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学》模拟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学》模拟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与丙()
A.构成共同犯罪
B.成立共同犯罪,但罪名不同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D.甲单独构成犯罪,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2. A国人甲在B国对外出旅游的我国公民乙实施抢劫犯罪,我国可以对甲的犯罪行使刑事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A.属人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B.属地原则
D.保护原则
3.下列哪一种情况应当成立数罪()
A.甲窃得一钱包,内有一张活期存折,甲冒充存折上的储户去银行取款
B.组织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
C.走私毒品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
D.挪用公款用于走私香烟
4.关于不法侵害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制服不法侵害人以后,对其再实施加害行为,致其重伤的,是故意伤害行为
B. 在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以后,对抢劫犯进行反击夺回财物的,防卫人虽然在不法侵害结束以后进行防卫,仍然属于合法行为
C.野生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时,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是,野生动物对人的
D.事前加害、事后加害,一律不成立正当防卫
5.关于刑罚体系,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家住A县的甲被判处管制,在其远在B县的亲属死亡时,甲也不可以自己决定是否去参加葬礼
B. 乙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在缓刑考验期间驾车劳动时不小心将另一服刑罪犯李四压死,对乙应当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C.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D.附加刑不能独立适用
6.某甲在乙的房间正举刀准备杀乙,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甲以为事情败露,急忙弃刀跳窗逃走。
实际上,根本没人来,而是台风猛烈拍打乙家的大门,甲只是听错了声音。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7.下列情况中,可适用假释的有()
A.姜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1997年刑满释放后,1999年又犯诈骗罪被处4年有期徒刑,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表现
B.张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中确有悔改
C.王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执行中确有悔改
D.方因诈骗罪被判处拘役,执行中确有悔改
8.李某因私仇蓄意杀害杨某。
一天,李某在杨某回家途中抓住被害人,并用枪对准其太阳穴,随时准备开枪。
正在此时,两名警察在500米以外出现,对李某高呼“放下武器”。
李某害怕被抓获受到法律的惩罚,丢枪逃走,其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意外事件
9.A家祖传房屋的墙体内有3根金条,但是A对此并不知情。
某日,A家安装空调,工人B在墙上打孔时发现该财物,即偷偷将其装入自己的口袋带走。
B构成( )
A.侵占(埋藏物)罪
C.盗窃罪
B.诈骗罪
D.侵占(遗忘物)罪
10.1999年9月,刘某在香港以84万港币购买了12公斤金条。
次日上午,刘某携带经过伪装的金条从海关入境,入境时未向海关申报,企图将黄金偷运往内陆销售。
经鉴定,该批黄金价值人民币100万元,应缴纳关税8万元。
下列对刘某行为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构成非法经营罪
C.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B.构成走私贵重金属罪
D.构成偷税罪
11.长期经商的甲多次对张某说:“现在当兵真没意思,将来转业也不好安排工作,你不如早点逃离部队,下海挣钱”。
张某听后有些动心,终于有一天趁值夜班之机逃离部队,致使军队重要军事行动无法完成,甲的行为构成()
A、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C、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B、逃离部队罪的教唆犯
D、不构成犯罪
12.某国有企业会计吴某于 1999年4月20日偷偷从单位拿出 10万元购买体育彩票。
1999年4月27日,吴某的彩票中了特等奖,获利500万元。
吴当天就将10万元还给单位。
关于吴某的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A、吴某的行为不是犯罪,因为吴某挪用公款的时间短(只有一周) ,而且并未给单位造成实际损失
B、吴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因为他将购买彩票的奖励全部据为已有;如果将其部分交给单位,吴某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
C、吴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即使时间短也构成犯罪
D、如果吴某在案发后能够将奖金500万元全部交给单位,那么,
他的行为就不再构成犯罪
13.某司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
普通人员每人分得1000元,但是3个单位负责人每人分得4万元。
单位负责人构成()
A、私分国有资产罪
C、私分罚没财物罪
B、贪污罪
D、挪用公款罪
14.甲是广西农村某村民组组长,其弟30多岁尚未成家,甲想方设法,最后花上8千元从人贩子手可买来一个21岁的四川姑娘作弟媳,3个月后,当地的公安机关前来解救四川姑娘,甲带领20多个村民,手持锄头、铁棍等物堵住警察,将警车掀翻在地,其中一名警察的衣服被撕破,甲的行为构成( )
A、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罪
C、妨害公务罪
B、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罪
D、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
15.某工商局干部夏某,在查处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故意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夏某的行为构成( )
A、包庇罪
C、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B、窝藏罪
