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课程管理及建设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中小学课程统整:涵义解析与设计策略

中小学课程统整:涵义解析与设计策略

中小学课程统整:涵义解析与设计策略近年来,课程统整(curriculum integration,也可译为课程整合、课程综合化等)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领域的热点词汇。

国内涌现出很多进行课程统整的优秀学校案例,尤其是小学阶段,很多学校都在持续跟进、跃跃欲试。

但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学校课程与教学进行统整设计?课程统整的本质涵义到底是什么?中小学如何进行课程统整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本文试图在中外课程统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回答。

一、中小学课程为何需要进行统整设计课程统整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的一个热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于现有学校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的不理想突出表现为分科课程过多和经验/活动课程过于松散。

首先,分科课程过多容易带来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为:人为的“分科”容易割裂学科间的有机联系,学生难以建立对事物的整体、深入认识;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学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和经验,脱离生活实际,造成学生实际动手动脑能力下降;可能造成并行课程过多,加重学生负担。

其次,经验/活动课程过于松散。

从表面上看,虽然现在学校开展的各种班队活动、德育活动、体育活动很丰富,但深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很多活动是片段、临时、形式化、学生被动参与的,与学科教学缺乏关联。

这就亟需用课程统整的思想对活动类课程和学科类课程进行关联、融合设计。

(二)学生学习是一个多方面联结的过程杜威认为,将学校课程依照成人世界的逻辑或通则可划分为不同的学科或科目,虽然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教学或学习,但忽略了个人的生活世界,尤其是不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如果学科题材未能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那么将出现三种典型的缺失:(1)学科题材与儿童的感受或经验缺乏有机联结,变成纯粹的形式或符号,这是空洞而无用的,只会阻碍心灵的发展;(2)由外加诸的学科教材,导致儿童缺乏旧经验以吸收新经验,使儿童失去求知的欲望和需要,进而失去学习的动机;(3)学科教材要符合逻辑系统,若以外加的或继承的方式呈现给儿童,就会丧失原来的品质。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个性化发展
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实践项目。
持续深化改革建议
加强师资培训
完善课程资源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提 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投入,完 善实践基地、设备等课程资源,为课程的 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推进课程整合
家校互动平台搭建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及时沟通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表现 和进步。
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
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协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社会资源引入和利用
社会资源整合
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如博物 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
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中小学 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 机会。
鼓励社会参与
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 整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中,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实践机会,推 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
后的科学原理。
艺术与人文整合
02
通过艺术表现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
精神。
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整合
0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各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01
02
0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 高综合素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校提供课程实施的资源保障。
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组织区域内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教研活动,促进学校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程实施
水平。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与社区、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实施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保障。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建设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形成多 元化的课程建设模式。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方面,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
方式进行评价。
结果性评价
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如作品 、报告、演示等,通过评价成果的 质量、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 评价。
相结合原则
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 既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重视学 生的实践成果。
02
课程实施建议与要求
课时安排及教学组织形式
课时安排
建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 周安排2-3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多 样化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评价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
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方式探索
01
02
03
04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通 过观察、指导、批改等方式对 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 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
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

全国中小学教研转型与教学方式深度变革实践策略研讨会

全国中小学教研转型与教学方式深度变革实践策略研讨会

听徐邦桃老师在《教研组建设的有效策略与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创新》心得体会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贾口小学王金英首先感谢领导给我安排的这次珍贵的机会学习,第一次走进渴望已久的邯郸市二中,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如此多的各地骨干教师,第一次倾听名师的经验与交流,从内心深处泛起一股默默学习的力量,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习的孩子们、更为了爱教学的自己,一定要在教育的路线上稳扎稳打的教好、干好,前提条件是先把自己打造成一位现代化理念的合格教师。

身为一名校长信得过的语文教研员,自认为教学十几年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自认为能当好学校的语文教研员,自信的担当挑起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活动,结果这次聆听了徐邦桃老师的一系列讲座后,突然间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渺小,语文是一门汉语中的精华,是历经数不尽的专家学者研究的一门课程,我在这条语文教研路上微不足道的可以称得上是刚刚上路的学者,谈何称得上教研员这个称呼呢?徐邦桃老师在《教研组建设的有效策略与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创新》中使我深深感悟、触动深刻,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搞教研先提条件离不开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包括三大方面:一、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二、教研备课组长队伍建设;三、创新校本教研方式。

