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国航天科技常识
事业编航天知识点总结
事业编航天知识点总结一、航天器的种类航天器是指进入地球大气圈以外空间的载人或无人飞行器,包括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探测器等。
根据用途和使用环境的不同,航天器可以分为地球轨道飞行器、深空探测器和载人飞行器三种类型。
1.地球轨道飞行器地球轨道飞行器是指在地球近地轨道上飞行的卫星和飞船,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空间站等。
它们主要用于地球观测、通信、导航、科学实验等任务。
2.深空探测器深空探测器是指在地球轨道以外的太阳系内进行科学研究和探测的航天器,包括行星探测器、小行星探测器、彗星探测器等。
它们可以对行星、月球、彗星等进行科学探测和观测,为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提供宝贵的数据。
3.载人飞行器载人飞行器是指能够搭载宇航员进行太空飞行和执行任务的航天器,包括宇宙飞船、空间飞机、航空飞船等。
它们主要用于执行载人太空飞行任务,如载人登月、载人飞向火星等。
二、航天器的设计航天器的设计是航天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热工、材料、电子、通信等。
航天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结构强度、热控制、动力系统、通信系统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航天器的使用环境和任务要求,确保其在太空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并完成任务。
1.结构设计航天器的结构设计是航天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考虑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在轨运行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为了确保航天器的结构稳定和安全,设计师需要对航天器的结构材料、连接方式、布局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并进行结构分析和仿真验证。
2.热控设计航天器在太空中会面临极端的温度条件,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并且在进入大气层再入过程中会受到高温的影响。
因此,航天器的热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师需要考虑航天器的热保护材料、热控结构、热辐射等问题,确保航天器在各种温度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
3.动力系统设计航天器的动力系统设计涉及到推进系统、能源系统等多个方面。
推进系统是航天器进行轨道调整、姿态变换、离轨等任务的关键,设计师需要考虑推进剂的选择、推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公务员考试常识:航空航天考点大集合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法律、马哲、科技、历史、人文、地理和经济等学科,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加积累,给大家带来的常识是航空航天考点大集合,希望考生能够掌握。
“长征”系列“长征”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就是把“神舟”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探测器、“天舟”货运飞船、“东方红”卫星等各种航空航天设备送到太空的一种运输工具。
因为卫星、飞船本身不能去太空,需要长征系列火箭运输。
长征火箭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其中,2016年11月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天宫”系列“天宫”是我国的空间实验室,是空间站的前期,相当于太空基地。
我国目前还没有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航天器。
我国目前只有“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成功升空。
“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迄今为止,“天宫”系列与“神舟”系列实现了四次对接,分别是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对接,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以及2016年10月19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神舟”系列“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船,是航天员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
迄今为止,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储备:科技常识(李畅)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储备:科技常识李畅●我国航天发展大事2003年10月15日,载有航天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升空。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这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2008年9月27日,载有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航天员翟志刚从飞船上进行了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能从本国自主研制的航天器上独立进入太空行走的国家。
2011年11月1日,无人飞船“神舟八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实现与“天宫一号”的首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三个自主掌握自动交会对接的国家。
2012年6月16日,载有三名宇航员刘旺、景海鹏和刘洋(女)的“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
这标志我国首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试验成功,也是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太空。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了15天。
“神舟十号”是中国第一艘应用型飞船,航天员王亚平还首次在太空向青少年进行授课。
●前沿科技1.量子通讯卫星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为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量子信息因其传输高效和绝对安全等特点,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IT技术的支撑性研究,并成为全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与焦点领域。
中科院于2011年启动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力争在2015年左右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讯卫星”。
2.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公务员考试是一项全面考察和选拔优秀人才的国家级考试,其中包括了各种科目的考试内容。
而在公务员公共基础考试中,自然科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在这方面,与之相比,载人宇宙飞行作为一项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知识体系。
本文将会对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和载人宇宙飞行进行简要对比。
