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合集下载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02ZH071课程名称(全称)总学时数64学分4适用专业上课地点课程性质必修课电子测量技术指导实践课后练其他学时20训练40习、讨论4学时(主讲)学时学时应用电子技术综合自动化实训室(二)专业概况1、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后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能制定先进的测量方案,合理地选用测量仪器,能正确处理测量数据,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2、岗位面向直接面向电子产品品质员、电子组装工艺员、测试员、调试员、电路设计技术员。

3、专业核心能力(1)具有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2)具有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3)具有对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4)具有对模拟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5)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

(6)同时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与任务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电子测量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常用的典型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发展动态,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课程定位《电子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选用测量方案能力;具有正确选用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对电路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

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为培养再学习能力服务,而且直接地为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3、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元器件的识别能力。

2)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

3)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能力。

4)单元电路分析、计算、调试、检测、设计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AdvancedMathematics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

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线性代数LinearAlgebra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属于工程数学,主要学习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线性二次型等知识。

概率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Theor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本课程内容分三个部分。

概率论部分作为基础部分。

数理统计部分主要讲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并介绍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随机过程部分,主要讨论平稳随机过程。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omplexVariableFunctionandIntegralTransform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复变函数又称复分析,是实变函数微积分的推广与发展。

积分变换是通过积分运算把一个函数变成另一个函数的变换。

本课程将学习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付里叶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

大学物理CollegePhysics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内容提要:该课程将学习的内容有力学,热学,电场和磁场理论(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电磁感应,电磁场等),振动和波动等。

普通物理实验GeneralPhysicalExperiment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内容提要:普通物理实验是非物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2》教案:电子测量技术《2》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2.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量范围-电子测量技术的误差分析和校准方法2.实验操作2.1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示波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多用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频谱仪的使用和操作方法3.实例应用3.1电子测量技术的实例应用-温度测量-电压测量-频率测量-电流测量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来进行,考察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将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多用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电子测量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电子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机电、电子仪器与测量、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

电子测量技术,是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电子测量除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

开设《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测量方法,使之具有电子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专业技术工作,都能为之奠定坚实的、重要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电子测量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提高测量电路的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组成原理;2、能够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结果;3、了解电子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掌握测量频率、时间、相位等数字量的基本方法;5、掌握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模拟量的基本方法;6、了解频域测量和数据域测量的基本知识;7、了解自动测量系统及通信技术。

三、教学内容(一)、概述(2学时)1、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2、电子测量系统的组成3、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及发展(二)、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学时)1、误差及其来源2、误差的分类3、随机误差分析4、系统误差分析5、系统误差的合成6、测量数据的处理(三)、电子示波技术(4学时)1、示波器基本原理2、模拟示波技术3、数字存储示波技术4、示波器的应用(四)、信号发生器(4学时)1、信号发生器概述2、函数发生器3、频率合成器(五)、频率和时间的测量(6学时)1、计数器2、频率计(转速仪)3、定时器(周期仪)4、相位差的测量5、频率-电压转换器(六)、电压的测量(6学时)1、模拟量的测量及其标准表头2、各种电参数的测量方法3、数字万用表(七)、频域测量(2学时)1、频谱分析基础2、频谱分析仪(八)、数据域测量(2学时)1、数据域测量基础2、逻辑分析仪(九)、自动测量系统及通信技术(2学时)1、自动测量系统概述2、通信协议四、学分及学时分配本课程2学分,授课32个学时。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电子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电子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电子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这个领域中,电子测量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子测量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电子测量技术的意义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测试、测量和分析。

通过电子测量技术,我们可以获得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各种参数和性能指标,从而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电子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电子测量技术的研究方向在电子测量技术的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方向。

首先是测量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测量仪器是进行电子测量的重要工具,它们的性能和精度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精度、高性能的测量仪器是电子测量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次是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不同的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需要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因此,研究和开发适用于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是电子测量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此外,还有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研究,以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三、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测量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在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研发过程中。

通过电子测量技术,可以对新型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测试,从而指导其研发和改进。

其次是在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生产过程中。

通过电子测量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电子测量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维修和维护过程中,通过对故障设备和系统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首先是测量仪器的发展。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电子测量与仪器是通信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构成电路的常用元器件、典型单元电路、整机电路的性能参数测试能力及单层板、双层板电路的测绘能力。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电子图样识读与绘图”、“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等,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具有电子产品、电子电路的测绘能力。

