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宜昌市第三中学)夏彩云

合集下载

王常凤《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王常凤《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濮阳市一中王常凤设计理念:这节课秉承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去感知,质疑,探究,思考,讨论,分析,发现,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动手去操作,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记忆深刻,融汇贯通。

这样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一、教材地位本节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第二章《人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本章《人的营养》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节课《消化和吸收》一节为人类获得营养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能量来源,也提醒人们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因此,这章节是人类的重要特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课本内容和分析初一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第二节内容较多,第一课时学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第二课时学习《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的实验探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综合分析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制定学习目标如下:1.学生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2.学生说出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3.分析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4.养成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三、课前准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四、课时安排第二节共两课时,本节学习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课先出示六大类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直接可以被吸收糖类、脂肪、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的学习任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学习过程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二)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阅读课本P26,P28,P29,P30,P31内容,黑体字着重理解,完成导学案上的1至5题,学生不会的部分红笔标出,小组讨论,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收集整理,交由老师精讲。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认同消化系统对事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课时:2节课
教学过程。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设计的情境。

提问:根据画面中一家三口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学生:说出经常这样做不利于消化,肠胃容易患一些慢性病。

提问:你能试着说出食物为什么要被消化吗?学生尝试回答,分析出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

教师:糖类、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被消化成细胞能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小分子不需被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

教师讲述:这一事实说明我们每天所吃的粮食、蔬菜、肉和蛋等食物,必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9页或者多媒体课件中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学生:学生观察示意图,在教师引导下说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分记录:讲解一些营养物质必须被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教师讲述,口腔是不是仅仅起到嚼烂食物的作用呢?下面让我们研究一下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的消化过程(一)提出问题提问:刚开始嚼馒头时,并没有觉得甜,而细细品尝就能尝到甜味,这是为什么?馒头变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作出假设鼓励学生拓展思维,作出不同的假设。

并将学生的假设——写到黑板上。

学生:大胆设想馒头变甜的原因:与牙齿的咀嚼有关;与舌的搅拌有关;与唾液的分泌有关;与三者都有关系。

(三)制定计划多媒体展示实验设计提示,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学生:小组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自行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变量,讨论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并完善实验计划。

教师:评价小组的实验方案(四)实施计划(由于条件关系、不能进行具体实验)(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实验的参考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并讨记录:探究实验教学过教师讲述:研究证明一部分淀粉在口腔中转化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不是最终产物呢?(可以播放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视频)提问: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什么?学生:回答出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教案及教学反思

01教学目标与要求Chapter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培养关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材内容与分析Chapter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01各器官的功能02消化腺的作用03食物在消化道内变化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液的作用吸收方式营养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方式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吸收部位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其表面积大、绒毛多、血管丰富等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收途径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直接吸收入血,而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则通过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和方式教材特色及创新点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实验探究拓展知识视野03教学方法与手段Chapter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拓展思维空间030201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实验探究法实施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践分析实验结果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播放视频制作课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人体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互动教学1 2 3分组合作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04课堂活动设计Chapter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如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去哪里了?它们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讲解示范,引导思考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重点介绍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消化作用。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旅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食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消化不良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五·四学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教师提问哪种消化液的成 视频的观看帮助 分与其他不同?学生回答 学生了解胆汁的 胆汁,因为胆汁中不含消化 作用,进一步理解 酶,观看胆汁乳化脂肪的实 物理性消化与化 验,总结胆汁在脂肪消化中 学性消化的区别。 的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找出人体 学生自己总结小
内消化的主要部位,及为什 肠的结构与消化
么小肠是消化的主要部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的消化腺的作 用。
2. 概述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能力目标

