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有感(4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唐诗》有感(48篇)
读《唐诗》有感1
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

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间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尝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细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

根据节气、节日细心编排,这些诗围围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围着唐代的岁月轮回。

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

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

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才智依据农事和太阳运行状况订立二十四节气。

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泼人们开头东奔西走的年月。

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

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给予诗
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

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灿烂夺目的珍宝项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

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一年四季,春为始。

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

我们在赞叹、赞美的同时,美景消逝。

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索空间。

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旧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

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心情也是一触即发。

“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景,也有
美妙的前程。

但“终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见春景“沾巾”,这就是诗人。

通过蒙曼的解读,我们不仅和诗人一起观赏到云霞出海的壮丽景象,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

我们和他们,相遇在奇妙的诗篇中。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

大太阳下,人们汗流浃背,诗人也没有过多的诗兴。

诗作自然不多,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诗人也在寻找一种由内而外的凉爽,自有一份清淡的禅意。

读的解读夏季的诗,感受那份静。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幻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夕阳落山,素月升起。

蒙曼认为,随着落日一起西沉的还有夏日的烦躁,而喜悦随着月亮一起升起。

由景到情,自然随性。

荷风竹露,诗人捕获到宁静的夏夜里的天籁。

欲弹奏一曲,却憾没有知音观赏。

真是惆怅!但蒙曼认为,虽然诗人有点小惆怅,但是并不苦闷,可以期盼与故人梦中相见。

人生在世,谁又能事
事遂心如意呢,不因圆满而郁闷,放平心态,享受大拘束。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

秋,是凉爽的,秋日的诗,也是清爽美丽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溪清净高洁,浣女、渔夫淳朴欢乐,在蒙曼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图。

而诗人素有禅心,九重宫阙、万丈红尘也比不上归隐山中来得拘束。

诗美,景美,人格美。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冷的诗雪,暖的是人心。

兴趣来了,还可以一起去踏雪寻梅。

冬日里的诗,蒙曼选的也是恰到好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

诗风昂扬,铿锵有力。

这首闻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

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

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

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四时有诗,古代和今日,就相遇在奇妙的四时之诗中。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蒙曼让诗篇与读者对话,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本书值得赞扬的还有名目的编排,以立春开头,以春节结尾,二十四节气和节日点缀其中,正好与我们的轮回和圆满吻合。

读《唐诗》有感2
今日,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它让我的心灵受到百次伤悲,百次幸福,百次惭愧……
其中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句诗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全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表现了不断进取的精
神,也说明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

现在人们经常引用这两句诗鼓励自己和别人。

全诗境地开阔,气概雄浑,描绘了祖国北方的壮美风光,反映了诗人壮阔的胸怀。

诗人登上鹳雀楼,眼中所见是落日群山,黄河奔流这样气概磅礴的景象。

面对此情此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表达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形象地说明白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鼓舞后人要有高瞻远瞩的胸襟,远见卓识的理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它启发人们:在前进道路上,千万不要满意取得的成绩,而应当虚心慎重,戒骄戒躁,不断地向新的顶峰攀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述惜别之情.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深厚的友情,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和前路珍重的祝福都在这一杯酒里了。

全诗风格清朗,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感情真挚,深切动人,把依依不舍之情描述得感人肺腑,惜别之情到达极点。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既表现了亲人的手足之情,又表现了自己思乡念亲的真挚感情。

阅读《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
读《唐诗》有感3
很久很久以前,有人在文学的土壤上播下了一粒种子——
一粒诗的种子。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地吸取养分,努力成长,最终开花。

这朵花,叫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也是诗作成就的巅峰。

去年暑假,我读了《蒋勋说宋词》,今年暑假,我看了《蒋勋说唐诗》。

让我触摸到了宁静的王维、狂傲的李白、朴实的杜甫和正直的白居易等,而我偏爱李白,颇与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志同道合呢。

吾爱李,爱他的大胆创作,爱他的孤独。

李诗中无不透露着他那种傲慢的孤独。

李白,他大胆创作。

如《蜀道难》开头三字:噫吁嚱!据说翻译成就是啊啊啊!我见过用一个啊,用两个啊,就是没见过连用三个啊的。

我想李清照连用六七个叠词,该是李白三个的连续吧,李白好一个开创先锋。

李白,我认为他也很孤独。

很少人能理解他的老庄思想,多时,他的伙伴只有大自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样的`千古绝句就是他孤独的最好例证。

