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他汀治疗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

合集下载

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地位和作用

Taylor AJ, et al.Circulation. 2002;106:2055-2060
ARBITER 立普妥80mg/日强化降脂逆转颈动脉斑块
0.04
0.03 IMT的平均变化 (mm) 0.02
p=0.03
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及LDL-C目标值
临床描述
缺血性卒中或TIA,属于以下 任一种情况:
•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 •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
缺血性卒中或TIA,伴以下任 一危险因素:
•糖尿病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未戒断吸烟 •·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
危险分层
极 高 危 (I)
启动他汀 的LDL-C
不明原因
出血性组 16% 30%
HR:0.70(0.49,1.02)
29%
HR:0.81(0.57,1.17)
25%
HR:0.85(0.64,1.12)
23%
HR:0.87(0.61,1.24)
Goldstein et al. Neurology. 2007
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 基线特征及血压变化与出血性卒中风险
他汀 治疗方案
LDL-C 目标值
<2.1mmol/L (80mg/dl)
立即启动
强化降脂

极 高 •极高危 (II) 危 (II)
>2.1mmol/L (80mg/dl)
降低幅度 >40%
强化降脂
其它缺血性卒中或TIA
•高危 高危
>2.6mmol/L (100mg/dl) 标准降脂
<2.6mmol/L (100mg/dl) 或
2期高血压: SBP ≥160 或 DBP ≥100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

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tatins on second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Methods 60 case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06 to January 2007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atins-treating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treating containing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risk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tatins-treating group received atorvastatin 20 mg qd except routine treating. The incidence of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death,other heart-cerebral vessel events were collected within 3 year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coronary artery events in statins-treating group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no significantly de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cidence of death and encephalorrhagia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Statins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ischemic/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ecurrence,coronary artery events.【Key words】Ischemic stroke/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atins;Second prevention血脂异常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1]。

缺血性卒中的病例分享 (3)

缺血性卒中的病例分享 (3)

缺血性卒中的病例分享引言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引起的病变。

不同于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更高,并且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享一个具体的缺血性卒中病例,以提供对该疾病的深入了解和临床观察的参考。

个体信息•年龄:64岁•性别:男性•职业:退休工人•相关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主诉患者于X年X月X日上午10点左右出现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和语言障碍的症状,同时伴有右侧口角歪斜。

患者的家属迅速将其送往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既往病史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长达10年,并且长期不规律用药;同时他还患有糖尿病和高血脂,这些都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患者的家族中并无类似疾病的遗传史。

体格检查患者进入急诊科后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

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均正常,但患者表现出右眼球偏斜、右侧面部松弛和右肢体无力的症状。

经过神经系统的检查,发现患者在言语表达上有困难,且无法清楚表达完整的句子,语速明显变慢。

此外,患者的血压测量值为180/100 mmHg,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其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后,医生在进行详细的辅助检查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以下是主要的检查结果:1.头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证实了患者患有缺血性卒中。

2.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糖、血脂、血液凝固功能都超过正常范围。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最终确诊该患者患有缺血性卒中。

治疗方案如下:1.溶栓治疗:由于患者就诊时间较早,且满足溶栓治疗的条件,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溶栓治疗。

2.降压治疗: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医生给予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抗凝治疗:考虑到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医生在患者稳定后开始使用抗凝剂,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解读2013年美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

解读2013年美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

・专 论・解读2013年美国卒中学会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枠李焰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127) 美国卒中学会(ASA)继2007年发表枟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枠和2009年发表的有关静脉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扩大时间窗治疗更新后[1,2],2013年3月又发表了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枠[3]。

指南的读者对象是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识别、评估、转运和处理的各级医务人员,包括院前照料提供者、急诊医师和护士、卒中团队成员、住院护士、神经科医师、内科医师、医院管理人员及辅助医疗人员。

指南涉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和稳定、急性期药物和手术治疗、早期住院处理、二级预防和并发症的处理。

对比新指南和2007年或2009年的更新指南,新指南并没有革命性的改变,而突出地体现了一种不断改良和不断进步的渐进过程。

但是,新指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几个重要的认识再次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更为积极的推荐。

1 卒中的大众宣教和急救应用新指南继续强调对大众进行卒中知晓宣教的重要,尤其是为了提高静脉用rt-PA溶栓的比例,要推广卒中突发症状的宣传。

推广FAST(face、arm、speech、time)信息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因为面瘫、上肢无力和言语障碍症状占所有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88%。

而且,要获得持续的效应,就必须进行反复有效的公共教育。

再者,应积极教育患者和家属使用急救系统(EMS),目前的EMS使用率仍然较低。

新指南强调EMS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并对EMS接到呼救到接到患者做出了非常具体的时间要求,将此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标准来推进质量改进。

新指南要求对EMS人员定期进行卒中相关知识培训,推进使用院前卒中筛查量表和使用规范化的处理方案,要求必须将患者转送到能够开展溶栓治疗的医院。

这点对我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因为我国大量患者被送到不愿或不能开展溶栓治疗的医院,使患者丧失了有效治疗的机会。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摘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高的患病率,发病率、残疾率、病死率高,通常此类疾病患者预后较差,3/4的脑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且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虽然有较多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低。

