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
《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本文关键词:悲剧性,活着,意义,形象,徐福贵《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本文简介:"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1]序这是余华对人生的独特诠释。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冷眼旁观式的写作方式向读者叙述了主人公徐福贵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性形象及其意义本文内容:"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1]序这是余华对人生的独特诠释。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冷眼旁观式的写作方式向读者叙述了主人公徐福贵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展现了人类灵魂深处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的生存欲望,传达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福贵一生经历了从任性纨绔的富家子弟到贫穷苦难的孤寡老人的巨大变化,目睹了所有亲人死于自己面前的残酷现实,也经历了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时期[1]序。
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变迁共同构成了福贵苦难的一生。
面对接踵而至的苦难,福贵并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乐观、坚强的活着。
本文将结合福贵的人生历程,分析这一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纨绔任性、乐观愚昧、平凡坚韧等特点,探讨其悲剧性形象的意义。
一、福贵:纨绔任性的"垮掉一代"福贵这一人物形象从某些方面来看颇似美国文学中"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主要指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福贵年轻的时候,是典型的"垮掉一代"类的纨绔子弟。
余华《活着》中的苦难意识与人性探究
余华《活着》中的苦难意识与人性探究《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其深沉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漫长岁月中所经历的苦难,以及在苦难面前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复杂与坚韧。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原本是一个富家子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他的放纵和挥霍最终导致了家庭的衰败。
他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少爷变成了一个贫苦的农民,这一巨大的身份转变成为了他苦难人生的开端。
在之后的岁月里,福贵经历了战争的硝烟、饥荒的折磨、亲人的相继离世。
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仿佛生命本身就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着他在无尽的苦难中继续前行。
在福贵的一生中,苦难如影随形。
战争让他流离失所,险些丧命;饥荒使他饱受饥饿之苦,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
而亲人的离去,更是一次次地刺痛他的心灵。
他先后失去了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每一次的失去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然而,福贵并没有被苦难击倒,他在每一次的挫折中都选择了继续活下去。
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坚守,让人不禁思考: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享受幸福和快乐,还是为了承受苦难和痛苦?余华通过福贵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苦难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苦难。
苦难似乎成为了生活的常态,而人们在苦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但正是这种无力感,更加凸显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福贵的故事告诉我们,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对生活的希望。
在探讨苦难的同时,《活着》也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
福贵在经历了家庭的衰败和生活的磨难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从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变成了一个勤劳、善良、懂得珍惜的人。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苦难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在面对苦难时,福贵展现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坚韧。
他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负,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
同时,他也关心着身边的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然而,人性并非只有美好的一面。
在小说中,我们也能看到人性的丑恶和自私。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云南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中学邓怀仙摘要:《活着》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人——福贵充满苦难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巨大变化,甚至承受了所有的亲人全都死在自己前面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相伴度过余生。
面对一次又一次苦难遭遇的沉重打击,福贵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死亡,他总是忍耐、坚强、乐观的活着。
作者塑造福贵形象的根本意义在于启迪人们认识活着的真谛,最终告诉人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关键词:苦难遭遇、坚强乐观、活着的真谛《活着》是余华在20世纪风靡文坛的先锋作品。
他以一种俯视人生的高度,穿透种种表象,揭示了活着的真谛。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年轻时衣食丰裕,吊儿郎当,嫖赌成性。
疯狂赌博中输光家产,由“少爷”沦为“穷人”。
继而气死父亲,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接走,母亲劳累成疾,福贵进城抓药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枪林弹雨中侥幸存命,回到家,老娘已死,爱女凤霞因为高烧而成了哑巴。
屡遭不幸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团圆的家。
他欲靠自己在泥土里扒拉养活一家。
但贫穷还是威逼他送掉女儿以供儿子上学。
成年累月的劳累使妻子积劳成疾患了软骨病,儿子为了救县长的夫人——校长而被抽干血身亡。
女儿好不容易出嫁并怀有身孕,却因为产后大出血死去,妻子也相继撒手西去。