D、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16.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构成非法经营罪()
A.甲未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件和批准文号,非法生产、销售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
B. 乙明知是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或者含有该类药品的饲料养殖的供人食用的动物,而提供屠宰等加工服务,或者销售其制品
C.丙长期非法从事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
D.丁二、多项选择题
1.张某与王某是同村村民,二人约好一同外出打工,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返家。
途中在某火车站转车时,二人身上所带钱已所剩无几,看到车站附近有一杂货店,顿生邪念,商量去抢杂货店,就用剩余的钱买了二把匕首。
深夜,二人手持匕首去敲杂货店的门,店主开门后,二人即往店内挤,店内有数人在打麻将,见有陌生人来,即喝问“干什么的”?张、王只好连声说“对不起”,后被送到派出所。
对本案的评价,错误的是()
A.张、王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未遂
B.张、王的行为只构成非法进入住宅罪,不构成抢劫罪
C.张、王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非法进入住宅,应当数罪并罚
D.张、王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预备
2.下列哪些属于教唆未遂,应以犯罪未遂论处()
A.甲教唆乙杀人,乙拒绝实施杀人行为
B.丙教唆丁杀人,丁尚未来得及实施杀人行为,即被抓获
C. 张三教唆李四杀害王五,但在此之前,李四早已接受田某的教唆,已有杀害王五的决意,事后果然杀死了王五
D.周某教唆卢某入室盗窃,卢某却强奸正在房间里睡觉的女主人
3.关于此罪与彼罪的区分,错误的说法是()
A.甲使用暴力绑架乙之后,直接向乙索要财物的,构成敲诈勒索罪
B.张三开办了一个砖瓦厂,其夜间也将工人长时间关闭在车间内强迫其劳动的,构成非法拘禁罪
C.李四因受刑讯逼供无法忍受痛苦而跳楼自杀的,逼供者构成故意伤害罪
D.丈夫与妻子吵架,在其极端愤怒时,剥光妻子的上衣,使其当众出丑的,构成强制侮辱妇女罪
4.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有()
A.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
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
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
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
二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B.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
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
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李信以为真。
李不构成抢劫罪
C. 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不成立胁从犯
D.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杀人的,不成立共同犯罪,而属于间接正犯
5.关于自首中如实供述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杀人行为,但是拒绝提供凶器藏匿地点的,不成立自首
B.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并一直主张自己是正当防卫的,仍然成立自首
C.主犯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其他同案的共同犯罪事实拒绝陈述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D.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6.关于自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只有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才成立特殊自首
C.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中犯罪较轻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以免除处罚)
D.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仍然属于自首
7.下列与犯罪故意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防卫过当时,行为人的罪过不可能是直接故意
B.假想防卫的情况下,行为人应该有过失,不可能无罪
C.甲试图故意伤害乙,由于乙躲闪,匕首刺中了丙并导致其死亡。
对乙而言,甲成立故意伤害罪;对丙而言,甲成立过失致人死亡
D.甲欲盗窃枪支,但只取得一般财物的,仍应成立盗窃罪
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累犯的有()
A.甲犯1991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98年被假释,1999年犯强奸罪,应处8年有期徒刑
B.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999年刑满释放,2003年因交通肇事应判处有期徒刑1年
C.丙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1999年7月刑满释放,又于2002年5月犯抢劫罪,并将被害人打成重伤
D.丁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第4年犯故意杀人罪
9.甲先后犯三罪,一罪被处拘役;一罪被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1万元;一罪被处死刑,对其数罪并罚时()
A.只能判处死刑
C.体现了吸收原则
B.应当判处死刑并处罚金
D.体现了并科原则
10.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错误的是()
A.王某(男)与周某(女)长期通奸。
王为达到与周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谋害其丈夫赵某。
王向周提供毒药准备好,但周没有按约定的办法实施毒杀行为,而是将毒药抛弃,王某、周某都属于犯罪中止
B.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不是犯罪中止
C.抢劫罪犯认为犯罪条件不成熟而停止犯罪的,是犯罪中止
D.基于杀人的意思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仍然受重伤的,行为人不是犯罪中止
11.下列情形中,哪些符合偷税罪客观方面的要求()