目前药物治疗方法较多,比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溶栓治疗等方法,特异性溶栓药物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及严格的适应症,溶栓率较低。

其次因疾病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较多,单一药物并不能逆转全程,故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病理变化,及时选用更为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

现本文就分析本病药物治疗进展,旨为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溶栓药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5%,主要是因颅脑供血动脉阻塞,堵塞血管血流中断,造成供血区脑组织因发生缺氧、缺血而坏死。

同时血栓或栓塞一旦发生,诱发一系列的“瀑布级联反应”,即神经元去极化、自由基生成、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等,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目前此病药物治疗方法较多,其共同目的是要挽救缺血部位的神经细胞、恢复通畅血流及纠正神经功能。

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溶栓治疗等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但仍缺乏合理、有效的药物。

因此,本文就简单综述药物治疗进展,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报道如下。

1抗血小板药物1.1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推荐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I类推荐,A级证据)[1]。

但是仍没有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饱和量阿司匹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

马福兴等[2]报道双联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效果96.36%高于单纯氯吡格雷70.91%(P<0.05),且药物双联能够改善血糖血脂,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陈勇等[3]证实氯吡格雷的效果93.48%高于阿司匹林的82.22%,出血率4.34%低于阿司匹林的24.44%,且能降低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动脉内径,并优于阿司匹林(P<0.05)。

他汀可降低卒中严重程度

他汀可降低卒中严重程度

他汀可降低卒中严重程度

【期刊名称】《国外药讯》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美国癌研究专业医院Mayo Clinic的研究人员报告,卒中前服用他汀的病人其预后和康复情况比未服用者更好,即使他(她)们的胆固醇水平较为理想。

他汀广泛用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并于最近用于一些脑血管病。

它的其中一个用途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后者会导致动脉堵塞。

【总页数】0页(P10)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阿托伐他汀40~80 mg有效降低卒中/TIA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J],
2.尽早启动他汀类药物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研究 [J], 郑高;唐凤云;张钰;叶惠雅
3.他汀类药物治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 [J], 刘团结;王博;方麒林
4.首次卒中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复发率、病死率 [J],
5.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影响及降低缺血卒中风险的研究 [J], 彭凡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汀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他汀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他汀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他汀药物是一类用于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药物,广泛被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他汀药物的应用指南也逐渐得到了更新和完善。

他汀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从而降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使得血液中的LDL-C水平下降。

此外,他汀药物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三酰甘油的含量,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和美国国家心胸外科学会(NSA)的指南,他汀药物的临床应用适用于以下人群:1.冠心病患者:他汀药物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于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无论是否有高胆固醇血症,均应给予他汀药物治疗。

2.高血脂症患者:他汀药物是高血脂症患者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首选药物。

对于高LDL-C水平的患者,无论是否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都应考虑给予他汀药物治疗。

3.糖尿病患者:他汀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无论是否有高胆固醇血症。

特别是对于有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他汀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

4.高血压患者:他汀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有一定的降低效果。

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他汀药物治疗。

此外,他汀药物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其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在临床应用他汀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胆固醇水平、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肾功能、肝功能等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根据指南推荐,选择合适的他汀药物剂型、剂量以及使用期限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他汀药物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在使用他汀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肌酶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他汀治疗解读

中国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他汀治疗解读

Hong KS, et al. Circulation. 2011 May 17;123(19):2111-9.
卒中指南不断更新,旨在降低卒 中再发
2006 2008 2010 2011 2013 2014
2006 AHA/ASA 美国卒中指南 1 2008 AHA/ASA 美国卒中指南 2 2010中国卒中 二级预防指南 3 2011AHA/ASA 美国卒中指南4
new
2015
2013 ACC/AHA 减 中国缺血性脑卒 少成人动脉粥样硬 中和短暂性脑缺 化性心血管风险血 血发作二级预防 胆固醇治疗指南5 2014AHA/ASA 指南20147 美国卒中指南6
ASCVD患者(包 括动脉粥样硬化 性缺血性卒中 /TIA)需采用高 强度他汀降低 LDL-C≥50% 无论是否伴有其 他动脉粥样硬化 证据的患者 ,高 强度他汀类药物 ,长期治疗,推 荐“1850”更有 效 基于2013年ACC/AHA 减少成
106
0.67 (0.52, 0.86)
SPARCL研究亚组显示:只有LDL-C 降低到1.8mmol/L以下才有效预防 卒中复发
立足国际视野,兼顾中国实践
--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他汀治疗解读
中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远 高于欧美人群
美国缺血性
卒中年复发 率约为3%-4%
Wang Y, et al. Stroke, 2013, 44:1232-1237 2014AHA/ASA美国卒中指南,Kernan WN, et al. Stroke. 2014 Jul;45(7):2160-236.
CTT Collaboration, et al. Lancet 2010; 376(9753):1670-1681.

