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9.09.16
•【字号】渝中府办〔2019〕52号
•【施行日期】2019.09.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级国家行政机关各部门,各管委会、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16日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37号)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渝中行动,进一步提升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结合国家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立足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
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定位,突出中医骨伤特色,注重中西医协调发展,3年内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评审的核心指标全部达标,5年内全面通过评审。
经过持续改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优势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设施设备提档升级,综合能力全面加强,年门诊量和业务收入稳步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服务,跻身全国一流的中医骨伤医院行列。
(二)主要目标
1.布局规划:按照“一院三区”设置,形成“一体两翼”格局。
全院共开放医疗床位800张,化龙桥院区为主院区,设置床位500张,以中医骨伤为特色,配齐综合学科;较场口院区以门诊业务为主,突出中药外治、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开展部分现代骨科诊疗技术;储奇门院区设置床位300张,以高端康复、中医康养、健康管理和日间手术为主。
2.学科(专科)规划: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现实诊疗技术为基础,做强优势学科、补齐薄弱学科、完善平台学科,形成以中医骨伤学科为核心、相关中西医学科协调互补的学科体系。
至2023年,争取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特色专病10个。
3.特色定位:推动“渝州正骨”学术与文化品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打造成为医院鲜明特色,借助筋伤、骨伤联盟等,引领集聚骨伤领域“民间名医”,形成“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中医骨伤融合发展协作平台。
二、任务措施
(一)硬件建设
1.院区建设。
把医院化龙桥新院区建设列为全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完成建筑面积8.15万平方米,2021年底建成投用。
改造提升较场口院区外立面和内部环境。
提档升级储奇门院区,设置内科病房、康复中心和“渝州正骨”文化陈列馆。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市建委)
2.设备建设。
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标准,配齐配全配优各类必备医疗设备。
拓宽配置渠道,探索采取租赁、共用等方式,配备高值、高科技的先进医疗设施设备。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国资公司)
3.信息化建设。
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大领域,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广泛提供在线预约、候诊提醒、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建成“智慧医院”。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大数据发展局)(二)学科建设
1.确立学科方向。
根据国家引领的学科建设方向,立足医院实际,确立具有区域性特色和应用性特色的研究领域,以学科特色带动学科品牌建设。
进一步优化结构、强化优势、扶持重点、突出中医和区域研究特色。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科技局、中医骨科医院)
2.建立学科人才梯队。
确立优秀学科带头人,推动建设学术人才梯队。
通过学术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强化学科团队建设,进一步凝练学术研究方
向,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中医骨科医院)
3.加强学科科研能力。
强化科研意识,加强科研管理,制定科研政策,产生转化一批优秀成果。
保障科研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奖励与约束政策。
扶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和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区县级科研项目,鼓励多学科及院校协作,共同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扩宽学术平台,拓展信息渠道,提供交流学习机会。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教委、中医骨科医院)
(三)专科建设
1.提高中医骨伤专科能力。
做强正骨科、筋伤科、中医内科、针灸科、康复科等优势专科,补齐普外科、脊柱微创、手足外科等薄弱专科,完善放射科、检验科、麻醉科等平台专科。
加强针对老年人、职业群体、儿童、女性等特定人群疾病专科建设,打造以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关节炎、慢性骨髓炎等优势病种为基础的专病特色。
探索建立区域性专科联盟、特色专病医疗救治中心,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度。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中医骨科医院)
2.加强诊疗新技术开发应用。
争取引入院士、博士后工作站,促进前沿医学技术和交叉学科成果转化,推进骨科机器人、骨科3D打印等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
完善ICU和内科建设,加快提高对危急重症、疑难杂症的综合救治能力。
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区科技局、区科协、中医骨科医院)
3.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
设立用好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全面系统继承多流派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挖掘“民间名医”,开展
对中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发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作用。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文化旅游委、中医骨科医院)
4.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
成立“重庆中医骨伤研究院”,与一流医院、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骨伤文献研究室、生物力学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图书资料馆等,力争3年内形成具有渝州正骨特色的固定研究方向3—4个,产生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优势学科2—3个。
加强药学研究,鼓励研发基于经典名方、实用有效的院内制剂,改进剂型、包装。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5.畅通院校合作通道。
加强“市区共建”,与重庆中医药学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合作。
建立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实习基地,开展研究生教育培训,进一步实施国家级、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争取成为1—2个国内知名医学高校非直属教学医院。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教委)
(四)人才建设
1.核定人员编制。
以“三甲”专科医院标准和床位设置重新核定医院编制,有计划合理使用,促进形成人才梯队。
(牵头单位:区委编办,配合单位:区卫生健康委、中医骨科医院)
2.提升核心竞争力。
依托“育英计划”“登峰计划”“渝中英才”等项目实施“531人才工程”,引入和培养5名国家级学科带头人、3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00名中青年骨干。
以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方式柔性引入实用型高层次人才,2020年高层次人才数量达到“三甲”医院标准。
探索以“自主设岗、招聘管理、编制备案制、先聘用后入编”等方式,加强“中坚力量”稳定性。
增设院领导职数,以行政管理职务(副院长)引入专家型管理人才。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中医骨科医院)
3.完善激励机制。
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成果,突出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建立健全以优绩优酬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合理提高人员待遇,完善卫生职称改革,提升职业发展空间。
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
(五)制度建设
1.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制定医院发展规划,完善医院管理章程,健全医院决策机制,把党的领导和建设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
2.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医疗质量安全“院、科”两级责任制。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组建专业委员会,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决策事项提供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3.提高医院经济运营效益。
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等机制,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降本增效。
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财政局)
(六)文化建设
1.建好医院文化标识系统。
深入挖掘提炼医院精神、宗旨、价值观,利用候诊区、走廊、诊室等区域,将医院品牌和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行为规范中。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2.打造“渝州正骨”文化品牌。
推进“渝州正骨”国家级非遗申报项目。
加强医院中医流派传承保护,在现有“渝正骨”商标所有权基础上,再申请注册“世安
堂”“永庆堂”“熙卢”等老字号和“渝州正骨”商标,扩宽商标使用类别。
集中开展文化传承研究与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中医骨科医院)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2019年)。
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召开动员部署会,建立工作项目化清单,各项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二)核心指标达标阶段(2020年—2021年)。
储奇门院区、较场口院区改造完工,化龙桥新院区建成投用,学科、专科、人才、制度建设基本完善,22条核心评审指标全部达标。
(三)评审验收阶段(2022年—2023年)。
持续改进提高,打造特色优势,通过国家“三甲”中医骨伤医院评审。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发展攻坚小组,由区政府副区长邹晓宇任组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启常协助负责建设项目工作,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健康委。
(二)建立评估机制。
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及培训机构,加强各种因素的监控、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三)强化督查考核。
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同步建立配套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四)加大宣传引导。
加强对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发展建设、创建“三甲”医院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