为后续“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生产工艺与设备”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1)以电子产品检验与维修的工作岗位为背景确定教学内容。

对电子产品检验员、维修工进行分析,明确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及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和能力要求。

根据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测试、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性能测试以及电路板测试。

(2)以电子电路测试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项目。

遵循电子电路测试与测绘能力的培养规律,以真实器件及电路作为测试与测绘对象,按照由元件到电路再到整机的电路测试顺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构建数字电桥及R、L、c元件的测试、晶体管图示仪及半导体器件的测试学习项目,实现仪器使用与器件测试、图纸识读与实物识读、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项目载体与真实产品等“四个结合”。

将课程内容设计成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单元电路的测试、整机电路的测试等教学任务,按照完成这些任务的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器件及仪器,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能熟练识别及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2.能熟练识读单元、整机电路图;3.能熟练分析、测试单元电路和整机电路;4.能熟练使用测量、测绘仪器;5.能熟练测试复杂电子产品;6.能熟练进行信息查询和资料整理;7.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创新意识;8.培养较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电子与信息技术(091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面向电子测量技术应用、安防与监控技术应用以及汽车、船舶、航空器等电子产品应用的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电子设备操作、检测、调试、维护和维修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相关职业资格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 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表达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具有良好保密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4.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优质服务意识。

5. 具备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6. 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7. 具备良好的执行能力、职业竞争和创新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 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2. 具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

3. 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

4. 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5. 具有识别、检测、焊接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6. 能识读电子线路的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具有对电子线路板进行检测、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7. 能阅读电子信息产品的说明书,具有按电子信息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维护和维修产品的能力。

8. 具有通信网络、通信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9. 具有从事一般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10. 具有初步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能力。

11. 具有搜集、记录和整理技术资料的能力。

12. 能读懂用英文标识的仪器设备面板和铭牌,具有借助工具阅读英文资料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电子测量技术1. 能制定电子产品测量方案并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与仪表。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学分:2.5总学时:45,理论学时:36,实验(上机)学时:9适用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1章序论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的定义二、测量的意义三、测量技术第二节计量的基本概念一、计量二、单位和单位制三、计量标准四、测量标准的传递第三节电子测量技术的内容,特点和方法一、电子测量二、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三、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第四节电子测量的基本技术一、电子测量的变换技术二、电子测量的放大技术三、电子测量的比较技术四、电子测量的处理技术五、电子测量的显示技术第五节本课程的任务重点: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难点:量值的传递准则教学要求: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理解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第2章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一节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一、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二、测量误差的基本表示方法第二节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一、测量误差的来源二、测量误差的分类第三节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一、随机误差的分析与处理二、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三、粗大误差的分析与处理第四节测量误差的合成与分配一、测量误差的合成二、测量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合成三、误差分配及最佳测量方案第五节测量数据处理一、有效数字处理二、测量结果的处理三、最小二乘法与回归分析重点: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判断及处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为两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各专业课的必需先行课,为学生学习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做好准备。

2、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能自己设计和应用测量电路。

基本内容包括模拟和数字的测量仪器、示波器、信号源、频率计、频谱分析仪、失真度测量仪、网络分析仪、逻辑分析仪、虚拟仪器、测量用电路等。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过程,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和应用;对于各种被测电量和被测系统采用的不同测量原则和测量电路,及测量结果的表达。

难点:理解数据处理的根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的依据;理解各种仪器的原理与功能;对于不同测量对象和对测量速度与测量准确度的不同要求采用的不同测量配置与测量方法的掌握。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三、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技术中一些常用术语的涵义及其相互区别,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电子测量技术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测量、计量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的意义。

第一节电子测量一、测量二、电子测量第二节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一、电子测量的内容二、电子测量的特点第三节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一、按测量手续分类二、按测量方式分类三、按被测量的性质分类四、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第四节电子测量仪器概述一、测量仪器的功能二、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三、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第五节计量的基本概念一、计量二、单位制三、计量基准四、量值的传递与跟踪,检定与比对【思考题】1.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2.选择测量方法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3.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4.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适用专业、所适专业的学时数、课程性质《电子技术基础》是理工科及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课程总学时(电类专业)为200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144,实验课学时40。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打基础的一面,同时有实际应用的一面,所谓打基础是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准备,比如为“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测量”、“检测技术”、“电视原理”、“数字仪表”、“数字通信”、“微机技术”等课程作必要的准备,所谓实际应用的一面,是本课程有些线路,就是工程上常用的电路,典型的电路比如“稳压源”、“晶体管电压表”、“数字钟”、“红绿灯”、“抢答器”等。