他汀类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_

他汀类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_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Y 2-00505和201508020004)通信作者:徐安定,E m a i l :t l i l @jn u .e d u .c n 他汀类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刘章佩,杨万勇,朱慧丽,程蕊容,徐安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神经内科,暨南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摘 要: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e c o m b i n a n t t i s s u e p l a s m i n o g e na c t i v a t o r ,r t -P A )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益风险比得到公认,但仍有大部分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㊂很多学者一直在探讨静脉溶栓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㊂本文对他汀类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关键词: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他汀类药物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8)05-0454-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8.05.023 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e s e a s e )2016中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全球第二位的死亡原因[1],而在中国它更是导致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2]㊂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中国脑卒中年龄标准化的患病率㊁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1114.8/100000,246.8/100000和114.8/100000人年,其中缺血性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所占比例分别高达69.6%和77.8%[3]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A I 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㊁恢复缺血部位脑组织的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避免缺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㊂目前已被证实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e c o m b i n a n tt i s s u e p l a s m i n o ge n a c t i v a t o r ,r t -P A )静脉溶栓治疗A I S 是早期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国内外指南均高度推荐A I S 发病4.5小时内使用静脉r t -P A 溶栓治疗;然而我国静脉溶栓治疗A I S 患者的比例仍比较低,仅为2.4%,其中仅1.6%的患者使用了r t -P A 溶栓治疗[4]㊂虽然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A I S 患者的致残率,然而仍有大部分的患者(约2/3)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尤其对于合并有大血管闭塞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其再通率不到20%[5]㊂因此,r t -P A 溶栓治疗A I S 的效果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㊂如何进一步增加静脉溶栓的临床效益呢?目前,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一直在探索静脉溶栓联合其他药物,旨在增加溶栓疗效,使得更多患者获益㊂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早期限速酶的活性,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从而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广泛应用于A I S 的预防和治疗㊂除了其降脂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㊁抗炎㊁抗血栓㊁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促进侧支循环等作用[6-7]㊂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A H A )和美国卒中协会(A S A )更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中,再次明确了他汀类药物在A I S 二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8]㊂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急性期神经保护作用主要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 d o t h e l i a ln i t r i co x i d es yn t h a s e ,e N O S )表达上调相关,该酶上调可以改善内皮功能㊁减少血栓形成和增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9]㊂此外,既往实验性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上调e N O S 的表达,进而促进血管再通,增加r t -P A 溶栓的疗效[10-11]㊂本文对他汀类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 I S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1 A I S 静脉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王琪等[12]对12个队列研究的9237例A I S 患者进行M e t a 分析结果显示,在卒中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增加了静脉溶栓后A I S 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风险(P <0.01),但与溶栓后3个月的全因死亡率无关(P =0.44)㊂当以m R S ɤ2分作为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的定义时,卒中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溶栓后患者良好功能预后无关(P =0.47);但当以m R Sɤ1分作为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的定义时,卒中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溶栓后患者的良好功能预后呈负相关(P <0.01)㊂S e h e i t z 等[13]对2个欧洲静脉溶栓治疗注册研究的1446例A I S 患者在静脉溶栓前使用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或等价其他他汀类药物,低剂量为20m g /d ,中剂量为40m g /d ,高剂量为80m g /d )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发现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剂量与溶栓后㊃454㊃‘临床荟萃“ 2018年5月5日第33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5,2018,V o l 33,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相关,高剂量他汀的使用可能会增加静脉溶栓后A I S患者3个月的死亡率以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P均<0.01)㊂但与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使用低-中剂量的他汀治疗可能与3个月的良好结局相关(m R Sɤ2分,P =0.03)㊂E n g e l t e r等[14]对11个静脉溶栓数据库的4102例A I S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3个月良好临床预后比例低于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m R Sɤ1分,35.5%v s 39.7%,P=0.02)㊂但在校正了性别㊁年龄㊁血压㊁发病到使用溶栓药物的时间和卒中的严重程度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提示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与溶栓后A I S患者的临床预后无关㊂然而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增高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风险(6.9%v s5.1%,O R=1.38),当校正了年龄㊁性别㊁血压㊁是否使用抗栓治疗和卒中的严重程度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0),静脉溶栓治疗前使用他汀类药物不增加A I S 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㊂R o c c o等[15]对10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增加溶栓后A I S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率(P=0.15)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P= 0.86),也不改善溶栓后A I S患者3个月的良好功能预后(P=0.50)㊂T s i v g o u l i s等[16]对1660例A I S 患者进行回顾的分析结果显示,在1660例A I