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控制。 考虑扩大抗生素的覆盖率及进
一步诊治。
实验室检查—针对机体反应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
(六)白细胞介素6 - IL-6以60.00 pg/ml为临界值时,灵敏度为92%,特 异度为81%。炎症发生后反应较CRP、PCT早,炎症 控制后24小时内恢复至正常。
脑脊液检查
• 23%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患脑膜炎,腰穿常常是常规检查
新生儿败血症再认识
李丽娜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病毒或原虫。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为1‰~5‰,病死率 5%~20%。
三次修订
1986《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吴仕孝,中华儿科 杂志。
Reese H. Empiric Use of Ampicillin /Cefotaxime, Compared With Ampicillin / Gentamicin, for Neonates at Risk for Sepsis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Neonatal DeathPediatrics.2006;117;67
5mg/L
实验室检查—针对机体反应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 (五)降钙素原(PCT)
- 感染后2小时开始升高,12小时左右达到峰值,感染控制后2~3 天后降至正常。PCT≥0. 5ng/ml(ug/L)。
PCT在开始启用抗生素时的建议
强烈建议对所有疑似感染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根据PCT结果调整
PCT值
<0.25ug/L
实验室检查—针对机体反应
血液非特异性检查 (一)白细胞及粒细胞总数: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临床分析随着重症医学的进展,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在不断提高,但院内感染亦呈上升趋势并构成对住院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严重威胁,已成为所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面临的主要挑战。

由于环境因素、广谱抗生素的联合使用还有各种有创诊疗手段的广泛开展,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感染机会较多,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一旦出现新生儿败血症,不少患儿危及生命,多数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大大增加住院费用。

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特点,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现将我院nicu2008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本院nicu 诊治的3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包括细菌性败血症和真菌性败血症)患儿。

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方法对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原菌等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2 结果2.1 临床资料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早产儿24例(80.0%),足月儿6例(20.0%),低出生体质量儿19例(63.3%),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5例(50.0%),正常体质量儿11例(36.7%)。

留置picc20例(66.7%),气管插管19例(63.3%)。

败血症发病时间为人院后5-35d,平均(15.3±9.75)d,临床表现发热10例(33.3%),体温不升8例(26.7%),纳差28例(93.3%),面色苍白或灰暗25例(83.3%),反应差28例(93.3%),腹胀25例(83.3%),体重不增23例(76.7%),黄疸加重15例(50.0%),反复呼吸暂停15例(50.0%),胃肠道出血5例(16.7%),肝脾肿大5例(16.7%),气促6例(20.0%),皮肤瘀点、瘀斑4例(13.3%),皮疹2例(6.7%)。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55·
耐药时使用。 4.1.2阿贝卡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一种,体外 试验证明对从新生儿分离获得的CNS有效。体外试 验还发现,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 相比,阿贝卡星的抗菌效果更好。一项对29例葡萄球 菌感染的危重新生儿的回顾性研究"1发现,阿贝卡星 治疗安全、有效。 4.1.3利奈唑胺唑烷酮类的一种,可代替万古霉 素用于治疗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感染。有人¨’91对患 院内感染性肺炎、皮肤感染或革兰阳性菌感染的63个 新生儿和321个12岁儿童按2:1的比例分别给予利 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结果发现二者临床治愈率和 病原菌消除率相似,但前者的药物相关副作用小(儿 童和新生儿)和静脉治疗疗程较短(儿童)。目前,利 奈唑胺主要用于葡萄球菌感染、不能耐受万古霉素可 以接受口服给药的新生儿和儿童。 4.1.4链阳菌素类奎奴普丁和达福普丁属链阳菌 素的联合制剂。奎奴普丁可以限制细菌tRNA与核糖 体的连接,而达福普丁可通过限制肽键形成和破坏核 糖体来进一步增强奎奴普丁的功能。体外试验发现, 与万古霉素相比,链阳菌素类对生物膜被破坏的表皮 葡萄球菌更有效¨0l。但是,由于药物相关副作用引起 的治疗中断在奎奴普丁和达福普丁治疗组多见,目前 这种药物还没有在新生儿和儿童临床使用。 4.1.5溶葡萄球菌素是由模仿葡萄球菌获得的一 种肽链内切酶,体外试验发现它可以协同苯唑西林消 除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1l。动物实验发现,与 naticillin联合使用在治疗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 染性心内膜炎时,与万古霉素具有相同疗效¨2|,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鼠试验模型也证明了它的有效 性[1 3I。目前,这种药物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用于临 床研究。 4.1.6乳铁蛋白是主要存在于母乳中的一种多功 能分子。尽管迄今为止它在抗感染方面的机制尚不清 楚,但是它在抗感染方面的有效性是明确的。Ven· katesh MP等…3研究发现,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乳铁 蛋白可以加强抗感染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最小有效剂 量。动物试验发现,乳铁蛋白可以明显提高表皮葡萄 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新生鼠存活率¨引。 4.1.7病原特异性抗体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34例临床特点分析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34例临床特点分析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34例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搜集分析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临床致病菌的现实分布和致病菌药敏试验耐药性的表现规律,总结合理有效选择抗菌素的规律,制定相应策略,降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患儿的死亡率。

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34例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34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均为单一菌种致病。

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致病2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5例、溶血葡萄球菌致病4例、大肠杆菌致病4例。

其中葡萄球菌属的敏感药物主要为第3代头孢类、阿莫西林/舒巴坦钠、万古霉素及氨基糖甙类,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大环内酯类大多数耐药。

在全部34例患儿中,治愈32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1例死亡。

结论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为主(占绝对优势),大肠埃希菌次之,条件致病菌感染有所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可作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03-02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婴儿的1%-10%。

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极低体重儿可高达164%。

长期住院者更可高达300%[1],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与出生体重成反比。

其致病菌种类随地域和季节而异。

为了解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科学治疗。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住我科34例血培养阳性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变化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新生儿均经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2]。

男20例,女14例。

其中日龄≤7天,20例;>7天,14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23例,过期产儿4例。

