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十四周周练试题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史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
据图可知,先秦时期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可见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增大,不再局限于周王室及主要诸侯国的活动范围,可见新地区不断得到开发,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并非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排除A 项;秦朝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墨两家的思想,排除D项。
故选B项。
2.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
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
根据材料“由内而外,由小到大......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长安城周密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C项正确;“手工业合理分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项;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样板”之说,排除D项。
高三历史上册每周一练测试题1
1.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明朝时基本上属于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奴儿干都司D、宣政院2.设立机构、册封与和亲是唐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
唐朝对下列哪个民族先后实行过上述三种举措A、突厥族B、回纥族C、靺褐族D、吐蕃族3.西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本质上属于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B.土地与义务的关系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4.对比图1,从图2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图1 春秋形势图图2 战国形势图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秦修万里长城5.下述人物中,最早提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图1 B.图2 C.图3 D.图46.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同西域的联系B.反击匈奴 C.设置西域都护 D.开通丝绸之路7《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西海”是今天的A.地中海 B.红海 C.巴尔喀什湖D.波斯湾8.下列科技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①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②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④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9.秦汉时期,在天和人关系的认识上,观点截然相反的两位思想家是①李斯②董仲舒③王充④范缜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10.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于隋唐时期,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它就是A.钱庄B.柜坊 C.邸店 D.瓦子1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A.玄奘 B.义净C.法显 D.鉴真12.隋朝大运河由四段组成。
其中,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下列城市,按开始成为大一统封建王朝都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B.咸阳、洛阳、开封、北京C.西安、咸阳、洛阳、北京D.咸阳、西安、洛阳、北京2.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其中最能体现战国时期儒家“仁政”主张的是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D.均田制、租庸调制3.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A.基本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向辽、夏、金输送岁币C.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辽、夏、金对宋称臣4.绍兴和议后,下列政权中没有与南宋接壤的是A.金 B.大理C.西夏 D.吐蕃5.下列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A B C D6.从《史记》、《资治通鉴》中均可查阅到的历史资料是A.齐桓公葵丘会盟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C.安史之乱D.秦赵长平之战7.明清(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①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②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属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8.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相似的是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分散地方机构的职权C.加强由皇帝控制的禁军D.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9.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性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C.明政府加强海外联系的一种手段 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10.以下有关女真族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契丹族完颜部的别称 B.其前身为粟末靺鞨C.曾实行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度 D.曾两次建立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1.下列事件中,不具备反侵略性质的是A.郾城大捷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台州九捷 D.雅克萨之战22.五铢钱作为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它A.始于秦始皇废于清末B.始于秦始皇废于汉武帝C.始于汉武帝废于唐高祖D.始于汉武帝废于明成祖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0.16)历史试题 含答案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福利国家的发展③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④“新经济”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B.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C.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D.这些变化解决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B.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自我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二战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B.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危机时代已经过去C.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了有效干预,使资本主义体制在一定时期内适应生产力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解了供需矛盾6.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发展的原因有①科学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③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④各国进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调整改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福利国家”的积极影响不包括A.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B.扩大了社会消费C.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8.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9.下列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③“新经济”的概念由美国的《商业周刊》提出的④“新经济”就是第三产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第三产业的讯速发展的原因是①科学技术进步②社会生产力发展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1992年克林顿倡导的经济政策理念是A.自由放任政策B.国家强权干预政策C.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2.如果说美国的政府干预是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良方,那么,美国能够保持90年代长期持续增长的主要方法是A.继续政府干预B.寻找新的海外市场C.吸引投资D.寻找提高生产力的知识力量13.右图是《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指标占同期世界总量的比率》。
高三下学期第14周周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二学期第十四周自主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材料讲的是A .世卿世禄制的特点B .察举制的特点C .九品中正制的特点D .科举制的特点2.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上述材料反映了A .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 .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 .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 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3.1840年10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密折中指出:“自道光元年(1821 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
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
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由此可见他①批评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②主张利用海关税收加强海防建设③视“制炮造船”为“制夷”的重要手段 ④希望扭转鸦片战争的被动局面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4.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 .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 .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 .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5.图7所示著作描述的三次重大思想交锋,分别发生在1978、1991和1997年。
其中1997年的交锋最有可能是关于A .香港前途的争论B .澳门问题的争论C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争论D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争论6.某历史读物写道: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12.16)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12.16)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美国必须支持这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其中的“武装分子”指A、希腊和土耳其的金融资产阶级B、社会主义苏联和其他各国共产党C、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D、欧洲的法西斯势力2.1660年代到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
下表是对这一时期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四区轮作制”得以推行的条件是()A.圈地运动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C.农业技术的革命D.工业革命的推进3.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
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
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
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以德治国 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 D.加强民族融合4.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联合国建立于A.1920年B.1917年C.1945年D.1949年6.“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
