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提纲,旨在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历史知识。

下面是详细内容:
一、考试概述
1. 考试时间和地点
2. 考试形式和要求
3. 考试内容和权重
二、重要历史时期
1. 中国古代历史
- 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三国时期
-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时期
- 元代、明代、清代
2. 世界历史
- 古希腊罗马文明
- 中世纪欧洲
-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事件
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
- 红色革命和长征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
2. 世界历史事件
-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 冷战时期和东西德统一
- 当代重要国际事件
四、历史理论和方法
1.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学派
2. 历史的评价标准和问题解决方法
五、历史知识点记忆技巧
1. 制定复计划和时间安排
2. 制作知识点摘要和笔记
3. 运用图片、图表和关联记忆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4. 参加模拟考试和做历年真题
六、备考注意事项
1. 注意阅读和理解题目要求
2. 注意词汇和历史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3. 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以上为本次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提纲,希望对考生能在复习中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纲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纲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2.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2.过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邓小平访美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三、中日关系的改善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2.过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革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开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放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以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来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的的多边外交为积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中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外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交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1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一、二、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还设立了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其内容有: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②改革公民大会③改革五百人会议④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⑤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⑥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⑦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附件5: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考试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信息素养的发展状况。

考虑不同地域、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考试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效链接,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尽量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试题考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考试要求1.基本要求(1)知识与技能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如下:①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②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如下:①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②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③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④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⑤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⑥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下:①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关于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通知

关于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通知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通知》的通知各县(区)教体局、教研室,各市属高(完)中:为贯彻落实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相关要求,做好我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现将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通知》(赣教教研字<2010>11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广泛传达,并积极部署相关工作,使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有序、顺利地开展。

附件:《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通知》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10月27日附:关于印发江西省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通知赣教教研字<2010>11号各设区市教育局: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总体安排,2011年上半年我省将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为做好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我厅根据《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赣教基…2009‟25号),制定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现将语文、数学、英语等三科考试大纲予以印发。

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命题。

请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和学校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与省教研室联系。

附件:一、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二、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科考试大纲三、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科考试大纲江西省教育厅2010年9月29日附件一: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西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考试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迁都- 周朝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发展5. 隋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辽宋夏金的并立与战争- 宋朝的海外贸易与科技发展7. 元明清-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建立与衰落- 清朝的兴起与近代化的尝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外困境-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的共和国与帝国2.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封建制度- 大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3. 近代欧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5. 冷战与当代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欧洲的联合与亚洲的崛起-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优题速享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XXX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2.XXX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4.表l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

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5.1902年,清政府官员XXX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

1905年12月22《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变革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成就:冶金1、青铜: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二、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新品种金宝地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控制严格: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空间),按时开市闭市(时间)有专职官员市令或者市长管理。

2、唐:坊、市分开,定时开市,闭市。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卷说明(高中历史)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卷说明(高中历史)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试卷说明(适用于2021级高中学生)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7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3.试卷题型结构二、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例1]“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与材料反映的思想相一致的是A .“三教合归儒”B .“良知”即是“天理”C .工商皆本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例2]表1可推测A .非洲东部的商贸交往范围广B .美洲文明独具特色C .桑海的手工业和商业较发达D .非洲文明源远流长表1出土地点出土瓷器所属时期瓷器种类马林迪海岸区——格迪(肯尼亚)12—17世纪青瓷、元代青花瓷、元代釉里红瓷、明代青花瓷等基尔瓦(坦桑尼亚)12—15世纪青瓷、元代青花瓷、明代青花瓷等奥贝尔、奥博巴、谢赫巴卡布等(埃塞俄比亚)12—17世纪青瓷、明代青花瓷等(二)综合题试卷结构题型(考试内容)题量(个)分值(分)第I 卷选择题2060第II 卷综合题340[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新疾病,印第安人的抵抗力极其脆弱,和西班牙人几乎人人免疫恰成鲜明对比。

西班牙人在来美洲之前已取得免疫力……他们竟不会被天花击倒——铁定只有神,才能有这等护身盾牌。

——摘编自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人来美洲”的影响。

材料二第八章西欧走出中世纪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生产关系的质变二、社会政治的新变化第二节开辟新航路一、新航路的开辟二、殖民扩张和反抗斗争第三节文艺复兴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及其传播二、中世纪晚期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第四节宗教改革一、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二、西欧宗教改革的发展材料二中,你认为新航路开辟放在第二节是否合适?如果合适,请说明理由。

如果不合适,请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理由。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学科说明
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编制而成。

一、命题原则
坚持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历史与思想品德合卷,采用开卷笔试考试形式;全卷满分共120分,思想品德70分,历史50分;考试时间共为120分钟。

(二)试卷版面
历史与思想品德共8面,历史占3面。

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即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判断题,即判断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