S患者中373例(23%)患者在发病前使用了他汀类药物治疗,该组患者与发病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其发病时病情更严重㊂当校正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溶栓前使用他汀与3个月的全因死亡率(P=0.741)以及良好功能预后无关(m R Sɤ1分,P=0.364),但溶栓前使用他汀治疗可能会影响A I S患者早期的功能恢复(24小时内N H I S S评分较基线下降ȡ10分,P=0.003)㊂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溶栓后A I 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争议㊂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了溶栓后A I S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的风险㊂推测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组的患者年龄更大,有高血压㊁糖尿病㊁既往有脑卒中或T I A病史等血管危险因素的存在,可能是该组患者溶栓后更易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的原因,从而影响了的溶栓的疗效㊂此外,既往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血管再通以及可直接作用于抗凝及抗血小板系统的作用[11,17],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增加了溶栓后A I S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可能与该作用相关㊂2A I S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目前,对A I 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㊂S T A R S (S t r o k e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A c u t e R e p e r f u s i o n a n d S i m v a s t a t i n)[18]是一项多中心㊁前瞻性㊁双盲㊁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辛伐他汀治疗A I 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共纳入104例A I S患者,其中55例患者使用了r t-P A溶栓治疗㊂该研究结果显示,辛伐他汀(40m g/d)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 I S似乎是安全的,可能会改善A I S患者7天时的神经功能(P=0.02),但其不影响A I S患者3个月的临床预后(m R Sɤ2分,P=0.77),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P=0.99)㊂但由于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其结果说服力不高,该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㊂C a p p e l l a r i等[19]回顾性分析了来自意大利45个中心的207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 I S患者,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溶栓后使用他汀药物治疗对A I S患者预后的影响㊂该研究结果发现静脉溶栓后72小时尤其在24小时内使用他汀治疗可能会改善A I S 患者的3个月的临床预后(m R Sɤ1分,P= 0.006),短期功能预后的改善与使用中-高剂量他汀(阿托伐他汀40~80m g/d)相关(7天时N H I S S 评分下降ȡ4分,P=0.032);使用他汀治疗减少了短期神经功能的恶化(7天时N H I S S评分下降ȡ4分,P<0.001),且与溶栓后A I S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无关(P=0.176)㊂在一项连续纳入了119例使用r t-P A静脉溶栓治疗的A I S患者的数据研究中显示,较大剂量的他汀(阿托伐他汀40m g/d)有产生更好的神经功能的趋势;A I S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早期应用他汀是安全的,与溶栓后A I S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无关(P=0.949),且他汀的使用剂量与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无关[20]㊂C a p p e l l a r i 等[21]对178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A I S患者溶栓后24小时内予以他汀治疗与3个月的良好功能结局(m R Sɤ2分,P=0.015)以及短期的神经功能改善(24~72小时内NH I S S评分下降ȡ4分,P=0.005)相关㊂但若在卒中发病前使用了他汀治疗,发病后的24小时内继续给予他汀治疗可能会增加溶栓后A I S患者72小时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P=0.01);若在发病前未使用他汀治疗,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开始给予他汀治疗则不增加溶栓后A I S患者72小时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㊂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共纳入了85例使用r t-P A静脉溶栓治疗的A I S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 g/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㊃554㊃‘临床荟萃“2018年5月5日第33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5,2018,V o l33,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0m g/d),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静脉溶栓后A I S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影响㊂该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明显增加了溶栓后A I S患者3个月的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 R Sɤ2分,55.8%v s33.3%,P=0.037)[22]㊂以上研究结果提示,A I S患者溶栓后24小时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可能和使用他汀的剂量有关㊂但在卒中发病前使用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的A I S患者,溶栓后24小时内给予他汀治疗可能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㊂但卒中发生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并非是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对于该类A I S患者溶栓后是否可以尽早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尚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去检验㊂综上所述,静脉溶栓是治疗A I S公认的有效方法,但是在临床的治疗中仍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㊂A I S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A I S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目前尚存争议;静脉溶栓后早期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可能和使用他汀的剂量有关㊂由于以上各研究组间的可比性不佳,不同研究中患者使用他汀剂量㊁他汀类药物种类以及从发病到使用他汀的时间存在差异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可能是造成不同研究结果异质性的原因㊂另外,对于结局指标的选择不同以及对于良好功能预后的定义标准不同可能是引起结果异质性的另一重要原因㊂目前的大部分临床研究以回顾性观察研究为主,其证据级别不高,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干预性临床实验研究㊂对于他汀类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 I 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讨㊂3展望他汀类药物具有除降脂作用以外的多效性,对于A I S患者使用r t-P A静脉溶栓后早期尽早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会增加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率,改善A I S患者的临床功能预后㊂然而使用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㊁不同的药物剂量以及在溶栓后不同的时间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㊂为此我们设计了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即强化他汀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 I S的随机对照研究(E f f e c t so f I n t e n s i v eS t a i n a n d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o n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A 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I N S P I R E),该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接受静脉溶栓的A I S患者服用不同剂量他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㊂符合入选标准的A I S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强化剂量组(瑞舒伐他汀,20m g,每晚1次)或常规剂量组(瑞舒伐他汀,5m g,每晚1次),连续用药14天㊂主要临床终点事件是3个月的良好功能预后(m R Sɤ1分)㊂该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注册(注册号:C h i C T R-I P R-16008642)㊂目前已经完成病例入组,结果尚在统计中㊂参考文献:[1] G B D2016C a u s e so fD e a t h C o l l a b o r a 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n a t i o n a l a g e-s e x s p e c i f i cm o r t a l i t y f o r264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1980-2016: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f o rt h e G l o b a lB u r d e n 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6[J].L a n c e t,2017,390(10100):1151-1210.