世界那么大,读着他的诗,我有一点怅惘,也带一丝虚无。

暑假中,我也经常会关上门呆个半天,只在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翻开房门与外界接触。

固然这些行为,引起了爸妈剧烈的不满,但是,我却依旧我行我素。

当我把自己拘囿于仅有的几平方米的
空间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在这里,我不受任何打搅,尽情做着我想做的事情。

在自我拘禁的这段日子里,我写下了我的宝塔诗——浮萍
萍随风,飘落。

片片飞,张张落。

不知何时,根定风止。

随与水瓢泊,早忘是何年。

淡看春夏秋季,眼观长茂凋之。

无尽无穷甚了期,不知归日是何年。

初尝写诗,才发觉千难万难,押韵、平仄、字数、内容形式,而我不及诗人的一星半点儿,更别说如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了。

突然间明白了,李白傲慢的孤独是由于他的登峰造极无人能企及,而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孤独是多么片面、多么狭隘,这种孤独只有把自己靠近死胡同。

花开终有花落时,在唐朝,这朵花曾娇艳无比地绽放过,可最终凋谢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仰慕古人的光芒,去观赏、去仿照。

我想,再过几百年,或许又会开出那布满才智的花瓣吧!
读《唐诗》有感4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两颗漂亮的明珠,是中国文化史上不行替代的两个局部。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去传承唐诗、宋词的魅力。

一首首动人的唐诗,一句句大方激扬的宋词,让每个人都为其宝贵的语言艺术和意境所打动。

走入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漂亮的画卷,我们可以领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乡之情,还可以领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赴到海不复回”的气概磅礴。

其中,也有宋词的美,如,李之仪的“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表示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还有岳飞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唐诗宋词300首》这本书精选了300首唐诗与宋词,并且吸取了多种选本的精华。

此书内容广泛,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而又不失原诗词的语言意境和艺术风格。

在这本书里漫游,仿佛置身于时间隧道之中,可以再现历史原貌,体会古人的深情,享受古诗词韵律的奇妙,感受其美丽芳香的人文情怀。

读《唐诗》有感5
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意境高远,气象万千。

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

俗话说“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唐诗影响之大,流传之广。

暑假里,我读了这本分散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气的书——《唐诗三百首》,这些诗写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读后使我产生了剧烈的共鸣,进一步体会到古人内心的情感。

翻开书的封面,一首五言唐诗映入眼帘,诗名为《蝉》,由唐朝的虞世南所作。

我低声的默读着,品尝着其中的深刻韵味。

诗的正下方标注着释文,“有一只蝉正低头吮吸凉爽的露珠,它的鸣叫声从高大稀疏的梧桐树上传了出来。

他身居高处,声音自然传得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我又查阅了资料,明白了“垂饮清露”外表上是写蝉的为了形状和习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示意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品质。

“饮清露”象征人的品行高洁,并以此示意着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做官做人应当立身高处,德行高洁,这样才能说话洪亮,名声远播。

这首诗虽然看似很一般,但是整篇布满了道理。

而且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大道理。

一个人假如想站的高,可以看得更远。

那么就应当像蝉一样生活在树的顶端,站在高处,这样才能够真正成就一番事业,也正是诗人所要传递出来的人生理念。

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到处能感受到这种深刻的人生哲理,蝉这种动物尽管很一般,随处可见,可又有几个人曾认真观看过?可见虞世南在创作这首诗之前,对蝉的观看也是极为细腻。

假如观看的不够认真的`话,那自然是写不出如此好玩富有哲理的作品的。

《唐诗三百首》里,令我最难忘的诗还是罗隐所写的《蜂》了,蜜蜂,它为酿蜜劳累一生,终生徒劳,所获甚少。

诗人罗隐深知这一点,写出这样一首让人感慨的“动物故事”。

令人深思。

“不管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意思是说,无论是在田野还是山冈,但凡风光美妙的地方都被他们占去了。

后两句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翻译过来就是,他们采得百花酿成蜜后,究竟是为谁付出辛苦,又是让谁品尝香甜呢?
我认真地品尝这首七言绝句,新潮难以平复。

蜜蜂的寿命虽短,但它一生只为人类采花成蜜,蜜蜂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赞美,使我产生一种鄙视之情。