一、先说说学科教研组的重要地位:A、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

新课改下学科教研组的功能又包括:1、研究功能: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2、指导功能: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3、培养功能:培养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为其提供成长发展平台;4、服务功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5、管理功能:承担起管理本组教师的重任。

以致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B、教研组是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得力助手。

教研组有效教研活动的特征又包括:1、立足校情的研修主题;2、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3、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4、丰富多彩的研修方式;5、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其一分析,学校语文学科作业现状: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全、渗透不广泛、层次不够高、对象不分明、形式不活跃,导致出现状的问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最新)与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了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探究、制作、服务、体验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三、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开放生成。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需求出发,选择适合的活动主题,并在实践过程中动态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等。

同时,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样性和活动成果。

四、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该突出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并避免简单地将评价归纳为分数或等级。

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合作交流。

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果。

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经验、整体认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阶段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参与各类活动,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和对XXX的感情。

2.责任担当:通过处理生活中的事务,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手工设计和数字作品制作,初步掌握基本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研究和生活。

初中阶段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形成国家认同和热爱XXX,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小学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小学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学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市教育局也即时下发了相对应的规定。

这就为这门课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小学,因种种原因,其开设情况和活动效果并不理想。

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实施的现状如今的农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仅仅一种象征性的存有——只存有于学校《总课程表》中,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开足’每门课程。

但在实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考查科目课程)的课时往往被考试科目课程教学占用,或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课——教师无兴趣实行教学,学生也没兴趣实行学习。

二,存有的主要问题1、管理者的意识亟待提升,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开好的前提和保证。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做了明确的规定,区教育局在全区学校管理工作暨表彰大会上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并要求各单位组织认真学习并按时回报落实情况。

新学期开学后,山东省教育厅厅、滨州市教育局又纷纷下发了相关的规定。

能够说,相关《规定》非常明确,对违反规定的处罚也比较明确,并公布了学校违规行为的举报办法。

但是,在这种形势下,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及活动效果还是非常的不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相关管理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这次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有偏见。

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

这个问题不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很难正常开设且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教材〔2017〕4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doc

教材〔2017〕4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doc

教材〔201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模式的实践研究

1 . 严格准入标准 , 规范操作程序 理 、 教师 队伍 、 校园文化 、 校本研修 、 求 。一 是 以 国外 校 长 培训 机 构 作 为
培 训机 构 或 基 层 中小 学 校 要 成 教育 科研 等方 面进行 全 面审核 , 并通 校长的高级研修基地 ; 二是以国内专
【 基金项 目】 宁省教 育科 学“ 辽 十一五” 规划课题“ 区域 中小学校长培训评估标 准研 究” 项 目编号 :GlC O 1成果之 一。 ( J OB0) 【 作者简介】 夏芳 , 大连教 育学院中小学校 长培训 中心教授 , 育学硕 士。研 究方 向: 教 课程与教 学论 , 主要从 事 中小学校 长培训工作。


地 发 挥 效 能 的前 提 。加强 基 地 准 人 上报 上级 主管 部 门。 标 准 的研究 , 一 步明 晰基地 的 职责 进
论 研究 。
2满足需 求 , . 建立 层次性 基地
依 据 基 地建 设 的实 践 培 训 目的
再次 , 上级 主管 业务 部 门对 申报
与任 务 , 干 训基地 遴选 中的重要 理 学 校 进行 严 格 资 质 审查 。 由专 家组 和培训对 象 的需求 , 是 应建 立 至少三 层 成 专业 评 审 组 对 申报 学 校 在 学 校管 次 干训基 地 , 满足 不 同培 训对 象 的要

2丽期 0第 磊 19 2 年
中小学蛟长培训基地模式的实 研究
夏 芳 ( 大连教 育 学院 中小 学校 长培 训 中心 辽 宁 大 连 160 ) 10 0 【 要】 摘 中小 学校级 干 部 的培 养 方式是 全 方位 的 , 为其 搭 建专 业化 的 实践锻 炼平 台成 为理 论 培 训 的 有 效补 充 , 对提 升 干部 培训 质 量 帮助很 大 。本 文从 中小学基 地 建设 准入 程 序 、 地 课程 建 设 、 程 基 过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与实施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与实施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与实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如何通过基地建设,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发展的指示精神,做好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我们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任务更加集中、思路更加清晰了。

基地课程建设是当前社会实践基地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应该包括核心理念、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体系、管理评价体系、资源体系等等。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社会实践基地,都涉及到这些基本的要素。

我们要从这些课程要素入手,加强基地课程建设与实施。

一、基地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1.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教育部正在研究启动“立德树人”工程。