《临床儿科杂志》第28卷(2010年)主题索引

《临床儿科杂志》第28卷(2010年)主题索引
8l O
等 )2 ( )5 3 ,8 6 :2 P I U内早 产 儿 真 菌 性 败 血 症 I 特 点 分 析 ( 秋 平 等 ) NC 临床 李 ,
2 ( )5 1 8 6 :3
代 谢 综 合 征 幼 鼠肝 脏 5 一 原 酶 1 1B 羟类 固 醇 脱 氢 酶 还 及 1一 1 的研 究 ( 莹 等 )2 (0 :7 魏 ,8 1 )9 1
临 床 特 征 分 析 ( 传 清 等 )2 ( )5 2 王 ,86 :4
百 日咳杆 菌 的 分 子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 金 玲 等 ) 2 ( ) 8 6 欧 ,89 :3
败血 病 新 生 儿 院 内感 染 败 血 症 3 例 回 顾 性 分 析 ( 青 艺 0 董
代谢 疾病
儿 童 代 谢 综 合 征 不 同诊 断 标 准 的 意 义 ( 燕 萍等 )2 ( ) 万 ,89 :
肠 道 病 毒 属 儿 童 肠 道 病 毒 7 型 所 致 手 足 口病 的神 经 系 统 1 临 床 特 征 ( 玉 芬 等 )2 ( 1 :0 1 李 ,8 1 )1 1 西 安 地 区 手 足 口病 患 儿 咽 拭 子 中E 7 的检 测 及 分 离 鉴 定 V1 ( 颖 悦 等 )2 (1 :0 6 刘 ,8 1 ) 13 肠 杆 菌 科 不 同 分 娩 方 式 对 母 乳 喂 养 婴 儿肠 道 菌 群 的影 响
白血 病
柔 红 霉 素 不 同 滴 注 时 间 在 急 性 白血 病 患 儿 体 内 的
系 ( 福 玲 等 )2 ( )20 吴 ,8 3 :6 肠 疾 病 儿 童 克 罗 恩 病 的 营 养 状 况 ( 优 优 等 ) 2 ( O : 罗 ,8 1 )
95 3
药 代 动 力 学 及 其 对 诱 导 化 疗 和 心 脏 不 良反 应 的 影 响

新生儿败血症(1)

新生儿败血症(1)

题目:分泌型磷脂酶A2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考察指标: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的活性,C-反应蛋白(CRP)浓度,白细胞计数和未成熟/总中性粒细胞(I / T)的比值实验对象:156个新生儿分为三组:败血症组(N =24),疑感染组(N =77),对照组(N =55)。

其中对某一亚组进行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进行了评估(N =29)实验结果:在败血症组中, sPLA2活性,CRP浓度和I / T比值均较怀疑感染或对照组高。

sPLA2活性,CRP,I / T比值和IL-6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婴幼儿中最高。

相比CRP,sPLA2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较低的特异性。

相比于I / T比值,sPLA2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引言新生儿细菌感染通常是由暴发型败血症导致的,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刚出生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其不成熟的微生物屏障,有限先天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很容易受到败血症的发展。

然而,细菌感染会引发幼儿的免疫应答并激活免疫细胞,例如,嗜中性粒细胞,分泌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6(IL-6),在病灶点和血流中IL-6 和CRP 诱导急性期反应,使得更多的炎症介质产生并释放到循环中,这种反应可能不仅杀死细菌,可能会使免疫反应过度而导致全身炎症和多器官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的原因。

磷脂酶酶A2(PLA2)在成人的血浆浓度和活性都有所增高,因而其在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一些新型的PLA2抑制剂的研究在进行中。

在人类中,PLA2分为胞质磷脂酶A2(cPLA2的),不依赖钙离子的磷脂酶A2和分泌型PLA2(sPLA2)。

磷脂酶A2在炎性脂质介质形成的限速步骤发挥催化作用。

例如,类二十烷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通过水解膜磷脂并释放它们的前体花生四烯酸(AA)和一个溶血磷脂。

AA是通过环加氧酶和代谢脂氧合酶途径产生类花生酸类物质,包括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这些物质是参与炎症过程。

cPLA2的主要控制细胞内的类花生酸代谢。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作者:孙岩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

其中真菌性肺炎12例,真菌败血症4例,真菌性脑炎1例,尿路感染1例,引起感染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均敏感。

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面临的一个新的严重问题,长时间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侵袭性操作,静脉营养,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尽早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可降低院感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氟康唑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与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普遍建立,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增加等,真菌感染发病率较普通病房高。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1]。

特别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进展快,病死率高,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

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病例均为院感病例、均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且平均应用时间大于10天,其中男10例、女8例,出生孕周28到32周的10例、32到37周的5例,足月儿3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14例、1500到2500克的3例、大于2500克的1例,17例有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针使用、导尿、PICC留置术、各种穿刺检查等),16例应用静脉营养,5例给予丙种球蛋白针,2例给予输血治疗。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论文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论文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 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nicu病房住院的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

结果:gbs败血症13例,占住院患儿的3.31‰,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1例,迟发型败血症2例。

本院出生8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67‰。

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36h内发病,迟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2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其中1例并发脑脓肿、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gbs败血症患儿血wbc明显低于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数十至数百倍,plt下降明显。

13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氨苄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

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链球菌;b族;败血症;婴儿;新生【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75-01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又称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是一种寄生于人类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细菌,通过生殖道传播,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是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1]。

