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1)
公开课寓言二则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猴子学艺》故事简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聪明的猴子,它听说人类的世界里有很多奇妙的知识,于是决定去学习。
猴子来到了人类居住的地方,找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工匠,向他请教各种技艺。
老工匠看在猴子诚恳的眼神里,决定免费教授猴子技艺。
然而,猴子学艺心切,却总是急于求成,结果学到的技艺都是半途而废。
笔记摘抄:1. 猴子学艺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任何技艺都需要耐心和恒心,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掌握真正的技能。
2. 老工匠的耐心和爱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者的伟大。
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下一代,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猴子虽然聪明,但过于自负,导致学艺不成。
这告诉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 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盲目跟从他人。
猴子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结果一事无成。
5. 猴子学艺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二、《井底之蛙》故事简介: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上,有一口井,井底有一只青蛙。
青蛙每天生活在井底,只知道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有一天,一只从远处飞来的鸟儿告诉青蛙,外面的世界非常美好。
青蛙不相信,认为自己的井就是整个世界。
直到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才真正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
笔记摘抄:1. 井底之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广阔的视野,不能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
我们要学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世界。
2. 青蛙在井底生活久了,已经习惯了那种狭小的环境。
这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摆脱不良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
3. 青蛙不相信鸟儿的话,说明它缺乏信任。
这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信任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青蛙跳出井口后,对外面的世界感到震惊。
这告诉我们,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5. 井底之蛙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寓言二则课堂笔记
寓言二则课堂笔记
【寓言一】《老鼠与青蛙》
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争夺王位的故事。
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斗争的故事。
它更多地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我们在竞争中所表现出的行为。
在这个寓言中,老鼠和青蛙通过相互协作,成功地追逐到真正的王者,并且共同享受王位带来的荣誉和利益,而不是之前互相抢夺、斗争的局面。
这告诉我们,在竞争时,我们应该关注合作,而不是单方面的争夺和攻击。
只有当我们团结一致时,才能实现共赢和发展,否则只会造成自己的失败和损失。
【寓言二】《猴子选大王》
这个寓言讲述了一群猴子选举领袖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猴子们不断地争斗和攻击对手,直到最后选出一个虚伪、野心勃勃的领袖,他在权力下变得贪婪和残酷。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选出的领袖并不是最适合的,而是那些懂得欺骗和制造谎言的人。
同时,这个寓言也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地跟随权力,因为这只会导致我们失去自己的尊严和道德信仰。
总之,这两个寓言告诉我们,竞争和权力斗争中的协作和信念非常重要。
只有在遵循公正和道德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和成功。
二年级下寓言二则
二年级下寓言二则寓言一:勤劳的蚂蚁和懒惰的蝉从前有一只勤劳的蚂蚁和一只懒惰的蝉。
当夏天来临时,蚂蚁开始努力地为将来的冬天储存食物。
它们一天天地工作,不停地搬运着食物,将之储存在它们的巢穴里。
而蝉则整日无所事事,只会欢快地鸣叫。
冬天来临,天气寒冷,蚂蚁躲在巢穴里,安心地享受着储存的食物。
而蝉则冻得直打颤,肚子饿得咕咕叫。
它来到蚂蚁的巢穴门口,请求蚂蚁帮助它。
蚂蚁对蝉说:“你夏天的时候为什么不努力工作,像我一样储存食物呢?现在冬天来了,你只能自食其力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和懒惰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勤劳的人会为将来做好准备,而懒惰的人则只顾眼前的享乐。
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过上幸福的生活。
寓言二:渔夫和金鱼从前有一个年轻的渔夫,他每天都在河里捕鱼。
一天,他捕到了一条金鱼。
金鱼开口对渔夫说:“如果你把我放回河里,我将会帮助你实现三个愿望。
”渔夫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将金鱼放回了河里。
金鱼履行了它的承诺,给予渔夫三个愿望。
渔夫第一个愿望是变得非常富有。
金鱼立刻把他的简陋的渔船变成了一艘华丽的大船,船上装满了黄金和宝石。
渔夫第二个愿望是变得非常聪明。
金鱼使他变得聪明智慧,他能够回答所有问题,解决所有难题。
渔夫第三个愿望是拥有永恒的青春。
金鱼回应说:“我不能给你永恒的青春,但我可以让你拥有年轻的心灵和快乐的生活。