I.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概述公务员公共基础科目的考试内容非常广泛,除了行政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政治理论等方面,自然科技知识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然科技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考察内容涉及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
II. 载人宇宙飞行的定义和背景载人宇宙飞行是指人类驾驶航天器进入太空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实践活动。
载人宇宙飞行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载人太空飞行任务,如苏联的"东方号"和美国的"Apollo"等项目。
III.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共同点虽然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一些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属于科学技术领域,都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认知和应用的一种方式。
其次,它们都需要科学家和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IV.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区别尽管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有一些共同点,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更加注重对科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而载人宇宙飞行更注重对太空航行和宇宙环境的了解与应用。
其次,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注重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而载人宇宙飞行注重考察宇航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V.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启示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对比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具备科学思维和专业素养,才能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务员行测复习备考科技常识2022
公务员行测复习备考科技常识2022在行测考试中,多数考生对常识判断这个专项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直接放弃。
究其原因,一方面基本上都没复习过,另一方面也不知道怎么复习,其实常识判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备考科技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复习备考科技常识一、密度最小的元素——氢氢是原子序数为1的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
其原子质量为1.00794u,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
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它是无色无味无臭,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医学上用氢气来治疗疾病。
二、密度最大的元素——锇锇是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Ⅷ族元素,铂族金属成员之一。
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数76,相对原子质量190.2。
属重铂族金属,是已知的密度最大的金属,其密度达到22.59克/立方厘米,熔点3045℃,沸点在5300℃以上。
六方密集晶格,灰蓝色金属,质硬而脆,放在铁臼里捣,就会很容易地变成粉末,锇粉呈蓝黑色,且锇金属粉末可自燃。
锇的蒸气有剧毒,会强烈地刺激人的眼部粘膜,严重时会造成失明。
锇不但不溶于普通的酸,而且不溶于王水。
三、延展性最好的金金是一种金属元素,化学符号是Au,金的单质在室温下为固体,密度高、柔软、光亮、抗腐蚀,是展性最好的金属。
一克金可以打成一平方米薄片,或者说一盎司金可以打成300平方英尺。
金叶甚至可以被打薄至半透明,透过金叶的光会显露出绿蓝色,因为金反射黄色光及红色光能力很强。
金的符号为Au,来自金的拉丁文名称Aurum。
而Aurum来自Aurora一词,是“灿烂的黎明”的意思。
四、最亮的光——激光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名“激光”,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类基础知识点精要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类基础知识点精要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科技类知识广泛且重要。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您精心梳理科技类的基础知识点。
一、物理学基础知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比如,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一辆运动的车会一直运动下去。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简单来说,就是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我们推墙时,墙也会给我们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汽车燃烧汽油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驱动车辆前进,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常见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这一定律揭示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3、电磁学库仑定律描述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这一定律是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二、化学基础知识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很大帮助。
公考航天知识点总结
公考航天知识点总结航天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支撑,也是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航天知识,为公考备战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下面我将从航天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一次航天知识点的总结。
一、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苏联和美国都进行着探索太空的竞赛。
1957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斯普尼克一号”,开创了人类利用火箭技术进入太空的先河。
1961年,世界第一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地球上第一个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载着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功登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的壮举。