一直以来,国外对gbs研究较多。

近年来随着国内报道的逐渐增多,新生儿gbs感染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围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我院近两年来,一直进行高危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常规筛查,现将本院收治的13例gbs败血症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我院nicu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gbs败血症患儿,新生儿败血症均符合2003年昆明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的确诊标准[2]。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㊃综述㊃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刘瞳瞳杜琨(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昆明650288)ʌ关键词ɔ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ʌ中图分类号ɔ R519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0)15-0381-04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期间各种有创操作频繁,极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真菌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真菌占N I C U(n e o n a t a l i n-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s)院内感染病原菌中的10%~15%[1]㊂真菌感染包括皮肤黏膜浅表部位感染及深部真菌感染㊂当存在全身感染表现,正常无菌体腔液(包括尿液㊁脑脊液㊁腹水)真菌培养阳性,则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I F I)或深部真菌感染[2]㊂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也较高,故早产儿真菌感染应值得高度重视,并针对早产儿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改善早产儿预后㊂早产儿真菌感染最多见的病原菌为念珠菌,占新生儿真菌感染的90%~95%[3]㊂早产儿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无特异性表现㊂导致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现综述如下㊂1宿主因素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多脏器发育不完善,免疫屏障不健全,早产儿在生后2周免疫水平将降至最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㊂我国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1.2%~1.4%,极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败血症发生率为8.5%,而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败血症发生率可高达30.3%[4,5]㊂罗军等[6]研究表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真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㊂国内报道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是新生儿真菌感染的高危作者简介:刘瞳瞳,女(汉族),硕士在读.E-m a i l:920756378@ q q.c o m通信作者:杜琨,E-m a i l:d u k u n@e t y y.c n 因素[7]㊂国内㊁外研究表明,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与出生体质量成反比[8,9]㊂早产儿出生时多由于肺发育不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产生不足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 u r f a c t a n t p r o t e i n,S P),特别是S P-A和S P-D,对于肺部的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早产肺透明膜病由于S P缺乏,易出现包括真菌在内的感染[10,11]㊂2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早产儿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机相关肺炎(v e n t i l a t o r-a s s o c i a t e d p n e u m o n i a,V A P)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常见并发症[12]㊂呼吸机相关肺炎已经成为新生儿住院期间主要的获得性感染且病死率最高的病种之一[13]㊂刘东㊁黄晓英等[14,15]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分析结果均提示细菌为主要致病菌,但真菌感染也居于重要地位,且多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㊂也有国外相关报道表明细菌及真菌感染往往可以共存,相互作用㊁相互影响㊂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可致气道损伤,破坏气道屏障功能,通气过程中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外界病原体可直接进入患儿气道,且早产儿呼吸道发育不完善,纤毛运动差,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纤毛清除率进一步降低,呼吸道正常防御功能降低,同时气管插管中及机械通气过程中频繁吸痰等护理可将上呼吸道定植菌移位,引起下呼吸道真菌感染[16]㊂刘东[14]㊁林立等[17]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4d,迟发性V A P 发生率达7.78%,较早发性V A P发生率大大提高,且易出现真菌感染㊂3抗生素应用种类及时间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体内各菌群紊乱,㊃1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同时使粒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各种菌群之间的相互制约将失衡,体内常居菌群数量减少或菌丛改变,机会致病菌将借此机会黏附㊁增殖及扩散,引起二重感染[16,18]㊂国内研究发现抗菌药物种类ȡ3种,疗程ȡ21d,与引发真菌性败血症存在一定关系[19]㊂抗生素应用种类多种多样,作用机制不同,某些抗生素种类更易引起侵袭性真菌感染㊂有研究表明,三代头孢使用是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同时哌拉西林舒巴坦使用是深部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20]㊂吴向群等[21]相关研究报道表明连续使用美罗培南5d以上大多数人更易出现真菌感染,而且抗生素联合用药也是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㊂有研究发现院内真菌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㊁使用频率㊁使用范围㊁使用不当等有一定相关性[22]㊂李春凤等[23]研究发现过早㊁过广使用抗生素会诱导大量真菌滋生而致病㊂4P I C C置管及置管时间早产儿的抢救及治疗需要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以保障药物的输注及肠外营养的供给,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 I C C)提供了有效的静脉通路㊂P I C C近年来在N I C U中的开展日益广泛,且具有有效降低静脉反复穿刺痛苦㊁有效防止药物外渗㊁减少静脉炎产生㊁穿刺部位选择多㊁操作便捷㊁创面小㊁保留期长等优点[24,25]㊂但P I C C为侵入性有创操作,感染几率增加,而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c a t h e t e r r e l a t e d b l o o d s t r e a m i n f e c t i o n,C R B S I)是P I C C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会导致早产儿病死率增加㊁预后差㊁住院时间延长㊁费用增加等严重后果[25]㊂帅春等[26]分析32例发生C R B S I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资料后发现,留置P I C C时,胎龄< 28周,出生体质量<1000g时,C R B I S发生率更高㊂P I C C长期留置(时间>14d),真菌易附着于管表面并繁殖,形成生物膜,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及抗真菌药物作用,增加真菌感染机会[19],同时导管的种类㊁留管的位置㊁不同地区㊁不同地域等也是影响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原因[25]㊂李晖等[19]关于N I C U5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感染因素分析中发现该组患儿均有P I C C置管,且置管时间均ȡ20d,有P I C C置管的患儿其发生真菌血流感染率明显增加㊂国外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确诊真菌性败血症后3d内拔除P I C C者真菌感染持续时间(1~ 14d,平均3d)明显短于保留P I C C>3d的患者(1~24d,平均6d)[27]㊂5住院天数早产儿出生后常合并肺发育不良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 e o n a t a l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 s s y n-d r o m e,N R D S)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很多早产儿需要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㊁抗生素或静脉营养等治疗,故住院时间较普通新生儿明显延长,加之侵入性有创操作多,真菌定植率增加,均增加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几率㊂李贝[28]关于35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的研究发现,该组早产儿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㊂国外研究表明,N I C U早产儿住院时间超过7d均会出现I F I可能[29]㊂6肠外营养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尤其出生体重愈低㊁胎龄愈小的早产儿尤甚㊂有些早产儿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穿孔㊁先天肠道畸形(先天食道闭锁㊁肠重复畸形㊁先天性巨结肠穿孔)等原因需行腹部手术或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时,不能经肠道给予营养,常需肠外营养支持㊂长期肠外营养,肠道处于空闲状态,小肠黏膜腺体萎缩及肠道菌群不能建立,导致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同时肠道菌群紊乱甚至发生肠道菌群移位引起肠源性感染,因此真菌感染几率大大增加[16,30]㊂同时脂肪乳为真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利于其生长[30,31]㊂研究显示,脂肪乳抑制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免疫活性,且与应用剂量㊁时间呈正相关[32]㊂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会破坏早产儿的胃黏膜屏障,进而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使真菌更容易定植,进而增加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概率[28]㊂7是否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出生后最佳的食物,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很多早产儿疾病的发生,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㊁呼吸系统疾病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㊂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大量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㊁乙型乳糖㊁微量元素㊁乳清铁蛋白㊁免疫球蛋白S I g A等㊂其中免疫球蛋白S I g A,有抗肠道感染和抗过敏作用,乳铁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感染作用,可以抑制大肠埃希菌及白念珠菌生长,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帮助早产儿抵御外界感染㊂母㊃2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乳中含有壳三糖酶,该物质是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的可以破坏真菌细胞壁的物质,具有防御真菌侵袭的作用,初乳中壳三糖酶活性升高与巨噬细胞激活相关,刘珺等[33]关于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母乳中壳三糖酶活性比较发现早产儿组水平高于足月组,随着母乳由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而活性水平逐渐下降㊂当给予人工喂养时,奶液不能提供患儿此类相关免疫物质,S I g A分泌不足,再加上经胎盘获得的母体I g G浓度低,T淋巴细胞数量不足及功能不全,多核细胞吞噬及杀菌作用均低于正常,单核-巨噬细胞发育不成熟,补体激活系统功能低下,造成早产儿整体免疫力低下,真菌感染几率将增大㊂同时母乳耐受性较好,可较快达到全肠道喂养,减少肠外营养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均可降低早产儿真菌感染的发生率㊂8真菌定植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菌多为机会致病菌,人体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相通的呼吸道㊁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有大量孢子状态的真菌,处于潜伏状态[34]㊂S a i m a n等[35]在一项前瞻性研究调查分析2157例患儿,分别在入院时㊁住院1周及出院前进行胃肠道真菌培养,发现念珠菌定植常见部位为直肠㊂机体内有机会菌定植,当机体出现免疫紊乱或抵抗力下降时,定植真菌将会侵入机体血液及脏器,并在其内大量繁殖,从而致病㊂真菌定植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有真菌定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20%可以发展成为深部真菌感染[36]㊂相关研究表明,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真菌定植也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之一[27]㊂M