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
三维空间数据库建库
数据预测与分析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三维 空间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 ,为决策提供支持。
三维空间数据库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发展
与物联网技术融合
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和处理三 维空间数据,提高数据时效性。
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的三 维空间数据展示和交互体验。
与云计算技术融合
借助云计算资源,实现三维空间数据 的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提高数据处理 能力。
总结词
三维空间数据库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以保 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详细描述
三维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发生变化,如建筑物的拆除、重建等。为 了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定期更 新和维护数据库,同时对变化的数据进行记 录和跟踪,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数据维护的规范和流程,
三维空间数据库建库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三维空间数据库概述 • 三维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三维空间数据库的应用 • 三维空间数据库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三维空间数据库的未来展望
CHAPTER 01
三维空间数据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三维空间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三维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系统。它能够存 储、查询、检索和管理三维空间数据,并提供高效的空间数据检索和可视化服 务。
促进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三维空间数据库能够 提供数字城市的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和可视化等功能,促 进数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提升空间信息应用水平
三维空间数据库能够提供高效的空间数据检索和可视化服 务,提升空间信息的应用水平,促进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 。
三维空间数据库的历史与发展
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时空数据库
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时空数据库2深圳天维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后,地理信息技术持续作为自然资源及相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
时空大数据组织架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领域是目前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为此,本文在系统分析自然资源管理总体需求后,提出了构建基于基态修正模式的自然资源一体化时空数据库的建设思路,为自然资源空间信息的海量数据存储、历史查询、变化跟踪、空间分析等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自然资源;一体化;时空数据库引言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和精细分析应用的需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动态时空数据,实现地理实体的历史状态重建、动态变化跟踪是近年来时态GIS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更好地适应国土空间一体化及自然资源管理的要求,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自然资源现状调查、开发利用、调查监测、保护与修复、开发利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主责主业需要“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不同的自然资源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支撑,为促进各类多源异构数据的共享调用,亟需引入时间空数据组织方法,构建基于统一标准的分层分类自然资源一体化时空数据库,从而满足自然资源在时间、空间、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1 实体对象的抽象及时空信息在空间和时间双参考系统框架下,根据地理实体的不同特征,以特征大类为划分依据,以相同特征大类的地理实体作为同一种特征对象,每个特征对象是时空表达的基本单元,包括时间参考系统、空间参考系统、该特征对象的特征类型以及特征对象相互间的时间联接和空间联接,以此实现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属性特征抽象、组织及一体化存储,将整个地理空间抽象为各类不同的地理实体,便于对所有的地理空间实体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2 自然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自然资源数据主要涉及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方面,它们分别由不同单位分别生产和建库,因此产生的各类多源异构数据亟需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成”的方式,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标准化治理整合,建设应用支撑、应用服务和云服务管理,统一空间数据与功能服务共享,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底图底数,为不同职能部门间数据共享调用提供空间数据支持。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旨在推进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和利
用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转型,提高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精准度和效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全国性自然资源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全要素、全时空的自然资源信息共享和集成管理。
2. 推进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理信息、遥感、测绘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的空间精度和时效性。
3. 加强自然资源数据质量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数据标准和规范体系,加强数据共享和安全保障,确保自然资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自然资源信息服务能力和应用创新,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升自然资源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5. 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建设,加强自然资源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该总体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 1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探讨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探讨发布时间:2023-02-17T03:30:15.56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4期作者:徐炯楚[导读]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是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要满足一体化集成管理、三维立体存储与表达、成果应用与服务。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30摘要:目前,各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调查监测数据资源和系统分散,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分析评价应用不智能,成果共享不充分。
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的需求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环节,建立了数据库系统,有力提升了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在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对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
1需求及需要解决问题分析1.1需求分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是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要满足一体化集成管理、三维立体存储与表达、成果应用与服务。
一体化集成管理。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主要数据分类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地表基质、地下资源、海洋资源、自然资源监测数据。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在现有生产组织模式下,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进行整合与建库,实现对各类调查监测成果的一体化集成管理。
三维立体存储与表达。