此后,各国航天事业不断进步,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中国的航天发展也是与日俱增,2003年,中国成功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二、航天科技的应用1. 通信卫星通信卫星是目前航天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它可以实现地面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使远距离的通信成为可能。
通过通信卫星,人们可以实现国际长途电话、电视直播、互联网接入等多种通讯业务。
2.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通过遥感地球大气、云层、地表等信息,帮助人们预测气象变化,进而做好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它对天气预报、气候研究以及农业、交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 导航卫星导航卫星系统可以为航空、航海、车辆导航和定位等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服务。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导航技术,包括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等。
4. 地球观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的地理、地貌、资源和环境等各种信息。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高精度监测和观测,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特点!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载人飞行是航天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1年以来到今天世界上已有超过300余人在太空留下了痕迹,而目前载人飞行器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以及空间站,接下来我从介绍,特点及结构和最早研究的国家这三个层面进行简要的对比。
1.宇宙飞船宇宙飞船是指体积大并且能够载人从事多种试验活动的太空飞行器;它的特点表现为:(1)火箭助推,短期飞行。
(2)可以往返地面,一般为一次性使用;它的结构一般分为几个舱段,两舱和三舱结构,主要包括返回舱、轨道舱和服务舱,两舱一般没有轨道舱。
但是飞船的重点在于是轨道舱,而轨道舱承担着宇航员太空飞行过程当中的科学实验、进餐,休息以及体育锻炼等行为。
返回舱也被称为是密闭舱,服务舱其实就是仪器设备舱;目前最早研制宇宙飞船的国家是苏联的“东方号”,以及美国的“水星号”。
2.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短期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带有机翼并且能够像滑翔机那样在机场跑道着陆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它的特点表现为:(1)扮演军用卫星的侦查、导航以及通讯等任务。
(2)可拦截和捕获相应的军事任务。
(3)充当太空当中的中转站或者是转运站;它的结构主要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外贮箱三大部分组成。
轨道器主要是载人,而固体火箭助推器是为了增强动力,当上升到50千米的高空后会停止工作并于轨道器分离,通过回收修理可重复使用20多次。
外贮箱是这三部分唯一不能回收的,主要是载人;目前最早研制航天飞机的国家是美国。
3.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它的特点是:体积大,且飞行时间比较长,可承担较多的科研项目;它的结构一般分为密封的居住舱、对接过渡舱和非密封的资源舱;目前最早研制空间站的是前苏联的礼炮1-7号及和平号空间站。
中国航天科技知识 常识
中国航天科技知识常识
中国航天科技知识常识包括以下几部分:
1.发射场:中国拥有四个主要的卫星发射中心,包括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2.卫星系列:中国成功发射了多种卫星系列,包括东方红一号卫星、实践十号
卫星、高分系列卫星、风云系列卫星、海洋系列卫星等。
其中,东方红一号
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载人航天:中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包括神舟系列飞船和天
宫空间站等。
中国是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火箭技术: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多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用于发
射各种卫星和载人飞船。
5.测控技术:中国建立了完善的航天测控网,用于跟踪、监测和控制卫星、飞
船等航天器的运行。
6.空间站:中国正在建设自己的空间站,已经成功发射了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
和实验舱,未来还将进行多次载人飞行任务,以完成空间站的组装和运营。
以上是中国航天科技知识的一些常识,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航天小知识摘抄,最新中国航天知识汇总
航天小知识摘抄丨最新中国航天知识汇总一、航空常识1.中国首个“中国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
3.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
二、空间技术1.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
2.运载火箭: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3.航天器发射场: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发射场。
4.航天测控:航天测控网由多个测控站、测控中心和通信系统构成。
5.载人航天:(1)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
(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3)2008年9月25日~28日,25日晚神舟七号于21:10分发射,三名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7日16:30分翟志刚成功完成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201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神九发射。
手动交会对接控制系统,中国首次将女飞行员送入太空,也实现多名字宇航员在太空的长期停留。
2013年,神十发射。
首次太空授课,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
(4)载人航天计划三步走: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
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
三、空间应用1.人造卫星的分类:按照功能或应用分类: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通信卫星:我国于1984年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命名为东方红2号。
中国航天考公常识
中国航天考公常识
中国航天考公常识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航天的起源、发展阶段、重要的航天成就和里程碑事件。
2. 中国的航天基地:掌握中国航天的基地分布情况,包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等。
3. 中国航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了解中国航天的战略目标和航天任务,如载人航天、卫星发射、深空探测等。
