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市三农问题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在抓好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设施滞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足。
2.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和务工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经营风险高、务工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3.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业补贴、保障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方式,稳定农民经营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抓好三农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发展。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
所谓“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当前的主要表现为:农民太穷,农村太苦,农业太危险。
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并且诸多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而是相互关联,甚至存在着衍生关系。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单纯地一个个地加以解决,而是应该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在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缓解各种问题中的矛盾冲突,进而使矛盾化解开来,从而得到有效解决。
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成因(一)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数量太多,农业与社会就业都不充分,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
由于农民收入低,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启动。
内需市场难以启动,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压力就越来越大。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太弱与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这样,农业土地不仅承担着生产的功能,还不得不承担着稳定的功能,因此,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
由此,更进一步造成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加大,继而影响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最终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生存质量难以保障,生态和环境压力加大。
表现在农村农业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序开发与无序利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始终制约着中国的农业进步和农村发展。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民拥有的土地其生产功能在下降,而生存保障功能在上升。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是以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前提的,农民绝大多数还要依赖土地吃饭。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数量的迅速增加,农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农民依靠产出来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
关于三农问题的问题
关于三农问题的分析经济091601班李文馨200916050122三农问题一、三农问题的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一、为什么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一)影响社会稳定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
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2124扩大到0.3361,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
能否在20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自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恶化,诱发的农民反抗时间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加大,出现了反抗形式逐渐升级,出现暴力化趋向。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简介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实质是 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 步问题,结构不协调 问题。 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 问个问题 是户籍制度改革。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 两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 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 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 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 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 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返回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一是更新致富观念。 应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增加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二是优化农业结构。 应按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增强本地特色,逐步形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 带。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与市场紧密相连。同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应加快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应努力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形成 群体优势。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规 模经营使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农民离土离乡务工,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当前,一方 面要增强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 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是完善农村服务体系。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的有效途径,在农民进入市场后, 风险加大,组建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通过合作社把农民和龙头企业连接在一起,有利于解决农 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发展机制问题,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三农问题是指农村的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式,对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进行了调研,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1.农业生产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农民仍然使用传统农业技术,缺乏先进的农业设备和科学种植技术。
同时,农业面临着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和设施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农村经济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产业结构偏低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一些农民缺乏创业意识和市场化经营意识,导致农业产品销售困难。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培养和引导农民创业意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3.农民生活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农民生活条件仍然比较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
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也存在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四、建议和对策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引导农民走市场化经营道路。
2.鼓励农民创业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培训,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五、结论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三农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也不可否认在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全面复兴,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方面,农村的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落后,农民缺乏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此外,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另一方面,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仍然相对较低。
在城乡发展差异的背景下,农民在社会分配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
土地流转问题也较为突出,以及农村农田被非农产业和城镇化所占用,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或转移就业,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帮助农村实现全面复兴。
首先,应该加强农村的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市场化机制,推动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培育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样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农民的融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通过培训和创业支持,鼓励农民走上非农产业就业的道路。
综上所述,《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主要是要关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农村全面复兴,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
