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二轮专题训练——小说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2 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
沈从文
(民国十八年)
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
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
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
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
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
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
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
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
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
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
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
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
“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
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
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
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
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
队伍已出城,一转弯就快到了。
老战兵迷迷胡胡赶忙向坪子中央跑去。
果然有两个年纪轻轻的人被绑着跪在坪子里。
并且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脸色白僵僵的。
一瞥之下,这两个人脸孔都似乎很熟悉,匆遽间想不起这两人如此面善的理由。
一个骑马的官员,手持令箭在圈子外土阜下监斩。
老战兵还以为是梦,迷迷胡胡走过去向监斩官请示。
另外一个兵士,却拖他的手,“老家伙,一刀一个,赶快赶快!”
他便走到人犯身边去,擦擦两下。
见了喷出的血,他觉得这梦快要完结了,一种习惯的力量使他记起三十年前的老规矩,头也不回,拔脚就跑。
跑到城隍庙。
庙里人见着那么一个人,手执一把血淋淋的大刀,吓得要命,忙跑到大街上去喊叫街坊。
一会儿,从法场上追来的人也赶到了,同大街上的闲人七嘴八舌一说,都知道他是守北门城的老头子,都知道他杀了人,且同时断定他已发了疯。
老战兵躲在神桌下,只听得外面人声杂乱,究竟是什么原因完全弄不明白。
等了许久,不见县知事到来,心里极乱,又不知走出去好还是不走出去好。
再过一会儿,听到庙门外有人拉枪机柄,子弹上了红槽。
又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妇人声音说,“进去不得,进去不得,他有一把刀!”
接着就是那个副官声音,“不要怕,不要怕,我们有枪!一见这疯子,尽管开枪打死他!”
老战兵心中又急又乱,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迷迷胡胡的想,“这真是个怕人的梦!”
接着就有人开了庙门,在门前大声喝着,却不进来。
且依旧扳动枪机,俨然即刻就要开枪的神气。
又听那副官说,“进去!打死这疯子!”
人丛中不知谁个厉声喊道:“疯子,把刀丢出来,不然我们就开枪了!”
老战兵想,“这不成,这梦做下去实在怕人!”他不愿意在梦里被乱枪打死。
他实在受不住了,接着那把刀果然啼的一声响抛到阶沿上去了,一个兵士冒着大险抢步而前,把刀捡起。
其余人众见凶器已得,不足畏惧,齐向庙中一拥而进。
老战兵于是被人捉住,胡胡涂涂痛打了一顿,且被五花大绑起来吊在廊柱上。
他看看远近围绕在身边象有好几百人,自己还是不明白做了些什么错事,为什么人家把他当疯子,且不知等会儿有什么结果。
眼前一切已证明不是梦,那么刚才杀人的事也应当是真事了。
有个人闪不知从老战兵背后倾了一桶脏水,从头到脚都被脏水淋透。
