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现状

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现状

1.前言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重丘,公路建设中,过去的普遍做法是盘山绕行或切坡深挖。

据统计资料,汽车翻越山岭平均时速不足30km,不到经济时速的一半,汽车的机械损坏和轮胎磨损极为严峻,低等级道路的汽油耗量比高等级公路多20%—50%;而且,劈山筑路会造成许多高边坡,在南方雨量足够地区,它严峻破坏自然景观,造成塌方滑坡和水土流失。

因此,为了根除道路病害爱惜自然环境,在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必需重视隧道方案,并努力提高公路隧道工程科学技术水平。

此外,我国江河湖海区域较为宽敞,沿海公路通道规划中常遇到桥梁方案和隧道方案比选的问题,内河的横跨通道也同样遇到这些问题。

过去,跨江(海)通道一般只考虑桥梁方案,这对于解决南北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对航道造成不良影响。

相比而言,水下隧道具有不影响航运,不受自然环境影响,能全天候通行,对生态环境干扰影响小,一洞多用等优点,其优越性受到广泛重视。

2.公路隧道建设建国后30年所修建的公路等级均较低,线形指标要求不高。

五十年头,我国仅有公路隧道30多座,总长约2500m,且单洞长度都很短。

六七十年头,我国干线公路上曾修建了一些百米以上的隧道,但标准也很低。

进入八十年头,公路隧道的发展慢慢加快,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深圳梧桐山隧道和珠海板樟山隧道,福建鼓山隧道和马尾隧道,甘肃七道梁隧道等。

到1990年底,我国建成的千米以上隧道已有十余座。

在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中,技术也随着不断提高,并学习和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

福建鼓山隧道,洞内设有照明、吸音、防潮、通讯、防火等装置和闭路电视监控及雷达测速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公路隧道。

为适应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八、九十年头,交通部组织编写了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通风照明设计、养护技术等规范,对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八五”~“九五”期间是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

经过这十年的建设,公路隧道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营运等一系列技术日益成熟。

隧道课题研究报告

隧道课题研究报告

隧道课题研究报告1 概述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地球上约有15%的地形是喀斯特岩溶地貌,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岩溶分布纵深横广,除了形成北方以山西为中心、西南以贵州为中心的两片面积瞩目的岩溶高原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地理环境跨度。

由北纬30的南海礁岛直到北纬480的小兴安岭地区;由东经740的帕米尔高原直到东经1220的台湾岛;由青海盐湖直到东部海滨,均分布着岩溶地貌,已见于23省区,其中大部分分布于东部地区的桂、粤、黔、湘、赣、川、鄂等省区。

在我国境内,可溶岩分布面积可达34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

其中,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为9.1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国土面积的1/10。

如此广阔的岩溶分布面积,严重影响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据统计,截止到1989年底,我国已建成长大隧道63座,其中隧道洞身穿过岩溶地层的有26座,占长隧道总数的41.27%。

在这26座工大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几乎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恶劣的地下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XX隧道位于XX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隧区隶属低山溶蚀峰丛地貌,围岩类型大部分为Ⅴ级,为石炭系大塘组燧石灰岩,灰岩,弱风化,属Ⅴ级次坚石,溶蚀强烈,地表灰岩溶沟,溶槽,溶隙发育呈峰丛,峰林状,多处见溶洞,地质情况复杂,溶岩发育强烈,施工中容易出现岩溶塌陷引起的洞内塌方及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施工难度大。

如何规避岩溶隧道工程灾害的发生,控制地面坍陷和地表沉降是本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和技术难题。

我公司虽有过多条隧道施工的经历,但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尚属首次。

因此,以XX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立项进行专题研究,就本工程而言,不仅在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施工、降低工程成本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信誉度亦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同时,伴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施工中比例的增加,如能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与工艺,对今后的类似工程必将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复杂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复杂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复杂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多数隧道工程需要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施工,这对隧道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讨论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隧道支护的稳定性。

怎样才能确保由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的保护,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隧道;复杂条件;支护结构;稳定性前言支护设施的可持续性是影响和阻碍隧道建设的主要问题。

如何通过适当的支护来控制隧道的荷载分布,使围岩承载力最大化,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保围岩与支护体系的共同承载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应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支护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一、工程概况公路工程需要大面积隧道开挖。

