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二初中物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二初中物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玻璃罩罩住两根长短不一并点燃的蜡烛,关于哪支蜡烛先熄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同时熄灭
B.一定是长的先熄灭
C.一定是短的先熄灭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一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飞船内的航天员看到空间站纹丝不动,而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飞船
D.空间站
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雨滴打在荷叶上会听到啪啪声
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C.在岸上能听到江水拍岸声
D.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5.小丽同学在公园里游玩,看到园艺师傅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师傅们把细水管插入树下的土壤里,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
A.减少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减弱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6.“影子”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做光学游戏中的“手影”,在月下走路时路面上留下的人影等.关于影子成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手、人等障碍物会发出黑色的光
7.两个光学元件对平行光线都能起到会聚作用的是①凸透镜②凹透镜③凸面镜④凹面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如图)可以快速登录网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9.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
B.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
C.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
D.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
10.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10枚l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11.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所示下列哪个光路图大致能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2.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2s内,小车作加速直线运动
B.2s-5s内,小车在做2m/s的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
D.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二、填空题
1.人的步行速度大约为1.4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原理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体温计能准确测量的最高温度为
_______℃.
3.大年三十晚上,许多人家都会燃放一些鞭炮以增强喜庆气氛.小红同学喜欢看这种热闹的场面,但又怕声音太响,所以她常常用双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城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处
减弱噪声;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3-4m高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墙,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4.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能观察到彩色的光带,则B处应
是_______光;若将温度计放至归B范围A处的外侧,会发现温度在_______(选填“不
变”/“升高”/“降低”).
5.烛蜡在熔化过程中,将不断地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放出”同时温度_______(选填“不变”/“变化”),象烛蜡
这样的固体叫做.
6.(1)物理课上,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将小华同学做的实验记录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教室里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这些
数据,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__(选填“漫”/“镜面”)反射的缘故;
(2)小华同学在家里做实验时需要用到红光,她只需在手电筒前贴上一张_______色玻璃纸即可;
(3)在家里看电视时,需用遥控器来调频道,遥控器发出的光是_______(选填“红外线”/“激光”).
7.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小明同学周末在家里做作业,抬头从面前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后面墙上的钟如图所示,实际时刻应是_______.
8.某人的眼睛存在视力缺陷,它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该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该人要正常地观看事物,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_______(选填“凸”/“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9.如下图所示,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光线方向均未标出),
其中折射光线沿_______方向,反射角等于_______度,分界面的_______侧是玻璃.
10.交警常常用超声波进行测速,从而监控道路违章行驶.测速仪对着前方行驶而来的汽车连续二次发出超声波,
第一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5s,第二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3s,两次发出的时间间隔为0.9s,设声速为
340m/s.则测到的车速是_______m/s.
三、综合题
读数与作图
(1)如下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完成甲图中的光路图
(4)完成乙图中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
1.小华同学暑假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乘坐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已知隧道全长为7200m,列车全长为250m,求:
(1)小华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多少?
(3)该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从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1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2
所示.
表1:
表2:
(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
(2)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苏州和苏州开往上海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千米/时?
五、实验题
1.用如下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
(2)将装有适量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之一能使试管均匀受热.实验中发现萘熔化的整个过程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可以通过_______水量(选填“增加”或“减少”)来达到
延长过程的目的;_______
(3)小明同学实验时想让温度计与萘充分接触,坚持把玻璃泡插入到试管底部,这样做是(选填“允许”/“不允许”)的;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蔡是_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萘的熔
点是_______℃;
(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萘处于_______态,20min时萘处于_______态.