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 D.实业救国7.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C.铁犁牛耕的推广D.井田制度的瓦解8.下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江苏省扬州2024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扬州2024高三上学期周练试题高三历史(选修)留意事项:1、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运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
2、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制定了具体的朝觐制度,“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训上下之责,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殆”。
西周朝觐制度旨在A.缓和贵族之间冲突B.巩固中心集权统治C.优化官僚政治体系D.维系宗法分封秩序2.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说:“唐中叶以后,节镇加宰相衔者极多,谓之使相,亦称外宰相,非真宰相也。
唐朝的外宰相名号多以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天宝十五载六月,授剑南节度使”崔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据此可知,唐朝后期的外宰相名号制度A.进一步减弱了宰相的权力B.体现了朝廷对节度使的笼络C.完善了中枢权力运行机制D.为以后宦官擅权埋下了隐患3.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心的限制范围;中心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方法;中心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心对地方财权的限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强化了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D.解决了中心政府的财政困难4.朱熹在《尧典》注中探讨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探讨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
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
朱熹探讨上述问题的动身点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志向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相识D.达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5.下图为宋代到清代中期江南25个市镇桥梁建立状况统计。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24届高三历史周考练中国古代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判断。
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工具类别数量性别男性墓(29座)女性墓(40座)纺轮117女石斧30男石锛60男石凿140男石刀40男A.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C.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墓地不同性别墓葬出土工具统计及其性别属性”可知,在男性墓中,用于社会生产的石斧、石锛、石凿、石刀大量出现,而女性墓中却没有发现,说明这些生产工具是男性所特有,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明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部门,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D项。
故选C项。
2.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高三周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x中学高三周考历史试卷(2014—2015)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5小题,计60分)1.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2.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 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3.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4.有些学者认为,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5.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II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了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6.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4周测试-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4周测试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2015级高三(上)历史复习测试(16)班级考号某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孔子创立儒家后,其儒家内部也日渐分化,史称儒分为八。
后儒不仅各伸其说,而且还互相攻讦,如荀子指责孟子之说歪曲了孔子思想,其理论本身也“甚僻违而无类”。
这反映了A.儒学在战国时成为显学B.儒学进入思辨性阶段C.战国时期思想发展的特征D.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2.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X)、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3.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4.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
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
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里戴震抨击了A.道家的无为而治B.程朱理学的理欲观C.王守仁的知行合一D.佛教徒的禁欲主义( )5.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
…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
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B.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C.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6.宋代某某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X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X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X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8.1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8.14)试题一、选择题。
1.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2.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3.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4.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B.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C.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5.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6.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由谁改进并推广使用的?A. 张衡B. 毕昇C. 蔡伦D. 郭守敬2、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认为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A、屋大维B、图拉真C、马克西穆斯D、安东尼4、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项事件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A、但丁的《神曲》出版B、乔尔乔内创作《沉睡的维纳斯》C、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D、伽利略提出日心说5、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发明的是()A. 指南针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尖陀螺6、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反对封建旧文化B. 提倡民主与科学C. 旨在推翻封建统治D. 倡导新道德、新文学7、唐朝时期,以下哪个城市不是唐朝的长安城内的主要商业区?A. 东市B. 西市C. 南市D. 北市8、以下关于《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政治改革B. 使得唐朝国力达到鼎盛,被誉为“贞观之治”C. 重视法制,加强中央集权D. 推行科举制度,选拔贤能9、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实行的是分封制,诸侯王拥有封地B、秦朝设立三公九卿,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C、秦朝的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D、秦朝没有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皇帝亲自监督地方行政11、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统一度量衡C. 实行中央集权制D. 修筑长城1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主张“认识万物的本质是认识自己”?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的学生阿里斯托芬15、题干:关于鸦片战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而发动的侵略战争B. 鸦片战争是因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C.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鸦片贸易战争D. 鸦片战争是清朝与印度之间的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图)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材料二】《史记·刺客列传》记载:“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高三历史二轮周周练 周周练十四doc
周周练十四1、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其原因是:()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受益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 ①②③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2、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朝中期后又实行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是()A.前者赋税轻后者赋税重 B.前者征税不定时后者征税固定时间C.前者不以户口为准后者按户为准D.前者与国家授田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3.武则天统治时期,酷吏当政,告密盛行,政治非常严酷。
但我们现在仍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原因是()A.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B.封建王朝的统治本身就是严酷的C.武则天开创了一个盛世景象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4.在一部描写唐朝的小说里,有一名商人离家贩卖绫锦和纸张,为获取最大利润,他应该去哪一地方进货为最佳()A.苏州B.益州C.越州 D.扬州5、唐代与西汉对外交通状况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交通路线既有陆路又有海陆 B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C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往来密切 D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6.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其表现包括()①形成了发达的陆海交往通道②长安和洛阳成为国际大都会③以佛教为纽带加强文化交往④交往内容包含物资技术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7.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登州 B.扬州 C.广州 D.番禹8、唐朝与朝鲜、印度的交往,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A.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影响B.宗教相互影响C.文化和艺术相互吸收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9.以印刷术代替人工抄写著作,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10、在中国历史上,找狂应“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美化程度不同1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辽宁省丹东市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丹东市第十四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和政府A.制定了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参考答案:C经济体制。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了的本质。
