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健康成长
谈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谈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
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思想或行为上出现错误,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
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掌握并运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发自内心的爱,会融化顽石。
1 以真诚之心关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容易。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甚至受益终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教师应把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作为自己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爱才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户。
爱学生必须做到了解学生,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教师想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产生共鸣,就必须同学生的弦对准音调。
了解学生是关心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教师不但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慈母般的爱,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了解学生,通过交流,融洽感情。
现在我的学生已升到了六年级,思想上比四、五年级时渐渐成熟,面对着这 48 位充满着童稚的学生,程度不同,思想差异性大,我深感责任的重大。
因此我在班中展开了纸条对话,希望以此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相互的纸条中,我与学生谈生活,谈做人,谈未来———希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们的来信内容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方法的询问、生活问题的咨询、心理困惑的释疑等方面,更有些学生来信班级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班级所采纳。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这期间让我尝尽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
尤其是近6年一直是中途接手初三毕业班,在扮演救火队员的同时,深深体会了“后妈”难当。
但我相信事在人为,再难的事只要找到正确的路径,一样能做好。
为了尽快走进学生心灵,我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学观念,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尽量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强调成绩之余,强调学生品格的塑造;在抓学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确保交流渠道畅通有效。
实践证明这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每次中考结果都很理想,受到校方的肯定。
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一点成绩,让我有底气对关爱学生成长这一话题,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付出真爱重感化“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让我感同身受。
因为心存爱意,老师才会平静地面对学生所犯错误,愿意给学生纠错的时间;只有对学生饱含关爱之心,班主任工作当中的苦与累才觉得有意义;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你才会千方百计创新管理模式,只为学生更好地成长。
今年刚接班时,我就发现我班的一位女孩,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她喜欢化妆、爱涂口红,但从不与其他同学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
并且老是带着其他女生一起去玩,上课几乎不听讲。
和她谈过几次均难以奏效,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实在要开口也就一句:“再怎么学我也学不进,都是无用功。
”看着她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我很是着急,寻思如何才能纠正她这消极的心态,不在玩世不恭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经过观察,虽然她对学习不上心,但对于一些新潮的事物很热衷,通过打扮和出格的行为来博取他人眼球,证明她内心还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认可和关注的,但又因为学习不好而觉得自卑,但争强好胜的心态又让她不甘于默默无闻,这就导致她喜欢通过一些非主流行为和言语来吸引眼球。
知道她的症结所在后,我改变常规的说教模式,我侧面从生活上关心关注她,一有闪光点,我就及时当众表扬和鼓励她,让她觉得受到重视,重新建立自信心,还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教她写作业,使她逐渐体会到老师对她的用心良苦。
走进学生心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走进学生心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身心健康。
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与需求,寻找合适的方法去引导。
首先,学生的成长特点是多元化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也有自己的性格和情绪。
因此,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时,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指导。
其次,学生成长需求是全面的。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心理、认知、情感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学生还需要在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人际交往、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和提升。
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这需要教师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只有建立了互信、尊重、关心和支持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时,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包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策略。
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有能力探究新领域,适应未来的挑战。
三、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健康的校园环境。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包括定期体检、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和增强免疫能力。
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解决负面情绪,树立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冲突和情感问题。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因为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培养健康有为的下一代,我们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他们的心扉,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内心世界,例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有些学生则比较外向,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比较安静。
教育者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例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我们应该更多地与他们交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对于外向的学生,我们要提醒他们控制情绪,尊重他人,让他们知道情感表达的恰当方式。
其次,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多样的,例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和关爱等。
这些情感需求不仅来源于家庭,还来源于学校环境和班级氛围等。
一位良好的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维持一个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关注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肯定。