2.如下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
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
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
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_______;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小孔太大
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__立(选
填“正”/“倒”)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 (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
缝隙而成的像.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_______.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则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使蜡烛火焰、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在_______上,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如图乙,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像为止,这个像相对烛焰来说是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的;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30cm处,再移动光屏至标尺_______cm处,光屏上就会得到一个与烛焰大小一样的清晰像;
(5)观察完(4)的实验现象后,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光屏应向侧移动,才能
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当蜡烛移动到标尺45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应当在
透镜的_______侧并通过透镜向_______侧观察(均选填“左”/“右”),能看到烛焰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_______(选填“正”/“倒”)立的虚像.
4.某小组同学在大小相等的圆形纸上,剪去大小不等的圆心角,后粘贴成A、B两个锥角明显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将纸锥按图所示的位置释放,目的是让它们从_______下落;
(2)若纸锥从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可以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
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3)纸锥在下落的开始阶段作的是_______(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发现,若释放的位置足够高,纸锥
最后均作匀速直线运动;
(4)请你作出猜想,两个纸锥在最后阶段的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选填“A”/“B”)的速度比较大;
(5)周末午后,秋雨绵绵,小华陪奶奶在院子里聊天,她观察到雨滴从屋檐上不停地落下,雨滴落地前作的是
_______(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江苏初二初中物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用玻璃罩罩住两根长短不一并点燃的蜡烛,关于哪支蜡烛先熄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同时熄灭
B.一定是长的先熄灭
C.一定是短的先熄灭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两支蜡烛先熄灭的是A,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没有氧气燃烧无法进行,当氧气耗尽时蜡烛就会熄灭;蜡烛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烧杯的上方,使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故选C。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一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飞船内的航天员看到空间站纹丝不动,而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飞船
D.空间站
【答案】C
【解析】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它的位置不变,“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神舟九号”位
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3.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雨滴打在荷叶上会听到啪啪声
B.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
C.在岸上能听到江水拍岸声
D.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析】雨滴打在荷叶上会听到啪啪声,是雨滴打在荷叶上,使荷叶振动发出声音,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正在发声的音叉振动,振动的音叉在水中会溅起水花,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在
岸上听到江水拍岸声,是水拍岸发出声音,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C正确;密封在塑料袋里的闹钟发
出的声音,经水传入空气,再进入我们的耳朵,因此我们听到了闹钟发出的声音,能证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
D正确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B
【解析】“尖锐刺耳”表示声音的音调太高,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引吭高歌”表示声音的响度大,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一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
色进行分析辨别的,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
5.小丽同学在公园里游玩,看到园艺师傅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师傅们把细水管插入
树下的土壤里,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
A.减少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减弱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选A。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6.“影子”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如:做光学游戏中的“手影”,在月下走路时路面上留下的人影等.关于影子成因的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手、人等障碍物会发出黑色的光
【答案】A
【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光被挡住,从而形成一片暗的区域即影子,故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影子,选A。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7.两个光学元件对平行光线都能起到会聚作用的是①凸透镜②凹透镜③凸面镜④凹面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凸面镜和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故选B。
【考点】凸透镜和面镜的会聚作用
8.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如图)可以快速登录网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答案】B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
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正确,A错误;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物体的颜色
9.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
B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
C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
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
【答案】D
【解析】当温度为-39℃时,水银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A 错误;乙醚的沸点是35℃,温度不再升高,故B 错误;当温度为100℃时,水要不断吸热,才会沸腾,故C 错误;我们各地区气温最高不会超过78℃,最低也不会低于-117℃,故酒精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会凝固成固态,也不会沸腾变成气态,故D 正确;
故选D 。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0.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测量10枚l 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B
【解析】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 、C 、D 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1.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所示下列哪个光路图大致能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折,A 、B 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 选项中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应该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D 错误,只有选项C 正确。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12.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2s 内,小车作加速直线运动