副官以为这疯子被水浇醒,已不再痰迷心窍了,方走近他身边,问他为什么杀了人。
“为什么?你不明白规矩?你们叫我办案,办了案我照规矩来自首,你们一群人追来,要枪毙我,差点儿我不被乱枪打死!你们做得好,做得好,把我当疯子!你们就是一群鬼。
”
当地军部玩新花样,处决两个共产党,不用枪决,来一个非常手段,要守城门的老刽子手把两个人斩首示众。
可是老战兵却不明白衙门为什么要他去杀那两个年青人。
那一对被杀头的,原来就是北门里小学校两个小学教员。
小学校接事的还不来,北门城管锁钥的职务就出了缺——老战兵死了。
全县城军民各界,于是流行着那个“最后一个刽子手”的笑话,无人不知。
并且还依然传说,那家伙是痰迷心窍白日见鬼吓死的。
1935年夏(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枪毙代替了斩首,意在表现时代的进步,并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老战军在西门杀人,既有政府工作人员的指派,也有来自他自己的思维惯性。
C.老战军糊里糊涂处决了两个年青人,在人们的取笑中死去,作者对其充满讽刺。
D.城里的人们都不关心革命夫妻的被杀和老战军的死,由此可见他们愚昧麻
木至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青年夫妻的描写着墨不多,主要借助老战军的视角,展现了两人自由乐观、面对死亡淡定从容的革命者形象。
B.小说里的民众,没有具体姓名,而用“法场上追来的人”“大街上的闲人”“全县城军民各界”等代替,意在模糊个性,突出人物群体特征。
C.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其中“迷迷胡胡”“胡胡涂涂”等词,体现了历史进程中,老战军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D.小说采取了悬疑式的结尾方式,没有交待老战军是怎么死的,留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3.请结合文本分析“梦”在小说中作用。
(4分)
4.本文题目为“新与旧”,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香酱菜
谈歌
冬天将尽的时候,周春儿便雇佣了百余辆马车,周氏酱园里的十几万斤天香酱菜就源源不断地运到了浙江,交付与刘或奇。
天香酱菜极是畅销。
第二年的秋天,刘或奇亲自来保定结账,并预定第二年的货。
周春儿当然要尽地主之谊,就在保定望湖楼酒店给刘或奇接风洗尘。
席间,刘或奇一个劲儿地给赵广林敬酒,他一脸感慨地赞叹道:“天香酱菜成功问世,赵老板应该是首功啊。
”
赵广林似乎喝得醉了,只是傻呆呆地笑。
回到店里,刘或奇就与赵广林同屋躺下了。
他或许饮得多了,半夜坐起来喝茶,便也喊起赵广林一并喝茶。
一壶茶下肚,二人竟是没有了睡意,说说笑
笑地闲聊起来。
刘或奇笑道:“赵老板啊,您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您若独立门户,岂不是发了大财?您没有想过自己开店铺吗?”
赵广林连连摆手笑道:“不行,不行。
刘老板,我这个人天生愚笨,如何开得了店铺。
刘老板玩笑了。
”
刘或奇笑道:“有句话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赵广林爽然笑道:“刘老板,咱二人交往几年了,承蒙您看得起我,广林心里格外敬重您的。
有何当问不当问的,您直言便是。
”
刘或奇笑了笑,放低了声音:“这天香酱菜如何泡制?有无秘方?赵老板能否指点一二?”说罢,便把目光慎慎地盯紧了赵广林。
赵广林呷了口茶,嘻嘻笑道:“刘老板啊,从无什么秘方,其实简单得很。
您且听我讲来。
”就把天香酱菜的制作方法仔仔细细地讲给了刘或奇。
刘或奇听得仔细,用狠了心思,暗暗地在心下记死了。
第二天,刘或奇向周春儿告辞。
周春儿和赵广林送刘或奇出城。
回来的路上,她阴下脸来问:“广林啊,昨天夜里,你和刘老板很晚才睡下吗?”
赵广林笑道:“是啊,我二人昨日喝得多了,半夜起来喝茶来着。
”
周春儿皱眉盯着赵广林:“如此说,你把天香酱菜的方子告诉他了。
”
赵广林点点头:“刘老板问起了,我便一一说了。
”
周春儿怔了怔,皱眉摇头,长叹道:“广林啊,你真是一个老实人哟!这方子如何可以告诉外人呢?这商道中事,大概自古就无君子可言讲。
”
赵广林笑道:“这酱菜的腌制,本来没有什么稀奇。
刘老板追问得紧,我一时口松,便讲了。
周老板,您不必在意。
”
这一年,刘或奇竟是没有再购进周家酱园的天香酱菜。
有南方过来的人讲起,说刘或奇已经自己建了一个酱园。
周春儿听罢,对赵广林苦笑道:“广林啊,你言语不慎,果然是结出苦果子来了。
俗话讲,教授了徒弟,便要饿死师傅了。
”
赵广林皱眉摇头道:“刘老板如何要这样呢?人算不及天算。
刘老板若是要自立门户,怕是要吃亏了。
”
周春儿听得奇怪,疑惑地问赵广林:“他如何要吃亏呢?”