再次,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生的心声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反应,可能是不满、懊恼、失落、焦虑等。
教育者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注和指导。
例如在心理咨询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情感矛盾和问题,增强自身的调适能力。
最后,健康引导学生成长。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所谓健康成长,不仅包含学习成绩,更包括学生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
在健康引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
此外,我们还应该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身心健康环境。
总之,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既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实现教育使命的必由之路。
倾注一片爱心,走进学生心灵
倾注一片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今天利用这个交流的平台,将自己工作的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教。
教师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时不在涌成潮汐,弹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
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我就从心中有爱、细处着手和架起信任的桥梁,三方面来说说我的班主任工作情况:一要做到“心中有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的心田中,需要的正是这种春雨式的滋润和慈母般的关爱。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这是人的本能,而爱其他人的孩子你就是神”。
因此,我想,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班主任,就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其实一个教师要做到爱学生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包括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
工作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偏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老师的关爱!对待“后进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他们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
对待“优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一定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风。
二、从细处着手陶行知说过:“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
”因此,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乃至教师,要善于利用细节感染教育和管理学生。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如何捕捉细节,这要求班主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一个细心人。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随笔
5 9
黉
:
・
_
个角度 去看。与此 同时 , 教师 要首 先从 心理 上摒 弃
将学生按 照学习成 绩 的高低定 优劣 的思想 , 赏识 用 的眼光看 待每一个 学生 , 积极 的放大 他们 的优 点 和 长处 , 宽容和接纳他 们的小的失误和个性 , 鼓励他们 做 自己擅 长并感兴 趣 的事 情 。 比如 , 参加 各种 技 能 出力。 竞赛 、 歌舞 比赛 、 体育竞 技 等等 , 而让学 生更 直接 从 随着时代 的变化 , 学生 的特点也在不 断的变化 , 的体 验成功的喜悦 , 找到 自信心和前进 的动 力 。 从 事中职教育近 六年 了 , 几年每 年都 能深 刻感 受 这 第三 , 帮助学 生在 学 习和生 活 中找到 快乐 。多 到学生每一年甚 至每一 学期都 是不 同 的 , 们 的思 与学生沟通 , 了解学 生的同时 , 他 在 也帮助他们更加 了 维方式 、 行为举止 包括 服装 打扮等 都在诠 释 着一个 解 自己, 了解 自己的兴趣 和特点 , 了解 自己的知识结 时代不断变换 的符 号 , 虽然他 们不 能够 考入 重点 高 构和技 能特点 , 了解 自己的愿望 和梦想 。正所 谓 : 也 中, 没有选择考 大学 、 读研 等追求 高 学历 、 称为 知 “ 被 三百六十行 , 行行 出状元 ” 。教 师要 尽量 教会 他们 识型、 研究型人才 的道 路 , 但这并不 意味着他们没有 怎么去分析这些 因素 , 中找出 自己的优势 和劣 势 , 从 梦想 , 没有成 功的可能 。所 以我认为 , 作为学生们是 从而建立起对 自己未来 的人生 正确的规划。教他们 祖 国的新一代 , 是未来的希望 , 也 我们应该走进他们 怎么把学 习专业 和发 展技 能结合 起来 , 会克 服 困 学 的内心世界 , 努力关 注每一个学生 的健康 成长 , 让他 难和心理 障碍 。通 过两 到三 年 的学 习和锻炼 , 在教 们 更 加 全 面 和 谐 的发 展 。 师的帮助 和引导下 , 断完善 自我 , 不 找到就业或创业 首先 , 努力使 学生 感受 到平 等和 尊重 。因为没 之路 , 为实现 自己的人生 价值 与梦想 打下 良好 的基 有 出色的学习成绩 , 生在进入学校之前 , 学 都承受过 础。通过不断勇敢 的尝试 , 验成 功 的喜 悦和 生活 体 巨大的心理压力 , 的甚至对学 习、 有 生活都缺乏足够 的 快 乐 。 的信心 , 自己的将来感 到茫然 , 其是在 自我能力 对 尤 第 四, 加强与学生家长 的沟通 和联系 , 让家庭成 的认知上感 到 自卑 和失望 。作为 老师 , 觉得 首先 为学 生巩 固学校学 习和受教育成果 的重要保 障。家 我 要做 的 , 就是让学生摆脱 此类 阴影 。具体作法 如下 : 庭 环境对学生 的影 响是 巨大 的 和直接 的 。所 以 , 仅 从 日常生 活中的点滴 小事做 起 , 让学 生真 正体 会到 仅是 学生观念 的转 变并 不够 , 还要 尽 可能 和家 长多 老师对他们 的理 解和 尊重 , 给与 他们 一些适 应 和缓 联 系 , 同探 讨 教 育 和 转 变 学 生 的方 法 , 教 学 效 果 共 使 冲 的机会和 足够 的时间 , 让学生 明 白, 每个人 都是可 能够得 到巩固 。同时 , 员家 长鼓 励 和帮助 学生 在 动 以而且应该得 到别人 的尊重 的 , 尤其是 尊 重彼此 的 假期 等时间寻找实践锻炼 的机会 , 这样 , 学生在学 校 人格 , 选择 职业学校 只是人 生 中根 据 自己的兴趣 和 学 习的知识和技能就能 够充分地得到实践 的检 验和 爱好而做 出的正确 的选择 , 是通往未来成 功的道路 , 促进 , 同时 , 发现 自己的不 足 , 提高学 习的兴 趣 , 培养 而不是随便找个 学上 “ ” 混 日子 。其 实 , 真 正 做 到 渴望成 功的激情 。 要 这一点的确不容 易 , 只有真正与学生相处 , 能真 切 才 总 的来说 , 真正 走进学生的 内心世界 , 要 了解并 体 会到他们的 自尊心很强 , 有时还很脆弱 , 稍有不 如 理解他们 , 而有针 对性 地实施 健康 和谐 的人 性化 从 意就会引发 内心 的失 落感 和 自卑感 。所 以我通过 新 教育 , 我一直在 努力探 索和 实践 的一种 教育 教学 是 学期 开学之后一段 时间 的连续 开导 和教 育 , 以平 和 模 式 , 条 路 还 很 漫 长 , 要 花 费 教 师 更 多 的 时 间 、 这 需 的心态 、 真诚 的态度 , 让学生逐渐摆脱 了对老师 的排 精力和爱心 , 还要克 服来 自各方 面 的各 种 各样 的 困 斥, 渐渐开始平 等地 对待 自己和他人 。 难和阻力 , 如学生较 多 , 单独 沟通 时 间不够 充裕 ; 家 第二 , 要有针对性地 帮助学生树立 自信心 , 让他 长关注度欠缺 , 造成学生反复较 大 ; 学生 的个性 很强 们获得 自我 内心 的平 静只是 一个 开始 , 激发 学生 的 且 富有 时代感 , 师要 具备较 强 的心理 素质 和 沟通 教 自信心才是帮助他们 走向成功 的关键 。但在这一 点 能力并 不断对抗知 识 的老化 和观念 的陈 旧等 等 , 但 上如何把握学生 的性格 特点从 而 因材施 教 , 有针 对 是 , 不管前面还有 多少 困难和 曲折 , 只要本着一个 教 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非 常重要 。教师如果从生 活 中 师 的职业 道德 、 业心 、 任感 和爱 心 , 事 责 真诚理 性地 的小事观察 , 发现学生们确实各有 所长 , 的善 于 面对每 一个学生 , 会 有 不断努力地走进学 生的心灵 , 一 就 沟通 , 能歌善舞 ; 的乐 于助人 , 有 宽厚善 良; 的热 情 定可 以培 养出更多更 优 秀的学 生 , 有 成长 为对 自己的 大方 , 热心交往 ; 的是运 动健 将 , 的是棋牌高手 , 职业和有着 理性认 知和规 划 , 自己 的生活有 着充 有 有 对 也有 的知识丰富 , 记忆 能力很 强 ; 的善解 人 意 , 有 温 分满足感 的时代新人 , 为祖 国的建设 和 社会 的和谐 和体贴 ; 也有 的热爱 劳动 , 任劳 任怨 … …其 实 , 们 做 出贡献 。 他 从 内心到行动都是 真诚 而可爱 的 , 只是需 要 我们换 ( 作者单位 : 郑州市财 贸学校 )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是一种使人们在心智、道德和体能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的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所以,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与使命。
学生的心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领域,它包括情感、性格、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
