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修养”
孔子主张“以宽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成为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佳句,表 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主张。反映了孔 子“仁”的学说的一个方面,也是谈思想品 德修养,强调“修己”。我们应该加强自身 的修养,要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 上思考问题,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阳货篇
• 本篇共26章。这一篇中,介绍 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 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 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谈“责任”
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便命,努力实现大同社会的理 想,就是儒家所说的“行仁”。如果没有高尚的 道德、杰出的才能,根本担负不起或不配承担这 样的重大便命。 在传统语境里,能决定国运的唯有上天。所以这 种追求,是一种体察和贴近天道的自觉,实现 “仁道”的路途是那样的艰难遥远,“非毅无以 致其远”,只有经过不息不止的努力和奋斗,才 有可能完成。
子罕篇
• 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 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 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 子的某些活动。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吾往也。” 《论语·子罕》
•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 山了,如果停下来,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 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 如果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论语·学而》
•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 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 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 可以说是好学了。”
谈“修养”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 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 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 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 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 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 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 值得借鉴的。
• 颜渊: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 政和处世
八佾篇
• 《八佾》篇包括26章,是《论语》二 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本篇主要内容 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 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 “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 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 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谈“仁、礼”
“克己复礼为仁”,道出了欲望与理想的冲突与 坚守,这是孔子关于如何为仁的主要解释。在这 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 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 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 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任何社会都有相应的规范。做我们该做的,不做 那些不该做的。做个仁人,就这么简单。
谈“坚持”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 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 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 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 造。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 不惧。”《论语·子罕》
•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感到迷惑, 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 不会感到畏惧。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论语·里仁》
•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 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 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 似的错误)。”
谈“修养”
• “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 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 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 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 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 之见。
• 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 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 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依靠别人吗?颜渊说: “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 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 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 做。
谈“做人”
孔子明白指出:智的最高修为是不惑; 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 不惧。虽然成为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 易达到,但是仍可透过修行达成。因为, 当一个人要是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 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 性提高、破迷生智慧、进而坦然面对人 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也能锻炼出大 无畏的真勇气去面对遭遇的困顿与考验。
卫灵公篇
• 本篇包括42章,主要讲“务本”的 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 门”。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 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 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 他方面的言行。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 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 “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不 要强加给别人。”
“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 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 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 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礼乐有什么用?”
谈“礼、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 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 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 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 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 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 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论 语 十 二 章
•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 ( )散文,是( )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 )编撰而 成。记录了( )。
• 《论语》与( ) ( )( )并称 “四书”。共二十篇。
语录体
儒家
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
孔子
•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 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 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 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 称。”
谈“蒙教”
颜渊篇
• 共计24章。本篇中,孔子的几 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 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 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 题。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里仁篇
•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 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 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 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 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 影响。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
死去也心甘。”
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死去也可
以。(这样“死”便是为动用法。)
谈“道”
•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 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 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 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 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 《论语·里仁》
明白,通晓
•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 人只知道小利。”
谈“义、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 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 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 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 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 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谈“修养”
•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 朴素 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 就是指人 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 质则史”就是指 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 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 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 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 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 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 是指一个人没 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 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 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 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 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所以要“文质 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 这样,才 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这是孔子对蒙学的明训。其教子的 次第是,先强调“不学诗,无以 言。”后才是“不学礼,无以立。” 蒙学的这个次第是变不得的。诗, 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东西。审美的 升华,灵魂的纯粹,情操的陶冶, 全赖以诗教。
学而篇
• 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一篇包 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 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 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 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 雍也: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 泰伯: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 子罕: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 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 卫灵公: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 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 阳货: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 学而: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 “道德之门”
泰伯章
• 本篇共计21章,基本内容涉及到孔 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 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 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 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 的赏析。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
•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 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 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 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 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 并称“孔孟”。
• 八佾: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 里仁: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雍也篇
•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 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 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 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鄙野
意指虚浮,虚伪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 语·雍也》 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 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