4. 中国航天的重要成果:了解中国航天取得的重要成果,如长征系列火箭、嫦娥探月工程、天宫空间实验室等。
5. 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了解中国航天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航天机构的合作情况,如与俄罗斯的联合发射、与欧洲航天局的合作等。
6. 航天器的基本知识:了解航天器的分类、组成结构、发射方式、应用领域等基本知识。
7. 航天科技的相关领域:了解与航天相关的科技领域,如航天材料、航天电子、航天通信等。
8. 航天人物和航天事件:了解中国航天的先驱人物和重要航天事件,如邓稼先、杨利伟的载人航天飞行等。
以上是关于中国航天考公常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2022年公务员行测复习科技新名词常识
2022年公务员行测复习科技新名词常识在历年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中的科技常识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察点。
而在科技常识的考察中紧跟时代前沿的科技新闻又扮演着重头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科技新名词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复习科技新名词常识【地壳一号】6月2日,中国超级钻机“地壳一号”正式宣布完成“首秀”:以完钻井深7018米创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地壳一号”是由吉林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万米大陆科学钻机,在四川制造成功。
“地壳一号”,高60米,占地1万多平方米,钻进能力达到1万米,主要用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除进行地球演变和古气候研究,还将用于中国地壳的立体探测、能源探测等方面的研究。
【天鲲号】2018年6月8日下午16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超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驶离位于江苏启东的船厂码头,经由长江口北角开往浙江花鸟山海域进行为期3天的海试。
该船的动力系统和推进系统等将在此次出航中首次接受真正海洋环境的考验。
经过为期近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于2018年6月12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航。
天鲲号的主要工程师是王健。
天鲲号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启东公司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长达140米,宽27.8米。
"天鲲号"的最大挖掘深度可以达到35米,可以在一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
【千里眼计划】为提高重点区域环境监管效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重点监管。
千里眼计划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全行政区域按照3千米×3千米划分网格,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筛选出PM2.5年均浓度较高的3600个网格作为热点网格,进行重点监管。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科技知识常识梳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科技知识常识梳理又是一年公务员备考时,多年来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科技知识常识梳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科技知识常识梳理(一)新能源技术1.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具有污染小、储量大的特点,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二)环境保护知识1.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过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新的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2.雾,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液化)的产物。
霾,也称灰霾(烟雾),主要成分是空气中的颗粒物。
3.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其来源包括土壤扬尘、机动车尾气等。
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4.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5.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利昂以及水汽等。
6.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部分紫外线,氯氟烃被认为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7.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三)光学现象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均匀的介质斜射到另一种透明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例如:凹透镜、凸透镜、水中的筷子、水中的鱼、海市蜃楼、彩虹、渔夫插鱼要插鱼的下方。
2.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例如:镜子、水面的倒影、月光下的水坑、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公考航天知识集合
公考航天知识集合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公考里可能出现的航天知识,那可就像打开了通往宇宙超级乐园的大门。
先说说火箭吧。
火箭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而且是个超级急性子的大力士。
“轰”的一下就蹿上天了,屁股后面那火焰就像超级赛亚人的光波一样,呼呼地推着它往上冲。
火箭的燃料那就是它的“能量小饼干”,一口一口地吃着,然后就有劲儿把卫星之类的小宝贝们送到天上去啦。
卫星呢,就像是在太空里的小侦探。
有些卫星是气象卫星,那简直就是天上的气象小神仙。
它们瞅着地球的天气变化,就像我们瞅着锅里的菜熟没熟一样仔细。
还有通信卫星,这可是太空里的“传话筒”啊,在地球上我们能打电话、看电视,全靠这些家伙在天上忙活着呢。
要是没有它们,我们的通信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到处乱飞还没个方向。
再聊聊载人航天吧。
宇航员那可都是超级英雄啊,穿着那厚厚的宇航服,看起来就像个臃肿的大白,不过这个“大白”可厉害着呢。
他们坐在宇宙飞船里,就像坐在一个超级豪华的星际过山车里,“嗖”地一下就冲向了太空。
在太空里,他们会经历各种奇妙的事情,比如失重,那就像是突然摆脱了地球这个“大老板”的束缚,想怎么飘就怎么飘,感觉自己像是会飞的小精灵。
月球可是个神秘的“老邻居”了。
人类一直都对它充满了好奇,就像小猫咪对毛线球一样。
阿波罗登月计划就像一场超级大冒险,宇航员们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灰色奶酪上踩了个脚印,这个脚印可是人类迈向宇宙的一大步啊,夸张点说,这一脚下去,宇宙都得抖三抖呢。
航天站呢,就像是太空里的大城堡。
各个国家的宇航员们就像来自不同地方的骑士,在这里共同探索宇宙的秘密。
他们在里面做各种实验,那些实验仪器就像是城堡里的魔法道具,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奇迹。
咱们国家的航天事业那也是一路狂飙啊。
就像开着火箭牌的跑车,在航天的赛道上跑得飞快。