基地从实践育人着手,是“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地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

基地的教育活动,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生活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渗透,要深入挖掘德育课程各要素所蕴含的德育价值。

当然,这并不是说基地一定要开设独立的德育课程。

在素质拓展课程中,对学生思想意识、积极的态度、对生命的理解等等,应该体现在课程的目标设计中。

2.坚持能力为重基地的课程实施,一定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要有一些核心的指标。

现在很多人提出,基地建设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基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基地教学活动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性方面。

社会实践基地,无论是专项基地,还是综合性基地、特色性基地,都要有发展学生核心能力的追求。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科学完善的中小学生核心能力表现的基本标准,以及有效的培养体系。

基地的教学活动,在起点阶段就应该注重搞好顶层设计,注重理念建设和思想建设,注重培训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坚持“三个注重”: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课程文件

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课程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1)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 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的理性思考。 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 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 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 可以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 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程文化,让教师在“开放性平台 “上互助成长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思想、 经验得以物化,也可以在校本研修中与同 伴互为“课程“,互助成长。
5、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
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 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 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有效的 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 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磨课的有效性,应深刻 反思教学,并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从什么角度来反思教学 磨课拒绝“大杂烩”、专业霸权与急功近利
7、基于同伴互助的校本研修
(1)引领式同伴互助 (2)专题沙龙 (3)结对互助 (4)兴趣发展
六、校本研修的策划与实施策略
1、校本研修方案的制定 (1)研修的目的与简要现状分析(包括教师的 需求特点等) (2)关于研修主题的整体规划与年度计划; (3)研修过程设计(包括具体研修内容、研修 形式以及考核评估等); (4)组织分工安排及相关准备工作方案(包括 相关条件等); (5)校本研修具体措施。
(2)、合作文化——让教师在“研究共同体”中 互为“课程”
在校本研修中,建立以学习、交流、合作与发展为基本要素的教 师“研究共同体”,是使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影响,不断提升专业 能力的有效方式。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困境、成因与出路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困境、成因与出路

内容摘要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首先,政府应 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投入,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政策,确保学校有足够的资源和时 间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其次,加强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劳动教育的 错误认知,提高劳动教育的社会地位。此外,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完善劳动教 育课程体系,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成因分析
二、成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学校和教师仍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素质的培养。这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中的 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二、成因分析
2、考试压力过大:由于考试压力过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 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综合实践 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
四、结论
四、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师资建设面 临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管理不规范等困境。为了突破这些 困境,应采取加强教师培训、开发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管理等措施。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 人才。
内容摘要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不科学。一方面,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多以量化 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评价周期较短,一 般为学期或学年评价,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长期表现和发展趋势。此外,评价结 果的使用不当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将评价结果与升学、评优等挂钩,导致评 价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国PPP实践的发展
自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以缓解财政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实施PPP项目共计3427个,投资额超过10万亿元 人民币。PPP模式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促进了民间投资的增长。

学校社会实践基地有效建设与运行策略

学校社会实践基地有效建设与运行策略
社会 实践活动成果评价表
成 果 名 称 类 别 研 究 类 体 验 类
辛 旨 导教 师 主题 陈述 优

小组成 员 良 中 选题 优 良
般 差 角度 一般
条件有 限 , 功能单一 , 但是如果把它 与区域 内共通性 的资 源按照一定逻辑重组起来 ,其教育功能就能得 到合理 的
域 内其 他 学 校 可 以方 便地 找 到有 关 资源 ,也 可 以按 照 自
事实表 明,社会实践基 地的建设不仅仅是 教育一家 己的需要在借鉴有关学校经验 的基础上 自己开发 活动方
的事情 , 它与各种部 门和企事业单位密切相关 , 更牵 系着 案 。 学校和教 师的课程意识 。 我们发现 , 基地成立可 以是轰轰
2 . 开展基地 资源建设研 讨与经验 交流 活动 。包括 乡
烈烈 , 但最后可能是 “ 门前冷落车马稀 ” ; 也或许 花了很大 土文化研究专题研讨 与社会实践 活动课 程基 地建 设专题 的物力和财力 , 结果却 只是 留在字面上 的“ 红杏枝头春意 研 讨。 因为基 地中很多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 教师对地域文
闹” 。 凡此种种 , 不得不让 我们思考 , 如何有效建设社会实 化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其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践基地 , 实现基地实践的整体教育功能呢?

