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

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预想):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

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

显示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

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

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四、课后作业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掩()铃()偷()空()淹()岭()愉()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 。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课文知识点整理.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 课文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课文知识点整理 寓言二则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请教jiào穿梭suō虽然SUI成绩Jì 扎针ZHā骨髓suǐ疼痛téngtòng 多音字 中zhōng中国教jiāo教课悄qiāo悄悄 Zhòng中彩jiào教学qiǎo悄然 扁biǎn扁鹊间jiān房间 Piān扁舟jiàn间隔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彩(彩色)汤(汤药)剪(剪刀)桓(蔡桓公) 睬(理睬)烫(烫手)箭(射箭)恒(永恒) 三、需要掌握的词语解释 百发百中:原指射出的箭全能击中目标,限制技术高超,没有失手的情况发生。 四、近义词 百发百中——弹无虚发高明——高超 五、反义词 满意——失望 六、照样子写词语

百发百中:百依百顺、一心一意、不理不睬、自自在 百发百中(数)千恩万谢、三心二意、三言两语、朝三暮四 聚精会神: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手舞足蹈、气急败坏 七、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认真。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并且真正按着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不犹豫,一刻也不耽误。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这点教学时不能忽略。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派人去请扁鹊”。 这些句子,前几个句子都以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以为然,嫌他胡说自己有病而生气、愤怒。后来他的“奇怪”,是奇怪扁鹊的行为不同以往──掉头跑了,不再讲自己有病,直到听了扁鹊的解释,也无动于衷,病入膏肓后再找扁鹊,是说他开始相信扁鹊说的话了。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

五古代寓言二则 林州市阜民中学七年级导学案程晓峰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 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难点) 二、自主预学 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 宁.信度()遂.不得履() (2)文学常识积累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 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也()4.三读课文《郑人买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示例:郑人/有欲/买履者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 反归取之通义: 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 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疏通全文。 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者。(提示:定语后置) (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 (3)无自信也。(提示:宾语前置) 2.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 第一层: (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第 1 页共6 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寓言二则1课时练(含答案)【新编】

12.寓言二则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亡()牢() 口()军() 丢()告() 去()吉() 二、按样子写词语。 结结实实(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黑压压(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明白——() 镇定——() 防患未然——() 四、选词填空。 劝说劝告 1、经过同学们的()后,他终于听从了大家的()。 焦急镇定 2、在危急关头,()只会适得其反,只有保持(),才能最正确地处理问题。糊涂明白 3、他看上去做事很(),其实他心里()很多道理。 五、数笔画填空。 “丢”共____画,第5画是____,组词____。 “牢”共____画,第5画是____,组词____。 “告”共____画,第3画是____,组词____。 “筋”共____画,最后1画是____,组词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我知道“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是________。

