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6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外感病证病机概要、2014-08-09试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2015年上半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外感病证病机概要、模拟试题

辽宁省2015年上半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外感病证病机概要、模拟试题

辽宁省2015年上半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外感病证病机概要、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天王补心丹主治证候中可见A.高热B.烦躁C.虚烦D.便溏E.口渴2、患者,男,50岁。

急性心肌梗死第2天,少尿,血压80/50 mmHg(10.7/6.7 kPa),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细弱无力。

应首先考虑的是A.左心衰竭B.急性肾功能衰竭C.心肌梗死后综合征D.低血糖反应E.乙源性休克3、《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槲寄生含量测定的化学成分是A.槲皮素B.β-树脂醇C.黄槲寄生苷AD.橙皮苷E.齐墩果酸4、关于内分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有月经来潮就意味着有排卵B: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孕激素C:排卵前8小时雌激素出现峰式分泌D: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无雌激素E:排卵前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成熟素(FSH)分泌达高峰5、下列哪项指标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有较高的敏感性A.T1B.T2C.T3D.T4E.摄131Ⅰ率的测定6、小儿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A:肺气郁闭B:心火内炽C:痰饮内伏D:心阳虚衰E:邪犯肺卫7、真人养脏汤的组成中有A.诃子、乌梅B.诃子、罂粟壳C.诃子、五倍子D.诃子、山萸肉E.诃子、赤石脂8、母乳喂养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B.促使子宫早日恢复C.增强婴儿免疫力D.喂哺简便但不经济E.增进母子感情9、患者,女,59岁。

近月常感心悸心慌,自扪脉搏有间歇,坐卧不安,动则加剧时有突然昏倒,汗出倦怠,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其中医治法是A.补血养气,益气安神B.温补心阳,通脉定悸C.益气养阴,养心安神D.镇惊定志,养心安神E.滋阴活血,养心安神10、”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11、患者温热病后低热不退,气短乏力,自汗不止,口渴喜饮,频频呕恶,舌质红绛,脉细弱。

感冒的病机、辨证要点与分证论治

感冒的病机、辨证要点与分证论治

感冒的病机、辨证要点与分证论治病因病机:1.气候突变,寒温失常。

2.生活起居失当,如涉水冒雨,更衣脱帽等。

3.正气虚弱,卫表不固。

风邪,或夹寒热暑湿燥;或时行病毒,自口鼻或侵犯皮毛,导致肺卫失和,肺气失宣,而感冒。

诊断依据: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粉肺气失宣的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身体酸楚等卫表不和的症状。

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3-7天。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辨证要点:1.辨寒热:注意恶寒发热孰轻孰重,一般来说,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项背强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辨虚实:虚实表明营卫开泄之程度,当从有汗、无汗以分辨,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

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

表实只是相对而言,就人体整体状态而言,正气盛,则属实证。

素体虚弱,感受外邪者,为体虚感冒,为虚实夹杂之证。

其中以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多见。

3.辨时令:除风寒风热外,应结合季节和节气,详审证候表现。

暑邪为患,以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苔黄为表现。

夹湿者,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重痛,胸闷脘痞,口淡或口黏,苔白腻为特征。

夹燥者,以恶寒,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少津为见症。

辨一般感冒,虚人感冒,时行感冒。

4.辨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普通感冒于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一般呈散发型。

时行感冒季节不限,有传染性,易于广泛流行。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

时行病毒病情多重,全身症状显著。

且易于传变入里,继发他病或见合并病。

治疗原则:在表者,汗而发之。

但不可发汗太过,中病即止。

宣肺疏表。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故宣肺之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

感冒之病机在于邪郁肺卫,当用疏散,单用清热之品,邪不得散,病难向愈,故清热药当伍于疏散之中。

外感病辨证

外感病辨证

三、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 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 背,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脉虚大;或见手 足蠕动,甚或抽搐,心中悸动,神倦脉虚,舌 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开始, 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标志 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若 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此为逆传,说明 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 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热 壅于肺兼见咳喘,胸痛,咯痰黄稠;热扰胸膈 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热在胃肠兼见潮热, 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 下利稀水,舌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 热扰于胆兼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 数等。
二、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 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 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 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或见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 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对病 人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病属何经、何 脏、何腑,并确定病因、病性、病机的辨证 方法。
一、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
十二经脉病证包括经脉循行部位和所属
脏腑的病变。它们有三个特点: 一是经脉受阻的病症多与循行部位有关; 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 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表现为多经
一、卫分证
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 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卫分证是 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 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 痛等症。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感冒特征: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全身不适为主症,病以卫表症状最突出。

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高达39…40度,全身酸痛,退热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症状。

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显著,且可以传变,入里化热,合并它病。

痢疾: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病。

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相同点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症状都有大便次数增多。

痢疾:大便次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便而不爽、难下。

痢疾病位在肠。

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泻而不爽,甚者滑脱不禁,而无赤白脓血便,无里急后重。

泄泻病位在脾胃。

两者可互相转化,先滞后利者易治,先利后滞者难治。

痢疾的治疗原则: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

“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治疗痢疾之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