a n z o n i等[37]进行的6年回顾性分析显示,真菌定植的密度与严重程度对N I C U早产儿I F I发生有显著意义㊂9发病季节目前关于早产儿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相关报道提示,早产儿真菌感染发病率也与季节有很大关系,郭洪创等[38]研究表明研究组真菌感染好发于春夏季节,考虑与地区该季节湿度及温度发生改变更适合真菌繁殖㊂而刘田田[30]关于104例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报道中提及该研究组患儿真菌感染则高发于1㊁8㊁10月份,考虑仍与当地这几个月份湿度㊁通风时间等相关㊂10病毒和细菌感染当早产儿机体存在病毒或细菌感染时,细菌及病毒破坏机体黏膜及皮肤屏障,真菌借机侵入机体,从而增加真菌感染几率[16]㊂李贝[28]相关研究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考虑与巨细胞可使早产儿免疫功能降低有关㊂11免疫抑制疾病早产儿免疫系统较足月儿不完善,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相关报道表明当中性粒细胞减少㊁吞噬作用降低且持续时间长时(>10d),为真菌感染危险因素[16]㊂12预防药物应用情况当早产儿有下列情况时:胎龄ɤ27周,出生体重<1000g,有P I C C置管,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5 ~7d,多可考虑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静脉给药,也可口服[39]㊂相关文献表明,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例如氟康唑,可降低患儿真菌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39㊁40]㊂制霉菌素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于低出生体重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预防用药可显著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但仅用于预防胃肠道内真菌定植及播散[3]㊂13其他病理情况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例如腹部手术后㊁凝血障碍等,早产儿生理功能异常㊁免疫力及各个屏障均减弱㊁正常菌群失调,致病性真菌可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途径侵袭深部组织甚至全身播散,大大增加了早产儿真菌感染机会,且更易引起迟发真菌性败血症㊂14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目前早产儿相关救治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生存率逐渐提高,但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㊁器官功能不完善㊁住院时间长㊁各种侵入性操作多㊁广谱抗生素应用时间长,所以易受真菌侵袭㊂因此针对早产儿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有潜在感染早产儿,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真菌感染率,对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改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㊂㊃3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参考文献[1]S t o l l B J,H a n s e n N,F a n a r o f f A A,e t a l.L a t e-o n s e t s e p s i s i nv e r y l o w b i r t h w e i g h t n e o n a t e s: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t h eN I C H D N e o n a t a l R e s e a r c h N e t w o r k[J].P e d i a t r i c s,2002, 110(2):285-291.[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9:531-535.[3]曹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防治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6):365-368.[4]C h e n J,J i a n g Y,W e i B,e t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a n d r i s k f a c-t o r s f o r n e o n a t a l c a n d i d e m i a a t a t e r t i a r y c a r e h o s p i t a l i nw e s t e r n C h i n a[J].B M C I n f e c t D i s,2016,16(1):700. [5]梁红,周伟,魏谋,等.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8): 596-598.[6]罗军,陈妍汶,刘云兵.新生儿真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22):2715-2717.[7]陈超.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3-6.[8]M o n t a g n a M T,L o v e r o G,D e G i g l i o O.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i n f e e-t i o n s i n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s o f S o u t h e r n I t a l y:am u l t i c e n t r e r e g i o n a l a c t i v e s u r v e i l l a n c e(A U R O R A p r o j e c t) [J].J P r e v M e d H y g,2010,51(3):125-30.[9]吴金兰,都鹏飞.1023例住院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899-3901. [10] S a n o H,u r o k i K Y,T h e l u n g c o l l e c t i n s.S P-A a n d S P-D.m o d u l a t e p u l m o n a r y i n n a t e i mm u n i t y[J].M o l I mm u n o l, 2005,42(3):279-287.[11] W r i g h t K R.I mm u n o r e g u l a t o r y f u n c t i o n s o f s u n f a c t a n t p r o-t e i n s[J].N a t R e v I mm u n d,2005,5(1):58-68. [12]朱宏斌,张凤仙.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1):29-30. [13]陈贤楠,耿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5):299.[14]刘东,刘郴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4):7-9.[15]黄晓英,王亚东,韩旭东,等.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交通医学,2010,24(1):49-51.[16]赵芳萍,石静云.新生儿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6):646-646.[17]林立,刘德强,黄蕊薇,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气管导管末端细菌培养102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2,36(7): 538-540.[18]陈世平.真菌感染学[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8.[19]李晖,钟巧,高晓玲,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与感染暴发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3):440-441.[20]余颖芳.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21]吴向群,谢苗荣,王宇,等.抗生素致真菌感染43例报告[J].首都医药,2007(24):37-38.[22]胡音哲,李广娣,邹波.27例医院真菌感染与抗生素使用分析[J].医药导报,2001,20(9):597.[23]李春凤,李江,邓航,等.144例真菌感染与抗菌药使用的相关性[J].华夏医学,2004,17(4):519-520.[24]潘迎洁,陈晓春,王建平,等.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6): 594-596.[25]谢淑霞,杨汉华,凌卫滨,等.N I C U早产儿P I C C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18): 132-136.[26]帅春,封志纯,汪灏,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1):9-12.[27] K a u f m a n D,F a i r c h i l d K D.C l i n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o f b a c t e r i a la n d f u n g a l s e p s i s i n v e r y-l o w-b i r t h-w e i g h t-i n f a n t s[J].C l i nM i c r o b i o l R e v,2004,(3):638-680.[28]李贝.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8):705-707,711.[29] S a i m a n L,L u d i n g t o n E,P f a l l e r M.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c a n d i-d e m i a i n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p a t i e n t s.T h e N a t i o n a l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M y c o s i s S u r v e y s t u d y g r o u p[J].P e d i a t r I n-f e c t D i s J,2000,19(4):319-324.[30]刘田田,刘阳,牟鑫,等.104例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64. [31]S i r o t a L,S t r a u s s b e r g R,N o t t i I,e t a l.E f f e c t o f l i p i d e m u l-s i o n o n I L-2p r o d u c t i o n b y m o n o n u c l e a r c e l l s o f n e w b o r n i n-f a n t s a n d a d u l t s[J].A c t a O a c\e d i a t r,1997,86(4):410-413.[32]S a i m a n L.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h o s p i t a l-a c q u i r e d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t h e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J].S e m i n P e r i n a t o l,2002,26(5):315-321.[33]刘珺,董旭东,李桂清.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亲母乳中壳三糖酶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24):3224-3226. [34]梁容容,罗素云,黄长武,等.新生儿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42例危险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63-64.[35] S a i m a n L,L u d i n g t o n E,D a w s o n J D,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C a n d i d a s p e c i e s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o f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p a t i e n t s[J].P e d i a t r I n f e c t D i s J,2001,20(12):1119-1124.[36]闫会丽,张慧洁,李芳,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 I C C置管后应用国产氟康唑对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J].山东医药, 2015,55(23):102-103.[37] M a n z o n i P,F a r i n a D,G a l l e t t o P,e t a l.T y p e a n d n u m b e r o fs i t e s c o l o n i z e d b y f u n g i a n d r i s k o f p r o g r e s s i o n t o i n v a s i v ef u ng a l i n f e c t i o n i n p r e t e r m n e o n a t e s i n n e o n a t a l c a r e u n i t[J].J P e r i n a t M a d,2007,35(3):220-226.[38]郭洪创,黄辉文.早产儿继发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6):699-701.[39]M a n z o m P,M o s t e r t M,J a c q z-A i g r a i n E,e t a l.T h e u s e o ff l u c o n a z o l e i n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s[J].A r c h D i sC h i l d,2009,94(12):983-987.[40] K a u f m a n D,B o y l e R,H a z e n K C,e t a l.F l u c o n a z o l e p r o p h y-l a x i s a g i n s t f u n g a l c o l o n i z a t i o n a n d i n f e c t i o n i n p r e t e r m i n-f a n t s[J].N E ng I J M e d,2001,345(23):1660-1666.[收稿日期]2020-02-12[本文编辑]陈雪红㊃48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