学习本课程后,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将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践条件的更新与建设,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进一步搞好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力争达到省级一类优秀课程。

3.师资要求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须配备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有合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师资队伍。

本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既有扎实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此,原则上任理论课教师必须参与实验辅导。

本课程所有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教学管理要求(1)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应2-3年修订一次。

(2)每位教师在开课前应该有完整的教学日历和教案,并填写好教学工作记录本。

(3)本课程为基础课,故作业量较多,每次课均有课外作业,每周交一次作业,学生的作业要求全部批改。

(4)8-10学时中应至少安排一次习题辅导课,根据作业批改情况,进行讲评和辅导。

并讲解典型例题。

(5)考核要求考核分为二部分:一是平时作业和平时阶段课堂练习,占总成绩的20%,学生作业缺交1/3以上的不得参加考试;二是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测量仪器适用专业:(中职)应用电子学时:72学分:4一、引言本课程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为以后的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从而更好的学习后面课程。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是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电子技术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我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计划,结合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加深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能够学以致用,特别是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知识学习和应用打好良好的基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电子技术仪器的使用和故障问题。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测量的内容、特点和测量方法。

理解误差的来源、表示方法和分类。

掌握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和数据处理。

了解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阅读电子测量仪器说明书,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仪器。

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

能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基本测量任务。

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维修中,能熟练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相关测量工作。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四、内容标准五、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基本的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 适用专业:机电、通信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把《电子测量》和《电子仪器》整合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以“电子测量原理”为基础, 体系结构以测量方法为线索,以误差分析 来提升,以实际应用为归宿,是一门专业基础实践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及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够选择正确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1-2 设计思路万用表的使用;项目三、示波器的使用;项目四、计数器测量时间和频率; 五、电能和功率测量来进行教学,该课程原则上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每周 共16周/学期,共64学时/学期,4个学分/学期。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的仪器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 是机电专业与通信工程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实践 课程,该课程采用学做一体,通过五个项目:项目一、误差与特性分析;项目二、 项目 4学时,2-2 课程目标经过64学时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面的课程打下基础。

查阅资料和学习能力 一利用手册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整理技术资料与文件书写能力一一技术说明书、测量任务书;团结协作能力 一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增强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 一讲述、说明、分析、回答问题、答辩。

1、 知识目标1) 了解常见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2) 能够使用常见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进行电参数的测量; 3) 对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和排除; 4) 对规定任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 能力目标1) 2) 规范操作能力 一检测和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3) 4) 计算能力一对测量结果能够进行误差、精度等的评价5) 6) 职业行为能力 一与职业岗位直接接轨;7)3. 思想教育目标:1) 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2) 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 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目标(1) 掌握近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技术。

(4) 掌握正确选用测量仪器的基本方法。

(二)实践技能目标(1) 能够制订先进、合理的测量和测试方案。

(2) 能够正确选用测量仪器。

(3) 能够正确操作测量仪器。

(4) 能够正确处理测量数据。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绪论1、主要内容测量和电子测量;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电子测量仪器概述;计量的基本概念。

2、教学要求了解常用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分类;掌握计量的概念;掌握电子测量的概念、特点;掌握电子测量常用仪器和常用方法。

3、作业要求《思考与练习1》中的1.1,1.3,1.5。

4、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列举常用电子测量的实例,归纳电子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类别。

(二)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1、主要内容误差的相关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分析;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的合成;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方案选择等。