疫毒痢与休息痢的特点:疫毒痢:起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以至失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甚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蒙,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或微细。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休息痢:初痢、暴痢后长期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遇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大便有赤白粘冻,舌淡苔腻,脉濡或虚数(连理汤)咳嗽辩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证。

分证论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咳嗽气急,痰稀色白,鼻塞清涕、头痛、肢体酸,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麻、荆、杏、菀、白前、百部、陈皮、梗)风热犯肺:咳声频剧,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黄,伴黄涕,口渴,头痛恶寒发热表证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病机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病机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病机
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外感发热的病机。

一.外感发热的病机
1.发病
一般外感发热起病急骤。

2.病位
外感导致发热,其入侵人体的途径,多为皮毛或口鼻。

由皮毛肌腠而入者,循经由表而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

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入,充斥于人体,循卫气营血而分属于上、中、下三焦之脏腑。

3.病性
以热毒为主,也可有温热夹湿及湿热者,伤寒次之。

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即所谓阳胜则热。

4.病势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外感发热早期多表现有头面咽喉热毒壅盛
之症状,渐次邪热弥漫。

由表入里,从上而下,易伤津耗液。

5.病机转化
发热的产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因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阴阳的转化消长发生障碍,此时正气未衰,邪正相互作用,表现为邪气对正气的损伤和正气与邪气的交争,阳的一方偏盛,发生阳气偏盛的热性病变而表现发热为主,伴有恶寒、口于等。

邪热疫毒其性猛烈,故见起病急,传变快,热势高等实热之证。

发热病变,以阳胜为主,其病机变化最易化火。

充斥体内,进而伤津耗液,故在整个热病中都以温热伤津,阴液耗损为特点,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火炽伤阴之病理反映。

再者热毒之邪过盛。

邪毒内传,营血耗伤,因而临床上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即称之为逆传,来势凶险,预后较差。

如果正气虚衰,加之热灼阴液,外感高热可久治不愈,或转化成气虚、、阴虚之长期低热。

中医辩证之八(外感病辩证)

中医辩证之八(外感病辩证)

中医辩证之八(外感病辩证)外感病的辩证方法,有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与三焦辩证。

六经辩证六经辩证,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在内经《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病变特点而总结出来的,是《伤寒论》辩证论治的纲领,主要用于外感病的一种辩证方法。

六经辩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以阴阳为纲,分为三阳病证和三阴病证两大类:三阳病证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病证为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三阳病证以阳经和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阴经和五脏病变为基础。

以病变部位分,则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均属于里。

从邪正盛衰及病变性质分,凡正盛邪实,抗病力强,病势亢奋,表现为热为实的,多属三阳病证;凡抗病力不足,病势衰减,表现为虚为寒的多属三阴病证。

六经病证既有严格的区别,而彼此又是相互联系的。

若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

一经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病证,称为并病。

若病情由一经传变到另一经,称为传经。

传经有循经传、越经传和表里传的不同形式,但只要掌握循经传就行了。

循经传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相传。

太阳病太阳病就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正气和邪气的斗争部位是在体表。

所谓体表,就是皮毛、腠理、肌肉,这些都叫表。

邪气客于体表,正气抗邪也在体表,所以一般把它叫做表证。

主管体表这一范围的是太阳经。

太阳有它的经,有它的腑。

经就是足太阳经,腑就是膀胱。

这个经为阳经之长,和足少阴肾为表里。

太阳之气能卫外而为固,所以邪气客于体表的时候先伤太阳之经。

另外,太阳之气作为膀胱的腑气来说,有气化津液的作用。

经和腑是互相联系、互相沟通的。

太阳的生理有经、腑之分,所以发病的时候就有两种情况,一个叫做经证,一个叫做腑证。

经证就是邪在体表发生的一些病变;腑证就是太阳之邪不解,随经入腑,使膀胱气化不利发生病变。

经证就是太阳的表证,腑证就是太阳的里证;经、腑是相联系的,所以太阳经之邪往里就能传到太阳之腑。

外感病证的辨证

外感病证的辨证

外感病证的辨证外感病证【主要证候及特征】外感病证的主要证候有邪在肺卫、湿邪困脾、肠道湿热、邪在少阳以及肺热证、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膀胱热证等。

这些证候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发病急、病程短,均不外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人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相应脏腑功能失常所致的证候。

但不同外感病证因其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异,它们的证候特征也各有区别。

【病机述要】外感病证的病因为六淫病邪,或时行疫毒,从发病来看,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于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互抗争的结局,邪胜正并引起机体脏腑功能失常则发病,一般外感病邪侵入,大多由表人里,有相应的转化或传变过程,但也有旋即转成里证者。

因外感病邪的性质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引起功能失调的脏腑和证候特征就有差异,于是发生不同的外感病证。

