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灵——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灵——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内容提要:“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
“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而“爱满天下”又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从我学陶师陶的实践中认为,一是以平等的爱,才能“打到心灵深处”;二是以真挚的爱,才能化解顽童之愚顽;三是以真情的爱,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四是以崇高而无价的奉献精神,才能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
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他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怎样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我所任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呢?当然,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
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在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方面,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论断,对我们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然“问题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
但长期以来,我们可能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一些“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坏”帽子,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倾听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
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
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
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
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
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
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
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
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
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
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爱与宽容,点亮孩子生命的火花》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爱与宽容,点亮孩子生命的火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一个班里的学生,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有钱的还是贫困的,无论是乖巧听话的还是活泼调皮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一盏盏烛光。
爱心,可以使犯了错误的学生振作起来;爱心,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我都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地呵护他门,让他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并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宽容、理解、尊重、信任和关怀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成为孩子们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他们”。
教师只有用自己无私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无论课上还是课后,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努力与他们进行非言语的情感交流。
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叩开学生的心门,也能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使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如真诚的微笑,满怀期待的眼神等等,用体态语言来传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经常拍拍他们的肩,牵牵他们的手,抚摸它们的头……这些无声的爱的表达,都是真情的流露。
它像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学生的心灵。
新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由于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进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差,开学时虽然对孩子们进行了各种习惯的培训,提出了许多要求,不过由于孩子年龄小,加上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孩子们坐不住,时不时还有孩子随意下位,特别是一位叫阳阳的男孩子,总喜欢把脚放在凳子上,一节课要提醒无数次。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繁忙而又沉重的学习生活,下课后主动与他们谈心,带领他们做游戏,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的享受学习生活;对于生了病、受了伤的学生,我更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上网查阅资料,几名学生匆匆忙忙跑进来喊道:“陈老师,你们班的阳阳在后操场摔倒了,把头给碰破了,流了好多血。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扉。
因为只有当学生心灵得到关爱和呵护时,他们才能够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学生时代。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成为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情感呵护和学习动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时代是一个心理难以维系的时期,面对着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学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时候,学生并不会主动向老师倾诉自己的问题,但教师的关心和关注能够让学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心情和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关心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我们要注重情感的呵护。
情感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得到愿意和关怀。
家庭是孩子形成情感的重要场所,但是教育工作者也要承担起情感呵护的责任。
在学校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认真对待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呵护。
只有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关怀,才能够建立起稳固的情感基础,才能够健康成长。
教师们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情感呵护,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教育工作者的另一个重要责任。