的能力 , 而各学校的资源 又有很多共通性 , 如我们县内有 两所学校共 同开展 “ 名人”教 育 ,又有两所学校同样 以

区域 共享策略
易消化吸收 。 第二类基地一般是厂矿企业和风景名胜 , 学 部 门出台相关文件与政策 ,推 动学校建设基地 、开展活 校可 以在里面设立专门的活 动空 间, 留 下活动痕迹 , 可 以 动 , 而教学业 务部 门, 如教研室则需要在活动 中加强业 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化常态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化常态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2005年——2010年开展了为期6年的“课程审核” 课程审议(每年6月下发通知,9月审核,10月整改复核) 召开会议,阐明目的内容; 下发通知,公布内容标准(计划、实施方案、纲要等); 材料上报,组织专家审核; 反馈意见,进行限期整改; 实地指导,提供技术支持。
每年培训教师近400人次;每年对近20所学校开展学科调研;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建 90余人的专业委员会;举办大型交流展示活动;进行教学各种评比活动;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评优给予政策倾斜……
区域项目推进 活动走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化常态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余杭: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临平:东来第一山 余杭:千年古镇通济桥 塘栖:运河广济桥 径山:美丽山沟沟 良渚:中华文明的曙光
对新课改的实际成效评价不高 教师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满意”的为21.3%。
对课程价值的认识:
活动参与的广泛使育人资源从单调变为丰富 课程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科普资源、自我资源、学科资源
亲身实践的经历使道德感悟从被动变为主动 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他们在亲身参与中生成了真切的道德感悟。
感官触点的开放使育人渠道从平面变为立体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区域项目推进
工作思路:遵循“立足本土、建设课程、组建队伍、开发资源”的要求,开发和建设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在区域层面指导学校执行课程计划,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将国家课程规定区域化、校本化和常态化。
用政策引领方向,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落实课程设置,依托行政手段,统筹规划,强力推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实施、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习素养视角下 中小学场馆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探索

学习素养视角下 中小学场馆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探索

学习素养视角下中小学场馆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探索作者:杨烁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1年第11期摘要:在学习素养视角下,场馆课程以课程目标为价值导向,学生在多样的场馆中完成深刻的学习体验,并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场馆课程建设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推进学校的课程体系优化,联结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场馆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自身和地域特色,通盘考虑完善课程的顶层设计;盘活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学习选择权;基于馆校合作,在学习资源上有输入更要有输出;建设优质的课程规划团队,提高课程的教育含量;放眼区域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真实学习随处发生。

探索场馆课程的開发与实施策略,为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开辟了成长路径。

关键词:学习素养;场馆课程;策略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以“无边界的教育”为理念的课程形态,使得课堂、学校、社会三者的边界日益模糊,校内场馆开始服务于常规化的课堂教学,校外场馆也从面向社会的公众教育兼顾正式的学校教育,“场馆”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空间。

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场馆课程因丰富的课程资源、专业的辅助学习者、多样的学习环境、共享的学习空间以及深刻的学习体验等特点,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障,有效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探索中小学场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对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

一、学习素养视角下对场馆课程的理解“场馆”作为广义的概念,包括“各自与科学、历史、艺术等教育有关的公共机构,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动物园等”。

目前,关于“场馆课程”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如下理解:场馆课程是一种公共课程;是潜在的课程或隐性的课程;是非正式学习课程;真实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在场馆课程中都能得以展现。

由此可以说,“场馆课程”是一种综合的、开放的、为学生提供真实学习环境、创建自主探究学习空间的非正式学习课程。

一个具备学习素养的人,可以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创造出新意义与新知识。

当前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研学旅行TRAVEL STUDY 当前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李迪【摘要】本文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从研学 实践教育的价值内涵和本质特征出发,梳理突出问 题,提出破解策略,是当前研学实践教育科学化发展 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小学;研学;实践;对策【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IB【论文编号】1671-7384 (2021)05-087-03研学实践教育的价值与内涵1. 研学实践教育的重要价值自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逐步推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以来,研学旅行作为学生劳动体验、社会实践、跨 学科学习的有效载体,受到家校广泛欢迎。

从本质看,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可称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研学实践教育的基本内涵研学实践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

研学旅行则是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基本范式。

研学体现了学习的方式与目的,实践体现了学习的方法、手段,旅行体现了学习的路径。

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的问题表现1. 研学实践教育的标准化规范缺位研学实践教育需要按照校外教育科学化开展,而作者从调研了解到,很多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单位在标准化综合服务方面的体系尚未建立。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更多的是注重出台宏观的指导政策和实施要求,但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化流程则鲜见出台,仅有个别省份探索发布了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准入基本标准,如湖北省。

