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说课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3寓言二则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3寓言二则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3寓言二则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学。

本节课将以寓言故事为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构,以及领会故事背后的寓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激发对生活的深思和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结构;2.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寓意;3.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4.能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文本意义。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两则寓言故事:《老鼠和铁棒的寓言》以及《青蛙和牛的寓言》。

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故事进行分析和理解。

1. 老鼠和铁棒的寓言讲述了一只小老鼠试图打败一根铁棒,却因为方向不对而最终失败的故事。

主要表达了“不自量力”的道理,告诉孩子们要尊重和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不要太过于做自己力不足的事情。

2. 青蛙和牛的寓言青蛙不知天高地厚,一心想要做牛,却会遭遇危险。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活得真实,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学生的思维,并预测课上的内容。

2.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讲解的方式介绍两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3.分组阅读与交流(20分钟)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阅读一个寓言故事,并且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等,然后写出自己理解的文章。

4.组间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将各自的故事内容和结论分享给其他小组,分享过程中教师负责点评、采纳和归纳。

5.个人思考(10分钟)每位同学通过自己的理解,再次重读所阅读的寓言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收获。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寻找几名学生的阅读与收获情况,让他们讲述自己的认识与所学内容总结并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五、教学评估对学生个人的思考作业进行评估,并参与教师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总结,以考量学生对故事内容及背后道理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及时将他们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2《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同时,教师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寓言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寓言故事,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实现生活与学科的紧密结合。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会受到狐狸的欺骗?”“蚂蚁为什么能成功地储存食物?”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3.语文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生词、成语、语法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寓言故事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型、语法等。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提问、推理、总结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寓言故事的语言魅力。然后,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2.学习生词和成语:教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结果及寓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力,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成长。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激发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讨论、分享中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推理、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寓言故事的填空、改写等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学会独立思考,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
2.针对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4.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二则》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运用。
2.深入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寓意。
3.学会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道德认知。
4.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激发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设想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窟窿(kūlóng;kū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其中的寓意;2.熟练掌握《寓言二则》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寓意;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二则》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寓意;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双方的对话和建议的理解;2.学生对于借物喻人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回忆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寓言,让学生简单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询问学生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否有所了解,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教材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寓言二则》,并分析其中的寓意。

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遍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理解寓意教师培养学生分析《寓言二则》中故事情节及其相关的习语或俗语,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生动形象和鲜明的对比理解其含义。

4. 同桌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桌之间讨论故事中表达的含义,分析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及对这样想法的评价。

5.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能力。

教师出示一些和故事有关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与故事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6.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于寓言和赋予故事寓意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理解”和“我的感悟”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话语把利用故事和寓言学到的关于人生价值和做人处世的经验感悟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寓言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与教材进行互动中深入理解了寓言的特点和定义,同时也学到了《寓言二则》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通过同桌讨论和课堂练习,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和表达价值观念,这也是本节课中重要的部分。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亡羊补牢》,理解寓意,懂得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早听别人的劝告,损失会更少。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说一说《拔苗助长》的意思。

二、理解:亡羊补牢1、齐读课题2、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3、出示图:说一说那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生字词1、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并记忆字形:叼劝堵悔忠引导学生书写生字2、学习生词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叼走、后悔、忠告学生理解词语,可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理解生词,师相机点拨四、学习课文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分段朗读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意思完整。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那个人不什么不修羊圈?不修羊圈的结果是怎样的?修了以后呢?4、学生自由讨论,找答案,相互交流看法5、汇报讨论结果五、全文,指导朗读1、全文,揭示寓意学生自由讨论:这个养羊人的做法错在哪里?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后,再朗读3、结合实践,说一说这个人在生活中还会存在哪些事情?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篇三教材剖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反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妇孺皆知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剖析学生在课外浏览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粗浅,所以学生在浏览、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剖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心得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 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朗诵中感知课文内容,心得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过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滋长” 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过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老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 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习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应该听取别人的劝告,及时改过错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 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寓言两则》说课稿

《寓言两则》说课稿

《寓言》说课稿《寓言两则》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两则》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两则》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伊索寓言》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来做教学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所以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两则学习寓言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两个例子的学习中,认识寓言、了解寓言并指导学生进行寓言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赫》、《蚊》两个故事,情节都很简单,而且篇幅短小,很适宜初一阶段的学生学习。