早产儿56例临床探讨

早产儿56例临床探讨

早产儿56例临床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56例早产原因、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原因。

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12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收治56例早产儿根据不同胎龄、不同体重儿,分析患儿早产原因、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①早产原因: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多胎妊娠为早产的主要原因、且上述原因多有并存。

②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喂养不耐受、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体现在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病死率亦越高。

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避免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生,预防早产发生,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关键词】早产儿早产原因并发症预防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约为5%~10%,由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又直接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及致残率,因此,探讨早产儿的早产原因、治疗措施、分析并发症、死亡原因,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现将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早产儿进行回顾性探讨。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均符合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32例女:24例男女比例4:3;胎龄≦28周4例,~30周5例,~32周5例,~34周13例~35周16例,36周10例,~37周3例;单胎40例,双胎16例;出生体重≦1000g3例,~1500 g18例,2500 g20例,≧2500 g15例。

剖宫产24例经阴道分娩。

本院出生50例,外院出生6例,平均住院时间12天。

1.2早产原因胎膜早破18例占32%;双胎16例占29%;妊娠高血压综合症12例占21%;不明原因5例占9%;前置胎盘5例占9%。

其中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双胎妊娠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且多有同时并存。

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诊断价值论文

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诊断价值论文

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诊断价值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败血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新生儿血清il-8水平变化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30例健康新生儿脐血il-8及新生儿病房46例疑诊为感染新生儿入院24小时内血清il-8测定,同时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及血白细胞、crp、外周血细胞涂片、痰培养、胸片等检测。

结果诊断败血症15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败血症11例、临床败血症4例)、细菌性肺炎组23例、病毒感染组8例,各组血清il-8分别为89ng/l、76.5 ng/l、52.7 ng/l,健康新生儿脐血il-8为11.3 ng/l。

早发败血症与晚发败血症、足月儿败血症与早产儿败血症血靖l-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败血症组血清il-8水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新生儿组(p<0.05),roc曲线提示当il-8水平超过55.5 ng/l时败血症诊断灵敏度为80%、特异度75%,而同细菌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败血症新生儿起病早晚及不同胎龄对血清il-8水平无影响。