本工程地质环境复杂,隧道穿越区岩石类型多。

上覆土为碎石土、崩坡积块石,位于隧道进口浅埋段。

隧道最大埋深880m,大型暗挖隧道围岩主要成分为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沉积岩的物理参数为:灰岩中泊松系数=0.19,粘着系数C=4.0MPa,弹性模量E=8531MPa,内摩擦角=34.6°,白云岩中泊松系数0.24,粘附系数C=1.6MPa,弹性模量E=14003MPa,内摩擦角39.8°,沉积岩等级为四级。

二、隧道支护结构的主要测量方法目前,我国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设计中,主要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然后采用反分析法计算岩体参数和原岩应力。

最后,运用经验分析方法对超前支护的安全机理进行了预测,并对隧道结构的最终稳定性进行了预测。

由于隧道内地下作业材料的复杂性,包括环境地质因素、结构因素、施工过程控制水平、隧道施工能力和工程量,对岩石防护结构的研究只能停留在技术理论的简单阶段,停留在单体实体分析领域,这只是一种理论研究工具和广泛的工程实践经验。

在设计和施工中的纯应用力学问题,数学理论是行不通的。

必须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隧道实际情况出发,依靠原型或模型的观测数据和反馈理论与实践。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篇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摘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概念和优点,然后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概述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集机械、材料、地质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它利用盾构机械在地下推进,通过盾构外壳的支撑作用和刀盘的切削作用,开挖和拼装隧道。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高效:盾构机械的推进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

安全:盾构机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施工风险。

环保: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二、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直径盾构的应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管道等工程的需要,大直径盾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直径盾构可以满足更大断面、更高使用要求的隧道施工需求。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砂卵石、岩溶等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研发和应用相应的盾构技术和设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盾构施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盾构施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对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施工: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绿色施工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等手段,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三、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城市环境复杂,盾构施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铁路方面,盾构施工可以满足长距离、大断面的隧道施工需求。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其中,交通隧道工程作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国交通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潜在挑战。

我们将从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运营管理以及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中国交通隧道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学术研究走向新的高度。

二、中国交通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交通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致力于提升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以及施工效率。

中国的交通隧道工程设计研究,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体系。

在设计理念上,中国交通隧道工程注重“安全、经济、环保、高效”的原则。

在隧道设计中,不仅考虑隧道本身的稳定性,也充分考虑到隧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同时,通过合理的隧道布局和结构设计,使隧道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交通隧道工程在隧道结构设计、支护技术、防水技术、通风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在隧道支护技术方面,中国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形式,如预应力锚杆、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大大提高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防水技术方面,通过研发新型防水材料和应用先进的防水工艺,有效解决了隧道渗漏水的问题。

在通风技术方面,通过优化通风系统设计和运行策略,提高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保障了行车安全。

中国交通隧道工程还注重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如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环境工程等。

这种交叉融合不仅拓宽了隧道工程的研究领域,也为隧道工程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矩形顶管隧道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矩形顶管隧道的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模型,该模型可考虑包括隧道埋深,隧
道直径土体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等
因素。 W3 y
2
f3 y r02v1 1 9 tan2
3 tan sin(
2 ) cos(
2 )exp(3
2 3 ) tan
f3yr02v1 cos 3 tan sin
2 1 9 tan2
W3z
建成时交通
改造前交通流
三、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3.1 典型顶管工程施工案例
案例1:波士顿中央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
改造方案: 在现有的中央大道下面修建一条
8-10车道的地下快速路,替代现 存的6车道高架桥 在波士顿海港建设一条海底隧道 用来联系机场和城市中心 建成后拆除地上拥挤的高架桥, 代之以绿地和可适度开发的城市 用地
三、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3.1 典型顶管工程施工案例
案例1:波士顿中央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
工程特点: ● 施工时间:1989年至2004年
改造前
● 隧道管道:24m(宽)×12m(高)的混凝
土矩形断面,长度约112 m
● 施工方法:采用顶管工程
改造后
● 覆盖层厚度:约 2 m
● 工程主要问题:
保证施工期原有道路正常通行
解决方案:同步注浆 严格控制进出洞 对相关建筑物及管线下土体进行预加固
五、矩形顶管工程的发展趋势
未来矩形顶管的发展趋势为:
(1)一次连续顶进的距离越来越长; (2)顶管直径向大小直径两个方向发展; (3)管材向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玻璃钢顶管发展; (4)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5)顶管线路的曲直度、曲线形状越来越复杂,曲率半径越
坏。 (5)已成型通道四周土体再次扰动,易引起地面及管线沉降叠加,造成