此外,在研学教材研发、人员资格培训、证书发放等方面,也没有统一的审定标准,参与人员良赛不齐,引起很多研学乱象。

2. 研学实践教育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研学实践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相关部门与社会组织共同合作的系统工作,需要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保障。

当前初步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中小学校基地营地为站点,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指导方法与策略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任何教育思想的实施,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任何教育功能的实现,都要依靠一定的教育资源。

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解决三个问题:要帮助受教育者学习什么?采用哪些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这些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形式、方法等等就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

换言之,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有关课程的教育资源问题,为了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就必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资源开发工作。

(一)课程资源及其重要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课程资源,理解课程资源对课程的重要意义。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目标的达成,都要以一定的实施素材为基础,以一定的实施条件为转移。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知识,技能,经验,某些事物的事实材料或某些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都可以做为活动开展的素材。

对这些素材加以组织和运畴,便形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要素。

课程的进行又要借助于时间、地点、环境、人、财、物等条件,以及人们对该课程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这些虽不属于课程的素材要素但它们对课程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被认为是课程的条件要素,课程素材要素和条件要素的总和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

换言之,课程资源也就是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全部条件的总和。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课程与课程资源虽然是两回事,但它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课程资源既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又是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课程资源的性质及其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功能的实现。

毫无疑问课程资源就是课程得以成功的基础条件,对于教育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作者才告诫老师们: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度①。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困境及突破策略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困境及突破策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2021年4月20日Apr.20, 2021第41卷第4期Vo1.41 No.4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4.084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困境及突破策略刘 彬 王毛文 匡 正(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摘 要:随着621家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的评选,研学实践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政策保障为基础,多方联动共促研学发展;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开发地方特色研学线路和课程;以安全工作为底线,规范研学实践管理;以专业培训为基本模式,提升研学教师素养;以评价体系为纲要,提升相关人员的参与度。

关键词:中小学研学实践;困境;突破策略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4-0204-02一、研究背景随着《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研学实践开始融入中小学生教育领域,成为学生“研中学”“学中思”的必要手段[1]。

研学实践是立德树人框架落地与核心素养体系培育的途径,是中小学生生命成长的构成要素之一,已逐步迎来蓬勃发展之势。

在整体布局上,教育部先后于2017年和2018年评选出581家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0个全国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并根据“十三五”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分别给予50万~1.2亿不等的研学实践项目资金,建构国家、省、地(市)、县、镇“五级体系”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

在具体实践上,各省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广研学实践。

目前,有20多个省先后出台研学实践的相关文件,18个省(市、自治区)评选了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浙江省的磐安县和平阳县等地评选出了县级的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研学实践教育网络已逐步形成。

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肖菊梅在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是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开展虽取得一定成就,如研学路线规划、研学课程开发、研学活动服务体系建立、研学经费筹措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德育性价值不凸显、研学活动范围较窄、研学活动评价体系单一化、研学指导教师缺乏等。

为促进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发展,须增强研学课程内容的教育性,拓展研学范围,构建多维评价机制,加强研学指导教师培训等。

引言201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形成中小学生研学发展体系,通过研学旅行增强中小学生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浙江省和湖州市相关部门相继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通过一年多的研学实践,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开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不断促进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发展。

一、湖州市中小学生研学现状(一)研学线路规划:“辐射式”与“串联式”结合为创建布局结构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基地,实现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湖州市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以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为核心,以周边研学基地为辐射圈,创建一种“辐射式”的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群。

为突出“生态文化”研学旅行主题,湖州市各部门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按照一定主题打造1~2条适合本区域的研学旅行示范的“串联式”路线。

如吴兴区以“特色小镇”为主题,利用诗画、溇港等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南浔区则以“水乡古镇”为主题,展开丰富多彩的研学渔文化之旅;德清县依托“地信小镇”资源,把科技创新与民国、名人文化相结合开展研学特色服务;长兴县以“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吸引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安吉县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注重生态、昌硕文化,为研学活动创造一种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课程管理及建设策略探讨
新课改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青少年需要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共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四个“学会”实际也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就是要从青少年思想品德、科学素养、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实践基地的课程教学是实现上述教育目标的重要场所,为此要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加强课程设计及规划,加强过程管理及评价,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同时要从资金方面确保实践基地的健康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优势和作用。