1. 观察消化系统的相关图片,培养相关的观察

能力。

2. 形成合作学习意识、知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 物学观。
教学重点 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研究的 展示小组学习的
课题(一、人体的消化道由 结果,锻炼学生的
哪些部位组成?他们在我 合作能力以及语
们身体的哪些部位?
言表达能力,老师
二、人体内起到分泌作用的 在必要的时候做
消化作用的消化腺有哪
出补充,真正做到
些?分泌哪些消化液?
将课堂还给学生。
三、在口腔内,哪些结构起 到消化作用?他们使食物 发生哪些变化?
2. 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制作与消化相关的多媒体 课件
小组合作预习本 节课相关知识
一、导入新 出示两张女生图片,一胖一 激趣导入,增加了
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瘦,教师提问他们的饭量是 学生对本节课的
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好奇心,为知识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的消化系统教案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的消化系统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人体的消化系统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消化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消化的概念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试管、碘酒、馒头、消毒棉絮、温度计、清水、热水等教学内容教法,学法问题引入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明确目标授课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回答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吸收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牙齿、舌、唾液腺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口腔仅仅起到嚼咀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

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

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提醒:探究中的“提示”部分演示请××同学谈谈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解释。

牙齿嚼咀,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学生活动口中有点甜。

学生思考,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学生熟悉课本中P26-28内容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馒头不宜太多,唾液的量要足,实验装置在37℃的温水中保持的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生:①号试管内的液体遇碘不变蓝,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化变成麦芽糖。

学生回答:②号试管淀粉没有发生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省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省一等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兴城第三初级中学王小芳一、设计理念本节探究活动以“分组探究”模式开展,该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都能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所以我把学生分成组,每人都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探究又可节省时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树立探究教学的理念,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七年级下册中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的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起始的一个学习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感受馒头中淀粉的消化过程。

为进一步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做好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纯真好奇、求知欲强,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学中,课本中仅有的一些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以课本知识为核心,增设一些有关实验变量,或者提供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来创新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来说明问题等方法。

四、教学目标根据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描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说出口腔内唾液、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检验自己的假设,并能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学会正确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探究了解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感受馒头中淀粉的消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知识源于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2、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教学难点:1、多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2、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步骤;重难点的依据:本活动是课标建议的必做探究实验之一,是初中生物学课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典的生物实验,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唯一的生物化学实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衡水杯”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衡水杯”一等奖

【教案】《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濮阳市第九中学王玲【教材分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消化和吸收”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做好铺垫。

从探究活动本身来看:它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知道了淀粉检验和水浴加热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亲身体验,描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口腔中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正确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实验的设计。

2、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馒头量的控制、水温的控制【课前准备】实验用具:大烧杯,小烧杯,试管,试管架,量筒,碘液,凉水,热水,研钵,小纸槽,温度计,标签纸,刀片,馒头,玻璃棒,唾液。

【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过程】根据探究的一般过程,本课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激趣,提出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亲自去咀嚼一块馒头,并且在咀嚼馒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有甜味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学生分析使馒头中的淀粉产生甜味的物理、化学因素,从而引出本实验的研究问题,锁定了探究方向。

1、让学生细细咀嚼一小块馒头,体验其中的变化。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百校联赛”一等奖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百校联赛”一等奖

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重点)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难点)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重点)
技能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龋齿发生率的调查,认识龋齿发生的原因,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过程: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胃(吸收水,酒精)
消化道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1.消化系统脂肪酸、氨基酸)
的组成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分泌胆汁)
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
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分泌肠液)
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口腔唾液淀粉酶麦芽糖小肠酶葡萄糖
蛋白质胃胃蛋白酶多肽酶小肠氨基酸
脂肪酶小肠甘油、脂肪酸。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本。

教学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内容。

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在本节《消化和吸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

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本节的教材在练习中出现图表资料,可让学生提高解读各种图表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消化系统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节课教师通过探究实验、图片、小游戏等,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获得相关知识并加强巩固。

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中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和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是教学重点。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从学生身边的常见事例引入课题,接下来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对消化道的组成有个系统的了解。

再以自主学习、动手实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并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胆汁的乳化作用,加深对“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的理解。