[2]张润华,刘改芬,潘岳松,等.世界卒中流行趋势概况[J].中国卒中杂志,2014,9(9):768-773.[3] W a n g W,J i a n g B,S u n H,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I n c i d e n c e,a n dM o r t a l i t y o f S t r o k ei n C h i n a:R e s u l t sf r o m a N a t i o n w i d e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S u r v e y o f480687A d u l t s[J].C i r c u l a t i o n, 2017,135(8):759-771.[4]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3):267-284.[5] A s a d iH,D o w l i n g R,Y a nB,e t a l.A d v a n c e s i n e n d o v a s c u l a r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J].I n t e r n M e dJ,2015, 45(8):798-805.[6]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指南(2017)[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6): 460-471.[7]田浩,孙鑫,田野.他汀类药物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5):3056-3061.[8] P o w e r s W J,R a b i n s t e i n A A,A c k e r s o n T,e t a l.2018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E a r l y M a n a g e m e n to f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A G u i d e l i n e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F r o m t h e 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 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8,49(3):e46-46e110.[9]J a u c hE C,S a v e rJ L,A d a m s H P,e t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e a r l y m a n a g e m e n to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ag u i d e l i n e 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 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3,44(3):870-947.[10] Z h a n g L,Z h a n g Z G,D i n g G L,e t a l.M u l t i t a r g e t e d e f f e c t s o fs t a t i n-e n h a n c e d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f o r s t r o k e w i t hr e c o m b i n a n th u m a nt i s s u e-t y p e p l a s m i n o g e na c t i v a t o ri nt h e r a t[J].C i r c u l a t i o n,2005,112(22):3486-3494. [11] A s a h iM,H u a n g Z,T h o m a sS,e ta l.P r o t e c t i v ee f f e c t so fs t a t i n s i n v o l v i n g b o t h e N O S a n d t P A i n f o c a l c e r e b r a l i s c h e m i a[J].JC e r e bB l o o dF l o w M e t a b,2005,25(6):722-729. [12]王琪,王满侠,张帅杰.溶栓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12):617-622,673.[13]S c h e i t z J F,S e i f f g eD J,Tütün cüS,e t a l.D o s e-r e l a t e de f f e c t so f s t a t i n s o n s y m p t o m a t i c 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 h e m o r r h a g e a n do u t c o m e a f t e rt h r o m b o l y s i sf o r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J].S t r o k e, 2014,45(2):509-514.(下转第460页)㊃654㊃‘临床荟萃“2018年5月5日第33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M a y5,2018,V o l33,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1] S c h u r c hC ,R i e t h e rC ,A m r e i n MA ,e t a l .C yt o t o x i cTc e l l s i n d u c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o f c h r o n i cm y e l o i d l e u k e m i a s t e mc e l l sb ys e c r e t i n g i n t e r f e r o n -g a mm a [J ].JE x p M e d ,2013,210(3):605-621.[12] M a d a p u r aH S ,N a g y N ,U jv a r i D ,e t a l .I n t e r f e r o n g a mm a i s a S T A T 1-d e p e n d e n t d i r e c ti n d u c e r o f B C L 6e x pr e s s i o n i n i m a t i n i b -t r e a t e d c h r o n i cm y e l o i d l e u k e m i a c e l l s [J ].O n c o g e n e ,2017,36(32):4619-4628.[13] R i e t h e r C ,S c h u r c h C M ,F l u r y C ,e ta l .T yr o s i n e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i n d u c e dC D 70e x p r e s s i o n m e d i a t e s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l e u k e m i a s t e mc e l l s b y a c t i v a t i n g W n t s i g n a l i n g [J ].S c i T r a n s l M e d ,2015,7(298):298r a 119.[14] G r i v e n n i k o vS I ,K a r i n M.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yt o k i n e s i nc a n c e r :t u m o u r n e c r o s i sf a c t o ra n di n t e r l e u k i n6t a k et h es t a g e [J ].A n nR h e u m D i s ,2011,70(S u p pl 1):i 104-108.[15] J i a n g Q ,Cr e w s L A ,B a r r e t tC L ,e ta l .A D A R 1p r o m o t e s m a l i g n a n t p r o g e n i t o r r e p r o g r a mm i n g i n c h r o n i c m ye l o i d l e u k e m i a [J ].P r o cN a t lA c a dS c iUSA ,2013,110(3):1041-1046.[16] Z h a n g B ,Ho YW ,H u a n gQ ,e t a l .A l t e r e d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gu l a t i o no f l e u k e m i ca n dn o r m a ls t e m c e l l s i n c h r o n i cm y e l o ge n o u s l e u k e m i a [J ].C a n c e rC e l l ,2012,21(4):577-592.[17] G a l l i po l i P ,P e l l i c a n oF ,M o r r i s o n H ,e t a l .A u t o c r i n eT N F -a l p h a p r o d u c t i o n s u p p o r t s C M L s t e m a n d p r o ge n i t o r c e l l s u r v i v a l a n d e n h a n c e s t h e i r p r o l if e r a t i o n [J ].B l o o d ,2013,122(19):3335-3339.[18] F o oJ ,D r u mm o n d MW ,C l a r k s o n B ,e ta l .E r a d i c a t i o no fc h r o n i c m ye l o i dl e u k e m i as t e m c e l l s :a n o v e l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m o d e l p r e d i c t s n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b e n ef i t o fa d d i ng G-C S F t o i m a t i n i b [J ].P L o SC o m pu tB i o l ,2009,5(9):e 1000503.