圆满的家庭缺口屡现,最后只剩他与女婿、外孙相依为命,可谓祸不单行。
亲人惨死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不久女婿也撒手归天,外孙在饥荒中被外公亲手煮的豆撑死。
可以说,常人所有的不幸都聚集在他的生命旅途中。
死亡、贫穷、苦难是他生活中的主旋律,他身边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被死神相继带走。
他却卑微而坚强地忍受着生活中的苦难和意外,虽然伤痕累累,但他却能努力而又淡然的活着。
他生命最终的升华是启示人们生命的意义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
浅析余华作品《活着》中的生与死
浅析余华作品《活着》中的生与死在余华的《活着》中,生与死的主题贯穿始终,以一种深沉而质朴的方式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命运的无常。
这部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却以最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以及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们所展现出的无奈与希望。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本是个富家子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他的放荡不羁和挥霍无度使他家道中落,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苦难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死亡如影随形,不断地夺走他身边的亲人。
先是他的父亲在他赌博输光家产后气死,母亲也在贫困和疾病中离世。
随后,他在战争中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发现女儿凤霞因一场大病变成了哑巴。
妻子家珍是福贵生命中的一抹温暖。
她勤劳、善良、坚韧,始终陪伴在福贵身边,不离不弃。
即使生活艰辛,家珍也从未抱怨,而是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然而,她最终也因劳累和疾病离开了福贵。
儿子有庆是个活泼可爱、善良懂事的孩子。
他每天都要跑很远的路去学校,却从不叫苦。
但命运却残酷地夺走了他的生命,他因给县长夫人输血过多而死。
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的情节,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消逝。
女儿凤霞长大后嫁给了二喜,本以为生活会渐渐好转,可凤霞却在分娩时大出血去世。
紧接着,女婿二喜在工作中意外身亡,只留下了外孙苦根。
然而,就连苦根这最后的希望,也在贫苦的生活中因为吃豆子过多而夭折。
在一系列的死亡面前,福贵却依然坚强地活着。
他的活着,并非是对命运的屈服,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接纳。
每一次亲人的离世,都像是在他的心上划了一道口子,但他没有被痛苦击倒,而是选择带着回忆继续前行。
《活着》中的死亡,并非是简单的生命终结,而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的生命如同蝼蚁,随时可能被命运的车轮碾碎。
有庆的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的滥用;凤霞的死,则揭示了医疗条件的落后和生活的艰辛。
这些死亡,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哀。
福贵的悲剧个人原因
福贵的悲剧个人原因福贵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悲剧命运主要是由于他的个人原因所致。
福贵原本是贾府中的一个小仆人,因为他聪明能干、勤劳肯干,得到了贾府一众人的喜爱和重用。
然而,正是因为他个人的一些缺点和错误选择,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福贵虽然聪明能干,但他却缺乏足够的智慧和见识。
他对于贾府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心机算计并不了解,对于贾府内部的争斗和权谋毫无察觉。
在贾府中,他过分相信别人的好意,不懂得防范和保护自己,从而被人利用和欺骗。
尤其是在和贾琏之妾薛宝钗的交往中,福贵被薛宝钗的美貌和甜言蜜语所迷惑,毫无警觉地成为了她的工具和帮凶,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福贵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能力。
他对于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无法控制,经常陷入情感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他对于美色的欲望和对权力的渴望使他在面对薛宝钗的诱惑时没有抵抗力,被她的美貌和甜言蜜语迷惑,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私欲。
福贵的这种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家庭破裂和个人命运的颠沛流离。
福贵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他的贪婪和贪心。
他对于财富和地位的追求使他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不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他在和贾琏之妾薛宝钗的勾结中,为了谋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不惜出卖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底线。
这种贪婪和贪心最终导致了他个人命运的崩溃,使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悔恨之中。
福贵的悲剧命运主要是由于他的个人原因所致。
他缺乏智慧和见识,无法看清贾府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心机算计;他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能力,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他贪婪而贪心,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
这些个人原因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使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悔恨之中。
福贵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命运,懂得自我约束和自律,避免贪婪和贪心的行为,从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云南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中学邓怀仙摘要:《活着》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人——福贵充满苦难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巨大变化,甚至承受了所有的亲人全都死在自己前面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相伴度过余生。
面对一次又一次苦难遭遇的沉重打击,福贵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死亡,他总是忍耐、坚强、乐观的活着。
作者塑造福贵形象的根本意义在于启迪人们认识活着的真谛,最终告诉人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关键词:苦难遭遇、坚强乐观、活着的真谛《活着》是余华在20世纪风靡文坛的先锋作品。
他以一种俯视人生的高度,穿透种种表象,揭示了活着的真谛。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年轻时衣食丰裕,吊儿郎当,嫖赌成性。
疯狂赌博中输光家产,由“少爷”沦为“穷人”。