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与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赫》采用白描的手法,讲了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问自己身价的故事,这是寓言的身体,而它的灵魂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所以,这则寓言身体与灵魂俱在。

《蚊》也有着类似的结构,只是情节要比前者复杂一些,但学生通过阅读是可以理解的。

《赫》共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故事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这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

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故事短小,构思精巧。

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结局出人意料,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在人物描写上注重心理活动描写和对话描写。

《蚊》在结构上与《赫》相同,故事情节较《赫》复杂一些,在写法上侧重于动作描写,并将蚊子、狮子拟人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清新、形象、贴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寓言二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寓言二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二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寓言二则》,使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懂得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寓言二则》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进行词语积累和句子仿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懂得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

2. 新课导入:介绍《寓言二则》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懂得道理,交流自己的看法。

5. 课后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进行词语积累和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1. 《寓言二则》2. 课文内容:简笔画展示故事情节,突出寓意。

3. 重点词语:板书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和积累。

4. 课后作业:板书课后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 提升题:进行词语积累和句子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内容,懂得故事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谁能来说说你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识。
4.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一定量的成语和俗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结合课后作业和课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从《寓言二则》中体会到生活中的智慧,认识到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勇于面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勤奋、勇敢等。
3.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寓言故事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总结所学知识。
2.教师归纳: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强调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寓言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课后作业:布置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小组任务: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道理启示等,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分享。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六上《寓言二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和分析《寓言二则》中的寓意和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4.通过分角色演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寓言二则》中的寓意和道理。

2.通过分角色演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2.通过分角色演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则寓言的故事课文《骆驼与羊》和《老鼠斗豹》。

2.PPT或者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引入本课,通过图片或者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和猜想。

2.教师简要介绍寓言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寓言。

Step 2: 导入寓言故事(10分钟)1.教师将第一则寓言故事《骆驼与羊》进行介绍,让学生先读一遍。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

3.教师进行随堂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Step 3: 分析寓言故事(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骆驼与羊》中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故事中的骆驼和羊分别代表着什么?”、“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什么寓意和道理?”。

Step 4: 角色扮演(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扮演。

2.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分配角色并进行排练。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带动全班的观众互动。

Step 5: 导入第二则寓言故事(10分钟)1.教师将第二则寓言故事《老鼠斗豹》进行介绍,让学生先读一遍。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

3.教师进行随堂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Step 6: 分析寓言故事(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老鼠斗豹》中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一些问题,例如:“故事中的老鼠和豹分别代表着什么?”、“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什么寓意和道理?”。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主题:《寓言二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2. 学习寓言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寓言故事。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寓言故事一:《狐狸与葡萄》教学步骤:(1) 导入:以引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为起点,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寓言故事的题目或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并进行讨论。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狐狸与葡萄》,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的寓意。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和道德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狐狸对葡萄不感兴趣并有何寓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5) 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寓言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作。

2. 寓言故事二:《乌鸦和狐狸》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对寓言的进一步思考。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乌鸦和狐狸》,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的寓意。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和道德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何被狐狸欺骗并有何寓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5) 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寓言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作。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 寓言故事集:提供多种寓言故事供学生阅读。

3. PPT演示:整理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辅助讲解。

4. 黑板或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估。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及寓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寓言故事续编或改编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认识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寓言二则》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寓言故事充满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但部分学生对寓言的寓意理解尚浅,需要教师引导。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识别生字词并尝试运用,但词汇运用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需针对此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3.学生在表达方面,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加强训练。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积极参与讨论,但个别学生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5.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寓பைடு நூலகம்故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二则》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领悟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寓言故事的续编或改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寓言二则》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以及《乌鸦和狐狸》。内容围绕寓言的定义、特点及其寓意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故事中寓意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包括:
1.熟读并理解《狐狸和葡萄》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内容;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使用准确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创新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寓言二则》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及其寓意。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来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结构和寓意,帮助他们掌握分析故事的方法。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我感到很欣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狐狸和葡萄》这个案例。这个故事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对待得不到事物的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的结构分析和寓意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寓言故事,以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9.寓言二则(说课稿)(2)

9.寓言二则(说课稿)(2)

《寓言二则》说课稿【说教材】: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第四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艰险,终于战胜了恶龙。

但是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

例如,第三自然段“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他们会挺身而出地说什么?第四自然段“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说学情】: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