通过制作小肠内表面皱襞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小肠的构造,易于得出小肠不仅是消化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一结论,突破教学重难点。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运用材料、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小肠结构的活动,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演示蛋黄乳化花生油的实验,使学生认同科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对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资料收集,认识到注意口腔卫生、保护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思维能力发展迅速。

小学科学课程对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内容有所涉及,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带入感较强。

但是,对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学生了解不深,消化过程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布置研究性课题,比如《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及预防》、《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前布置课前预习的内容,以期在新授课时游刃有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学习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4、直观演示法。

5、启发法。

五、课型与时间1、课程类型:新授课。

2、授课时间:2课时。

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查相关资料,了解常见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及对消化器官的危害。

2、教师准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用具;实验“蛋黄乳化花生油”用具。

3、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

湖北省第四中学长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案3 新人教版

湖北省第四中学长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案3 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2、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设计本节有游戏“找朋友”、"龋齿发生率的调查"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三项活动。

这三项活动所需器材简单易得,在教学前作好安排计划,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情况,课堂上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并了解患龋齿的同学形成龋齿的可能原因。

在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再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方面,讨论、总结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讨论和形成预防龋齿和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消化系统的组成在七年级上曾经学过,根据课时的要求将小肠的结构及实验提前。

进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时,不仅应要求学生明确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的哪些部分,更要注意指导学生测量和比较"有皱襞和绒毛的"模型和"无皱襞和绒毛的"模型的内表面积的变化,注意提醒学生制作的模型中,皱襞是纵向的,这是为了制作方便,实际上皱襞是横向环状的。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牙齿的结构、龋齿发生的过程、小肠的结构、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腺消化液头套牙齿模型小肠结构模型学生:调查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填写实验报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导入新课: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物质的分子比较小,在消化道内能直接被消化系统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这些物质分子比较大的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在人体内又会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被吸收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什么叫消化?什么叫吸收并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1]
(1)什么叫消化?
消化是指食物中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在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的过程。
(3)脂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为的最终产物是什么?
[归纳总结2]
(1)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
营养物质
开始消化部位
最终消化部位
参与的消化液
中间产物
最终产物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2)消化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自主学习1]
(1)哪些器官具有吸收功能?分别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2)吸收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3)吸收的过程是指营养物质由系统到系统的过程。
(4)血液流经小肠后,哪些物质会增多?
[自主学习2]
小肠适于吸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归纳总结]
概括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征。
课堂测试:
1.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自助探究,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体验掌握新知识的成就感。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置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并能体验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自己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生命的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开展多元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开展多元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开展多元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邢菊芳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学》
【年(卷),期】2014(030)002
【摘要】1教材分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七年级生物(苏科版)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最后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基础上的知识提升。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形成以下重要概念:“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邢菊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江苏苏州 2151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J], 邵绍元
2.“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J], 唐丽娟
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J], 李小川
4.通过多元活动,提高有效学习——以《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为例 [J], 李律;
5.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思维教学、培育关键能力的教学尝试——以“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课为例 [J], 吴文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十市联赛”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十市联赛”一等奖

《人体的营养》消化系统复习课教学设计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学顾凌一、明确目标,提出复习任务1.复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理解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及吸收过程。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的曲线图。

二、自主回顾,重点知识梳理(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口诀复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脂白,盐水素,六类营养要牢记;糖主能,脂备能,白修复,可供能。

先消化,再吸收。

盐水素,被吸收,素有机,不供能,量不足,有问题。

A夜盲,B脚气,C坏血;盐缺乏,要生病,缺铁吃肝治贫血,缺D缺钙一样地,大人疏松孩佝偻。

大人脖肿小孩傻,海带紫菜碘预防。

营养齐全疾病少。

学生活动1:齐读口诀三、改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亮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提供3个方案,鼓励学生创新。

方案一:书上实验方法P72页方案二:化繁为简,真实条件代替试管条件。

方案三:使用—淀粉酶。

(50 ℃ -70 ℃左右)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教师对小组展示给予指正加分。