继而气死父亲,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接走,母亲劳累成疾,福贵进城抓药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枪林弹雨中侥幸存命,回到家,老娘已死,爱女凤霞因为高烧而成了哑巴。
屡遭不幸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团圆的家。
他欲靠自己在泥土里扒拉养活一家。
但贫穷还是威逼他送掉女儿以供儿子上学。
成年累月的劳累使妻子积劳成疾患了软骨病,儿子为了救县长的夫人——校长而被抽干血身亡。
女儿好不容易出嫁并怀有身孕,却因为产后大出血死去,妻子也相继撒手西去。
圆满的家庭缺口屡现,最后只剩他与女婿、外孙相依为命,可谓祸不单行。
亲人惨死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不久女婿也撒手归天,外孙在饥荒中被外公亲手煮的豆撑死。
可以说,常人所有的不幸都聚集在他的生命旅途中。
死亡、贫穷、苦难是他生活中的主旋律,他身边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被死神相继带走。
他却卑微而坚强地忍受着生活中的苦难和意外,虽然伤痕累累,但他却能努力而又淡然的活着。
他生命最终的升华是启示人们生命的意义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云南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中学邓怀仙摘要:《活着》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人——福贵充满苦难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巨大变化,甚至承受了所有的亲人全都死在自己前面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相伴度过余生。
面对一次又一次苦难遭遇的沉重打击,福贵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死亡,他总是忍耐、坚强、乐观的活着。
作者塑造福贵形象的根本意义在于启迪人们认识活着的真谛,最终告诉人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关键词:苦难遭遇、坚强乐观、活着的真谛《活着》是余华在20世纪风靡文坛的先锋作品。
他以一种俯视人生的高度,穿透种种表象,揭示了活着的真谛。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年轻时衣食丰裕,吊儿郎当,嫖赌成性。
疯狂赌博中输光家产,由“少爷”沦为“穷人”。
继而气死父亲,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接走,母亲劳累成疾,福贵进城抓药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枪林弹雨中侥幸存命,回到家,老娘已死,爱女凤霞因为高烧而成了哑巴。
屡遭不幸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团圆的家。
他欲靠自己在泥土里扒拉养活一家。
但贫穷还是威逼他送掉女儿以供儿子上学。
成年累月的劳累使妻子积劳成疾患了软骨病,儿子为了救县长的夫人——校长而被抽干血身亡。
女儿好不容易出嫁并怀有身孕,却因为产后大出血死去,妻子也相继撒手西去。
圆满的家庭缺口屡现,最后只剩他与女婿、外孙相依为命,可谓祸不单行。
亲人惨死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不久女婿也撒手归天,外孙在饥荒中被外公亲手煮的豆撑死。
可以说,常人所有的不幸都聚集在他的生命旅途中。
死亡、贫穷、苦难是他生活中的主旋律,他身边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被死神相继带走。
他却卑微而坚强地忍受着生活中的苦难和意外,虽然伤痕累累,但他却能努力而又淡然的活着。
他生命最终的升华是启示人们生命的意义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浅析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
《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福贵在中国动荡时期的人生故事。
福贵是一个充满着善良和坚韧精神的人物形象,通过他的遭遇和经历,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强大和社会的残酷。
福贵是一个具有坚韧精神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福贵经历了家族的衰败、身世的变故、饥饿的煎熬、家人的离世等一系列困难和痛苦,但他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和对家人的责任。
他通过卖唱、捡破烂等方式艰难维持生计,从不向现实妥协,展现了他的顽强和勇敢。
其次,福贵是一个富有善良品质的人物形象。
他对待家人无私无畏,把生活的重担扛在了肩上,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和照料家人。
在困境中,他不仅没有向家人索取任何东西,反而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他的善良和宽容让人感动,也显示了他内心的高尚品质。
最后,福贵是一个被动的人物形象。
尽管福贵在生活中经历了诸多痛苦和不幸,但他却一直没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
他没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没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顺从命运的安排。
这种被动性让福贵的形象显得有些消极,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于人性的思考。
福贵是一个具有坚韧精神、善良品质但又被动的人物形象。
他的形象展示了在中国动荡时期普通农民所承受的苦难和生活的
艰辛,同时也借此反思了人性的强大和社会的残酷。
通过福贵的形象,读者可以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可贵之处。
苦难中成长——论《活着》中福贵的一生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苦难中成长——论《活着》中福贵的一生田娟 四川省商务学校摘 要:余华小说《活着》展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接连不断的苦难。
本文从造成福贵苦难人生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福贵一生苦难的客观原因有传统的思想桎梏,动荡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贫穷环境,主观原因则是与自我精神追求和默默承受一切的态度有关。
而在苦难的折磨下,也使得福贵自身得到成长。
关键词:苦难;逆来顺受;坚韧;淡然作者简介:田娟(1985.2-),女,四川会理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38-02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会经历从生到死这一生命过程。
因为独特,所以每个人生活的状态都不相同。
在余华的笔下,福贵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但比起福贵憨厚、朴实的形象来说,给我们更深刻的印象是福贵比祥林嫂还悲惨的人生经历。
一、造成苦难人生的原因生活不是一帆风顺,苦难是生活的点缀。
福贵一生苦难的经历除了与自身相关,还与历史、社会、国家等相关。
(一)传统思想桎梏1.“宿命论”思想的影响“宿命论”最早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方。
“它是指人生中早已注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祸福、贫富贵贱等或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
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人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注定的,由上帝或上天预先安排,人无法改变。
”在中国的社会中,大家都相信“命”是上天安排注定的。
人拥有的一切生来就是安排好的,在自我的思想观念中深深地受到“宿命论”的影响。