学生的学习动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需要教师们的关心和引导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耐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只有学生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动力,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摘要: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导师和管理者,承担着重要的德育工作任务。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班主任必须认真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从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精心呵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爱心;感化学生;心灵;班主任陶行之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由此看来,师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枯萎的花草,像不流动的河水一样,得不到前进和提升,教师的工作就失去意义了。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一、班主任德育功能的具体表现(一)、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通过德育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方向。
(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
(三)、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主任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在班级中定期组织教育和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使学生具备自我约束能力,建立起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班主任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具体措施(一)关爱留守学生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管理者,应该关爱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具体做法:1. 倾听学生的心声班主任在学生与自己交流时,应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同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
例如,班主任定期组织班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想法,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 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关心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就要学会面对学生,有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能真诚地交流;面对教育,有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不息的能量。
一个被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教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享职业幸福,应具备以下几点:一、具有人格的魅力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
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只有具备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满腔热血育英才,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界的人格,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人格化,通过人的个性来体现这种道德规范。
这种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人格的潜在作用。
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独具风采的魅力。
二、具有走进学生心灵的魅力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
流连忘返。
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就要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
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去亲近学生.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生。
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或经常批评、指责,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以尊重、理解、信任去唤醒激励学生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能尊重那些犯过错的学生和有严重缺点的学生。
尽管教师也会批评。
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
走进学生心灵,让阳光洒满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让阳光洒满心扉学生是活泼、稚嫩的花朵,需要阳光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我用真诚和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阳光。
每当我走进教室,我都会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
我经常以学生为中心,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我希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走进他们心灵深处的世界。
为了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扉,我会用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
每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我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我相信一句关心和鼓励的话语,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希望,从而迎接新的挑战。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我也希望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会积极参与,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运动、社团和亲子活动。
我相信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让阳光真正洒满他们的心灵。
我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礼貌和谦虚。
我常常鼓励学生与同学相互尊重和包容,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学校的其他场合。
我用身教的方式,通过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努力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尊重和谦虚,用阳光温暖自己的心灵。
在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倾听,用真诚和关爱去滋养他们的心灵。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呵护,让他们的心扉洒满阳光,绽放出美丽。
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交流和心灵的呼唤。
最终,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在困境中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用阳光的力量温暖自己的内心。
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他们都能敢于面对困难,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传递这份阳光和温暖给身边的人。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我们作为教育者,肩负着为他们铺就一条充满阳光的成长之路的重任。
让我们用真诚、关爱和耐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阳光洒满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走进学生的心灵 点燃希望的火种
诚 ,对 工作 的极 端热 忱 , 以校 为家 ,爱生 如子 ,甘
为入梯 ,默默耕耘 ;其次 ,还应 讲奉 献,不求索 取 ,真 正 做 到 “ 着 一 颗 心 来 ,不 带 半根 草 去 ” 捧 ; 第 三 ,以身作 则 ,用 自己的实 际言行 影 响并 感染 学
一
的教育 效果 。
1 爱心 建立在 关心 和尊重 学生 的基础 上