检测实验复习情况。

四复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1.消化系统的组成:7道+5腺和主要功能:消化和吸收2.消化道:口、咽、道、胃、小、大、门消化腺:外三胰肝唾内2肠胃腺理解口诀:0胆1唾胃胰肠多以上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体部分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平台。

我根据学生对复习课普遍提不起兴趣的现状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活动,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一组台阶,让他们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自信,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教师引入:从营养到食物还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学生活动:说出三大营养的消化过程,胆汁的乳化作用齐读加深理解口诀:0胆1唾胃胰肠多五、完成对曲线图的理解。

讨论、检测、反馈六、抢答。

七、小结:口诀形式。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选择题、抢答题、图形题,旨在查漏补缺即把基础的、模糊的、漏讲的知识点再次呈现。

因为大多数学生通过复习应该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所以我采用了竞赛的方式比速度比精确程度,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答题品质!八、课后反思创设情境,通过系列活动引领课堂的“教与学”复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我设计了“探究创新”的学生活动,在此环节学生增强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口腔内唾液牙齿、舌、以及温度对食物消化的作用;(2)、能力目标1.设计实验方案,规范、熟练操作实验。

2.学会正确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学难点】在探究实验中学会正确设置对照实验,加强实验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前准备】(1)实验用具:试管架,编号试管、烧杯、培养皿、馒头块\馒头屑若干,碘液、玻璃棒、刀片。

(2)课前收集好唾液,37°热水、【教学过程】导入:教师课前准备好馒头,课上分给学生每人两小块,进行咀嚼馒头的实验。

师问:你感到馒头味道有什么变化学生:馒头由无甜味变成有甜味,是否在咀嚼过程中变成了另外一种有甜味的物质出示课题: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经过回顾咀嚼过程后作出假设:淀粉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作用都有关。

制定计划:1、我们能在口腔中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吗如果不能,该如何设计实验2、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实验的原则这个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几组实验装置实施计划: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强调保证实验成功需要注意的细节,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并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学生对实验结果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有三人共同完成了一项工作,小组三人在这项工作分工明确。

(具体要求见实验报告)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表达与交流:(完成实验报告单)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口腔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教师:肝脏分泌的胆汁要贮存在胆囊里,在生理作用上相互照应。

胆汁作用下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若得了肝炎,对于脂肪的消化效果不好。

因此得了肝炎的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彻底的消化。

小肠里的胰液和小肠液中也含有能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酶,在这些消化酶的作用下,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和淀粉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和葡萄糖。

胆汁作用下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这就是乳化作用,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三种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三)师生共同小结
三、板书设计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2. 消化
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
3.消化概念: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口腔中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充分转变成麦芽糖。
结论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口腔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促进物质发生变化的有机物。消化 小资料: 主要是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
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
消化道 咽 食道
胃 大肠 小肠 肛门
消化腺 分泌 唾液 分泌 胃液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分泌 分泌 分泌
答: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胆汁 胰液 肠液 3.D(小肠)中含有______、_____ 、______等消化液。
——
淀粉
脂肪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小结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糖类:以淀粉为例
糖类
蛋白质:
唾液
肠液 胰液 口腔 小肠
肠液 胰液
葡萄糖
蛋白质
脂肪:
胃液
氨基酸

胆汁
小肠
肠液胰液
(根据分析,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 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提示: 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 的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淀粉分解形成
3.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在口腔里进行,口腔的温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 作用。
消 化1 道
3
2
唾液腺
消 化 腺
4 5 6 7
肝脏 胃腺 肠腺 胰腺
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 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营养物质的吸收示意图
少量水
胃 小 甘油 肠 脂肪酸
毛 细 无机盐.维生素.水 血 葡萄糖.氨基酸 管
少量水.无机盐. 部分维生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毛 细 淋 巴 管
大肠
课堂练习
淀粉 食道 胃 大肠
蛋白质
脂肪
牙齿咀嚼.舌搅拌 淀粉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2、分析数据,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消化液的最多。 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消化腺 大致分泌以下数量消化液。 1500毫升唾液 2000毫升胃液 1500毫升肠液
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与更新)
水(占体重的60%-70%,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
无机物
维生素 (有机物)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