血清il-8水平超过55.5ng/l 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阈值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败血症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 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51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6-02the diagnos is value of plasma il-8 in newborns with sep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value the diagnosis power of plasma interleukin 8(il-8) in newborns with sepsis orbacteria infection or virus infection.methods umbilical cord bloodil-8 were measured in 30 healthy term-infants. forty-six high risk infectious infants had blood samples for plasma il-8 , crp, white cell counts, blood smear ,blood sputum culture and chest x-ray.results fifteen newborns with sepsis, twenty-three non-sepsis bacteria infection infants, eight virus infectious newborns who had been measured plasma il-8 level 89ng/l,76.5 ng/l,52.7 ng/l respectively. cord blood il-8 level is 11.3 ng/l. plasma il-8 level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rly-onset and late-onset or term and preterm infan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il-8 level between sepsis and non-bacteria infection group, or sepsis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when these infants with above 55.5ng/l il-8 level.it is the sensitive and special of diagnosis to sepsis about 80% and 75% according to roc.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l-8 betweennon-sepsis bacteria infection and virus infection.conclusion different gestations and onset-time can’t effect newborns’plasma il-8 level with sepsis.55.5ng/l was determined as the suitable threshold for plasma il-8 by roc-curve analysis.[keywords] septicemia; newborn; serum interleukin-8; diagnostic value新生儿败血症仍为nicu新生儿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由于临床症体和体征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暴发性病例极易错失最佳抢救时期,遗误病情。

美罗培南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美罗培南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系统医学 2023 年 10 月第 8 卷第 20期美罗培南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张宁,范文静,周艳江苏盛泽医院儿科,江苏苏州 215200[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美罗培南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江苏盛泽医院住院诊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美罗培南组与传统组,每组54例。

传统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美罗培南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变化。

结果 治疗7 d 后美罗培南组的总有效率为98.1%,传统组为87.0%,美罗培南组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 <0.05)。

美罗培南组治疗7 d 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美罗培南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能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的血小板计数,降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

[关键词] 美罗培南;新生儿败血症;白细胞计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血小板计数[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782(2023)10(b)-0150-04Application Value of 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ticemiaZHANG Ning, FAN Wenjing, ZHOU Ya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eropenem in neonatal septicemia. Methods A total of 108 children of neonatal septicemia hospitalized in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meropenem group and traditional group,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adi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and the meropenem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ropenem.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meropenem group was 98.1% and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was 87.0%, and the meropene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860, P <0.05).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platelet count in meropenem group 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pticemia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hil⁃dren, increase the platelet count of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of children. [Key words] Meropenem; Neonatal septicemia; White blood cell count;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Platelet count新生儿败血症是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在血液循环中增长、繁殖,从而导致机体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九例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感染九例分析
i l e tm PC , a- e r atii t r y d cai l t tn h cn a n u p e , C b d pcu nb t h a a m hn a vnli . e i l cd r r e I r s t m ioc p n e c e i o T l c o e a i p s ti s a a nn ei . r bct ei ad vt C cv p tn cm o i e n tn r w s s f h m y p a l e r e ao a l y o pci T o o o n n e a d r te e a o m n e c e e i ri r a o e n
培养阳性。 例假丝酵母菌7 24 例,- 月份7 例。
9 例中以外院转人的 1 例临床表现最为严重和 典型, 现详述如下: 该例出生后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呼
转入的1 通过经皮中心静脉置管(IC 1 例) P )另 C ,
例通过外周静脉途径接受静脉营养。
因结肠穿孔, 于生后 3 行肠造疹术, 1 d d 生后 3 因粘
・6 5 ・ 9
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 例因呼吸窘迫综合征, ; 1 继发 慢性肺部疾病, 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 病程中曾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4 例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在 dl ; 当地医院呼吸机辅助通气 4 9 d 例全部 自出生当 o 天起应用抗生素 1 一 5 7 2 d其中4 , 例应用 1 种抗生
ptn ree at n t r y S ptn wrc d t d d io ptnt ta etwr aet e i d f 脚 h a . aet e , i ad n aet r t n e i s v n u c i e p i i s u w e n n i h em s x e r e o e e e ge u in t p et C nl i s h h h fts Cni s tei i n br ia s v p场 h a n. c sn Te rk o o ad a ima e o n n e s o u o r i i a r f d e c g s c p n n t w f

伏立康唑治疗白血病患儿肺部真菌感染10例临床分析

伏立康唑治疗白血病患儿肺部真菌感染10例临床分析

fl w db itiigd sg f m#k .ti a.T ett oreo et e t e ol e yma a n oaeo o n n 4 g wc ady h a cus f a n r 6—8 w es e ol r t m w e ek .
I T P发病的诱 因之一 , 但其 阳性者与 阴性者在 临床 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等方 面无明显差 异, 因此其发 病机制可能 与一般 IP相 似。Seg T hn 等 - 的研究 显 示 C 4 MV感染 可 能是 IP的发 病 机制 T 之一 , 应用免疫球蛋 白、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 ( 更 或) 昔洛韦联合治疗是有效 的, 但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有 待进一步研究。婴儿 IP患儿常常有严重的出血症 T 状, 且就诊时血小板计数极低 , 不给予积极治疗其临 床安全性不能保证。但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 量减少过度治疗是今后应予关注的问题。
iip ti h o o yo e i p ru a i C iee hlrn. S a d do ahc trmb c tp nc up r n hn s c ide c n J Ifc s 0 netDi,2 08,4 o:9 29 7. 2 -2
( 收稿 日期 :0 1 32 ; 回 日期 :0 1 81 ) 2 1- -8修 0 2 1 - .4 0
伏 立康 唑 治疗 白血 病 患儿 肺 部 真菌感 染 1 临 床分 析 O例
鲍春 宋振 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治疗白血病患儿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1 O例急 性 白血病合 并肺 部真 菌 感染 的患儿给 予伏 立康唑 治疗 , 静脉 滴 注 负荷 量 6m / g 1 ̄ 2h 1d后 改 gk , P , J1 为 维持 量 4m / g2次 , gk , /d 疗程 6~8周 。观察 治 疗效果 , 结相 关临床资 料 。结果 痊 愈 3例 , 效 总 显 4例 , 步 3例 ; 进 转氨 酶升 高 2例 , 低钾 血 症 l 。结 论 伏 立康唑 治 疗 白血病 患儿肺部 真 菌感 染疗 例 效较 满意 、 安全 , 值得 临床 应用 。 【 关键词】 白血病; 肺部真茵感染; 伏立康唑 ; 治疗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2例病例报告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2例病例报告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2例病例报告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2例病例报告摘要:本文报告了两例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败血症病例。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感染,对儿童的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两例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并对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报告引言:早产儿是指妊娠期不足37周的产儿,由于器官功能未完全发育,免疫力较低,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近年来,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早产儿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我们报告了两例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以期为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病例1:患儿为31周早产男婴,出生时体重仅为1500克。