赵广林摇头苦笑而不答。
没了刘或奇这一个客户,周氏酱园的生意却仍然做得很好,天香酱菜这一
年全部脱销。
第二年,刘或奇土灰着一张脸来了保定,一踏进周氏酱园的大门,就大哭着给周春儿跪下了,慌得周春儿连忙搀起了刘或奇。
赵广林也忙着去搀,却被刘或奇恼怒地推开了。
刘或奇哭道:“周老板啊,人算天算,这温州地面,是酱不出您这天香酱菜的哟。
”他的目光有些怨毒地盯着赵广林。
刘或奇就在周氏酱园住了两天,付下订金,预购了周氏酱园的三万斤天香酱菜。
临行前,刘或奇单独跟周春儿讲了几句。
刘或奇苦笑道:“周老板,您是一个老实人。
刘某也真不应该瞒您。
前年来保定,刘某的确一时鬼迷心窍,从赵老板那里讨要过方子,可赵老板外表忠厚,不料想他竟给了我一个假方子。
我信以为真,便张着胆子另起炉灶了,结果怎样?我照此方腌制的萝卜黄瓜蒜头,都无一例外地不是滋味。
我几近赔了一个倾家荡产啊。
周老板啊,刘某私下讨要方子固然不对,他赵老板可以拒绝刘某,却不应该用假方子对付我啊。
此人外表宽厚与内心机巧大相径庭啊。
周老板要多加提防才是啊。
”
周春儿哦了一声,便频频点头:“谢谢刘老板的提醒。
”
送走了刘或奇,周春儿便把赵广林喊到自己的屋子里。
正色道:“广林啊,生意之道,自古都讲一个诚字,这天香酱菜的秘方,你若不告诉刘老板,这是天理本分。
若告诉他,便是要实话实说。
你如何竟告诉他一个假方子呢?”
赵广林怔了,双手一摊:“周老板,此话从何讲起呢?”
周春儿便将刘或奇的话讲了。
赵广林听罢,连连摇头,长叹一声:“周老板啊,您确是误会我了。
广林并非奸诈之人,商道之中,我绝非行家里手。
我告诉刘老板的的确是真方子,只是他忘记了一个道理。
”
“什么道理?”
赵广林苦苦一笑:“什么道理,周老板还不明白吗?”
周春儿冷冷地说:“我委实不明白。
广林,你明言讲来。
”
赵广林悠然一叹:“周老板啊,您还要广林如何明言?说穿了机关,就是一个南橘北枳的道理,妇孺皆知嘛。
一方水土,一方菜蔬啊。
除却保定城郊这一亩泉的水,别处的水是酱脆不出这种味道的咸菜来的。
河间府虽是酱菜的发祥
之古地,地界也与保定接壤,只因水质及不上保定,那酱菜的味道,也就差之远矣。
‘水土’二字,千古不易,岂是人力可以为之?”
周春儿惊讶地“啊”了一声。
恍然大悟之下,便是呆了。
(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或奇一个劲儿地给赵广林敬酒并感慨地赞叹,显然想知道天香酱菜味道
甚佳的真正原因。
B.“赵广林爽然笑道”中的“爽然”一词表明他对刘或奇探听秘方这件事毫不在意,而且并不想隐瞒。
C.对刘或奇第一次来保定的一举二动,周春儿了如指掌,这从她与赵广林的
对话中可以得知。
D.刘或奇第二次来保定时,因为对赵广林有误会,所以在其过来搀扶时,他
恼怒地将其推开。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几句话,用“百余辆”“十几万斤”等数量词,突出了运往浙江的天香酱菜数量之多,同时引出了重要人物刘或奇。
B.小说是全知视角,但“或许饮得多了”用的却是猜测的口吻,这样写其实就是要引发读者的猜想,暗示刘或奇有别样的心思。
C.刘或奇离开后,周春儿“阴下脸来”询问赵广林,这一描写表明周春儿已经猜到赵广林可能会把天香酱菜的方子告诉刘或奇。
D.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让人物尽情展现,很少心理刻画,作者也未
作过多评价,使读者对人物的是非善恶细细地体会。
7.周春儿“恍然大悟之下,便是呆了”,她明白了什么?“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4分)
8.请以赵广林为例,分析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背上的少年
王若冰
少年想逃走,他为此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
阳光照在大地上,红土地便色彩缤纷起来。
少年觉得自己的体温正在火速地上升,他的脸很烫,汗很快就淌下来。
他用手胡乱地抹了一把,手上立刻黏糊糊,湿漉漉,他觉得整个身体都被太阳烤得失去了知觉。
少年听到一声野马的嘶鸣,而后是逐渐清晰的马蹄踏在沙土上的声音。
少年望着远方。
在葱郁的树林里,树林中间的草地上,是野马的天堂。
它们奔跑在草地上,它们驰骋在树林之间。
少年抬头看看天,光线在树叶之间,在马与马之间,在树与草之间来回跳跃,形成了一道道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光景。
那一瞬间,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
少年又回头看看自己的家,不由得有些伤心。
这时,一辆越野车停在了离他十几米的土石路边。
很快,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
他冲少年招招手,用典型的澳大利亚口音的英语说:“小伙子,你好。
这里离加油站多远?”