因此,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

如外邪袭表则肺卫不和而病感冒,湿困中焦则脾胃不和而病湿阻,湿热滞肠则腑气不和而病痢疾,邪犯少阳则枢机不利而病疟疾,正邪相争则常有寒热表现。

【治疗要点】外感病证是外邪所伤,所以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外邪。

随外邪性质和证候特征不同,而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化湿、祛暑、通腑、截疟等治法,注意祛邪务净,此所谓“治外感如将”之意。

其次要调理失常的脏腑功能。

调理脏腑功能不仅有助于促进失调的脏腑功能早日恢复,也有助于祛除外邪。

如外邪束肺,辅以宣肺治疗,不仅直接调顺肺气,宣肺也有助解表祛邪;又如湿伤脾气,当健运脾气,不仅直接恢复失调的脾胃功能,运脾也有助化湿祛邪,此所谓“治脏腑如相”之意。

未病防病,既病防变,是外感病证治疗的又一重要特点。

故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卫生、搞好灭蚊等,对预防和护理时行感冒、痢疾、疟疾等外感病证都非常重要;既病之后,要密切观察如体温等病情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以免变生他病。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分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分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分证论治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外感发热的分证论治。

1.卫表证症状:发热恶寒、风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或口渴,咽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身重脘闷;舌脉:风寒-苔薄白;风热-苔薄黄;脉浮紧、浮数;治法:解表退热;方药:风寒-荆防败毒散;风热-银翘散。

2.肺热证症状:壮热胸痛、痰热遏肺,肺中郁热的表现,如咳嗽,痰黄稠或带血丝,咯痰不爽,胸痛,口干;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药:麻杏石甘汤。

3.胃热证症状:壮热、烤热面赤心烦,口渴引饮,口苦口臭;舌脉: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治法:清胃解热;方药:白虎汤。

4.腑实证症状:壮热,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

舌脉:舌红,苔黄,燥焦黑燥裂有芒刺;脉沉实有力;治法:通腑泻热;方药:大承气汤;5.胆热证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黄疸,便秘;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利胆;方药:大柴胡汤。

6.脾胃湿热证症状: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口渴不欲饮。

舌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方药: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

7.大肠湿热证症状:发热,腹痛,腹泻,粘液甚至脓血便;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芩连汤。

8.膀胱湿热证症状:寒热起伏,午后热甚,下焦湿热,尿频,尿急痛,尿短赤,灼热,腰痛、下腹痛;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合小柴胡汤;。

外感发热中医辨证辨病依据

外感发热中医辨证辨病依据

外感发热中医辨证辨病依据
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通常是指由外邪侵袭引起的
发热症状。

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
症状等综合情况来判断病情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便确定治疗方案。

下面我将从中医辨证的依据和辨病的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中医辨证的依据主要包括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

望即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眼神等外在表现;闻即
闻诊,倾听患者的声音、咳嗽声、呼吸声等;问即问诊,询问患者
的病史、症状、饮食、排便等情况;切即切诊,通过脉搏的形态、
节律、速度等来判断病情。

对于外感发热,中医师会通过这些诊断
手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表现,例如发热的程度、伴随的症状等。

其次,中医辨病的依据主要包括辨别病邪的性质、病位和病机。

在辨别病邪的性质时,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发热症状,判断是属于
风邪、寒邪、暑邪还是湿邪侵袭所致;在辨别病位时,会根据患者
的症状表现来判断病邪所在的脏腑部位,如肺、脾、胃等;在辨别
病机时,会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等情况来判断病邪对机体的影响
程度,如气滞、湿热等。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辨病外感发热的依据主要包括四诊合参和辨别病邪的性质、病位和病机。

通过全面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施治的方法,中医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2)【精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2)【精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疳肿胀的病机是A.脾病及心B.脾病及肺C.脾病及肝D.阳虚水泛E.脾病及肾【答案】D2、耳穴“脾”位于A.耳舟B.耳轮C.耳甲D.耳垂E.三角窝【答案】C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A.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B.代谢性碱中毒.低血磷.低血钙C.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高血钙D.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血钙E.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钾.低血钙【答案】A4、患者,男,60岁。

因发热口服阿司匹林,之后出现白细胞0.9×109/L,中性粒细胞0.3×109/L,红细胞.血小板正常,符合下列哪种情况A.粒细胞缺乏症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巨幼细胞贫血E.急性白血病【答案】A5、以下哪项不是湿热壅盛之水肿的主证A.发热恶风B.皮紧光亮C.小便短赤D.大便干结E.脉濡数【答案】A6、患者腹痛拘急。

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

里急后重,脘腹胀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应首选A.藿香正气散B.不换金正气散C.葛根芩连汤D.白头翁汤E.芍药汤【答案】B7、患者,男,58岁。