在 1 992 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的目标。
故选C。
A项是在十一届三中上;B项是在十五大上;D项说的是对外开放。
2.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
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
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
据此可知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参考答案:B该题考查殖民扩张的作用。
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了辽阔的海外市场,“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
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
故B项正确。
3. 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 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 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参考答案:C 据史实,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末自测卷十四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浙江杭州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周末自测卷十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浙江萧山新修一本家谱,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礼乐制2、”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下列各项中,和这一说法同一作者的是(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3、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反映出很多的历史信息,比如“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和该诗同时代的还有( )A.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4、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经》。
……但既有活版印刷术,便当有适宜的纸料,否则书籍仍不从增加起来。
……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为( )A.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B.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C.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D.智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5、古代中国有很多创造发明,其中直接推动农业发展的有( )①水排②曲辕犁③大镰④耧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
下列与“监察地方”相关联的是A.汉刺史制 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D.清军机处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有①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②列强商品可以直接运往重庆销售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①④ B.②④C.①③D.②③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峰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第14周周练卷考试时间:12月1日一、选择题: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B.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2.“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
”材料意在说明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扶清灭洋C.师夷长技以制夷 D.运动失败的必然性3.联合国第26届大会10月25日晚(纽约时间)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
131个成员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提案。
35票反对票中,除了美,日,澳大利亚外,32票为第三世界国家。
材料主要强调了A.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B.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C.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失败D.亚非拉美国家是反对恢复合法席位的主导力量4.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一书中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
5.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脾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
这种均田制度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D.对地主官僚有利6.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
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C.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7.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
”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8.“茶圣”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B.唐朝时瓷器已形成青白两大系列C.唐朝时白瓷开始出现 D.瓷质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9.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
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
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
“徽州朝奉”这种现象反映了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徽商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10.18世纪末英国有人记载:“在某个地方,一百所房屋和家庭已经减少到……八所或十所;往往还有这样的事情,四、五个富有的畜牧业主侵吞了不久前圈围的大片领土,这些土地以前是在二十至三十个租地农民或同样数目的较小的所有者以及其他居民的手里。
”持续不断的此类事件A.消灭了英国的自耕农阶层 B.使大批“自由”劳动力涌入城市C.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D.加速了原始积累的过程11.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
其做法A.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直接引发了英法之间的战争C.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 D.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12.1799年,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工厂中,70%的工人在18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13岁以下的儿童,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
按照保守估计,当时英国工厂,特鄙视纺织厂中,50%以上的工人是儿童。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工厂主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B.新兴行业存在“用工荒”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对立 D.童工成为工业化的主力13.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两百多年,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的广泛应用B.“规模化”是指垄断组织的形成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4.晚晴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15.1953~1957年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生产增长约3.8%,中国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增长到1957年的57岁,城市工资大约增加了三分之一,农民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
这表明A.社会主义改造成绩斐然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C.巩固新中国的任务胜利完成 D.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16.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3.25% ,1993年增长了13.4% ,1994年增长了11.8 % ,到199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了35350亿美元,处于世界第二位。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B.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D.冷战结束,中国的外部环境大幅改善17.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娟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
其目的主要是A.扫除封建专制 B.维护革命成果 C.改革风俗习惯 D.祛除封建陋习18.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
这种改变最能说明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19.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C.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D.力图巩固国防20.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
此变化说明A.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 B.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 D.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21.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
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2.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
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23.l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
其最主要目的在于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C.稳定社会秩序 D.缓解失业压力24.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
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25.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
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符合晚清政治潮流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二、非选择题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64年,曼彻斯特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的棉花1775年,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的发明专利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1830年,建成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1885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根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材料二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分公司;随后比利时、荷兰、瑞典相继在广州设办事机构1757年,乾隆帝下诏,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交易19世纪初,欧洲人在广州创办《广州纪事》、《广州市场行情》、《英华年鉴》、《中国商贸指南》、《中国丛报》等期刊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