”渔夫非常满足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明白了财富、智慧和快乐的真正含义。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财富、智慧和快乐并不是唯一的追求。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能力。
亡羊补牢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寓言二则老伯伯把羊圈就设在他家后院,那羊圈看着还挺结实的,用好多根木头围起来的。
可是呢,时间一长啊,这羊圈就有点破旧了。
有一天早上,老伯伯像往常一样去数他的羊,这一数啊,发现少了一只。
老伯伯那个心疼哟,到处找,最后发现羊圈破了个洞,地上还有狼的脚印呢。
原来是狼从这个破洞钻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这时候啊,老伯伯的邻居就跑过来了,说:“哎呀,你这羊圈都破了,得赶紧修修啊,不然剩下的羊也得被狼叼走啊。
”老伯伯呢,却摆摆手说:“哎呀,羊都已经丢了,还修它干啥呀,修了这羊也回不来了。
”就这么着,老伯伯也没去管那个破洞。
结果呢,第二天早上,老伯伯再去看羊的时候,又少了一只羊。
老伯伯这下可急了,一边跺脚一边说:“哎呀,我这咋又少了一只羊呢,这可咋整啊。
”邻居听到动静又过来了,笑着说:“我早就跟你说要修羊圈了吧,你不听,现在又丢羊了吧。
”老伯伯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找来了工具,把那个破洞补得严严实实的,还把整个羊圈都加固了一遍。
从那以后啊,老伯伯的羊就再也没有丢过了。
这事儿啊,就告诉咱一个道理,犯了错误可不能就这么不管不顾的,虽然错误已经发生了,损失也造成了,但是咱要是及时补救啊,就能够避免更多的损失呢。
还有另外一个类似的事儿。
有个小伙子,他有个小果园,种了好多苹果树。
这果园周围啊,本来是有一圈篱笆的,可是呢,有些地方的篱笆被风吹倒了。
有一天,小伙子发现树上的苹果少了好几个,仔细一查看,原来是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子从篱笆倒掉的地方钻进来,摘走了苹果。
小伙子有点生气,但是又想,反正苹果已经被摘走了,就懒得去管那篱笆了。
过了几天呢,他发现树上的苹果又少了不少。
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要是再不把篱笆修好,这果园里的苹果都得被偷光了。
于是啊,小伙子赶紧动手,把倒了的篱笆重新立起来,还加了一些新的篱笆条,把果园围得更严实了。
后来啊,他的苹果就安安稳稳地长在树上,再没有被偷过啦。
这也是在告诉咱们,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拖着不管,不然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麻烦的。
古代寓言二则1
及反 等到他回来 遂 终于 宁 宁可 c. 通假字 坐 通座 座位 反 通返 返回
合作探究: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
古代寓言两则 ——《郑人买履》 易读错的字:履 lu 遂sui 度duo 宁ning 吾忘持度 du 重要字词:度 得 之 及反 遂 宁 通假字:坐 反 寓意: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古代寓言两则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语言的寓意。 3.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本文是两则寓言,但和我们以前学的寓言却不相同,那么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熟读成诵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 ,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a、易读错的字 履 lu 遂sui 自度duo其足 宁ning信度 吾忘持度 du b、重要字词 自度其足 量长短 吾忘持度 量好的尺码 宁信度 量好的尺码 已得履 拿到 遂不得履 买到 至之市 到……去 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 代指鞋 而忘操之 代词 代量好的尺码 置之其坐 代词 代量好的尺码 操 拿在手里 侧重于拿在手里这个动作 持 拿 侧重于动作稳定状态 取 拿 将没到手的东西设法拿到手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寓言二则 1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 1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寓言是运用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预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
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现了。
这则预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家住城南的先生。
郭:城门)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
这则预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了充数,蒙混度日的人。
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时教: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寓言二则》指鹿为马小故事
《寓言二则》指鹿为马小故事【篇一:《寓言二则》指鹿为马小故事】指鹿为马的故事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
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仍不满足,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从他,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谁。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 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篇二:《寓言二则》指鹿为马小故事】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寓言两则一: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寓言两则二: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寓言故事——寓言二则
寓言故事——寓言二则
【小蜜蜂与油菜花】
一只小蜜蜂看到一株油菜花正在流泪。
小蜜蜂便前去问道:“美丽的油菜花,你为什么悲伤呢?”
油菜花回答道:“明天我的生命就将凋谢,我的美丽就将消失,我怎能不悲伤呢?”