胸满而痛,遇冷易诱发,伴下利,口不渴,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弦。

治疗应选用A.大建中汤B.小建中汤C.厚朴温中汤D.吴茱萸汤E.理中丸【答案】E8、巨大卵巢囊肿,腹部视诊可见哪项体征A.平卧位腹壁松弛,呈蛙腹状B.腹部膨隆呈球形C.腹部外形如舟状D.腹部外形略呈凸起状E.腹部外形局限性膨隆【答案】B9、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外科医家是A.齐德之B.窦梦麟C.汪机D.陈实功E.王洪绪【答案】E10、患者,男,30岁。

患病4周,以高热为主,曾确诊为伤寒,日前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好转,体力渐增,脾大开始回缩,要特别重视A.增加活动B.加强营养C.限制饮食D.继续用足量抗生素E.充足睡眠【答案】C11、患者外感风寒,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治疗应首选A.合谷B.内庭C.太溪D.鱼际E.廉泉【答案】A12、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A.吸入清气B.呼出浊气C.调节气机D.生成宗气E.辅心行血【答案】D13、旋覆代赭石汤主治A.胃虚痰阻证B.脾虚生痰证C.胃虚有热呃逆证D.脾虚湿停证E.胃气虚寒呃逆证【答案】A14、针灸治疗肾阳虚遗尿在主穴方的基础上加A.关元.肾俞B.百会.涌泉C.肓俞.俞府D.白环俞.带脉E.肾俞【答案】E15、下列哪项不是三棱针的操作方法A.散刺法B.点刺法C.刺络法D.横刺法E.挑刺法【答案】D16、左室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其病变的冠状动脉是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B.左冠状动脉回旋支C.右冠状动脉D.左冠状动脉主干E.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答案】C17、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A.胸骨体下段之后B.心前区C.剑突下D.心尖部E.胸骨体中.上段之后【答案】E18、无症状柏油便表示消化道出血量约每日A.40mlB.20mlC.60mlD.80mlE.100ml【答案】C19、转为慢性肝炎比例最高的是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丁型肝炎病毒E.戊型肝炎病毒【答案】C20、治疗子肿气滞证,应首选A.丹栀逍遥散B.乌药汤C.通窍活血汤D.天仙藤散E.龙胆泻肝汤【答案】D21、巨大卵巢囊肿,腹部视诊可见哪项体征A.平卧位腹壁松弛,呈蛙腹状B.腹部膨隆呈球形C.腹部外形如舟状D.腹部外形略呈凸起状E.腹部外形局限性膨隆【答案】B22、肛裂常用的检查方法是A.肛门局部望诊B.探针检查C.乙状结肠镜检查D.指诊检查E.肛门镜检查【答案】A2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间期出血的证型A.肾阴虚型B.脾气虚型C.血瘀型D.湿热型E.以上均是【答案】E24、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A.脱出B.疼痛C.患病时间D.便血E.以上均非【答案】A25、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的时间为A.1989年8月28日B.1995年12月1日C.2003年10月1日D.2004年8月28日E.2004年12月1日【答案】E26、B型胃炎伴大量胃肠内分泌细胞丧失A.胃酸度升高B.胃酸度正常或减少C.胃酸度常减少D.胃酸度明显升高E.胃酸度明显减少【答案】C27、门脉性肝硬化并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时,下列哪项可诱发肝性脑病A.口服去甲肾上腺素B.肥皂水灌肠清除积血C.静脉输入止血芳酸D.硫酸镁导泻E.静脉点滴支链氨基酸28、女性,18岁。

外感病的辨治──五期辨证法

外感病的辨治──五期辨证法

外感病的辨治──五期辨证法外感病的辨治──五期辨证法长期以来,外感病存在着“寒”和“温”两大学派。

不同学派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先后总结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但任何一种辨证法,均不能概括外感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为此,在两大学派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深刻体验,总结出一个统一的辨证纲领──五期辨证法。

即恶寒表证期、表里同病期、入里化热期、入营动血动风期和阴阳损伤期。

这是外感病诊断和治疗的五个阶段,也是五个关键。

尽管外感病千变万化,但一般不外这五个时期。

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必须掌握这五个关键。

治疗的方法和方剂,也应根据这五个阶段随机应变。

它不但可以包括三大辨证法的全部内容,并且可以概括外感病的全过程,乃至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相结合。

所以它更切合于临床,亦有利于寒温的统一。

现列表3-1说明之。

表3-1 五期辨证法与其他辨证法的关系不论寒温,均为外邪所侵而发病,初期都有表证,所不同者,无非是感受的外邪不同而已。

表寒者,用辛温解表法;表热者,用辛凉解表法。

临床可根据六淫的兼夹,及发病季节,地处环境,病人体质,平素宿疾等方面的因素,予以相应的加减即可。

继而发展为表里同病,此期亦有不少共性。

若外邪入里化热后,则更无必要去分辨是伤寒还是温病。

试设一位临床表现为白虎汤证的病人来就诊,有谁能辨清是伤寒还是温病?又有什么必要去辨清是伤寒还是温病?有是证,用其法,用其方。

至于温病的入营动血动风,恰恰可以弥补《伤寒论》的不足。

它们的后期,伤寒虽易伤人阳气,但亦可热化伤阴;温病虽易耗损阴津,但也可出现伤阳。

况且阴阳互根,阴虚可以损阳,阳虚可以损阴。

所以不论寒温,见阴虚者,则滋阴,阳中求阴;见阳虚者,得扶阳,阴中求阳。

可见寒温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是应该统一的,亦是完全能够统一的。

一、恶寒表证期此期为外感病初期,外邪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入,临床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无汗或少汗、咽痒、咳嗽、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等一系列外邪侵犯太阳卫表的证候。