3道综合题中,第16题和第17题为材料解析题,分值为“4分+6分”或者“5分+5分”;第18题为综合探究题,分值为10分。

6:2.5:1.5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第1课: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简单使用);2、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综合使用);3、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识记);第2课: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理解);第3课: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理解);2、“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识记);3、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理解);第4课: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识记);第5课: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识记);第6课:1、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简单使用);2、“文学三杰”(识记);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和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理解);第7课:1、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识记);2、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识记);3、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启蒙运动的意义(简单使用);第8课: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综合使用);2、《九章算术》(识记);3、《授时历》(识记);4、《齐民要术》(识记);5、《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作者、地位(理解);第9课:1、《诗经》(识记);2、唐诗繁荣的条件(理解);3、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元曲的代表人物(识记);4、明清小说的代表作(识记);第10课:1、汉字的演变脉络(识记);2、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及书法家王羲之(识记);3、《清明上河图》(识记);4、京剧的出现(识记);第11课:1、伽利略、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理解);2、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理解);3、量子论的代表人物(识记);第12课:1、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识记);2、达尔文的进化论(简单使用);第13课:1、瓦特改制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影响(识记);2、法拉第的贡献和电气革命的影响(识记);第14课:1、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识记);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理解);3、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理解);第15课: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识记);第16课: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简单使用);2、三大政策(识记);3、提出新三民主义的时间、会议及新三民主义的作用(理解);第17课: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提出(识记);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综合使用);第18课: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识记);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识记);第19课:1、“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飞行成功的意义(简单使用);2、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及其意义(简单使用);第20课:1、“双百”方针(识记);2、“文革”结束后,我国文艺学术繁荣的原因(理解);第21课:1、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识记);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理解);第22课:1、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简单使用);3、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第23课:1、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2、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3、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代表作及作者(识记);4、19世纪印象画派代表作及作者(识记);5、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第24课: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史复
- 原始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 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 古代帝国的兴衰和文化成就
二、近代史复
-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 辛亥革命与共和中国的建立
-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革
-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三、现代史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外交政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四、历史知识点梳理
- 历史名词解释
- 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联性
- 名人传记与历史事迹
- 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历史解析与思考
-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 历史事件的原因与结果分析
- 历史经验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借鉴
- 历史对未来的指导作用
六、复方法与技巧
- 定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
- 制定复计划与时间安排
- 多种渠道获取历史资料
- 积极参与历史学科讨论与交流
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____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 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 俄国十月革命(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 “斯大林模式”(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1929 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 罗斯福新政(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 现代科学技术(1) 相对论和量子论(2) 现代信息技术6.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 文学的主要成就(2)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4现代中国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 “文化大革命”(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 大众传媒的发展5.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孙中ft的三民主义(2) 毛泽东思想(3) 邓小平理论(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 教育事业的发展5选考内容。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关于2024历史学的考试大纲
2024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考试是对考生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旨在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考试内容
1.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形成。

(2)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

(3)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建立汉朝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4)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南北朝时期。

(5)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2)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 世界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古代埃及文明。

(2)古代希腊文明。

(3)古代罗马文明。

(4)中世纪欧洲文明。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 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具体分值分配可参考历年真题。

3. 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历年真题。

2013江西省高考会考历史复习提纲

2013江西省高考会考历史复习提纲

2013江西省高考会考历史复习提纲(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江西省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江西省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江西中考考纲解读(历史)江西中考历史学科《说明》是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编制的。

对《说明》进行研究解读,既能够对中考命题内容与要求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将考点知识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应对中考,也能够使学生和老师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向社会发展。

考纲解读一、命题依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

考纲解读二、目标能力与要求(一)关于学生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时代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等。

(二)关于老师《说明》也相应地符合对教师“课程评价”的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消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三)知识能力级别要求说明1识记能够知道史实的基本情况,把握史实的内容,加以记忆。

如知道、了解、说出、列举、举例、复述、描述、识别、辨认等。

2理解能够把握史实的因果关系、性质、特征、意义、影响和史实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对所给史实进行解释、推断和区分等。

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推断等。

3运用运用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初步分析和综合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推广、论证及评述,完成历史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江西省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西省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考试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应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善于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应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试卷的构建应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具备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不同视角发现、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

二、考试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试题符合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 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选用的情境素材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文字表述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基础性原则。

依据高中历史必修模块命题,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注重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20%,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10%。

3.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4.时代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三、考试要求
1.考试目标要求
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测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以上测试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的。

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力求三者兼顾。

(1)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线索。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学习中养成的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能力测试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

考试说明中“知道、了解、说出”等测试目标,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列举、简述、概述、认识”等测试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要求;“比较、分析、探究”等测试目标,属于应用层次要求。

2.考试能力要求
历史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历史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理解:领会历史概念、现象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

简单运用:指运用所学知识简析历史问题,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简述、说明、分析问题。

综合运用: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历史问题,是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最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联系社会实际,贴近时代,以正确的观点方法,评价、比较、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考试范围与考试模块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将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Ⅱ)、历史必修(Ⅲ)三个模块的25个学习专题,列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范围。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非选择题40分,共5小题。

2.内容比例:历史(Ⅰ)约40%,历史(Ⅱ)约30%,历史(Ⅲ)约30%。

3.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

容易题:难度值0.80以上,约占70%,
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60—0.80,约占20%,
较难题:难度值0.40—0.60,约占10%。

全卷难度值:0.7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