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创新。
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关怀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
只有在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的时候,他们才能够主动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合理表达情感,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心灵得到健康成长。
教育要注重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将道德品质和个性素养融入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人格教育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加以体现,例如在课堂中注重灌输正面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做人原则和道德风范等。
学校也要注重树立榜样,从身边的人员做起,培养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品行,进而扩展自己的心灵空间。
教育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培养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还需要进行心理压力的排解,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的宣泄和抒发。
教育要注重启发思维教育。
启发思维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教育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启发为手段,通过情境教学、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启发思维教育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发现,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坚持让关爱、尊重、理解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塑造每个学生。
使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呢?一、理解尊重——在关爱中发掘出学生潜力爱心成就教育。
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教师的首要天职。
如何育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知心人,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
爱学生,更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协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
被尊重是学生内在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多年来,我坚持做到:对学生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协助,生活上关怀体贴。
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二、接受包容——在互动中让学生找回自信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
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动、共同增益的。
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
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过程,现代社会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一方面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另一方面是还学生生活的本来面目,把学生教“活”。
陶行知先生在为中华儿童教育出版社创作的社歌中写到:“发展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
”作为教师,应该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感,更多地保护孩子的天性,张扬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身心自然地发展,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一、宽容善待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宽容是一种比严厉更有效的教育力量。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一个难以原谅的错误。
但麦克劳德却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给它的惩罚是画出两张狗的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的“惩罚”,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从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平常,我们习惯给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戴上一些“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等,随意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实,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
可他们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
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学生所犯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
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教育家们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自责中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
”让我们携起手来善待学生吧!二、与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心灵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用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用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班主任是学校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要“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关键词:真爱;耐心;宽容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总则的第二条明确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下面我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谈体会。
一、爱是教育的秘诀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老师在工作中要“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素。
拥有爱心的教师能把学生培养成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爱,也是一种能力,教师要把爱的魅力散发出来,形成一种爱的强力磁场,把学生吸引在你的周围。
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他会伸出温暖的手。
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学生。
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和智慧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爱是教育的秘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案例一:赵贤,从小父母离异,把他交给外婆抚养。
母亲外出打工,另嫁他人。
八岁了,他不知父母长什么模样。
从小得不到父爱和母爱,他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不爱学习、打架骂人、不做值日是他的家常便饭。
同学们都讨厌、疏远他。
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他屡教不改。
于是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主动和他谈心,告诉他母亲对他的爱和难处,还有母亲的期望。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健康教育我做班主任的理念是: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
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我的做法是: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充分表达了我的爱心和宽容。
如我班的曹君同学,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我就多让我参加集体活动。
如在一次元旦文艺演出中,因我的出演(共6人),班级节目差点被“砍掉”,但我宁要挽救一个学生,也不看重班级的某个荣誉。
今年,在该生休学半个学期后又回班上课,我为其保密病症,并联系各任课老师给我补习,使我得到很大的欣慰,使其家长感动不已。
