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教案第一章__开启化学之门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沪教版

沪教九上《1.0 开启化学之门》全章教学设计3(讨论稿)同学们,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门很有趣味、很有用处的自然学科——化学。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到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和身上。

在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概念。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结果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并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

[知识准备]1、回忆一下,初二生物实验中哪个用到了澄清的石灰水?用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初二物理所学的知识,举例说出什么叫物质的熔点、密度、沸点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

3、通过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查阅资料和浏览互联网等形式,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实例,留待课堂讨论发言时用。

你能举例说出身边的一些化学变化现象吗?[物质准备]1、自备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准备参与课堂实验的观察与思考。

2、准备一个鸡蛋和一瓶白醋,准备参与课堂实验探究活动。

【课堂学习】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讨论交流]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物质”、“物体”这两者概念相同吗?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什么叫科学探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5、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实验?做化学实验应注意些什么?[实验探究]1、按课本第4页“观察与思考”中要求进行点燃蜡烛的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书本相应的空白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2)初步学会物质变化的区分及物质性质的区分。

(3)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了解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身边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分物质的变化及区分物质性质。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通过小组实验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点:物质变化类型的区分,物质性质类型的区分。

难点: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幻灯片自然界中有许多与物质有关的现象,也存在物质相关的许多问题,如:钢铁的炼制、钢铁的锈蚀、泥土烧成瓷器、焰火的多彩艳丽、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污水的处理等。

说来你也许会感到非常惊讶,现在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土的作坊。

炼丹术土幻想通过炼丹发明长生不老药;炼金术土幻想通过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黄金。

他们的做法和想法虽然多脱离实际,但通过炼丹和炼金士工作,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明了一些用于分离和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做出了贡献。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成新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活动1:活动探究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提示】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的变化,需从观察入手,运用自己的感官,借助仪器,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__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__上册

- -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 考试资料.2. >4. >6. >8. >10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稳固练习*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和。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响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作业:教后记课题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课型实验探究课时第1课时.课题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课型实验探究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操作课前准备仪器:试管、锥形瓶、集气瓶、导管、烧杯等药品:碳酸钙和盐酸等复习引入: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沪教版
2.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择的最合适的仪器有(D)
①5mL②10mL③50mL④胶头滴管
A.①④B.②C.③④D.②④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我们已经熟悉了常见化学仪器,如何应用这些仪器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呢?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②若定量量取液体,读数时, 量筒应先放平,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如右图为50ml量程的量筒内液体的切面图,其体积为43.0ml。
五.归纳总结
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实验基本操作
课题
实验基本操作
地点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自主
探索
能力目标
培养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重点
几个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难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








一.预 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实验室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④火焰结构: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注意:①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酒精添加:应借助漏斗。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2)给物质加热:最常用的加热工具是酒精灯。
①加热所用仪器:
a.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教案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水的沸腾、汽油挥发、煤油燃烧、衣服晒干、矿石粉碎、碱式碳酸铜分解、葡萄酿成酒、10、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过程中装置内总质量变小B、蜡烛无法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C、蜡烛熄灭可能与生成水蒸气有关D、整个燃烧过程中,装置内压强一直在减少11、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物质是()A.木炭B.红磷C.硫D.铁丝12、(烟台中考)(双选)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资料: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1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5 13、(2016南京改编)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

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古量为19.13%。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精品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精品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作为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研究的内容,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热爱化学之情,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化学打好基础,并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知道化学研究什么,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以及二者的区别,学会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第二部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前沿密切相关。

四、学法建议
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观察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重要结论,熟练掌握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判断方法,通过训练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学习目标】1.能说出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3.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任务一:观察实验,正确认识物质(12分钟) 小组助学,探究问题1.⑴如图一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⑵如图二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⑶请比较两种实验的优缺点⑷两个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⑸思考:如何保存碳酸氢铵?2.铁丝生锈实验。

如右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任务二:自学课本第4页,总结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8分钟)任务三:请阅读课本第6-7页,思考:(10分钟)1.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年代?2.你能说出哪些材料,各有哪些用途?任务四:当堂检测,提升知识运用能力(10分钟)1.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是举世瞩目的。

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烧制陶瓷B.发明指南针C.使用火药D冶炼钢铁2.今年,我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

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D.不喝水,不洗澡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4.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1.2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化学研究些什么。

2.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3.了解空气的组成,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了解不同的物质组成与结构不同,知道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身边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的具体实例的分析,学会区别物质的变化及区别物质的性质。

2.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通过收集信息,对信息处理,得出空气的成分;通过合作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观察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课前准备仪器:烧杯、玻璃管、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等。

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红磷、水、葡萄糖、砂糖、面粉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化学是怎样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些什么。