外感病中医辩证论治

外感病中医辩证论治

外感病中医辩证论治感冒是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喷嚏,喉痒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疾病。

感冒之名首见于《仁斋直指方·诸风》:“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病因病机】传统医学认为,感冒、流感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属“表证”和“外感热证”。

病邪侵入人体,先从肺卫开始,风蒸之邪多从口鼻而入;风寒之邪则多从皮毛而入。

其认识素有“伤寒论”和“温病论”两种,初期病位于表(肺卫)按“伤寒”(六经)则属于太阳经表证(表热);按“温病”,(卫、气、营、血、三焦),卫分相当于人体的肌表、皮肤、上呼吸道、头部,故称“温邪上受”即“卫分热证”。

是温病的初级阶段,亦相当于“伤寒”的“表热”。

太阳经俞不利,卫气与之抗争,卫阳之气不能畅于外,故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疼咳嗽等肺卫之证。

太阳经络邪阻不舒,则头痛身重,关节酸痛。

肺主皮毛,上通于鼻,外邪犯肺,则气道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嗽;鼓邪外出则喷嚏;邪逼液出则流涕。

咽喉属于肺系,受风寒则痒,热郁则痛。

若正不胜邪,内侵胸胁、肺胃,则谓“气分热证”,亦相当于阳明经腑证和里证。

本病的起因是感受风邪,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而风性轻扬,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侵袭人体,先入肺卫。

体虚邪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感风邪。

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中虚卫弱,不能输精于肺,肺气虚则不能输精于皮毛,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而发病。

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现代医学则认为,感冒最主要病原为鼻病毒(rhinovirus),该病毒属小RNA病毒科鼻病毒属,直径约15~30nm,无包膜的20面体球形颗粒。

外有蛋白衣壳,由VP1、VP2、VP3、VP4种。

4种多肽组成,核心为单股线型RNA,大约编码7500个核苷酸。

外感病机分析

外感病机分析
01
肺热证
治疗方法包括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等。药物选择方面,可 选用桑白皮、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药,以及麻黄、杏仁 等止咳平喘药。同时,也可根据病情选用银翘散、桑菊饮 等方剂进行治疗。
02
胆热证
治疗方法包括清胆泻热、疏肝利胆等。药物选择方面,可 选用龙胆草、栀子、黄芩等清胆泻热药,以及柴胡、白芍 等疏肝利胆药。同时,也可根据病情选用龙胆泻肝汤、柴 胡疏肝散等方剂进行治疗。
肠道湿热基本概念
肠道湿热是指湿热内蕴,阻滞肠道, 导致肠道传导失常,以腹痛、泄泻及 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又名大肠湿热症,是中医临床常见的 证候之一,多因饮食不节、外感湿热 之邪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大便黄稠秽臭、里急后重、小便短赤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口渴等症 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分析。通常可见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等湿热之象。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治疗方法
以清热利湿、调和气血为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 等多种治疗方法。
药物选择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功 效。同时,也可选用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
常见类型与临床表现
常见类型
根据病邪性质和脏腑受损情况,外感病证可分为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燥热 证等多种类型。
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的外感病证临床表现各异,但一般均包括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症状 。例如,风寒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等症状;风热证表现为发热重、恶 寒轻、有汗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兼证症状。

外感病症的名词解释是

外感病症的名词解释是

外感病症的名词解释是外感病症的名词解释是指由外界病原体侵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病程。

这一概念源于中医学,它认为人体健康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外感病症主要包括风寒、风热、湿邪、暑邪、燥邪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病症。

风寒是一种外感病症,主要由于人体与寒冷环境接触过久引起。

寒邪入侵人体,阻碍了经络的畅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恶寒、寒战、头痛、鼻塞、咳嗽等。

