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说课稿.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说课稿
【教材】
今天我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下册第六《北京的春》,本篇文章以,以人的活构全文。
作者先介北京的春从腊
月初旬就开始了:人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年、小年⋯⋯做好春的充分准。
接着,描述春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吃、守;
初一男人外出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会;十五花灯、放鞭炮、吃
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束。
文中列了大量的老北京春的俗,情趣盎然,学生喜。
全文内容安排
有序,脉清晰,接密,略得当,推自然。
言表达朴,生形象,耐人味,字
里行透出人喜喜春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老北京人怎春,所以本篇文一定很感趣,在本我了以下教学目:
1.学会本的14 个生字,正确写和理解由生字成的。
2.有感情地朗文。
了解老北京春的俗,感受春的、
喜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序,体会写、略写的好。
本的教学重点:引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春的隆重和
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
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
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
课后,学生可以将家
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
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 ,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 , 激发他们的潜能 ,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
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学生对歌谣
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
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
文化。
二、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
子的活动?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
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然后教师做板书。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
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
术性。
本课板书如下: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 : 真热闹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
2、从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元宵节 : 观灯(总—分—总)
详略得当印象深刻。