隧道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隧道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隧道支护结构技术研究摘要:隧道工程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于隧道工程的长期探索研究过程中,发现对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大致包括明挖法、盾构法及矿山法等,在20世纪50年代新奥法的开挖隧道技术被提出,此方法是借鉴大量的工程经验,结合可靠的隧道设计理念,在施工监测的基础上,根据需求改善支护结构的参数及二次衬砌等支护措施,此外国内外学者对隧道的支护阻力、围岩变形与支护阻力及围岩与隧道支护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

本文就隧道支护结构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隧道支护;支护结构;衬砌;应力引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作业环境复杂,为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支护技术,来对隧道内部的支护结构进行构建。

1隧道施工的特点隧道工程是一项具有多元化综合性特征的工作,因工程存在于天然土体中,容易受到土体内复杂多变物理力学性质和施工技术的影响。

工程具有整体危险性较大,隐蔽程度较高、循环强度也较大,施工难度很大等特点。

近些年,随着道路工程规模不断扩大,隧道施工往往要穿越一些十分复杂的地段,如大断层、破碎、富水、软弱、浅埋等,这些地段通常被称为软弱围岩,也是引发隧道结构失稳,支护结构大变形,甚至造成塌方、冒顶安全事故的重要影响因素。

同时,隧道施工作业空间相对局限,施工环境差,倘若没有一个良好的支护工程,将进一步增加施工人员进洞作业难度,围岩环境也会更加恶劣,对施工人员和工程安全性造成威胁,继而影响工程建设周期。

另外,隧道施工并非静态施工,施工过程中隧道土体力学状态呈动态变化趋势,围岩物理力学特征也会随之改变,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土体及围岩变化情况,探究其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隧道支护结构技术,有效处理围岩失稳、变形引发的各种安全隐患,在保障工程安全和稳定的同时,尽可能缩短工期。

2隧道支护结构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地下建筑多采用砖石材料进行支护,多为拱形圬工结构。

而随着混凝土与钢材的出现,地下建筑的支护施工进入了新阶段,形成了锚杆支护技术,最初用于对矿山巷道的加固。

隧道合理支护结构与有效检测技术的研究

隧道合理支护结构与有效检测技术的研究

隧道合理支护结构与有效检测技术的研究李志(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201)应用科技睛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隧道支护的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对隧道的初期支护及检测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支护施工及裣坝q工艺的施工效果进行了分析。

鹾搠】隧道;支护结构;检测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是隧道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旦其发生质量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但可以大大减小隧道的运营寿命甚至看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采用无损检测、地质雷达检测、声波法检测以及激光断面扫描法和回弹法等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支护结构中的各种质量问题,检测结果可以为控制隧道支护结构质量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工程概况错草沟隧道位于丹东市宽甸县牛毛坞乡与大川头乡之间,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长3250m,右线长3333.5m,左线范围内存在l级围岩1940m、I V级围岩370m、V级围岩880m、明洞60m,洞身纵坡为2%:右线有m级围岩2010m、f v级围岩360m、V级围岩918.5m、明洞45m,洞身纵坡为19867%:隧道区为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

该工程隧道开挖前支护采用隧道超前支护施工工艺,检测针对支护施工不同位置采用了不同的检测方法。

2国内外现状分析目前,隧道设计施工中多采用复合式衬砌。

复合式衬砌是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组成。

初期支护是保证围岩在施工期间的初步稳定,二次衬砌则是提供安全储备或承受后期围岩压力。

国内外对隧道支护结构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S M W工法、超前支护以及盾构工法等结构。

地下连续墙。

其起源于欧洲,是根据凿井和召由钻井所采用的膨润土泥浆护壁和浇灌水下混凝土原理应用于工程,施工时采用在地面上用特殊设备在泥浆护壁的保证下沿工程周边开挖成深槽,之后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墙体,该墙体可供截水防渗或挡土承重所用。