中医认为风寒主要影响了人体表浅的经络,因此治疗时需要通过发散风寒,温通经络的方法来改善症状。

与风寒相对的是风热,它主要是由热邪入侵人体所致。

在炎热的环境中暴露,或是食用辛辣、热性食物过多时,人体易受热邪影响。

风热引起的症状多与热相关,包括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目赤、便秘等。

中医治疗风热主要是清热解毒,以及清利肺胃的方法,帮助恢复体内的平衡状态。

湿邪是指潮湿的环境入侵引起的病症。

多雨、高湿度的气候或居住环境容易导致人体受湿邪侵袭。

湿邪主要影响脾胃,使其运化失常,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稀便等症状。

湿邪容易滞留在体内,因此治疗时要注意祛湿化痰,促进脾胃的功能。

暑邪是在酷热夏季引起的病症,主要与高温天气和热饮食有关。

人体过度疲劳和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容易引起体内的湿热积聚。

暑邪主要影响人体的阳气,导致烦躁、口渴、纳呆、小便短赤等症状。

中医治疗暑邪需要清热解毒,并进行祛湿化痰的处理。

最后是燥邪,燥邪是指干燥的环境引发的病症。

干燥的气候容易使人体津液流失,导致体内阴液不足,引发燥邪病症。

燥邪主要影响肺、肠、皮肤等部位,出现干咳、干嘴、皮肤干燥等症状。

中医治疗燥邪主要是补充体液,滋润阴邪。

需要注意的是,外感病症并非都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而是指一类与外界邪气侵袭相关的病症。

同时,外感病症的治疗也需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不同邪气的抵抗能力不同。

因此,中医在治疗外感病症时,常常需要结合个体情况来进行辨证施治。

总的来说,外感病症是一种与外界病原体侵犯有关的病症,主要包括风寒、风热、湿邪、暑邪、燥邪等类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之分。

且可发生演变转化。

如风寒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

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

虚实之间有先后主次的不同。

他脏及肺者,多因实致虚。

如肝火犯肺,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

痰湿犯肺者,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

甚则病及于肾,不能主气、纳气。

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

如肺阴不足,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

病理演变: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

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劳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

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

第一章 外感病证

第一章 外感病证
第一章 外感病证
第一节 感 冒
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 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 2 痒或痛,咳嗽。 3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4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5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6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风寒证 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 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 3 暑湿证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 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 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 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 1.3 感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藿香正气丸。 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 2 中药针剂 2.1 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 3~6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500ml内静滴,每日 1次。 2.2 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 40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内静滴,每日 1次。 3 外治疗法 3.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 1滴,每日滴 3~5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3.2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 1次。适用于风寒证。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外感病证概论

外感病证概论

外感病证概论
2019-02-28 05:22
中医:解鸿业
微信号bwfxhy88

风在正常情况下,是自然界气候的一种变化。

在异常情况下,如气候突变,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不能及时应变,气就成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为风邪。

风性轻扬,易于侵犯人体的上部和肌表,风性善行而数变,其症多游走不定,变化迅速。

1、辨证施治
1、1、风寒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稀。

舌淡苔白润,脉浮而紧
病机:风寒束表,肺卫不宣。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1、2、风热证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头痛,咳嗽,痰黏或痰黄,鼻流浊涕,咽痛口渴。

舌边尖红苔薄,脉浮数。

病机: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桑菊饮加减。

1、3、风入经络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或拘急不利,项强,口眼歪斜,甚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舌淡苔薄白,脉浮弦。

病机:风邪人络,络脉痹阻。

治法:祛风通络。

方药:防风汤、牵正散、玉真散等.......
待续
主任中医师:解鸿业《远程诊疗》
医师简介:解鸿业,男,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妇科、皮肤科工作50余年。

擅长心脑血管病、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及顽咳、哮喘病、肝胆病、糖尿病、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肺癌、妇科慢性炎症、月经不调及痛经、排卵不正常、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厚薄不正常不易怀孕者、妇科囊肿及各种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皮肤痤疮、瘙痒、湿疹、皮炎等病的诊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6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外感病证病机概要、2014-08-09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各项,属被动体位的是____A.角弓反张B.翻动体位C.肢体瘫痪D.端坐呼吸E.以上均非2、男性,40岁,突发性上腹部疼痛2小时来院急诊。

体格检查:腹平,全腹均有压痛,腹肌呈板样强直,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缩小。

在体检中肠鸣音消失的原因是A.肠坏死B.机械性肠梗阻C.肠运动障碍D.剧痛而不敢腹式呼吸E.炎症刺激而致肠麻痹3、女性,41岁。

反复咳嗽已3月。

咳声短促,咳吐白色黏痰,夜间较重,伴午后低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沉数。

治宜选方为A.生脉饮B.补肺汤C.桑菊饮D.沙参麦冬汤E.桑杏汤4、患儿,5岁。

突然肢体抽搐,神志丧失,持续约5分钟,自行缓解。

无发热,大便稀溏。

便常规正常。

脑电图示:可见棘、尖慢波,呈暴发现象。

其可能诊断为A.急惊风B.慢惊风C.癫痫D.化脓性脑膜炎E.病毒性脑炎5、某女,49岁。

上腹部节律性疼痛10余年。

现胃脘部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心烦,纳差,手足心热,大便干,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查胃镜示:胃溃疡。

治宜A.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B.化肝煎合左金丸C.黄芪健中汤加减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E.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6、某女,38岁。