又如我班的周宇行同学,母亲患绝症(现死亡);施达令同学父母七岁时离异,父亲常年在外不归家,他只跟80多刚的爷爷、奶奶生活,我得知情况后,常常会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关照。
如校服破了,书包坏了,我都会随手给他们补缀上,在中秋或一些假日,接他们到自己家里过;如陈婧同学母亲手术住院,家中无人,我自掏钱给我买好饭票,解决该生的吃饭(晚餐)问题;班里的金雅婷等同学家中经济困难,我会主动给他们买此资料等。
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性。
学生们在走近我身边的时候,渐渐地感到了班主任给他们的“慈母爱”,但也渐渐地体味到这也是一种严中的爱。
如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大多娇生惯养,搞卫生时,拖地就像写大字,我就手把手地教,即使在冬天,我也亲身绞干拖把,拖干地面。
这种示范对学生很受用。
每次的值日生学生都会做到位。
如有的学生早上总有迟到现象,屡次纠正总是难改陋习,我采用每天早上6:00“叫早”,6:30“催走”二次联系,一星期下来,学生被我“牛”怕了,习惯改好了。
回想起来,学生常常会感谢老师的严格使他有了收获。
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注重的是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反响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响,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交谈和与笔谈。
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结,成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一些启示。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德育的核心在于了解学生的需求。
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他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一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应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从而为他们提供恰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生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用真诚的目光、温暖的微笑和体贴的话语,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
在学生需要学习和成长的时候,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班主任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德育指导。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班主任应当自身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良师益友,以身作则,前后一致,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任。
班主任对学生要采取理性、公正和关怀的态度,赋予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利,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同时,班主任还应该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与家长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机衔接。
三、注重激励和引导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激励和引导既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学生不足之处的指引和引导。
班主任可以通过赞扬、奖励、表彰等方式,鼓励学生努力进取、积极上进。
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对不良行为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做到批评与鼓励并重,给予学生充分的改错机会。
在引导学生时,班主任要注重灵活性和个性化,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教师只有奉献纯洁的教育爱,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就针对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怎样关爱学生的成长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讽刺、责难、体罚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
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现在我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
课堂上的提问、计算练习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我班里有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可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又没仔细读题的习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可是我并没有放弃她。
我总是很亲切的叫她小乖乖,上课时经常请她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开始,只要我一喊她的名字,同学们就哄堂大笑,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的举手回答了,我便及时的表扬她:“回答的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会表现地更好。
”她便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二、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歧视后进生。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摘要】本篇文章探讨了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在提出了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师生情感连接的重要性。
在介绍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心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鼓励学生表达情感等方法。
在结论中,强调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打开学生心灵,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做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更加融洽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灵得到关怀和慰藉,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师生关系、倾听、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氛围、表达情感、全面发展、关注、打开、心灵、学生需求、师生情感连接1. 引言1.1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味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需要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调控能力。
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学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支持。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观察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困扰。
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途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情绪管理技巧。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强。
1.2 培养师生情感连接培养师生情感连接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师生情感连接的建立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当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连接,学生会更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老师也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健康成长
深入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围绕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始终以〃走进学生心灵, 让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注重从小事入手,用心去关注学生, 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带着一颗关爱的心靠近学生〃教育家的特征在于爱人。
”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在教师在情感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