目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已经扩展到具有高程信息的三维立体点、线、面、体要素。
因此,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需要构建需要实现对多层次立体空间位置的各类自然资源进行三维立体存储、管理、表达和应用。
三维实景时空数据库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三维实景技术能实现将一系列二维相片或一组倾斜影像向高分辨率、带有纹理和地理位置信息的三维模型转换[1],这为用户可视化利用时空数据提供了可能,也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为政府各部门、各公司单位提供了更便捷和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2]。
为了对西藏自治区时空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三维实景时空数据库是必要环节,从而实现对西藏地区基础测绘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城市框架数据、国土调查数据等各种自然资源数据的有效集成,为探清西藏地区自然资源情况提供基础数据。
在此基础上,建设三维实景时空数据库管理平台,以实现自然资源数据管理、展示浏览、空间分析、查询统计等功能[3],为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这不仅是新时代下新型基础测绘的主要任务之一[4-5],也是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6]。
1任务区数据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影像数据,包括任务区优于1m 分辨率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DOM 数据和覆盖市级政府所在地区0.2m 分辨率的DOM 数据,作为项目任务区影像底图使用。
2)天地图数据,包括2019年天地图融合更新后的矢量数据,内容包括交通、水系、居民地及附属设施、行政区划、地名地址等,作为核心矢量要素补充采集的基础数据使用。
3)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包括任务区地理国情普查矢量数据和10m 格网DEM 数据,内容包括道路、水系、地理单元等,作为核心矢量要素补充采集的参考资料使用。
4)1∶10000DEM 数据,包括各市级5m 格网的1∶10000DEM 数据,作为项目任务区三维地形基础数据使用。
5)城市空间框架数据,包括各市级城市空间框架数据,内容包括道路及附属设施、政区境界、河流、居民地、城市绿地、地名地址等,作为核心矢量采集的补充数据使用。
三维实景时空数据库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航空航天测绘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2.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重庆401120)摘要: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利用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建模技术获取了区域内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基于数据类型对数据库进行概念设计,基于空间数据库环境下的Geodatabase 模型对三维实景时空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三维实景时空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展示、三维分析和交互浏览服务等功能,实现了对三维实景数据的管理和综合展示,使信息与数据的展示更简洁、更全面。
信息化顶层设计《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说明:根据自然资源部的规划,全国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一般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
省、市、县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
其中网络体系由部统一设计,应用体系由各地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设计,数据与部互连互通,应用系统与部系统业务协同。
重点内容如下:1、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划分为2020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2、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
3、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由“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三个方面作为支撑。
4、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是三大应用体系。
5、建立二三维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三维实景数据库,努力实现动态实时实景可视化。
6、接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互联网空间数据信息,并通过协议购买、交换、搜集等方式,获取互联网上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有关数据。
7、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集中统一领导。
时间节点如下:2019-2020年五大目标:•初步建成自然资源“一张网”;•初步建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基本建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海洋管理、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执法督察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一网通办”;•接入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
2021-2025年目标:•形成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时全域立体监控;•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联网运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
•将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国自然资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公布(附全文)
⾃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案公布(附全⽂)近⽇,⾃然资源部印发《⾃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案》(以下简称“⽅案”)。
⽅案从背景形势、需求分析、信息化基础状况、总体框架、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对⾃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进⾏了明确。
⽅案提出,将围绕⽣态⽂明建设⽬标和⽹络强国战略部署,充分运⽤移动互联⽹、云计算、⼤数据、物联⽹、三维仿真、⼈⼯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建成以第三次全国国⼟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以⾃然资源“⼀张⽹”“⼀张图”“⼀个平台”为⽀撑,⾯向⾃然资源部调查评价、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信息化体系。
建设发展⽬标⽅案明确了⾃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发展⽬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然资源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统⼀融合的⾃然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批以统⼀平台为⽀撑的、贯穿四级的重要信息系统上线运⾏,实现⾃然资源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明显提升部门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社会化服务⽔平。
初步建成⾃然资源“⼀张⽹”“⼀张图”,基本建成国⼟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初步形成统⼀规范、多级联动的⾃然资源政务服务系统,实现⼟地、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审批及⾃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等业务的“⼀⽹通办”;接⼊国家⼀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总对总”信息共享范围不断扩⼤,服务国家⽬标的能⼒显著增强。
⾃然资源信息化基本组成到2025年,形成⾃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实现对国⼟空间的全时全域⽴体监控;建成以⾃然资源“⼀张图”为基础的⾃然资源⼤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互联⽹+⾃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建成联⽹运⾏,服务事项标准统⼀、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全⾯提⾼。
⾃然资源部信息化总体架构为:以政策、制度、标准为基础,以安全运维为保障,在“⼀张⽹”、“⼀张图”、“⼀个平台”基础上⽀撑“三⼤应⽤体系”。
六⼤主要任务⽅案明确了⾃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的六⼤主要任务。
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
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
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是指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资源调查三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的统一规范的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旨在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资源调查工作,提高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效率。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库设计原则: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元素的定义和命名规范、数据表和字段的命名规范等。