A、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的10%以上不满30%,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B、扣缴义务人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C、扣缴义务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的10%以上且在1万元以上的
D、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12.下列有关走私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是哪几种()
A、武装掩护走私的,构成武装掩护走私罪
B、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属于牵连犯,应择一重罪处断
C、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运输进境的,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应纳税额5万元以下的,不构成犯罪
13.下列行为中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是()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
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
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14.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强奸罪()
A、拐卖人口者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B、收买人强行与被拐卖的妇女发生性关系的
C、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对被运送人有强奸行为的
D、利用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妻子的
15.下列关于经济犯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购买假币后使用,构成犯罪的,应以购买假币罪、使用假币罪并罚
B.乙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应从一
重罪处断
C.丙实施抗税行为导致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死亡,应构成故意伤害罪
D.丁与扣缴义务人共同实施抗税行为的,以抗税罪的共犯论处
16.下述案例中,哪些行为构成绑架罪()
A、甲借2万元给乙购买毒品,但事后乙始终不归还此款,甲以索取债务为目的绑架乙
B、张三为迫使法院修改对己不利的民事判决书而绑架法官作为人质
C、李四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
D、王五以出卖为目的绑架妇女、儿童
17.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使用暴力,导致丙身体的某一部位受重伤。
但是,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甲乙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都应对重伤结果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可以考虑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D、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重伤结果负责
18.下列那些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私自架设电网致人伤亡
B、破坏矿井通风设备
C、盗窃城市中道路上的下水井盖9个,销赃得款300元
D、在人群密集处驾车撞人致使多人伤亡
19.甲、乙共谋次日对丙实施抢劫。
次日由于甲的妻子的坚决阻拦,甲没有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抢劫了丙价值5万元的财物。
关于本案,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乙不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C、甲成立抢劫罪预备,乙成立抢劫罪既遂
D、甲、乙都属于抢劫罪既遂,都应对被害人5万元的财产损失承担刑事责任
20.被害人甲在火车站购票处买好车票后匆忙赶往入站口,但将提包忘在售票大厅。
5分钟后乙进入大厅发现此包,即高声询问“谁忘了拿包”?但无人理会,乙迅速将包拿走隐藏。
15分钟后被害人返回寻找,发现财物已丧失。
乙不可能构成()
A.侵占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抢夺罪三、不定项选择题
甲欲强奸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的乙(女,28岁) ,上前抓住乙的手不放,乙为摆脱犯罪人的纠缠,只好编造事实说自己“有性病”。
甲于是只好说“那就算了,我害怕传染”。
但甲并未独自离去,仍然尾随在乙身后,突生抢劫财物的歹念而对乙实施暴力,但是乙强烈反抗。
甲无奈只得请求站在不远处的丙(12岁)帮忙按住乙的脚,然后自己将乙打成重伤。
此时,甲的好朋友丁路过现场,明知甲要抢劫乙的财物,而与甲一起将乙的钱包拿走。
二人分赃不久,丁待甲离开后,自己回到刚才的犯罪现场,见被害人因为受惊吓、伤害等原因,还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就心生怜悯之情,将被害人送到医院。
被害人经治疗3个月后,身体恢复正常。
问题:1.对甲为抢劫财物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的评价,错误的是()
A.抢劫罪
C.抢劫罪的教唆犯
B.故意伤害罪
D.抢劫罪,但是要对重伤结果负责
2.在乙说自己“有性病”之后,甲说“那就算了,我害怕传染”,甲的行为()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成立强奸罪中止
B.成立强奸罪未遂
D.应当免除处罚
3.对与丙有关的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丙成立抢劫罪的帮助犯
B.丙不构成犯罪
C.甲是间接正犯,应对丙实施的行为负责
D.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依照刑法第29条的规定,应从重处罚
4.关于丁抢劫乙财物这一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
A.丁是抢劫罪的帮助犯
B.丁是抢劫罪的共同实行犯
C.丁应当对乙重伤的结果负责
D.丁构成抢劫罪既遂,但不应当对重伤结果负责
5.对丁将乙送到医院的行为的讨论,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属于犯罪中止
B.只属于有悔罪表现
C.属于自动投案
D.不影响抢劫罪既遂的成立
四、案例分析
(一)甲因为生活琐事和邻居丙发生口角纠纷后,相互打斗。
甲使用暴力故意伤害丙,并致其轻伤,丙随后被送往医院。
丙在医院治疗时,由于医院发生火灾,丙被烧死。
在司法机关对甲的行为进行追究以前,丙的妻子乙多次找甲评理。
甲极其愤怒,欲杀乙,在山崖边对乙连砍了5刀,乙重伤昏迷,甲以为乙已经死亡,遂离去。
