媒体,普及卫生知识。
第九条培训时间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确定,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两次。
第十条培训对象为公司全体员工,新入职员工须在入职三个月内完成培训。
第十一条培训结束后,对参训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第四章培训考核与奖惩第十二条培训考核采取笔试、实际操作和问答等形式,考核内容为培训课程知识点。
第十三条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标准由培训领导小组制定。
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
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的角色是负责企业的管理和运营。
在企业管理中,职业卫生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职业卫生,是指为保障职工身心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方面的卫生工作。
以下是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的相关内容。
一、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职业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职业毒物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职业卫生检测、监测和评价方法,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的基本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管理人员了解职工的卫生健康状况,并制定出有效的卫生保障措施。
二、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他们需要掌握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防护措施的选择、实施和监控,职工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职业暴露评估和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通过科学的卫生管理,才能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职业卫生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应急管理涉及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职工紧急疏散、现场急救、危险物质处理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案,并组织演练,以使企业得以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四、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卫生教育是帮助职工了解、预防和控制职业卫生危害的重要手段。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职业卫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职工健康检查的必要性、防护知识的普及、职业卫生法规及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卫生素质。
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促进企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卫生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卫生管理,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保障员工身心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3. 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卫生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卫生培训领导小组职责:1. 组织制定卫生培训计划;2. 审批卫生培训内容;3. 监督卫生培训效果;4. 协调各部门开展卫生培训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为卫生培训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卫生培训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卫生培训负责人职责:1. 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卫生培训计划;2. 组织开展卫生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3. 定期检查本部门员工的卫生知识掌握情况;4. 及时向卫生培训领导小组汇报卫生培训工作。
第三章培训内容与形式第八条卫生培训内容应包括:1. 卫生法律法规;2. 卫生知识;3. 传染病防治;4. 职业病预防;5.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6. 环境卫生管理;7. 应急处理等。
第九条卫生培训形式包括:1. 课堂讲授;2. 实地操作;3. 视频教学;4. 案例分析;5. 互动交流等。
第十条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第四章培训实施与考核第十一条培训实施:1. 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2. 组织实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3.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第十二条考核方式:1.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考察员工对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通过实地操作、现场考核等方式,检验员工卫生技能的熟练程度;3. 日常表现:关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
第五章奖惩与监督第十三条对在卫生培训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未按要求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补训。
职业卫生管理培训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对象1. 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负责人;2.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 生产、操作、维修、检验等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4. 新入职员工;5. 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其他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政策;2. 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3. 职业卫生监测与检验;4. 职业病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援;5.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6.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7.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四、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2. 现场培训:在企业内部开展实地教学,对职业病危害场所进行现场指导;3. 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方便员工随时学习;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职业病危害案例,提高员工职业卫生意识;5. 实操演练: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操作技能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培训时间1. 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入职后1个月内完成;2. 定期培训:每年至少组织1次,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3. 特殊情况培训:根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需要,及时组织专项培训。
六、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实际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2. 考核内容:培训内容掌握程度、职业卫生操作技能、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能力等;3. 考核结果: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七、培训费用1. 企业应将职业卫生培训费用纳入年度预算,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2. 培训费用包括:师资费、教材费、场地费、设备费等。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 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3. 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培训效果;4.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职责
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职责
管理人员在职业卫生管理中有以下职责:
1. 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管理人员负责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例如噪音、震动、化学物质、尘埃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 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以减少工作相关的风险和伤害。
同时,他们还需要向员工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增强员工的卫生意识和行为。
3. 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政策和程序: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政策和程序,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他们需要监督和管理各项卫生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4. 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管理人员负责评估工作环境对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识别和评估各种职业卫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5. 协助处理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管理人员需要参与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并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6. 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合作:管理人员需要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报告。
总之,管理人员在职业卫生管理中负有重要职责,他们需要对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负责,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卫生协管培训规章制度
卫生协管培训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卫生协管员培训工作,提高卫生卫生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理念,注重实效,注重培训成果的评估和应用。
第三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加强对协管员的职业素质、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卫生管理水平。