对于教师来说,作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给予学生真正的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教师不在场的时候,学生们活蹦乱跳、无拘无束,而当教师走进的时候,学生却一反常态,保持缄默;有的学生则无论教师说什么, 他都不愿和你说话、交流。
究其原因则不难发现, 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听话,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和意愿, 不能越雷池一步。
时间一长,学生渐渐丧失了生动、自主发展的活力和天然活泼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胆怯、懦弱、内向、孤僻的性格,缺乏创造精神和自主能力,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而加重他们的自卑和依赖心理。
教师只有爱学生所爰,相学生所想,把学生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才能激起学生对自己的亲切、爰戴、信赖的情感,并毫不保留将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这样师生间才能进行真诚的精神交流,运用爰和感情的清泉去拭亮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他们的朋友。
二、用一颗尊重的心接触学生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希望受到他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
教师应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感情都当做有意义的、值得重视的事情予以注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对待、彼此尊重的态度, 即尊重学生的价格、感情,爰护学生的自尊心,平等地、有礼貌的对待他们,公平公正完全接纳他们。
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又是极其敏感的,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弱智生、留级生,贫困生,这固然比较难,但假若你能真正放下教师的架子,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问题,这样就会极大地少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得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走进学生心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走进学生心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走进学生心里,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互相理解与信任。
因此,本文从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压力和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同的压力,例如家庭压力、学业压力甚至社交压力等。
这些压力会导致学生情绪失控、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其次,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一大挑战。
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匀衡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避免过度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塑造性格。
除此之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降低学习压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启发性问题探究、知识技能训练、趣味性质的测验等,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最后,教育者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应该把学习方式和教育理念转变为学生成长的支持,做好各方面管理和辅导,以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教师应该通过教育方式,鼓励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行为模式。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实是一个多维学科的探究。
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等方面,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帮助。
只有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建立互动关系,才能帮助他们走向一个更加充实、健康、积极、幸福的未来。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情感,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了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沟通是教育的桥梁,也是走进学生内心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而不仅仅是说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
而倾听,就是打开走进他们心灵的钥匙。
通过倾听,我们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困惑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不应该去扭曲或忽视他们。
即使学生的观点与我们不同,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观点,通过沟通、讨论来引导他们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语言的使用,要用尊重和鼓励的语言来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除了倾听和尊重,我们也应该学会关怀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挫折、烦恼、困惑等种种问题,而这时候,温暖的关怀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在真正关心他们的情感和成长,我们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时候,学生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情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画画、写日记、进行心理测试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找到更好的帮助和指导方案。
而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也需要主动包容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有时候,我们不能强求所有学生都按照我们的期望来表现。
而是应该接纳他们的独特性格,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包容。
在这种包容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以学生的角度,探索走进学生心灵的方式和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关注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倾听学生的声音。
只有通过真正倾听,我们才能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困扰。
要实现这一点,教育者应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开展个人心理咨询等活动,以促进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是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
要想有效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者需要关注、认真对待学生的情绪变化。
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反应,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并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内心的困扰和挑战。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重要景观。
教育者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育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只有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这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以帮助那些可能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五、培养正向心态与人生观学生内心的成长离不开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生观。