2. 数据采集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数据质量控制等。
3. 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管理的组织和机构、数据库安全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归档和清理等。
4. 数据共享和交换:包括数据共享的原则和机制、数据交换的标准和方式、数据发布和服务等。
该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资源调查工作、提高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 1 -。
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景三维融合纳入“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的技术路径与难点
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景三维融合纳入“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的技术路径与难点韩科成(上海上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72)摘要:“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各类应用服务体系的数据基础,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本文探讨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景三维仅是“一张图”的组成部分,但依然有着复杂的数据构成。
实景三维是三维空间构架和底座,国土空间规划是用地管控和实施监督的基础,二者的融合需从数据库最底层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入手,逐步解决数据生产、归集、入库、应用各阶段的诸多难题。
首先,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时空维度的“两级升维”,结合无人机逆向建模技术获取地理实体实景三维数据,通过数据归集,初步建立“协调共享、上下联动、时点追溯”的空间大数据;其次,按照“统筹设计、逻辑集成、物理分散”的原则,结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技术横向联动城市信息模型搭建“一张图”主数据库,构建“全域时空模型”,开展仿真模拟、态势预测、推演验证等工作;最后,以场景应用为开发导向形成前端管理平台,最终实现城市高质量和精细化治理的目标。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城市信息模型城市数字孪生数字中国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1(b)-0013-041背景概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引领建设数字中国。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1]指出,自然资源数据是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自然资源信息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支撑,“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是国家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和三大应用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回望“一张图”的前世今生,是为解决国土与城规部门数据的互通障碍、打破规划设计与审批监管的隔阂而提出的。
原国土部“土地二调”(2007)和原住建部“城乡规划法”(2008)出台之后,各自启动了基于自身规划事权的“一张图”系统的工作。
自然资源部成立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2019)提出了建设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要求,伴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一张图”实践进入快车道,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根源上破解传统规划弊端的关键[2]。
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技术规范: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技术规范第1部分:自然资源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自然资源三维立体调查登记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和规格、调查登记内容、调查登记准备、调查登记的程序、要求和方法、成果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
本规范适用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调查登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CHT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流资源江、河等的统称,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
水流产权确权主要是确定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范围,分清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量,明晰水流产权的所有权人职责和权益、使用权的归属关系和权利义务。
32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网地XX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33草地资源草地资源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是指地被植物以草本或半灌木为主,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植被覆盖度大于5%、乔木郁闭度小于0.1、灌木覆盖度小于40%的土地,以及其他用于放牧和割草的土地。
人工草地是指人工种植牧草的土地。
湿地资源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适宜喜湿野生生物生存、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潮湿地域,主要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泥炭湿地等。
35荒地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和建设而尚未开发利用和建设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宜农、宜林和宜牧荒地等。
a6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地理信息赋能,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
地理信息赋能,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对我国来说既是一场医疗“战役”,更是一次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大考。
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万众一心全民“抗疫”的决心,让我们看到从病毒防治、感染应对,到物资供应、物流管理,再到应急防控、社会治理等,信息化、数字化对疫情精准防治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治理越来越受益于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而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以此为鉴,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各部门数据资产整合及价值最大化,为相关部门及业务提供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使自然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我们迫切需要提升自然资源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这是自然资源领域深度发展与变革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拓展的难得机遇。
新形势下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趋势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随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由此,自然资源部取代国土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与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
要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管理。
机构改革前,原国土资源部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基本完成了国土资源云的建设,在全国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完成了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并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
自然资源部对国土资源部的取代以及三定方案的实施,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强调在生态、规划、管控、监管四方面加强重视。
特别在信息化方面,自然资源部及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了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应关注新技术应用,积极推进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自然资源业务相融合,以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019年11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其建设要点概括为“一个基础,两个支撑,三类应用体系,四大目标和五大保障体系”。