[19] W a n g Y ,C a i D ,B r e n d e l C ,e ta l .A d a pt i v es e c r e t i o n o f g r a n u l o c y t e -m a c r o p h a g ec o l o n y -s t i m u l a t i n g f a c t o r (GM -C S F )m e d i a t e si m a t i n i b a n d n i l o t i n i b r e s i s t a n c ei n B C R /A B L +p r o g e n i t o r s v i a J A K -2/S T A T -5p a t h w a y a c t i v a t i o n [J ].B l o o d ,2007,109(5):2147-2155.[20] H i w a s eD K ,W h i t eD L ,P o w e l l J A ,e t a l .B l o c k i n g c yt o k i n e s i g n a l i n g a l o n g w i t h i n t e n s eB c r -A b l 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i o n i n d u c e s a p o p t o s i s i n p r i m a r y C M L p r o ge n i t o r s [J ].L e u k e m i a ,2010,24(4):771-778.[21] T a b e Y ,J i n L ,I w a b u c h i K ,e t a l .R o l e o f s t r o m a lm i c r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n o n p h a r m a c o l o gi c a l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C M L t o i m a t i n i bt h r o u g h L y n /C X C R 4i n t e r a c t i o n s i nl i p i dr a f t s [J ].L e u k e m i a ,2012,26(5):883-892.[22] B e i d e rK ,D a r a s h -Y a h a n aM ,B l a i e rO ,e t a l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i m a t i n i b w i t h C X C R 4a n t a g o n i s t B K T 140o v e r c o m e s t h e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s t r o m a a n d t a r g e t s C M L i n v i t r o a n d i n v i v o [J ].M o l C a n c e rT h e r ,2014,13(5):1155-1169.[23] L i u X ,D u a n B ,C h e n g Z ,et a l .S D F -1/C X C R 4a x i s m o d u l a t e s b o n e m a r r o w m e s e n c h y m a ls t e m c e l la p o pt o s i s ,m i g r a t i o na n dc y t o k i n es e c r e t i o n [J ].P r o t e i n C e l l ,2011,2(10):845-854.[24] B l a n k U ,K a r l s s o nS .T G F -b e t as i g n a l i n g int h ec o n t r o lo f h e m a t o p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 s [J ].B l o o d ,2015,125(23):3542-3550.[25] N a k aK ,I s h i h a r aK ,J o m e nY ,e t a l .N o v e l o r a l t r a n s f o r m i n gg r o w t h f a c t o r -b e t a s i g n a l i n g i n h i b i t o r E W -7197e r a d ic a t e s C M L -i n i t i a t i n g ce l l s [J ].C a n c e r S c i ,2016,107(2):140-148.[26] T r a e r E ,J a v i d i -S h a r i f i N ,A g a r w a l A ,e t a l .P o n a t i n i b o v e r c o m e sF G F 2-m e d i a t e d r e s i s t a n c e i nC M L p a t i e n t sw i t h o u t k i n a s e d o m a i n m u t a t i o n s [J ].B l o o d ,2014,123(10):1516-1524.收稿日期:2018-02-04 编辑:﹏﹏﹏﹏﹏﹏﹏﹏﹏﹏﹏﹏﹏﹏﹏﹏﹏﹏﹏﹏﹏﹏﹏﹏﹏﹏﹏﹏﹏﹏﹏﹏﹏﹏﹏﹏﹏﹏﹏﹏﹏﹏﹏﹏﹏﹏﹏﹏﹏﹏王秋红(上接第456页)[14] E n g e l t e rS T ,S o i n n eL ,R i n g l e bP ,e t a l .I Vt h r o m b o l y s i s a n d s t a t i n s [J ].N e u r o l o g y,2011,77(9):888-895.[15] R o c c oA ,S y k o r a M ,R i n g l e bP ,e ta l .I m pa c to fs t a t i nu s e a n d l i p i d p r o f i l eo ns y m p t o m a t i ci n t r a c e r eb r a lh a e m o r r h a ge ,o u t c o m e a n dm o r t a l i t y a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i na c u t e s t r o k e [J ].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 ,2012,33(4):362-368.[16] T s i v g o u l i sG ,K a d l e c o v 췍P ,K o b a y a s h iA ,e ta l .S a f e t y of s t a t i n p r e t r e a t m e n ti n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s i s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J ].S t r o k e ,2015,46(9):2681-2684.[17] S a n g u i g n i V ,P i g n a t e l l i P ,L e n t i L ,e t a l .S h o r t -t e r m t r e a t m e n tw i t ha t o r v a s t a t i nr e d u c e s p l a t e l e tC D 40l i g a n da n d t h r o m b i n g e n e r a t i o n i n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c p a t i e n t s [J ].C i r c u l a t i o n ,2005,111(4):412-419.[18] M o n t a n e r J ,B u s t a m a n t e A ,G a r c ía -M a t a s S ,e t a l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t h r o m b o l ys i sa n ds t a t i n si n a c u t es t r o k ei s s a f e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S T A R S R a n d o m i z e d T r i a l (S t r o k e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A c u t e R e pe rf u s i o n a n d S i m v a s t a t i n )[J ].S t r o k e ,2016,47(11):2870-2873.[19] C a p p e l l a r iM ,B o v i P ,M o r e t t oG ,e t a l .T h eT H R o m b o l ys i s a n dS T a t i n s (T H R a S T )s t u d y [J ].N e u r o l o g y,2013,80(7):655-661.[20] G e n g J ,S o n g Y ,M uZ ,e t a l .E a r l y us eo f s t a t i n i n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a l t e p l a s ef o r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J ].A c t a N e u r o c h i r S u p pl ,2016,121:269-275.[21] C a p pe l l a r iM ,D e l u c aC ,T i n a z z iM ,e t a l .D o e s s t a t i n i nt h e a c u t e p h a s e of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i m pr o v e o u t c o m e a 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J ].JN e u r o l S c i ,2011,308(1-2):128-134.[22] 孙巧松,温清艳,李广生,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预后及症状性出血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8):1-5.收稿日期:2018-01-25 编辑:张卫国㊃064㊃‘临床荟萃“ 2018年5月5日第33卷第5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M a y 5,2018,V o l 33,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or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共识(更.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or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共识(更.