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政策解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现状和政策解析。
一、农业生产问题我国农业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农田面积逐年缩小。
城市化推动了农村土地向城市流转,大量农村土地被开发建设,农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生产技术滞后。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械化、智能化方面远远不够成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较高,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失的一个原因。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现状,不仅影响农民的生计,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改变一些传统农业观念,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意识。
二、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村改革的长期任务。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贫困依然存在。
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危房户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2.税费负担重。
在农村地区,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缴纳的税费相比城市居民来说要更高,这导致一些农民感觉生活负担很重。
3.就业机会少。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比城市要少很多,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政策可以从降低农村税负、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可以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参与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三、农村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农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本报告将总结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
农民使用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农业产出不稳定。
此外,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维护,造成农田排灌困难。
其次,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
调研显示,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且过度依赖种植业和养殖业。
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此外,农民缺乏新的就业机会,进一步限制了收入的提高。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也存在较大差距。
调研显示,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水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也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开拓。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推广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方式,提高农业收益。
其次,应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引导农民拓宽收入渠道。
政府可以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思路,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最后,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交通、电力、水生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环境。
总的来说,三农问题关乎到国家的农业发展、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引导农民发展新的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努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问题含义
1“三农”问题含义编辑“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大问题。
其独立地描述是指在广大乡村区域,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地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在历史形成的二元社会中,城市不断现代化,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不断殷实,而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它不是中国所特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发达国家较好地解决了“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在我国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后逐渐被媒体和官方引用。
实际上“三农”问题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只不过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多,解决起来规模大;二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三是中国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
2000年3月,中国民间“三农”问题研究者、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前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三农”面临的问题,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新世纪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关注“三农”问题,首先在提法上对其有了全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其次是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三农”问题用“三个最需要”进行了总结(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任务和遵循原则,并指出“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现象及危害,提出其解决方案。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和现象“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 其实质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是关系我国近14亿人口的国计民生大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忽视农民利益, 排斥农民分享城市改革成果.1.2“三无”农民处境艰难。
农民难以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产品。
目前, 我国失地农民逾2000万。
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中, 约有20 % 是失地农民, 成为“种田无地, 上班无岗, 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生活处境艰难。
1.3“农民工”边缘化。
在城乡二元格局下, “农民工”与市民的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制度界限分明。
“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所从事的往往是脏、累、险、重粗活, 工作量大, 强度高, 劳动时间长, 环境艰苦, 流动性强, 安全条件差。
工资低, 拖欠现象严重; 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困难重重; 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缺乏社会保障, 易引发社会矛盾。
2.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效益低, 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短缺, 劳动资源严重浪费, 农民权利难以保障。
3.农村面貌落后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 经济贫困,卫生环境差, 社会治安乱, 文化教育条件差, 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突出。
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城乡差距扩大, 对整个国民经济负面影响深重, 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不相适应。
二、“三农”问题的危害“三农”问题中国城市化的首要问题。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低。
我国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对策: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普及高科技设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人才倾向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引导农村人才回流,支持农村自主创业。
五、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科学化耕作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
六、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农村居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业获取收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对策: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七、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题成为农民创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对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对三农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对三农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三农问题,听着就有点严肃,但咱们可以轻松聊聊。
你说农村、农业、农民,仿佛是那些老爷爷老奶奶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画面,简简单单,却又蕴藏着无数的故事。
农村是咱们的根,是祖辈传下来的地方,土壤里埋着的不光是粮食,还有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
可如今,农村的发展问题像一颗钉子,扎在我们的心头,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说到农业,那真是个神奇的行业。
想想看,农民伯伯一年四季都在田里忙碌,春种秋收,白天热得像个蒸笼,晚上却冷得像冰窖。
可真是辛苦啊,种一季地,等到收获的时候,心里那种期待和焦虑交织着,就像过年时等红包的心情。
收成好得让人欢天喜地,却因为天气、虫害等各种原因,结果却让人心凉。
不过,农民的韧性真是让人佩服,尽管一次又一次遭遇挫折,他们依然坚持下去,继续为我们提供美味的食物。
再说农民这个群体,大家都知道,他们有个特点,特别勤劳。
那种对土地的热爱和执着,真是没得说。
你看,很多农民都跟土地有着一种奇妙的缘分,种下去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他们对生活的期盼。