2、教学要求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分类、表示方法及公式;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随机误差分析方法,会熟练计算,掌握数学期望值、残差等的计算;掌握正态分布、平均分布,会熟练计算,能使用贝塞儿公式,掌握有限次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系统误差分析方法和合成方法,熟练相关计算;熟练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原理、计算。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 )以就业为导 向 ,教 、学 、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毕业 生 1 从事的具体职业 岗位群 ,如 :电子测量设备装接工 、调试工 、品质检
验员 、 7 : 电- ̄ 品生产工艺员 、电子仪器维修工等 ,选择典型工作任务 - 和行动领域 ,确定相应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 、职业素质构建课程体 系, 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 。课程 内容安排由简单到复杂 ,能力培
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的提高不相适应 ,不能满足职业教育 就是就业教育的要求 。
2 课 程 改 革 的 理 念与 思 路
( ) 1 教学 的理念与思路 。 《 电子测量技术 》课程的建设 以行动 导 向的教学理 论为指导 ,以项 目为核心 ,从实际应用出发 ,融 “ 、 教 学 、做”为一体 ,形成以行动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重视项 目情境的设计,开展以学生 为中心 , 集理论 、实践与职业 素养为一体 的项 目 化教学 ,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 ,共 同开发课程标 准,与职业 岗位技能标 准对接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 习实训基地 ,围绕提高学生的 实践技能与发展潜力 ,校内训练与校外顶 岗操作相结合 , 提高学生的 职业 意识 、敬业精神、岗位技能和专业素养。 ( )以工 作过 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设 计上 应用了 “ 2 工作 过程导向”课程理念 ,以项 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使学生在 项目 任务驱动下 ,在完成一个个项 目的过程中 ,实现工艺知识 、工艺
教育最 大的不 同之处 ,是我们开发、编写新时代职教教材有必要遵循 的原则 ,也是创新创优职教教材 的活水源泉 。 目 项 式教学的教材能很 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理 论与实践 融为一体这一显著特点 。它把一门学科 所包含的知识有 目的地分解 、分配给一个个项 目, 理论完全为实践服 务,学生通过完成实践操作掌握与该实践有关 的理论知识。而实践又 是一个个有着 能引起学生兴趣 的可操作的项 目,这好比一项有趣的登 山运动 , 山是 目标 ,为了登上 山峰 ,则必 须了解 登山的方法 、技 登 巧 、线路及安全措施。这是一种在 目 标激励下的学习,是一种完全在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下的学习 ,可以肯定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二、适用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电子测量技术基础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二:电子测量仪器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三:电子测量实训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模块四:现代电子测量技术1、教学内容2、教学要求3、教学手段及方法八、说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2、模块学时分配3、考核方法及手段4、注意事项5、其他说明一、课程名称: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

二、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系各专业、通信工程系各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电分析基础、路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电子仪器与测量》课程是我院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测量用信号源、波形测量与示波器、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压测量、频域测量、频谱分析和非线性失真的测量等。

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仪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得到加强。

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能力。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电子测量及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用信号源、电子示波器、电能量测量仪器、时间与频率测量仪器、频域测量仪器、常用元器件测量仪器、数据域测量仪器、现代电子测试技术与自动测试系统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现代电子信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备电子工程专业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适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

本文将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

一、基础课程1.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物理学基础–大学物理(力学、电磁学等)3.电子工程基础–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二、专业核心课程1.电磁场与电磁波2.固态电子学3.数字信号处理4.电子封装与射频技术5.半导体器件与技术6.电子测量技术7.电力电子技术三、专业选修课程1.光电子技术2.雷达原理与应用3.通信原理与应用4.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5.微电子制造工艺6.智能控制技术7.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电子工程实验–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半导体器件实验–电子测量实验2.实习课程–电子科技企业实习–电子工程师职业实践五、毕业设计与论文1.毕业设计–根据专业方向,进行电子相关的设计工作,如电路设计、射频模拟设计等。

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方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总结与展望六、其他要求1.实施双语教学,提供英文课程和教材,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技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

结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掌握电子工程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学生将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通过相关实践和科研活动,学生将能够不断拓宽专业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代码:590201二、入学要求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历)者。

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3学年,弹性学制可延长2年。

四、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电子工程实施、系统集成、系统调试、系统维护与管理,能以计算机为主要信息工具,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制作测试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从事电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素质规格:(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勇于吃苦,乐于奉献,遵纪守法;(3)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爱好运动,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安全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自救意识;(5)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6)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7)具有创新意识。

知识规格:(1)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2)电工、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3)电子设备整机工作原理及检测、维修常识和电子产品整机装接知识;(4)综合布线基本知识。