少年用手指了指西边,说:“在那个路口的拐角处。
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远。
”
中年人的脸上浮现出一缕忧虑,说:“哦,真槽糕,我的车要没有油了。
”
中年人很沮丧地摇头叹息。
少年问:“你要去哪里?”
中年人说:“我要穿过中部沙漠,到达尔文去,我边走边看,游玩而已。
你,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少年说:“我的家在这里。
”
中年人说:“那么你的家人呢?你爸爸妈妈呢?他们有车吧?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汽油?”
中年人的目光满合期待。
少年说:“我们家没有汽车。
”
中年人惊讶地说:“没有汽车?那你们不出去吗?你们不去购物买食品吗?”
少年说:“我们住在山洞里,我们在森林里会找到需要的食物,我们不需要出去。
”
中年人仔细地看看少年的脸,说:“对对,我忘记了,你是土著,这是你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可是,外边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还这么小,难道你还要继续像你的祖父辈一样,在山洞里过完一辈子吗?你真的不想出去吗?”
中年人说了再见,坐上车,又摇下车窗探出头对他说:“我要去看更美的世界了,年轻人。
”然后,车“呼”一下开出很远。
少年望着车渐渐消失,他觉得似乎失去了什么。
那匹枣红色的野马看到他,嗒嗒地走过来,用头蹭了蹭他的脸。
少年将脸贴在枣红马的脸上,无声地流泪。
几声清脆的鸟鸣划过天际,少年拍拍马,一跃而起,跳到了马背上。
枣红马一声长鸣,带着少年朝红土地奔驰。
少年的眼前浮现出很多画面:他从出生就一直居住的山洞,父母和他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在山洞中生活起居,生活得很原始。
少年记得有几次,有人来让他们去生活更方便一些的村庄住,他们说那里有学校,孩子们可以上学,有超市、加油站、医院等。
少年听得津津有味,但是父母却一口拒绝了。
父母说:“不去,这山林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世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为什么要离开呢?”少年望着父亲那张黑黝黝的脸、那一头卷在一起的乱糟槽的头发,又看看母亲,母亲的头发也打着卷儿,黏糊糊地披散在头上。
少年很迷茫,少年就想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
少年爱山林树木、野马与草原。
但是,少年对外边世界的向往,如野草一般在心头滋生、疯长。
枣红马奔驰在草原,又来到红土地上,一直向南而去。
少年骑在马背上,思绪随着马蹄声飞得越来越远。
那天,少年很晚才回到山林,回到山洞里,他看到一家人已经横躺竖卧地在山洞里睡着了。
少年却睡不着,他不知道中年人是否找到了加油站,他在想外边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那一夜,少年睁着双眼,一直到洞外射进丝丝缕缕的光。
天亮后,少年离开了山涧,离开了山林。
少年骑上枣红马,一路向南。
枣红马奔驰了一程又一程,少年历经磨难,彻底走出了山洞,来到了墨尔本,在这个他做梦也想象不到的色彩缤纷的城市里,开启了另一段生活旅程。
20年后,那个马背上的少年在墨尔本活出了一片新天地,娶妻生子,住起了别墅。
偶尔,与妻子、儿女讲起山林里的时光,他总是能听到一阵嗒嗒的马蹄声在耳边响起。
儿子此时已如彼时的少年,他说:“爸爸,你小时候的生活可真幸福啊!”
已经是中年的他一愣,问:“为什么?”
儿子说:“山林里多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树有鸟有草原,有各种动物,还有那么多野马,你为什么要跑出来呢?”
