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思维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的运用方法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
探索
255
2021 年 第 02 期
1 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发展的新要求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茶药用价值被发掘后,开启茶发展的文明之旅。

茶自身存在的特殊使用价值,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进行深度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体系。

除茶的质元素外,茶还有着具有价值的精神内涵,从茶的文化体系发展情况角度而言,茶文化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尤其是所代表的思维理念,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认知茶文化形成的过程,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

茶文化思维对人思想和整体文化体系的影响,侧面的表现出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可为其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从创立到发展至今历经百年的历史,从传统发展形态中逐步剥离出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心理学文化体系,成为更加独立的学科。

从心理学建立和发展的客观角度而言,心理学包含哲学性质的理论内容,在各个学科中的融合发展,逐步使其发展成为在社会层面具有一定发展实力的社会科学。

虽然心理学作为一般科学,所属于心理学体系范围内,但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内容会受到教学活动的限制。

在分析和研究心理学内涵,了解心理学发展模式时,应充分认知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掌握发展的规律,发挥心理学的效果。

2 茶文化思维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应用的价值
茶文化与心理学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关联,茶文化中蕴含的心理调节作用,与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茶文化传达出的理念在心理引导上的应用,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茶文化思维融入心理学发展模式下,其产生的教育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茶文化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在心理学角度下展开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也为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在当代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面对快速传播的信息资源,人们
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受到冲击,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取向和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面对当代社会和教育中存在心理健康普遍性的状况,将茶文化思维融合心理学观念,可使人们更多角度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化教育对象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帮助人们形成开拓的文化视野。

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观念,与心理学知识的相互作用,可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对人们心理健康形成熏陶,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解决人们存在的心理障碍和疾病,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成效。

同时,茶文化思维的引入,可帮助人们形成饮茶和品茶的习惯,并在此过程之中坚定思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更好的抵挡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冲击。

二是茶文化思维和心理学发展模式的融合,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

茶文化思维和心理学所倡导的思想观念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心理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而茶文化思想和思维的融入,可充实其内涵,以此来保障我国教育体系的建设和稳步发展。

3 茶文化思维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的运用对策
3.1 深入探索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之间的契合点,稳步推进二者融合创新发展
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运用茶文化思维,必须要找到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发展模式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探索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合点,才可稳步推进两者融合创新发展。

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运用茶文化思维,则刚好可以丰富其内容体系,为心理学提供更多创新发展的途径与机遇。

所以推进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发展模式的有机融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

首先,应深入了解茶文化思想内涵,了解茶文化思想体系的实质内涵与发展溯源,对茶文化思维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才能更充分的掌握茶文化思维,更好的应用茶文化思维价值内涵,实现整个心理学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完善。

其次,还应充分了解茶文化思维的内涵特征,特别是对于推进心理学发展诉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有机融合点,明确茶文化哲学思维、审美思维以及精神思维,并将其作为心理学发展体系重构的重要依据,
茶文化思维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的运用方法探究
佟 阳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蕴含的独特的价值,在优化人的思想观念和提升人思想境界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

通过凝练茶文化思想和思维的内涵,与心理学倡导的思想进行融合,可丰富心理学的载体内容,促进心理学发展模式的全新构建。

为此,本文阐述茶文化和心理学内涵,分析二者融合的价值和作用,提出茶文化思维融入在心理学发展模式中的建立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思维;心理学;发展模式
作者简介:佟 阳(1989~),男,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256
2021 年 第 02 期
依托其不同茶文化思维建立覆盖面广泛、内涵体系多元化的心理学教育机制,进一步拓展心理学教育内容。

此外,由于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都富有情感内涵与价值思维基础,茶文化思维有包含很多优秀心理教育元素,因为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医学保健、历史考古以及经济贸易等行业,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历史、地理、民俗、礼仪、教育等为一体。

