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14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必考归纳
精心整理初一年级上册历史必考归纳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聚落。
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氏族。
3、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
4、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5、半坡聚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6、半坡聚落的房屋结构:半地穴式。
一。
3、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尧舜“禅让”1、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禅让制)三、大禹治水1、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疏导)的方法,治水成。
三、武王伐纣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时期,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2、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2、战国七雄指:齐、楚、秦、燕、赵、魏、韩等七国。
3、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
2、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1、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2、商朝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的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呜一、孔子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
型水利工程。
2、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少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二、神奇的编钟1、铜钟是周期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编钟: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这些资料涵盖了教育部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的知识点汇总,供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时使用。
学了就不亏了!如果觉得有用,可以支持。
有很多信息。
建议收藏一下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英明,任用贤士,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 221 年(2) 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战乱和混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辖的县制。
全国分为36郡,各郡下有郡,各郡的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施开创了中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四、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5.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朝的;1、秦朝的表现在:(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赵高“指鹿为马”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汉武帝时,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力强盛,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于是在公元前133年,双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汉匈战争。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27年,主要是为争夺河套地区。
这一年,匈奴集结重兵进攻汉朝的上谷、渔阳(今北京密云),杀掠民众。
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塞,进攻久为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卫青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出云中后,沿黄河北岸西进,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包围,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河套地区。
战后,汉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务,设立了朔方郡和九原郡,修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万到此屯田戍边,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后卫青又一次大败匈奴,追至塞北六七百里,乘夜袭击右贤王,俘匈奴1.5万余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121年。
双方的焦点是争夺河西地区。
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兵河西。
霍去病“出陇西、北地两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汉书·匈奴传》),和匈奴兵短兵肉搏,大获全胜,杀伤俘获数万人。
这年秋,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后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之,率所部4万人投降。
汉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
汉控制了河西走廊以后,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
后又从武威分出张掖,从酒泉分出敦煌,称为“河西四郡”,汉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地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前119年。
匈奴从右北平(河北平原一带)和定襄(内蒙和林格尔)南下骚扰。
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
汉朝集中10万骑兵,由卫青、霍去病率两路出击。
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判断,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 丝绸之路
(古罗马)
欧洲
欧洲
西亚
(今伊朗)
西域
西域
玉门关 阳关
长安
欧洲
中亚、西亚
西域
河西走廊
长安
二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双方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丝
漆 开渠、凿井、
绸
器 铸铁等技术
核葡 石苜良 香 玻宝 乐 歌 桃萄 榴蓿种 料 璃石 器 舞
一 张骞通西域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 仍坚持完成使命。我们应当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不畏艰险 坚强勇敢 有胆有识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 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 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 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
不屈不挠
一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背景
匈奴威胁西汉统治
时间
公元前138年
课堂小结
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长安出发
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沿岸出发 东南沿海港口出发
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 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课堂检测
1.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中有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马
西域商人
中原商人
二 丝绸之路
从中国运到西方的所有商品中,丝绸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丝 绸 之 路 上 出 土 的 丝 织 品
海上丝绸之路
① 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年级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火的用途:防寒、照明、驱兽、烧烤食物火的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2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历史初一上册13 14课知识点
初一上册历史13、14课的知识点如下:
第13课:中华民族的起源
1. 中华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会制造工具。
4.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分别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和3万年前,他们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并懂得人工取火。
5.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6.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并种植水稻和粟。
7. 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8.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第14课:尧舜禹的“禅让”
1.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
2. 尧、舜、禹实行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3. 尧在位时,洪水泛滥,他任命鲧治理洪水,但鲧未能解决问题。
4. 舜继位后,他任命禹治理洪水,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
5. 禹在治水过程中,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展示了极高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6. 尧、舜、禹的禅让制度体现了民主推选的原则。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初一上册历史13、14课的主要内容.。