2、从“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对于街坊的劝告抱着________的态度。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丢是因为_________。 3、通过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知道“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种田人想到了_________的“办法”帮助禾苗快些长高,他按自己的方法做了之后,结果_________。 4、种田人犯了什么错误?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守信用的鳄鱼 有一只鳄鱼被倒下的大树压住身子,不能动弹。他大声喊道:“救命啊!”有一个渔夫正好路过这里,鳄鱼连忙说:“求求你,救我一命,我不会忘恩负义的。”渔夫刚一搬开大树,鳄鱼就一把抓住渔夫说:“救人救到底,让我吃了你填饱肚子吧!”渔夫慌忙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你的恩人呢?”正在这时候,一条河豚游了过来,渔夫连忙请他评理。河豚想了想,说:“你们都说得有理,还是让我看一下当时是怎样一个情景吧!”鳄鱼连忙丢下渔夫,趴在地上说:“我就是这样被压住的。”河豚叫渔夫赶快放下大树,压住鳄鱼。鳄鱼又不能动了。河豚用教训的口气说:“对待恶人千万不能仁慈。” 1、选词填空: 善良智慧恶毒 ()的鳄鱼 ()的渔夫 ()的鳄鱼 2、读完短文,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又被大树压住的鳄鱼会对渔夫说什么?渔夫又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亡(死亡)牢(牢房) 口(人口)军(军人) 丢(丢失)告(告诉) 去(回去)吉(吉祥) 二、AABB:摇摇晃晃形形色色偷偷摸摸 ABAC:转来转去绘声绘色一心一意 ABB:红彤彤金灿灿绿油油 三、明白——(糊涂) 镇定——(焦急) 防患未然——(亡羊补牢) 四、选词填空。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 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三、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古代寓言二则知识点归纳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 《古代寓言二则》月考知识点归纳 【郑人买履】 1、文学常识:《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刻画了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的郑人形象,告诉我们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要迷信教条的道理。 2、理解文意: ⑴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欲:想要履:鞋者:…的人度:量长短其:自己的,指郑人的而:连词,表承接,然后。之:指量好的尺码其:自己的,指郑人的坐:同“座”,座位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⑵至之市,而忘操之。至:到之:到……去而:连词,表转折,却。操:拿,携带。之:指量好的尺寸 译:到了到集市去的时候,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⑶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乃:就曰:说持:拿 译: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了。” ⑷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归:回家取:拿之:代指尺码 译:就返回家拿量好的尺码。 ⑸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同“返”,返回罢:结束,散了遂:最终 译:等到(他)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⑹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为什么之:代指鞋以:用试之以足(以足试之)(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译: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⑺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宁可无:不无自信(无信自)(倒装句,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译:(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简答: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精彩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答:这个小故事最为精彩之处在于末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刻舟求剑】 1、文学常识:文章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2、理解文意: 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涉:渡者:……的人其:他的,指楚人的自:从坠:掉于:到 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了 ⑵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遽:立即,匆忙契:雕刻其:那,那个是:这儿之:助词,不译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译: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⑶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停止其:他所契者:刻记号的地方之:剑 译: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⑷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矣:了而:连词,表转折,却若:像此:这样不亦……乎:不也……吗 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两则寓言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4、最能反映楚人之愚蠢的句子是: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全文议论性的句子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起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晴作用的句子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寓言二则1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寓言二则1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亡()牢() 口()军() 丢()告() 去()吉() 二、按样子写词语。 结结实实(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黑压压(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明白——() 镇定——() 防患未然——() 四、选词填空。 劝说劝告 1、经过同学们的()后.他终于听从了大家的()。 焦急镇定 2、在危急关头.()只会适得其反.只有保持().才能最正确地处理问题。糊涂明白 3、他看上去做事很().其实他心里()很多道理。 五、数笔画填空。 “丢”共____画.第5画是____.组词____。

“牢”共____画.第5画是____.组词____。 “告”共____画.第3画是____.组词____。 “筋”共____画.最后1画是____.组词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我知道“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是________。 2、从“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养羊人对于街坊的劝告抱着________的态度。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________,第二次丢是因为_________。 3、通过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知道“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种田人想到了_________的“办法”帮助禾苗快些长高.他按自己的方法做了之后.结果_________。 4、种田人犯了什么错误?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守信用的鳄鱼 有一只鳄鱼被倒下的大树压住身子,不能动弹。他大声喊道:“救命啊!”有一个渔夫正好路过这里,鳄鱼连忙说:“求求你,救我一命,我不会忘恩负义的。”渔夫刚一搬开大树,鳄鱼就一把抓住渔夫说:“救人救到底,让我吃了你填饱肚子吧!”渔夫慌忙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你的恩人呢?”正在这时候,一条河豚游了过来『p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43517.html,』,渔夫连忙请他评理。河豚想了想,说:“你们都说得有理,还是让我看一下当时是怎样一个情景吧!”鳄鱼连忙丢下渔夫,趴在地上说:“我就是这样被压住的。”河豚叫渔夫赶快放下大树,压住鳄鱼。鳄鱼又不能动了。河豚用教训的口气说:“对待恶人千万不能仁慈。” 1、选词填空: 善良智慧恶毒 ()的鳄鱼 ()的渔夫 ()的鳄鱼 2、读完短文.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 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 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三、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古诗(shī) 村(cūn)居 化妆(zhuāng) 喝醉(zuì) 丝(sī)绦 裁(cái)剪 遮(zhē)掩 兴致(zhì) 茁(zhuó)壮 花籽(zǐ) 绚(xuàn)丽 植(zhí)树 二、易写错的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格:右边是“各”,不是“名”。 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的词语 古诗 村居 儿童 碧绿 化妆 丝带 剪刀 冲出 寻找 姑娘 吐丝 柳枝 荡秋千 鲜花 桃花 杏花 邮递员 先生 原来 大叔 邮局 东西 太太 做客 惊奇 去年 美好 一堆 礼物 邓小平 植树 格外 引人注目 满意 休息 树苗 四、多音字 长? ????ch áng(长处) zh ǎng(长大) 似? ????sì (似乎)shì(似的)