教育者应该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并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走进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心,必须要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尤其是正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孩子,离开了爱,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作为教师只有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我认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把微笑送给学生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
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我决定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
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班主任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这种快乐幸福源于孩子的成长,进步;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这种辛苦琐碎会消失在学生的成长,进步中。
选择了老师就是选择了爱,选择了班主任就是选择了奉献。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
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会取得成功。
我觉得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尊重、相信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二是指教师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信学生主要有三层涵义:其一是指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其二是指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东西,都愿做一个好学生;其三是指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和集体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围绕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始终以“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注重从小事入手,用心去关注学生,开展师生间的心灵对话,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带着一颗关爱的心靠近学生
“教育家的特征在于爱人。
”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在教师在情感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
对于教师来说,作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给予学生真正的爱。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教师不在场的时候,学生们活蹦乱跳、无拘无束,而当教师走进的时候,学生却一反常态,保持缄默;有的学生则无论教师说什么,他都不愿和你说话、交流。
究其原因则不难发现,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听话,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
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和意愿,不能越雷池一步。
时间一长,学生渐渐丧失了生动、自主发展的活力和天然活泼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胆怯、懦弱、内向、孤僻的性格,缺乏创造精神和自主能力,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而加重他们的自卑和依赖心理。
教师只有爱学生所爱,相学生所想,把学生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才能激起学生对自己的亲切、爱戴、信赖的情感,并毫不保留将心灵的大门向你敞开,这样师生间才能进行真诚的精神交流,运用爱和感情的清泉去拭亮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他们的朋友。
二、用一颗尊重的心接触学生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希望受到他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
教师应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感情都当做有意义的、值得重视的事情予以注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对待、彼此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价格、感情,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平等地、有礼貌的对待他们,公平公正完全接纳他们。
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又是极其敏感的,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弱智生、留级生,贫困生,这固然比较难,但假若你能真正放下教师的架子,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问题,这样就会极大地少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得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如,去年初三分班时,我班分了一个特殊的学生,说他特殊,是因为除了不会学习外,各种调皮捣蛋的方法都会,是人人头痛的角儿。
从尊重学生角度出发,我对他进行了认真观察,发现他的调皮捣蛋是因为患难与共尿床病而感到自卑,从而开始自暴自弃,为了不让他掉队,我对他进行了认真的思想教育,同时为了照他的自尊,对于被尿湿的被褥,总是由我拿去晾晒。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有了进步。
从这件事上,我可以看出,尊重学生心灵,让学生快乐成长,是学生进步的必要条件。
如果教师在工作中产生“择优排差”的心理,缺乏平等和尊重,对优等生的偏袒,对后进生的不公正,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使一般的学生也
会形成情感上的压力和孤僻的心特征,而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则容易导致他们的抵触情绪或反抗报复行为,使师生关系紧张,进而产生离心效应,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带着一颗宽容心解读学生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并且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也十分微妙,因此要求教师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去解读学生,以明察秋毫、探幽索微的能力去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对于学生的的缺点和错误,对于学生的不良表现,有的教师往往是在“恨铁不成钢”的情感中,处理这些问题时不是心平气和的、和风细雨的、耐心的去化解它,而是动辄大发脾气、训斥、嘲讽,甚至是体罚,孰不知,这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教师在与其交往中,要尽量多一分宽容和耐心,坦诚相见,
以心换心;而对于那些顽劣成性的学生,则要善于抓住契机,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或话题接近他们,使他们心悦诚服,愿意和你交朋友,从而逐步走进学生心灵,求得最佳效果。
四、带着一颗火热心帮助学生
每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一些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化解,将会直接阻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遭到巨大的挫折,甚至是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做一个热心的“智者”和“引路人”,为学生出主意,想办法,不但要给予他们必要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掌握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们跨越障碍,开辟出一条通往胜利彼岸的道路来。
记得一天下午,我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时发现了一张纸条:吴老师,您好,昨天上语文课,我无缘无故就挨了老师一顿批评,心中感到十分委屈,我想找老师解释,可又缺乏胆量,结果搞得没一点儿好心情,根本不能静
下心来学习……这位同学的信让我知道了他的烦恼和压力。
略加思索,我拿起笔,给她回了一封信:要知道,在以后漫长的一生中,被人误解的情况是很难避免的,请你想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拿出诚心,一定会消除老师的误解。
我建议你尝试一下以几种方法……没想到,效果相当不错。
总之,可以说,让学生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但是怎样运用好这种方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心理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信奉一句教育格言:教育的效果是心灵的晤对与真情沐浴。
坚持以自己的尝试融入到“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中,我们就能探索出一条真正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