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颗灿烂明珠,千百年来它被人们反复吟咏。

这本《唐诗三百首》被我珍藏着,它在我眼里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珍贵。

读《唐诗》有感6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诗人所作的事,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唐诗三百首》的是蘅塘退士。

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西无锡人。

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生主要担当知县、官等。

当时通过的《千家诗》“工拙莫辫”,次定编辑音了唐诗选集取而代之。

另有《蘅塘漫稿》《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一些诗人的称号,如:陈子昂是诗骨、王勃是诗杰、贺知章是诗狂、王昌龄是诗家天子,另一种说法是诗家夫子或七绝圣手、孟郊是诗囚、贾岛是诗奴、
刘长卿是七言长城、芩参是诗雄;还有我们以前熟识的,如: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刘禹锡是诗豪、王维是诗佛、李贺是诗鬼、苏轼是诗神、陆游是小李白、李商隐是七律圣手;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趣事逸闻——酒鬼和骗子的故事。

说起桃花潭,的确很美,可是李白游历山川,什么绝美的风景没见过啊?汪伦邀请他去,李白去的话可没那么急迫,可是汪伦肯定要尽早见见李白。

究竟怎么才能让他尽快过来呢?汪伦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李白一看汪伦住的地方有十里桃花,有万家酒店,立刻欣然前往,可是到了桃花潭就傻了眼,说好的十里桃花呢,说好的万家酒店呢?见了汪伦,汪伦盛情招待,又拿出桃花酿造的美酒,郁闷也就一扫而光,也没有质问汪伦。

二人把酒言欢,汪伦笑着告知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仆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自听后开怀大笑,没有认为自己被愚弄,而是被汪伦的盛情感动,适逢桃花盛开季节,李白居留数日,赏花饮酒,别时汪伦送李自名马八匹、官锦十缎,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唱歌民间的《踏歌》相送。

李白深深感谢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正式由于这首诗,汪伦名留千古,妇孺千知。

自从读了《唐诗三百首》我知道了很多唐诗宋词。

读《唐诗》有感7
时常摩挲着《唐诗三百首》的扉页,恰似细语呢喃,仿佛一位知己——只需观察他、碰着他,便心满足足了。

在我的心里,每一首诗,就像一幅布满诗情意趣的画,又像一首动听悦耳的歌,更像一片飘逸的云,将我带人欢乐的世界。

我的爸爸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七岁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作为生日礼物。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和唐诗结下了不解之“缘”,妈妈常常教我背诗。

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只是觉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

上学后,唐诗成了我学习生活的一局部,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翻开《唐诗三百首》读读背背,当别人忙着玩耍的时候,我徜徉在诗海之中,其乐无穷。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共读《唐诗三百首》。

爸爸告知我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或漂亮,或动人,或悲壮的故事,这更引发了我读诗的兴趣,诵读过程中我还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我品悟到诗中有“史”,从诗中我好像看到唐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历程;诗中有“情”,透过一首首诗,我仿佛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思
乡之情和深深的思友之情;诗中有“忧”,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在诗歌的海洋里,我饱览了祖国壮美的山河:我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畅游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北;领会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长江;观赏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际”的黄河……诵读《唐诗三百首》,深感唐诗是文学领域中的珍宝,它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

英国的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

”我不敢奢望自己会变得多聪明,但是,我还会去品读,由于唐诗的深意是读不尽、品不完的.。

长大后,我要讨论这份珍贵的遗产,汲取其精华,和诗歌爱好者共同制造出中国诗歌的新顶峰!这是我的幻想,我坚信,只要努力,定然能幻想成真!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明中的珍宝,随岁月淘洗而愈发光线灿烂,但因其表现形式的时代特征,终究与现实有了肯定的隔膜。

小却痴迷地徜徉于诗海之中,流连忘返,由于她从诗中读到了故事、历史和爱恨情仇,以及喜忧笑泪,饱览了大江南北、壮美河山。

这份对唐诗的挚爱之情和传承之志,是新一代人难得的文化自觉。

读《唐诗》有感8
小时侯,爷爷对我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的诗更是到达了极点,诗歌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局部,作为一个
中国人,你应当好好背啊!"当时的我,微微点头,认为这句话好像很对。

小时侯背唐诗,就像是小和尚念经一样,认为会背才是"硬道理"。

在岁月消逝中,我慢慢从小时侯那个"用心背诗"的圈子里走出来,被唐之风淋漓了,我在这宏放肤浅的风中,读出了另一种感悟。

我从贺之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看到了碧绿松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仿佛消失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着浅绿轻纱的婀娜怀春的少女,她在柳树下,悄悄的坐着,眼里满是新春的绿色。

