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数学课堂
第一篇: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数学课堂
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数学课堂
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情感性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情感性教学环境不仅是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而且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生成。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
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营造这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不妨对学生的座位编排形式来一次“变革”:让学生围成几圈,分组学习,分层指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
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和氛围,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各种形式的激励、表扬,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发言,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安全,使他们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和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
心理学认
为:疑难最容易产生探索性的反射,从而思维也应运而生。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
学生只要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心理状态。
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价值。
使学生从现有水平出发,对所提的问题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
对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引发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十分必要。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先创设了一道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解答得到:15+32+20=15+20+32=15+(32+20)=32+(15+20)然后让学生观察:每种方法与15+32+20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初步建立定律模式:a+b+c=a+c+b=a+(b+c)=b+(a+c)。
这时,老师问道:“这几条规律是否在加法的所有算式中都存在呢?”这一提问,把学生置身于广阔的思维与探索空间,使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动力
“数学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数学知识来自实践,是非常有用的。
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更使学生兴趣横生。
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轮子行不行?屋顶架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行吗?罐头盒为什么大都是圆柱形的?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少见?我还常把生活中用到的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菜等这些天天遇到的问题,编成例题或习题。
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
教师合理、及时的创设生活情景不但能轻松的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还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第二篇:浅谈数学课堂情景创设(范文模版)
浅谈数学课堂情景创设
陕西省凤翔县郭店镇三岔明德小学王红芳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创设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创设有效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师要善于提炼生活
素材,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先观察米尺上1米的长度,剪下1米长的纸条,接着去比较观察寻找生活中1米长的物体,再闭上眼睛
想象1米有多长,并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
学生对1米的长度体验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在体验中抽象概括出1米有多长,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水平,建立了清晰的空间长度。
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每时每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剪拼探究,如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
学生各组通过操作,汇报出四种不同的转化方法:(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正)方形;(3)剪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4)剪一个梯形,沿两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
图形转化后,我问:“通过所拼成的图形能算出原梯形的面积吗?”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到答案。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三、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
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学生情绪高昂。
我适时设疑:“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
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得了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应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已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5整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数111、234、456、229……问:“它们能否被3整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如456。
”有学生立即反驳:“ 229却不能被3整除,111、234个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而它们却能被3整除。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
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
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学生有的用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铺方格;有的用透明方格直接测量,然后一个一个数方格;还有的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在上面画方格……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创设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
学的目的。
作者姓名:王红芳
作者地址:陕西省凤翔县郭店镇三岔明德小学邮政编编:721404 联系电话: ***
第三篇:创设和谐学习环境
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五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
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
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第四篇:学习环境创设心得
幼儿园环境创设学习心得
新民中心幼儿园王雨 2014.9.2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班级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我们在创设环境之前,就按照如何发挥幼儿的互动性及环境的教育性、艺术性来进行创设的。
每个学期幼儿园会主动创设几个环境,包括门厅、楼梯、楼道、专用教室等几个公共区域,我通过课程的学习也知道这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论,而班级的创设与利用则通过将生活活动环境、游戏环境、领域环境、主题环境、家长园地这五个班级工作的重点部分进行了分别介绍,还提出了班级环境五位一体可以更好的整合教育目标,整合教学活动让幼儿获得深入发展的观点。
这个课程较为全面的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介绍,其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转变以前为装饰美化而创设环境的误区,将教师和幼儿从环境中解放出来,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环境建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资料是孩子们得出结论的依据,因此他们对于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会格外地珍惜并更加乐于探究,在我们的主题环境中,有幼儿的手工绘画作品,有我们提供的材料,也有幼儿收集的图片、照片、物品等,这时,教师对孩子们收集的资料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分享,并组织以绘画、表格、照片的方式进行记录,使孩子们的知识经验更加清晰,不断深化与提升,并进行一一展示,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体验其中的乐趣。
孩子们通过以主人的身份改变墙面,成为了环境创设的真正主人。
第五篇: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环境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环境
从教育理论和实际出发,任何富有成效的教学成果都必须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双方能快乐的,轻松的完成沟通和衔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为此,我们必须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更应该在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枯燥的教学充满乐趣。
一、营造良好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系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定要把握住“数学课堂教学的特
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改革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开辟、发现各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参与、互动环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双方的合作。
二、营造良好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方法认识到了营造良好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进一步探讨营造良好小学数学教学环境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