第四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应当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活动,让协管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第五条卫生协管员在培训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培训纪律,不得违反相关规定,不得有作弊行为。
第六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培训记录真实、完整。
第七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应当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提高对卫生安全的重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第八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应当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条卫生协管员培训中应当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协管员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第十条卫生协管员培训中应当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学习,提高协管员的法制意识。
第二章培训内容第十一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卫生卫生基础知识;2.卫生卫生管理知识;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4.卫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5.传染病防控知识;6.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7.实践技能培养;8.其他相关知识。
第十二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内容应当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量身定制,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十三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内容应当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现场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十四条卫生协管员培训内容应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协管员进行分类设置,逐步深化和拓展培训内容。
第三章培训机构第十五条卫生协管员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卫生卫生管理资质;2.拥有专业、熟练的培训师资力量;3.设施设备齐全,教学环境良好;4.拥有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和规范化的培训流程。
公司公共卫生培训制度模板
公司公共卫生培训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公共卫生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在岗员工、临时员工和实习生。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公司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公共卫生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培训内容第五条公共卫生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国家及地方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
(二)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能力。
(三)职业病防治知识:学习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知识,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
(四)食品安全知识: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五)环境卫生知识:学习环境卫生管理知识和卫生操作规范,提高员工的环境卫生意识。
(六)应急处理知识: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培训方式第六条公司应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包括:(一)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公共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基本的公共卫生知识。
(二)专项培训:针对特定的公共卫生事件或季节性传染病,组织专项培训。
(三)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公共卫生知识学习和培训。
(四)实践活动:组织员工参与公共卫生实践活动,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七条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岗位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公共卫生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培训组织与管理第八条公司应设立公共卫生培训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司的公共卫生培训工作。
第九条公司应配备专业的公共卫生培训师资队伍,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公共卫生培训档案,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效果等,以便于对员工的培训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
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职责(3篇)
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职责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
管理人员应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了解存在的有害因素,比如噪音、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员工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
2. 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和安全政策。
管理人员应制定一套职业健康和安全政策,明确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目标,并确保所有员工遵守这些政策。
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规定。
3. 监督和落实职业健康和安全措施。
管理人员应监督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确保员工能够安全地工作。
同时,管理人员还应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职业健康和安全措施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4. 组织和参与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
管理人员应组织和参与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使员工能够识别和应对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并遵守相关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规定。
5. 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
管理人员应负责管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提供职业病防治咨询等。
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6. 促进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建设。
管理人员应积极促进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员工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并形成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
7. 协调和沟通。
管理人员应在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协调和沟通,确保各项职业健康和安全措施的贯彻执行。
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和相关部门、机构以及员工代表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职业健康和安全工作的落实。
总之,管理人员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只有切实履行这些职责,才能确保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和安全,保护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职责(2)一、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明确并规范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的职能,落实责任制,促进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职责。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职业卫生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是职业卫生工作的核心力量。
他们承担着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落实职业卫生措施等重要职责。
为了提高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国家关于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和标准,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正确地引导和指导职业卫生工作。
培训应注重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传授。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各类职业病的病因、病程、诊断和防治方法,掌握职业病的监测和评价技术,以便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培训还应强调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习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和流程,以便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
培训还应注重职业卫生技术的提升。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先进的职业卫生技术和方法,掌握职业卫生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以便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职业卫生技术,有效地解决职业卫生问题。
培训还应注重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学习。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操作技能,以便能够科学地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培训中还应强调职业卫生意识和责任的培养。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需要培养正确的职业卫生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卫生价值观,增强职业卫生责任感,提高职业卫生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职业卫生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传授、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职业卫生技术的提升、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的学习、职业卫生意识和责任的培养等。