但乙在自己苏醒过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
问题:1.甲的伤害行为与丙的死亡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5分)
2.就乙的死亡而言,甲构成何罪?(5分)
(二)2003年5月19日下午,S与W共同协商外出购买毒品吸食,W便与J等人预谋乘机抢劫S财物。
后W将S带至其居住的出租房内等候出售毒品的人员,并先行通知了J等人。
J等人闯入该房,令W 离去,并对S进行殴打,当场劫得S手机及银行存折等物。
J等人逼
迫S说出存折密码,但因当天银行放假而未取成。
S在威逼之下与其亲友通电话,谎称在外地与人打架,自己把他人打成重伤,急需3万元为他人支付医疗费。
次日中午,该笔钱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内,J等人将该款取走,S在被关押25个小时之后被释放。
问题:
1.J某等人非法关押S25个小时的行为,是否应当以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4分)
2.被告人J逼迫被害人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绑架罪还是抢劫罪? (6分)
3.被害人J的行为最终应如何评价?(5分)
违反国家规定,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严重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
刑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B
5.A
6.C
7.C
8.B
9.C 10.C 11.A 12.C
13.B 14.B 15.D 1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AB
5.AD
6.CD
7.BCD
8.ABCD
9.BCD 10.ABCD 11.AC
12.ABC 13.ACD 14.BCD 15.ABC 16.BC 17.ACD 18.ABCD 19.AD
20.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D
2.CD
3.BC
4.BD
5.BD
四、案例分析
(一)1.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要使行为人对危害结果负责,就必须要求行为人的实行行为与实际发生的结果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本案中,被告人只实施了轻伤害行为,该行为并不能直接导致死亡结果,是医院的火灾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伤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火灾事故的介入而中断; 同时故意伤害罪是结果加重犯,在加重结果不
能归属于行为人时,其不需要对加重结果负责。
所以,对于丙的死亡,甲只应负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
2.就乙的死亡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甲有杀人的行为,并实施了程度较高的暴力,导致被害人陷入昏迷。
本案中,犯罪发生的场所特殊,甲的实行行为较为凶残,危险性大,实行行为对死亡结果发生具有决定性,所以,甲的实行行为和乙的最终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甲试图杀人,并最终导致了乙的死亡,应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二)1.J某等人非法关押S25个小时的行为,不应当以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
犯罪人J非法关押被害人S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进一步非法取得财物,所以,关押行为和后来实施的非法取得财物行为之间有牵连关系。
非法拘禁罪是轻罪,由于后来的暴力取得财物行为应当判处的刑罚更重,所以根据“从一重罪处断”的牵连犯处理原则,非法拘禁行为不再单独定罪。
2.被告人J逼迫被害人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J逼迫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客观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在获取财物的手段上,后者的强度远远大于前者。
在实现不利后果的时间上,抢劫罪是当场将某种不利后果由可能转为现实; 而敲诈勒索罪在敲诈时往往设定了不利后果转为现实的时间间隔。
本案中,受害人S让其亲友汇钱是在其本人的人身自由受到剥夺、被告人第一次去银行取钱未果的情况下实施的。
S已受到或可能受到的暴力、胁迫程度超过了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方面要求。
J逼迫S 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也不构成绑架罪。
在绑架罪中,人质的亲友以及其他关系人对被害人作为人质的事实以及被勒索财物的事实均是明知的。
本案中,虽然S被非法关押,但汇款人并不明知S被作为人质和被勒索财物的事实。
另外,从主观方面看,绑架罪的行为人绑架人质是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行为人自始便明确其绑架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向被绑架人的亲友以及其他关系人勒索财物。
本案被告人J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抢劫意图是明显的。
J逼迫被害人S向其亲属要钱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本案中被告人非法获得的3万元钱并非出于勒索目的得到的,而是在第一次取钱未果时,逼迫S通过另想他法交付
财物所出现的结果,因此,应属于抢劫罪中的当场强行劫取财物。
对“当场”不能仅局限于行为实施的现场,只要劫取财物的行为是一个连续的、未完全间断的过程,那么,即使不是在犯罪现场实现财物的交付,也应视为当场。
同时,结合被告人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被告人J取得3万元财物的行为应构成抢劫罪。
3.被告人J等人的行为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行为表现为被告人以卖淫为诱饵,使用暴力、胁迫手段当场劫取S的手机、存折等物品,特别是获得该存折的密码后,其第一个抢劫行为已属于犯罪既遂;而当其同样使用暴力、胁迫手段逼迫S让其亲友汇款并得到该汇款后,其第二个抢劫行为也已得逞。
两个行为尽管在获取财物的途径上不同,但都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从整体上看,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基于同一的犯罪故意,连续数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形。
在连续犯的状态下,由数次犯罪行为及确定的犯罪故意所满足的应当是数个犯罪构成要件而非一个犯罪构成要件。
所以,本案被告人J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的连续犯,对其最终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