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除淀粉以外
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作用:促进胃肠的 蠕动和排空,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维护心脑 的健康,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的体重。
度大约是37℃。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7-P28,说一说实验过程。
合作思考
1.用什么来模拟牙齿和舌的作用?纯净的唾液如何获得?
实验所需温度怎样控制?检验的试剂是什么?为什么选 择此温度和试剂? 2.三个试管形成几组对照实验,两两相比变量是什么? 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脂肪
肝脏
脂肪微粒
小肠
甘油+脂肪酸
比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消化腺 唾液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不含消化酶 乳化脂肪 含消化糖类、脂 肪、蛋白质的酶 流入何处 口腔 胃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小肠
小肠 小肠
含消化糖类、脂 肪、蛋白质的酶
人体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
② 管内颜色全变蓝
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 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③ 管内颜色
部分变蓝
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分析讨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更加充 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 肠 结 构
小肠绒毛 皱襞
小肠绒毛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肠腺
胰腺分 泌的胰 液
肠腺分 泌的肠 液
含多种消 化酶,能 消化多种 营养物质。
绒毛之间有肠腺
技 能 训 练
解 读 曲 线 图
未 被 消 化 营 养 物 质 的 百 分 比
1.图中____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Y 2.淀粉、脂肪、蛋白质各在消化道什么地方开始被消 化?
500毫升胆汁
1500毫升胰液
共3500毫升
口腔:1500毫升唾液 ;胃:2000毫升胃液; 小肠:肠液+胆汁+胰液
所以,小肠的消化液最多。
再 见
宜昌市第三中学 夏彩云
2013年3月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 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 系统后,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 才能被细胞所吸收。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 过程叫消化。
慢慢咀嚼馒头,为什么 会感觉到有点甜呢

食物进入消化道,会有哪些变化呢?
消化和吸收视频
消化系统
消 化 系 统 组 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七年级 (下 册)
课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授课人:宜昌三中 夏彩云
温故知新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支持。 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通常分为: 糖类(主要供能物质) 脂肪(备用能源)
六 类
既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又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馒 头 块 状 + 2ml 唾 液 ( 不 搅 拌 )

37℃ 碘 ① :馒头碎屑+唾液 不变蓝 5—10M 淀粉 +碘(变蓝) 麦芽糖
② :馒头碎屑+清水
37℃ 碘 5—10M
变蓝
③ :馒头块+唾液
37℃ 碘 5—10M
部分变蓝
现象
分析 通过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① 管内颜色不变蓝

分泌胰液
盲肠 阑尾 肛门
小肠 大肠
消化和吸收 的主要场所
唾液可 初步消 化淀粉
胃液可 初步消 化蛋白 质
胆汁可初步 消化脂肪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含有淀 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含有淀 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含有淀 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含蛋白酶, 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含蛋白酶, 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含蛋白酶, 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 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 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 肝 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 化 肝 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 化 肝 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 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化 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腺 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胰 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 腺 胰 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 腺 胰 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 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3只试管里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时放到37℃温水中5-10分钟取出,滴加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观察实验 现象:
馒 头 碎 屑 + 2ml 唾 液 ( 搅 拌 )

馒 头 碎 屑 + 2ml 清 水 搅 拌 ( )

管内颜色 ② 不变蓝 馒头碎屑:模拟牙的咀嚼。

管内颜色 ③ 管内颜色 变蓝 部分变蓝 搅 拌:模拟舌的搅拌。
胆汁 胰液 肠液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道的起始 部位,内有牙齿. 舌和唾液腺. 口腔 人体最大的消 化腺,分泌胆汁
唾液腺 分泌唾液,唾液淀粉
酶能够消化淀粉。
咽 肝脏
食道
有胃腺,分泌胃液, 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 蛋白酶,可初步消化 胃 蛋白质。
十二指肠
小肠的起始部位,相 当于十二个手指并在 一起的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