小蜜蜂问道:“你是否已孕育了种子呢?”
油菜花回答道:“我内心正膨胀着很多种子。
”
小蜜蜂说道:“美丽的油菜花,那么你不仅不必悲伤叹气,而且你应该庆幸自己——只要你拥有美丽的种子,不久的将来,你还可以开出绚丽的花,你的美丽还将再现。
”
只要你永远拥有美丽的种子,你就可以开出成功之花,拥有美丽的未来。
【山羊与斑豹】
一只山羊初次见到一只美丽的斑豹时,它对斑豹身上漂亮的斑纹极为喜爱,羡慕不已。
于是,山羊便兴高采烈地走到斑豹面前,禁不住喜悦之情去抚摸斑豹身上美妙的斑纹。
斑豹却对送上门来的猎物毫不留情,它凶残而又津津有味地吞食了这只可怜的山羊。
这只山羊临死时悲叹道:“我真愚蠢,我原以为凡是美丽的东西都是善良可爱的,结果却因爱美之心葬送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
有些美丽的东西也是致命的陷阱。
《寓言二则》课文
《寓言二则》课文
以下是《寓言二则》的一则课文:
《蚂蚁和蜡烛》
从前有一只蚂蚁,它在夜晚找到了一根蜡烛。
它高兴地对蜡烛说:“你好,蜡烛大哥!你的光明能给我指路吗?”
蜡烛回答说:“我只能照亮我的周围,无法指引你前进。
但是你可以把我带回你们的家,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光明。
”
蚂蚁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于是它用尽力气将蜡烛背回了家。
蚂蚁的家族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现在有了光明,不再害怕黑暗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大家团结一致时,就能创造出更大的力量和更美好的生活。
就像蚂蚁和蜡烛一样,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但是通过合作,它们共同创造了光明和幸福。
这个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寓言的形式,生动地向学生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1 / 1。
二年级寓言二则课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课文一、《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
小女孩是个穷苦的孩子,她被迫卖火柴来维持生计。
她没有温暖的家,也没有足够的衣物来御寒。
小女孩走在街头,看到通过窗户透出来的温暖和热闹的家庭场景,对此感到非常羡慕。
雪花纷飞,大街上寂静无声,小女孩冷得发抖,她看到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但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够力气继续行走了。
就在这时,她点了一根火柴,一瞬间她的周围变得温暖明亮。
小女孩看到热闹的圣诞树和过去的亲人,这给她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然而,火柴熄灭之后,小女孩又回到了寒冷的现实中。
她用完火柴后,再也没有办法找到回家的路。
最终,小女孩倒在了雪地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很多人都生活在极度贫困和困苦之中。
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伊索寓言: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是一则著名的伊索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只聪明的乌鸦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一个饥饿的乌鸦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个装满水的瓶子。
乌鸦想要喝水,但是瓶颈太小,它无法将嘴伸进去。
乌鸦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它用石子一颗颗地扔进瓶子里,让瓶内的水位一点点上升。
终于,水位上升到了乌鸦可以够到的位置。
乌鸦喝饱了水,满足地离开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聪明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各种困难。
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会运用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关于二年级寓言二则课文的内容。
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了解到了生活中许多困难和不幸,我们应该懂得关心他人,给予帮助。
而《乌鸦喝水》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克服困难。
这些课文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操和智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寓言故事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资料,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智慧。
《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
《寓言》教案《寓言二则》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二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二则》教案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1
寓言二则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③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④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
2.填空:
①墨子,名______又称______,中国战国初期的______家,______创始人。
墨子及弟子的言论,被集成一书,便是____________。
②庄子,名______,战国时期______的创始人。
3.翻译下列句子:
(1)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4.介绍“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二则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①《东施效颦》。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寓言二则【第1课时】》课件
阅读方法解密:认识寓言
什么是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 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
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
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 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诗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串珠问题: 1.熟读并背诵寓言,说一说寓言写了什么。 2.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请举例说明。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
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揭示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 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 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相关资料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 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 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
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
字。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卫国濮 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 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 居”闻名于世。
举例说出你知道的寓言?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
串珠问题: 1.熟读并背诵寓言,说一说寓言写了什么。 《刻舟求剑》写了一个人的剑掉进水里,
王崧舟潜入思维 寓言二则 (1)感想心得体会思考
6.23读书笔记候伟文本解读第七讲:潜入思维一、复习导入:寓言结构:寓体加寓意《亡羊补牢》出现高频词“窟窿”——听之任之和不断丢羊《揠苗助长》——禾苗快长和禾苗枯树;顺应自然和违背规律二、新课:什么叫嵌入四维?为什么要嵌入思维?马克思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寓言的思维特征:1.主题先行:受到损失——赶紧补救——免遭损失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欲速不达2.寓意于象:在情节中,在环境中,在人物中心理之象、语言之象、动作之象3.刻意夸张:夸张想法、夸张做法、夸张结果4.象大于意: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
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象在情节象在环境中象在人物中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
”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三、游戏:寓言新编寓言新编:《龟兔赛跑》改变关键情节,改变故事内容。