该种工艺存在对临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影响较小;施工震动小,利于环境保护:适于不同地区多种土质:可在建构筑物密集的地区施工:强度高、防渗性能好以及施工工期短、工效高等优点,但其也存在造价相对较高:若墙段不能对齐则易出现漏水问题以及遇到淤泥质土等土质时施工难度大等缺点。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的建设需要经历复杂的施工过程。

而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则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背景在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便利化,隧道工程建设的需求增加,对隧道初期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隧道支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隧道工程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适应隧道工程发展的需要。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研究的背景还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比如地质情况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先进的支护施工技术来解决。

对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施工方法和技术,对提高隧道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推动隧道工程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意义隧道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提升可以有效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在隧道工程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对于我国交通建设和工程技术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提高支护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风险。

通过系统研究隧道初期支护技术的概述、施工方法、材料选择、质量控制和风险分析,进一步完善支护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标准,从而提升工程设计及施工水平,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摘要:众所周知,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设工程当中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往往都被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安全控制点来进行重点关注,并在其施工全过程中都被予以重点监控。

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就国内外深基坑支护的现状实时分析,其中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现状;进展分析1深基坑支护的结构种类1.1 土钉墙支护土钉墙就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利用土钉墙就地加固并且要与喷射砼面板相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类似于重力挡墙,以此来进行抵抗墙后的土压力,从而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土钉墙就是通过利用钻孔、插筋、注浆来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其为砂浆锚杆,我们也可以直接打入角钢、粗钢筋,从而形成土钉。

我们在进行土钉墙支护时,往往都是利用自上而下进行开挖的方法进行分段的施工,分层开挖、分层稳定。

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土钉、土体以及喷射混凝面层的共同工作,利用复合土体,从而起到支护的作用。

在基坑的方案以及土钉墙方案采用之前,我们要充分的熟悉和掌握基坑周边的情况,并结合相应的环境状态采取措施,避免土体变形所造成的危害。

1.2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搅拌桩和钢板桩复合,水泥搅拌桩与钻孔灌注桩复合,都是以水泥搅拌桩阻水,钢板桩或钻孔灌注桩挡土的结构。

水泥土搅拌桩由于快速、有效、经济的原因,而且没有振动和噪音,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利用搅拌机,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低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3 钻孔灌注桩灌注桩系就是指工程现场在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者人力挖掘等一系列的手段在地基上中形成桩孔,并且将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从而形成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我们又可以将灌注桩分为以下几种: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空灌注桩等这几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时速200km及以上铁路隧道设计与施工+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时速200km及以上铁路隧道设计与施工+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摘要合武线卢家山二号隧道是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隧道。

该隧道属于大断面的短隧道。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各级围岩荷载计算、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二衬的内力计算、开挖方法设计、爆破设计、复合式衬砌设计、防水以及监测等。

本设计中采用了新奥法施工,尽量保护围岩,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进口和出口段采用明挖法修建拱式明洞;洞身段III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爆破开挖;IV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进行施工,机械开挖;V级围岩段采用了CRD 法进行施工,机械开挖,同时采用超前锚杆进行超前预支护。

设计中介绍了开挖方法的具体施工流程。

施工工艺方面,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施工期间还采用地质雷达法和超前钻探取芯法进行超前预报,进一步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进行。