在面对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尤其相信上天安排,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会得到解决,一方面放任自流,一方面在内心安慰自己。
“后来我就想开了,觉得也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这都是命。
”“我啊,就是这样的命。
”福贵因为把家产输给龙二没有被拉去斗地主,没有因此被枪毙,保住了生命,他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福气,因此感到幸运,相信命,并对以后的命遐想无限;根本没意识到这是社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中国农村一个叫徐福贵的家庭的悲惨故事。
徐福贵的悲剧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徐福贵的出身和命运。
徐福贵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家庭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生活艰苦。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徐福贵从小就没有太多机会接受教育和知识的积累,他的人生选择空间非常有限。
他只能依赖自己的劳动去维持生计,而且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也受到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影响,比如战争、政治运动等等,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悲痛。
第二,徐福贵的人生经历。
在《活着》的故事情节中,徐福贵从一个普通农民逐渐成为一个大地主,到最后又重新回到了被欺压的角色,甚至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
他在全书中的人生经历可以被称为一次致命旅程,他经历了疾病、贫穷、失落、苦难、欺压和死亡,被命运不幸地推向了所向无敌的结局。
第三,徐福贵的人生观。
在小说中,徐福贵一直坚信:“人生不能有过多的欲望和奢求,只要活着就是幸福的”。
这句话反映了他浅薄的人生观和悲观主义倾向,他往往低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认为生活给予他的都是苦难和负面的因素,无法突破现实的限制和束缚。
这种观念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痛苦之中,最终走向了坟墓。
第四,徐福贵的家庭和婚姻关系。
徐福贵的家庭一直处于贫穷和破败的状态,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没有能力为他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支持。
尤其是妻子,她身患重病,一直在他的身边寸步不离,给他带来了重负和精神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徐福贵的婚姻关系破裂了,他也没有能力给予妻子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从而造成了彼此的痛苦和离别。
在总体上,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刻画了一个困扰中国农民的普遍问题,即生存和尊严的冲突。
他生活在一个物欲主义、阶级矛盾、社会灾难和价值混淆的时代,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机会去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无法摆脱逆境的困扰。
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且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失败和阻碍,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残酷和无奈的现实。
论余华小说《活着》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目录一、历史原因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二、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三、各个人物悲剧命运分析四、人为什么要活着五、参考文献余华:〈〈活着〉〉,作家出版社,2010年1月胡山林:〈〈文学与人生〉〉,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胡适:〈〈人生大策略〉〉,第1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论余华小说《活着》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内容摘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感染读者,无论是开怀大笑,还是回眸微笑,无论是含泪冥思,还是泪湿衣襟。
余华先生的《活着》就是这类能使读者为之疯、为之狂、为之颠的作品,当你走进去,你就不想出来,小说主人翁“富贵”总是在你喘息间跳出来,引领你去关注他生活的每个细节。
有人说《活着》是写为了活着而活着,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然而我在小说中却读出了“悲”,含泪的悲,笑出声音的悲。
小说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示出一幅幅生活画面,但这些画面无不透露出生活的苦难,活着的艰辛。
可以说小说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性。
关键词:感染读者生活苦难悲剧性“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余华在小说《活着》中文版自序中这样说道。
是呀,一位只以金钱,名誉为追求目标的作家,他们是不会看到平凡生活的苦与乐,喜与悲,他们只是通过胡片乱造来欺骗读者,这样的为学只能称为“伪文学”。
脱离了内心世界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是不会经久不衰的。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总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阐释着普通、平凡人的生活常态。
尤其以《活着》为代表作。
他将普通人的命运绘成一幅幅生活的画面慢慢在你面前展开。
人具有社会性,决定了必须在社会的大背景下生活,不一样的社会背景,人就会有不一样的生存状态。
《活着》依附了社会大环境,细致地描写了这种大环境下普通人的生活。
小说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示出一幅幅生活画面,但这些画面无不透露出生活的苦难,活着的艰辛。
可以说小说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性。
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是如何来的呢?一、历史原因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当时封建残余思想还在人们心中存留,地主阶级的剥削性根深蒂固,地主阶级的享乐性,养成了他们好逸恶劳的习惯,小说《活着》的主人翁徐富贵就是典型的形象。
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浅论《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福贵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然而他的命运却因为嗜赌成性而急转直下。
在输
光所有家产后,他的父亲气死,母亲则被迫变卖首饰租间破屋过活。
一年后,
他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他。
这时的福贵陷入了一生中的最低谷,然
而他并没有放弃,开始痛改前非,为了生存而努力。
福贵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曾靠演皮影戏为生,用自己的技艺养家糊口。
尽管生活
如此艰难,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幽默和机智面对生活的困境。
福贵的命运虽然悲惨,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
当家珍因病去