・873・.标准与讨论.【编者按】卒中是中国第一位致残和第二位致死原因。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007年1月,国内脑血管病和血脂领域的专家组成员在参考了近10年来血脂领域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及相关的循证医学的证据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现状,正式出台《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对规范临床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又有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此国内有关专家又进行讨论,达成了他汀类药物防治脑血管病专家新的共识,以期给临床医生更明确的临床指导。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共识(更新版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一、胆固醇与卒中的流行病学尽管流行病学资料并非一致地提示总胆固醇水平与卒中存在相关性,而针对卒中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发现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更大。

在冠心病人群中,随着胆固醇水平的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危险相应增加。

胆同醇每增加1retool/L,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25%…。

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表明随着LDL-C水平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

共识1胆固醇水平增加是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LDL-C的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

降低LDL・C是减少缺血性卒中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I,A二、他汀类药物与卒中的一级预防降低胆固醇水平主要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使用他汀类药物心]。

使用他汀类药物并非单纯预防卒中,而是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包括心脑血管及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相关事件的全面减少¨1。

降低胆固醇并不能完全解释使用他汀类药物所获得的相对危险下降,这说明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亦至关重要H1。

对97981例患者的26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2l%的卒中危险(P<0.0001;LDL—C水平每降低10%,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减少0.73%/年,卒中危险降低15.6%(P=0.002,获益与基线LDL-C 水平无关,而与LDL-C的降低幅度有关"J。

3.《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解读

3.《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解读

筛选高危的无症状性ICAS患者,积极他汀治疗
严重的颅内动脉狭窄 (>70%)
微栓子监测阳性
颅内动脉的斑块成分有 易损特征
提示具有 高危个体 的特征※
同时伴有颅外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狭窄不断进展
颅内动脉狭窄的数量超 过1处
※借鉴WASID(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的比较,Warfarin versus Aspirin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研究中“易损的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征
250
P<0.001 OR 8.67 95%CI (3.05, 24.63)
200 150
100 50 0
梗死灶体积 中位数74ml
P=0.002
梗死灶体积 中位数26ml
对照组(未使用他汀)停用他汀组 N=126 N=46
阿托伐他汀组 N=43
Blanco M, et al. Neurology. 2007;69:904–910.
27%
高血压
纳入 标准
48%
糖尿病
25%
冠心病
• LDL-c< 3.4mmol/L
50%
以上
hsCRP高
• LDL-C<3.4 mmol/L,TG <5.6 mmol/L, • 男≥50岁,女≥60岁,无心 血管、卒中病史或CHD等危症 • hsCRP≥2.0 mg/L • 至少1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HDL-C低、吸烟或早 发CHD家族史]
2009年一项纳入40例的小样本量的观察性研究,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评价无症状性颅内狭窄(ICAS)的进展,弥补他汀治疗无症状性 ICAS研究的空白 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可使58%患者ICAS逆转,38%患 者ICAS稳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他汀解读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他汀解读
2006 AHA/ASA
2008 AHA/ASA
卒中合并冠心病或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患者,他汀降LDL-C的目标值为<100mg/dl,对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高危患者LDL-C <70mg/dl。
基于SPARCL研究的证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即使无冠心病病史,也推荐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
Ann Pharmacother 2007;41:1937-45
2009系统性回顾:在所有降脂药物中, 只有他汀能减少卒中再发风险
Manktelow BN, et al. Stroke. 2009;40:00-00.
他汀
卒中 12% (P=0.05)
贝特
卒中 48% (P=0.09)
Donnan GA, J Hypertens.2003,21:s25
对切除标本进行组化分析
ATROCAP
阿托伐他汀20mg/日 能够稳定颈动脉斑块
“稳定斑块是他汀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机制”
各参数的降低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溃疡
炎症
巨噬细胞
安慰剂(n=30)
立普妥20mg(n=29)
Cortellaro M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2;88:41-47.
荟萃分析亦表明: 他汀治疗使卒中患者获益
2007荟萃分析
2009荟萃分析
他汀用于卒中一级、二级人群:卒中发生风险降低21%(P<0.05)
他汀用于卒中二级预防人群:卒中再发风险降低12%(P=0.003)
Amarenco P, et al. Lancet Neurol. 2009;8:453-63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observation group(TC)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treatment.triglyceride(T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and LDL—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modif ied RANKIN (mRS),improved Barthel Index Rating Scale(MBI)
(海南 医学院第二附属 医院,1.神经内科 ,2.心内科 ,海南 海 口 570311)
摘要 :目的 分 析阿托伐 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临床预后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1 例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采取阿托伐 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进行分组 ;对照组 183例 ,单用 阿托伐 他汀 治疗 ;观察组 198例 ,采取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均 连续治疗 、观察 24个月 ;对 比两组 患者治疗前 后的血清 总胆 固醇 (Tc)、甘 油三 酯 (TG)、低 密度 脂蛋 白胆 固醇 (LDL—C)、高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HDL-C)水平 、改 良 RANKIN量 表 (mRS)、改 良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MBI)评分 、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分型 ,以缺血性 脑卒中复发率 、不 良反应 的观察指标水 平。结果 治疗后 ,两组 血清 TC、TG、LDL—C、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但观察组血清 TC、LDL—C水平 改善 幅度 大于对照组 ,差 异显著 (P<0.05);治疗后 ,两组 mRS评分 、MBI评分均较治疗 前显著改善 (P<0.05);但观察组 mRS评分 、MBI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 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 (P<0.05),分 型显 著改善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 面积及分 型差异不显著 (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 卒中复发率显 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 阿托伐 他汀联合依 折麦布较 单用阿托伐 他汀治疗更能有效降低 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血脂水平 ,改善预后 ,在 缩小并稳定颈动脉斑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且安全性 较 高 ,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中; 阿托伐他汀 ; 依折麦 布; 血脂 ; 预后 ; 颈动脉斑块