持续发热15天,伴有头痛、乏力、腹痛、腹泻,查体:体温40℃,脉搏94次/分,肝脏于右侧肋下1cm可触及,血常规:WBC 3.0×109/L,N 0.58;ALT 98U/L,HBsAg(-)。

肥达反应“O”1:80,“H”1:160。

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病毒性肝炎B.急性菌痢C.伤寒D.疟疾E.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7、下列各项,不符合贫血诊断的是A.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 B.血清铁浓度常<8.9μmol/L,总铁结合力>64.4μmol/L C.血清铁蛋白<14g/L D.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0.9μmol/L E.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增加8、贫困地区农民孙某因儿子考上大学没钱交学费,想出卖自己的一个肾脏。

于是到某大医院询问,医生甲认为,法律并没有禁止卖肾,正好病房又有病人急需肾移植,可以满足其要求;医生乙认为,法律尽管没有禁止卖肾,但卖肾违背医学伦理,建议其考虑其他途径为孩子筹措学费。

从医学伦理的角度,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由于我国没有禁止器官买卖的法律,所以医生甲的观点可行B.由于卖肾违背医学伦理,所以医生乙的观点正确C.患者孙某的动机是为了给儿子交学费,是道德的,所以允许其出售器官D.孙某出售自体器官,可以帮助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应该允许其出售器官E.是否允许孙某出卖肾脏的前提是需要检查其身体是否健康9、休克时反映内脏器官灌注情况,简单方便的观察指标是A.精神状态B.皮肤温度、色泽C.血压D.趺阳脉搏动E.尿量10、患者,男性,54岁。

2个月前发现左肩胛骨及左上肢内侧疼痛,逐渐加重,伴有低热,2年前胸部X线检查正常。

查体:左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

X线显示左前第2肋以上至肺尖部有高密度阴影。

其诊断是A.肺门淋巴结结核B.急性粟粒型肺结核C.支原体肺炎D.支气管肺癌E.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1、患者,男,50岁。

半年来经常突发胸骨后疼痛,有窒息感,持续约1~5分钟,休息后迅速缓解。

心电图示ST段下移及T波倒置。

应首先考虑的是A.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B.初发劳累性心绞痛C.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D.自发性心绞痛E.急性心肌梗死12、酸痛的常见原因是A.火邪窜至经络B.寒邪阻滞经络C.湿侵肌肉关节D.气血亏虚E.风邪偏胜13、患者急性发病,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舌苔黄。

其病机是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C.阳热偏盛D.阳盛伤阴E.阴盛格阳14、关于HIV无症状感染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年或更长B.血中一般检测不出HIV C.抗-HIV 阴性D.无传染性E.常出现口腔毛状白斑15、患者,男,23岁。

因受寒后高热不退,烦躁,气促,痰鸣肢厥,舌红降,少苔,脉弦滑数。

其治法是A.回阳救逆,益气补肺B.清心泄热,豁痰开窍C.辛凉解表,宣肺化痰D.健脾化痰,补肾纳气E.益气养阴,燥湿化痰16、糖尿病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A.尿糖B.空腹血糖C.糖耐量D.糖化血红蛋白E.血浆胰岛素17、下列各项,不属低钾血症表现的是A.肌无力B.频发室性早搏C.血气分析pH值低于正常D.代谢性碱中毒E.嗜睡18、食管内金属异物的X线检查方法是A.硫酸钡造影法B.钡棉造影法C.胸部断层相D.胸部正侧位平片E.以上都不是19、普通型流脑的表现,下列哪项不典型A.头痛B.呕吐C.出血点D.抽搐E.巴宾斯基征阳性20、若尿细菌定量培养多少为有意义的细菌尿A.≥10/mlB.≥102/mlC.≥103/mlD.≥104/mlE.≥105/ml21、下列症状中,与表证无关的是A.发热恶寒B.苔薄白C.头身疼痛D.脉浮缓E.尿清便溏22、.男,60岁。

咳嗽气喘15年余,每至冬季加重,面色淡白,咳声无力,动则气喘,痰清稀色白,四肢轻度浮肿。

舌淡苔白,脉弱。

其证候是A.肺气虚证B.肾气虚证C.心肺气虚证D.肺脾气虚证E.肺肾气虚证23、治疗胸痹心痛之痰瘀痹阻证应首选A.半夏白术天麻汤B.大蓟饮子C.瓜蒌薤白半夏汤D.瓜蒌薤白白酒汤E.大七气汤24、心绞痛心肾阳虚证的治法是A.辛温通阳,开痹散寒B.通阳泄浊,豁痰开痹C.益气通阳,通脉止痛D.活血化瘀,通脉止痛E.益气壮阳,温络止痛25、血竭的功效是A.活血疗伤,止血生肌B.活血祛瘀,止血敛疮C.活血止血,通经止痛D.活血祛风,通经止痛E.活血化瘀,祛风止痛26、某男,66岁。

患脑梗塞后出现左侧肢体不遂,麻木不仁,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舌淡,脉微涩而紧。