茶文化思维更是融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伦理、思想和文化精髓,与心理学发展模式中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学科范畴、学科概念以及教育目标等更是高度统一。

所以将茶文化思维运用于心理学发展模式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结合心理学发展模式,构建完善的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发展模式融合体系
结合心理学发展模式,构建完善的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发展融合体系,首先可通过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育人理念,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协同茶文化思维,建立科学使用的心理学应用机制。

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心理学专业教师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所在,掌握目前造成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问题根源,比如就业形势严峻、作业困难、经济贫困等等。

然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诉求,来不断调整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发展模式融合体系建设目标和内容,以此来保证该项融合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只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所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教育活动,也普遍呈现片面化问题,很难解决学生就业发展根本上的原因。

所以就促使不少学生在接受完心理学专业系统的教学活动后,因自身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就业能力也相对较弱,而导致自身在毕业后很难立即就业,或选择到符合自身发展与理想目标的工作岗位。

从而便导致此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就需要在构建完善的茶文化思维与心理学发展融合体系过程中,适当融入茶文化思想,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不畏艰难、懂得包容、积极向上且乐于助人的精神。

并做好就业择业教育指导,将就业择业教育纳入心理学发展模式范畴内,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

其次,还应结合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建立分层次的心理学应用机制。

比如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在网络社交平台中,比如微信、QQ 、微博等平台,定期推送有关于当下舆情舆论信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测试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看待事情的思维方式,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情况。

并根据学生心理差异性建立分层次的心理学教育机制,结合符合其受教育特性的茶文化思想内涵,借鉴茶文化思维倡导的不同精神本质,如和谐、自然、人
文等精神内涵。

依托文化精神的引领,特别是营造和谐轻松的文化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真切的茶文化思维与精神内涵,并将其吸收内化。

3.3 在预防、个体和促进三种心理学发展模式构建中,应用茶文化思维与内涵
心理学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即预防性心理学发展模式、个体化心理学发展模式,以及促进性心理学发展模式。

通过在构建这三种心理学发展模式中应用茶馆思维与内涵,不仅可让心理学专业教师,更好地理解心理上的差异性问题,深层次探究茶文化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深层次的茶文化结构,还可促使心理学发展模式在不断应用过程中,得到创新发展与全面优化。

因为茶文化思维属于一种稳定性的文化元素,整个文化体系中所诠释和包含的思维,与心理学发展模式,存在较高的内在关联性与推动性特点,甚至可以将心理学发展模式,作为茶文化思维的传承载体,推动茶文化思维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的践行与发扬。

因此,在构建预防、个体和促进三种心理学发展模式中,应用茶文化思维与内涵,是尤为重要的。

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心理学专业教师注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开发心理素质、心理文化及心理知识等,将茶文化思维与内涵作为预测性心理学发展模式、个体化心理学发展模式以及促进行心理学发展模式等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对心理活动进行综合筛选与总结,来实现三种心理学发展模式的合理构建。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变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在新的发展要求下为实现教育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以茶文化思维为核心,聚集心理学理念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使二者的融合能够发挥更大的成效。

在此过程中,为保障茶文化和心理学理念的共融,我们应主动了解茶文化思维和思想理念,掌握心理学原理,并探索二者融合应用产生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发展体系,对心理引导展开新的定位。

针对受教育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教育的需求,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和辅助的方式,实现心理学发展模式的完整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卓恒,瞿丹妮.文化心理学差异下的积极情绪观念——针对美国与日本的文化心理差异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5):187-188.
[2]李鹏程,罗媛.文化心理学的人类学之根——论20世纪美国人类学中的文化心理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52-159.
[3]李英源,常永才,高兵.民族教育基础学科国外经典学术教材的寻求与翻译——以《跨文化心理学》为例的分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03):63-66.
[4]黄青青,范向阳.文化心理学语境下强迫症病理与治疗的探讨——两种模式:霍妮模式与佛学文化模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2):86-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