出生后第3天,患儿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且精神萎靡不振。

实验室检查发现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经过多项血液培养、深部创面分泌物培养等检查,最终确定感染源为蜡样芽孢杆菌。

患儿立即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辅助支持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等。

经过10天的治疗,患儿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且症状明显减轻。

经复查发现血液培养结果阴性,蜡样芽孢杆菌已经被有效控制。

患儿接受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康复出院。

病例2:患儿为29周早产女婴,出生时体重仅为1200克。

出生后第2天,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表现。

经临床观察和呼吸道相关病原菌分析,初步诊断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

患儿立即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并进行辅助通气、支持性治疗等。

病情逐渐稳定,但在治疗过程中曾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需要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经过3周的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已不再需要辅助通气。

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已被控制,患儿返家继续恢复。

讨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尤其在土壤、水、人和动物的肠道内较为常见。

早产儿败血症外周血Breg细胞和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败血症外周血Breg细胞和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106·□综述/Reviews早产儿败血症外周血Breg细胞和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陈泽斌 (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665)摘要: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病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

而早产儿因其病理生理变化及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更易引起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给早产儿带来永久性损伤,严重者甚至死亡。

因此,临床需早期识别早产儿败血症,并了解败血症早产儿血液指标及胃肠道菌群的改变。

基于此,本研究对近阶段关于早产儿败血症外周血调节性B 细胞(Breg 细胞)和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特征及机制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并总结,以期为临床合理诊断及治疗早产儿败血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败血症;Breg 细胞;肠道菌群;变化特征;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hanges of Breg cells and Intestinal Flor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epsis in Premature InfantsCHEN Zebin(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Tianhe District,Guangzhou,Guangdong 510665,China)Abstract:Neonatal septicemia is a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in neonatal period,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onset,rapid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high mortality. Premature infants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septicemia due to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special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ir cases,which will cause permanent damage to premature infants and even death in severe cases.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cognize sepsis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indicators and gastrointestinal flora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sepsis. Based on it,this study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dynamic changes of Breg cells and intestinal flor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remature sepsis in the recent stage,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rational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emature sepsis.Keywords:premature infants;sepsis;breg cells;intestinal flora;change characteristics;mechanism作者简介:陈泽斌,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及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应用胃液细菌培养早期诊断早产儿早发性败血症

应用胃液细菌培养早期诊断早产儿早发性败血症

应用胃液细菌培养早期诊断早产儿早发性败血症罗玉萍王涛许景怀(芦溪县妇幼保健院,江西芦溪337200)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是患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败血症表现不典型,病情隐匿,起病突然,大部分患儿在发病48h 内死亡[1]。

早发性败血症起病在生后7d 以内,大部分患儿在生后第1天发病,胎儿感染通常与暴发型早发性败血症有关。

在美国最常见的是B 族链球菌(GBS )感染,母亲采用宫内治疗就能预防GBS 传给胎儿,同时也减轻了早发性败血症的程度及发作频率[2]。

在美国,产妇具备下列高危因素就需要及时应用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

新生儿出生时胃肠道无细菌生长,羊水培养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

因为胃液培养是患儿出生后l h 进行的培养,所以相当于羊水培养[3]。

细菌定植是发生院内细菌感染的前提,一种细菌的定植代表了发生该细菌感染的风险性。

本研究通过对出生后1h 内的患儿胃液进行培养,以期了解早产儿出生后第1天胃液细菌定植情况并早期发现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芦溪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早发性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生后住院7d 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将其分为4组:①确定败血症组。

血培养阳性,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存在一项或多项临床感染表现。

②临床诊断败血症组。

血培养阴性,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存在一项或多项临床感染表现,同时具备非特异性检查≥2条。

③可能感染组。

血培养阴性,非特异性检查<2条,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存在一项或多项临床感染表现。

④无感染组。

血培养阴性,非特异性检查均正常。

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无临床感染表现。

确定败血症组:20例,男17例,女3例;日龄30min~7d ,平均日龄(1.59±0.33)d ;胎龄32~35周,平均胎龄(33.25±0.35)周;体重2.2~2.8kg ,平均体重(2.49±0.31)kg 。

李斯特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

李斯特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

李斯特菌败血症13例临床分析王曲倔;杨尧;曲俊彦;廖志鸿;吕晓菊【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1月共13例经血培养确诊的李斯特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

结果13例患者中绝大多数有免疫功能低下或重要器官损害。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对亚胺培南、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仅为33.3%。