公共卫生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对象
1.公共卫生机构全体工作人员;
2.公共卫生专业实习生;
3.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
1.公共卫生政策法规;
2.公共卫生基本理论;
3.疾病预防控制;
4.健康教育;
5.环境卫生;
6.职业卫生;
7.食品安全;
8.传染病防控;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10.公共卫生项目管理。
四、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组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
2.远程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直播讲座、视频教学等;
3.自学: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五、培训时间
1.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集中培训;
2.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专项培训;
3.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六、培训考核
1.考核方式:考试、考核、评审等;
2.考核内容:培训内容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表现等;
3.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七、培训管理
1.成立公共卫生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时间、内容、考核结果等;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4.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5.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估,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八、附则
1.本制度由公共卫生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卫生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制度
医院卫生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制度
目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医院卫生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制度,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安全。
培训内容
1. 医院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 感染病防控知识和技巧
3. 医疗废物管理与处理流程
4. 食品安全管理知识与操作规范
5.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知识及操作技巧
6. 应急情况处理与预防知识
培训方式
1. 线下培训:由专业人员组织讲座、培训班和案例讲解等形式进行;
2. 在线培训:通过电子研究平台或视频会议形式进行培训。
培训计划
1. 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的主题、时间和地点;
2. 每个培训主题分配专人负责,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
3. 培训完成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和总结。
培训实施
1. 培训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量身定制培训方案;
3. 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培训记录和签到;
4. 结合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培训。
培训评估
1. 对每个培训进行评估,检查培训效果;
2. 收集员工的培训反馈和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培训制度;
3. 培训质量和效果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纳入绩效评估体系。
培训证书
1. 培训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鼓励员工参与培训并提高自身水平;
2. 培训证书将作为职称晋升和薪资调整的参考依据。
> 提示:以上培训制度旨在为医院提供一个规范化的保障措施,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在接受有关卫生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公共场所经营工作。
2、公共场所单位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及一般从业人员的初次培训时间应分别不少于20、50、15学时。
3、对经过初训已在职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复训一次。
4、本单位的从业人员培训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关卫生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不合格者待岗一周,待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存档,以备查验。
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职责
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导言在现代社会中,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企业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本文将就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职责进行详细探讨。
一、职业卫生政策的制定管理人员在职业卫生管理中的第一项职责是制定职业卫生政策。
职业卫生政策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基础,它涵盖了企业对职业卫生的理念、目标和行动计划。
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职业卫生政策,并予以宣传和执行。
二、职业卫生评价和监测管理人员需要对职业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测。
评价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测则是对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可持续性。
三、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职业卫生评价的结果,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并负责实施和监督。
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管理人员需要确保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降低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
四、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管理人员需要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活动。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的预防和识别、职业卫生控制措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醒员工保持良好的职业卫生行为。
五、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即使做了充分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职业卫生事故仍然可能发生。
管理人员需要负责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应急处理包括伤员救治、事故现场的封控和安全评估等。
事故调查则需要追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职业卫生监督和效果评估作为职业卫生管理的负责人,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包括对职业卫生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妇产医院医药卫生政策法规基本知识试题(一)A1型题、X型题[A1型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施行时间是()。
A.1998年5月1日B.l999年5月1日C.1998年6月1日D.l999年6月1日E.l999年6月6日2.主管全国医师的工作部门()。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3.医师具备以下哪个条件,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A.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B.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C.取得医师资格D.参加医师资格考试E.取得技师资格4.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几年()。
A.3B.5C.4D.6E.75.医师在哪种情况下,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不能注销注册()。
A.受刑事处罚的B.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2年的C.因业务水平定期考核不合格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合格的D.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E.受刑事处罚拘留的6.国家对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医师给予()。
A.奖励B.晋级C.奖赏D.提拔E.重用7.医师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定期考核不合格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几个月()。
A.3B.3-6C.6D.6~9E.88.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行为时,应负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A.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B.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C.罚款5000元以上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E.罚款3000元以上9.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罚款()。
A.5万元以上B.l0万元以上C.5万元以下D.l0万元以下E.l0万元10.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下列哪项行为应负法律责任()。
A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B.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C.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D.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E.对患者不进行健康教育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B.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C.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D.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不能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E.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12.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由哪个部门制定()。