(5)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弱电工程等工程实施规范与标准。

能力规格:(1) 具备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测量、选用典型传感器、用单片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2)具备仪器维修、系统组建与运行能力;(3)具备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图和工艺文件、能绘制简单的工程图纸的能力;(4)具备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管理与技术改进、生产技术支持的能力;(5)具有装配、调试、检验、维修电子产品的能力;(6)具有进行中小型电子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的能力;(7)具有实施弱电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的综合布线能力(8)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熟练操作计算机编写文件的能力;(9)具有进行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3.毕业要求(1)修完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2)中级以上专业技能证书(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工、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至少一种;(3)获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及以上证书;(4)获得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证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测量技术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学分:2.5总学时:45,理论学时:36,实验(上机)学时:9适用专业:电子信息技术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

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1章序论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的定义二、测量的意义三、测量技术第二节计量的基本概念一、计量二、单位和单位制三、计量标准四、测量标准的传递第三节电子测量技术的内容,特点和方法一、电子测量二、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三、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第四节电子测量的基本技术一、电子测量的变换技术二、电子测量的放大技术三、电子测量的比较技术四、电子测量的处理技术五、电子测量的显示技术第五节本课程的任务重点: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难点:量值的传递准则教学要求: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理解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

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信息获取原理和量值比较原理。

理解电子测量的实现原理:变换、比较、处理、显示技术。

第2章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一节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一、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二、测量误差的基本表示方法第二节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一、测量误差的来源二、测量误差的分类第三节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一、随机误差的分析与处理二、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三、粗大误差的分析与处理第四节测量误差的合成与分配一、测量误差的合成二、测量测量不确定度及其合成三、误差分配及最佳测量方案第五节测量数据处理一、有效数字处理二、测量结果的处理三、最小二乘法与回归分析重点: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判断及处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难点: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判断及处理。

不确定度的评定教学要求: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粗大误差及判断准则。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掌握测量不确定度概念和分类,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和B类评定方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掌握有效数字的处理,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法、端点法、平均选点法、最小二乘法。

第3章时间与频率的测量第一节概述一、时间、频率的概念二、频率测量方法概述第二节电子记数法测量频率一、电子记数法测量频率原理二、误差分析计算三、测量频率范围的扩大第三节电子记数法测量周期一、电子记数法测量周期原理二、误差分析计算三、中界频率第四节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间隔一、时间间隔测量原理二、误差分析第五节减小计数器±1误差的方法一、平均法二、多周期同步法三、模拟内插法第六节模拟法测频一、直接法二、比较法重点:频率和时间的数字测量原理和模拟测量原理。

难点:频率和时间的数字测量原理和模拟测量原理教学要求:理解时间、频率的基本概念、时间与频率标准。

掌握频率和时间的数字测量原理和模拟测量原理,电子计数器的组成原理,误差分析。

理解高分辨时间和频率测量技术,闸门同步测量技术、内插法、游标法。

了解微波频率测量技术,变频法、置换法。

第4章电压、电流测量第一节概述一、电压测量的意义和特点二、电压测量的方法和分类第二节直流电压的测量一、普通直流电压表二、直流电子电压表三、直流数字电压表第三节交流电压的测量一、表征交流电压的基本参量二、交流电压的测量方法第四节分贝的测量一、分贝的定义二、分贝的测量方法第五节电压的数字化测量一、数字电压表的组成与分类二、非积分式DVM三、积分式DVM四、DVM主要工作特性五、数字多用表技术第六节电流的测量一、电流表直接测量法二、电流-电压转换法三、电流-频率转换法四、电流-磁场转换法五、电流互感法重点:检波实现交流电流(AC—DC)转换原理;数字电压表测量的不确定度及自动校准、自动量程技术难点:数字电压表测量的不确定度及自动校准、自动量程技术教学要求:了解电压测量的意义、特点,电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分类,电压标准。

掌握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掌握检波实现交流电流(AC—DC)转换原理。

理解DVM 的组成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A/D转换原理:逐次逼近比较式、单斜式双斜积分式、三斜积分式。

理解电流、电压、阻抗(AVO)变换技术,数字多用表的组成方框,测量电路,数字电压表测量的不确定度及自动校准、自动量程技术;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概念和抑制措施。