儿子满脸的羡慕。
他一愣,耳边再次响起嗒嗒的马蹄声,仿佛那匹枣红马正在向自己跑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到斑驳、灿烂而又奇特的山林光景,少年的心立刻就灿烂起来,这表明了少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B.少年是土著人,他的族人生活在山林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环境少年还是不太满意。
C.少年很早就有走出山林的想法,但总没成行,而中年人的劝告对少年最终成行、探寻外边的世界有一定的影响。
D.儿子与少年对待山林中的生活态度不一,前者满脸羡慕,后者迷茫厌烦,其原因是两人的天性并不相同。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马背上的少年”为题,既点明了小说主人公,又给人带来遐思,让人联想到少年的雄姿英发。
B.文章开头独具匠心,“为逃走做半年准备”既自然引出下文,交代少年出走的原因,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中对山林之景的描绘,既呈现出少年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与后面儿子所说之语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本文多次出现了“枣红马”这个形象,它与少年关系密切,既是少年逃离山
林的方式,又是其情感载体。
11.小说中画横线的段落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2.小说中“少年”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战士石
超侠[注]
海风吹来,带着腥甜的滋味,湿润、温暖、舒爽。
岛边那几块巨石,相互勾连,彼此依偎,仿佛几个人肩并着肩。
在一块石头的罅隙里,我发现了一个防水笔记本,里面记录着这个奇异的故事……
当我接受了这个任务,登上这座小岛的那一刻,心情是多么愉悦,我的双脚踏实又安定。
这岛是如此之小,从东走到西,不过一公里,从南走到北,也不过一公里。
岛的北侧,面朝大海,有一个小小的山包,山包上立着旗杆,旗杆上高高飘扬着我们的国旗,那样鲜艳、灿烂。
山包下有一间小小的两层楼房,第一层就是我的寝室和厨房,第二层是工作室和观测室。
岛上只有我一个人。
一个人驻守在一座孤岛上,刚开始想法很纯粹;远离喧嚣;恰好能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写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栽几株好看的植物,看湛蓝的天,看天边的云,看海浪飞卷、鲸鱼出没的奇异之景。
那为什么要离开小岛呢?
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升国旗,奏国歌,行军礼,白天除了警戎、观察,就是自己做饭做菜、种地养花,有什么不好。
我不理解,前面先后上岛的三个战
士,怎么会好端端地当了“逃兵”?这茫茫大海,又能逃到哪里去?
这样清静的日子过了还没一个月,我似乎渐渐理解他们了。
重复,重复,再重复。
没有人讲话,只有风,只有石头,只有一棵树。
渐渐的,你能听到风的哭声,听到石头的喊叫,还有树的冷笑。
这些,都能将你从睡梦中惊醒,后背惊出一身冷汗。
大海像一个蓝色的男人,脾气古怪,时而狂风巨浪、暴躁野蛮,时而风平浪静、安静慈祥;石头就是一个傻傻的小孩,痴里痴气,愣征发呆,像是在沉思宇宙的奥秘;那棵树是一个妖娆的女郎,摇曳生姿,顾盼流波,时而发些小性子,遇到事情只会惊声尖叫。
和它们在一起,我也变得时而暴躁,时而默然。
我是不是疯了?陡然渗出一身冷汗,难道,那些不见了的战士们是因为发疯跳进大海里去了?我不认识他们。
我有钢铁一般的意志,绝不会像他们一样。
当夜,久久不能入睡,窗外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还有那一道道紫红色的光。
它们忽远忽近,有节奏地跳动着,像是行走的火焰。
我推开窗仔细观察,海岸边好像有影子在移动,我心中一惊:“难道是敌人来犯?”我提着枪冲了过去,原来是石头。
是石头在动!
岸边那三块大石幻化成了人形,迎向海上射来的光束。
海上升起的那块不明礁石,也似人形般,红光就是从他手中发射出来的。
我看得瞠目结舌,感觉像在做梦。
它们,到底是什么?是人,是石,还是什么别的生物?
我的心突突跳动,岸边的三块石头在变化,渐渐露出人类的面孔,这形象有几分眼熟。
记忆的火药线被点燃了,爆炸出清晰的图像,那不是在我之前守岛的三位战士吗?他们怎么成了石头?
我仗着胆子,靠前想去查看,却不料被对面“礁石”发出的红色光波射中。
一团冻气,沁入了我的体内,身体渐渐冰冷,我挣扎着想要回观察室报告情况,却发现不对劲儿,头脑昏沉,皮肤上生出了硬壳。
过了十几秒钟,这种状态才慢慢解除,那层外壳如烧融的蜡一般退却了。
我试图联系指挥部,可通信线路因暴风雨中断,暂时无法联络。
我又回到海边,与那三块大石站在一起,对面的礁石正缓缓下沉,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