世时,他抱着家珍的尸体一步步走向西村口,将她埋在了埋着儿子有庆的地方。
他的内心痛苦难以言表,但他并没有崩溃,而是更加坚定了对生活的执着。
福贵的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他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生
命的意义,顽强地活着。
他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
对命运的抗争,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总的来说,《活着》中的福贵是一个坚强、乐观、执着的人物形象。
他的命运虽然悲惨,但他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他的形象深刻地揭
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试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云南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中学邓怀仙摘要:《活着》用第一人称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人——福贵充满苦难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富裕到贫穷的巨大变化,甚至承受了所有的亲人全都死在自己前面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相伴度过余生。
面对一次又一次苦难遭遇的沉重打击,福贵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死亡,他总是忍耐、坚强、乐观的活着。
作者塑造福贵形象的根本意义在于启迪人们认识活着的真谛,最终告诉人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金钱、地位、权利,甚至不是为爱情、亲情而活。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
关键词:苦难遭遇、坚强乐观、活着的真谛《活着》是余华在20世纪风靡文坛的先锋作品。
他以一种俯视人生的高度,穿透种种表象,揭示了活着的真谛。
《活着》中的福贵出生于富裕地主家庭,年轻时衣食丰裕,吊儿郎当,嫖赌成性。
疯狂赌博中输光家产,由“少爷”沦为“穷人”。
继而气死父亲,怀孕的妻子家珍被岳父接走,母亲劳累成疾,福贵进城抓药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枪林弹雨中侥幸存命,回到家,老娘已死,爱女凤霞因为高烧而成了哑巴。
屡遭不幸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团圆的家。
他欲靠自己在泥土里扒拉养活一家。
但贫穷还是威逼他送掉女儿以供儿子上学。
成年累月的劳累使妻子积劳成疾患了软骨病,儿子为了救县长的夫人——校长而被抽干血身亡。
女儿好不容易出嫁并怀有身孕,却因为产后大出血死去,妻子也相继撒手西去。
圆满的家庭缺口屡现,最后只剩他与女婿、外孙相依为命,可谓祸不单行。
亲人惨死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不久女婿也撒手归天,外孙在饥荒中被外公亲手煮的豆撑死。
可以说,常人所有的不幸都聚集在他的生命旅途中。
死亡、贫穷、苦难是他生活中的主旋律,他身边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被死神相继带走。
他却卑微而坚强地忍受着生活中的苦难和意外,虽然伤痕累累,但他却能努力而又淡然的活着。
他生命最终的升华是启示人们生命的意义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人类苦苦追寻的一切不过是虚妄而已。
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分析
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分析廖 健(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州 448004)摘 要:《活着》这部小说属于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是具有先锋意义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余华塑造了徐富贵悲剧人物形象,讲述了徐富贵从大地主家庭中的少爷变成艰苦穷人,经历亲人的生离死别,也只能活着,不断地奔波。
文章就余华《活着》中徐富贵的悲剧形象,将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反映出的人性弱点与缺陷阐述出来。
关键词:余华;《活着》;悲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092(2020)01-0240-02余华《活着》中的徐富贵之所以有悲剧的形象,主要是受到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的影响,其主要从大地主家庭中的少爷形象,转变为艰苦穷人的形象,在这个转变中经历了很多痛苦与悲剧。
1 余华《活着》中徐富贵悲剧形象塑造在《活着》的这部小说中,徐富贵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生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青年阶段他更是吃喝嫖赌无所不作,不愿意帮助自己的父亲打理家业。
徐富贵甚至因为自己赌博成瘾,将自己的家业全部输光,导致其从富家公子变成了底层社会的人民。
并且父母也因为徐富贵不孝顺,相继因病去世,可以发现,徐富贵的人生已经从美好向着悲剧发展,在人生一开始的阶段,徐富贵享受着富贵的生活,没有体验过贫穷、饥饿,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家业,甚至挥霍着金钱与青春,这也为他后来悲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但是,徐富贵却以宿命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在后来的贫穷生活中,消极生活、默默忍受。
徐富贵的女儿因为高烧不退而变成哑巴,儿子也因为给县太爷夫人治病,所有的血液都被抽干,女儿也在后来的分娩过程中因为大出血死亡,女婿被夹死,到后来外孙也因为过于饥饿,食用很多豆子撑死。
在经历这些之后,徐富贵感到命运无常,明白了最初的吃喝嫖赌只是虚妄,如果不是因为不顾家业、贪图享乐,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徐富贵认为自身的悲剧人生是由命运控制,在最初阶段的赌博过程中,失去很多财富,并不相信命运会剥夺自己的财富,而是不断下注在赌场中挥霍家产,甚至还想在赌场中把财富重新赚回来,这和他后来的言行相互违背。
《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
《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关于《《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中也不放弃。
从福贵身上人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余华小说;悲剧人生;思考[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2-0184-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86 [本刊网址]http:∥《活着》是余华在1992年创作的经典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徐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的悲剧人生。
福贵在面对生活中一次次的苦难木然面对,一种存在的悲哀让人油然而生。
虽然福贵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死亡,但他却依然挣扎地活着。
福贵面对人生苦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告诉人们:面对不完全的生命状态,要想“活着”就要有能承受生命中苦难的毅力,时时挣扎在苦难深渊也不放弃,哪怕是阿Q的精神。
从普通农民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本真力量的强大,看到了人类最顽强的生命力。
但同时也看到了一种仅追求“活着”的人生悲哀。
一、福贵的悲剧人生《活着》的开头写到作者在一个夏天刚刚来临的季节,在乡间地头遇到了个叫做福贵的老人。