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
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为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20〕15号)和《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19〕170号)要求,做好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编制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在中央一级的立体化统一管理,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保障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良好运行,服务部“两统一”职责履行,也满足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需要。
同时,推动地方各级数据库建设,支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横向联通、纵向贯通,满足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迫切需求。
(二)建设任务1.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库与集成基于全国统一的三维空间框架,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准确表达地上、地表、地下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关系及属性信息;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整合、集成与建库,形成物理分散、逻辑一致、动态更新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及变化情况,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各项管理的业务需求。
2.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历史数据及相关数据集成衔接采用“专业化处理、专题化汇集、集成式共享”的模式,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历史数据成果,以及荒漠化、沙化、石漠化、野生动物等专题调查成果进行标准化整合,纳入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集成管理。
3.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需求,研发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分发、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功能,实现基于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的全国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等实时应用,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系统的运行。
自然资源管理背景下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时空大数据平台 建设的背景
03
三、时空大数据平台 建设的必要性
04 四、时空大数据平台 建设的现状和挑战
05 五、时空大数据平台 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06 六、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 应对这些挑战,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渐成为自然资源管理的趋势。本次演示 将介绍自然资源管理背景下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意义、必要性、现状和挑 战,以及策略和方法。
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时空大数据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分 布、储量和品质,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四、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现状 和挑战
虽然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1、数据采集:目前,数据采集主要依赖于人工方式和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效 率和精度有待提高。
2、数据处理:由于时空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处理过程中 需要耗费大量计算资源和时间,如何提高处理效率和精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数据存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存储设备的容量和性能也需不断升级, 以满足大规模数据的存储需求。
4、技术标准:目前,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同系统和 数据格式之间的兼容性有待提高。
五、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策略 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应用时空大数据平台,以下策略和方法值得:
1、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 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以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
2、处理大量数据:采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提高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效率。 同时,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的通知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2.05.08•【字号】鲁自然资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的通知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强省战略决策部署,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7号)要求,现将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实景三维山东建设的重要意义实景三维作为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战略性资源,是数字中国的空间基底。
实景三维建设是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模式,是面向新定位、新需求作出的重大变革。
实景三维山东是数字山东建设的三维空间基底,是数字强省建设的基础支撑。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
自然资源部要求基于统一的三维空间框架,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立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审批监管等自然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和保障。
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山东建设是贯彻落实数字强省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赋能自然资源管理的现实需要,对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目标2023年,建成全省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形级实景三维,16设区市和50%的县(市)建成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城市级实景三维。
2025年,建成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城市级实景三维,构建起城乡统筹、陆海一体、水上水下、地上地下的实景三维山东,初步建成省市县多级实景三维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管理服务系统,支撑政府决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巡视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巡视(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背景与意义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目标与要求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内容与措施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实施效果与展望正文一、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加剧,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对于及时了解自然资源状况,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为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目标与要求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全省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提高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能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要求包括:1.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实现全省自然资源数据统一收集、统一管理和统一共享。
2.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体系,包括基础调查监测、专项调查监测、应急调查监测等。