初一苏教版历史上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生产生活情况: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初一历史上册必背内容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距今年,发现于,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已具备了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北京人能够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3.山顶洞人距今约年,和北京人一样生活在周口店,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已经会缝制衣服和人工取火。
4.河姆渡人距今约年,浙江余姚,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称新石器,开始原始农业,最早种植;采集渔猎是主要生活内容,他们居住在建筑中。
5.半坡遗址距今年,生活在陕西西安。
半坡人也进入新石器时代,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半坡人懂得制作彩陶,图案生动。
半坡人的房屋为房子6.炎黄传说黄河流域由炎帝和黄帝领导的部落十分有名。
东方的力量很大。
炎黄部落在进行激战,黄帝胜利,后又与尤战于逐鹿,尤战败被杀,之后,黄炎结成部落联盟,构成族之干,二人被奉为人文始祖。
7.禅让传说尧、舜、禹时期,相继通过部落首领民主推选的方式担任部落联盟首领,这一制度被称为。
禹在位之前,治水有功,而被推举。
他用疏导的方法,将水导到江河中去,流向海洋。
三过家门而不入,赞誉的就是他。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8.夏朝夏的建立者是,建立于年,统治中心在西部南部一带。
禹死后,儿子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的最后一个王是,被商推翻。
9.商朝商朝的建立者,于公元前1600年在打败夏朝。
公元前1300年,商王迁都,商的统治开始稳定商代疆域广阔,东至大海,西到渭水,南抵长江,北达辽河一带。
农业发达,六畜全部养殖。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成为主要工业,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
10.西周建立商最后一个王是,统治残暴。
公元前年,周武王姬发在打败纣王,建立周朝,都城。
11.分封制分封制目的分封对象:子弟、亲戚、功臣和。
西周初年,共建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等。
国君权利义务,享有统治和管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但要拥戴天子,定期朝见,参加重要典礼,贡献财富特产,服从天子调遣等。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集体备课教案
标题: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能掌握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理解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理解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2. 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3. 三国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2. 难点:三国鼎立的影响和三国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三国鼎立时期的背景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原因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三国鼎立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三国时期的人物,模拟当时的情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三国时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6. 课堂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巩固。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2. 教学反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课堂笔记一、中世纪欧洲的农业和手工业1. 农业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农业主要以自然耕作和轮作为主要方式,耕作农具主要有犁和耙,而播种农具主要是手工业者使用的撒种器。
中世纪的农业还使用了化肥,这些化肥主要是由厩肥、堆肥和农田积肥组成。
2. 手工业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手工业主要包括丝绸和纺织业、陶瓷业、金属加工等,这些手工业不仅在农村得到普及,也在城市中兴起。
手工业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二、中世纪欧洲的商业和城市1. 商业的繁荣在中世纪欧洲,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商品被迅速流通,商人从各地收集商品,再将其分销到不同地区,从而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蓬勃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商业还催生了许多新型的商业模式,比如合资经营、信用交易等。
2. 城市的兴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得到了空前的兴盛,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成为了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和金融家也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成为了中世纪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中世纪欧洲的交通和通讯1. 交通的便利中世纪欧洲的交通便利度明显提高,一方面是由于道路的不断修建和改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这些都为商品的迅速流通提供了保障。
2. 通讯的频繁中世纪欧洲的通讯频繁度明显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信使的不断增多和邮局的不断设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字的广泛传播和出版活动的蓬勃发展。
四、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教育1. 文化的繁荣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一方面是由于书籍的不断翻译和出版,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艺创作的蓬勃发展,这些都为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土壤。
2. 教育的普及中世纪欧洲的教育得到了普及和提高,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不断设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这些都为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教育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五、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道德1. 宗教的影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对民众的影响十分巨大,大部分民众都笃信基督教,宗教活动也成为了中世纪欧洲的一大特色。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公开课
西域环境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
一、张骞通西域
10余年
符
节
1年多
时 间 :公 元 前 1 3 8 年 目 的 :联 络 大 月 氏 夹 击 匈 奴 。 ( 未 完 成 ) 意 义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及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
望
问题思考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 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遗址 (西域之玉多从此进入内
地)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 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张骞通西域
2、背景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
“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1)西域小国林立,被匈奴奴役
1.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2.意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 动脉
1.设置西域都护 2.班超经营西域
课堂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区
B 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二、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
印
度
孟加
半拉湾岛来自锡兰马六甲海峡
东南 沿海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路
线
朝鲜
东南沿海
山东
日本
中南半岛
黄海
马来半岛 朝鲜、日本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初中的历史学习其实是很有趣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发生的事情,学习历史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经验,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笔记整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笔记整理以下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的内容笔记整理:课题: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汉朝则是在秦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的思想、艺术、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中,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对古代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也促进了思想上的统一。
汉朝则重视文化教育,提倡“仁义礼智信”,使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1、思想方面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集权”思想,儒家的“仁政”、“礼治”思想等。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艺术方面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也非常显著。
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陶俑群,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此外,汉朝的画像石、画像砖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文学方面秦汉时期的文学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例如,《史记》是世界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之一,作者司马迁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里程碑之作。
