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寒食作者简介素材 鄂教版 精品
古诗《寒食》课件
韩愈《寒食》
将《寒食》与韩愈的同名诗作进行对比, 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上的差 异,进一步理解唐代诗人对寒食节的不同 诠释。
诗人其他作品推荐
推荐诗人王之涣的其他作品,如《登 鹳雀楼》、《凉州词》等,让学生了 解王之涣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丰 富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认知。
推荐诗人杜牧的其他作品,如《秋夕 》、《清明》等,引导学生欣赏杜牧 诗歌的艺术魅力,加深学生对杜牧及 其诗歌的理解和喜爱。
总结词
保持原诗的韵味和风格
详细描述
将《寒食》的诗句翻译成日语,同时 保持原诗的韵律和风格,确保日语读 者能够感受到原诗的美妙之处。
05
寒食的拓展学习
相关诗词比较
杜甫《春望》
通过比较《寒食》与《春望》两首诗, 探讨两首诗在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上 的异同,深入理解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 和思想内涵。
VS
古诗《寒食》ppt课件
目录
• 寒食的简介 • 寒食的内容解析 • 寒食的鉴赏 • 寒食的译文与翻译 • 寒食的拓展学习
01
寒食的简介
作者介绍
01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 (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玄宗 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以写景、 抒情诗见长。
02
韩翃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 真挚,深受后人喜爱。他的作品 被广泛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4
寒食的译文与翻译
现代译文
总结词
准确传达原诗含义
详细描述
将古诗《寒食》的每个诗句按照 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直译,确保 读者能够理解诗的原始意义和情 感。
英文翻译
总结词
传达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详细描述
将《寒食》的诗意和韵味用英语表达 出来,注重保留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让英文读者也能领略到诗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_寒食_5课件_鄂教版
这天,刚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以后每年这天,人们为了纪念介 子推,都不生火,只吃凉的食物, 并把这天称为“寒食”。
植 树
作者简介
•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 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 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 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 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 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 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 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 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 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 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 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 诗三卷分难受,且 其本身不重功名利禄, 就和年迈的母亲回到家 乡,隐居在山中。
介子推走后,晋文公觉 得很惭愧。他率领大队 人马在丛山之间找寻介 子推的下落。
晋文公没法找到介子推,便想到用放 火烧山的方法把介子推逼出来。可是 介子推宁愿和母亲葬身火海也不肯走 出深山。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 拜一阵,安葬遗体时发现一篇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寒
食
——韩翃
栾川县叫河 中学
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前二日(一说清明前一日,也有说 是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据南朝梁宗懔 《荆出楚岁时记》说,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 天就是寒食节,所以有“一百五”就为寒食 节的代称。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 介子推的。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 耳为了逃避动乱,和介子 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
重耳生病了,追随他的臣子 只能给他送上野菜和野果。 重耳叹气道:“我实在食不 下咽啊!”
这天,介子推给重耳捧上 了一碗香喷喷的肉汤。重 耳惊喜地问:“好香!好 香!你从哪弄来这美食 啊?”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的⑴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⑵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画的景物。
⑶ 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老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习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器重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妙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衬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领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和寒食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2.理解寒食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3.掌握《寒食》这首古诗的朗读和赏析;4.能够按照课文要求,写出自己的动笔几句。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寒食节的由来和历史意义;2.能够理解《寒食》这首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寒食》一课的教学PPT,课本,黑板、粉笔、红笔、分组卡片;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播放清明节和寒食节的相关视频片断,以及寒食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2.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课文,并标注出文中的重要句子和生词。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相关生字和词语,并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词汇的意思。
3. 师生互动探究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寒食》这首古诗,如何理解古人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4. 合作学习教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关于寒食节的文化和古诗的赏析,并在课堂上分享。
学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自己感悟的几句话,并交给教师进行修改和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们的表现。
五、教师反思本节课我认为我准备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知识点没有讲到,影响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没有对学生进行够多的引导和帮助,对于一些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
下一次我将更认真的备课,对学生进行更详细的讲解,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准备,以及更多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学的更加深入。
同时也有必要将学习过程反馈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有利于其进一步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寒食课程背景本教案属于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授课主题为“寒食”。
本节课是围绕着“寒食”这一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从阅读课文、儒家文化等方面构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从而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寒食”的起源、习俗及相关诗词。
2.理解文言文中者与物的辨析。
3.掌握用文言文的描述方式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背诵寒食相关诗词。
2.能够识别文言文中者与物的辨析。
3.能够用文言文的描述方式表达情感。
情感目标1.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懂得传承。
2.认识到寒食民俗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重视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中者与物的辨析。
2.掌握用文言文的描述方式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用文言文的描述方式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粉笔等。
2.课文阅读材料和辅导材料。
3.寒食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寒食的起源和相关习俗,唤起学生对寒食的认知和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并将学习重点告知学生。