关心 和尊重是产生爱心情 感的前提 , 个 微 笑 ,一 个表 扬 ,一 句祝 福 ,一 个 眼 神 ,都 会使 学 生产 生亲 近感 。真 正 的 教师
一
个 受学 生拥 护 的班主 任在 工 作上 必然 是满腔
热 情 , 全 身 心地 为 学 生 服 务 ,默 默 奉 献 ,甘 为 人
色 。因此 ,班 主 任 要注 重 练 好 “ 内功 ” ,注 重 自己 的师 德修养 ,做学 生 的楷模 与表 率 。一名 师 德高 尚 的班 主任 ,首先 应表 现 出对党 的教育 事业 的 赤胆忠
面 无微 不至 地 关心 学生 、热 爱 学生 。老 师一 个真 诚
的微笑 、一 双热 情 的手 、一 双鼓 励 的眼睛 、一句亲 切 的 问候 ,都会 使学 生 如坐春 风 、如 沐甘 霖 ,对 于 这样 的班 主任 ,学 生也 会更加 信服 和爱 戴 。
劣 中创 优 , 就 是 他 们 善 于 思 考 , 能 出 点 子 、 找 路
在人 的生命 基 因里 ,早 已埋 藏 了爱 的密码 ,每
一
子 ,利 用和 发挥 学 生 的优 点帮 助学 生扬 长避 短 ,不 断鼓励 他们 走 向 自信和 成 功 。
0 1 3 河北 省 栾城 县 冶河镇 中学 54 0 安果 芝
用爱心塑造学生的灵魂
用爱心塑造学生的灵魂老师首先要有爱心,爱心如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爱心如明灯,能照亮学生一生前进的道路。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心灵交融的过程,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途径,教育学生需要爱心,只有真正热爱学生,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健康成长,略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如果说老师的人格魅力是榜样的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驱动力。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爱心。
学生,无论智商高低,无论家庭条件优劣,都需要老师的爱。
学生的心灵就像一扇窗户,有了爱心的投入,就能打开这扇窗,让孩子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明灯。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从早到晚我-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
”美好人生是被爱所唤起,并被爱所伴随。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才会相信老师所说的,才能深刻体会老师的爱。
学生的缺点无需教师严酷对待,若学生心灵有了毛病,教师要把最美好的品德留给学生;对待差生要多一份平等,少一点威严,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份倾听,少一点说教,多一份鼓励,少一点斥责,多一份理解,少一点刻薄;学生是孩子,需要老师不懈的雕刻塑造,才会变得光彩夺目,才会发出灿烂的光辉,学生需要老师每天给他们送去灿烂的微笑,微笑如一缕春风,一抹阳光,吹散学生心头的阴霾,温暖学生的心灵,老师每给学生一个真诚的鼓励,就能给学生勇气和力量,从而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用真诚的爱,关注孩子的心灵老师要能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捧一颗心,献出真诚的爱,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要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关怀的温暖;老师要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弘扬教育精神,践行教育使命
弘扬教育精神,践行教育使命弘扬教育精神,践行教育使命(精选篇1)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有很多,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陶先生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会学”、“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就“教学做”三者关系而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教与学都以“做”这中心,“教学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
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
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
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
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
还有陶先生“爱”的教育理论让我体会到了我们要时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
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教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
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育,从用真心去爱开始
教育,从用真心去爱开始作者:胡荣华来源:《教师·上》2015年第02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
”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对教育的热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每当我闲暇静心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候,一些记忆时常涌现心头。
温馨的回忆:一枝塑料花2008年教师节前的周五下午,门卫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学生来看我,我在头脑搜索着:“是谁呢?是我以前教的学生?还是到这后教过的学生?”随着一声“老师好!”把我思绪带回到现实,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枝塑料纸做的小花,比较简单的那种,进门后对我说:“老师,送你一枝花,祝你教师节快乐!”我问了他现在的学习情况,而他却说:“我很怀念初中的生活,老师你对我们很好,很关心我们,有一次,默写化学方程式,由于紧张,全忘了,你没有批评我,而是让我根据化合价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再配平,鼓励我坚持就能进步……”这是我2007年调到江苏省南京市华电中学教的一届学生,当时那届共四个班,其中一个班基础最弱,全班有34人,班主任是个还有一年就退休的女教师。
她对学生极其关心,所有学生最听她的话,她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哪个学生过生日了,全班送上祝福,每个学生都给寿星准备了一张自己制作的精致贺卡;班级经常组织主题班会,学生非常喜欢……在这个集体中,大家都很快乐,虽然学习成绩一直年级倒数第一。
他叫刘X,是这个班级里的一个男生,个头不高,说话有些不清楚,老老实实的,小时候得过脑炎,头脑不算聪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尽力去完成。
不管考试考多少分,我从未批评过他,因为我知道,他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我没有理由再去伤害一个尽全力孩子的心,时间就这样慢慢地流淌着,直至毕业。
从2008年教师节开始,每年的教师节前,他都会送一张卡片或者一枝塑料小花来给我。
我知道,他是想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老师的一片心意,他觉得很重要;我也很高兴,但同时感到很愧疚。
师德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
师德专题讲座学习心得笔记专题讲座名称走进心灵,师爱无痕——师德报告(王威)主要观点记录1.“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爱的温暖把阳光播洒到每个学生心里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文字交流、鼓励、成长中的烦恼等教育不是工业化大生产,它更像农业的精耕细作,这就注定我们工作的艰苦和辛劳2.一个也不能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胸怀问题学生、用爱的眼睛去发现给学生警示、人生永远有第二次机会,我们要永远给予孩子希望3.平凡蕴含伟大,细节铸就成功温暖的阳光比严寒更有威力,潺潺的春水可以融化坚冰,对待学生稚嫩的心灵,必须慎之又慎,教师的一点疏忽,带给孩子的可能是一生的缺憾,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我们得谨慎从事。
4.青苹果的故事——遭遇青春期慎之又慎地讲述“青苹果”的故事,准确把握教育时机,给学生的人生指明方向。
5.教育者必须具备等待的雅量我们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齐步走是自欺欺人,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坚强的韧性,要有等待的雅量6.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提供机会,促进成长。