当时福贵正在开导一头叫做“福贵”的老牛。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走呀,走呀。
”一个老人把自己的名字起给了一头同样老的牛,并跟牛讲道理,可见其脑海中对农民地位的认可,不可改变根深蒂固。
当老人又对牛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的时候,作者忍不住好奇,走进老人,询问这头牛到底有几个名字。
一个悲惨故事的回忆就此拉开序幕。
在老人不断回忆中,福贵的悲剧形象慢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悲剧命运
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悲剧命运作者:段璞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8期一个经历过最坏年代的作家,余华出生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民作为阶层里最苦难的人群,那是一个不愿被记忆的时代。
在他成人之后,虽然历史的阴霾在逐渐散去,但仍挥不散。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提出,西方思潮不断进入中国,经历过“文革”中思想专断的知识分子们,更加清晰的知道文化独断的可怕。
他们学习、借鉴西方文化思潮,从建国初一味地赞颂社会主义到文革时期的模式化文学,而最初余华的作品也如常,直接叙述的暴力文学,血淋林的揭开了社会民众的伤疤,在《兄弟》一文里,宋凡平去接妻子,被认为反动派,让六个戴红袖章的男子像野兽一样追着打,他根本没有想逃跑,只是上前解释,文章写到:“乱棍瞬间砸到了他的头上,宋凡平头破血流的倒在了墙角,六根木棍疯狂地抽打着他,直到木棍纷纷打断,然后就是12只脚,他们的脚又是踩、又是踢、又是蹬,连续了十多分钟……”[1]P23也许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可是这在他奋力反抗时,红袖章将折断后锋利地木棍像刺刀一样刺入了他的腹部,鲜血呼呼地涌出来,可是再次将他打倒,这一次宋凡平开始求饶,他真切的感觉到活着的遥远,最后,他的身体像漏了似的,到处喷溅鲜血……回到文中来看,福贵在三年当兵奴役生活里,被折磨殴打不止不说,家中母亲得病没钱治病而死,女儿因生活贫瘠高烧而成了哑巴,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常人不能想象的程度而真实的发生在了福贵身上……赤裸裸的直面死亡、直击心灵,用余华自己的话来说,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2]P45。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正是经历过了文化大革命的锻造,时代的变迁,改革开放的实施,一系列社会的变化他既是经历者,同样也是见证者,他更清楚什么可以拯救这个时代下的人们,咆哮暴力是不能感化人们,有可能还会激化矛盾,把命运的思考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用思想的解放作为净化灵魂的洗涤。
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摘要]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
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
他在无奈中遭遇一次又一次无法回避的苦难,在不可改变的现实状态中被妥协,生命的沉重让他感到更为深刻的痛苦。
痛苦让福贵得以成长,面对痛苦时福贵选择用坚忍承受命运给予他的苦难,这种坚忍让福贵拥有了将生命继续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回忆,成了福贵消解苦难的良药。
在不断的回忆中,锥心的苦难慢慢被冲淡,幸福在脑海中日渐鲜明。
探究福贵悲剧命运的原因除了有他自身的原因,还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
福贵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关键词]福贵形象悲剧原因《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
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他在无奈中遭遇苦难,在坚忍中承受苦难,在回忆中消解苦难。
造成福贵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的,有福贵的自身原因,也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
本文就福贵形象及其悲剧命运作如下探讨。
一、福贵一生苦难的悲剧命运《活着》是一部具有强烈有悲剧意识的作品,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从遭遇苦难,到承受苦难,最后苦难得以被消解,他一生命运是有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一)在无奈中遭遇苦难福贵的故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男人的故事。
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的那几代人,他们承受了战争、饥饿、贫穷、十年浩劫,一切生命最残酷的方式都以他们的生命做了实验,这个实验使人的生存状态直达底线,那就是“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芒种论坛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康佳琼(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重庆401331)摘要:《活着》这一部小说之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徐福贵的人生悲剧看似命运使然,实际上是徐福贵自身由于长时间的溺爱,最后败光家业,导致家庭悲剧命运的恶性循环。
而徐福贵的悲剧在于他不敢直面人生的真实,而选择用宿命逃避自己人生当中的种种苦难。
从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当中,可以看到为了活而活的人生悲剧,余华通过这一个形象更多发出了批判和警醒的思想。
关键词:徐福贵;《活着》;余华;悲剧形象《活着》这一部小说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作品,在这一部具备先锋意义的小说当中,余华塑造了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徐福贵,徐福贵从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的少爷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艰苦的穷人,经历了自己亲人的种种生离死别,到最后仍然为了活下去不断奔波。
《活着》通过徐福贵的种种忍耐以及痛苦的生活,让徐福贵展现出非常独特的人文价值,透视人性当中的种种弱点和缺陷。
一、《活着》无常的命运对于徐福贵悲剧形象的塑造在《活着》这一部小说当中,徐福贵是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出生的人,他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年轻的时候,更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根本不愿意帮助自己的父亲打理家业。
徐福贵因为嗜赌成性,最后将自己家庭当中的种种家业都在赌博场上输光了。
这让徐福贵从一个非常富贵的阔公子,跌落到社会底层中苟延残喘,而他的父亲和母亲也因为徐福贵的不孝,相继罹患疾病去世。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福贵的人生是从美好走向了痛苦,和渐入佳境的家庭不同,徐福贵一开始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没有忍饥挨饿,所以他根本不珍惜自己家中的产业,而是恣意妄为地挥霍自己的青春和金钱,这也导致徐福贵根本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好的命运。
但是徐福贵却采用了宿命的方式去为自己的因循怠惰找来了借口,以宿命为自己人格当中的缺陷找到了遮羞布,这样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是非常的愚昧的。
徐福贵的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后来对其人生当中的消极生存以及默默忍耐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活着》:生命与命运的珍贵