第二步:课文学习(30分钟)1.第一遍音译,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感受词语的美感。
2.第二遍语句分析,讲解句子意思,让学生听懂文章大意和句子。
3.第三遍深度理解,分析每句话,完成课文理解。
第三步:文言文阅读(20分钟)1.老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
2.老师逐字逐句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每个词语,了解文言文的美妙之处。
3.学生进行课文阅读。
第四步:课文涵义理解(20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彼此的看法。
2.给学生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扩宽知识面,了解古代的文化思维方式。
3.鼓励学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深刻的问题。
第五步:情感教育(15分钟)1.讲解情感、学生分享寒食的习俗及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养分。
2.介绍寒食民俗,激发学生珍惜生命、重视亲情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寒食鄂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寒食鄂教版【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但是受宠的宦官,却失掉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进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画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一、反省预习效果及自学才干。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员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佳人〞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现代一个传统节日,普通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注重这个节日,按习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在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西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世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出现出有限美妙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掩盖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由于那只流于普通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认的句式极大增强了一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溺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静态剧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风景。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沛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古诗寒食ppt课件
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诗描绘了寒食节时 ,东风吹拂着皇家御苑
中的杨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
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 ,汉宫中传递着蜡烛的
光影。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诗描绘了淡淡的烟 雾散布在权贵豪门之家
。
诗的意境
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通过“春城无处不飞花”和“寒食东 风御柳斜”两句,诗人营造出春天生 机勃勃、美丽动人的意境。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 了春天的美景和寒食节的氛围。
杜甫《寒食》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描 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万紫千红。
宋代其他寒食诗
总结词
宋代寒食诗多以写实、议论为主,反 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黄庭坚《寒食》
“江水沉云暮霭黄,江风相送柳千条 。”描绘了江景和寒食节的风俗。
明代于谦《春日》
“春风吹绿江南岸,满目芳菲映日开。”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 好景象。
清代郑燮《寒食》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 追忆。
05
寒食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 影响
寒食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寒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得以流传,至今仍然在许多地方得 到传承和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绘画、音乐等, 人们不断弘扬和传播寒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 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文化的传承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例 如,通过将寒食文化与旅游、餐饮等产业相结合,可以进 一步推动寒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 会。
寒食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寒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例如,寒食所倡导的节俭、清廉、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 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寒食》诗鉴赏及作者简介
《寒⾷》诗鉴赏及作者简介《寒⾷》诗鉴赏及作者简介 【作品介绍】 《寒⾷》是唐代诗⼈韩翃的⼀⾸七⾔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画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描⼿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派,充溢着对皇都春⾊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般朝⼠,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
【原⽂】 寒⾷ 春城①⽆处不飞花, 寒⾷②东风御柳③斜④。
⽇暮汉宫⑤传蜡烛⑥, 轻烟散⼊五侯⑦家。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焚⽕三天,只吃冷⾷,所以称寒⾷。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节普天下禁⽕,但权贵宠⾂可得到皇帝恩赐⽽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取榆柳之⽕以赐近⾂”。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泛指天⼦近幸之⾂。
【⽩话译⽂】 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降临,宫⾥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王侯贵戚的家⾥。
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轻烟散⼊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创作背景】 寒⾷是中国古代⼀个传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的⾂⼦介之推。
每逢寒⾷节都要禁⽌⽣⽕,吃冷饭,以⽰追怀之意。
⼀般在冬⾄后⼀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很重视这个节⽇,按风俗家家禁⽕,只吃现成⾷物,故名寒⾷。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唐⾄宋,寒⾷便成为游玩的好⽇⼦,宋⼈就说过:“⼈间佳节唯寒⾷。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赏赐近⾂,以⽰皇恩。
这仪式⽤意有⼆:⼀是标志着寒⾷节已结束,可以⽤⽕了;⼆是藉此给⾂⼦官吏们提个醒,让⼤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推学习,勤政为民。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诗词诵读 寒食|鄂教版 (共16张PPT)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 青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中。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讽刺诗
这首诗描写了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揭露了封 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表达了诗人对宦官专 权跋扈的不满和讽刺。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韩翃(hÓ ng)
诗人介绍
寒 食 节 的 来 历: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 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 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 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 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 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5:10:55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92021/8/92021/8/9Aug-219-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92021/8/92021/8/9M onday, August 09, 2021