此外设计中还给出了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防排水施工工艺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新奥法结构计算爆破设计监控量测AbstractNo.2 Lujiashan railway tunnel is between Hefei and Wuhan,it is the high-speed rail tunnel as 350km per hour. The tunnel is a large sections tunnel and belong to short tunnel. In this article, main design contents include: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surrounding rock load ,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 in the second lining , design of excavation , design of blasting , design of composite linings , design of waterproof and monitoring, etc.NATM is adopted in this design , with the purpose of try to protect the surrounding rock. Open cut tunnle is built at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tunnle by open and cover method. For III levelsurrounding rockmass in this tunnel,steps method is used and blasting excavation;for level IV surrounding rock , three steps reserve core soil is used and mechanical excavation;for V level surrounding rock, CRD method is adopted and mechanical excavation ,meanwhile,advanced bolt is built over the V level surrounding rock .In this article ,the clear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introducd.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e article. During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 monitoring measurements must conducted From beginning to end ,in order to ensur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Geological radar cooperate advanced drilling core to ensure the safty. In addition, primary support , secondary lining and waterproof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craft are introduced.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tunnel NATM Structure calculation Blasting design Monitoring measurement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本设计主要内容 (2)第2章卢家山二号隧道概况 (3)第3章结构计算 (4)3.1 二衬结构计算原理 (4)3.2荷载计算 (4)3.2.1荷载计算公式 (4)3.2.2荷载计算 (6)3.3衬砌内力计算 (7)3.4二次衬砌强度检算及配筋 (11)3.4.1强度检算公式 (11)3.4.2强度检算及配筋 (13)3.5隧道的结构形式以及支护参数 (14)第4章隧道施工 (16)4.1 总体方案 (16)4.2 开挖方法和工序 (16)4.2.1 明挖法 (16)4.2.2 CRD法施工 (17)4.2.3台阶法施工 (19)4.3爆破设计 (19)4.3.1 Ⅲ级围岩段爆破设计 (19)4.3.2 Ⅳ级围岩段爆破设计 (22)4.3.3钻爆施工 (25)4.4 装渣与运输 (26)第5章施工工艺 (27)5.1 超前地质预报 (27)5.2 监控量测 (27)5.2.1 量测目的 (27)5.2.2 监控量测项目 (27)5.2.3 监控量测的主要设备 (28)5.2.4 监控量测流程 (28)5.2.5监控量测测点布置、量测断面 (29)5.2.6 围岩压力和两层衬砌间压力量测 (31)5.2.7数据分析与反馈 (31)5.3超前注浆小导管 (31)5.3.1 超前小导管设计参数 (32)5.3.2 超前小导管施工 (32)5.4初期支护 (32)5.4.1 喷射混凝土 (32)5.4.2 锚杆 (34)5.4.3 钢筋网 (36)5.4.4 格栅钢架 (37)5.5二次衬砌 (38)5.5.1二次衬砌施工概述 (38)5.5.2二次衬砌施工准备工作 (39)5.5.3混凝土的灌注、养护与拆模 (40)5.6 隧道防排水设计 (40)5.6.1 洞口防排水 (40)5.6.2 洞内防排水 (40)第6章结论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6)附录A 外文翻译资料 (47)A.1英文 (47)A.2译文 (51)附录B 图纸 (55)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社会客运量和货运量都成倍增长。

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

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

超大断面隧道分部开挖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大断面隧道将成为高速铁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施工技术方面对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隧道CRD法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总结,对以后同类型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CRD法施工技术一、扩大断面隧道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由于铁路等级的提高与交通量的剧增,包括大断面在内的各类铁路隧道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国内大力发展的客运专线铁路基本上都是一次建成双线,同时考虑工程技术作业空间、内部配件空间、安全空间、救援通道以及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影响所需,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内净空面积达到100m2以上。

哈大客运专线设计时速达350Km/h,隧道最大开挖面积205m2,隧道断面内轮廓净面积134.66m2,开挖工序比较繁琐,施工难度较高。

目前在国内,如此大断面的双线铁路隧道开挖施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外也很少有类似的经验可作参考(各国高速铁路隧道净空面积见下表所示)。

本文对客运专线大断面浅埋隧道开挖技术做系统研究,以供同仁们共同商榷与探讨。

二、工程概况笔架山隧道位于普兰店湾北一公里处,隧道进口里程DK67+255,出口里程DK67+600,隧道全长345m;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67+450为16‰的上坡,DK67+450至出口为3‰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31m。

笔架山隧道地层岩性:隧道分布古界蓟县系泥岩、砂岩,局部表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细角砾土。

地质构造:依据区域地质资料,笔架山隧道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钓鱼台-邓屯-李店构造带上,根据物探资料分析隧道区中部为一褶皱,其北翼岩芯极其破碎。

三、笔架山隧道开挖-CRD法施工笔架山隧道开挖采用CRD法施工,CRD法源于日本,是中壁法与台阶法的综合,一般用于Ⅳ级围岩,为了更好的控制围岩变形时采用;同时由于本隧道为满足运梁车通过且为浅埋偏压隧道,故采用此方法施工。