此外,《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秦汉时期的文化影响秦汉时期的文化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时期的思想、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为中国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汉时期的制度建设也为后来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例如,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朝代所沿用和发展。
最后,秦汉时期的文化也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影响,例如汉字的传播对于东亚地区的影响等。
四、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丰富多样,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文化成就和文化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笔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笔记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原始社会。
6.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二、原始农业的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③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课分为三个部分:X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既有历史人物、故事的趣味性,又蕴含着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性,因此,对历史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有相互照应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了基础性了解,但是对于历史事件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尚停留在表面,因此,老师通过史料的铺设,采取步步为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们认识历史,感知历史人物等方法,去推开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交流的大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X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识读《X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地图去解读文字之外的历史;分析史料,感悟丝绸之路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史料分析,感悟X骞为完成历史使命的坚毅精神;通过西域都护的设置,感悟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X骞出使西域与西域都护的设置。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教学过程:一、新课预习1、汉代人们将阳关、玉门关以西,即今天的某某、中亚地权称作西域。
2、前138年,汉武帝派遣 X骞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前126年,X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风俗人情。
3、前60年,汉宣帝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X骞通西域后,形成的亚欧交通线被称为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开渠、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入西域,而西域的良种马、核桃、石榴、葡萄传入中国。
5、汉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同东南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孟加拉湾、印度。
二、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欣赏敦煌壁画《X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派遣X骞出使西域?学什们阅读课文并思考:X骞拜别汉武帝,跪着的是X骞,骑在马上的是汉武帝。
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人类的历史起源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人类的起源和智人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的生活- 人类的演化和智人的特征2. 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第二章文明的发展1. 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和发展2. 中国古代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演变-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和特点第三章古代文明的交流1. 古代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和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影响2. 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四章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的兴起和民主政治- 希腊城邦和民主政治的产生- 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制度2. 罗马的兴起和法律制度- 罗马的兴起和征服- 罗马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第五章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和传播1. 的创立和传播- 的创立和教义- 的传播和扩展2.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和成就-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伊斯兰文明的科学、文化和艺术成就第六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封建中国的政治制度2. 封建统治的变革- 隋唐政治制度的变革- 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革第七章中国古代的经济1. 农业的发展和变革- 农业的发展和意义-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农民起义2.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手工业的定义和特点- 唐宋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第八章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1. 儒家文化和社会道德- 儒家文化的形成和意义- 儒家思想对社会道德的影响2. 家族和礼制的作用- 家族和礼制的定义和特点- 家族和礼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九章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1.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2. 古代中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古代中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及其贡献- 古代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成就第十章其他国家的发展1. 日本的发展- 日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2. 韩国的发展- 韩国的历史和文化- 韩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第十一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货物和文化的交流2.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影响。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起源
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统一
国家。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道德准则。
四大发明
古代中国人在科技方面取得了 重要成就,如造纸术、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
封建制度
古代中国实行封建制度,以地 主和农民为主要社会阶层,形 成了独特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对未来的展望
全球化与科技发展
全球化与科技发展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 及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 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中世纪欧洲的发展
封建制度的形成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政治制 度,其基础是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关系。
这种制度在欧洲中世纪早期逐渐形成, 对欧洲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封臣则提供军 事和税收支持。
教会与王权的关系
中世纪欧洲教会与王权之间的关 系复杂,既有合作也有冲突。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 将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 首陀罗四个等级。
佛教和印度教
古代印度文明产生了佛教和印度教两 大宗教,对世界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
数学和天文学
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天文学方面取得 了重要成就,如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和 印度历法等。
古代中国文明
01
02
03
04
学习目标
掌握秦朝、汉朝和唐 朝的重要政治、经济 和文化成就。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 的兴趣和热爱,增强 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主备人:殷振国
教学目标
了解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一个多民族国家
教学重点
漠北大战
教学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概念的理解
考点
和-战-和的汉匈关系
教具准备
地图册、我国汉匈关系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3、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4、练习:多媒体课件
5、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板书设计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