【教师引导】通过化学的学习,你会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烟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蜡烛的燃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①蜡烛是具有芳香气味的红(或白)色圆柱状固体②蜡烛质地较软③石蜡块浮在水面上①蜡烛中添加红色素②蜡烛硬度小③石蜡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点燃蜡烛,观察现象①蜡烛燃烧并逐渐缩短②蜡烛周围高而中间凹陷,蜡烛芯周围有熔化的液态蜡烛③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内层①蜡烛能燃烧②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③蜡烛的燃烧过程细分为蜡烛受热熔化、气化再燃烧最暗④外焰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蜡烛燃烧有水生成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火焰中存在着石蜡的蒸气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课本图1-14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看到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实验操作。首先,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混合物和纯净物。此外,我们还了解了物质的用途与制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在科学探究方面,我们学习了认识常用仪器、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也是实验后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还通过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能够识别化学变化,理解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我们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
5.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A.沸点B.硬度C.可燃性D.溶解性
6.实验室里有一瓶无色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二氧化碳,你认为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C)
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
7.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D)
A.冰块融化B.玻璃破碎C.树木折断D.钢铁生锈
3.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D)
A.在甲骨上刻字B. 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
4.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 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B)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A.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 的试管直接加热
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混合物
物质分类
纯净物
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认识常用仪器
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
学习方法学会基本操作物质的加热
科学探究仪器的洗涤
化学符号
【本章检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馈】
1.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1-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1-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教学内容开启化学之门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化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掌握基本概念,知道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辨别物理变化(性质)、化学变化(性质);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教学难点从组成上准确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教学准备联系生活、结合课本、查阅资料教学过程前课回顾1.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相对于其它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2.“吸烟有害健康”是一条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3.水银不是银,铅笔芯不是铅,你知道到底是什么吗?4.空气为什么可以供人呼吸?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分?知识详解【问题】化学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丰衣足食”、“保家卫国”,你信吗?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物质【观察与思考1】在一个堆放了一批袋装化肥(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铵)的小仓库里,过了一个夏天,管理员发现仓库里这种化肥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浓烈了,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

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有少许破损,但没有发现化肥洒落在地上。

〖提出问题〗你认为袋中化肥变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碳酸氢铵保存注意点将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拓展』能尝试写出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吗?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合理利用氮气资源2、合理利用铁资源【观察与思考2】取一块废旧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中加入几毫升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后,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使用铁制品注意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古代四大化学工艺:、、、。

2.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高强度陶瓷可制作航天飞机的防热瓦、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等。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了解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初步感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到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研究的推动作用,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2.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

【教学难点】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药匙、碳酸氢铵固体、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白纸显字”——化学今天我要提前带领大家开启化学之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化学世界,去看看什么是化学?化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过“小魔术”引出今天的课题,让学生感觉化学很神奇,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讲述】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提问】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1: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壁有水雾出现,闻到刺激性气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1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2)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1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2)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1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归纳1.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三大化学工艺、、、都是举世闻名的。

答案: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例如:为提供了,为提供了,为提供了。

答案:工业的发展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农业生产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人类战胜疾病药物保证3.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

学习化学可以正确认识;研究化学可以合理利用;应用化学可以促进。

答案:物质极其变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的发展4.请将下列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应的可解决方法用直线连接。

人类面临的问题可解决的方法a.淡水资源紧缺⑴将海水淡化或把污染的水净化后使用b.化石能源紧缺⑵研制出可自行分解的新型塑料c.钢铁制品的锈蚀⑶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源等d.“白色污染”问题⑷研制出各种性能优异的不锈钢等答案:a⑴ b⑶ c⑷ d⑵5.化学科学的发展,促使人类诸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保健和医疗方面,科学家发现了青霉素,它的合成和应用,挽救了很多垂危的病人;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产生了等等。

答案:佛莱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生物克隆技术方法研习1.被誉为21世纪“材料之星”的是( C )A.石英砂 B.钛合金材料 C.纳米材料 D.半导体硅晶片2.生态旅游是指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地旅游。

我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如何将传统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化,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新增长点,下列建议或认识不合理的是( D )A.要求游客将垃圾分类处置B.重点古建筑和自然景观要适当控制其接待游客量C.提倡使用以电力或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D.将收集的一次性发泡餐盒餐具倒入长江,以减轻当地污染3.下列说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C )A.水能变成油 B.吸烟有利身体健康 C.用铁锅烧菜比较好 D.电石成金4.我国古代的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世界闻名的,其中在商代产生的是( B )A.铁和钢的冶炼 B.青铜器的制造 C.火药的发明 D.瓷器的烧制5.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D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拨打急救电话120C.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D.小心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6.“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开启化学之门》是沪教版(上海)(五四学制)(2024)全一册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本章节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化学现象,如燃烧、生锈等,但对化学的认识比较模糊。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板书设计:《开启化学之门》板书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八、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验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上《1.0 开启化学之门》全章教学设计2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1.0 开启化学之门》全章教学设计2沪教版

九上《1.0 开启化学之门》全章教学设计2沪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准备】[知识准备]通读本节教材,对其中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讨论思考,并搜索相关知识留待课堂讨论。

1.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

2.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

3.你了解“煤气中毒”、“白色污染”、“纳米材料”等常识性知识吗?。

[物质准备]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些玻璃材料,留做分组实验用。

【课堂学习】一、引入:[观察思考]: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二、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

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

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

三、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同学们分组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

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

四、播放录像:[观察思考]: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

沪教版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讲义

沪教版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讲义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一:加热碳酸氢铵实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加热 氨气+二氧化碳+水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感冒胶囊,对乙酰氨基酚)。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塑料袋)。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塑料袋)。

实验探究二:铁的锈蚀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碳酸氢铵保存注意点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处,以防受热分解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铁制品的保护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青铜器、铁、火药、瓷器现代:1.研究新材料 2.医学方面四、化学发展史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1)道尔顿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探究三:对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变,只是粒子间的间隔可能改变宏观:生成了新物质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的挥发 镁条燃烧,铁生锈区分依据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 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练习与实践:P9 1 2 3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与难点:
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教与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

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
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

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气化-燃烧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食物腐败碘升华火药爆炸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

化学史的教学: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明、发现、成果。

交流与讨论:化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研究,是学习化
学的最重要方法。


了简便地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要使用化学符号。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