3.建立自然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自然资源状况分析评价,为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4.推进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落实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构建内容与措施1.开展全省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包括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及时发现各类自然资源变化情况。
2.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自然资源数据的立体展示和动态更新。
3.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能力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设备更新,提高调查监测工作水平。
4.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报告,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实施效果与展望通过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我国在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1.12.29•【字号】鄂自然资发〔2021〕26号•【施行日期】2021.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5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编制完成《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12月29日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目录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工作目标二、工作内容(一)自然资源调查(二)自然资源监测(三)数据库及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四)分析评价(五)成果及应用三、业务体系建设(一)制度体系(二)标准体系(三)技术体系(四)质量管理体系四、组织实施与分工(一)组织原则(二)工作分工(三)计划安排五、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二)经费保障(三)队伍建设(四)科技创新为建立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制度,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职责,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系,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5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湖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论述,深化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紧紧围绕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统筹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准确掌握全省自然资源家底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全省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实景三维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实景三维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析摘要: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和各种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在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共同驱动下,实景三维应运而生,并以其真实、立体等特点优势在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已成为新型基础测绘标准化产品,被纳入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
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建设,对赋能自然资源管理、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景三维;自然资源管理;应用引言随着自然资源数据管理转型升级,适应“两统一”职能的转变,自然资源部开展了多项工作推动数据、业务和应用的多平台融合。
2021年,《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主方案数据库设计(2021版)》等技术方案的陆续发布,实景三维作为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地位丕显。
1实景三维优势一是真实。
通过形状和色彩对被测对象进行真实描述,可实现实景虚拟空间展现,给用户带来便利的沉浸式感官。
二是立体。
三维立体相较二维平面空间感强,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记录和表达现实世界。
三是动态。
它不仅能反映现实世界某一时点的当前状态,还可反映多个连续时点状态,时序化、动态化地展示现实世界发展和变化。
四是按实体分精度。
其按照实体为粒度描述地物对象,根据不同的实体表达内容,分级进行空间精度设计。
2实景三维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2.1实景三维多源数据场景融合实景三维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之一是实景三维多源数据场景融合。
为实现多源异构实景三维场景数据的有效融合,必须针对主要实景三维场景数据成果类型,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融合流程,形成多源数据输入与输出方法。
通过建立模型空间坐标转换、多源数据格式调整、模型单体化属性编码等方法,将多源、异构、多尺度地形场景模型、城市实景模型、结构化模型、矢量模型等融合集成。
最终实现实景三维数据成果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源异构实景三维数据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为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20〕15号)和《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19〕170号)要求,做好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编制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在中央一级的立体化统一管理,形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保障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良好运行,服务部“两统一”职责履行,也满足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和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需要。
同时,推动地方各级数据库建设,支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横向联通、纵向贯通,满足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政府机构与公众的迫切需求。
(二)建设任务1.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库与集成基于全国统一的三维空间框架,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准确表达地上、地表、地下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关系及属性信息;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整合、集成与建库,形成物理分散、逻辑一致、动态更新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及变化情况,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各项管理的业务需求。
2.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历史数据及相关数据集成衔接采用“专业化处理、专题化汇集、集成式共享”的模式,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历史数据成果,以及荒漠化、沙化、石漠化、野生动物等专题调查成果进行标准化整合,纳入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集成管理。
3.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需求,研发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分发、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功能,实现基于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的全国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等实时应用,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系统的运行。
(三)建设原则1.统一设计、分工建设依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按照统一的总体架构、工作规划和标准规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制定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方案,明确数据内容、结构、质量要求等,分工开展数据库建设工作。
2.物理分散、逻辑一致按照《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技术,在物理上分散在各数据库建设单位,依托涉密网络进行集成与整合,形成逻辑一致的数据库模式,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实时应用,以及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的适时更新。
3.科学实施、稳步推进针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数据集成策略。