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

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

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

”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说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读准多音字“降、重”在文中的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寓言二则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说课稿一、说教材《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是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三、教法和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一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说教学设计: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分别学习两首寓言,采用模式为:激趣导入——整体把握——细读品析——拓展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说课刘家桥小学杨丽霞第一课时:亡羊补牢【说教材】一、教材分析《亡羊补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故事。

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语文课标》中提出,第二学段学生应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b.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a.能通过看动画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懂。

b.学会抓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寓言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b.通过对寓言特点的了解,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三、重点难点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让寓意回归并融入到生活的实例中。

四、学情分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蕴含着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意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个跨度的,为了帮助学生迈过这个跨度,必须重视情境创设,因为学生只有在耳闻目睹之后,才会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对故事角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寓言向我们揭示的道理。

在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谈一谈尤为重要,让寓意回归并融入到生活的实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加深理解。

【说教法、学法】一、教学思路依据寓言的文体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思路是: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二、教学方法三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法:1、直观法:适当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上课初始,我设计了看图片猜寓言的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寓言的积累程度,通过猜寓言,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时,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先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让学生从整体初步感知寓言的内容,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充分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寓言的欲望。

2、合作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

教学中,我创设多个环节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如:识字环节,学生交流互助,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在理解寓意时,学生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发表的见解。

合作学习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是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学习的氛围更浓。

3、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寓意深刻,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三、教学有效策略1、导入设计既激发兴趣,又做好铺垫。

上课初始,我设计了看图片猜寓言的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寓言的积累程度,通过猜寓言,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适当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时,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先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让学生从整体初步感知寓言的内容,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充分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寓言的欲望。

3、字词教学有扶有放。

学生上了三年级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自主学习生字词语,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进行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这样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如:“窟窿”,注意“窿”读轻声;“羊圈”的“圈”的读音,“圈”是多音字;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就是个洞,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隆”右面中间有一个“-”。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引导学生学懂寓言《亡羊补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内容──体会寓意──联系实际,为学习寓言《南辕北辙》打下基础,也使学生在以后自主阅读寓言时有方法可循。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对寓言故事感兴趣吗?看图猜寓言: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

师生共同小结寓言的特点。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寓言故事王国,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设疑: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看动画片。

4、播放动画片,了解故事大意。

5、回答问题:“亡”、“牢”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亡羊补牢”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6、引入课文:那么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品读体会。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作上记号。

2.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羊圈窟窿叼走劝告街坊(1)指名读,“窟窿”,注意“窿”读轻声。

“羊圈”的“圈”的读音,“圈”是多音字。

(2)换词理解:窟窿—破洞;街坊—邻居3、指读课文,思考:“亡羊”和“补牢”分别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讲述?(“亡羊”在1—4自然段;“补牢”在第5自然段)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学习“亡羊”部分1、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分别是什么原因?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结合“亡羊”事件,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小组内交流评价。

4、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评价: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理由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指名尝试读。

c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理由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

a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b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二)学习“补牢”部分1、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2、结合朗读,自由回答。

(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3、“补牢”之后,你对这个人有什么新的认识?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评价: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理由:a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

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b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c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认识到错误后,认真改正。

)d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四、总结全文,揭示寓意1、教师小结,揭示寓意: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犯了错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但是,当他一旦认识到错误后,就能及时地去改正。

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板书:亡羊补牢,未为迟也2、了解关于《亡羊补牢》的历史故事。

你们知道吗?《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在古时候还帮助过一个国王呢!(放动画片)3、创设情境,语言训练:讲《亡羊补牢》的故事a请你做庄辛来讲讲这个故事,我来作楚襄王,看看你们那个庄新的讲得最动听,最能打动我!(练故事)b师说:“庄辛你可回来了!快来帮帮我吧,我该怎么办啊?”(指名讲故事)c评价4、学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如眼睛近视,环境污染……)五、总结学法指导书写1、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内容──体会寓意──联系实际。

2、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就是个洞,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隆”右面中间有一个“-”。

六、课后作业1.把这则寓言讲给别人听。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七、板书设计亡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未羊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为补结果再也没丢迟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也第二课时:南辕北辙【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故事。

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

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课文短小精悍,叙述生动,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

学生已学习并了解了寓言这一文章体裁,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较好理解。

《语文课标》中提出,第二学段学生应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看动画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通读懂。

2、学会抓住对课文的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寓言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目的和行为相反,永远达不到目的。

2、通过学习寓言,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三、重点难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让寓意回归并融入到生活的实例中。

四、学情分析《南辕北辙》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