浅析隧道工程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浅析隧道工程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1在围岩和围岩压力的认识上 : ) 传统支护理论认为围岩压力 合理。通过建立的是“ 荷载~结构” 力学体 系 , 以最不利荷 载组合 是 由洞室坍落 的岩 层松 散体 形成 的 , 支护 只要 承担 这些 松散压 作为结构设计荷载 。在按 该理论 实施时 , 应认 真遵守 以下要 点 : 力 , 就能维持围岩稳定 , 种认识对松散体是正确的 , 于结构性 这 对 1开挖隧道后 , ) 围岩产生松 弛是必 然的 , 但产生坍塌却是偶然 的 , 岩层相距甚远 ; 而现代支护理论认为所有结构 性岩层都具有一定 故应准确判断各类 围岩产生坍塌的可能性大小 ; ) 2 即使 围岩不产 的自稳能力 , 围岩作用 于支 护上 的压 力 , 围岩 没有丧失稳 定之 在

ksee) at r等人提出的现代支护或称 为“ n 岩承理论 ” 其核心 内容是 , 围岩稳定显然是 岩体 自身有承载 自稳能力 , 不稳定 围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失稳 定
是有一个过程 的。如果在这个过程 中提供必要 的帮助式限制 , 则 围岩仍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在 人们 工程实践和认识 基础上 , 以 纳布希维兹 ( a cwc) R be i 为首 的奥地 利岩石 力学工程 小组 比较完 z
在传 统支护理论 中所涉及的力学有 : 土力 学 、 结构力 学等 , 土
b)
图 1 传统支 护理论与现代支护理论计算简图
力学视围岩为 散粒体 , 算其 对支 撑结 构产 生 的荷载 大小 和分 4 传 统支 护理 论与现 代支护 理论 的差异 计 布, 而在结构力学视支 撑和衬 砌为 承载结构 , 验算 其 内力 并使之
了不同的理论体系 , 每一 种理论 体系都包 含和解 决 ( 或正在 研究 载部分 , 故在施工 中尽可能地保护 围岩 , 减少扰动 ;) 2 初期支护和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不断发展,铁路隧道施工技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一直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直在进行技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文将重点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情况。

一、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挑战在一些山区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铁路隧道的施工面临着许多挑战。

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工程施工难度加大。

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带多、岩体结构不稳定等问题都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地下水的问题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渗透和涌水问题往往成为制约隧道施工的主要难题。

地质灾害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隧道施工的复杂性,如地质泥石流、滑坡、地下水涌出等灾害,往往会给施工带来不小的困扰。

针对上述挑战,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旨在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问题。

1. 地质勘察与监测技术地质勘察是铁路隧道施工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准确了解地质情况对于后续的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下水勘察技术等,以提高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地质监测技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实时监测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施工中的地质风险。

2. 隧道支护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的支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支护技术,如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支护、预应力锚索支护等。

这些支护技术在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也为后续的隧道设计和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技术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隧道掘进技术,如盾构隧道掘进技术、硬岩隧道掘进技术、软岩隧道掘进技术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1) 古典压力理论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以海姆、朗金和金尼克理论为代表的古典压力理论认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其上覆岩层的质量γH。

其不同之处在于:海姆认为侧压系数为1,朗金根据松散理论认为是tan2(45–φ/2)o,而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认为μ/(1–μ),其中μ、φ、γ分别表示岩体的泊松比、内摩擦角和体积质量。

(2) 坍落拱理论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人们发现古典压力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不符合实际之处,于是,坍落拱理论应运而生,其代表有太沙基和普氏理论。

坍落拱理论认为:坍落拱的高度与地下工程跨度和围岩性质有关。

太沙基认为坍落拱形状为矩形,而普氏则认为坍落拱形状呈抛物线形。

坍落拱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巷道围岩具有自承能力。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用弹塑性力学来解决巷道支护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芬纳公式和卡斯特纳公式。

(3) 新奥法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工程师L. V. Rabcewicz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被称为奥地利隧道新施工方法,简称新奥法。

新奥法目前已成为地下工程的主要设计施工方法之一。

1978年,米勒教授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奥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并将其概括为22条。

1980年,奥地利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把新奥法定义为:在岩体和土体中设置的使地下空间的周围岩体形成一个中空筒状支撑环结构为目的的设计施工方法。