冲?????chōng (冲锋枪)chòng(冲着) 藏? ????cá ng(捉迷藏)zàng(藏族) 种?????zhò ng(栽种)zhǒng (种子) 啊???? ?ā(啊,下雪了!) á(啊,你说什么?) ǎ(啊,这是怎么 回事?)à(啊,好吧。)a(您好啊!) 五、形近字 ?????村(山村) 树(大树) ?????妆(化妆)壮(壮丽) ?????冲(冲动) 种(种植) ?????桃(桃花)跳(跳动) ?????姑(姑娘)咕(咕咕) ?????车(汽车)东(东西) ? ????礼(有礼)扎(挣扎) ? ????植(植物)值(值日) ? ????注(注意)住(居住) 六、近义词 丝绦—丝带 裁—剪 奔—跑 仔细—细心 寻找—寻觅 懊丧—沮丧 惊奇—诧异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格外—特别 兴致勃勃—兴味盎然 七、反义词 赶紧—迟缓 懊丧—兴奋 惊奇—平静 仔细—马虎 害羞—大方 探出—缩进 茁壮—瘦弱 笔直—弯曲 满意—不满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 (脱掉)棉袄 (冲出)家门 (奔向)田野 (寻找)春天

5、古代寓言二则

5、古代寓言二则 5、古代寓言二则 一、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4.了解韩非及《韩非子》的相关知识。 5.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 6.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寓言的特点。 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重实用,尚功利。韩非之文》发言直率、思想深刻、锋芒毕露,向以峭刻犀利著称。韩非之文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2.关于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二)、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度其足( )遂不得履()()宁信度()坠于水()遽契() 2.默写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3.借助查工具书,读《郑人买履》,理解文章大意。 4.按时间顺序给文章分层次: 先度足,置其坐 一层:交代人物事件 至之市,忘操之 已得履,返取之 二层:交代经过结尾 返市罢,不得履 人问曰,何试足 三层:对话式的结尾 郑人曰,无自信 5.说说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6.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欲: (2)置: (3)坐:(通假字) (4)度: (5)遂: (6)及: (7)反:(通假字) 7.翻译全文。(师相机指导) 8.通读全文,注意读出郑人说话的语气。 (三)、归纳主题: 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告诫人们:不要迷信习惯、成规和理论,而要根据实际得出体会和结论。(四)、布置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2. 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3. 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二则公开课教案

12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 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丝(sī)绦 裁(cái)剪遮(zhē)掩兴致(zhì) 茁(zhuó)壮花籽(zǐ)绚(xuàn)丽植(zhí)树 二、易写错的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格:右边是“各”,不是“名”。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词语 古诗村居儿童碧绿化妆丝带剪刀冲出寻找 姑娘吐丝柳枝荡秋千鲜花桃花杏花邮递员 先生原来大叔邮局东西太太做客 惊奇去年美好一堆礼物邓小平 植树格外引人注目满意休息树苗 四、多音字 cháng(长处)sì(似乎) zhǎng(长大) shì(似的) chōng(冲锋枪) cáng(捉迷藏) chòng(冲着) zàng(藏族) zhòng(栽种) qí(奇怪) zhǒng(种子) jī(奇数) 五、形近字 村(山村)妆(化妆)冲(冲动)跳(跳动)姑(姑娘) 树(大数)壮(壮丽)种(种植)桃(桃树)咕(咕咕) 车(汽车)扎(挣扎植(植物)住(居住) 东(东西)礼(有礼)值(值日)注(注意) 六、近义词 丝绦—丝带裁—剪奔—跑仔细—细心寻找—寻觅懊丧—沮丧 惊奇—诧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特别兴致勃勃—兴味盎然 七、反义词 赶紧—迟缓懊丧—兴奋惊奇—平静仔细—马虎害羞—大方 探出—缩进茁壮—瘦弱笔直—弯曲满意—不满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 2. 形容词搭配:(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难忘)的日子 (绿油油)的小柏树(精心)地挑选(兴致勃勃)地挖着 九、词语归类 1. AABB 式的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2. ABCC 式的词语:兴致勃勃人才济济仪表堂堂 十、句子积累