可是,现实往往打脸,农民们的收入跟城市里那些白领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让人想起一句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回乡下干农活,觉得没前途,宁愿在城市里打拼,虽然城市生活压力山大,但总归能见到更多的机会。
说到农村的变化,咱们不能不提科技。
以前农民伯伯们靠着经验,种地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点儿盲目。
现在有了智能农业、无人机喷洒农药,真是如虎添翼。
这些科技产品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可是,有些农民对这些新鲜玩意儿还是有点陌生,没接触过,心里还会有点儿犹豫,像是在对待一个刚认识的朋友,怕受伤,又想靠近。
再来聊聊农村的基础设施,乡村的路真的是个话题,时好时坏,偶尔能遇到些泥泞的道路,让人心生感慨。
你想,村里的人们为了出门买点儿菜,得战胜重重困难,真是不容易。
大伙儿都盼着能有条宽阔平坦的路,车子能开进来,生活才能变得方便。
三农问题
[编辑本段]内容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
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编辑本段]背景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丁稀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同时中国农业产品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农民第一次出现了“手里有粮卖不出”的现象[来源请求]。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与同期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从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内而没有工作的农民工群体。
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开始减少,引发更多的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而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4,他们的总体生活情况是中国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
农村的发展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大的挑战,从而使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中显著的问题。
[编辑本段]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
关于三农方面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关于三农问题的发言。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一、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 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二、农村改革是基础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我们要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民收入。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2.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拓宽农民融资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三、农民增收是核心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目标。
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具体措施如下:1.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2.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四、乡村治理是保障乡村治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保障。
我们要加强乡村治理,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2. 加强乡村法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3. 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素质。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等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农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对三农问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的农村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而另一些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价格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
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使一部分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和收入增长,限制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可能性。
其次,三农问题的存在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是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此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潜力。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链利益分配,可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也能够增强农民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再次,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存资源,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存在着流转不畅、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因此,有必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优化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支持。
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增强他们对农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
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一、具体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因素又有其外部因素,既是历史因素的积淀,又有其现实的原因,对此必须持全面的视角予以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内部,而忽视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能仅仅看到导致三农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更要有宏观的历史性视野,从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
1、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靠着耕作,养活了我们一代代的人。
或许是因为华夏文明历史上长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缘故,封建统治者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掩耳不闻、闭目不视,致使中国与西方后发国家的差距逐渐加大。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号称“金锁铜关”的清朝国门被轻易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的农业受到了十分大的冲击,生产日益萎缩,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有明显增长。
1936年前后,农业收成达近代史上最好水平。
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才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今天,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关农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即“三农”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
当前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会在迷茫中徘徊。
浅谈三农工作讲课稿范文
浅谈三农工作讲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三农工作的话题。
三农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三农工作。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的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也对农村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农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投入。
首先,我们要注重农村交通的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增加农村公交车辆的投放,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道路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农民的出行安全。
其次,我们要注重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
农村的水利设施是农田灌溉、农产品加工等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确保农民的用水需求。
第三,我们要注重农村供电和通讯设施的建设。
农村的电力供应和通讯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基本保障。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电力和通讯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第二,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们要注重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我们要注重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浅谈“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
我国现今的发展存在地域性差异。
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迅速,城市化度高;东部农村的改革速度快,出现了许多新农村。
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流动,贫穷地区的人口向富庶地区移动,这一现象导致中国的城市人口数目增加。
表面上,中国的总体城市化进度飞速。
实际中,许多人并没有因为进入了城市而脱离贫困,人民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在这里,我想对贫富差距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生活过,对在中国比较落后的乡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由于乡镇人口较多,每家每户分得的田地也就少了;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外出工作了,许多的田地是由老人们来耕植的;由于当地的地貌属于丘陵地貌,许多农家的生产量非常有限,过的是小农经济的生活,养家糊口而已。
甚至在有些年头还出现了有地没人种的现象。
究其原因,除去那些非常深奥的社会因素不看,最要紧的就是:种地没钱赚!为什么我们要往城市走,要走城市化?因为城市里有许多乡村没有的东西,也有许多比乡村好太多的东西!城市里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城市里有完好的医疗保障、城市里有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城市里的机会比乡村更多!这是我大学之前切身感受到的贫穷的乡村。