结果是乌龟赢(方向决定成败等)寓意:(乌龟赢)方向决定成败核心竞争力决定成败智慧决定成败创新决定成败规则决定成败方针决定成败四、总结:读严文井的句子。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五、推荐读书:《文本解读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徐江主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29课 寓言二则 纪昌学射|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1) (共21张PPT)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 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 ”有“寄托”的意思
2020/5/11
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掩耳 盗铃》、《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亡羊 补牢》
2020/5/11
纪昌学射
2020/5/11
自读自悟,把握内容
眼力是射箭的关键,只 有练到看准目标不眨眼 和把小目标看大,才能 百发百中。
2020/5/11
你认为纪昌取得成功的 原因是什么?
1.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2.要有认真虚心的学 习态度及决心、毅力 和恒心
3.名师指点对学习结 果有重要作用
2020/5/11
2020/5/11
•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遇到困难先找自己,再找同伴, 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 2)从音 形 义入手,学习生字。把 易读错、写错的字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
• 3)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 写了一件什么事?
•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020/5/11
chāng
qī
昌(昌盛) 妻(妻子)
2020/5/11Fra bibliotek梭子2020/5/11
2020/5/11
2.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 起来。
体会到纪昌学习态度的虚心和 认真。他虚心听从老师指导, 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一点也 不犹豫。
2020/5/11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 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 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用
画出来。
2020/5/11
寓言二则优秀7篇
寓言二则优秀7篇《寓言两则》想必有不少人都有读过,那么有关《寓言两则》的课文原文哪里有呢?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寓言二则》,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寓言二则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的经过。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说说喜欢的原因。
2、小结揭题:寓言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还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都非常的喜欢。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纪昌学射》。
3.读准“昌”的字音,记住“昌”的字形,注意与“冒”的区别。
4.据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猜课文有可能写什么?(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
3.你们猜想的问题文中都写出来了吗?能否用上几句话连起来简单的说一说?随机板书: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理解百发百中)小结:用几句简单的话说出“谁怎么样地干什么,结果怎样”,这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现在你又有什么疑问呢?(梳理问题: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三、抓重点词句,研读文本(一)、感受纪昌苦练精神1.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呢?请默读课文地2、3两个自然段,划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反馈:句一: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1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读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寓言故事。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阅读寓言故事,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2.1 重点•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2.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并能够将寓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亡羊补牢》相关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如果你家的羊丢了,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3.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标记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阅读。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
•小组内互相交流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3.4 课堂讲解•教师对故事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运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炼出寓意,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实际意义。
3.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3.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强调及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5、寓言二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寓言二则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白话文翻译宋国有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啊。
”听到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词语注释穿:挖掘,开凿。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丁氏:丁是姓氏;丁氏泛指“姓丁的人”;但也有观点认为;古代妇女的称呼大多为姓加氏字。
所以应该译为姓丁的妇女;尚存疑。
为避免误解;泛译为“丁姓人家”。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令:派遣。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若:如,像。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切不可轻信谣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4]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练习写字:
掩 盗 零 滥 竽 装 腔 势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
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
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一起吹 一个一个吹
充数 溜走
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寓言故事
教后反思
两则寓言,在教学第一则寓言时,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读通——读懂寓意——联系实际。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老师只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然后质疑,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刻。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
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编写者:
执教时间:
课题
寓言二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1、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二、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小组学习
2、重点词语:
战国 待遇 吹竽 鼓腮帮 捂着 装腔作势
齐缗王 继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4、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练习
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从故事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三、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板书设计:
明明知道 碰→响→发
↓
掩耳盗铃 掩 伸 偷
↓
没想到 碰 → 发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