她的长发在春风中漂浮,就像那柳树的枝条一样,尽情的舞动......
我从高骈的"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中嗅到了沁人的芳香,我好像就在一片蔷薇从中徘徊着。

俨然我仿佛置身于山亭之上,阳光透入帘内,一阵微风带着花香闯了进来,我的思绪也随着它去查找花香的来源......
我从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观赏到了水天一色的美景,我沉醉了,沉迷了,我彻底被这美伦美焕的妙景制服了,我只能驻步,观赏......
我从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感受到了冬日的些许苍凉。

突然,我的眼睛模糊了,呈现了一幅画面——一
位渔翁在风雪中垂钓,他身披蓑,头戴笠,风雪中就像是一尊雕塑,这雕塑存在了千年......
不再歌颂春夏秋冬,花草树木,三百篇的”佳作,我只有钟情于它——
我们早已习惯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作是赞美教师辛勤工作的"专利",但是现在我才明白,这竟然还是首伤感别离的爱情诗。

或许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至死不渝,什么是相思离别。

但是随着思想上的逐步深入,我最终参透了这首诗,或许,我还算不上参透吧!究竟,爱恨离愁都离我太遥远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暮春时,我与自己心爱的伴侣别离,再见上一面,太难,如若离别,则难舍难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残花在随风荡曳,别离的气氛特殊萧条,只能就此离别,噙泪相送,望着你孤独的背影隐匿在最终一抹夕阳的余晖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啊!直到生命的终点才停顿吐丝,莫非不像我俩吗?至死还久久相思,只能任那酸涩的眼泪祭祀我们垂死的爱情!
"晓镜但愁云鬓改"的她在为青春年华的逝去倍感忧虑。

当我独坐在桌边仰视荧荧月亮之时,你是否也在月光下追忆过去呢?"夜吟应觉月光寒",我们不能相见,但我们拥有同一个残
缺的月.
"蓬山此去无多路",我们的距离,真所谓可望而不行即,我也只能代劳青鸟去探看你了."青鸟殷勤为探看",也只是我为解相思的小当心愿了吧!
一首短短的诗中都可参透出如此多的内涵,那这三百篇呢?唐代七古的手法多样;五言古体的风格竣整;七言律诗的音韵深厚;绝句的气象高远。

无不使人沉醉其中,在这唐之风中酣畅淋漓的享受着,吸取着,领会着独到的见解,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唐之风,浴其中,奇飞扬,心漂浮......
读《唐诗》有感9
薛瑄曾在《读书录》中提及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这使我们了解身外之物产生的味道,长此以往便会觉得厌烦,仅有读书所领会到的味道,時间越长才会越觉得深厚。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里,是在我国诗歌进展的辉煌时代,云蒸霞蔚,知名人士人才济济,在这其中《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广为人知很广的唐诗宋词总统大选。

唐代诗人都有各的设计风格派别,有的人生境地宽敞,大气磅礴;有的喻理刻骨铭心,回味无穷;有的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有的素雅固然,清雅俏丽……不管怎样,唐诗是中华文化文化艺
术宝库中一颗璨灿的明珠,诗大家简洁明白明净将作家的观念引进一个高些的人生境地。

在《唐诗三百首》中,我非常喜爱的一首诗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火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一遍一遍地念完这首诗,眼下慢慢地闪过了这一幕:清幽的森林中,轻风一阵阵,鸟语花香。

在通往黄鹤楼的小路上,渐渐地走着两人,并肩而行。

这两人就是李白和孟浩然,今日,孟浩然就需要与难分难舍的老朋友辞别了,要到那远处的扬州市去。

她们一起走上黄鹤楼,观察这滔滔长江滚滚东流,她们深深地对望,观察她们那情深脉脉的目光,我感受到她们的深厚情义:从初春的赏花、吟诗,到中秋节的花前月下赏月,再到大雪竞相下的`谈古论今。

李白斟满了一杯酒,拿给了孟浩然,孟浩然一饮而尽,她们的离情别语都化为了一杯酒。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在船夫的催促下,走上了小船,他立在船头,向李白轻轻地挥手,她们的道别声都被汹涌的长江水渐渐淹没了。

孤零零的白帆身影,慢慢地消退在这里晴朗的蓝天白云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