从东方红一号开始,那就是奏响了中国航天的第一曲乐章,然后嫦娥奔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就像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节目,让全世界都为中国航天鼓掌。
202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之航天科技常识知多少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之航天科技常识知多少3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之航天科技常识知多少1 2023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之航天科技常识知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科技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航天科技的认知程度并不一定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高,甚至有些人对航天科技的认知仅仅停留在《阿凡达》这样的科幻电影中。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之航天科技常识的内容,让读者了解到航天科技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航天科技?航天科技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探索宇宙的科技。
它包括了通过各种运载工具将空间探索器送入空间、利用地球自转制造人造卫星、利用卫星实现通讯、定位和导航等方面。
二、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航天探索?人类一直都对未知的东西充满着好奇心和渴望。
航天探索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航天科技是认识宇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探测和研究星球、行星及其名称,扩大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构成和组成。
2.解决人口和资源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地球上的资源也日益减少。
航天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人口过多和资源过少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开辟新的矿物资源和能源。
3.提高人类的科技水平。
航天科技是高科技的代表之一,它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
不仅如此,航天科技还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从而间接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航天科技的里程碑人类的航天科技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7年的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首次成功发射的时候。
自那时起,航天科技经过了60多年的漫长历程,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几个里程碑事件:1.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人;2.1969年,阿波罗11号火箭成功进行登月任务;3.1971年,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舒卡廖夫在太空站度过了一个月的生活,成为人类首个在太空中生活超过一周的人;4.1998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建造;5.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实现载人航天任务;6.2020年,美国商业航天公司SpaceX成功发射首个载人航天飞船。
【2022热点备考】与中国航天科技有关的知识点汇总
【2022热点备考】与中国航天科技有关的知识点汇总与中国航天科技有关的知识点汇总【一】中国航天的15个首次【二】神舟五-十五号知识点汇总第一,神舟五号。
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宇航员是杨利伟,中国第一位飞天英雄。
第二,神舟六号。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宇宙飞船,载两位宇航员,分别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第三,神舟七号。
翟志刚出舱行走,实现中国第一次太空漫步。
第四,神舟八号。
中国一艘无人飞船,它发射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
重点关注,神舟八号没有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经常作为干扰选项。
第五,神舟九号。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上天。
第六,神舟十号。
王亚平上天,中国首次进行太空授课。
第七,神舟十一号。
航天员景海鹏实现第三次进入太空,分别乘坐神七、神九和神十一。
第八,神舟十二号。
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入住人员。
聂海胜也是第三次进入太空,分别乘坐神六、神十、神十二。
第九,神舟十三号。
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伏送入太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完成出舱行走。
在空间站在轨驻留长达6 个月,比神舟十二号更长。
第十,神舟十四号。
作为2022与2023年的时政,重点关注。
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升空,搭载的宇航员是陈冬、刘洋、蔡旭哲。
(微信yingxiangbiandao关注2022更全面热点梳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第十一,神舟十五号。
作为2022与2023年的时政,重点关注。
2022年11月29日发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由费俊龙担任指令长。
【二】2022年11月热点:神舟十五号看点一:两个航天员乘组将首度太空“会师”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在太空“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堪称本次任务的首要看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国航天科技常识
在行测考试中,多数考生对常识判断这个专项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直接放弃,究其原因,一方面基本上都没复习过,另一方面也不知道怎么复习,其实常识判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国航天科技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国航天科技常识
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是把“神舟”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探测器、“天舟”货运飞船、“东方红”卫星等各种航空航天设备送到太空的一种运输工具,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9种型号。
长征火箭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其中,2016年11月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
运载火箭,是中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目前已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发射升空。
二、“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
“天宫”是我国的空间实验室,是空间站的前期,相当于太空基地。