(大胆启用没有当过“官”的学生当班长)学生的进步需要老师的慧眼提携,如此一来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的最大发挥,求得最大限度的发展7.主题班会系列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活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络班会等8.上网也精彩——德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9.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教育的遗憾)案例式学习心得用自己教学中的一个案例来解释本讲座中的一个观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听了王威老师的师德讲座,让我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王威老师“教育不是工业化大生产,它更像农业的精耕细作,这就注定我们工作的艰苦和辛劳”的观点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每天做的都是一些细碎庞杂的工作,正努力用“爱与责任”“把阳光播洒到每个学生心里”。
作为班主任,要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
用爱心感染学生的心灵
用爱心感染学生的心灵施丽玉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
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
一、爱每一个学生,师爱的准则。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爱每一位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
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
“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立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
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多年来,我每接手一个班,首先给孩子们的是爱,是爱的感情,爱的语言,爱的环境,使孩子们看到老师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爱他们的。
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班主任关心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
记得2001年担任一年(2)班班主任时,有位施杨婷的女孩,由于患有先天性软骨病不但毫无行走能力,而且坐都相当困难,要借助靠背椅与桌子才能坐。
当时同年级的老师都害怕这样重度残疾的学生会给班级带来许多的不方便。
看着她父母一脸满茫然与无奈的神情,我毫不犹豫地接收了。
她的父母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并激动地告诉我:“为了照顾孩子,母亲早已辞了工作,孩子也从未进过幼儿园,已比别的孩子迟了三年读书。
今天,我们的孩子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走进课堂接受正规的教育,您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我们真不知怎样感谢您才好。
”从此,我除了教育班里的同学要关心帮助施杨婷,自己也以身作则,上课前帮她做好课前准备,下课帮着收拾书包,每节课都这样做。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感悟5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感悟5篇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时绝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
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他带领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习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建“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习,他的全部施教活动丰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
在这本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
也有人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听课学习,回来了不禁感叹,那些孩子文学素养高,知识面广,课堂中总是精彩不断,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类型的题目,反复讲却怎么教也教不会。
弄得自己快没耐心了,心里很烦躁,很想对他们发火。
我去和一位老师倾诉时,这位老师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我们现在都认为,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会是正常的,不会是不正常的。
而我们有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要批评,甚至要惩罚。
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因为他们还在学。
”忆起这堂课,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他们答不上来,我有些不高兴了第二个我面露难色,开始批评了。
学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动开展不下来了。
我想应该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
”教低年级的孩子时,他们在文字的表情达意上有它的局限性。
语文课上可以在理解词语和课文时用上音乐、动作、甚至绘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走进学生心灵,让阳光洒满心扉
走进学生心灵,让阳光洒满心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也是最需要关爱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不仅需要知识的滋养,更需要心灵的照料。
他们需要有人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让阳光洒满他们的心扉,给予他们力量和鼓励。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有情有义的人。
教育的本质在于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传递知识的能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只有通过真心关怀和倾听,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我们要以走进学生心灵为出发点,用阳光温暖他们的心扉。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用爱和关怀。
学生是需要呵护的娇嫩花朵,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用爱心去呵护他们。
只有用爱心和关怀对待学生,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增强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真情去关怀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身边有关爱的人,才能够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独特之处。
我们要从他们的优点角度去观察和审视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认可和鼓励。
只有给予学生肯定和赞美,才能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勇敢迎接挑战。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有勇气面对挫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阳光的鼓励和肯定,能够给予学生前进的力量,让他们茁壮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给予帮助和引导。
在成长的道路上,学生们难免会遇到许多困惑和烦恼。
这时,我们应该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用心。
只有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才能够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心灵的阴霾,重新看到光明和希望。
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给予引导和激励。
在成长的道路上,学生们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榜样,有人能够为他们指明方向和提供帮助。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小星星