13例中8例治愈、2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

结论李斯特菌感染患者多系高龄或有基础疾病,早期的病原微生物诊断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也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总页数】3页(P405-407)【作者】王曲倔;杨尧;曲俊彦;廖志鸿;吕晓菊【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成都 610041; 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成都 610041;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3【相关文献】1.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5例临床分析 [J], 肖婷娟;黄华飞;单丽琴;周庆女2.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9例临床分析 [J], 唐红梅;卢先雷;杜丽君;邹剑3.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17例临床分析 [J], 陈静;范俊杰;朱雪萍4.新生儿早发型李斯特菌败血症12例临床分析 [J], 任静;孙斌;王莹5.早发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15例临床分析 [J], 崔凯洁;邵长荣;孙雪荣;刘秀香;周继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 第25卷 第15期 IMHGN,August 2019,Vol. 25 No. 15Yunnan province, China, 2012-2015 [J]. PloS One, 2017, 12(6): e0180161.DOI: 10.1371/journal.pone.0180161.[6] 马媛.肺炎患儿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 18(12): 2254-2255.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3.12.059. [7] 赖源, 李先斌, 尤灿, 等.15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2): 117-119, 126. DOI:10.3969/j.issn.1671-9638.2007.02.014.[8] Mcintyre PB, O'Brien KL, Greenwood B, et al. Effect ofvaccines on bacterialmeningitis worldwide [J]. Lancet, 2012, 380(9854): 1703-1711. DOI:10.1016/S0140-6736(12)61187-8.[9] Sass L. Group B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J]. Pediatr Rev, 2012, 33(5): 219-224. DOI: 10.1542/pir.33-5-219.[10] 谢永强, 邓秋连, 虢艳, 等.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11): 1037-1040. DOI: 10.3969/ j.issn.1000-3606.2011.11.009.[11] Gardner P. Clinical practice. Prevention of meningococcal disease [J]. NEngl J Med, 2006, 355(14): 1466-1473. DOI: 10.1056/NEJMcp063561.[12] 江载芳, 申昆玲, 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3] 胡伟,王秉圆,李继安, 等.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7, 35(5): 366-368. DOI: 10.3969/ j.issn.1000-3606.2017.05.011.[14] 邱芳华, 林伟苗, 刘丽芳, 等.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0): 1478-1481.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7.10.003.[15] 林罗娜, 林立, 温顺航, 等.儿童细菌性脑膜炎100例病原分布及耐药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6, 34(2): 105-110. DOI: 10.3969/ j.issn.1000-3606.2016.02.006.[16] 李迪, 易燕桃, 蓝海燕.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的分析与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9): 169-171.(收稿日期:2019-04-09)(责任校对:成观星)13例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研究陈历耋 王淑莲 廖奇 邓永红 王燎原娄底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417000通信作者:王淑莲,Email:ldszxyynicu@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分布、药物敏感试验及治疗效果,为其预防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确诊真菌性败血症的早产儿13例,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因菌及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13例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胎龄26~35周,出生体质量700~2 650 g,其中13例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全肠外静脉营养,7例机械通气,11例深静脉置管(PICC、CVC);临床主要表现为频繁呼吸暂停、反应差、胃潴留、腹胀、低体温、发热、灌注差等症状;检验全血白细胞<4×109 3例,血小板<100×1012 3例,CRP 升高10例;11例早产儿真菌G试验(血浆1,3-β-D葡聚糖)均明显升高,达113.3~677.1 pg/ml,全部患儿均为念珠菌属感染,11例白色念珠菌,2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对氟康唑(大扶康)敏感率92.3%(12/13),伏立康唑100.0%(13/13),两性霉素敏感率100.0%(13/13);12例治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

结论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以念珠菌属感染为主;缺乏特异性表现,可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CRP增高,真菌G试验明显升高,预防及早期积极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早产儿;真菌感染;败血症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15.03313 cases of fungal sepsis in premature infantsChen Lidie, Wang Shulian, Liao Qi, Deng Yonghong, Wang Liaoyuan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Loudi Central Hospital, Loudi 417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Shulian, Email: ldszxyynicu@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 distribution, drug sensitivity test,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fungal sepsis in preterm infa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and provide someevidences for its preven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3 premature infants diagnosedwith fungal sepsis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8 were enrolled. The risk factors, clinicalfeatures, etiology,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were analyzed. Results 13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ungalsepsis’ gestational age was 26-35 weeks, and their birth weight 700-2 650 g. All the 13 cases empirically took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total parenteral venous nutrition; 7 cases took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11 cases2507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 第25卷 第15期 IMHGN,August 2019,Vol. 25 No. 15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呼吸支持(保护性通气策略)、静脉营养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不断提高, 存活早产儿的体质量和胎龄亦越来越低,早产儿由于其免疫系统未成熟,长时间需要静脉营养、抗生素暴露和接受各种有创操作尤其是气管插管、PICC等,容易继发真菌感染。

目前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 日益突出且广泛存在的问题。

现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近年确诊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病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2],即患儿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培养提示真菌感染。

1.2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NICU共收治确诊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共13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其中男9例,女4例,胎龄32~35周4例,30~32周3例,<30周6例,胎龄(30±0.91)周;体质量最高2 650 g,最低700 g,体质量(1 210±355)g;13例经验性应用广普抗生素及全肠外静脉营养,7例机械通气,11例留置PICC导管,时间5~56 d;11例患儿胃肠外营养,最短时间3 d,最长15 d,平均胃肠外营养(7.0±3.5)d。

发病时间为生后9~39(15.5±2.1)d。

1.3 临床特点 出现反应差、发热、呼吸暂停、灌注差等症状,怀疑真菌感染时,行血培养、血常规、CRP、真菌G试验、胸片等检测,血培养真菌阳性确诊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0×109/L 3例,<5×109/L 6例;怀疑真菌感染时PLT:<100×109/L 2例,确诊时复查<100×109/L 5例,血小板在抗真菌治疗后均上升;病程中多次检验C反应蛋白,轻中度升高(10~25 mg/L)4例,明显升高(30~132 mg/L)6例;所有患儿均行真菌G试验检测,11例明显升高,达113.3~677.1 pg/ml。

1.4 血培养及真菌鉴定 因全部患儿均为高危儿,出现感染征象即无菌条件下采集不同部位外周静脉血各1~2 ml,接种于儿童型血液需氧培养瓶中。

立即采用ESP血液培养仪进行连续振荡培养和监测,有细菌生长即进行分离鉴定,是真菌者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ITEK-CC4的YBC卡(梅里埃生物公司,法国)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2 结果2.1 危险因素及感染指标 全组病例均经验使用广普抗生素,深静脉置管及全肠外静脉营养11例(占84.6%),其次为机械通气7例(53.8%),2例(15.4%)因撤机困难短疗程使用地塞米松(0.1 mg/(kg·次),BID*3 d),无一例使用抑酸剂。

监测感染指标示白细胞<4×109 3例,血小板<100×1012 3例,CRP升高者10例;所以患儿均监测血浆(1、3)B-D葡聚糖(G试验)2次以上,11例均为明显升高(>75 pg/m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