古代寓言二则知识点归纳

《古代寓言二则》月考知识点归纳 【郑人买履】 1、文学常识:《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刻画了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的郑人形象,告诉我们要尊重客观现实,不要迷信教条的道理。 2、理解文意: ⑴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欲:想要履:鞋者:…的人度:量长短其:自己的,指郑人的而:连词,表承接,然后。之:指量好的尺码其:自己的,指郑人的坐:同“座”,座位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⑵至之市,而忘操之。至:到之:到……去而:连词,表转折,却。操:拿,携带。之:指量好的尺寸 译:到了到集市去的时候,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⑶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乃:就曰:说持:拿 译: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了。” ⑷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归:回家取:拿之:代指尺码 译:就返回家拿量好的尺码。 ⑸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同“返”,返回罢:结束,散了遂:最终 译:等到(他)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⑹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何:为什么之:代指鞋以:用试之以足(以足试之)(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译: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⑺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宁可无:不无自信(无信自)(倒装句,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译:(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简答: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精彩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答:这个小故事最为精彩之处在于末尾的人物对话,既解开了他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刻舟求剑】 1、文学常识:文章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2、理解文意: 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涉:渡者:……的人其:他的,指楚人的自:从坠:掉于:到 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了 ⑵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遽:立即,匆忙契:雕刻其:那,那个是:这儿之:助词,不译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译: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⑶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停止其:他所契者:刻记号的地方之:剑 译: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⑷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矣:了而:连词,表转折,却若:像此:这样不亦……乎:不也……吗 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两则寓言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4、最能反映楚人之愚蠢的句子是: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全文议论性的句子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6、起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晴作用的句子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古代寓言二则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

试题 一、单选题(2分) 1.(2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把禾苗拔高,它长得快。 B.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C.禾苗要想长得好,得去锄草。 二、现代文阅读(6分) 2.(6分)阅读理解。 乌鸦和百灵鸟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该有多好啊!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得每天清早起得早早的,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坚持练习,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获得成功。”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怏怏地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怎样才能有一别好嗓子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____”在短文中画下来。 (2)乌鸦练成好嗓子了吗?为什么?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把这句话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三、语言表达(4分) 3.(4分)修改句子。 (1)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改为“被”字句) (2)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改为陈述句) 四、填空题(15分) 4.(3分)组词 拔()亡()丢() 拨()忘()去() 5.(3分)我能写出画线字的近义词。 (1)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 (2)他巴望着田里的禾苗快长高。() (3)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6.(4分)组词。 寓()闷()疲()则() 遇()闹()披()侧() 7.(2分)给“亡”选择合适的解释 亡:A.丢失 B.灭亡 C.逃跑 D.死掉 亡国()逃亡()阵亡()亡羊补牢() 8.(3分)看拼音写词语 quàn ɡào()diū shī() wánɡ yánɡ bǔ láo()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3、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 学习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合作探究】 探究一:段落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探索二:句子 1.读第一句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 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2.第二句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3.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4.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5.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探索三: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易读错的字 钻(zuān)进去筋(jīn)疲力尽街坊(fáng)挡(dǎng)住 劝(quàn)告窟窿(lóng)亡(wáng)羊补牢(láo) 揠(yà)苗助长磨坊(fáng)愿(yuàn)意审(shěn)视 半晌(shǎng)座(zuò)位教晦(huì) 二、易写错的字 愿:半包围结构,第二笔撇稍长,不是上下结构。 突:下面是个“犬,”不是“大”。 摆:注意右边“罢”字上面框内是两竖。 三、会写词语 筋疲力尽明白亡羊补牢劝告钻进丢失麦子应该伯伯飞快为难身边四周立刻突然吃惊认真脚步 难为情亲切掉头图画老师讲桌座位哈哈大笑五角星然后 神情发现 四、多音字 尽(jìn)()(jǐn)() 累(lěi)()(lèi)() 圈(juàn)()(quān)()