师爱无痕爱出无声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小星星,我愿用真诚、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让他们各自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心灵,每个学期我都在认真地工作。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如何管理班级工作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热爱学生,走进学生世界爱到深处情更浓“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情愿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关心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的进步,成就他们的理想。
有时甚至舍弃自己与亲人之间的爱,也要坚持对每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关怀与爱护、同情和理解。
爱没有等差,情不分前后。
教师爱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向老师表达情感也五花八门。
学生需要爱,弱势群体更需要老师多给一点爱。
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关怀和倾听。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问候:(可举例说明)如学生思考有疙瘩时;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我总是第一个主动接近他们,真心实意地促膝交流,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随时随地同他们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作为班主任,走近每一个学生,真诚的一次问候,认真的一次倾听,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你的某些行为甚至可能从此改变他的一生。
母爱是圣洁的,得到母爱是幸福的,师爱是高尚的,得到师爱是幸运的,播撒师爱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责任,奉献真情是我们当教师的义务。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把向学生献爱送情作为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学生,并给学生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至关重要。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份,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
教师简短精练的座右铭
教师简短精练的座右铭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简短精练的座右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简短精练的座右铭11)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2)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3)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修养越高,智力发展越好,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越深刻。
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6)执着杏坛,乐于奉献。
7)掌握好的方法,是学业有成的前提;打下好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必需;养成好的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伟业。
8)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
9)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地。
10)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
11)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站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12)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13)性命正正因风雨而变得精彩。
14)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育人。
15)打动童心的最佳方法是诚恳而慷慨地赞扬他们每次进步。
16)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17)我坚信,成就千里马,就成就伯乐;成就了学生,就成就了自我。
18)一切为了学生。
19)良言暖三春,恶言记终身。
20)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教师简短精练的座右铭21)爱己之心爱人,律人之心律己。
2)博学,勤思,笃行。
3)内存一个爱,外显一个笑。
4)人生如下棋,必须有远见方能获胜。
5)水滴石穿。
6)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7)立足三尺讲台,塑造无悔人生。
8)凡事皆有可能,机遇属于有自信的竞争者。
9)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12)“球”是在比赛中争夺过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13)学生的需求,我们不懈的追求。
14)学生的满意,是最大的幸福。
15)人不可以瞧不起自己。
16)对待学生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怎样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怎样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且要“行为人师,表为人范”。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重点逐步转为素质教育,我认为有如下几点,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1、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基础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这份事业,忠于这份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像陶行如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热爱和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
有调查显示,学生喜欢教师品质有五条: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得当。
“热爱、同情、尊重”是所有学生的共识,这说明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同时也能够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
3、谦虚、真诚、襟怀坦荡是师德内在体现如果说正直、公正、平等、无私的品质是对人、待人的品质,那么谦虚谨慎、真诚质朴、襟怀坦荡就主要对己、待己的品质。
这样的品质依然与事业、与同志、与学生的关系中建立起来。
4、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教育者先教育”。
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自尊、自强、自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要言行如一,诚实守信。
5、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人才,就必须先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
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6、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育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捧着一颗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发表时间:2013-01-22T10:45:47.40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李强[导读] 由为家长学、为教师学转变为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关于家访
李强
(郑州二中,河南郑州450000)为了更深入地实践“筷子理论”,更大程度上实现家校教育合力,除了在校教育、家长会、校信通等方式以外,还要求教师走进家庭,走进孩子的第一任学校,接触孩子的启蒙教师,走进原生态的学生家庭生活。
但家访不是随意的见面,应注意以下几点:家访要有精心的策划和准备(针对学生近期某一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探讨);家访时间的不确定性(双休日、节假日、晚上等);家访的不预约性,这样才能看到孩子原生态的生活;家访绝不在学生家吃饭或以任何方式接收家长的礼品。
一、关于学生情况
1.时间。
早起(自己按时起、闹铃闹醒、家长叫醒);中午午休情况,下午离家,晚上到家时间。
2.饮食。
早饭情况:在家吃?路上吃(带还是购买)还是不吃?午饭和晚饭:是否膳食平衡?是否偏食、挑食?吃水果、蔬菜情况?喝水情况?零食与垃圾食品是否节制?