第5章示波测量技术第一节概述一、示波器的分类二、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第二节通用示波器三、阴极射线示波管四、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五、通用示波器的组成六、通用示波器的垂直通道七、通用示波器的水平通道八、示波器的多波形显示第三节高速和取样示波器一、高速示波器二、取样示波器第四节记忆示波器与存储示波器一、记忆示波器二、数字存储示波器第五节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技术一、示波器的正确使用二、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三、周期和时间测量四、信号相位测量实验:示波器测量交流电压的参数重点:模拟示波器的组成,CRT显示原理,垂直系统和水平系统电路原理难点:实时取样和等效取样原理教学要求:了解示波器的功能、分类和发展。

掌握模拟示波器的组成,CRT显示原理,垂直系统和水平系统电路原理。

掌握实时取样和等效取样原理,取样示波器组成原理。

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点和指标。

第六章测量用信号源( 6学时)第一节信号源概述一、信号源的作用三、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四、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第二节信号产生方法及信号发生器发展趋势一、正弦信号发生器二、脉冲信号发生器三、函数信号发生器四、合成信号发生器五、信号发生器的发展趋势第三节频率合成技术及所想频率合成一、频率合成的原理二、频率合成的分类及特点三、锁相频率合成第四节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一、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基本原理二、DDS频率合成信号源第五节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一、几种合成技术的比较二、提高频率分辨力的方法实验:虚拟仪器的使用重点:正弦、脉冲及函数发生器的组成、原理。

频率合成原理、分类、特点和发展,锁相环(PLL)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性能(分辨力和频率范围)难点:小数分频技术;数字合成(DDS)基本原理教学要求:了解信号源作用和组成及分类,正弦信号源的性能指标。

掌握正弦、脉冲及函数发生器的组成、原理。

掌握频率合成原理、分类、特点和发展,锁相环(PLL)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性能(分辨力和频率范围),了解锁相环的几种基本形式。

了解小数分频技术。

理解直接数字合成(DDS)基本原理,DDS的性能,了解任意函数发生器(AFG)或任意波形发生器(AWG)特点。

第七章频域测量技术第一节信号频谱分析及频谱分析仪二、频谱分析仪的种类三、频谱分析仪的原理四、常见频谱分析仪的技术指标五、频谱分析仪的发展趋势第二节信号的失真度测量‘第三节信号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一、线性系统幅频特性的测量二、扫频测量与扫频源三、相频特性的测量第四节网络分析仪一、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二、网络特性的测量三、反射参数的测量四、传输参数的测量五、S参数的全面测量及误差修正实验:频谱分析仪的使用重点:傅里叶分析仪(FFT分析议)的原理,性能指标;扫频外差式频谱仪基本工作原理。

难点:谐波失真度测量方法教学要求:掌握信号分析和信号频谱的概念,掌握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频谱。

了解信号谱分析的内容,频谱分析仪的分类。

掌握傅里叶分析仪(FFT分析议)的原理,性能指标。

理解扫频外差式频谱仪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

理解谐波失真度的定义,谐波失真度测量方法,了解失真度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和组成原理第八章数据域测试第一节概述一、数据域测试的特点二、数据域测试的重要性三、数据域测试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第二节数据域测试系统一、系统组成二、数字信号源第三节逻辑分析仪一、逻辑分析仪的组成二、逻辑分析仪的触发方式三、逻辑分析仪的显示方式四、逻辑分析仪的应用五、逻辑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发展趋势第四节数据域测试的应用一、误码率测试二、嵌入式系统测试重点:数据域测试系统,逻辑分析仪的组成原理难点:数据域测试的应用误码率测试嵌入式系统测试教学要求:了解数字系统测试和数据域分析的基本概念,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测试方法简介。

理解数据域测试系统组成,分析,主要技术指标。

理解伪随机序列发生器,数字信号发生器。

理解逻辑分析仪基本组成原理,状态分析和定时分析,数据捕获与触发跟踪,多通道数据源的存储,数据显示及技术指标。

了解可测性设计,数据域测试的应用:误码率测试、嵌入式系统测试技术。

四、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二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根据上课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二是期末考核成绩占70%,期末考核形式为大作业形式或开卷考试。

教材与参考资料《电子测量技术》于宝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电子测量原理》(第五版),古天祥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