B .2s-5s 内,小车在做2m/s 的匀速直线运动
C .0-5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4m/s
D .5s-7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3m/s
【答案】C
【解析】0~2s 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所以此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在2s ~5s ,小车通过的距离为零,说明处于静止状态,故B 错误;小车在5s 内通过的路程是s 1=2m ,时间是t 1=5s ,所以平均速度
v 1=s 1/t 1=2m/5s=0.4m/s ,故C 正确;在5s ~7s 内通过的路程是s 2=4m ,时间是t 2=2s ,所以速度v 2=s 2/t 2=4m/2s =2m/s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此时做速度为2m/s 的匀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二、填空题
1.人的步行速度大约为1.4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答案】m/s;3×108
【解析】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1m/s左右,故应填写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考点】物体运动速度;光的传播速度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原理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体温计能准确测量的最高温度为
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56.7;42
【解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图知: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56.7℃;人的体温一般在35--42℃的范围,体
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能准确测量的最高温度为42℃。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3.大年三十晚上,许多人家都会燃放一些鞭炮以增强喜庆气氛.小红同学喜欢看这种热闹的场面,但又怕声音太响,所以她常常用双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在城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处
减弱噪声;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3-4m高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墙,这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人耳;声源处;传播过程
【解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在城市街道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墙,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4.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能观察到彩色的光带,则B处应
是_______光;若将温度计放至归B范围A处的外侧,会发现温度在_______(选填“不
变”/“升高”/“降低”).
【答案】紫光;升高
【解析】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故B处为紫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
外侧示数会上升。
【考点】红外线;紫外线
5.烛蜡在熔化过程中,将不断地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放出”同时温度_______(选填“不变”/“变化”),象烛蜡
这样的固体叫做.
【答案】吸收;变化;非晶体
【解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蜡属于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将不断地吸收热量,温度变化。
【考点】熔化和凝固
6.(1)物理课上,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将小华同学做的实验记录数据投射到屏幕上,教室里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这些
数据,这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_______(选填“漫”/“镜面”)反射的缘故;
(2)小华同学在家里做实验时需要用到红光,她只需在手电筒前贴上一张_______色玻璃纸即可;
(3)在家里看电视时,需用遥控器来调频道,遥控器发出的光是_______(选填“红外线”/“激光”).
【答案】漫;红;红外线
【解析】(1)教室里使用的投影仪屏幕都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因为粗糙的表面,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
进入各个位置的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
(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所以,小华同学在家里
做实验时需要用到红光,她只需在手电筒前贴上一张红色玻璃纸即可;
(3)电视机的摇控器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不同的按键,可以发射不同的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摇控,红外
线是不可见光。
【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红外线
7.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小明同学周末在家里做作
业,抬头从面前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后面墙上的钟如图所示,实际时刻应是_______.
【答案】不变;5:45
【解析】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
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6:15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5:45。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8.某人的眼睛存在视力缺陷,它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该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该人要正常地观看事物,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_(选填“凸”/“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答案】近视眼;凸
【解析】由于晶状体太薄,其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是远视眼,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体应远离眼睛即向左移动;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9.如下图所示,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图中光线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沿_______方向,反射角等于_______度,分界面的_______侧是玻璃.
【答案】OG ;30;左
【解析】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 为法线,AB 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 一定为折射光线,EO 为入射光线,OF 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AB 左侧是玻璃。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10.交警常常用超声波进行测速,从而监控道路违章行驶.测速仪对着前方行驶而来的汽车连续二次发出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5s ,第二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3s ,两次发出的时间间隔为0.9s ,设声速为340m/s .则测到的车速是_______m/s .
【答案】42.5
【解析】由于第一次从发出至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5秒,则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了汽车处所用的时间为t 1=0.5s/2=0.25s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 1=v 声t 1=340m/s×0.25s=85m ;由于第二次从发出至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则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了汽车处所用的时间为t 2=0.3s/2=0.15s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 2=v 声t 2=340m/s×0.15s=51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 1-s 2=85m-51m=34m ; 这34m 共用了:t′=△t-t 1+t 2=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t′=34m/0.8s≈42.5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三、综合题
读数与作图
(1)如下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m .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