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课程管理策略
一、中小学实践基地课程设置应坚持的理念及原则
第一,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和理念。

在中小学实践基地课程安排及教学整个过程中要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要在具体活动开展中贯彻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创造精神;始终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安排学习先?M人物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和社会,提高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

由于基地教育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因此在设计教育理念、活动项目、服务要求等方面需要充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遵从其成长规律和特点,体现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愿望。

积极引导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来,发挥其自我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发自内心展开学习,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参与活动。

第三,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和理念。

一方面,实践基地需要深刻挖掘和有效利用自身所占有的内部资源,积极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在已有基地设施和设备基础上开展有效教学。

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争取获得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学校所在社区等其他外部机构和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实现多种部门多种行业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以充分利用周边和外部的教育资源,扩大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拓展教育实践内容,更好地充实和拓展中小学实践基地教学资源,将其办成开放性的学习大课堂。

第四,坚持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原则,实现多学科多领域内容的融合。

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活动和体验中学习,着眼终身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在交往合作中、受脑并用中实现学习进步,融入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基地课程体系
在中小学实践基地教育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形式,加强课程管理,优化课程教学是基地实现进步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工作。

在已有的管理实践中,很多实践基地在建设课程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从基地课程形态来看,目前实践基地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大类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

从课程体系模式来划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结构层次,即领域、模块和项目。

领域内容要尽可能照顾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各个层面,可以分为五个基本领域,社会生活实践、农林劳动实践、工艺技能实践、科技创新实践、地方特色实践。

每个大的领域在分出若干个模块,如社会生活实践领域可以下设多种模块生命教育模块、生存教育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国防教育模块等。

每个模块设置具体的活动项目,如生存教育模块可以开发消费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活动项目。

要有效避免基地课程与学校课程的重复,突出实践基地的教学特点,打造特色课程,并体现地方特色,体现年龄段学习特点。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特色发展,体现实践基地教学的特点。

三、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及评价,实现安全教学
1.要加强实践活动过程管理
在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基础上,还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
划,加强实践基地教学管理。

要确保管理实现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将课程涉及的所有人财物等全部纳入管理范畴,确保基地管理实现无缝衔接,使得教学实践活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展开。

要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加强实践教学项目管理,使得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制定的学习内容和计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加强有效管理和监督,并开展项目评价和考核,不断改进和提高实践基地教育水平。

2.重视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
要重视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基地实践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水平,确保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使用安全。

同时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专门的安保人员,将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内,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同时,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使用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要事先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相关的安全操作程序教育、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疏散逃生能力等。

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应全程参与、加强指导、全程监护学生的活动开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探索实施有效的课程评价
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会有效促进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完善课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因此需要建立科学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课程评价体系。

通过开展课程评价,及时发现课
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四、加大资金投入,配备良好的教师资源
1.加大资金投入
只有有效确保实践基地的经费,才能有效保障实践基地获得较好的硬件支持、实现教师培训及不断改善软环境建设。

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资金的充足投入,建设实践基地教学所需的校舍、设施及教学仪器和设备等,为保障实践基地的正常、可持续运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可以拓展融资渠道,实现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融入渠道,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以更好的满足实践基地发展所需的经费,使实践基地发展走健康、稳定发展之路。

2.强化师资科学调配,加强教师培训
教育管理部门要认识到优秀的师资保障是实现实践基地健康、发展的人才保障,是实践基地实现健康发展、提高实践基地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实践基地不能成为解决教师数量过剩等问题的窗口,需要做好教师的配备及培训工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参照实践基地功能定位及课程建设需求基础上,合理分配教师及其数量,要尽量安排应用学科的教师到基地任课,配置专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满足和适应课程教学需要。

在基地管理人员选拔和任用方面,要重视任用一些不仅懂中小学行政管理,又熟悉课程管
理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专家型人才。

加强对基地学科教师的教学指导及相关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和机遇让实践基地的管理者和教师能够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积极组织到外地经验较好的实践基地进行研修,或到大学等专业机构进行跟班培训。

同时,可以把专家“请进来”,通过各种授课、讲座等形式为实践基地的干部教师提供高端学习机会;通过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促进实践基地教学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中小学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严格制定课程计划,不断加强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对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做好课程管理工作,同时要确保教师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实践基地教学水平的提高。

[1]宫立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8,(01).
[2]刘中平.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23).
[3]邓彦,郑丽.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须与时俱进,勇于
创新[J].现代交际,2018,(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