但在东北,我发现了不同的一种乡村。
在这里,有着广大的土地。
人口密度小,农业可以机械化。
有地的农民过起了很有钱的生活(当然,是有很多土地的农民)。
对比之下,广袤的土地更适合农民制服,平原更是机械化农业所必须的。
这是我国西南方所没有,也是无法用后天的改造补偿的。
所以,我认为要想让广大的农民们致富,就得先从农作物上着手。
西南的气候是东北没有的,(不得不承认东北的气候可以种植特别的作物)梯田在种植食物上没有广袤土地的机械化,但是果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适合的气候种植不同的水果,配合上温室种植,南方果园可以一年四季产出水果。
除了水果之外,南方的梯田还可以种植鲜花,种植装饰用的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市“三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市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我市人民能否真正步入小康社会进而步入富裕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失业严重,农村社会事业、经济政治发展缓慢。
只有理清思路,采取新的举措,落实国家措施,才能真正的解决好“三农”问题。
为此,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三农问题现状解决策略小康社会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的重要措施。
人们越来越多的把目光集中到农村问题上,尤其是
最近几年,人们已经慢慢开始接受这样一个概念,我市的问题不是农
业问题,我市出问题是出在“三农”上。
对“三农”问题有个通俗的
说法:“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虽然农村的情况在日益
好转,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但“三农”问题还并未根本改
观。
本文对“三农”问题尚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一些
思考,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清“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也希
望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一、我市“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市经济多年维持在7%-8%的较高增速的状况下,在城镇居民收
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愈加突
出。
“十五”以来,尽管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增收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
增幅也大大低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在生态方面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可耕地面积因城市扩展、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设施用地,使我市的可耕地面积锐减;土地的荒漠化面积人在加大,由于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是的森林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并且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我市大不凡地区农业用水是漫灌,而不是滴灌,水浪费40%,致使农业用水更为短缺。
这种种状况决定了我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增大
首先,新增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带转移劳动力数量众多。
据最新的模型测算,我市目前大约超过6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待转移,占现有乡村从业人员人数的35%,就业压力相当大。
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很难在城里找到理想的工作。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2013年当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当年转移总数量的比重为23.5%,比2012年上升4.7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为26.9%,下降2.2个百分点;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比重为0.7%,经过专业培训的劳动力比重为12.7%,下降12.4个百分点。
这样素质的人员只能从事较为低级的劳动,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农业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由于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资金不足以及农民自身积累少,无投资能力,使一些基础设施或年久失修,使之涝不能排水,旱不能灌溉,或
一些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来。
当前,我市农业科技投入太少,农业增加中科技的贡献率不到40%,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潜力缩水。
与此同时,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在短时间难以改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一方面是有限的土地集聚了太多的农业人口,短时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难以转出去;另一方面,要使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资金要作为一种要素投入进来,而资金要流入就必顺至少分享社会平均利润,但我市农业生产目前产生不了社会平均利润,资金难以流入。
二、我市“三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现行农业生产结构不能很好的满足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后对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专业用华的消费需。
目前我市农产品结构,总体上来讲是“四多、四少”。
低档产品结构多,普通产品多,原料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专用品种少,深加工产品少。
品质差、质量低,是目前我市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问题日渐突出
目前,我市农民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农用薄膜、农用机具和灌溉用水用电。
近年来,我国农资市场上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和农用机具价格普遍上涨,增加了农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
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及农用机具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劣质和假冒农业生产资料坑农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地扰乱了我国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非常
恶劣的影响。
(三)个别地区村干部素质比较差,干群关系比较紧张
根据我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我市农村村民委员会由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提高了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对村干部的素质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但一些乡镇由于种种原因,村干部的素质比较低,政策观念非常差,缺乏号召力,缺乏对村民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在计划生育和征地赔款问题上经常与农民发生冲突,有的甚至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影响了政府在农民中的良好形象。
(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农村为我市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规模的原始积累资金,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推进了我市工业化的进程,但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比起来严重滞后,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暖、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我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五)部分农民对建设新农村信心不足
家庭土地承包的红利已渐消失,一些村庄随着农田水利设施失修损毁,小农经济靠天吃饭、信息不畅、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端开始显现,加上种田不挣钱,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
尤其是农村年轻一代“务农无地、上班无岗、进城无户、低保无份”,村里待不住、打工受歧视,大部分已常年不在家,处于农民工或流浪工的状态。
(六)农民的物质生活改善相对缓慢
虽然我市已经和正在采取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的收入比仍由1985年的1.53︰1 扩大到2011年的3.13︰1。
城镇居民和农民间收入和生活质量差距逐年拉大,日新月异的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架环路、城镇居民日渐增长的公共服务与日渐冷落、基础设施落后、较少得到公共服务的农村形成强烈反差。
三、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措施办法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一个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使城乡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不齐全等问题,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整体,强化城乡设施连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巩固和发展城乡教育制度,卫生等公共服务。
通过深化的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和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依靠科技,建立现代化农业
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教兴农战略,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创新理念,创新思维。
二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品的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公司+农户的道路。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城镇化道路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应大力倡导发展乡镇企业,走城镇化道路,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农村剩余劳动向制造业﹑服务业和城镇转移,来减少农业人口,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问题及扩大城乡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
1、尽量推广机耕和深耕耕作方式,结合“秸秆还田”增加农家肥施用量,从而改善土壤条件。
2、乡镇政府、村委会应组织村民做好已有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使其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对农民采用合作、入股等方式兴修水利设施在政策上应予支持,在资金、技术上应予帮助。
3、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强优良品种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和推广力度,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