新奥法的核心是利用围岩的自承作用来支撑隧道,促使围岩本身变为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围岩与构筑的支护结构共同形成坚固的支撑环。

新奥法自奥地利起源之后,先后在欧洲诸国,特别是意大利、挪威、瑞典、德国、法国、英国、芬兰等大量修建山地与城市隧道的国家得以应用于发展,然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的日本、中国、印度;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巴西、智利;非洲的南非、莱索托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成功地把它应用于一些不同地质情况下的隧道施工之中,并且从最初的隧道施工扩展到采矿、冶金、水利电力等其它岩土工程领域。

02-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02-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盾构法
二、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

就世界范围内的隧道建设总体而言,当前量 大面广的仍然是采用矿山法。

中国大陆矿山法隧道施工在施工机械化程度、 修建速度、长大隧道的修建能力(包括独头通 风深度)等方面均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
二、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
山 岭 隧 道 的 分 类
2.2 长大隧道施工理念
新 意 法 隧 道 施 工
铁道部-铁建设[2007]102号文件《关于加强铁 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
“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要积极学习、借鉴、采用、 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对条件适宜的隧道要积极采 用“新意”法等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内,意大利全 断面预加固隧道施工工法将在我国隧道工程中推广 应用。
中国铁建
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 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吴焕通 宋战平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就年四月二十一日
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一、国内外长大隧道建设
国外长大隧道建设 讨 论 国内长大隧道建设 提 二、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 纲
三、长大隧道施工技术发展展望
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内,这一方法将 在我国隧道工程中广泛应用。
2.2 长大隧道施工理念
新 意 法 新意法特点:关注工作面超前核心围岩的稳定,并 隧 以此为基础对施工方法进行选择。 道 新意法适用条件: 施 (1)适用于低粘聚力的软弱地层; 工 (2)大断面隧道开挖;
(3)用于浅埋隧道控制地面沉降; (4)挤压地层的深埋隧道开挖。 意大利全断面预加固隧道施工工法(New Italian Tunneling Method(NITM))又称为岩土控制变形分析 (ADECO-RS)施工工法。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读书报告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目录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1)1.1 交通隧道 (1)1.2 水利水电隧洞 (2)1.3 地下工程 (2)二、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要开挖方法及新技术 (2)三、当前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主要存在技术问题 (3)3.1 爆破精细控制技术 (3)3.2 改进开挖技术 (3)3.3 机制砂喷混凝土湿喷工艺 (4)3.4 仰拱与掌子面进度的协调性 (4)3.5 隧道沟槽施工工艺 (4)3.6 通风及空气净化技术 (5)四、贵广铁路建设实例 (6)五、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7)5.1 隧道发展前景 (7)六、高速铁路隧道的研究几个热点问题 (8)6.1 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8)6.2 高速铁路隧道的瞬变压力 (9)6.3 高速铁路隧道的微压波 (9)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高差大、地势复杂,隧道工程是铁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例如最近刚开通的兰新高铁,隧道比例达到60%以上。

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势必造成列车振动荷载进一步加大,从而对隧道结构的动力稳定性提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铁路的出现和发展,铁路隧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受制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时间内,铁路隧道的规模都很有限,直到20 世纪,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的进步,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大型隧道,世界铁路隧道的世界记录也不断被更新。

我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全国各铁路干线列车提速正在进行之中。

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1.1 交通隧道交通隧道主要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及城市地铁工程,铁路隧道目前在数量、长度、设计及施工技术上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1997年,在我国的铁路线上已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的隧道大约5200座,总长度2457.89km,平均占铁路网总长度的4.7‰。

土钉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探析

土钉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探析

土钉支护国内外研究现状探析摘要:土钉支护是一种原位土体加固技术,通过土钉与土体间的粘结摩擦作用,在土体发生微小变形后,使土钉钉体产生拉应力,以群体起作用,从而约束土体的进一步变形和位移,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土体的自承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土钉支护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土钉支护;发展历程;研究现状1土钉支护的发展历程上世纪70年代初期,德国、法国和美国最早对这一支护形式进行研究和运用,但土钉墙起源的思路有所不同。