根据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建设进度,成熟一个、集成一个、共享一个,及时整合集成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稳步推进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工作。
二、总体设计(一)基本组成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是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
围绕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七类自然资源,构建由一个主库、九个分库组成的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逻辑集成、立体管理和在线服务应用。
1.国家级主数据库。
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基于统一的空间基底,逻辑集成各调查监测分库,物理迁移和集成部分数据成果,建设国家级主数据库。
国家级主数据库负责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负责连接各调查监测分库,负责调查监测数据的集成应用等。
数据迁移内容在主数据库设计方案中明确。
主数据库采取异地灾备、同城备份等形式,以保证数据安全。
2.调查监测分数据库。
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地表基质、地下资源和自然资源监测共9个分库。
其中:土地资源分库负责基础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包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历年变更调查、耕地资源调查数据等;森林资源分库负责森林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草原资源分库负责草原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湿地资源分库负责湿地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水资源分库负责水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海洋资源分库负责海洋资源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地表基质分库负责地表基质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地下资源分库负责矿产资源、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数据成果的建库管理及应用;自然资源监测分库负责自然资源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应急监测等数据成果的集成建库管理。
各调查监测分数据库分别实现与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历史数据的整合集成。
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将能够准确回溯自然资源的发生发育的演替过程,科学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历史调查监测数据库按照标准化要求,只进行库体质量整合,对不同数据库间因历史调查口径等导致的数据内容矛盾等不做处理。
(二)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的关键。
通过构建自然资源时空数据模型,将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以自然资源实体为单元,按照地下资源层、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管理层,依次科学有序进行组织和管理,形成各类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层,在时间上的分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区,在业务上的逻辑关联。
另外,模型也要为未来管理发展留有接口。
数据模型构建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对部职责范围内的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实体进行概念、逻辑和物理建模,形成自然资源在时间、空间、语义、管理、服务等方面一体化表达的实体模型。
模型应准确反映出自然资源实体的时态、位置、数量、质量、生态五位一体的时空-属性关系。
其中,属性符合调查监测指标,空间支持几何解析、测量和剖分,时间支持实体演变描述,从而有效支撑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及变化的科学表达、精准测定和高效分析。
考虑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实际情况,可根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要求进行统一建模,并分步骤开展数据建库。
其中,调查监测成果以二维的点、线、面等方式记录信息的,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表面模型(DSM )等构建的自然资源三维基底,获取自然资源实体的立体空间信息;若调查监测成果为三维方式,则构建包括点、线、面、体等几何特征的自然资源三维实体模型,直接记录自然资源实体的立体空间信息,数据模型支持自然资源实体信息的查询、检索与分析。
(三)网络运行环境依托自然资源“一张网”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涉密内网部署运行,为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相关业务系统运行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撑。
同时,通过业务网与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等进行非涉密数据下发与汇交,分别通过电子政务内(外)网、互联网为相关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三、数据资源内容按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的结构,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地表基质、地下资源、自然资源监测等9类。
每类数据成果的主要内容见下表。
表1 数据资源主要内容(一)技术规范要求 国家级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主数据库与各分数据库建设,需符合相关技术与标准规范要求。
包括:1.数学基础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1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内容要求数据库成果内容完整,对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属性数 据、统计数据、资料数据、原始数据、其他数据进行一体化 组织管理。
执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相关标准,数据库结构、数据字、 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四典等符合要求,并按要求进行组织整理。
3.服务接口要求各调查监测分库按照统一的接口规范,提供标准的目录与元数据服务、地图服务、矢量服务、影像服务、报表服务、操作服务等。
服务接口比照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GC )服务标准等,以此为基础定义相应的方法与参数。
4.其他要求位置精度、属性精度符合相应数据产品精度要求。
椭球面积计算、控制面积计算、图形面积计算符合面积计算要求。
属性内容逻辑一致,空间要素建立完整正确拓扑关系。
(二)数据库建库与整合集成调查监测各分数据库建设,要按照统一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模型,分别负责土地资源数据、森林资源数据、草原资源数据、湿地资源数据、水资源数据、海洋资源数据、地表基质数据、地下资源数据、自然资源监测数据等的清洗整理、数据入库、数据库及元数据建设、更新维护等,并按要求汇交指定数据实体,负责开发服务接口,配合开展调查监测主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迁移所需的相关数据内容。
国家级主数据库负责梳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自然资源管理决策的业务需求,分析不同业务场景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详略程度等方面的支撑要求,制定目录与元数据、地图服务、实体数据等多层次数据响应策略,提出各调查监测实体数据需求与数据提交要求。
按照分数据库建设进程,组织开展主数据库集中建库与整合集成工作。
主数据库与各分数据库之间建立高效的数据通信机制。
在网络链路连通的情况下,主数据库与分数据库之间通过服务接口互访;在网络链路不通的情况下,通过离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的建立、操作和管理维护,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和操作服务接口,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管理、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与成果应用。
实现调查监测数据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数据融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相关决策制定。
其中,主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基本的数据浏览、综合查询分析、跨多分库的成果应用;对单一专业应用需求的,可由相应分库负责响应。
1.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确权登记、资产清查、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矿政管理、海域海岛、监督执法等业务系统实时互联、无缝调用,支撑部各项日常管理工作顺畅运行。
2.借助自然资源“一张网”,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将主要调查监测数据成果、数据服务及时推送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相关单位,以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林草主管部门,实现调查监测成果在部内各单位间、部门间的共享、应用服务和保障支撑。
3.以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为依托,推动非涉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在线访问,实现调查监测成果的广泛共享和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