大剂量他汀积极降低胆固醇可预防脑卒中

大剂量他汀积极降低胆固醇可预防脑卒中

大剂量他汀积极降低胆固醇可预防脑卒中佚名【期刊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年(卷),期】2006(14)12【摘要】积极降低胆固醇预防脑卒中(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研究目的在于评估既往已有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TIA)、冠心病(CVD)的病人用他汀治疗的效果[Cerebrovasc,Dis,2006,21(suppl4):s13。

该研究收治4731名病人,平均年龄62.5岁。

男/女比为60%/40%。

病人中62%高血压,16%为糖尿病,20%颈动脉狭窄,30%有TIA史,70%有脑卒中史(其中3%为出血性)。

30d准备期后,病人随机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n=2365)或安慰剂(n=2366),大部分病人都用阿司匹林(90%),降压治疗(70%)。

随访5年,【总页数】1页(P1002-1002)【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降低胆固醇;脑卒中史;大剂量;预防;一过性脑缺血;降压治疗;颈动脉狭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相关文献】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初步研究 [J], 张大为2.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初步研究 [J], 张大为;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行性分析 [J], 陈爱丽4.104小剂量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及安全性 [J],5.大剂量塞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症病人降低血浆24s—羟化胆固醇(脑固醇):塞伐他汀对人脑胆固醇代谢的作用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oke:他汀治疗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
文章来源: /
他汀类治疗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
尽管试验数据提示他汀治疗可能改善急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预后,但从临床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存在冲突。

爱尔兰Dublin大学Mater大学医院/Dublin学术医学中心的Danielle Ní Chróinín学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1月3日的Stroke杂志上。

研究结果发现:卒中起病时的他汀治疗可改善卒中预后,在限于溶栓治疗的患者人群中没有见到这种相关性。

该研究为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主要分析探讨卒中起病时给予他汀治疗(卒中前他汀使用)与好的功能转归(改良Rankin评分0-2分)和死亡。

次要分析包括:1、急性卒中后他汀治疗(卒中后≤72小时);2、溶栓治疗患者。

研究结果发现:主要分析中纳入113148位患者(27个研究)。

在观察性研究中,卒中起病时的他汀治疗与90天时功能转归相关(合并优势比 [OR]:1.41; 95%可信区间 [CI], 1.29–1.56; P<0.001),但与1年时功能转归无关(OR:1.12; 95% CI,0.9–1.4; P=0.31);与发病后90天死亡率降低相关 (合并 OR, 0.71; 95% CI, 0.62–0.82;P<0.001) ,也与发病1年死亡率降低相关 (OR, 0.80; 95% CI,0.67–0.95; P=0.01)。

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中报道:发病90天时的功能转归、他汀治疗与好的转归相关(OR, 1.5; 95% CI, 1.0–2.24; P=0.05)。

3个随机对照试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后没有发现死亡率的降低(P=0.9)。

在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他汀和90天死亡率增加之间可见相关(合并OR, 1.25; 95% CI, 1.02–1.52;P=0.03, 3 个研究中纳入4339位患者)。

但是,对最大的研究根据年龄和卒中危险度进行校正后就不再存在这种相关性(校正 OR, 1.14;95% CI, 0.90–1.44; 纳入4012位患者) 。

该研究发现:在目前最大的meta分析中,卒中起病时的他汀治疗与预后相关,在限于溶栓治疗的患者人群中没有见到这种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