活着:生命与命运的珍贵一、简介《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小说,于1992年出版。
该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触发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部小说所表达的生命和命运的珍贵。
二、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普通农民,经历了种种悲惨遭遇却始终坚持活着。
他身上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量和希望,并通过他的故事向读者传递着关于生命与命运的思考。
1.遭受家庭悲剧:福贵在年轻时失去了父母和儿女,这些遭遇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也使他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
2.动荡时期的艰辛:福贵经历了战争、饥荒和社会动荡等多重苦难。
然而,尽管如此,他依旧坚守信念,努力活下去。
3.生死边缘间的坚持:福贵在监狱中被判死刑却逃过一劫,这个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并且下定决心要活出真正的精彩。
三、思想主题通过《活着》,作者余华试图向读者传达以下几个关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1.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小说中揭示了生命的虚无和不确定性,以及面对苦难时人们坚持活下去的勇气。
2.命运的无常与必然:小说展示了个体在社会大背景下所受的限制和影响。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自己所处的境遇。
3.活着即为希望:尽管福贵遭受了巨大困厄,但他依旧坚持活着,并为生活找到乐趣和希望。
这种积极态度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力量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四、现实意义《活着》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在触动人心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现实问题上的反思:1.生命是宝贵而无法复制的:它提醒了人们珍惜身边的亲人和友情,并不断搜索和追求生活的意义。
2.社会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小说展示了战乱年代下普通人遭受的苦难,引发了对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
3.勇于面对困境,积极面向未来:通过福贵坚持活着,并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故事,激励着读者在生活中继续前行、永不放弃。
五、结语《活着》通过福贵这个角色,向读者呈现出生命与命运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小说深入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和无尽可能性,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真正活出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摘要]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
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
他在无奈中遭遇一次又一次无法回避的苦难,在不可改变的现实状态中被妥协,生命的沉重让他感到更为深刻的痛苦。
痛苦让福贵得以成长,面对痛苦时福贵选择用坚忍承受命运给予他的苦难,这种坚忍让福贵拥有了将生命继续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回忆,成了福贵消解苦难的良药。
在不断的回忆中,锥心的苦难慢慢被冲淡,幸福在脑海中日渐鲜明。
探究福贵悲剧命运的原因除了有他自身的原因,还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
福贵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关键词]福贵形象悲剧原因《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
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他在无奈中遭遇苦难,在坚忍中承受苦难,在回忆中消解苦难。
造成福贵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的,有福贵的自身原因,也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
本文就福贵形象及其悲剧命运作如下探讨。
一、福贵一生苦难的悲剧命运《活着》是一部具有强烈有悲剧意识的作品,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从遭遇苦难,到承受苦难,最后苦难得以被消解,他一生命运是有悲剧性的。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一)在无奈中遭遇苦难福贵的故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男人的故事。
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的那几代人,他们承受了战争、饥饿、贫穷、十年浩劫,一切生命最残酷的方式都以他们的生命做了实验,这个实验使人的生存状态直达底线,那就是“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使命就是活着。
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死和放弃,而是希望。
即使与命运相互仇恨,却也深深感激,无法离弃。
福贵就是如此,在他的极度“清醒”之中,其实暗含着无奈之极,但他毅然抖起肩扛了下来。
在福贵的一生中,他一直是被动的,被迫的,即使有那么点主动,那么点力,也被那样的生活环境抹杀了。
当福贵被拉了壮丁,被迫混入部队后,他一样挂念自己的娘,自己的妻子儿女,想过逃走,偷偷回家,和家里人团聚。
这是福贵在那个时代,那样的战争环境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但是当他看到一个出逃的人挨了枪子,被毙了后,他不得不放弃了,他只有无奈的待在了部队里,以求有一天活着回到家。
得以和家人团聚,这是唯一的希望。
在这样的希望下,福贵在不可改变的现实状态中妥协了,遭遇着一次一次无法回避的灾难。
在父母、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七个至亲的人都因自己,社会或不可抗拒的命运先于他相继离开人世,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的度过晚年,与他相依为命的是一头他自己取名,和自己一样名字的老水牛。
一个人在亲人一个个离去以后,自己亲手埋掉一个个亲人之后,还可以“苟且”活下来,与一头老水牛在田间自得其乐,这是福贵的无奈。
作为一个农民,他没有充足的金钱,没有丝毫的权利,他无法在亲人有病的时候买得好药寻得良医,无法给家人舒适的生活, 让家人衣食无忧,但他并没有放弃为家人的努力。
作为一个农民,他全部的希望是土地,土地是他的生存依据,作为一个农民的福贵在他的土地上辛勤的耕作,所以他是合格的,只是对命运的沉重感到无奈,也正是这种无奈,让人们真正领悟了痛苦。
(二)在坚忍中承受苦难余华在《活着》中,作者展现了鲜明的苦难意识。
对福贵而言,痛苦和空气一样,时时包围着他, 让他不停的呼吸着,生存着。
父亲因他赌钱输光家产气死之痛,母亲和妻子无钱医病离去之痛,丧子之痛,女儿女婿外孙意外离去之痛,这任何一种痛苦都足以让一个人放弃生命。
当这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还活着,这样的坚忍足以让人震惊于生命的伟大。
这是一种直面苦难的博大胸襟与生存勇气。
余华在韩文版序言中说:“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动的友情。
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
这是20世纪中国苦难历史下每个生命个体的痛苦与挣扎”。