难(nàn)()(nán)() 坊(fāng)()(fáng)() 没(méi)()(mò)() 倒(dǎo)()(dào)() 角(jiǎo)()(jué)() 五、形近字 牢()丢()该() 宋()去()咳() 突()课()座() 空()棵()坐() 六、近义词 揠苗助长—拔苗助长巴望—盼望焦急—着急急忙—连忙后悔—懊恼愿意—乐意挡住—拦住认真—仔细 教诲—教导准确—精确严肃—严厉 七、反义词 焦急—着急枯—荣后悔—无悔深—浅认真—马虎 亲切—冷漠严肃—和蔼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 (收住)脚步(驮起)口袋(甩甩)尾巴(挡住)去路

2. 形容词搭配: (高兴)地说(吃惊)地问(顺利)地过河(自言自语)地说(和颜悦色)地说(开开心心)地画 九、词语归类 1.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井底之蛙 2.ABAC式的词语: 自言自语各式各样有声有色全心全意一心一意 十、句子积累 1.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并列关系)2. 感叹句: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3. 反问句: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 4. “把”字句: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 十一、考点提示 1.《寓言二则》《画杨桃》的课文内容及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小马过河》中小马和老牛、松鼠的对话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准备: 投影仪;《滥竽充数》的动画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预想): 第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丝(sī)绦 裁(cái)剪遮(zhē)掩兴致(zhì) 茁(zhuó)壮花籽(zǐ)绚(xuàn)丽植(zhí)树 二、易写错的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格:右边是“各”,不是“名”。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词语 古诗村居儿童碧绿化妆丝带剪刀冲出寻找 姑娘吐丝柳枝荡秋千鲜花桃花杏花邮递员 先生原来大叔邮局东西太太做客惊奇去年美好一堆礼物邓小平植树格外引人注目满意休息树苗 四、多音字 cháng(长处) sì(似乎) zhǎng(长大) shì(似的) chōng(冲锋枪) cáng(捉迷藏) chòng(冲着) zàng(藏族) zhòng(栽种) qí(奇怪)zhǒng(种子) jī(奇数) 五、形近字 村(山村)妆(化妆)冲(冲动)跳(跳动)姑(姑娘) 树(大数)壮(壮丽)种(种植)桃(桃树)咕(咕咕)

车(汽车)扎(挣扎植(植物)住(居住) 东(东西)礼(有礼)值(值日)注(注意) 六、近义词 丝绦—丝带裁—剪奔—跑仔细—细心寻找—寻觅懊丧—沮丧 惊奇—诧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特别兴致勃勃—兴味盎然 7、反义词 赶紧—迟缓懊丧—兴奋惊奇—平静仔细—马虎害羞—大方 探出—缩进茁壮—瘦弱笔直—弯曲满意—不满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 2. 形容词搭配:(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难忘)的日子(绿油油)的小柏树(精心)地挑选(兴致勃勃)地挖着 九、词语归类 1. AABB 式的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2. ABCC 式的词语:兴致勃勃人才济济仪表堂堂 十、句子积累 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 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 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邓小平爷爷植树》第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古代寓言二则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设想: “亲近文学",不仅是现代的,更要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寓言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郑人买履》这篇寓言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刻舟求剑》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另外,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一、检查预习 1.查阅课外资料,掌握文学常识 提示:①准备以前学过的一两则寓言并能口述出来 ②查找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 ..其舟()() 二、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3.介绍作家、作品: 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三、范读正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