土钉墙支护技术的第一次运用出现在法国。

当时,土钉墙是基于新奥法的原理发展起来的。

出现在60年代初期的奥地利施工法—即新奥法,利用喷射混凝土与全长粘结的锚杆相结合,为岩石隧道的开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稳定保护。

后来,法国承包商BOUYGUES提出了新奥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土质边坡和软岩边坡的临时支护,随后该方法在法国凡尔赛铁路边坡开挖工程当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这即为土钉墙得首次运用,在此之后,法国开始在边坡支护和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大量使用土钉支护技术,据统计,法国土钉墙支护每年仅用于公用工程就有10万多平方米。

在德国,土钉墙是基于挡土墙系统发展起来的,人们受到锚杆的启发,以同一种原理,经历了“锚杆挡土墙”—“锚杆构建墙”—“加筋土墙”—“土钉墙”的发展历程,最终衍生了土钉墙支护这一崭新的支护形式。

Karlsruhe大学岩土力学研究所对土钉墙的应力分析进行了多次试验研究,在砂土条件下,结果表明:土钉支护体系的工作特性与重力式挡土墙相似;应用中土钉间距不能大于1.5m,且钉长可为墙体高度的0.50.8倍;研究过程中可以假定压力在面层上呈均匀分布。

随后,土钉墙支护技术开始在德国大范围应用。

在美国,土钉墙支护技术最早的工程实例是1976年Oregon州波特兰是Good Samaritan医院扩建工程的基坑开挖。

该工程最大深度13.7m,土层为中度密实至密实粉质细湖积沙土,内摩擦角约为36度,粘聚力20000kPa,没有遇到地下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
一、引言
隧道支护是隧道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发展,隧道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出发,探讨隧道支护研究的现状,以期为隧道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国内隧道支护研究概况
2.1 国内隧道支护技术发展历程
国内隧道支护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的隧道支护主要依赖于人工喷射混凝土、铁筋混凝土衬砌等传统方法。

随着施工技术的先进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国内开始引进国外的隧道支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2.2 国内隧道支护研究重点领域
在国内,隧道支护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隧道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优化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提高施工效率和结构强度;
–探索新型材料在隧道支护中的应用;
–研究隧道支护结构的可持续性。

2.隧道围岩力学行为研究:
–分析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预测围岩失稳的风险;
–研究围岩变形与结构变形的耦合机制;
–探索隧道围岩支护的新方法和技术。

3.隧道开挖与地下水关系研究:
–研究隧道开挖对地下水位和水流的影响;
–分析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探索隧道开挖与地下水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

4.隧道支护监测技术研究:
–研究隧道支护结构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分析监测数据,评估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探索集成化监测系统的应用。

三、国外隧道支护研究现状
3.1 国外隧道支护技术发展概述
国外隧道支护技术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隧道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在国外,隧道支护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隧道掘进机的应用:
–引进国外先进隧道掘进机技术,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探索隧道掘进机与隧道支护结构的配合使用。

2.新型隧道支护材料的研发:
–研究新型隧道衬砌材料,提高支护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开发具有自愈性能的隧道支护材料。

3.隧道施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
–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隧道施工过程,预测变形和失稳的风险;
–优化施工参数,减少对围岩的破坏。

4.隧道支护结构的可持续性研究:
–研究隧道支护结构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
–推动隧道支护技术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3.2 国外隧道支护研究案例分析
在国外,隧道支护研究领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
1.苏黎世隧道(瑞士):
–该隧道采用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衬砌技术,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隧道支护结构的监测数据表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2.北京地铁隧道(中国):
–该隧道支护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喷射混凝土技术,施工速度快,支护效果好;
–隧道支护结构监测数据表明,该技术在中国地铁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英国堰塞湖隧道(英国):
–采用了新型复合隧道衬砌材料,提高了隧道支护的强度和耐久性;
–隧道施工结束后的监测数据表明,该新型材料的应用效果显著。

四、结论
随着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隧道支护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隧道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围岩力学行为、地下水关系和支护监测技术等方面。

国外的研究则更加注重隧道掘进机的应用、新型支护材料的开发、施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以及支护结构的可持续性研究。

国内外在隧道支护研究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相互借鉴将进一步推动隧道支护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相信未来隧道支护技术将更加先进和可靠。

然而,隧道支护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支护结构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隧道支护研究的发展,为地下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