我国目前还没有空间站,中国航天空间站预计2022年建成,空间站将由3个20吨左右的结构组成,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形成“T”字型结构。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航天器。
“天宫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成功升空,于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销毁部分器件。
“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
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于2019年7月16日终止数据服务;于2019年7月19日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三、“神舟”系列载人飞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船,是航天员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
迄今为止,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 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
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
四、“天舟”系列
“天舟一号”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主要用于对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货物补给支持,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
迄今为止,我国进行太空货运的“天舟”系列,只发射有“天舟一号”。
天舟一号于2017年4月20日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于2017年4月22日与天宫二号完成首次对接;于2017年9月22日完成任务,进入大气层烧毁。
五、“嫦娥”系列与“玉兔”系列
“嫦娥工程”是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迄今为止,我国“嫦娥”系列均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它是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软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组成。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携带“玉兔二号”成功发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
像图。
六、天和核心舱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
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021年6月17日,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拓展:行测主旨观点题
1. 带你“逐字逐句”分析文段。
原文
传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吃偏食”的现象,即研究的范围、题材的主次、对象的脉络等受制于英语学术谱系,这种单一的考察重心限制了研究者的视角。
而实际上,在非英语学术谱系中存在大量有价值的“吃偏食”的现象材料。
这要求研究者把目光投向先前不够重视的领域,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众多,对它们的法律思想史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的史料,找到新的研究关注点。
这就要求业内学者努力译介并尽快研究英语学术谱系外的相关权威学术资料,包括专题资料和通史资料,扩展我们对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的理解。
解析
传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吃偏食”的现象,即研究的范围、题材的主次、对象的脉络等受制于英语学术谱系,这种单一的考察重心限制了研究者的视角。
(第一句话传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一定问题,具体来看,就是研究受制于英语学术谱系,这个问题会限制研究者的视角。
) 而实际上,在非英语学术谱系中存在大量有价值的“吃偏食”的现象材料。
(用而实际上,转折前文,指出在非英语学术谱系中存在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
这要求研究者把目光投向先前不够重视的领域,比如“一带一路”
建设参与国众多,对它们的法律思想史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新的史料,找到新的研究关注点。
(第三句用这要求承接前文,指出,可以把目光投向先前不够重视的领域也就是非英语学术谱系,来研究他们的法律思想史。
) 这就要求业内学者努力译介并尽快研究英语学术谱系外的相关权威学术资料,包括专题资料和通史资料,扩展我们对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的理解。
(用这就要求,进一步承接前文点出我们现在可以采取的具体方式。
)
总结:所以,整个文段梳理下来旨在强调,我们要把目光投向英语学术谱系来研究法律思想史。
2. 选项定位原文,把握重点。
例题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 法律思想史研究受制于英语学术谱系
B. 法律思想史研究须重视非英语学术谱系
C. 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吃偏食”现象
D. 非英语学术谱系中存在大量有价值的材料
【解析】答案:B。
A.定位第一句话。
原文说的是传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代表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这样的问题。
概念变化,表述不准确。
B.我们刚刚概括出文段旨在强调的就是把目光投向英语学术谱系来研究法律思想史,B表述符合文段意在强调的,可保留。
C.定位第一句,文段说的是:传统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存在“吃偏食”的现象,不代表西方法律思想史整理研究存在“吃偏食”的现象,概念变化,表述不准确。
D.定位第二句话,表述准确,但不是文段旨在强调的。
排除。
拓展:国考行测技巧奇偶性的三种应用环境
一、题中出现奇偶字眼
例1
某中学有甲、乙两个班,两个班级的人数为一奇一偶,甲班人数的2倍与乙班人数的三倍之和为126,请确定一下甲、乙两班人数的奇偶情况。
中公解析:题干的描述中出现了明显的奇偶性字眼,那么我们则可以从奇偶性的角度入手去处理,设甲班有x人,乙班有y人,结合题干描述可得2x+3y=126,2x必定是一个偶数,而126为偶数,故3y 必为偶数,3为奇数,可得y一定为偶数,由于两个班人数一寄一偶,则可得甲班人数为奇数,乙班人数为偶数。
二、不定方程
例2
某网约车平台按照网约车司机不同阶段的收入抽取相应的平台服务费用,当月收入不足3000时抽取10%的服务费,当超过3000但不超过6000时抽取a%的服务费,超过6000时抽取b%的服务费(a、b、均为正整数)。
司机王某本月收入6500元,平台共抽取服务费600元,则b为多少?
A、9
B、10
C、11
D、12
中公解析:结合题干所给信息可以列出3000×10%+3000×a%+500×b%=600,化简可得6a+b=60,6a一定为偶数,60也为偶数,则b也一定为偶数,结合B、D两个偶数选项进行带入排除,B选项10带入不符合要求,故选D。
三、已知两数之和或之差,求两数之差或之和
例3
李某到超市购买了一副手套和一顶帽子,在付钱时,他把帽子的定价中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看反了,准备付21元取货。
售货员对他说:“您应该付39元才对。
”请问帽子比手套贵多少钱?
A、18
B、19
C、23
D、24
中公解析:手套和帽子的和为39,根据两数和与两数差同奇同偶,所以答案一定为奇数。
则答案一定在B或者C中出现,带入B后发现不符合要求,带入C可得帽子为31元,手套为8元,而把帽子价钱看
反为13元,13+8=21元与题干描述相符,故答案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