3.作业。
是否独立完成及完成情况———先看书后做题?边做题边看书?用心去对待作业还是应付作业?不做作业?听力落实情况,边听边做作业?专心听听力?
4.亲情作业。
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否去做?家长要求去做?自己主动去做还是不做?自己的衣物尤其是内衣、袜子等是父母主动去洗还是自己主动去洗?完成的质量如何?
5.尊老爱幼。
周末、节假日主动要求去探望老人还是家长耳提面命。
见老人是否主动问候?到长辈家的情况:饭前,是否主动打扫卫生、帮助买菜做饭?饭后,是否主动收拾、洗刷餐具?
6.看书。
主动看书还是不看书?看什么书?名著、作文还是漫画?
7.休息时间。
看电视吗?看什么电视节目?上网吗?玩网络游戏吗?
8.零用钱。
家长主动给还是自己要?有多少零用钱?如何用自己的小金库?
9.爱好。
运动、玩游戏、闲逛还是看书?
10.亲子关系。
和父亲关系密切还是和母亲关系密切?还是父母关系一般,不爱和父母讲话,和小学有明显反差?
二、关于家庭情况
1.家庭基本情况。
父母工作、爱好、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的基本情况。
孩子小时候是否是父母带还是隔代带,小时候或小学时候所养成的某些习惯,包括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2.亲子方面。
平时谁陪孩子多一点?孩子的生活谁照顾得更多一些?平时下班后能和孩子共处的时间?
3.教育孩子方面。
教育思想:放纵式教育?民主式教育?传统教育(一切按照家长的思路)?孩子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简单粗暴?民主性?放纵不管?孩子进入初中后教育思想是否转变?作为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来源:书、经验、讲座?
4.和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分歧。
存在代沟?不理解孩子?只管生活不管学习?只要成绩,关心不够?青春期问题、逆反期问题等。
三、关于教育情况
1.教育思想。
先塑形,后塑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但现实中存在这样几种教育思想:一是理想主义者,照搬书本,导致各种问题。
二是放羊式教育(无所谓),每个孩子都会有饭吃,儿孙自有儿孙福。
三是放纵式教育,父母眼中的孩子是个完美的天才,缺点、优点全是闪光点。
四是“分数第一”式教育,只要分数、成绩,其他的都不管。
2.教育方式。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离开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一方面,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根据孩子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育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赏识和适当的惩罚,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3.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切忌急功近利。
多沟通、多帮孩子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人生下来就有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家长用心倾听祖国花朵的声音。
四、关于学习情况
1.学习目标。
由为家长学、为教师学转变为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2.人文素养。
教师要教育学生知书达礼,在家中、在学校、在班级、在公共场合和在长辈、师长面前,完全应具有一名合格青少年的基本素养。
3.学习方法。
(1)课前:深度预习,把知识划分为掌握、理解、不理解、完全看不懂几个类型,上课听讲时调整注意力的分配。
(2)课中:根据预习的情况合理分配注意力,把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
(3)课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理论,要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在做作业前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在脑海中复习一遍;做作业期间切忌边做题边翻书,把难题放到最后逐一解决,解决不掉的第二天问老师或同学。
(4)具体方法指导:语文、数学、英语。
(5)应试技巧:心态调整、时间分配、草稿纸巧用、学会取舍。
家访能走进原生态的学生家庭生活,更多方面、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更大程度上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能够更有效地拉近家长、学生、教师心与心的距离。
笔者认为,家访是一种用心去关爱和唤醒孩子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笔者也正在用心地去探索教育学生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