时代背景
这首诗描写的是 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 况。诗人以汉喻唐,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 的特权和宦官得宠专 权的腐败现象。
学 习 要 求:
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片,了解、想象诗中 描绘的景物。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韩翃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韩翃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韩翃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_韩翃1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
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翻译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
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
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元军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
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如同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
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如同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郓(yùn)州:北宋州名,治所须城,即今山东东平。
这里用北宋旧名,以示不忘故国。
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
飞花:切寒食节。
只鸡斗酒:均指祭品。
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误了鸦鹊。
几,屡次。
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绛阙:指神仙宫阙。
黄沙:意指尘埃浊世。
过家上家:回家乡上坟。
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
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创作背景该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
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
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统治者强行逼迫词人北上,中途遇寒食节,遂作此词。
词人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寒食背景资料
韩(hán)翃( hóng)(生卒年不详)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官至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在大历十才子里,韩翃和李益也许是最著名的两个。
这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文学造诣,而因为他俩都是传奇里的有名角色。
见《太平广记》卷肆捌伍许尧佐《柳氏传》。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韩翃诗集里十之八九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的诗歌。
这类作品在唐代其他名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
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
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
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得到德宗的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爵,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与钱起、卢纶等人号称大历十才子。
他作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
唐朝天宝年间,诗人韩翃(一作翊)羁滞长安,与李生相友善。
李之爱姬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慕翃之才,甚属意焉。
李生遂慷慨将柳氏赠翃,并解囊资助三十万玉成二人婚事。
翌年,翃得登第,遂归昌黎省亲,暂将柳留长安。
适逢安史之乱,两京沦陷。
为避兵祸,柳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
时翃已被淄州节度使侯希逸辟为书记。
及肃宗收复长安,翃便遣使密访柳,携去一囊碎金并写了这首《章台柳》赠之。
柳捧金呜咽,答赠了这首《杨柳枝》。
但不久柳又遭番将沙吒利劫以归第,宠之专房。
及翃随希逸入觐京师乃知其事,肃宗乃下诏断柳归翃,夫妻终得破镜重圆。
(事载孟棨《本事诗· 情感一》及《太平广记·柳氏传》)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韩翃杨柳枝,芳菲节。
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吴中先贤谱》苏文编绘这一段,仍是天宝年间旧事了,韩翃羁滞长安,与李王孙交好。
歌宴之间李王孙的爱姬柳氏看中的韩翃,韩翃大概也看中了她,因为这个柳氏也不是一般的女子,虽无张红拂的眼力可以看中身在风尘中的李靖,慷慨与之私奔,倒也不差,首先要容貌不差,据孟棨《本事诗·情感一》及《太平广记·柳氏传》) 称:“艳绝一时。
《寒食》编写作文400字
《寒食》编写作文400字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很注重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闻问,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沦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
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
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掩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韩翃感慨万分,想起杨贵妃和她的哥哥,依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写诗写出《寒食》。
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
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短蕊五侯家。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
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
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
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
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就是日初为节时,控烟火,只喝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减少了凭吊、踏青、秋千、蹴鞠、拖搓、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延绵两千余年,曾被称作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就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去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寒食》精品课件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品读鉴赏
指春天的京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指皇城里的柳树。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 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烘托 满城春意盎然的盛况。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指宫中传赐新火。 泛指权贵豪门。
诗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 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通过“传”和“散”,生动地描绘了传烛 的画面。“传”不但富有动态,也有依次赏赐 的意思,可见封建等级之森严。“散”描绘了 轻烟袅袅的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②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 视为“野祭”。唐代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 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 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 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 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 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③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 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 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 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 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 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 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写皇城垂柳随风摇曳之态,与“飞” 前后相衬,写出了春日美景的灵动。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