A.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E.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1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危急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进行诊治B.对危急患者,医师可以拒绝急救处置C.医师可以随意使用放射性药品和精神药品D.医师可以向患者或家属隐瞒病情E.对危急患者,医师可以拒绝急救14.《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实施日期是()。
A.I994年1月1日B.1994年10月1日C.1995年1月1日D.1995年10月1日E.I994年1月10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的监制部门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B.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卫生部D.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国务院16.护士注册机关为执业所在地的()。
A.执业机构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E.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17.申请首次护士注册,不正确的做法是()。
A.填写《护士注册申请表》B.缴纳注册费C.向注册机关缴验执业证书等证明D.不需缴纳注册费E.向注册机关缴验执业证书18.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几年()。
A.lB.2C.3D.4E.5A.3B.4C.5D.6E.720.护士在执业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正确执行医嘱B.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C.对病人进行科学护理D.遇紧急情况,医生不在场时,不能采取任何的急救措施E.对病人进行认真护理21.不属于护士义务的是()。
A.承担预防保健工作B.宣传防病、治病知识C.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D.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E.开展健康教育2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护士在执业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B.护士必须遵守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C.可以泄露就医者的隐私D.遇有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助工作。
E.对病人进行科学护理23.医疗机构购进药品,不正确的是()。
A.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B.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C.验明药品合格证明D.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可以少量购进和使用E.验明药品和其他标识24.国家不需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是()。
A.麻醉药品B.一般消炎药品C.精神药品D.放射性药品E.医疗用毒性药品2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施行时间是()。
A.2000年12月1日B.2001年12月1日C.2001年10月1日2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未经护士执业注册从事护士工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B.非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C.非法阻挠护士依法执业的,由护士所在单位进行处罚D.非法阻挠护士依法执业的,由护士所在单位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行政处罚E.护士必须遵守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27.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为()年。
A.1B.2C.3D.4E.528.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错误的做法是()。
A.应当使用经过注册的医疗器械B.应当使用有合格证明的医疗器械C.应当继续使用过期的医疗器械D.应当销毁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E.不应当继续使用过期的医疗器械29.护士注册机关在受理护士注册申请后,对审核不合格的,应当()。
A.以任何一种形式通知申请者B.电话通知申请者C.口头通知申请者D.书面通知申请者E.口头或电话通知30.处方药的正确发布方式是()。
A.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药学、医学专业刊物上介绍B.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C.以任何形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D.沿街散发广告宣传E.在所有医院发布31.下列关于药品广告的内容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必须真实B.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X型题]32.《执业医师法》的立法宗旨是()。
A.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B.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C.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D.保护人民健康E.保障药师的合法权益33.医师资格考试分为()。
A.执业医师资格考试B.护士资格考试C.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D.技师资格考试E.技士资格考试34.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包括()。
A.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B.具有高等学校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C.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D.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3年的E.具有高等学校医学本科以上学历35.可以为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的机构包括()。
A.医疗机构B.预防机构C.保健机构D.科研机构E.科研管理机构36.医师有下列哪些情形不予注册()。
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B.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满2年的C.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年的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保健、预防业务的其他情形的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卫生工作3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医师培训,应当()。
A.制定医师培训计划B.对医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C.对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实施培训D.对在农村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医务人员实施培训E.根据情况可不培训38.医师的权利有()。
A.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B.保护患者的隐私C.从事医学研究,参加专业学术团体D.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E.关心、爱护、尊重患者39.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的义务有()。
A.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B.遵守法律、法规C.遵守技术操作规范D.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E.对自身进行保护40.医师实施医疗措施,签署有关证明文件,必须()。
A.亲自诊查、调查B.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C.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的医学证明文件D.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E.亲自诊查、调查或让实习学生帮忙41.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A.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B.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C.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D.不能吊销医师执业证书E.暂不吊销医师执业证书42.申请医师资格认定,应当提交()。
A.医师资格认定申请审核表B.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聘用证明C.《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前取得的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明D.申请人身份证明E.医疗机构聘用证43.申请医师执业注册,需提交()。
A.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B.申请人身份证明C.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聘用证明D.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明E.医疗机构聘用证44.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应当按照标准对医师定期考核的内容是()。
A.医师的业务水平B.医师的工作成绩C.医师的职业道德状况D.医师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情况E.医师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45.《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宗旨有()。
A.加强医师管理B.提高护理质量C.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D.保护医师的合法权益E.加强医师管理和提高护理质量46.负责护士的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国务院卫生部B.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C.省卫生行政部门D.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E.卫生部47.伪造有关证明文件,非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或《医师执业证书》者,一经发现,应当()。
A.取消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B.收回医师资格证书48.申请首次护士注册,必须()。
A.填写《护士注册申请表》B.缴纳注册费C.缴验《护士执业证书》D.缴验身份证明、健康检查证明E.有时不缴验《护士执业证书》49.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护士执业考试每年举行1次B.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3年C.护士注册机关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卫生部监制《护士执业证书》E.护士注册机关为乡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50.护士注册机关在受理注册申请后,应当()。
A.在六十日内完成审核B.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核C.审核合格的,予以注册D.审核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者E.在十日内完成审核51.护士中断注册五年以上,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