治疗当首选A.黄芪桂枝五物汤B.当归四逆汤C.蠲痹汤D.小活络丹E.温经汤27、女性,7岁。

2周前曾有感冒,现觉乏力,时有胸痛,间见憋气,纳差便调,咽红咳嗽,苔黄,脉数。

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为邪毒犯心,治疗应首选A.银翘散B.失笑散C.生脉散D.葛根黄芩黄连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8、下列药物不属于杏苏散组成的是A.半夏、茯苓B.前胡、桔梗C.枳壳、甘草D.薄荷、桔梗E.生姜、橘皮29、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__A.100mlB.200mlC.300mlD.250mlE.50ml二、多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治疗暑湿袭表证之高热,应首选()A.银翘散B.麻杏石甘汤C.甘露消毒丹D.新加香薷饮E.清骨散2、男性,60岁。

上腹隐痛1年,饭后腹胀,食欲减退,体检一般情况尚可。

测定基础胃酸排出量减少,胃肠造影胃皱襞少,黏膜粗乱。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胃溃疡B.慢性萎缩性胃炎C.胃癌D.慢性浅表性胃炎E.胃黏膜脱垂症3、患者,女,58岁,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舌质淡,脉弱,治疗时应A.补益肺气B.养血宁心C.健脾益气D.益气养心E.益气补肾4、以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A.四妙勇安汤B.犀黄丸C.仙方活命饮D.大黄牡丹汤E.苇茎汤5、患儿,5个月。

急性腹泻,频繁呕吐2天,检查头颅,可能发现的体征是A.囟门逾期不闭B.囟门凹陷C.囟门高凸D.囟门宽大,头缝开解E.囟门早闭6、虚劳的治疗,以何法为主A.补益B.滋阴C.健肾D.养心E.温阳7、侵蚀性葡萄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A.阴道B.宫旁C.肺D.脑E.肝8、治疗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脉弦者,应选用A.干姜B.花椒C.吴茱萸D.高良姜E.小茴香9、属于肾经的穴位是A.阴郄B.阴市C.阴陵泉D.阴谷E.阴交10、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发作严重,时间持续在()A.1~2小时B.3~4小时C.5~6小时D.8~12小时E.24小时以上11、不属于麻子仁丸组成药物的是A.芍药B.杏仁C.大黄D.厚朴E.甘草12、李东垣氏所创,主治劳倦伤脾所致的发热,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A.竹叶石膏汤B.小建中汤C.补中益气汤D.归牌汤E.当归补血汤13、患者,女性,24岁。

停经50天,阴道少量出血3天,小腹剧烈疼痛2小时,查尿HCG(+),血压70/40 mmHg,面色苍白。

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盆腔炎B.异位妊娠C.卵巢囊肿蒂扭转D.难免流产E.黄体破裂14、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检查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A.医学专业学历B.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C.从事医学专业教学、科研的资格D.开办医疗机构的条件E.从事医学实践必须的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15、某女性,33岁。

带下量多,阴部瘙痒,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选A.知柏地黄丸B.止带方C.二妙散D.革薢渗湿汤E.龙胆泻肝汤16、发现肺癌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A.磁共振B.胸部X线检查C.癌标志物检测D.痰脱落细胞学检查E.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17、诊断早期肺心病的主要依据是A.心律失常B.胸闷气短C.肺动脉高压或右室肥厚表现D.两肺干湿性罗音E.肺气肿体征18、传染病最常见的感染过程的表现是A.潜伏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隐性感染E.病原体被清除19、妊娠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错误的是A.妊娠激素变化可以部分对抗心衰B.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心率加快C.妊娠显著加大心脏负担D.子宫增大,机械性增加心脏负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E.治疗要预防及治疗心衰,适时终止妊娠20、气滞血瘀的痛证可以见到的是A.洪脉B.虚脉C.滑脉D.实脉E.涩脉21、患者,女,16岁,未婚。

以往月经不规律,停经4个月后,20天前月经来潮,开始量少,7天后经量增多,至今量未见减少,色深红,质稠,口干烦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其证型是A.肝经郁热B.虚热C.血热D.湿热E.瘀热22、某患者胸腔积液合并剧烈胸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右心衰合并胸腔积液B.胸膜间皮瘤C.结核性胸膜炎D.肝硬化引起胸腔积液E.肺炎合并反应性胸膜炎23、治疗原发性肝癌湿热瘀毒证,应首选A.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B.茵陈蒿汤合膈下逐瘀汤C.犀角地黄汤D.失笑散合丹参饮E.柴胡疏肝散24、急性心肌梗死发热的机制是A.变态反应B.代谢障碍C.体温调节中枢失常D.神经功能障碍E.吸收热25、疼痛兼有空虚感是因为A.气机阻滞B.湿邪困阻气机C.风邪偏盛D.气血阴精不足E.瘀血阻滞26、某男,66岁。

患脑梗塞后出现左侧肢体不遂,麻木不仁,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舌淡,脉微涩而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