“坚忍”是对他们最真实的概括。
这样的概括,既是人与命运之间的概括,也是人在社会历史中的概括。
痛苦让福贵得以成长,面对痛苦时福贵选择用坚忍承受命运给予他的苦难,这种坚忍让福贵拥有了将生命继续下去的勇气与力量,同时也提醒脆弱的人们从绵延不断的苦难中凝聚出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生动力。
对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他的内心只有道禅思想中那种对生活的平静和超然。
为什么会如此的超然和平静?答案也许就在苦难本身。
福贵曾经拥有过财富地位和女人,他没有珍惜,后来他失去了这一切,但却得到了爱,他拥有他母亲对他无私的爱,拥有妻子对他的忠贞不二,拥有他的孩子、女婿对他的尊敬和孝顺。
正因为他拥有这些并经历这些,所以在经受了如此大的打击,仍然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
其实这里面已经包含了生命的意义。
那就是人性中的善、温情和朴素的生存哲学,这一切是卑微的生存变得有尊严,使苦难显得温暖,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三)在回忆中消解苦难福贵的一生有痛苦,也有幸福;他不仅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痛苦,同样也享受着命运赐予的幸福。
这痛苦与幸福的分量,我们很难去衡量孰轻孰重。
因为这些在事过境迁被回忆时,都最终成为人物内心的体验,而内心却是无穷无尽、不可捉摸的。
在小说中,作家通过一个民间采风者对福贵人生回忆的倾听来展开故事,回忆的口吻和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温情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苦难,突出了幸福。
回忆,成了消解苦难的良药。
历尽沧桑的福贵,正是用回忆这种方式,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的人生。
在不断的回忆中,锥心的苦痛慢慢冲淡,被时间蒙上灰黄的色彩,而幸福的片段却在脑海里日渐鲜明。
在这里,贫穷、饥饿、劳累都已随岁月流逝而褪色,因为伴着有与亲人的回忆而变得幸福。
这就是凡俗者的幸福,“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
”只要一家人能天天在一起,这就是家珍所认定的幸福。
,也许只有经历过分离之苦的人才真正懂得这种幸福。
二福贵悲剧命运的原因纵观作品中福贵的悲剧命运,可以看出,造成福贵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福贵自身的原因及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
(一)福贵自身的原因探究福贵自身的原因之一是年轻时的福贵品性恶劣,行为荒唐造成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福贵难以逃脱的宿命,作品中三次出现“这就是命”,命在小说中被一双无形的手推到极端,冥冥之中,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人的命运。
从福贵的一生的轨迹来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宿命的痕迹。
1.品行恶劣,行为荒唐。
年轻时候的福贵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品性恶劣,行为荒唐,吃喝嫖赌什么都做过。
作为乡下地主的儿子,又是独子,虽然不是说家里腰缠万贯,但最起码是衣食无忧。
家里还有漂亮贤惠的妻子,可谓是人前人后羡慕的主子。
可就是应了俗语饱暖思淫欲,福贵在进行自我讲述的时候,讲起他年轻的这段时光时,不无得意的说:“我爱往妓院里钻,听那些风骚的女人整夜叽叽喳喳和哼哼哈哈,那些声音听上去像是在给我挠痒痒。
”年轻时候的福贵仗着家里有点钱,在外面过着放荡不拘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他显然是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的,他就像锅里的油一样那么肤浅,根本不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没有经历过衣不蔽体饭不能饱的困苦,没有深切体会生活艰辛的人总是不知道珍惜眼前的东西。
年轻时候的他没有珍惜过自己的家人,没有珍惜家里的财产,没有珍惜过每一个对自己好的人。
不仅如此,于子他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这点后来福贵始终不能忘了他亏欠凤霞和有庆的;于妻,他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温柔贤惠的家珍却是他挖苦打击的对象;于父母,他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反而是恶语相向,甚而至于动手。
于家已是如此,那么他是否又会在老丈人家前面有所收敛呢?当然没有,简直就是变本加厉。
以至于丈人一见到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福贵的丈人本来是城里米行的老板,可谓是家底殷实,文化教养也是可想而知。
然而这样的小资的千金却嫁了一个纨绔子弟,叫丈人如何不丢脸。
当初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婿竟然是这样一颗烂种子。
福贵每次从妓院回来正好路过丈人的米行,就故意大喊:女婿给您请安了。
吓得丈人赶紧叫他祖宗。
就是这样的一个福贵,金玉全无,败絮其内。
似乎纨绔子弟的所有恶劣品质他只多不少。
2.难以逃脱的宿命《活着》中处处都有宿命的影子,只是这种宿命论在作品中更多的是展现一种巧合。
冥冥之中,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支配着人的命运。
从福贵的一生的轨迹来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宿命的痕迹。
主人公取名福贵,却既无福又无贵,大吉大利的名字和他心酸坎坷的身世相对照,“福贵”二字所蕴涵的全是难言的苦痛。
作品中死亡反复出现,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家珍的死有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出于偶然:儿子有庆死于献血,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
输光家产,亲人接二连三无价值的死去,福贵从物质富有到物质赤贫,再从物质赤贫到精神肉体的彻底丧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一次次出现,生命被现实一次次击打、撕裂,一次次被劫难逼到死角,作品中三次出现“这就是命”,命在小说中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推到了极端,这也是余华一直关注的主题。
土改的时候,要打到地主,枪毙龙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要不是我们徐家出了我爹和我两个败家子,今天枪毙的就是我了。
他摸摸自己的身子还在,庆幸地和妻子说起这件事来。
当初福贵输光家产之后,丈人将家珍接走后,福贵的母亲告慰福贵,家珍是你的人,别人抢也抢不走。
其实潜台词就是家珍就是你的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都是命。
后来家珍真的回来了,还带着有庆。
数十年后,有庆被抽干血而死,几年后凤霞又在同一医院难产而死。
所以,福贵一听说凤霞难产的那家医院就是当年有庆死去的那家医院,就大呼千万不能进那家医院,我们跟那家医院有仇。
当凤霞惨死后,福贵哭着自言自语的说,我就说不要进这家医院。
老实巴交的福贵当然不会想到冥冥之中上天制造了这出悲剧,他见证这一切,见证命运的力量。
更加深了福贵的宿命感。
福贵只能在这个可怕的宿命里面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命运的起落浮沉。
福贵的宿命论让他认为人生不会太美好,也不必太悲观,一切悲剧都是命运注定的。
也正是福贵这种宿命感引领悲剧的到来。
(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历史是一段充满伤痛的历史:国内革命战争、反右派、左倾思潮、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
历史发展的混乱、时间发生的突然与偶然,不是一个小人物能承受得了的,小人物的命运更具有被动性和无对抗力。
福贵是历史的见证人,他身上熔铸的也是半个世纪国民性中最普遍的东西,同时福贵成了一种符号,成了那些年代心酸苦难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